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教案1

教学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保护自己的牙齿。(知识)

2、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重难点)

3、初步养成吃完东西要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情感)

准备:

材料准备:1、大嘴巴丁丁头像一个

2、一次性纸杯、温水、接水桶、小毛巾

3、背景音乐《洗刷刷》,《刷牙歌》

场地准备: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吃点心,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你们做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神秘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张大嘴巴老师一人给你们分一块尝尝,咦你们瞧还有谁在张着嘴巴等着我呀?哦,他叫丁丁,你们跟他打个招呼吧!)

2、出示丁丁头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他今天吃的东西可真多,一起说说他都吃了什么。)

3、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准确点数食物的数量、说出食物的名称。

(丁丁一共吃了几样东西?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4、渗透情感教育,要做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丁丁吃了这么多东西,有蔬菜,有水果、还有鱼,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教师通过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丁丁是一个不挑食健康的小朋友。

(希望你们也能像丁丁一样做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二、通过帮丁丁漱口,初步了解漱口的方法及作用。解决重难点

1、通过谈话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漱口对口腔的保护作用。

(中午在幼儿园吃完饭,丁丁就要午睡了,你们看嘴巴里有这么多东西,可以睡觉吗?为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嘴巴变干净?) (吃完东西要漱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嘴巴、牙齿干干净净不生病。)

2、老师帮助丁丁漱口,幼儿初步了解漱口的方法。

(咱们来帮丁丁把嘴巴变干净,谁知道漱口需要用什么东西?水杯和干净的温水能让嘴巴变干净。)

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么样丁丁漱口的。

(刚才我帮丁丁漱口,都漱了哪里?)

3、请幼儿亲身体验,帮丁丁漱口,加深印象。

(丁丁的嘴巴干净了吗?还有几样东西?谁想来继续帮帮他?)

4、幼儿通过教丁丁漱口,再次学习漱口的方法。

(漱口的本领你们学会了吗?丁丁还不会,咱们一起来教教他吧。) 教师引导全体幼儿通过口腔做动作,掌握左边、右边、上边、下边等漱口方法。

三、幼儿亲身实践,掌握漱口方法。解决重难点

1、引导幼儿之间相互观察牙齿,激发实践的愿望。

(刚才小朋友还吃了我送你们的点心,和周围的小伙伴相互看看,你们的嘴巴干净吗?不干净该怎么办?吃完东西不及时漱口可不是好习惯,咱们也赶快把嘴巴变干净。)

2、教师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实践练习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每人拿一杯水,像给丁丁漱口一样,把自己的嘴巴漱干净。漱完口要把水吐到桶里,最后用一张纸巾擦擦嘴巴。)

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精选7篇)

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精选7篇) 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的: 1、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 1、全体起立,唱国歌。 2、辅导员宣布主题班队会正式开始。 3、主持人讲话: 同学们,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我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开展本次班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4、观看《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的影片。 5、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手足口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2)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3)麻疹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6、小组讨论:

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讲好卫生,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 7、发出倡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8、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传染病的防治”主题班队会,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传,发动家人讲好卫生,预防各种疾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现象。 2、提高幼儿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你们听说过"手足口病"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幼儿说说。) (二)师出示课件ppt 1、你们看,得了这个病,我们身上会长什么东西? 2、会长在我们身体的那些位置?(幼儿说说。) (三)教师小结:手足口病会在我们的手、足-脚、臀-屁股、口-嘴巴、背等各处长小红泡泡,小泡泡会疼,有时我们还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一)请幼儿说说"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 (二)教师总结:洗净手(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洗手的步骤: (1)湿、搓、冲、捧、擦。 (2)搓手步骤:一搓手心,二搓手背,三搓指缝,四搓指甲,五搓大拇指,六搓手腕。 2、提醒幼儿每天要喝5杯水。 3、不在外面买不干净不熟的食物吃。 4、不能多吃冰糕三、请幼儿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让他们也学习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教学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教案1 教学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保护自己的牙齿。(知识) 2、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重难点) 3、初步养成吃完东西要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情感) 准备: 材料准备:1、大嘴巴丁丁头像一个 2、一次性纸杯、温水、接水桶、小毛巾 3、背景音乐《洗刷刷》,《刷牙歌》 场地准备: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吃点心,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你们做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神秘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张大嘴巴老师一人给你们分一块尝尝,咦你们瞧还有谁在张着嘴巴等着我呀?哦,他叫丁丁,你们跟他打个招呼吧!) 2、出示丁丁头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他今天吃的东西可真多,一起说说他都吃了什么。) 3、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准确点数食物的数量、说出食物的名称。 (丁丁一共吃了几样东西?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4、渗透情感教育,要做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丁丁吃了这么多东西,有蔬菜,有水果、还有鱼,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教师通过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丁丁是一个不挑食健康的小朋友。 (希望你们也能像丁丁一样做一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二、通过帮丁丁漱口,初步了解漱口的方法及作用。解决重难点 1、通过谈话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漱口对口腔的保护作用。 (中午在幼儿园吃完饭,丁丁就要午睡了,你们看嘴巴里有这么多东西,可以睡觉吗?为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嘴巴变干净?) (吃完东西要漱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嘴巴、牙齿干干净净不生病。) 2、老师帮助丁丁漱口,幼儿初步了解漱口的方法。 (咱们来帮丁丁把嘴巴变干净,谁知道漱口需要用什么东西?水杯和干净的温水能让嘴巴变干净。) 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么样丁丁漱口的。 (刚才我帮丁丁漱口,都漱了哪里?) 3、请幼儿亲身体验,帮丁丁漱口,加深印象。 (丁丁的嘴巴干净了吗?还有几样东西?谁想来继续帮帮他?) 4、幼儿通过教丁丁漱口,再次学习漱口的方法。 (漱口的本领你们学会了吗?丁丁还不会,咱们一起来教教他吧。) 教师引导全体幼儿通过口腔做动作,掌握左边、右边、上边、下边等漱口方法。 三、幼儿亲身实践,掌握漱口方法。解决重难点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健康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希望对幼儿学 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 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 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

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 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 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 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 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 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 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 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3篇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担任过护士的家长联系。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 (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 (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 (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⑤弯曲各手指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范文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范文 幼儿园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担任护士的张敬泽妈妈联系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 (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 (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 (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让幼儿集体练习。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在吃饭前、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绘画、玩玩具后、体育课和室外活动后、从外面回家后等)一定要洗手。 4、结束部分

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活动教案

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和发病的症状。 2、能说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疾病概述 1、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全年中都有可能发病,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发病的年龄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措施 师:我们了解了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和发病的一些症状,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呢?(老师幼儿共同讨论) 1、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 2、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4、饭前便后要洗手,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和顺序。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教会幼儿按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甩手三下。 (5)、用自己的手绢擦干净。 (三)、结束活动 师:我们到卫生间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吧!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科普知识。 2.学会正确洗手和饮食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家长参与预防工作。 三、教学难点 增加幼儿洗手和饮食卫生习惯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A. 情境导入

老师带领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说说手足口病,引导幼儿们谈论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B. 自然知识科普 1.老师说手足口病是由口腔、手部和脚部发生疱疹而引起的传染病。 2.伴随着口角炎、发热和不适感,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3.通过手或口的接触,触摸或共用餐具都是传染的途径。 C.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1.确保手洗目的地明显,为孩子们提供足够清水和肥皂。 2.组织学生在饭前、洗手后洗手。 3.要尽量远离患病孩子,不与其共用食具、餐具。 D. 饮食卫生习惯 1.食物一定要处理清洁干净,避免食品交叉污染。

2. 组织孩子们不可以随意大声乱喊,哭喊,会吐痰,不要互相喂食,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密切接触。 3.适当的增加食物营养,增加孩子们的抵抗力,使孩子们更能为病毒变得坚强垒。 E. 家长们的作用 1.告诉家长们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2.将家长对婴儿对饮食和卫生的关注程度提到一个新高度,协助学校进行幼儿的预防。 3.建议家长自行购买并带入学校环境清洁用品,主动为孩子们饮食加油。 F. 复习总结 一定要加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正确地预防手足口病。培 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饮食抵抗能力和自卫能力。老师们还要多动脑筋,多思考,营造出安全、卫生、干净、快乐的环境,让幼儿们度过健 康快乐的时光。 五、教师评价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预防手足 口病》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图片或卡片: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等。 2. 游戏道具:洗手液、湿巾、鼻涕纸等。 3. PPT或幻灯片:手足口病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三、活动过程 1. 引入 - 通过展示图片或卡片,引入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并简单介绍其症状、传播途径等。 2. 讲解 - 使用PPT或幻灯片,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包括:-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 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或物品。 -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姿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 不随地吐痰,使用纸巾或鼻涕纸捂嘴捂鼻。 - 健康饮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等。 3. 游戏互动 - 准备洗手液、湿巾、鼻涕纸等道具,组织幼儿进行以下游戏活动: - 洗手游戏: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让幼儿模仿进行洗手。 - 擦嘴巴游戏:演示用纸巾或鼻涕纸擦嘴巴的正确方法,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练。 - 传递干净的湿巾:幼儿围成一圈,传递湿巾,一名教师示范用干净的湿巾擦嘴巴,其他幼儿依次仿效。 4. 总结 - 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简单总结,强调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 四、活动评估

本次活动可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估。 五、延伸活动 1. 制作手足口病海报:组织幼儿在教室或家庭环境中制作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加深研究印象。 2. 观看相关动画片:选择一些有关手足口病预防的动画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注意事项 - 活动前提前进行准备,确保所需道具和材料的充足性。 - 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安全和卫生,确保幼儿正确使用洗手液、湿巾等物品。 - 活动后做好清洁工作,及时清理使用过的纸巾、湿巾等。 以上为《预防手足口病》的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育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认识手足口病,并了解其传播途径。 2、让幼儿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2、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准备:PPT 自制水龙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晨检时的图片导入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知道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师:对,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有的还需要量体温,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也有一些小朋友被怀疑得了手足口病,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认识手足口病吗?得了手足口病哪里会不舒服?把你知道的先和旁边

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谁懂得最多,再介绍给大家。 师小结:得了手足口病发现不及时往往会先出现发烧症状,有的还头疼、嗓子疼,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重的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给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拍的照片 3.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看来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肯定浑身不舒服,那他们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 师小结:大家说的对,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大家听听这个小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吧? 师小结: 传播途径: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预防手足口病小班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小班教案 一、背景介绍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幼儿,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及臀部出现疹子等。这种疾病对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学习环境,我们需要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教育宣传和相关活动。 二、教学目标 •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学会正确洗手和保持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教学内容 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接触染病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传播 2.手足口病的症状: –发热、口腔溃疡、手、足及臀部出现疹子 3.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定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杯子、餐具等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预防手足口病的饮食健康: –饮食要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勤洗水果和餐具 5.提高环境卫生: –幼儿园定期消毒,保持教室的通风 –教室摆放整齐,减少死角和尘埃 6.应对手足口病暴发: –及时通知家长,儿童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

–播放有关手足口病预防的视频,让幼儿直观了解 3.游戏活动: –设计手洗游戏,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4.角色扮演: –将幼儿分组,让他们扮演“手足口病预防小卫士”,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强化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5.情景剧表演: –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关于手足口病的情景剧,让幼儿在情景中体会到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 1.口头提问: –向幼儿提问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检查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观察评估: –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其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3.模拟情景评估: –设置情境,让幼儿模拟预防手足口病的行为,评估其能否正确应对 六、教学资源 1.视频资源: –有关手足口病预防的教育视频 2.游戏资源: –洗手游戏相关的道具 3.图片资源: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图片 七、教学延伸活动 1.家长培训: –邀请专业医生给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的培训 2.宣传栏展示: –在幼儿园展示宣传栏,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3.家庭作业: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讨论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并记录在作业本里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一、教案目标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 •掌握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提高幼儿抵抗手足口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该病在幼儿园中易传播,幼儿容易受感染。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对预防和控制传播至关重要。 1.1 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EV71和Coxsackie A16病毒引起。 1.2 症状 •发热:初期可能伴有轻度发热,持续1-2天; •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和舌头上出现红斑和水疱,有时会破溃形成溃疡;•手脚皮疹:手、脚部出现红疹和小水疱,疹子可扩散到手掌、脚掌和臀部等处。 2.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预防是最重要的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手段,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幼儿减少感染的风险。 2.1 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尤其在使用洗手间、接触污物、咳嗽或打喷嚏后; •避免接触眼鼻口:避免用手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口腔; •使用纸巾或肘部咳嗽:采取正确的咳嗽与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2.2 保持干净的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的教室、卫生间等场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等;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教室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3 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安全:幼儿园食堂要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 •餐具消毒:幼儿的餐具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保证干净卫生。 2.4 避免传播 •避免密集接触:减少人员过度拥挤,避免过于密集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隔离病患: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进行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幼儿。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视觉教学法 展示图片、幻灯片等媒体,向幼儿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3. 口头教学法 通过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方法,并引导幼儿提问和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唱歌、拍手等活动,让幼儿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步:介绍手足口病 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感染途径,让幼儿了解该病的基本信息。 第三步:讲解预防措施 详细介绍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干净环境、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传播等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并结合图片、示范等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步:游戏互动 设计一些与预防手足口病相关的游戏,如洗手比赛、咳嗽礼仪比赛等,增加幼儿对预防手足口病措施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信息,如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如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饮食等。 3.提高幼儿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基础: 1.提前准备好介绍手足口病的图片、视频等教具。 2.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 3.家长对幼儿防病意识培养的支持和配合。 教学过程: 一、活动1:导入(10分钟)

1.教师将介绍手足口病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发现图片 中的不同。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病人为什么感到不舒服,并带领幼儿了 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二、活动2:教学(20分钟) 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展示病毒经过哪些途径传染给别人。 3.教师向幼儿传授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如勤洗手、合理饮食、少去 人多的地方等。 4.幼儿就每个预防措施分别交换彼此的意见,讨论如何实施。 三、活动3:互动(25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防病经历和方法,帮助幼儿了解 别人是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 2.教师让幼儿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预防手足口病的广告、海

报等。 3.每个小组报告自己的成果,并请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分。 四、活动4:课堂总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简单回顾课堂所学内容。 2.教师再次重申预防疾病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主动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 1. 本次教学活动选用的教具、教材是否充分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2. 启发、引导幼儿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3. 教师的指导是否得当,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增强了孩子学习疫情防控方面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小班手足口病教案

小班手足口病教案 教案标题:小班手足口病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3. 提高幼儿对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手足口病的介绍: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卫生习惯的培养: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3. 自我健康管理: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 洗手液、肥皂、纸巾等卫生用品。 3. 清洁用品,如清洁剂、拖把等。 教学步骤: 引入: 1.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是否听说过手足口病,并询问他们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 2. 展示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主体: 3. 与幼儿讨论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解释这些措 施的重要性,并与幼儿互动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这些措施。 4. 分发洗手液、肥皂和纸巾给幼儿,引导他们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时间。鼓励幼

儿在特定场景下洗手,如用餐前、上厕所后等。 5. 观察幼儿的卫生习惯,提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巩固: 6. 引导幼儿讨论其他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 适度的锻炼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些方法。 7. 结合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为,如刷牙、锻炼等。结束: 8.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幼儿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9.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家人分享,并提醒他们在家中也要注意卫生和健康。 教学扩展: 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讨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幼儿的卫生习惯。 2. 组织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清洁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理解。 2. 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评估幼儿对卫生习惯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幼儿在家中实践所学知识的反馈,评估他们对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行动。 教案撰写者:教案专家

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小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对幼儿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了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份针对小班幼儿的手足口病预防教案,共计1000字。 教案目标: 1. 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 学会正确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习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 学习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老师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情况,如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等,引起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关注。 2. 认知(10分钟): 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们观察,询问他们手足口病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回答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如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和臀部出现红疹等。然后,和幼儿们一起讨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3. 演示(10分钟): 老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和方法,让幼儿们观察并跟随示范。

同时,老师还可以讲解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如用纸巾遮住口鼻。 4. 演练(15分钟): 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洗手液和水洗手。老师观察每个小组的洗手步骤是否正确,并做出指导和纠正。同时,提醒幼儿们注意保持干燥的手部,避免交叉感染。 5. 总结(10分钟):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再次强调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让幼儿们能够准确理解并记住。同时,鼓励幼儿们在家中和幼儿园中积极传播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方法。 6. 提醒(5分钟): 老师提醒幼儿们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同学亲密接触,不使用他人的餐具和水杯,及时通风换气,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干燥。 7. 实施(5分钟): 在幼儿园的各个场所,张贴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提醒每个人时刻注意防范。 8. 反馈(5分钟): 通过游戏或问答等方式,检查和巩固幼儿所学的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教案扩展: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幼儿园疾病预防

幼儿园小班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一、课程背景及意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中托育场所。一旦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将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和幼儿健康。针对此问题,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健康,我们特别设计了针对小班幼儿的手足口病预防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 2. 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 3.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三、教学内容 1.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播。易在集中托育场所传播,如幼儿园、托儿所等。 2.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3-7天。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喉痛、口腔疱疹、手足疱疹等症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3. 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定期消毒环境。 4.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通过幼儿园老师的引导,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用他人餐具等,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2. 示范引导法 老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等,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3. 讨论交流法 在小班课堂上,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方法。 五、教学手段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doc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小结:预防措施: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 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5篇

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5篇 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5篇 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生食海鲜和生熟不分的食品,选择新鲜健康的食物,从口腔健康抓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精选篇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洗手的乐趣;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正确洗手的方法; 3、能够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 二、活动准备 PPT、装满水的脸盆、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三、活动过程 1、认识手足口病。 (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了?(生病了),这个小朋友他生病了,小朋友知道他生的什么病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感冒了、肚子疼等。 (2)、他得什么病了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拍的照片(出示得病的手、足、口的照片),小朋友们看一下,他的手、脚上,嘴里有什么?(小水泡)。 (3)、教师小结:原来这种病叫:手足口病,得这种病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浑身不舒服,在嘴里、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所以说,小朋友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如果觉得不舒服,或是发烧就告诉老师或是妈妈。 2、了解手足口病得病的原因。 (1)、她是怎么的得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不洗手、吃脏东西等),

(2)、教师小结:原来这位小朋友经常的玩完玩具,吃饭前不洗手,就得了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所以明明只能在医院里打针、吃药。不能去他的幼儿园上学了。小朋友说这样好不好啊?(不好)、如果得了这种病小朋友不要害怕,只要向明明这样在医院坚持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3、了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不生病呢? (2)、播放视频《预防手足口病方法》请幼儿观看。 (3)、请幼儿回答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教师总结: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4、学一学、勤洗手。 (1)、教师示范,请幼儿跟学; (2)、请个别幼儿上台练习洗手。 5、考一考。 (1)、预防手足口病有哪四招? (2)、花花玩了玩具,不洗手就吃早餐。 (3)、小明提醒妈妈晒被子。 (4)、小明常常让妈妈帮忙打开窗户通风。 (5)、花花从不喝开水,只喝汽水饮料。 预防夏季手足口病小班教案精选篇2 班会目标: 1、通过本次学习,为学生控制秋季疾病流行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了知识保障。 2、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