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反思:

本课紧紧围绕隋的统一、大运河开凿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和隋文帝、隋炀帝两个重要历史人物展开叙述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途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通过课前,教师列出相关阅读书目,并布置讨论题,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参阅课外读物,认真思考,在课堂讲授中不仅做个倾听者,更做个参与者。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他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唐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在讲授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课文中所引用的图片、史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并且课文中还介绍了受此影响的唐朝的衣食住行及进取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昂扬进取,博大胸襟和自由豪放的精神品质。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的是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热播的电视剧《贞观长歌》来讲述,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课的听课效率。

第6课开放与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介绍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来赞扬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在介绍唐朝对外关系的同时,可以结合历史事实来讲述,并且在讲到日本派遣唐使来唐时除了让学生记忆知识内容外,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发展及中国被日侵略的根本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在讲述过程可以结合直观教具,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听了历史知识,而且懂了历史知识。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教学反思:

本课较为抽象,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学习,可以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唐代诗歌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对诗歌的分析过程中能很好地对唐代社会有进一步了解。并且在对乐舞及敦煌壁画的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提供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的兼容并蓄。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学反思:

本课可以通过对历史小故事的生动讲述,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等历史故事,来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小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学习可以结合宋的疆域图,使学生明白当时宋所面临的劲敌,以及通过让学生比较,讨论的课堂形式,使这一课在学生面前生动地展现出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由两在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二部分两目则是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情况。这些东西都是概念式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评判者向引导者、促进者转化,真正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分组竞赛、合作学习、快速抢答,这些原本只有活动课才出现的教学方式,极为成功地运用到常规课教学中。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分组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处理所搜集的信息,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双方以课堂为阵地形成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共同体。置身其间,学生的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学反思:

本课所讲的成吉思汗及元帝国的拓展,是大多数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来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并且提高其上课的积

极性及效率。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了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的发展及指南针的发明、应用。在讲这些内容时可以结合之前所学的关于隋唐科技文化方面的内容,在回顾这些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做比较,使学生对这四大发明的发展过程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教学反思:

文化史对于学生来说既简单,又可以说不简单,因为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有与文学方面相接触,但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却不够。本课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文学作者所在时代背景、个人生平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而且应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可以说整堂课的教学强度较大,这就需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集中精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课积极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适当地结合一些课外的小故事,使学生能在最大范围内吸收本课知识内容。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及政府、人民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所表现出的英勇。由于这段历史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泉州地区的抗倭英雄来讲,并且在讲到台湾问题上时,可以结合时事,使学生更好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内容,可以结合直观教具,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很好地对清政府的疆域范围进行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反思:

故宫和长城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如果可以适当地结合图片、影音的话,

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但由于学校设备的缘故,无法得到较好地实现。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预习查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的知识面多而广、书上与课外所查的内容可以结合起来;查阅整理材料后对课本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在参与中锻炼和提高了查阅、分析、总结、表达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课以培养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教学反思:

本课介绍了明清两代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讲故事、讨论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可以结合彩图,分析盛世与危机的转化过程,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并且由于内容较抽象,所以可以结合一些实例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范文】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知识点 知识点 一、隋朝统一原因 1、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高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隋文帝注重军事发展,军队实力大幅提高,为统一准备了实力。 3、陈朝政府腐化,军队战斗力低下。 4、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隋文帝的统一事业符合历史发展。 5、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也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意义: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需要,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开皇之治原因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他明文帝所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中央政制行五省六部制。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课后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 材料二: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百度漕运简介 请回答: 材料一中,“此河”指什么?谁在位时开通的? 当时为什么要开通这条河? 结合材料二,你认为该如何评价皮日休的观点? 答案: 大运河;隋炀帝。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通,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但运河也使人民承担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皮日休主要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康县岸门口镇初级中学伍积才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 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二、大运河的开通(开通大运河时的皇帝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面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备课人:王建辉 【课前延伸】: 1 1.曾经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有哪几个朝代? 【学习目标】: (1)记住隋朝的建立及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概括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导入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那么最后由谁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 【问题导学】 根据方法自学: 问题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在P2第一段中迅速找出知识点,并记住。) 注意问题: 2.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 3. 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统一全国。 4.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讨论) 方法前引:通过上面的回顾,思考:关于一个朝代的建立与统一,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掌握知识点? 序号:1

问题二:隋朝经济的繁荣 1.隋朝经济繁荣的原 因有哪些? 2.隋朝经济繁荣具体表现哪些方面?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1.隋朝的建立是在( ) A .581年 B .589年 C .610年 D .618年 2.公元589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内乱后,中国再次归于统一,统一中国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高祖 C .秦始皇 D .宋太祖 问题三:大运河的开通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大运河开凿): (温馨提醒:大运河可是本课的重点啊!请5分钟内记牢!) 注意问题: 2.大运河的方向:纵贯南北 3.大运河的长度: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重新统一南北 B .建立三省六部制 C .创立科举制 D .开通大运河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邗沟 D .通济渠 3.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 A .洛阳、江都 B .洛阳、余杭 C .涿郡、余杭 D 长安、余杭 【合作与探究一】:(动脑筋)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合作与探究二】:(动脑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原 因: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方法前引:回顾:初一上学期学过的治世局面有哪些?治世局面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分析隋代 “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精品文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班级:姓名:审签: I ?小说《昙花王朝一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 的建立者是() A.王莽B .杨坚C .杨广D .刘邦 2. “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口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口”处应是() A.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高祖D .唐太宗 3.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它开凿于() A.秦始皇时B .汉武帝时C .隋文帝时D .隋炀帝时 5.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B .洛阳、大都C .余杭、洛阳D .洛阳、涿郡 6 .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 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B .涿郡C .余杭D .洛阳 7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里的“利”指的是() A.便利隋炀帝南巡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巩固了隋朝统治 D.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8.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科举制 9.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 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晋惠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 10 .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灭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 题。下列属于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②大量征发劳动力,荒废农业③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④权臣当道,土地兼并 A.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II . “这一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这一年”是() A. 618 年B . 605 年C. 589 年D . 581 年 12.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一项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B .节俭盛行C .二世而亡D .统一而短暂 13. (2018 ?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B .西晋灭吴C .隋灭陈朝D .元灭南宋 14. (2018 ?重庆)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 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余杭B .长安C .涿郡D .江都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 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oA 科 曹L B ? * ■ * *EI# % 1) < ■ - -a- ? ?,;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 意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是我国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 _____ B. C . D . 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与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单元第一节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 【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同学们难以感受和理解。 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自主学习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 ①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②表现:、。人口激增;粮仓丰实 2、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 ②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今北京市,南至,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 ④地位和作用:地位大运河是。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B.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五. 【展示点评归纳提升】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富强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通加强 2、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下面不属于二者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而修建 B.都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都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D.都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3、下列朝代曾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条件是() A.国家统一,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具有相当的实力 C.人民要求巩固隋朝的统治和统一 D.人民要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南北朝分裂让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6、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

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8、“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9、“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0、(2017·山东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案示例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 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说明:隋朝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是隋文帝统治时期,而不是隋炀帝时期。 二、大运河的开通(开通大运河时的皇帝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面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统编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 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2.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南北政权的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了解大运河开通情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分析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年来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①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叙述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②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评价历史事件容易简单化。如何引导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疑点:对隋炀帝的评价。 一般观点认为,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虽然使隋朝百姓饱受困苦,但它的伟大意义却在唐代以及后世陆续显示出来。认为唐代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隋炀帝所开的运河,堪称“隋民不胜其害,唐民不胜其利”。运河功在千秋,利在中华。对此,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使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长城也应该耳熟能详。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都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这样,由学生熟知的知识引向学生不太熟悉的甚至是未知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本课的学习。 2、讲解 一、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这一目主要讲述了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皇之治三个问题。 教师可以从南北朝后期的社会形势入手,把南北朝后期政权的更迭编成歌谣,或者利用计算机制成动态电子地图,形象地展示各政权更迭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南北朝后期政权频繁更迭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隋朝建立。要求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时间及其都城所在地。 (2)隋朝统一南北。有关具体过程,对学生不作要求,关键是要了解隋灭陈之后南北重新统一,并分析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 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讨论:“中国历史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分裂时间长达270多年。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隋朝之所以能统一南北,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①客观原因是由于隋朝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和南北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指出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杨坚代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 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 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 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 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 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 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 师: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分为哪四段呢? 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师:连接哪五河呢? 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师: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提问相关地理知识与讲故事两个环节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化难为易。首先,教师可设置一些可操作性强、指向性强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②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提供、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引导、到位的总结等途径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阅读、讲述、表演、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侯课反思: 学生齐读本课导言内容,复习上学期所学南北朝的历史。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运河吗?最长的运河又是哪一条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补充说明:运河的开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修建运河。隋朝时期更是耗费巨资修建了京杭大运河。)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呢?在本课的“导入框”中有一个故事,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讲一讲?

最新【同步练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习题01

【同步练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 河》习题01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选择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 业 D.杨坚 2.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1 B.589 C.608年 D.618年 3. 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A.581 — 618年 B.589 — 618年 C.581 — 600年D.588 — 618年 4.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5.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

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C.大运河 D.灵渠 6.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7.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8.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9.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10.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基础知识: 13、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①②③。 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都城在(今西安)。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2、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顺应了。 3、隋文帝改革的措施:经济上,,,; 政治上,加强,提高。 4、隋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意义):促进了,使和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的王朝。 5.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6.(皇帝名字)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隋朝大运河。 7.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是:从起 8.大运河的三点:以为中心,北抵(今北京),南至(今杭州)。 9.连接的五大河流:从北到南依次是、、、、。 10.隋朝大运河四段从北到南依次是:、、、。 1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 12.科举制开创的历史背景:时期,官吏的选拔由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 12 、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位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4、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扩大了,使 ,推动了。 15、隋朝灭亡的原因:①②③。 16、隋朝灭亡的时间: 精选习题 一、单选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长期分裂,南北重归统一 2、“古今称国际之富强者莫如隋”,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B、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 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D、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 3、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却给子孙万代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西汉 B、隋朝 C、东汉 D、秦 5、以下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B、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老天爷不助隋朝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长江 7、“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琵琶记》中这段诗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8、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十年之祚(国运),而后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B、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二、读图说史 9、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古代科举考试场面图二古代科举考试发榜场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指的正式确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 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 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 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 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