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坚持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

我为什么坚持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

有朋友说我很有毅力,能每天记录孩子生活的点滴,尤其是阅读情况。你觉得自己每天都刷牙洗脸,和毅力有关吗?我想大多数人会说:不觉的。我想,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习惯,和毅力无关。所以,我觉得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只需要做几个改变而已。

首先是自身因素。小时候,父母是村里最早的农民工。我们随着父母工作的变更几次转学。四年级那次,还来不及和老师同学告别,我就转回老家去了。对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与日俱增。偶然翻到带回来的日记本,那里记录着一些同学的名字和与我相处的点滴,那些文字变成了温暖我生活的魔法。时间可以让人慢慢遗忘很多很多,但是文字却能打败时间!

这句话后来我经常用来鼓励我的学生写随笔。其实随笔和日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初中生已经厌倦写日记了。尤其在青春期,更有许多的秘密需要守护了,而家长和教师并没有给予他们一丁点儿的安全感。谁能证明你曾经青春过、彷徨过、挣扎过也奋斗过?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写吧!已经在心理抵触排斥写的孩子纵然被我鼓动了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日子都是重复、机械的。我只用巴金的话继续鼓励他们:写,只有写,才会写。引导了,鼓励了,剩下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自己的示范了。我会让他们看到我写的东西,甚至读我的日记。

有点扯远了。不过,我想说的是:我手写我心,并不是那么难;难的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战胜自己的惰性。

大学毕业后,我写的大多数都是教育教学日记,还有一部分是恋爱日记。但是有了孩子以后,从她在我肚子里安家的那天开始,我的日记就几乎都是育儿日记了。孩子未出生,我就准备好了“阅读材料”——黑白卡,然后是挂图、绘本和小说。慢慢地,我越来越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除了有自身写的习惯,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带来的思考。学生为什么喜欢听故事但不爱阅读;青春期他们为什么和父母无法沟通;感恩教育说教为什么无效?

其次是为教育目的。曾经和学生一起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送别》等文章。学生总说:老师,那是别人家的妈妈,不是我们家的。其实,“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个例除外),只是那些妈妈们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娓娓道来,并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心平气和的孩子面前。如果爸爸妈妈们都会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日后孩子阅读到了,会不会一样感动?我就见过一个父亲,在女儿16岁生日时将自己写的育儿日记送给女儿。那个女孩,和同来庆祝生日的每个女孩,在那天看着日记都哭了……

丫头六岁了,也越来越喜欢问“我小时候是什么样”的问题。尤其是妈妈怀了二胎之后,她更是好奇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那些事儿了。说实话,我是个忘性极大的人,如果没有日记的帮助,我估计会忘记更多的东西。有时生活琐碎和工作压力一起砸过来,我只想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哪里还会记得什么?临睡前开始要记录了,总觉得自己漏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时想着我一定要记下来的。或许,这就是周国平说的,记录孩子的成长,总是“挂一漏万”吧。

丫头看着我每天写日记,她也开始画日记了。有时她让我读关于她的日记,我们都会沉

浸在幸福当中……

最后一个关键:为什么是阅读情况?

语言发展水平是孩子诞生之后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表现。孩子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学习渠道就是阅读。越早为孩子朗读,孩子的语言就发展的越好。哪怕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也会储藏词语,等到学语的时候爆发出能量来。我记录孩子咿呀学语时的词汇与阅读的细节,记录孩子表达日常生活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很快我就发现孩子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更在虚拟想象方面获得很好的表现。这是职业习惯,让我观察孩子从发音到词语、词性以及词汇积累等诸多“语文现象”。抛开这些,就是一个妈妈在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小小进步。而这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足以安慰并鼓励妈妈忘记生活的琐碎与抓狂,静心陪伴孩子!

再多的美好愿望,如果要付诸实践却总是困难重重的。我很快就发现我不能细细记录了。所以我开通了新浪微博。每天用“#92悦读#”开头,让自己在140字以内将丫头的阅读情况记录下来。我尽可能记录下我们亲子阅读的书目、阅读的细节、选书的情况以及我对一些书籍的评价。记录一段时间后,我会再次回头阅读,从中搜索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阅读书目是否需要更新、阅读材料是否单一、孩子的阅读水平是否有提高等等。这些记录和分析并不会占用我太多时间。每天阅读基本是睡前半小时,书本是四本。因为是亲子阅读,与丫头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我们的亲子关系也一直很好,亲子沟通和谐顺畅。而丫头的爸爸在亲子阅读这块陪伴的没有我多,有时会被丫头嫌弃。

因为更多地记录了阅读情况,我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阅读能对孩子的词汇、句子、图画审美、艺术表达、想象情感等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记录下丫头四岁就能完成初二年语文课后习题的一个重点难题;记录丫头阅读初中生物书的许多内容;记录丫头和初三学生谈论宫崎骏的内容……我不是要说我的孩子有多棒,能超前学习。其实她不是,她就是一个小屁孩,普通的孩子。但是因为阅读量的增加,她的沟通和学习能力胜过那些从来不阅读的初中生(农村孩子)。

阅读构成了孩子的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属于精神的。每个人都应该让生活中的这个物质世界和阅读中的那个精神世界都得到平衡地发展。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我能看到这两者相得益彰的过程。无论是微博、博客、空间还是订阅号,我都乐意分享和孩子的阅读点滴。写,让我继续学习和思考,在生活琐碎之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