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上名著《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之整体框架教学设计推荐版本

《朝花夕拾》学程设计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二、重点突破1

我和鲁迅比童年

教学目标:

1. 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

2.通过“抢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书本,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3.学习制作手抄报,在“我与鲁迅比童年”的过程中,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开卷浏览、跳读、抢答

1.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摘选文本中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完成表格,深

2.通过“抢答”的游戏活动,把鲁迅童年生活的一些有趣细节出抢答题,让学生无压力地进入

书本,在翻阅、浏览、跳读全书过程中亲近经典,初步体验经典之趣。

抢答题:

活动二: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

结合张梦阳的《鲁迅传?会稽耻》,对比阅读其中的“三味书屋”“皇甫庄”“娱园”等章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结合自己的童年体验,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鲁迅传?会稽耻》内容简介:

《鲁迅传—“苦魂”三部曲》是我国传记文学史上关于鲁迅的经典巨作,《会稽耻》是三部曲之一。该书第一次详实和精细地记录了晚清时期鲁迅从故乡会稽(绍兴的旧称)赴日留学前这段时期的主要经历。生动再现了鲁迅人生早期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景象,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鲁迅当时所经历的人间世相和精神挣扎。同时,《会稽耻》对鲁迅笔下那些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经典人物形象,首次进行了最为真实全面的还原,为读者呈现了当时中国活生生的社会画面。

《鲁迅传?会稽耻》,以绍兴鲁迅青少年时代从小康到没落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展现晚清中国社会的腐朽、没落与少年鲁迅——樟寿的精神成长。第一次以醇厚、精细、凄美的小说笔法,富有诗情画意、全景式地艺术再现了晚清的社会世相、绍兴的民俗乡风和鲁迅故家的败落,以及少年鲁迅在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途路中,看清历史和世人真面目的精神过程。深刻揭示了鲁迅作为民族“苦魂”形成的时代与个人原因。

活动三:设计一份“我与鲁迅比童年”的手抄报

(一)手抄报总体构思

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我与鲁迅比童年”这一主题思想。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这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手抄报制作注意事项

文章:

七年级上册 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写读书笔记。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了解作品内容及主题 3、赏析片段,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1、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首挽联,你们知道挽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走近作者、走近作品 1、“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对于《朝花夕拾》,你知道多少?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后改名为《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张_妍发布于 2012-04-17 00:10 评论23条浏览7,807次 顶 (76) 踩 (4) 天津汉沽二中李珍教学设计说明 [学情分析] 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部名著导读,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部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它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有极大地教育意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这部书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资料链接: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人说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信吗?我不信!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提问:如果我们的人生只剩下现在短暂的45分钟,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2、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 (板书:鲁迅) 3、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薈湛江市第二中学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 莆【教学目的】 蚃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 生的阅读。 螇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蚅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螄【教学重点】 莂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袇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肆【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蒆【教学过程】 膁一、导入(30秒)

膁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 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 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蒇(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羃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 膄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芁(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 羈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 蚅(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 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 羂(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 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莁(三)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莈(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膃三、阅读《朝花夕拾》(5分钟) 螁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最新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名师资料汇编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一、学习导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1)、《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是回忆性。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等;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将学到《藤野先生》一文。 (1、十;小引;后记;散文;童年少年青年;记叙文;散文。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二、课文重温 (3)、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4)、《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3、③;4、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形的睡相,一肚子烦琐的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等;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 三、发人深思 有一句校园民谣: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意思是说,学生平时学习语文,对鲁迅的作品的阅读理解,感到困难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1、专家说 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那他难懂在什么地方?通常的说法是认为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我们不太了解,这样就很难进入鲁迅作品。其实我觉得这不是阅读鲁迅作品的障碍。鲁迅作品之所以难懂,难懂在你很难知道他真正在想什么,真正想说什么,这一点非常难把握。鲁迅先生关于他的作品,说过两句话:我所想的和我所写的是不一样的,我为自己写和为别人写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真正了解鲁迅作品的真意,是很困难的。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教学 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湛江市第二中学 麦晓敏 2016年11月5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 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 (5分钟)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生谈阅读方法)后出示(PPT1:)

三、阅读《朝花夕拾》 (5分钟) 师:我们也借鉴以上方法来读读《朝花夕拾》。 (1) 作者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后出示 PPT2)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 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 徨》等。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46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 题,为“旧事重提”。这样,就自然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提哪 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 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作者曾说:“带 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因此,作者更多是 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 顾”。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PPT3) 《朝花夕拾》全书 篇文章,分别为《 》、《 》、《 》、《 》、《 》、《 》、《 》、《 》、《 》、《 》。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比较 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 到 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 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 。作品在夹叙夹议 中对 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4、 选文例析《五猖会》(10分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精品

【关键字】历史、目录、情况、成绩、作风、认识、矛盾、难点、现代、合理、民主、公平、健康、配合、了解、突出、思想、精神、倾向、重点、最大限度、提倡、凝聚、引导、教育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一、导读目的: 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二、难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2 四、导读过程: 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三股势力。 一、导入 1、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出示画像)他是谁?(生答:鲁迅) 2、对,他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生介绍,幻灯片出示) 师补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3、在人们的记忆中,鲁迅似乎总是一位“怒目金刚”似的英雄人物,一位总是在向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冲锋陷阵的斗士。但透过他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回忆世界,一个有关成长的回忆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他的《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教案

学校七年级语文备课 时间:2017 年 9月日主备人:审核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题《朝花夕拾》课型 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 重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前准备预习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用具小黑板课件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附: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赏析片断写出感受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通过拓读,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师归纳: 1.(1)“谋杀”我的隐鼠。(2).“切切察察的毛病”。 (3). 摆“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6).<<山海经>>。(重点)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三、阅读《朝花夕拾》

(一)作者介绍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分别为《》、《》、《》、《》、《》、《》、《》、《》、《》、《》。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到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 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四、选文例析《五猖会》 (一)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归纳主题。 (它主要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板书: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文章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 主要是通过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后的情感变化的经历来表现:

《朝花夕拾》公开课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在引导中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

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苦的日子里毅然完成《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在那里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又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与之前创作的五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释题 鲁迅先生说,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他在心境芜杂的中年,回忆起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四.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言:猜谜语导入,课件出示相应的谜语,学生猜谜。 2、板书课题:《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3、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了解名著的主要人物,能就作品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欣赏名著的艺术特色,能根据某个阅读文段作答。 4、小擂台: 1)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 ,字______ ,________ 人。 2)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鲁迅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并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中篇小说《》,回忆性散文集《》,小说集《》《》等 4)散文集《朝花夕拾》最早陆续发表于半月刊《》上,总题为《》,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所写的篇回忆性散文的收录,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才改名为《朝花夕拾》,表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下午将其拾起,引申义就是_____________。 二、了解作品。 1. 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收入散文十篇。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组成。这十篇散文勾勒了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世态图和风俗画,有现实的战斗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著态度。

初中语文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我来拾 ——《朝花夕拾》导读 【教学目标】 1、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增进对优秀作品的感触和理解,培养审美能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学情分析】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精美的语言文学,更是医治中国人精神灵魂的文化药方。对于鲁迅,大多学生非常熟悉,但不一定喜欢,对于鲁迅的作品,多数学生似懂非懂,就更谈不上感兴趣了。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解读鲁迅的人生及其文学作品让学生们真正爱上鲁迅,爱上鲁迅的文章。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欲望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的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基本的阅读方法。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榕城区古溪初级中学黄启明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

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及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了解反语的巧妙运用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30秒)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5分钟)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策略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导语: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 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 (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换位思考 (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鲁迅生平和作品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3.教师小结:《朝花夕拾》虽是作者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了解鲁迅生平和写作背景,深入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在指导中渗透阅读方法──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四)分析人物,深入理解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 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明确: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明确:《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

悼念。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和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目标导学三:研读赏析精彩片断 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1)“谋杀”“我”的隐鼠。(2)“切切察察的毛病”。(3)摆“大”字的睡相。(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5)“长毛”的故事。(6)为“我”寻《山海经》。(重点) 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明确: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明确: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文章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精彩片段之——《五猖会》 1.自由浏览文本,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明确:热切盼望。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高兴、迫不及待)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策略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导语: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 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 (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 简洁的导入 2.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视频)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预学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回首那个有意思的故乡,寻找一个有意思的鲁迅学习目标: 1、通过回首故乡的人、事、景、物,体会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明白故乡之于鲁迅的意义。 2、通过鲁迅先生用双重视角写作的用意,理解朝花之所以夕拾的原因,认识一个有意思的鲁迅。 重难点: 1、通过回首故乡的人、事、景、物,体会鲁迅对故乡的情感,明白故乡之于鲁迅的意义。 2、通过鲁迅先生用双重视角写作的用意,理解朝花之所以夕拾的原因,认识一个有意思的鲁迅。 学习过程 一、导入作者 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1、周树人是谁?鲁迅,你是什么时候认识鲁迅先生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冷静、深刻、严肃、理性 过渡语: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看了闻风丧胆。林语堂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又或如先生自己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刚性)

2、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怕鲁迅先生,我可以理解,可同学们为什么怕呢? 学生:深奥、沉重、晦涩难懂、… 二、导入《朝花夕拾》 1、大家有没有读懂这本《朝花夕拾》呢?朝花夕拾何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朝花夕拾本意早晨的花到傍晚来拾取,用来比喻回忆以前美好的事儿。 2、是什么触发了他柔性的一面?你能从小引中找出答案吗?引出童年、故乡 过渡语:贮满了思乡的蛊惑的蔬果,寄寓着童年温馨的记忆,屡屡打动鲁迅的心灵,勾起他的乡情乡思。 3、《朝花夕拾》这本书共有十个篇目,大家找找看,集中写童年故乡的比较有意思的有哪几篇?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五猖会》(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无常》(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以及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朝花夕拾》,去 出示课题:回首那个有意思的故乡,寻找一个有意思的鲁迅 三、回首有意思的故乡 1、有意思是什么意思?(1)有趣、温馨、美丽、美好、热闹、快乐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名著导读专题训练复习教案

名著导读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 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繁星》、《春水》 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2、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二、《伊索寓言》 1、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2、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3、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4、精彩点击:《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 5、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三、《童年》 1、作者:高尔基(苏联) 2、体裁: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四、《昆虫记》 1、作者:法布尔(法国) 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