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

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
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31期甲状腺功能障碍及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内分泌疾病,且两者常同时存在。有研究发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50%的患者存在葡萄糖耐量异常,2%~3%的患者发展成糖尿病[1]。除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激素外,甲状腺激素也对体内葡萄糖代谢平衡起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在不同脏器对糖代谢的影响胃排空及肠吸收:既往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胃排空加快及肠道吸收增加是引起葡萄糖耐量受损的原因[2],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3],虽然胃排空加快及肠吸收增加会导致餐后高血糖,但并不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引起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原因。肝脏:甲状腺激素对肝细胞具有双重作用。直接作用是增加肝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mRNA 表达使GLUT-2蛋白增多。GLUT-2介导糖异生途径中肝细胞膜葡萄糖转运,导致肝糖原输出增多。间接作用是通过下丘脑室旁核的交感神经途径调节肝脏葡萄糖代谢[4]。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肝糖异生及糖原分解增加,从而影响血糖变化。甲状腺激素对外周组织的作用骨骼肌:骨骼肌是胰岛素利用葡萄糖的主要部位,尤其是餐后状态。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显著增加[5]。骨骼肌中血流加快,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

mRNA 转录,使GLUT-4表达增加,提高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使骨骼肌中葡萄糖利用率增加。伴随着骨骼肌细胞内葡萄糖转向糖酵解和乳酸形成,外周乳酸盐通过Cori循环到达肝脏使肝糖原产生增加。脂肪组织: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分解作用,使血液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增加并加速胰岛素降解。FFA 刺激-糖异生的原因归因于:①来自FFA 氧化的乙酰辅酶A,可激活丙酮酸羧化酶;②NADH 使1,3-二磷酸甘油酸形成3-磷酸甘油醛;③ATP 作为能源。通过以上3条途径促进脂肪组织糖异生。有研究发现甲状腺毒症诱发的酮症酸中毒与脂肪酸分解增加相关[6]。

甲状腺激素在细胞水平上对糖代谢的作用在细胞水平,甲状腺激素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脂肪酸氧化和三羧酸循环的活性。线粒体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导致细胞内脂质过量及氧化代谢受损。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线粒体功能、脂肪酸氧化和糖异生转录调节者,涉及甲状腺激素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7]。此外,在肌肉组织T 4转化成T 3过程中,2型碘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D2)起关键作用并能扩大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甲状腺激素在分子水平上对糖代谢的作用在分子水平,TSH 在体内外通过G 蛋白耦联途径激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并激活cAMP/PKA 途径来调节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转录共激

活因子(CRTC2)的调控,维持葡萄糖稳态

平衡。CREB 转录激活因子CRTC2是一

个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穿梭蛋白。在基础状态下CRTC2处于磷酸化状态,当受到钙离子及cAMP 激活时去磷酸化进入细胞核促进靶基因转录。CRTC2作为转录激活因子通过结合不同转录因子在糖异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CRTC2在肝糖原异生中发挥重要作用[8]。

甲状腺激素对糖代谢中细胞因子的作用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及TNFa 主要由皮下脂肪组织分泌,最近关于Graves 疾病报道[9]:发现血浆中IL-6及TNFa 水平在治疗前后都升高,且与自身免疫发病机制无关,直接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此外,TNFa 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并增加脂

肪分解,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呈正相

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发展相关。

脂联素:脂联素通过增加肌肉及肝脏组织中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葡萄糖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1.3

摘要甲状腺激素可影响机体许多过程。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时导致对葡萄糖需求增加,通过组织器官、细胞代

谢、分子作用途径来调节糖代谢。本文就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糖代谢;胰岛素抵抗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ffect of thyroid hormone on blood sugar

Peng Lei,Wang Min(Corresponding author)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Hunan People's Hospital(Changsha City)

410005

Abstract Thyroid hormones can affect many processes in the body,when the excessive secretion of thyroid hormones lead to

increased demand for glucose,through the tissue and organ,cell metabolism,molecular action pathway to regulate glucose

metabolism.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yroid hormone and blood glucose.

Key words Thyroid hormone;Glucose metabolism;Insulin resistance

甲状腺激素对血糖影响的关系研究

彭蕾王敏(通讯作者)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长沙)

(下转第12页)

10

激素血糖备选题目

绝密★启用前 xxx学校2014-2015学年度5月同步练习 生物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r\n\r\n \r\n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97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答案及解析: 1.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考查。 本实验为前后对照。 2.自2014年2月至今,西非多国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因发病快、致死率高,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警惕。该病毒侵入人体后

A.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作用 B.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刺激吞噬细胞增殖、分化为多种记忆细胞 D.相应的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能迅速将其清除 答案及解析: 2.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内容。 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不能与病原体直接结合;吞噬细胞不能增殖分化;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最后对抗原进行清除的是吞噬细胞。 3.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 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答案及解析: 3.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宇宙飞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中②③④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飞船中的物质循环利用,能量需要太阳能的注入;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4.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与人相同,如图所示为恒温动物每小时内每克体重消耗氧气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关于血糖平衡调节四个误区的解析

一、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供能物质变化的问题 人的生理活动能量直接来源于血液的血糖,血糖来源于 小肠等消化器官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人饿的原因是血液 里面的血糖浓度减少,进而会有的正常的生理反应。这个时候 应该补充食物(也就是吃东西),如果这个时候不即时补充食 物,稍微时间长点的话,生理反应会促使分解肝糖原(来自细 胞脂肪分解物,由胆汁完成进程)。这个时候人会感觉饿过去 了,反而不饿了。 二、血糖浓度下降时,肾上腺素分泌调节问题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 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但两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有细微的差别。 我们可以看出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即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刺 激,也可通过下丘脑发出的交感神经支配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 和胰岛素,这是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而肾上腺髓质分 泌肾上腺素不能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刺激,只能通过下丘脑发 出的交感神经的支配分泌肾上腺素,即肾上腺素分泌调节方式 只有神经调节。 例1 下列关于人,高等动物及植物激素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直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使血糖升高。 b.在正常蝌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状腺制剂,蝌蚪短时间内 发育成大型青蛙。 c.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压受抑制,侧芽的生长素来自 于自身产生和顶芽运输。 d.利用秋水仙素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不需要生长素。 解析:本题易错选a,肾上腺素不能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刺激,其 他选项,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发育,而不是生长。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也需要生长素的刺激。(答案:c) 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及相互关系问题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 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是通过“三促两抑”来降 低血糖,既促进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物质。 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拮抗,通过刺激糖原分解 提高血糖,但很多同学认为他们的作用机理完全相反。其实两 者的相互关系是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 个不难理解当人体饱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是细胞中唯一 降低血糖的激素,而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还有甲 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升高的因素比降低的因 素多,当胰岛素降低血糖时,抑制升高因素,才能让胰岛素降 低,否则很难实现。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却促进胰岛素的 分泌。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出现不对称关系?当机体因消

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非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562例T2DM患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上1/4 位点分为胰岛素抵抗组(396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166例)。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静脉采血检测血糖(FPG)、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胰岛素抵抗组的BMI、HbA1c、TSH、TG、LDL-C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 <0.05);FT3、HDL-C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性别、年龄、病程、FT4、CHO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OMA-IR 与BMI(r=0.349,P<0.001)、TSH(r=0.459,P<0.001)、TG(r=0.191,P <0.001)、LDL-C(r=0.114,P=0.037)呈显著正相关;与FT3(r=-0.239,P <0.001)、HDL-C (r=-0.106,P=0.041)呈显著负相关;与HbA1c(r=0.067,P=0.219)无相关性。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HOMA-IR与FT3(r=-0.179,P=0.001)和TSH(r=0.297,P<0.001)独立相关。结论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且共同影响脂质代谢;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可能是机体过度消耗的保护机制,高TSH可能加重了T2DM胰岛素抵抗的进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T2DM)是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缺陷而形成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T2DM患者具有较高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与甲状腺激素的研究多局限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以及表现形式上,对于T2DM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较少。作者收集整理了562例住院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T2DM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9月~2014年6月住院的T2DM患者562例,其中男295例,女267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3.34±1 2.08)岁,病程0.05);BMI、HbA1c、TSH、TG、LDL-C 胰岛素抵抗组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FT3、HDL-C胰岛素抵抗组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1)。见表1。 2. 2 胰岛素抵抗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在单因素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HOMA-IR与BMI(r=0.349,P<0.001)、TSH(r=0.459,P<0.001)、TG(r=0.191,P<0.001)、LDL-C(r=0.114,P=0.037)呈显著正相关;与FT3 (r=-0.239,P<0.001)、HDL-C(r=-0.106 ,P=0.041)呈显著负相关;与HbA1c(r=0.067,P=0.219)无相关性。在校正了BMI 、TG、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其产热效 应与Na+/K+-ATP酶的活性增强有关,也与促进脂肪氧化有关。 2、物质代谢 (1)蛋白质代谢: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核受体,能刺激DNA转录过程,促 进mRNA形成,加速蛋白质和各种酶的形成,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则加速蛋白质分解,特别是骨骼肌蛋白大量分解,以至于出现肌肉消瘦和肌无力;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但组织间的黏蛋白增多,引起粘液性水肿。 (2)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 原合成,使血糖升高,但还可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但总的来说,升糖作用大于降糖作用,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 (3)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对胆固醇,既能促进其合成, 也能加速其分解,但分解速度超过合成,故甲亢时血中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发生相反变化。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促进脑与长骨的生长与发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婴儿,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明显障碍,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又称克汀病。生长发育障碍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月内表现最为明显,所以,治疗呆小症应在出生后4个月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过后再补充则难以逆转。 (三)其他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 且能提高已分化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多有烦躁不安、 多言多动、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等症状;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则有言行迟缓、记忆减退,表情淡漠,少动思睡等表现。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大,组织耗氧 量增多,小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结果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增大。甲亢患者可因心脏做功量增加而出现心肌肥大,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1)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2)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3)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4)反复发生低血糖会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因为低血糖时,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增加,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波动。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高血糖。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发生低血糖时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且老年人多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低血糖而又没及时发现,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低血糖的危害虽然较大,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加强日常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日常饮食、运动等,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外出时做好防范措施,如随身携带病情卡及糖果、点心等,以备应急之需。 低血糖的症状低血糖的症状:容易饥饿感 早期低血糖症状表现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患者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人体内部血糖过低,容易导致个人会强烈感受到饥饿感。体内含有过量胰岛素,会导致血糖过低,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大脑就会对此作出饥饿感的讯号。并且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低血糖的症状:脸色苍白 人体的血糖值低于2.8mmol/l时候,人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像: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长期的人体低血糖,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的障碍,会找不到地方,记忆力差,甚至胡言乱语,看起来人跟发神经病一般。如果血糖更低或持续低血糖的时间更长,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障碍,在神经中枢功能明显异常。出现头痛头晕、不安躁动、语言障碍、定向力和识别力突然丧失或精神失常,会进一步的出现抽搐、偏瘫、昏睡、呼吸、血压被抑制,甚至死亡。 低血糖的症状:大脑受损 血糖过低主要的症状为脑部功能受损(神经性低血糖症)。血糖过低时,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因此无法发挥某些正常功能,可能导致晕眩、困倦、慌乱、言语不清,以及其他症状。病情如果是加重,患者会出现一组损害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的症状,表现为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神经失常、视力模糊、手足抽搐、嗜睡及昏迷等严重后果。神经性低血糖常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发生。

抽烟对血糖的影响

抽烟对血糖的影响 文章目录*一、抽烟对血糖的影响1. 抽烟对血糖的影响2. 血糖高的原因有哪些3.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二、糖尿病饮食秘方*三、糖尿病会引起不育吗 抽烟对血糖的影响 1、抽烟对血糖的影响烟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的 物质,主要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一方面对破坏人体脏器细胞,比如调节人体血糖的胰腺,当胰腺功能受损后,其分泌胰岛 素的功能就会减弱,从而增加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同时烟草中还 有一种天然成分——去甲烟碱,会使血管收缩、痉挛,血供减少, 组织缺血、缺氧,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糖、血压升高,破坏血糖的稳定。 2、血糖高的原因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现在的年轻 人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 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 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3、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控制以及运

动锻炼,并且糖尿病的病人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者饼干之类的食物,以防发生低血糖的应急使用。 不管是用药物控制血糖还是用胰岛素,一般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6-8,餐后血糖控制在7-10,这样的血糖范围是比较理想的。 糖尿病饮食秘方1、淡盐水配制方法: 一般以9克细盐,放入1000毫升开水中,即成淡盐水。 2、苦瓜茶配制: 鲜苦瓜榨汁,以1份苦瓜汁,配10份的冷开水,即成苦瓜茶,最好是配制后1小时内饮完。 3、四味鲜汁饮: 即鲜藕汁1份,鲜荸荠汁1份,鲜西瓜皮汁2份,鲜黄瓜汁2份,混合而成。这四种鲜榨汁清爽可口,而且有养阴生津解暑的功效,即可混合饮用,又可以单独饮用。 4、多食一些蒜: 蒜可预防肠炎、痢疾等暑期的肠道疾病,也有降糖的作用, 用蒜瓣浸醋效果更好,即用老陈醋浸蒜瓣15天,即可服用。 5、葛根粉粥: 葛根30g,粳米50g.将葛根切片,水磨澄清取淀粉。粳米浸泡一夜,与葛根粉同入砂锅内,加水500ml,文火煮至粥稠服用。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喝茶对血糖有影响吗

喝茶对血糖有影响吗 喝茶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习惯,茶水比起白开水相比多了一些浓香,同时很多的茶对于身体的保健具有正面作用。像是茶当中的绿茶,它丰富的茶多酚其实是一种可以调节血糖浓度的物质,日常适量的喝一些绿茶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控制人体血糖不急剧升高,对于一些血糖高的人群而言特别要注重生活饮食。 我们经常听说的关于很多茶可以有保健的说法,红茶、绿茶、花茶等,适当的饮用对健康都有呵护作用,尤其是绿茶,不仅是很好的饮品,还可以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 绿茶与其他茶相比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是未经发酵的,因此,茶叶中的茶多酚没有被破坏,使得含量较高,而茶多酚是一种可以调节血糖的物质,所以,每天如果坚持喝绿茶,就可以有效的将血糖,预防糖尿病,而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每天喝绿茶,就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血糖的升高,从而减缓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高饮食注意 1、由于每个因人控制饮食 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有差异,一些数据只是框架、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要固定主食,用副食调节体重,超重时减少副食量,体重轻时增加副食量,当达到理想体重时,吃副食的量不增不减为合适。血糖高能喝茶吗 2、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C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视网膜炎,白内障,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症。多吃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对防治上述并发症十分有益。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食物有奶类,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有各种新鲜水果和有色蔬菜,如葡萄,猕猴桃,橘子,梨,枇杷,山楂,樱桃及西红柿,胡萝卜,青红椒,韭菜等。 3、主食 高膳食纤维的食物、粗杂粮的食物。例如:燕麦、荞麦、玉米等。

生理学复习题——11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激素不属于腺垂体分泌的是( ) A.促性腺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素 D.催产素E.催乳素 2.不属于下丘脑调节性多肽的是( ) A.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B.生长素释放激素 C.生长抑素D.促性腺激素E.催乳素释放因子 3.合成抗利尿激素的主要部位是( ) A.下丘脑视上核B.腺垂体C.神经垂体 D.甲状腺C细胞E.甲状旁腺 4.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B.促进肾小管分泌H+ C.促进肾小管分泌K+D.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E.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5.某男性,18岁,身高1.1米, 智力低下,性发育延迟,其原因是幼年时缺乏( ) 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垂体激素 D.胰岛素E.肾上腺素和性腺激素 6.维持甲状腺激素相对稳定主要依靠( ) A.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B.腺垂体的促激素 C.甲状腺的自身调节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 E.甲状腺激素的正反馈调节 7.食物中长期缺碘可引起( ) A.甲状腺功能亢进B.甲状腺组织萎缩 C.单纯性甲状腺肿D.腺垂体功能减退 E.神经垂体功能减退 8.呆小症是由于( ) A.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B.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 C.婴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E.胰岛素分泌不足 9.对甲状旁腺素生理作用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 A.促进溶骨过程、动员骨Ca2+入血B.促进肾小管重吸收Ca2+ C.抑制骨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D.间接促进肠道吸收Ca2+

E.降低血钙,升高血磷 10.不属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 ) A.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B.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C.促进蛋白质的合成D.促进K+进入细胞内 E.促进DNA、RNA的合成 11.胰岛素不能降低( ) A.血糖浓度B.血脂肪酸浓度C.血氨基酸浓度 D.血K+浓度E.血Na+浓度 12.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血中脂肪酸B.血中氨基酸C.血糖 D.胃肠激素E.血钠 13.肾上腺髓质分泌( ) A.性激素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D.盐皮质激素E.胰岛素 14.肾上腺素可使( ) A.心输出量增加B.冠脉血流量增加 C.总外周阻力升高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糖元合成,血糖降低 15.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的激素主要是( ) 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抗利尿激素 D.雌激素E.雄激素 16.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参与应激反应的是( ) A.生长素B.胰岛素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E.糖皮质激素17.过量时能使脂肪异常分布的激素是( ) 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雄激素 D.雌激素E.孕激素 18.下列激素中,不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 ) 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 D.盐皮质激素E.雄激素 二、多项选择题题 1.激素的一般特征包括( ) A.特异性B.换能作用C.高效能作用D.适应现象E.相互作用2.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 )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即是在禁食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和氧耗中近于一半是由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称甲状腺激素“生热效应”。这种生热效应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使之恒定。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虽然甲状腺激素起主导作用,但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如垂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共同协助来完成。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1毫克甲状腺激素可增加产热4185千焦耳(1000千卡),相当于250克葡萄糖和110克脂肪所产生的热量,效果非常明显,但有些组织不受影响,如脑、肺、性腺、脾、淋巴结、胸腺、皮肤等等。在胚胎期大脑可因甲状腺激素的刺激而增加耗氧率,但出生后,大脑就失去这种反应能力。甲状腺机能亢进时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而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产热减少,患者喜热恶寒,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温度变化。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包括生理剂量和超生理剂量两个方面。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加速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降解。因此甲亢时,可有高血糖症和葡萄糖耐量曲线降低,患者吃糖稍多,即可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尿糖。但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有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所以甲亢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可在正常水平,血糖耐量试验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结果是减少脂肪的贮存,降低血脂浓度。同位素追踪法研究胆固醇的结果证明,T4或T3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则是增强胆固醇降解,加速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通过刺激mRNA形成,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肌肉、肝与肾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细胞数与体积均增多,尿氮减少,表现正氮平衡。相反,T4或T3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使性腺、肾组织及皮下组织间隙积水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粘液性水肿是成年人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一项临床特征。T4或T3分泌过多时与正常分泌时有明显区别,此时蛋白质分解大大增强,尿氮大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的结果,使肌肉无力;但这时中枢神经系统

影响血糖的药物和激素

影响血糖的常见药物与激素 糖尿病患者除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还常有患者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和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肝、肾、血管、眼及神经等组织,局部或全身感染,肿瘤,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等间发和/或伴随疾病的存在,如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疾病同时治疗,联合多种药物十分普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常用降糖药物,还应适当熟悉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与激素。 内分泌激素与药物 众所周知,人体内分泌腺体或组织分泌的激素除胰岛素属降糖激素外,其他所有内分泌激素和药物如促肾上腺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几乎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糖代谢,引起血糖升高最常见的激素之一。此类激素或药物可使肝脏和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输出增多,周围肌肉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而且,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强的松剂量小于7毫克/天,对糖耐量影响较小;大于30毫克/天,即使用药时间很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可明显增加;甚至气道吸入和皮肤应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亦可引起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加重。研究表明,非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个体,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达14~28%。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必须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可使高血糖状态加重,甚至诱发酮症和高渗性昏迷,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用量。②性激素:目前认为只有在长期大剂量应用口服避孕药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可能,而且与性激素种类有关。对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史者,一般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雄激素有轻微降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③垂体生长激素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垂体瘤者,由于大量生长激素对胰岛素的拮抗作用而引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④生长抑素在抑制胰岛素释放

甲状腺激素调节教案

甲状腺激素调节教案 【篇一:人体的激素调节教案】 课时课题: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3年5月3日,星期5,第五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②、学会人体激素所具有的功能和缺乏导致疾病的原因(重点、难点)③、列举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事实剖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解读,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的认识,并进行简单的应用。③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使学生初步获取信息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②、知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 ③、树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增强中华民族身体 素质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的教学,课堂上采用分组设计模拟实验的活动教学;引导 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讨论,观察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性教学;分组调查,带着参与社会,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来学习科学知识。 教法注重组织学生、启发点拨。通过直观观察,正反推理,说明生 长激素的作用;分析讨论相关的资料,自主设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 基本方法;注重学生的社会调查,分析身边的糖尿病案例,了解有 关糖尿病的知识。学习方法上重点体现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分析 表达、总结归纳和技能训练的方式。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学生网上搜集相关激素的资料以及失调症状的图片表达。 3、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调查糖尿病的病因、危害和预防的措施。教学过程: 【篇二:激素调节教案】

激素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2、了解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3、说明激素的概念。 4、指出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产生的部位和主要 生理功能以及分泌异常引起的症状。 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阅读并进行概括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的讨论,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 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和批判滥用激素的行为。教材分析 激素调节是本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内分泌系统与激 素调节的知识,教材以生长激素等几种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为例, 着重说明激素对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 重要而显著的调节效能。同时还提出了激素调节也是影响神经调节 功能的重要生理条件。学习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对生命活动的自我 调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此外,激素已被广泛使 用在医药、美容护肤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一方面在造福人类, 并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激素也被一些人滥用,造 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学习 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和批判滥用 激素的行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教学条件较好,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体学 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喜欢做生物实验、喜欢在课堂 上讨论生物学问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 的意识强。由于现代传媒的影响,学生对激素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感 性认识。 设计思路 (1)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血糖对人体的影响

血糖对人体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值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糖类就是碳水化合物,正常水平的血糖对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毫摩尔/升(60-110毫克/分升),饭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葡萄糖是人体所必需,但血糖的过高、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因此保持适当的血糖浓度,才是机体所需要的。下面就谈谈高血糖和低血糖对人体的影响。 (一)高血糖 高血糖是否对人体有好处呢?应该说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人体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都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会在机体的各种调节下逐渐恢复正常。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常见于糖尿病,本病是因为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使机体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常见的有: (1)血液中血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血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 (2)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红细胞不易通过,组织细胞缺氧。 (3)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肾乳头坏死等。 (4)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 (5)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6)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上述的病理改变将使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糖尿病合并症,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致残、致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治疗。 (二)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突然降至2.8毫摩尔/升(50毫克/分升)以下,产生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由于血糖快速下降,病人常有饥饿感、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紧张、焦虑、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足震颤等;当血糖进一步下降,病人可出现精神恍惚、嗜睡、抽搐、昏迷;长期而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脑部受损,如昏

血糖调节与糖皮质激素

血糖升高与糖皮质激素 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各型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③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④过度肥胖。⑤情绪或精神压力过重。⑥服用某些会引起高血糖的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⑦肝脏、胰腺疾病。⑧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⑨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⑩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足等。 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的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其对糖代谢

的干扰作用主要缘于它对胰岛素降糖效应的拮抗。具体而言,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糖耐量异常的机制有: (1)促进肝脏中的糖原异生。一方面糖皮质激素促进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释放,使得糖异生的底物增多,葡萄糖利用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索能增强糖异生过程的限速酶一烯醇化酶的表达,加速糖异生。 (2)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研究显示,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不仅抑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更会抑制葡萄糖转运子4向细胞膜的移位与锚着,从而降低了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结果提示。地塞米松明显抑制肝脏脂肪细胞的基础以及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的利用,同时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重要物质,如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激酶B等表达也相应降低。 (3)糖皮质激素的异常升高增强了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其它升糖激素的作用。 (4)糖皮质激素除了有诱导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外,近年来的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其对胰岛功能还很可能有损害作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释放。 糖皮质激素继发糖尿病(类固醇性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代谢紊乱综合征,系由于内源性肾上腙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或外源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本研究通过对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发现其所导致的糖尿病发生过程具备与2型糖尿病相似的一些特点,具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分析与填空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分析与填空: 从上图可知,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________,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这样信息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3.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2. (2012·天津卷,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 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答案 B 3.(2013·海南卷,27)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 _____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 ______________,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尤其________________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反馈调节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增加增强(3)增加脑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广东卷)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高的危害及十个血糖升高的原因

血糖高的危害及十个血糖升高的原因 高血糖对于人的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损害,那都有哪些损害呢,平时我们生活中容易让血糖升高的食物及药品有哪些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血糖高的危害: 糖的种类有很多,但血糖只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他糖类只有在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称之为血糖。高血糖对神经、代谢、免疫等系统的危害: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等神经系统疾病。 一、对于代谢系统的危害: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是人体的三大基础代谢,高血糖使糖代谢发生紊乱,从而也打破了其他系统的代谢平衡,导致整个代谢系统发生紊乱。 二、对于免疫系统的危害: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三、高血糖对血管的危害: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只有长期稳定地把血糖控制在:空腹3.9-6.1之间,餐后两小时4.4-8.0之间。才能避免高血糖对身体造成危害。否则血糖值一旦超过上限,就会因血液里含糖量过高造成血液粘稠,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再加上血脂的升高,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逐渐形成血栓。而自基由使氧化加剧,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细,管壁粗糙,弹性变弱,血管变脆。 以上就是血糖高有什么危害的介绍,希望通过简单的介绍,让患者了解更多关于该病的知识,专家温馨提示:一旦发现该病应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的疾病。 十个血糖升高的原因: 那血糖升高都与什么原因有关呢,下面专家为您分析生活中几个常见的升高血糖的原因 1.咖啡 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调查结论是,对于健康人来说,喝咖啡之后大约一个小时,葡萄糖就会产生代谢变化,而糖尿病患者却不能有效地进行葡萄糖代

糖皮质激素引起糖代谢紊乱

糖皮质激素引起糖代谢紊乱 糖皮质激素因其多重生物学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然而,我们在肯定激素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一些副作用,糖代谢紊乱便是其中之一,应当引起临床各科医生,尤其是非内分泌科医生的关注。 典型病例前不久,笔者收治了一位来自北京的特殊糖尿病人。患者女性,60岁,一年前单位查体确诊有糖尿病,当时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只是轻度升高,经过饮食控制及小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良好。 半年前,因口腔、眼睛以及全身皮肤干燥,被北京某大医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半个月以后,患者口、眼干燥等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血糖比以前显著升高,尤其是中午前后到晚上睡前这一段时间尤为明显,而空腹血糖基本正常。 患者全天血糖波动较大,时有低血糖发生(常常出现在上半夜),先后采用过“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三餐前注射超短效胰岛素(或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等治疗方案,效果均不甚理想。 入住我院以后,我们通过全天候动态血糖监测,摸清了其全天血糖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患者激素的用药时间及药代学特点,拟定了相应的降糖治疗方案,病人血糖很快就得到有效地控制。 糖皮质激素缘何会使血糖升高? 上面这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激素前,只需小剂量口服降糖药便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在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后,血糖显著升高、失控,显然,病人血糖这种变化与服用糖皮质激素有很大关系。 那么,激素为什么会导致血糖升高呢? 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可以增强肝脏中的糖原异生,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糖皮质激素对不同个体造成的血糖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说来,老年人、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糖调节异常者受影响较大,这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或有胰岛功能下降或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缘故。 类固醇性高血糖病人的临床特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变化与激素的药效作用时间是一致的,主要取决于激素的服药时间、种类以及用量。 由于糖皮质激素通常是在上午8点服用,因此,这种病人的空腹血糖很少或基本不受影响,受影响比较明显的是午餐前后一直到晚餐后(或睡前)这一时段的血糖(主要是基础血糖)。 一般说来,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是短暂并且可逆的,并且,随着激素用量的增加或减少,血糖也相应地升高或降低。有人监测隔天服用一次强的松的患者

甲状腺激素作用

甲状腺激素有什么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即是在禁食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和氧耗中近于一半是由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称甲状腺激素“生热效应”。这种生热效应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使之恒定。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虽然甲状腺激素起主导作用,但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如垂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共同协助来完成。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1毫克甲状腺激素可增加产热4185千焦耳(1000千卡),相当于250克葡萄糖和110克脂肪所产生的热量,效果非常明显,但有些组织不受影响,如脑、肺、性腺、脾、淋巴结、胸腺、皮肤等等。在胚胎期大脑可因甲状腺激素的刺激而增加耗氧率,但出生后,大脑就失去这种反应能力。甲状腺机能亢进时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而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产热减少,患者喜热恶寒,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温度变化。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包括生理剂量和超生理剂量两个方面。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加速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降解。因此甲亢时,可有高血糖症和葡萄糖耐量曲线降低,患者吃糖稍多,即可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尿糖。但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有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所以甲亢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可在正常水平,血糖耐量试验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结果是减少脂肪的贮存,降低血脂浓度。同位素追踪法研究胆固醇的结果证明,T4或T3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则是增强胆固醇降解,加速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 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通过刺激mRNA形成,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肌肉、肝与肾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细胞数与体积均增多,尿氮减少,表现正氮平衡。相反,T4或T3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使性腺、肾组织及皮下组织间隙积水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粘液性水肿是成年人甲状腺机能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是糖尿病最直接的症状表现,是由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素受体细胞受损,致使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的。由于高血糖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高血糖的危害却是巨大的,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呢? 1、对血管的危害:血管升高一方面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会是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以致整个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血流不畅、堵塞,甚至使人体的整个机体出现问题。高血糖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比如眼部毛细血管堵塞,就会造成视力下降,眼底病变,手脚上的微循环不畅就会出现四肢冰冷,麻木;心脏周围的大中动脉血流不畅就会出现冠心病,脑部血流不畅则易出现脑梗塞,中风等等。 2、对神经系统的危害: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集,循环系统障碍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等神经系统疾病。 3、对代谢系统的危害: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4、对免疫系统的危害:高血糖和由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使白细胞吞噬和杀菌力下降,使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生成能力降低,减弱血液杀菌力。同时,细胞和器官的活力下降,机体自愈能力下降,造成了免疫功能失调和下降。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最直接表现症状,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值大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大于11.1mmol/L时,就可以诊断有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胞损伤性疾病,因此,在积极对血糖控制的同时,对受损细胞的修复,可以让人体自身恢复对血糖的控制作用。中医胰岛平衡疗法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多向潜能分化的特性和归巢性,中医胰岛平衡疗法的上述特性使其在进入人体后,能够自动找到病灶部位,替代原有受损胰岛器官发挥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使糖尿病得到根本性的逆转治疗,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缔造治疗的奇迹。

高中生物 血糖平衡的调节.doc

新课程案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背景〗 在生物课标的“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有一项具体内容:“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而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用来说明这一内容的最好实例之一。其具体的学习目标是: 1.能够说出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能够辨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指出它们的拮抗作用,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3.认识糖尿病的成因与防治方法,加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对于血糖调节,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就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同时,学生也了解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糖尿病。另外,通过高中生物模块1的学习,学生对糖类的种类、糖类的代谢等也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有了以上基础,学生对高中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理解上应该没有困难。 但初中的内容毕竟较为简单。而事实上血糖的平衡不仅需要胰岛素的调节,还需要胰高血糖素等其他激素共同配合,相互协调。同时,神经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是高中教学中必须深化的。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相互拮抗作用,了解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反馈调节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在生命系统维持稳态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案例设计〗 设计1

设计2

〖案例评析〗 设计1 本设计从一个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马拉松比赛)入手,引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学习。而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熟悉机体维持血糖平衡的方式。接着教师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演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以及它们间的拮抗关系,并借此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及这种调节机制在生命系统中的普遍意义,最后通过对糖尿病及其防治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2 本设计则是利用学生过去已学的知识,通过层层设问引入课题,并得出血糖维持平衡的重要意义;而后教师在简要介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后,指导学生用建立模型的方式,模拟血糖的调节过程。而学会用建立模型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或学习,是新课标中强调的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