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八章假设检验

(完整word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八章假设检验
(完整word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八章假设检验

第八章假设检验

第一节概述

统计推断中的另一类重要问题是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当总体的分布函数未知,或只知其形式而不知道它的参数的情况时,我们常需要判断总体是否具有我们所感兴趣的某些特性.这样,我们就提出某些关于总体分布或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然后根据样本对所提出的假设作出判断:是接受还是拒绝.这就是本章所要讨论的假设检验问题.我们先从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检验的一般提法.

例8.1某工厂用包装机包装奶粉,额定标准为每袋净重0.5kg.设包装机称得奶粉重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根据长期的经验知其标准差σ=0.015(kg).为检验某台包装机的工作是否正常;随机抽取包装的奶粉9袋,称得净重(单位:kg)为

0.499 0.515 0.508 0.512 0.498

0.515 0.516 0.513 0.524

问该包装机的工作是否正常?

由于长期实践表明标准差比较稳定,于是我们假设X~N(μ,0.0152).如果奶粉重量X 的均值μ等于0.5kg,我们说包装机的工作是正常的.于是提出假设:

H0:μ=μ0=0.5;

H1:μ≠μ0=0.5.

这样的假设叫统计假设.

1.统计假设

关于总体X的分布(或随机事件之概率)的各种论断叫统计假设,简称假设,用“H”表示,例如:

(1)对于检验某个总体X的分布,可以提出假设:

H0:X服从正态分布,H1: X不服从正态分布.

H0:X服从泊松分布,H1: X不服从泊松分布.

(2)对于总体X的分布的参数,若检验均值,可以提出假设:

H0:μ=μ0;H1:μ≠μ0.

H0:μ≤μ0;H1:μ>μ0.

若检验标准差,可提出假设:

H0:σ=σ0;H1:σ≠σ0.

H0:σ≥σ0;H1:σ<σ0.

这里μ0,σ0是已知数,而μ=E(X),σ2=D(X)是未知参数.

上面对于总体X的每个论断,我们都提出了两个互相对立的(统计)假设:H0和H1,显然,H0与H1只有一个成立,或H0真H1假,或H0假H1真,其中假设H0,称为原假设(Original hypothesis)(又叫零假设、基本假设),而H1称为H0的对立假设(又叫备择假设).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通常把希望得到的陈述视为备择假设,而把这一陈述的否定作为原假设.例如在上例中,H0:μ=μ0=0.5为原假设,它的对立假设是H1:μ≠μ0=0.5.

统计假设提出之后,我们关心的是它的真伪.所谓对假设H0的检验,就是根据来自总体的样本,按照一定的规则对H0作出判断: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个用来对假设作出判断的规则叫做检验准则,简称检验,如何对统计假设进行检验呢?我们结合上例来说明假设检验

的基本思想和做法.

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在例8.1中所提假设是

H 0:μ=μ0=0.5(备择假设H 1:μ≠μ0).

由于要检验的假设涉及总体均值μ,故首先想到是否可借助样本均值这一统计量来进行判断.从抽样的结果来看,样本均值

x =1

9

(0.499+0.515+0.508+0.512+0.498+0.515+0.516+0.513+0.524)=0.5110,

与μ=0.5之间有差异.对于与μ0之间的差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1) 统计假设H 0是正确的,即μ=μ0=0.5,只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造成了与μ0之间的差异;

(2) 统计假设H 0是不正确的,即μ≠μ0=0.5,由于系统误差,也就是包装机工作不正常,造成了与μ0之间的差异.

对于这两种解释到底哪一种比较合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适当选择一个小正数α(α=0.1,0.05等),叫做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在假设H0成立的条件下,确定统计量X -μ0的临界值αλ,使得事件{|X -μ0|>αλ}为小概率事件,即

P{|X -μ0|>αλ}=α.(8.1)

例如,取定显著性水平α=0.05.现在来确定临界值λ0.05.

因为X ~N (μ,σ2),当H 0:μ=μ0=0.5为真时,有X ~N (μ0,σ2),于是

2011~,n

i i X X N n n σμ=??= ??

?∑,

Z

X X =

~N (0,1),

所以 P {|Z |>z α/2}=α. 由(8.1)式,有

P Z ?

>??

=α,

因此

2

2

,z z αα

αλ==

λ

0.05=z 0.025

0.015/3=0.0098. 故有

P {|X -μ0|>0.0098}=0.05.

因为α=0.05很小,根据实际推断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原理,我们认为当H 0为真时,事件{|X -μ0|>0.0098}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上是

不可能发生的.现在抽样的结果是

|x -μ0|=|0.5110-0.5|=0.0110>0.0098.

也就是说,小概率事件{|X -μ0|>0.0098}居然在一次抽样中发生了,这说明抽样得到的结果与假设H 0不相符,因而不能不使人怀疑假设H 0的正确性,所以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 我们拒绝H 0,接受H 1,即认为这一天包装机的工作是不正常的.

通过上例的分析,我们知道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小概率事件原理,检验的基本步骤是: (1) 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H 0及备择假设H 1;

(2) 选取适当的显著性水平α(通常α=0.10,0.05等)以及样本容量n ;

(3) 构造检验用的统计量U ,当H 0为真时,U 的分布要已知,找出临界值αλ使P {|U |>αλ}=α.我们称|U |>αλ所确定的区域为H 0的拒绝域(Rejection region),记作W ; (4) 取样,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统计量U 的观察值U 0;

(5) 作出判断,将U 的观察值U 0与临界值αλ比较,若U 0落入拒绝域W 内,则拒绝H 0接受H 1;否则就说H 0相容(接受H 0).

3.两类错误

由于我们是根据样本作出接受H 0或拒绝H 0的决定,而样本具有随机性,因此在进行判断时,我们可能会犯两个方面的错误:一类错误是,当H 0为真时,而样本的观察值U 0落入拒绝域W 中,按给定的法则,我们拒绝了H 0,这种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称为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或称弃真概率,通常记为α,即

P {拒绝H 0|H 0为真}=α;

另一种错误是,当H 0不真时,而样本的观察值落入拒绝域W 之外,按给定的检验法则,我们却接受了H 0.这种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称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或取伪概率,通常记为β,即

P {接受H 0|H 0不真}=β.

显然这里的α就是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总体与样本各种情况的搭配见表8-1.

表8-1

对给定的一对H 0和H 1,总可以找到许多拒绝域W .当然我们希望寻找这样的拒绝域W ,使得犯两类错误的概率α与β都很小.但是在样本容量n 固定时,要使α与β都很小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形下,减小犯其中一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加犯另一类错误的概率,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区间估计问题中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长度的关系那样.通常的做法是控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某个事先指定的显著性水平α(0<α<1),而使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也尽可能地小.具体实行这个原则会有许多困难,因而有时把这个原则简化成只要求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等于α,称这类假设检验问题为显著性检验问题,相应的检验为显著性检验.在一般情况下,显著性检验法则是较容易找到的,我们将在以下各节中详细讨论.

在实际问题中,要确定一个检验问题的原假设,一方面要根据问题要求检验的是什么,另一方面要使原假设尽量简单,这是因为在下面将讲到的检验法中,必须要了解某统计量在

原假设成立时的精确分布或渐近分布.

下面各节中,我们先介绍正态总体下参数的几种显著性检验,再介绍总体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第二节 单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1.单个正态总体数学期望的假设检验

(1) σ2已知关于μ的假设检验(Z 检验法(Z -test)) 设总体X ~N (μ,σ2),方差σ2已知,检验假设

H 0:μ=μ0;H 1:μ≠μ0 (μ0为已知常数) 由

X ~N (μ,

n σ)X N (0,1), 我们选取

Z

X (8.2)

作为此假设检验的统计量,显然当假设H 0为真(即μ=μ0正确)时,Z ~N (0,1),所以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可求z α/2使

P {|Z |>z α/2}=α,

见图8-1,即

P {Z <-z α/2}+P {Z >z α/2}=α.

从而有

P {Z >z α/2}=α/2, P {Z ≤z α/2}=1-α/2.

图8-1

利用概率1-α/2,反查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得双侧α分位点(即临界值)z α/2. 另一方面,利用样本观察值x 1,x 2,…,x n 计算统计量Z 的观察值

z 0

x . (8.3)

如果:(a )|z 0|>z α/2,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拒绝原假设H 0(接受备择假设H 1),所以|z 0|>z α/2便是H0的拒绝域.

(b ) |z 0|≤z α/2,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接受原假设H 0,认为H 0正确.

这里我们是利用H0为真时服从N (0,1)分布的统计量Z 来确定拒绝域的,这种检验法称为Z 检验法(或称U 检验法).例8.1中所用的方法就是Z 检验法.为了熟悉这类假设检验的具体作法,现在我们再举一例.

例8.2 根据长期经验和资料的分析,某砖厂生产的砖的“抗断强度”X 服从正态分布,方差σ2=1.21.从该厂产品中随机抽取6块,测得抗断强度如下(单位:kg ·cm -2):

32.56 29.66 31.64 30.00 31.87 31.03

检验这批砖的平均抗断强度为32.50kg ·cm -2是否成立(取α=0.05,并假设砖的抗断强度的

方差不会有什么变化)?

解 ① 提出假设H 0:μ=μ0=32.50;H 1:μ≠μ0. ② 选取统计量

Z

X ,

若H 0为真,则Z ~N (0,1).

③ 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求z α/2使

P {|Z |>z α/2}=α,

这里z σ/2=z 0.025=1.96.

④ 计算统计量Z 的观察值:

|z 0| ≈3.05.

⑤ 判断:由于|z 0|=3.05>z 0.025=1.96,所以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否定H 0,即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平均抗断强度是32.50 kg ·cm -2.

把上面的检验过程加以概括,得到了关于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期望值μ的检验步骤: (a ) 提出待检验的假设H 0:μ=μ0;H 1:μ≠μ0. (b ) 构造统计量Z ,并计算其观察值z 0:

Z

X ,z 0x

(c ) 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根据

P {|Z |>z α/2}=α,P {Z >z α/2}=α/2,P {Z ≤z α/2}=1-α/2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双侧α分位点z α/2. (d ) 作出判断:根据H 0的拒绝域 若|z 0|>z α/2,则拒绝H 0,接受H 1; 若|z 0|≤z α/2,则接受H 0.

(2) 方差σ2未知,检验μ(t 检验法(t -test)) 设总体X ~N (μ,σ2),方差σ2未知,检验

H 0:μ=μ0;H 1:μ≠μ0.

由于σ2

X 便不是统计量,这时我们自然想到用σ2的无偏估计量——样本

方差S 2代替σ2,由于

X t (n -1),

故选取样本的函数

t

X (8.4)

图8-2

作为统计量,当H 0为真(μ=μ0)时t ~t (n -1),对给定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由

P {|t |>t α/2(n -1)}=α, P {t >t α/2(n -1)}=α/2,

见图8-2,直接查t 分布表,得t 分布分位点t α/2(n -1).

利用样本观察值,计算统计量t 的观察值

t 0

x , 因而原假设H0的拒绝域为

|t 0|t α/2(n -1). (8.5)

所以,若|t 0|>t α/2(n -1),则拒绝H 0,接受H 1;若|t 0|≤t α/2(n -1),则接受原假设H 0.

上述利用t 统计量得出的检验法称为t 检验法.

在实际中,正态总体的方差常为未知,所以我们常用t 检验法来检验关于正态总体均值的问题.

例8.3 用某仪器间接测量温度,重复5次,所得的数据是1250°,1265°,1245°,1260°,1275°,而用别的精确办法测得温度为1277°(可看作温度的真值),试问此仪器间接测量有无系统偏差?

这里假设测量值X 服从N (μ,σ2)分布. 解 问题是要检验

H 0:μ=μ0=1277;H 1:μ≠μ0.

由于σ2未知(即仪器的精度不知道),我们选取统计量

t =

X .

当H 0为真时,t ~t (n -1),t 的观察值为

|t 0|18

5.399-==>3.

对于给定的检验水平α=0.05,由

P {|t |>t α/2(n -1)}=α, P {t >t α/2(n -1)}=α/2, P {t >t 0.025(4)}=0.025,

查t 分布表得双侧α分位点

t α/2(n -1)=t 0.025(4)=2.776.

因为|t 0|>3>t 0.025(4)=2.776,故应拒绝H 0,认为该仪器间接测量有系统偏差.

(3) 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

上面讨论的假设检验中,H 0为μ=μ0,而备择假设H 1:μ≠μ0意思是μ可能大于μ0,也可能小于μ0,称为双边备择假设,而称形如H 0:μ=μ0,H 1:μ≠μ0的假设检验为双边检验.有时我们只关心总体均值是否增大,例如,试验新工艺以提高材料的强度,这时所考虑的总体的均值应该越大越好,如果我们能判断在新工艺下总体均值较以往正常生产的大,则可考虑采用新工艺.此时,我们需要检验假设

H 0:μ=μ0;H 1:μ>μ0. (8.6)

(我们在这里作了不言而喻的假定,即新工艺不可能比旧的更差),形如(8.6)的假设检验,

称为右边检验,类似地,有时我们需要检验假设

H 0:μ=μ0;H 1:μ<μ0. (8.7)

形如(8.7)的假设检验,称为左边检验,右边检验与左边检验统称为单边检验.

下面来讨论单边检验的拒绝域. 设总体X ~N (μ,σ2),σ2为已知,x 1,x 2,…,x n 是来自X 的样本观察值.给定显著性水平α,我们先求检验问题

H 0:μ=μ0;H 1:μ>μ0.

的拒绝域.

取检验统计量Z

X ,当H 0为真时,Z 不应太大,而在H 1为真时,由于X 是μ的

无偏估计,当μ偏大时,X 也偏大,从而Z 往往偏大,因此拒绝域的形式为

Z

X ≥k ,k 待定.

因为当H 0

X ~N (0,1),由

P {拒绝H 0|H 0为真}=P

X k ?

≥??

得k =z α,故拒绝域为

Z

X ≥z α. (8.8)

类似地,左边检验问题

H 0:μ=μ0;H 1:μ<μ0.

的拒绝域为

Z

X ≤-z α. 8.9)

例8.4 从甲地发送一个信号到乙地,设发送的信号值为μ,由于信号传送时有噪声迭

加到信号上,这个噪声是随机的,它服从正态分布N (0,22),从而乙地接到的信号值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N (μ,22)的随机变量.设甲地发送某信号5次,乙地收到的信号值为: 8.4 10.5 9.1 9.6 9.9

由以往经验,信号值为8,于是乙方猜测甲地发送的信号值为8,能否接受这种猜测?取α=0.05.

解 按题意需检验假设

H 0:μ=8;H 1:μ>8.

这是右边检验问题,其拒绝域如(8.8)式所示, 即 Z =

X ≥z 0.05=1.645.

而现在

z 0

=1.68>1.645,

所以拒绝H 0,认为发出的信号值μ>8.

2.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2

χ检验法(2

χ-test)) (1) 双边检验

设总体X ~N (μ,σ2),μ未知,检验假设

H 0:σ2=σ02;H 1:σ2≠σ

2

.

其中σ02为已知常数.

由于样本方差S 2

是σ2

的无偏估计,当H 0为真时,比值2

2

S σ一般来说应在1附近摆动,

而不应过分大于1或过分小于1,由第六章知当H 0为真时

2

χ=

2

2

0(1)n S σ-~2

χ(n -1). (8.10)

所以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有(图8-3)

图8-3

P {2

1/2αχ-(n -1)≤2χ≤2

/2αχ(n -1)}=1-α. (8.11)

对于给定的α,查2χ分布表可求得2χ分布分位点21/2αχ-(n -1)与2

/2αχ(n -1).

由(8.11)知,H 0的接受域是

21/2αχ- (n -1)≤2χ≤2

/2αχ (n -1); (8.12) H 0的拒绝域为

2χ<21/2αχ-(n -1)或2χ>2/2αχ(n -1). (8.13)

这种用服从2χ分布的统计量对个单正态总体方差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称为2

χ检验法. 例8.5 某厂生产的某种型号的电池,其寿命长期以来服从方差σ2=5000(小时2)的

正态分布,现有一批这种电池,从它的生产情况来看,寿命的波动性有所改变,现随机抽取26只电池,测得其寿命的样本方差s 2=9200(小时2).问根据这一数据能否推断这批电池的寿命的波动性较以往有显著的变化(取α=0.02)?

解 本题要求在α=0.02下检验假设

H 0:σ2=5000;H 1:σ2≠5000.

现在n =26,

2/2αχ(n -1)=20.01(25)χ=44.314,

21/2αχ- (n -1)= 20.99(25)χ=11.524,

σ02=5000.

由(8.13)拒绝域为

2

σ>44.314

2

2

0(1)n s σ-<11.524

由观察值s 2

=9200得

2

2

(1)n s σ-=46>44.314,所以拒绝H 0,认为这批电池寿命的波动性较以往

有显著的变化.

(2) 单边检验(右检验或左检验) 设总体X ~N (μ,σ2),μ未知,检验假设

H 0:σ2≤σ02;H 1:σ2>σ02.(右检验)

由于X ~N (μ,σ2),故随机变量

*2

χ=

2

2

(1)n S σ

-~2

χ(n -1).

当H 0为真时,统计量

2

χ=

2

2

(1)n S σ-≤*2

χ.

对于显著性水平α,有

P {*2χ>2

αχ(n -1)}=α

图8-4

(图8-4).于是有

P {2χ>2αχ(n -1)}≤P {*2χ>2

αχ(n -1)}=α.

可见,当α很小时,{2

χ>2

αχ(n -1)}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的抽样中认为不可能发生,所以H 0的拒绝域是:

2

χ=

2

2

(1)n S σ->2

αχ(n -1)(右检验). (8.14)

类似地,可得左检验假设H 0:σ2≥σ02

,H 1:σ2<σ

2

的拒绝域为

2χ<21αχ-(n -1)(左检验). (8.15)

例8.6 今进行某项工艺革新,从革新后的产品中抽取25个零件,测量其直径,计算得样本方差为s 2=0.00066,已知革新前零件直径的方差σ2=0.0012,设零件直径服从正态分布,问革新后生产的零件直径的方差是否显著减小?(α=0.05)

解 (1) 提出假设H 0:σ2≥σ02=0.0012;H 1:σ2<σ02. (2) 选取统计量

2

χ=

2

2

(1)n S σ-.

*2

χ=

2

2

(1)n S σ-~2χ(n -1),且当H 0为真时,*2χ≤2

χ

(3) 对于显著性水平α=0.05,查2

χ分布表得

21αχ-(n -1)=20.95(24)χ=13.848,

当H 0为真时,

P {2

χ<2

χ- (n -1)}≤P 22

12

(1)(1)n S n αχσ-??-<-????

=α. 故拒绝域为

2χ<21αχ- (n -1)=13.848.

(4) 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2

χ的观察值

2

χ=

2

2

0(1)240.00066

0.0012

n s σ-?=

=13.2.

(5) 作判断:由于2

χ=13.2<2

1αχ- (n -1)=13.848,即2

χ落入拒绝域中,所以拒绝H 0:σ2≥σ02,即认为革新后生产的零件直径的方差小于革新前生产的零件直径的方差.

最后我们指出,以上讨论的是在均值未知的情况下,对方差的假设检验,这种情况在实际问题中较多.至于均值已知的情况下,对方差的假设检验,其方法类似,只是所选的统计量为

2χ=

2

1

2

()n

i

i X

μσ=-∑.

当σ2=σ

2

为真时,2χ~2

χ(n ).

关于单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可列表8-2.

表8-2

注:上表中H0中的不等号改成等号,所得的拒绝域不变.

第三节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上一节介绍了单个正态总体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检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常碰到两个正态总体的比较问题.

1.两正态总体数学期望假设检验

(1)方差已知,关于数学期望的假设检验(Z检验法)

设X~N(μ1,σ12),Y~N(μ2,σ22),且X,Y相互独立,σ12与σ22已知,要检验的是

H0:μ1=μ2;H1:μ1≠μ2.(双边检验)

怎样寻找检验用的统计量呢?从总体X 与Y 中分别抽取容量为n 1,n 2的样本X 1,X 2,…,

1n X 及Y 1,Y 2,…,2n Y ,由于

2111~,X N n σμ?? ??

?,2222~,Y N n σμ??

???,

E (X -Y )=E (X )-E (Y )=μ1-μ2, D (X -Y )=D (X )+D (Y )=

22

121

2

n n σσ+,

故随机变量X -Y 也服从正态分布,即

X -Y ~N (μ1-μ2,

22

121

2

n n σσ+).

从而

X Y ~N (0,1).

于是我们按如下步骤判断.

(a ) 选取统计量 Z

X Y , (8.16)

当H 0为真时,Z ~N (0,1).

(b )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标准正态分布表求z α/2使

P {|Z |>z α/2}=α,或P {Z ≤z α/2}=1-α/2. (8.17) (c ) 由两个样本观察值计算Z 的观察值z 0:

z 0

x y .

(d ) 作出判断:

若|z 0|>z α/2,则拒绝假设H 0,接受H 1; 若|z 0|≤z α/2,则与H 0相容,可以接受H 0.

例8.7 A ,B 两台车床加工同一种轴,现在要测量轴的椭圆度.设A 车床加工的轴的椭圆度X ~N (μ1,σ12),B 车床加工的轴的椭圆度Y ~N (μ2,σ22),且σ12=0.0006(mm 2),σ22=0.0038(mm 2),现从A ,B 两台车床加工的轴中分别测量了n 1=200,n 2=150根轴的椭圆度,并计算得样本均值分别为=0.081(mm),=0.060(mm).试问这两台车床加工的轴的椭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给定α=0.05)

解 ① 提出假设H 0:μ1=μ2;H 1:μ1≠μ2. ② 选取统计量

Z

X Y ,

在H 0为真时,Z ~N (0,1).

③ 给定α=0.05,因为是双边检验,α/2=0.025.

P {|Z |>z α/2}=0.05, P {Z >z α/2}=0.025,

P {Z ≤z α/2}=1-0.025=0.975.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

z α/2=z 0.025=1.96.

④ 计算统计量Z 的观察值z

z 0

x y =

=3.95.

⑤ 作判断:由于|z 0|=3.95>1.96=z α/2,故拒绝H 0,即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认为两台车床加工的轴的椭圆度有显著差异.

用Z 检验法对两正态总体的均值作假设检验时,必须知道总体的方差,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总体方差σ12与σ22往往是未知的,这时只能用如下的t 检验法.

(2) 方差σ12,σ22未知,关于均值的假设检验(t 检验法) 设两正态总体X 与Y 相互独立,X ~N (μ1,σ12),Y ~N (μ2,σ22),σ12,σ22未知,但知σ12=σ22,检验假设

H 0:μ1=μ2;H 1:μ1≠μ2.(双边检验) 从总体X ,Y 中分别抽取样本X 1,X 2,…,1n X 与Y 1,Y 2,…,2n Y ,则随机变量

t

()

X Y μ

μ---~t (n 1+n 2-2),

式中

S w 2=

22

112212(1)(1)2

n S n S n n -+-+-,S 12,S 22分别是X 与Y 的样本方差.

当假设H 0

为真时,统计量

t ~t (n 1+n 2-2). (8.18)

对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t 分布得t α/2(n 1+n 2-2),使得

P {|t |>t α/2(n 1+n 2-2)}=α. (8.19)

再由样本观察值计算t 的观察值

t 0x y

, (8.20)

最后作出判断:

若|t 0|>t α/2(n 1+n 2-2),则拒绝H 0; 若|t 0|≤t α/2(n 1+n 2-2),则接受H 0.

例8.8 在一台自动车床上加工直径为2.050毫米的轴,现在每相隔两小时,各取容量都为10的样本,所得数据列表如表8-3所示.

12是未知常数.问这台自动车床的工作是否稳定?(取α=0.01)

解 这里实际上是已知σ12=σ22=σ2,但σ2未知的情况下检验假设H 0:μ1=μ2;H 1:μ1≠

μ2.我们用t 检验法,由样本观察值算得:

x =2.063, y =2.059,

s 12=0.00000956, s 22=0.00000489,

s w 2=

2212990.0000860.000044

1010218

s s ?+?+=+-=0.0000072.

由(8.20)式计算得

t 0.

对于α=0.01,查自由度为18的t 分布表得t 0.005(18)=2.878.由于|t 0|=3.3>t 0.005(18)=2.878,于是拒绝原假设H 0:μ1=μ2.这说明两个样本在生产上是有差异的,可能这台自动车床受时间的影响而生产不稳定.

2. 两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F 检验法(F -test )) (1) 双边检验

设两正态总体X ~N (μ1,σ

12

),Y ~N (μ2,σ

22

,X 与Y 独立,X 1,X 2,…,1n X 与

Y 1,Y 2,…,2n Y 分别是来自这两个总体的样本,且μ1与μ2未知.现在要检验假设H 0:σ12

=

σ

22

;H 1:σ12≠σ22.

在原假设H 0成立下,两个样本方差的比应该在1附近随机地摆动,所以这个比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于是我们选取统计量

F =2

122

S S . (8.21) 显然,只有当F 接近1时,才认为有σ

12=σ22.

由于随机变量F *=221122

22

//S S σσ ~F (n 1-1,n 2-1),所以当假设H 0:σ12

=σ2

2

成立时,统计量

F =2

122

S S ~F (n 1-1,n 2-1).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可以由F 分布表求得临界值

12

a F

-

(n 1-1,n 2-1)与F α/2(n 1-1,n 2-1)

使得 P { 12

a F

-

(n 1-1,n 2-1)≤F ≤F α/2(n 1-1,n 2-1)}=1-α

(图8-5),由此可知H 0的接受区域是

12

a

F

-

(n 1-1,n 2-1)≤F ≤F α/2(n 1-1,n 2-1);

而H 0的拒绝域为

F <12

a F

-(n 1-1,n 2-1),

或 F >F α/2(n 1-1,n 2-1).

然后,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统计量F 的观察值,若F 的观察值落在拒绝域中,则拒绝H 0,接受H 1;若F 的观察值落在接受域中,则接受H 0.

图8-5

例8.9 在例8.8中我们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σ12=σ22,它们是否真的相等呢?为此我们来检验假设H 0:σ12=σ22(给定α=0.1).

解 这里n 1=n 2=10,s 12=0.00000956,s 22=0.00000489,于是统计量F 的观察值为

F =0.00000956/0.00000489=1.95.

查F 分布表得

F α/2(n 1-1,n 2-1)=F 0.05(9,9)=3.18,

F 1-α/2(n 1-1,n 2-1)=F 0.95(9,9)=1/F 0.05(9,9)=1/3.18.

由样本观察值算出的F 满足

F 0.95(9,9)=1/3.18<F =1.95<3.18=F 0.05(9,9).

可见它不落入拒绝域,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H 0:σ12=σ22,从而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无显著差异.

注意:在μ1与μ2已知时,要检验假设H 0:σ12=σ22,其检验方法类同均值未知的情况,此时所采用的检验统计量是:

F =1

2

211

1221

21()1

()n i i n i i X n Y n μμ==--∑∑~F (n 1,n 2).

其拒绝域参看表8-4.

表8-4

(2) 单边检验

可作类似的讨论,限于篇幅,这里不作介绍了.

第四节总体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上两节中,我们在总体分布形式为已知的前提下,讨论了参数的检验问题.然而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不能确知总体服从什么类型的分布,此时就要根据样本来检验关于总体分布的

χ检验法.

假设.例如检验假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等.本节仅介绍2

χ检验法是在总体的分布为未知时,根据样本值x1,x2,…,x n来检验关于总体所谓2

分布的假设

H0:总体X的分布函数为F(x);

H1:总体X的分布函数不是F(x)(8.22)

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备择假设H1可不必写出).

注意,若总体X为离散型,则假设(8.22)相当于

H0:总体X的分布律为P{X=x i}=p i,i=1,2,…;(8.23)

若总体X为连续型,则假设(8.22)相当于

H0:总体X的概率密度为f(x). (8.24)

χ检验法检验假设H0时,若在假设H0下F(x)的形式已知,而其参数值未知,在用2

此时需先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参数,然后再作检验.

2χ检验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如下:

(1) 将随机试验可能结果的全体Ω分为k 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 1,A 2,…,A k (

1

k

i i A ==Ω,

A i A j =?,i ≠j ;i ,j =1,2,…,k ),于是在H 0为真时,可以计算概率?i p =P (A i )(i =1,2,…,k ).

(2) 寻找用于检验的统计量及相应的分布,在n 次试验中,事件A i 出现的频率

i

f n

与概率?i p

往往有差异,但由大数定律可以知道,如果样本容量n 较大(一般要求n 至少为50,最好在100以上),在H 0成立条件下

?i

i f p n

-的值应该比较小,基于这种想法,皮尔逊使用 2

χ=21

?()?k

i i i i f np

np =-∑ (8.25)

作为检验H 0的统计量,并证明了如下的定理.

定理8.1 若n 充分大(n ≥50),则当H 0为真时(不论H 0中的分布属什么分布),统计量(8.25)总是近似地服从自由度为k -r -1的2

χ分布,其中r 是被估计的参数的个数.

(3) 对于给定的检验水平α,查表确定临界值2

(1)k r αχ--使

P {2

χ>2(1)k r αχ--)}=α,

从而得到H 0的拒绝域为

2χ>2(1)k r αχ--).

(4)由样本值x 1,x 2,…,x n 计算2

χ的值,并与2(1)k r αχ--比较.

(5) 作结论:若2

χ>2(1)k r αχ--,则拒绝H 0,即不能认为总体分布函数为F (x );

否则接受H 0.

例8.10 一本书的一页中印刷错误的个数X 是一个随机变量,现检查了一本书的100页,记录每页中印刷错误的个数,其结果如表8-5所示.

其中f i 是观察到有i 个错误的页数.问能否认为一页书中的错误个数X 服从泊松分布(取α=0.05)?

解 由题意首先提出假设:

H 0:总体X 服从泊松分布.

P {X =i }=!

e i

i λλ-,i =0,1,2,…,

这里H 0中参数λ为未知,所以需先来估计参数.由最大似然估计法得

03614061?+70

100

x λ

?+?++??===1.

将试验结果的全体分为A 0,A 1,…,A 7两两不相容的事件.若H 0为真,则P {X =i }有估计

111??{}!!

e e i p P X i i i --====,i =0,1,2,…. 例如

10??{0},e p

P X -=== 11??{1},e p

P X -=== 1

2??{2},2

e p

P X -=== ………………

1

66701???{7}11.!

e i i i p

P X p i -===≥=-=-∑∑ 计算结果如表8-6所示.将其中有些np i <5的组予以适当合并,使新的每一组内有np i ≥5,

如表8-6所示,此处并组后k =4,但因在计算概率时,估计了一个未知参数λ,故

24

2

21

?()~(411).?i i i i f np

np χχ=-=--∑

计算结果为2

χ=1.460(表8-6).因为220.05(411)(2)αχχ--==5.991>1.46,所以在显著性水

平为0.05下接受H 0,即认为总体服从泊松分布.

表8-6

例8.11 研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分布.200件混凝土制件的抗压强度以分组形式列出(表8-7).n =

6

1

i

i f

=∑=200.要求在给定的检验水平α=0.05下检验假设

H 0:抗压强度X ~N (μ,σ2).

表8-7

解 原假设所定的正态分布的参数是未知的,我们需先求μ与σ的极大似然估计值.

由第七章知,μ与σ2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

?x μ

=, 2

21

1?()n

i i x x n σ

==-∑. 设*

i x 为第i 组的组中值,我们有

*

1195102052624514

200

i i

i x x f n ?+?++?=

=∑=221,

{}2*222211?()(26)10(16)262414200

i i

i x x f n σ

=-=-?+-?

++?∑=152,

=12.33. 原假设H 0改写成X 是正态N (221,12.332)分布,计算每个区间的理论概率值

{}11?()()i i i i i p

P a X a μμΦΦ--=≤<=-, i =1,2,…,6, 其中

?i i a x

μσ

-=

, 22

()i

t i t μμ-

-∞

=

e d Φ.

为了计算出统计量2

χ之值,我们把需要进行的计算列表如下(表8-8).

表8-8

从上面计算得出2

χ的观察值为1.35.在检验水平α=0.05下,查自由度m=6-2-1=3的2χ

分布表,得到临界值2

0.05(3)

χ=7.815.由于2χ=1.35<7.815=2

0.05(3)

χ,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认为混凝土制件的抗压强度的分布是正态分布N(221,152).

小结

有关总体分布的未知参数或未知分布形式的种种论断叫做统计假设.一般统计假设分为原假设H0(在实际问题中至关重要的假设)及与原假设H0对立假设即是备择假设H1.假设检验就是人们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作出“接受H0、拒绝H1”或“拒绝H0、接受H1”的判断.

假设检验的思想是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会发生.这种原理是人们处理实际问题中公认的原则.

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当H0为真时,我们可能会作出拒绝H0、接受H1的错误判断(弃真错误)或当H不真时,我们可能会作出接受H、拒绝H的错误判断(取伪错误).

会增大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反之亦然.在假设检验中我们主要控制(减小)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使P{拒绝H0|H0为真}≤α,其中α很小.(0<α<1),α称为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这种只对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加以控制而不考虑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的检验称为显著性假设检验.

单个、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是本章重点问题,读者需掌握Z检验法、2

χ检验法、t检验法等.这些检验法中原假设H0备择假设H1及H0的拒绝域分别见表8-2、表8-4.

重要术语及主题

原假设备择假设检验统计量单边检验双边检验

显著性水平拒绝域显著性检验一个正态总体的参数的检验

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方差比的检验总体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

完整版史上最全wordExcel使用技巧大全超全

不收藏不行的史上最全word用法 三招去掉页眉那条横线 1、在页眉中,在格式”-边框和底纹”中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应用于段落” 2、同上,只是把边框的颜色设置为白色(其实并没有删的,只是看起来没有了,呵呵) 3、在样式”栏里把页眉”换成正文”就行了一一强烈推荐! 会多出--(两个横杠)这是用户不愿看到的,又要多出一步作删除-- 解决方法:替换时在前引号前加上一个空格问题就解决了插入日期和时间的快捷键 Alt+Shift+D :当前日期 Alt+Shift+T :当前时间批量转换全角字符为半角字符 首先全选。然后格式”-更改大小写”,在对话框中先选中半角”,确定即可 Word启动参数简介 单击开始f运行”命令,然后输入Word所在路径及参数确定即可运行,如“a PROGRAM FILES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10\ WINWord.EXE /n ”,这些常用的参数及功能如下: /n:启动Word后不创建新的文件。 /a :禁止插件和通用模板自动启动。 /m :禁止自动执行的宏。 /w :启动一个新Word进程,独立与正在运行的Word进程。 /C:启动Word,然后调用Netmeeting。 /q :不显示启动画面。 另外对于常需用到的参数,我们可以在Word的快捷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目标”项的路径后

加上该参数即可。 快速打开最后编辑的文档如果你希望Word 在启动时能自动打开你上次编辑的文档,可以用简单的宏命令来完成: (1)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宏”菜单项,单击“录制新宏”命令打开“录制宏”对话框; ⑵在录制宏”对话框中,在宏名”输入框中输入“autoexec点击确定” (3)从菜单中选择“文件”,点击最近打开文件列表中显示的第一个文件名;并“停止录制”。保存退出。下次再启动Word 时,它会自动加载你工作的最后一个文档。 格式刷的使用 1、设定好文本1 的格式。 2、将光标放在文本1 处。 3、单击格式刷按钮。 4、选定其它文字(文本2),则文本2 的格式与文本1 一样。 若在第3 步中单击改为双击,则格式刷可无限次使用,直到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Esc键)为止。 删除网上下载资料的换行符(象这种“4) 在查找框内输入半角八1(是英文状态下的小写L不是数字1),在替换框内不输任何内容,单击全部替换,就把大量换行符删掉啦。 选择性删除文件菜单下的最近使用的文件快捷方式。 工具-选项-常规把列出最近使用文件数改为0”可以全部删除,若要选择性删除,可以按ctrl+Alt+ - 三个键,光标变为一个粗减号后,单击文件,再单击要删除的快捷方式就行了。 建立一个矩形选区: 一般的选区建立可用鼠标左键,或用shift键配合pguP、pgdn、home、end、箭头等 功能键,当复制一个规则的矩形区域时,可先按住Alt 键,然后用鼠标左键来选。我一般用此来删除段首多余的成块的空格。大家试一试"A* 将字体快速改为上标或下标的方法:本人在一次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方法,选定你要下标的字,然后在英文状态下按住 Ctrl ,再按一下BASKSPACE 旁的+/=的键,就可以了。上标只要在按Ctrl 的同时也按住Shift, 大家可以试试。

(完整版)Word作业

WORD 练习题 第一题根据下列要求完成下段文本的编排. 1.将标题(居中)下第一段中的“海水”全部改为蓝色、行楷、倾斜、2号字“河水”,并加着重号。 2.将标题文字设置成斜体绿色字。 3.将“海洋里的鱼类品种繁多,……“所在段落设置行距为1.1倍行距,字间距加宽1磅。 4.设置页脚文字为“水中生物“(不包括引号)。 5.为文字“海洋里的鱼类品种繁多,不能一概而论。”设置底纹填充色为黄色、下线、黑体、阳文。 6.以文件名“鱼类需要喝水吗?”存本文于“我的文档” 鱼类需要喝水吗? 由于海水鱼类血液和体液的浓度高于周围的海水,水分就从外界经过鱼鳃半渗透性薄膜的表皮,不断地渗透到鱼体内,因此,海水鱼类不管体内是否需要水分,水总是不间断地渗透进去。所以海水鱼类不仅不需要喝水,而且还经常不断地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队出去,否则,鱼体还有被危险。 海洋里的鱼类品种繁多,不能一概而论。虽然,海水浓度高,但极大部分软骨鱼体内血液里,含有比海水浓度更高的尿素,因此,和淡水鱼一样,也不需要喝水。而生活在海洋里的硬骨鱼,则由于周围海水浓度高于体内的浓度,体内失水情况相当严重,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因此,海中的硬骨鱼是需要大口大口地喝水。 第二题根据下列要求完成下段文本的编排. 1.录入文字,一次性将各段首行缩进2字符。 2.交换第一段、第二段文字,将正文三、四段合为一段。 3.将句子“含羞草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行为?”设置成七彩霓虹的动态效果。 4.将“含羞草的叶子非常有趣,……”所在段落设置段前距为6磅、段后距为8磅,设第一段行中的 双倍行距,第二段行距30磅。 5.设置页脚,页脚文字为“含羞草”三个字(不包括引号)。 6.给文中“含羞草”三字加绿色边框。 7.对正文(不包括红框内的题目部分“添加行号,起始行号为2,其他使用缺省设置。 8.以文档名“含羞草.DOC”保存到桌面。 含羞草是一种叶片会运动的草本植物。身体开头多种多样,有的直立生长,有的爱攀爬到别的植物身上,也有的索性躺在地上向四周蔓生。在它的枝条上长着许多锐利尖刺,绿色的叶片分出3~4张羽片,很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只要碰它一下,叶片很快会合拢起来,仿佛在表示难为情。手碰得轻,叶子合拢得慢;碰得重,合拢得快,有时连整个叶柄都会下垂,但是过一会后,它又会慢慢恢复原状。 含羞草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行为?原来它的老家在热带美洲地区,那儿常常有猛烈的狂风暴雨,而含羞草的枝叶又很柔弱,在刮风下雨时将叶片合拢就养活了被摧折的危险。 最近有个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了另外一个原因,他说含羞草合拢叶片是为了保护叶片不被昆虫吃掉,因为当一些昆虫落脚在它的叶片上时,正准备大嚼一顿,而叶片突然关闭,一下子就把毫无准备的昆虫吓跑了。含羞草还可以做药,主要医治失眠、肠胃炎等病症。在所有会运动的植物中,最有趣的是一种印度的跳舞草,它的叶子就像贪玩的孩子,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问题做着舞蹈家在永不疲倦地跳着华尔兹舞。 第三题根据下列要求完成下段文本的编排.

(完整word版)

Unit 1 1. vi.幸免;幸存;生还______________ 2. 【短语】寻找_____________ 3. vt.挑选;选择______________ 4. n.设计;图案;构思vt.设计;计划;构思 _________ 5. adj.奇特的;异样的vt.想象;设想;爱好_________ 11.vt移动;搬开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语】少于 13. n.怀疑;疑惑vt.怀疑;不信 _______________ 14. prep.值得的;相当于??…的价值; 15. n. 价值;作用adj. [古]值钱的_________ 6. v.装饰;装修_____________ 7. vi.属于;为... 的一员______________ 8. 【短语】属于_____________ 9. 【短语】作为报答;回报______________ 10. 【短语】处于交战状态______________ 1. adj.稀罕的;稀有的;珍贵的_______________ 2. adj.贵重的;有价值的 ______________ 3. n.花瓶;瓶_____________ 4. n.朝代;王朝_____________ 5. vt.使吃惊;惊讶 _____________

6. adj.令人吃惊的 _____________ 7. n.蜜;蜂蜜_____________ 8. n.风格;风度;类型_______________ 9. n.珠宝;宝石_____________ 10. n.艺术家_____________ 11. n.群;组;军队______________ 12. n. 接待;招待会;接收 ____________ 13. adj.木制的 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 vi. 比赛竞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语】参加;参与 3. 【短语】代表;象征;表示_______________ 4. 【短语】也;又;还______________ 5. vt?做东;主办;招待n.主人_______________ 6. vt.取代;替换;代替______________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j?古代的;古老的 2 . n .竞争者 ____________ 3. n.奖章;勋章;纪念章_______________ 4. adj.巫术的;魔术的;有魔力的 ___________ 16.【短语】拆开_______________ 1 7 . vi .爆炸___________ 18. vi.下沉;沉下______________ 19. 【短语】看重;器重 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完整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1)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 分钟 2、授课人数: 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2 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过程与方法: 2、规律的方法。

完整word版in

,at地点和时间用法,inon 一、in, on, at的地点用法记住单词的基本含义,通过翻译就很容易区分了。“在…,可翻译成“在…”强调“在…里”(空间范围内)at强调“点”,on强调“在…上”(表面)in ... 旁”。处”或者“在on为例:以on表在…上(表面)on the cover of the book. 在书的封面上on this menu. 在这菜单上There are four wall。一些图画在墙上。Some pictures are on the (在那墙上。on the wall. 按照汉语习惯虽然翻译成在墙上有四扇窗,但是实际窗户的位置是在墙windows are in the wall. )“里”。 在树上有一些There are some red apples on the tree. (在树上,指果实长在树上。on the tree )一些鸟在树上。指的是树的枝桠间。红苹果。Some birds are in the tree. 在八楼也可写成in the 7the storey)on the 7th floor在八楼(第一层不算。在去…的路上on the way to… 看书等在床坐in bed则表示人躺//,不加冠词时in the bedon the bed 在床上,强调位置,或上 on the ceiling 在天花板上on the floor 在地板上(英式写成in the street/road)on the street/road在街道/上river.is in the lake 在湖面上,接触湖水表面,比如小船,如吃水深则用in,如A ship on the over the lake则指在湖的正上方,不接触湖面)(in的意思。on the farm在农场,用on表示开阔处,没有空间on land在陆地上at the top of the chimney在烟囱顶端on the top of

(完整word版)词缀大全(完整版)

弦风单词:词缀大全(完整版) 一、前缀-- A a在……的,……的,加强,不,无,非,离去ab+abs离去ac方向,变化,加强acro 最高的,高的ad向,强调af+ag方向,加强al+an方向,变化,加强al全部ambi 关于,周围,两面amphi周围,两面an不,无ana错,临近,在……之 上ante+anti+anci前面,先anti+ant反对,相反apo离开,远离,与……有 关ar+as+at方向,变化,加强arch主要的,古代,最先auto自己 B、C、D、E、F (无查阅到G前缀) be使……bene+bon很好bi两个by在旁边,副的cata向下,完全circum+circu 环绕,周围co+com一起,共同col+cor+con共同,冲突contra+contro反对, 逆counter反对,对应crypt隐藏的de分离,否定deca+deci十,十分之一di双,两倍,分离,否定demi半dif+dis分离,否定dia穿越,居中duo两倍,双e去除,无,强调,出,外em+en进入,在……之上,使……endo内部epi+ep在……上,朝向eu好ex外,出,前的exo外的extra+extr以外的,超过的for分离,除外,fore+for前面,预先forth朝向,向前 H、I、J、K、L、M、N、O、P、Q hecto百hemi半hetero不同的hexa六homo相同,人hyper超过,高于hypo 下面il+ir+im+in无,不,非im+in向内,进入infra下,低inter在……间intra在内,内部intro向内,入内iso相等的kilo千macr大的,长的mal不舒服mega 巨大的,百万meta超过,改变micro小milli+mille千,千分之一mis错,坏mono 单一,独multi多的ne+na+n+non非,无,不neo新ob反对,全面octa+octo 八omni全部out超过,过分,出,外over在……之上,翻转,逆转,倒退,互换pan 全部para并列,超越,半,类似,辅助,防避pen近似,差不多,一半的penta五per 贯穿,完全,离异,毁坏peri周围,靠近poly众多post在后面,邮件,邮政pre 前,预先pro前,多,赞同,亲……,代替,专业,生产,程序prot(o)最初的,原始的pseudo 假quadr(i)四quasi类似,准,半 R、S、T、U、V、W(无查阅到XYZ前缀) re向后,回,一再,重新retro向后,倒退se分离,区分sept七sex六step后,继或前夫(妻)所生sub在下面,次,亚,副super接近,靠近supra在上面,超越sur 超过,在上面sus在……下面sym一起,共同syn远距离tele四tetra热therm 横过,越过trans变换,改变,转移tri三,三次twi二,二倍ultra超越,极端un 无,不,非,打开,解开,弄出under在……下,不足uni在单一up向上vice副with 反,回

word排版技巧大全完整版

word排版技巧教程,点击“分享”保存起来慢慢学! 一、奇偶页显示不同内容 在专业出版的书籍中,常常看到书籍中奇偶页的页眉会显示不同的内容,以方便用户在书籍中快速查找资料。而在Word 2000中,用户也可以很方便地在文档奇偶页的页眉中显示不同的内容。 打开需要设置页眉格式的Word文档,选择“文件”菜单中“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接着单击“版式”选项卡,在“页眉和眉脚”选项区中将“奇偶页不同”复选框选中,最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束设置。 选择“视图”菜单中“页眉和页脚”命令,将视图切换到页眉和页脚视图方式。这时可以看到光标在奇数页页眉编辑区中闪烁,输入奇数页眉内容;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显示下一项”按钮,将光标移到偶数页页眉编辑区,输入偶数页页眉内容。 二、在页眉中显示章编号及章标题内容 要想在Word文档中实现在页眉中显示该页所在章的章编号及章标题内容的功能,用户首先必须在文档中对章标题使用统一的章标题样式,并且对章标题使用多级符号进行自动编号,然后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操作。 选择“视图”菜单中“页眉和页脚”命令,将视图切换到页眉和页脚视图方式。 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域”命令,打开“域”对话框。从“类别”列表框中选择“链接和引用”,然后从“域名”列表框中选择“StyleRef”域。 单击“选项”命令,打开“域选项”对话框,单击“域专用开关”选项卡,从“开关”列表框中选择“\n”开关,单击“添加到域”按钮,将开关选项添加到域代码框中。 单击“样式”选项卡,从“名称”列表框中找到章标题所使用的样式名称,如“标题1”样式名称,然后单击“添加到域”按钮。 单击“确定”按钮将设置的域插入到页眉中,这时可以看到在页眉中自动出现了该页所在章的章编号及章标题内容。 三、修改页眉中的划线格式 用户选择在文档中使用页眉后,在页眉中就会出现一条横贯页面的划线。如果你对系统设置的划线格式不满意的话,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修改。 方法1:选择“视图”菜单中“页眉和页脚”命令,将视图切换到页眉和页脚视图方

(完整word版)WORD使用技巧大全(史上最强哦)(2),推荐文档

1.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 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了 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 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 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 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 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

●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 ●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 ●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 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 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 ●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 ●格式-边框和底纹 ●选线性为双线的 ●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 ●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完整word版)Word知识点.docx

Word 知识点 一、文档创建与编辑 1、启动文字处理软件 Microsoft Word: “开始”菜单— >“程序”— >Microsoft Word ; 2、Word 窗口界面:标题栏是显示目前打开的文档名;菜单栏包含文件、 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和帮助等功能菜单;工具栏包含许多常用工具按钮;格式栏主要用于字体格式等编排;状态栏显示当前的页码、总页数、光标的当前位置、行号、列号等。 3、文字内容的输入: 输入文字时 Word能自动换行,直到段落输入结束,才按回车键(段落换行);按退格键( Backspace)删除插入点左边的内容,按删除键( Delete )删除的是插入点右边的内容。 4、编辑文本: (1)文本选定,当编辑操作时必须遵循“ 先选取,后操作”的步骤。选定长文本时,选将光标定位在文本第一个字前,按下Shift 键,同时光标定位在文本的最后一个字后面。 (2)撤消和重复:发生误操作时可以撤消前面所做的 100 步操作,按一下 撤消上一步操作,如恢复原样,可按重复按钮。 12345 1、剪切 2、复制 3、粘贴 4、撤消 5、重复 在“ 编辑”菜单中有以下命令:

命令快捷键命令快捷键 剪切Ctrl+X重复Ctrl+Y 复制Ctrl+C全选Ctrl+A 粘贴Ctrl+V清除Del 撤消Ctrl+Z 5、Word文档扩展名是 .doc 二、文字段落格式 1、文字格式(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设置: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字体”选项。新建文档默认的字体是宋体,字号是五号。中文字号从初号到八号,文字的尺寸从大到小;以磅为单位的字号从5 磅到72 磅,文字的尺寸从小到大。 2、段落格式(行距、段前段后距离、首行缩进、段落对齐等)设置:单 击“格式”菜单下的“ 段落”选项。 12345678910 1、字体 2 、字号3、加粗 4 、倾斜5、下划线 6、两端对齐7 、居中8、右对齐9 、分散对齐10、字体颜色 3、格式刷: 4.分栏

完整word版正文

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合理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前言 (一)所有制的概念 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前者是其主体。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的那种经济形式。因此,全民所有制又称国家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的概念,从逻辑到实际运行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 全民所有制,其概念之意即生产资料属全体人民所有。从理论上说,只要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你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可是,作为所有者的全体人民,或作为全体人民中的一部分,或某个个人都不可能直接地亲身占有、支配、运用、享受属于他们所有的那部分资产。因此,全民所有制下的资产为人民所有,便只具有名义与道义的意义。实际掌握庞大的国有资产的是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制定计划,下达指令,调配资源,指派到各企业指挥生产经营的官员,聚集并分配利润。所以,实际情况是,全体人民同归于他们所有的资产是相分离的,也就是说,全民资产的命运与他们无切身关系。他们每日所忙碌的是自己那份工作与生活琐事。至于国有企业的工人,他们倒是与这些全民资产朝夕相处的,而且,他们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企业的主人。可是,这也仅仅是一种名义。实际情况是,他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领导者的领导,并没有发言权,只有私下发点牢骚而已。主人的义务与权利是完成任务,安全生产,不出废品,领取微薄的工资,享受低水平的福利劳保。由此可见,与其说是主人,不如说是国家企业中的雇佣劳动者,除了有一个好听的名声,他们同资本主义企业中的雇佣工人并无多大差别。 现在我们再来考察与全民所有制发生着另一种关系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情形。他们是全民资产的主宰者。他们无须经过所有者的同意,对这一资产就拥有占有权、支配权、分配权、处置权以及经营活动中的决策权。他们的领导与管理,其后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当然,不好也不坏,政绩平平,是谓常事。对于国有企业的业绩不佳至今开不出可以应对的药方。曾经尝试过 “自负盈亏”即承包制(短期激励)的方案,但行不通,因为亏了,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而且还诱发承包期内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往往为后任者留下不少遗留问题。所以,国企的老总与政府有很大的

(完整版)Word排版教程(精心排版)

Word排版教程 目录 第1章、制作书籍的基本知识 (1) 1.1开本 (1) 1.2扉页 (1) 1.3版心 (1) 1.4版面 (1) 1.5书籍内容 (1) 第2章、页面设置 (2) 2.1设置书籍开本 (2) 2.2设置版心 (2) 2.3设置版式 (3) 2.4设置页眉、页脚 (4) 2.4.1 偶数页页眉、页脚 (4) 2.4.2 奇数页页眉、页脚 (4) 第3章、设置样式 (7) 3.1标题样式 (7) 3.1.1 标题1样式(章标题) (7) 3.1.2 标题2样式(节标题) (11) 3.1.3 标题3样式(小节标题) (12) 3.2其他样式 (13) 3.2.1 正文样式 (13) 3.2.2 提示样式 (14) 3.2.3 养成统一样式的好习惯 (14) 第4章、自动图文集和专用工具栏 (15) 4.1添加自动图文集词条 (15) 4.2设置书籍制作专用工具栏 (16) 第5章、书籍排版基础 (19) 5.1编辑排版基本要求 (19) 5.2字符格式设置 (19) 5.2.1 字体、字形和字号 (19) 5.2.2 文字的特殊效果 (20) 5.3段落格式设置 (21) 5.3.1 对齐方式 (21) 5.3.2 段落缩进 (21) 5.4设置边框和底纹 (22) 第6章、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24) 第7章、设置中文版式 (26) 7.1拼音指南 (26) 7.2带圈字符 (26) 7.3纵横混排 (27) 7.4合并字符 (27) 7.5双行合一 (28)

第8章、图形处理 (29) 8.1插入图形 (29) 8.1.1 插入矩形 (29) 8.1.2 插入自选图形 (29) 8.1.3 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29) 8.2插入文本框 (30) 8.3插入艺术字 (30) 8.4插入图片 (31) 8.4.1 插入剪贴画 (31) 8.4.2 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31) 8.5处理图形对象 (32) 8.5.1 调整图形对象位置、大小 (32) 8.5.2 设置文字图形环绕方式 (32) 第9章、使用表格 (33) 9.1使用W ORD创建表格 (33) 9.2调整表格 (34) 9.3格式化表格 (34) 9.4使用E XCEL表格 (36) 9.5插入图表 (38) 第10章、管理书籍文档 (40) 10.1利用大纲视图管理文档 (41) 第11章、使用主控文档与子文档 (41) 11.1新建主控文档 (42) 11.2将已有文档转换成主控文档 (42) 11.3插入子文档 (42) 11.4合并子文档 (42) 11.5使用题注 (42) 11.6使用脚注和尾注 (43) 11.7使用书签 (43) 11.8使用交叉引用 (44) 第12章、自动创建目录 (46) 第13章、其他常用操作 (48) 13.1批注和修订 (48) 13.1.1 插入批注 (48) 13.1.2 合并、批注中建议的修订 (48) 13.1.3 删除批注 (48) 13.1.4 标注修订 (48) 13.1.5 接受或拒绝修订 (48) 13.2拼写和语法检查 (49) 13.3字数统计 (50) 13.4上标下标 (50) 第14章、高级应用 (51) 14.1插入公式 (51) 14.2域 (52) 14.2.1 插入域 (52) 14.2.2 更新域 (52) 14.3窗体 (53)

(完整版)word综合排版练习

Word 2003课程任务(三) 【任务题目要求】 (一)在d:盘新建一个以“学号+综合任务”为名的文件夹;将本文档最后示例文章的内容复制到新建空白word文档中,以“综合word姓名+学号”命名,存盘到的上述文件夹中。(二)综合学到的word2003排版技术,完成示例文章的排版: 1、设置标题格式:“居中”“黑体”“一号”“阳文”“双下划线”“深蓝色”,字符间距加宽“1.5磅”,并加“深蓝色”“1.5磅边框线”“红色”底纹; 2、设置正文格式:首行缩进“2个字符”、字体为“幼圆”、字号大小为“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 3、将正文中第1至第6段中的“计算机”替换为“深蓝色”“黑体”,带着重号; 4、将文中“计算机发展总趋势”设置为“二号”“红色”,“算”和“发”降低10磅,“总趋势”设置成增大带圈文字,设置段落格式:段前“1行”段后“1行”; 5、将正文的第2段至第6段加上红色的“项目符号”; 6、将第1段设置成分栏:“2栏”、“加分隔条”; 7、设置最后一段格式:“文字竖排”,并加上“红色”“2磅”“双细线边框”,使用“阴影样式”阴影,颜色为“玫瑰红”; 8、将文中“巨型化”设置为:字号“三号”、字体“楷体_GB2312”、颜色“红色”、字体效果“七彩霓虹”;使用格式刷将设置好的格式应用于文字“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9、设置页眉为“姓名:×××学号:××××××Word综合练习一”,页脚“第×页共×页”,格式都设置为:字体“华文中宋”、字号“五号”、“居中”对齐; 10、页面设置:“A4”、上下页边距“2厘米”、左右页边距“2厘米”、装订线“0.3厘米” 11、在文中插入图片“日出日落.JPG”,设置图片高度“4厘米”、宽带“6厘米”; 【任务目的】加强练习,熟练运用各种word 2003排版技术 【难度】★★★★★ 【示例文章】 计算机的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并命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由188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30个操作控制台组成,占地170平方米,重30多吨,每小时耗电150千瓦。其运算能力是:每秒5000次加法,每秒56次乘法。比人快20万倍。在美国陆军弹道研究所运行了约10年。计算机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更是在应用上都是令人鼓舞的。其发展经过了"四代"。这四代的发展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硬件方面,主要是元器件的发展。从电子管元件发展到晶体管元件,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硬件的发展还表现在从简单的外部设备(仅提供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到多样化的外部设备的发展,如键盘、鼠标、数字化仪、扫描仪、音频输入器、手写输入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频输出等等。二是运算速度方面,从每秒几十次发展到几万次、几十万次、乃至数千万亿次。 三是系统软件方面,从裸机(不提供任何软件)发展到提供管理程序、操作系统、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系统、各种软件工具等。

(完整word版)英语单词大全(最新完整版)

一、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 pen钢笔pencil铅笔pencil-case铅笔盒ruler尺子book书bag包comic book漫画书post card明信片newspaper报纸schoolbag书包eraser橡皮crayon蜡笔sharpener卷笔刀story-book故事书notebook笔记本Chinese book语文书English book英语书math book数学书magazine杂志dictionary词典 二、人体(body) foot脚head头face脸hair头发nose鼻子mouth嘴eye眼睛ear耳朵arm手臂hand手finger手指leg 腿tail尾巴 三、颜色(colours) red红blue蓝yellow黄green绿white白black黑pink粉红purple紫orange橙brown棕 四、动物(animals) cat猫dog狗pig猪duck鸭rabbit兔horse马elephant大象ant蚂蚁fish鱼bird鸟eagle鹰beaver海狸snake蛇mouse老鼠squirrel松鼠kangaroo袋鼠monkey猴panda熊猫bear熊lion狮子tiger老虎fox狐狸zebra斑马deer鹿giraffe长颈鹿goose鹅hen母鸡turkey火鸡lamb小羊sheep绵羊goat山羊cow奶牛donkey驴squid鱿鱼lobster龙虾shark鲨鱼seal海豹sperm whale抹香鲸killer whale虎鲸五、人物(people) friend朋友boy男孩girl女孩mother母亲father父亲sister姐妹brother兄弟uncle叔叔;舅舅man男人woman女人Mr.先生Miss小姐lady女士;小姐mom妈妈dad爸爸parents父母grandparents祖父母grandma/grandmother(外)祖母grandpa/grandfather(外)祖父aunt姑姑cousin堂(表)兄弟;堂(表)姐妹son儿子daughter女儿baby婴儿kid小孩classmate同学queen女王visitor参观者neighbour邻居principal校长university student大学生pen pal笔友tourist旅行者people人物robot机器人 六、职业(jobs) teacher教师student学生doctor医生nurse护士driver司机farmer农民singer歌唱家writer作家actor 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artist画家TV reporter电视台记者engineer工程师accountant会计policeman(男)警察salesperson销售员cleaner清洁工baseball player棒球运动员assistant售货员police警察 七、食品、饮料(food & drink) rice米饭bread面包beef牛肉milk牛奶water水egg蛋fish鱼tofu豆腐cake蛋糕hot dog热狗hamburger汉堡包French fries炸薯条cookie曲奇biscuit饼干jam果酱noodles面条meat肉chicken鸡肉pork猪肉mutton羊肉vegetable蔬菜salad沙拉soup汤ice冰ice-cream冰淇淋Coke可乐juice果汁tea茶coffee咖啡breakfast早餐lunch午餐dinner/supper晚餐meal一餐 八、水果、蔬菜(fruit & vegetables) apple苹果banana香蕉pear梨orange橙watermelon西瓜grape葡萄eggplant茄子green beans青豆tomato西红柿potato土豆peach桃strawberry草莓cucumber黄瓜onion洋葱carrot胡萝卜cabbage卷心菜 九、衣服(clothes) jacket夹克衫shirt衬衫T-shirt丅恤衫skirt短裙子dress连衣裙jeans牛仔裤pants长裤socks袜子shoes 鞋子sweater毛衣coat上衣raincoat雨衣shorts短裤sneakers网球鞋slippers拖鞋sandals凉鞋boots 靴子hat(有沿的)帽子cap便帽sunglasses太阳镜tie领带scarf围巾gloves手套trousers裤子cloth布十、交通工具(vehicles) bike自行车bus公共汽车train火车boat小船ship轮船yacht快艇car小汽车taxi出租车jeep吉普车van小货车;面包车plane/airplane飞机subway/underground地铁motor cycle摩托车 十一、杂物(other things) window窗户door门desk课桌chair椅子bed床computer计算机board写字板fan风扇light灯teacher's desk讲台picture图画;照片wall墙壁floor地板curtain窗帘trash bin垃圾箱closet壁橱mirror 镜子end table床头柜football/soccer足球present礼物walkman随身听lamp台灯phone电话sofa沙发shelf书架fridge冰箱table桌子TV电视air-conditioner空调key钥匙lock锁photo照片chart图表plate

(完整版)word填空题

WORD填空题 1. Word中要使用“字体”对话框进行字符编排,可选择“()”菜单中的“字体”选项,打开“字体”对话框。格式 2. Word中用键盘选择文本,只要按哪个键的同时进行光标定位的操作。Shift 3. Word格式栏上的B,I,U,代表字符的粗体、()、下划线标记。斜体 4. 将文档中一部分内容移动到别处,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剪切 5. 在图形编辑状态中,单击“矩形”按钮,按下()键的同时拖动鼠标,可以画出正方形。shift 6. ()栏位于在Word窗口的最下方,用来显示当前正在编辑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状态 7. Word中将剪贴板中的内容插入到文档中的指定位置,叫做()。粘贴 8. word 文档缺省的扩展名为()。Doc 9. Word对文件另存为另一新文件名,可选用“文件”菜单中的()命令。另存为 10. Word中按住()键,单击图形,可选定多个图形。shift 11. Word中打印预览显示的内容和打印后的格式()。(选择相同或不相同)相同 12. Word中单击垂直滚动条的▼按钮,可使屏幕( )。下滚一行 13. Word中导入图片分为两种()和从剪贴板导入。从文件导入 14. Word中复制的快捷键是()。Ctrl+C 15. Word中将鼠标指向工具栏的某个按钮,这时,一个黄色矩形会出现在按扭下并显示出按钮名称,此黄色矩形是()。工具提示信息 16. Word中可以通过使用"()"对话框来添加边框。边框和底纹 17. Word中取消最近一次所做的编辑或排版动作,或删除最近一次输入的内容,叫做()撤消 18. Word中如果键入的字符替换或覆盖插入点后的字符的功能叫()。改写方式 19. Word中如果双击左端的选定栏,就选择()。一段 20. Word中拖动标尺上的“移动表格列”,可改变表格列的()。宽度 21. Word中拖动标尺左侧上面的倒三角可设定()。首行缩进 22. Word中拖动标尺左侧下面的小方块可设定()。左边缩进 23. Word中文档中两行之间的间隔叫()。行距 24. Word中新建Word文档的快捷键是()。Ctrl+N 25. Word中页边距是()的距离。文字与纸张边界之间 26. Word中在()视图模式下,软分页符在屏幕上显示为一行虚线。普通 27. 在Word窗口的工作区中闪烁的垂直条表示()。插入点 28. Word是美国()公司推出的办公应用软件的套件之一。微软 29. word中,Ctrl + Home 操作可以将插入光标移动到()。文档的开头 30. Word中,格式工具栏上标有“U”图形按钮的作用是使选定对象()。加下划线单线 31. Word中要设置文字的边框,可以选择菜单项“()”中的“边框和底纹”菜单选

(完整word版)by的用法

by 用法小结 1.用于被动语态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意为“被;由”。 He was praised by the teacher.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Lu Xun.这本书是鲁迅写的。 2.表示方式、方法、手段等,后常接无冠词的名词或动名词,意为“通过;靠;用”。 Don't judge a person by appearances. 勿以貌取人。 He made a living by teaching.他以教书为生。 3.表示时间,意为“到…时为止”或“不迟于... by now/then/this time/next Friday/the end of/three o’clock Mum told me to come back by 10 o’clock. By the time he was ten, he had learnt about 1,000 English words. 到十岁时,他已学了1000个英语单词。 4. by+交通工具、交通方式名词(名词前不加冠词,不变复数)。意为:“通过…,由…,乘…”。by train/rail/tube/taxi/bus/truck/bike/boat/plane; by land/road/sea/water/air等。(on foot) 5. by+地点名词:表方位,意为:“在…旁边”。 by the lake/river/tree/window/door;sit by my side 6.“从…旁经过”,多与动词go/walk/pass等连用。 pass by经过 7. by accident偶然,意外的 8. by mistake错误的,无意中 9. by chance碰巧 10. by the end of 在(某时间点)以前 注意联系:in the end/ at the end of… 11. 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 12. 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 13. step by step一步一步地,逐步地 14. by oneself独自 15. learn…by heart用心学… 16. What do you mean by saying that? 你那样说什么意思? 17. by means of用,依靠; 将; 借助于 We express our thought by means of words. 我们用词句来表达思想。

(完整版)Word练习题(含答案).doc

Word 练习题一、单选题 1.选定整个文档可以用快捷键 A )Ctrl+A C)Alt+A ___A___ 。 B) Shift+A D) Ctrl+Shift+A 2.在Word 的编辑状态,当前编辑的文档是 C 盘中的d1.doc 文档,要将该文档拷贝到软盘,应当使用___A___ 。 A )“文件 /另存为”菜单命令 B )“文件 /保存”菜单命令 C)“文件 /新建”菜单命令 D )“插入 /文件”菜单命令 3.在 Word 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后__D____ 。 A)被选择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B)被选择的内容移到剪贴板处 D)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插入点处 4.5.利用 __B____功能可以对文档进行快速格式复制。 A )自动换行B)格式刷 C)自动更正D)自动图文集 在 Word 的编辑状态,文档窗口显示出水平标尺,则当前的视图方式___C___。A)一定是普通视图方式 B)一定是页面视图方式 D)一定是大纲视图方式 6.在 Word 的 __C____视图方式下,可以显示分页效果。 A )普通B)大纲 C)页面D) Web 版式视图 7.在Word 的编辑状态,设置了标尺,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___B___ 。 8.A )普通方式B)页面方式 C)大纲方式D)全屏显示方式 在 Word 主窗口中,D。 A)可以在一个窗口里编辑多个文档 B)能打开多个窗口,但它们只能编辑同一个文档 D)可以多个窗口编辑多个文档,也可以多个窗口编辑同一个文档 9.用 Word 编辑文件时,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命令可以__B____。 A)用一个文本块覆盖磁盘文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