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创新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创新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创新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性教育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他们营造合适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更能增强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1.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了解新的教学内容,教师有目的要把解决的问题找出来还要想到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问到的问题。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将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2. 历史教学方法要有创新

创新教学是整个历史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创新主要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必须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无论是讲解、讨论,还是自学,都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浅谈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一轮的课改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赋予“创新”新的内涵。创新不仅仅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去进行创新。就前者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而对于后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学科教学的封闭性,各自为政的局面,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从学生成长和今后发展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和探索是必要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笔者有以下的理解: 一、创新教学理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任何一次课改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实际,都会渗透现代教育的新理念。现代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旧观念,采用现代教学新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对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理解,对重点、难点、疑点放

手让学生议论,对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结构放手让学生构造。从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出发,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养成“我要学、我必须学、我应该学”的学习观念。 二、拓宽教学思路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转变呆板的教学思路,从社会活动的现象和当前热点问题着手,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走进生活、亲近生活,各学科的知识贯通融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收集素材,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获得亲身体验,并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运用。 三、转变教师角色 我国的这次课改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只是导演、配角,学生才是演员、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思所想。同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做到稳而不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教师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旧的历史教学观念,我们称为教本主义,课堂即书本,书本即课堂,书本是课堂教学的凭据,以谈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论今的韵味,教学没有走出书本,成了古代说书的先生。为 此有的人认为就是故事课,识字能说者皆为其师,不要什么专业培训,任找一人代上都得行。其实历史教学只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实际,仍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当今 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史学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新课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凭借自己的 见闻说出:当今世界你还知道那些是毒品?对于今天的毒品违法犯罪,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 我们能听之任之,估息养奸,任其危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珍爱生命,远 离毒品并与其作斗争,难道这样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德育课吗? 2.社会课堂化,提高学生学史的能力,培养学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仅与一些图文资料为教材,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学生的 史学来源较为狭窄,学得费劲而难得提高。渐渐失去了学史的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应就地 取材、就近取材,历史教学生活化。如教学八下中国历史: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课:抗美援朝 知识点时,作为贵州松桃的老师可以世昌广场为教材,进行教学。先亮出龙世昌塑像,然后 可问:这是谁呢?此处和此人对于这里的中学生是众所周之的,这样即可激起学生的课堂主 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分,然后问此人是在那次战争?哪个国家牺牲的?为什么作为 松桃人的他要到朝鲜去打仗呢?引导学生参考并齐读课本的第10页最后一段回答,再一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孔子说过: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时我们可以把热播的影视剧带进课堂,如电视剧《汉武大帝》可用来教学七上:西汉政权 的进一步巩固。因为现在的影视基本在农村普及,这拓宽了师生史学的来源。同样的可以用 学生看过的三国演义教学七上中国历史的:三国鼎立。为此社会课堂化,就地取材,就近取 材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关注当地,关注当时,深入社会实际,深入学生的生活。 3.课堂地图化,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史学知识 涉及到地点的史学,利用简易图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上图是教学七上第三课 所用的地图,一看就知道半坡氏族是黄河中上游陕西境内的原始居民,为此也可以知道他们 的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气候干燥,半地穴住房;河姆渡氏族却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气候潮湿,干栏式住房。但历史课堂地图有三个特点: 3.1简易:只要把以本课堂相关的省、地点,河流画好即可,不能过于繁杂,否则费了功夫没 效果,那样只能在学生眼前密密麻麻,不知所讲之地在何处,以上教学图只画了长江、黄河 两条主要河流,也只标注于陕西、江浙两地。这样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知识点。又如九 年级世界史:英国大革命一课时只要画爱尔兰(左)、苏格兰(中上)、英格兰(右),其 间都是河流。在英格兰主要也只要标明马斯顿、普雷斯顿、纳斯比和伦敦即可,这样就把整 节课的知识点现于图中,便于学生对英国大革命的掌握。 3.2以本节课无关的,不要画出来,多了、宽了反而不利学生堂屋。如英国大革命教学如拿 原版的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可能还很难在地图上讲请楚。 3.3可以相当于板书设计,课完时复述概括时也较为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如右图只要加一 个课题:英国大革命,那不是一个很好的板书设计吗? 4.历史课堂形式多样化、活动化,但不失重点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_1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身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素质、改进历史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变革,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历史。下面是学识网小编整理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一 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

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二)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失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所接受,并不断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不少历史教师说课、上课、赛课、评课的基本思想。应该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第一,创新活动,不顾对象。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考虑教材的难易度,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表演、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

新课程初中政治课堂创新教学策略与研究

新课程初中政治课堂创新教学策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13T09:30:22.4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5月总第153期供稿作者:崔艳 [导读] 学生为主,实践第一;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灵活方法,讲究实效”的复习策略,供同仁们商榷。 崔艳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056008 摘要:新课程政治课堂复习就是要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要点扩展开来,做到“纲举目张”、系统复习、突出重点。作者简单地探讨了初中政治的复习教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复习措施策略研究 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即时效应”。对于初中的政治复习,笔者想提出“整体把握,分层要求;学生为主,实践第一;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灵活方法,讲究实效”的复习策略,供同仁们商榷。 一、初中政治的复习技巧 1.抓基础。新课程,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注重让学生熟读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当然,对基础的复习要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重点,切忌知识“泛滥”。 2.抓综合。夯实基础知识,仅仅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和必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加工制作,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深刻领会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才有可能运用综合性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备考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跨越式地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认识环境问题,既要分析我国初级阶段的环境形势,又要分析依法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此外,在训练中,也应训练相关的题目。如:学习了初二、初三思想政治课,请你总结一下,应增强哪些思想意识?请从初二、初三课本中找出三处人与自然关系的句子,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体现了贯通原则,提高了学生的贯通能力。 3.抓热点。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是政治命题的一贯原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非选择题全部取材于时政热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定期归纳重大时政,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例如近几年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注食品安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抓好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进建设和谐世界;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北京奥运;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建立“热点知识库”,并且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这些热门话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二、初中政治复习原则 1.多指导,教给方法,严格规范,提高练习讲评的有效性。多指导包括复习内容的指导、课堂活动的指导、知识点归类自学指导、学生的分层指导、解题方法规范性指导等。讲评中的指导宜放在每节课、每单元或每次综合练习后,根据批改情况,结合具体题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只有多反复、常指导、教给方法,才能使全体学生解题较好地符合规范要求。光讲不练不行,练而不评更不行,讲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把握知识线从而升华到懂得一个知识面。练是测试学生对所讲内容巩固、理解、运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评是连结讲和练的重要纽带,它不只是针对练中不足或讲中不足或是知识重点、难点的再次强调,同时还是教给学生学法的有效手段。 2.学生为主,实践第一。素质教育呼吁要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就是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如此,复习更应如此。要做到这一点,政治复习课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练,放手让学生自己悟,放手让学生自己评。因为“复习”就是再学习,“再学习”还得靠学生自己。而教师在复习中要做好“四者”:设计者,即把每一次提供给学生练的内容选择编制好;组织者,即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活动严密地控制好;指导者,即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了难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开窍;检测者,即每一次练习过后,都进行小结反馈,强调过关。 3.灵活方法,讲究实效。复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上,尽管也要考虑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比起新授课来,则有更大的灵活性。1.强调综合。(1)知识块之间的综合。(2)知识块内部之间的综合。2.注意延伸。有些知识块的复习可以“温故”,只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按要求掌握即可,有些知识块则不行,而要适当地选编补充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以看他到底掌握没有。

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学校 *** 著名科学家严济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科学的演说,教学是一门表现的艺术……”若要体现教学的艺术化,就要进行艺术化的教学,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艺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复杂劳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改,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使课堂充满趣味兴。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或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其次,要发挥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历史科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黄文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用微笑亲近学生。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向

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东京的家里。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跟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跟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校的主动性,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很难预想的情况,能否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正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教学,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机智,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随着教学事项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变化策略。然而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就使得教学事项的变化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机智应变的策略也应有所 不同。 上星期,我上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部分时,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要求各活动小组各派三名代表上台表演“时间”、“地位”、“金钱”的争吵,学生自己主持,我站在教室的后面观看,当表演到第三组时,突然发觉第五组的两位同学在讲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顿时火了,走过去一把拿起该学生的课本,啪的就打了一下他的背,该生吓了一跳,回过神后,脸色非常难看,小声的辩解了一句,“我们不是在讲话,而是在背台词。”我一听,立即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粗暴。当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紧接着我说:“刚刚在表演的时候,我拍了一位学生,现在,我为我刚才粗暴的行为向这位同学道歉,并面向这位同学鞠了一躬,同学们看到我的表现后,报以我热烈的掌声,那位同学也主动站起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认真观看表演,无论做什么,都是对表演者的不尊重。 有一次我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时,我板书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两句话,这时

下边的同学满脸的疑惑,但没人吭声,看到学生的这种表情,我也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但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学生肯定有什么想法,于是我直接点了一位学生询问,他站起来说:老师,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您的少了“全国”两个字。这时我才恍然明白,为了化解尴尬,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直接表达这是自己的失误,而是说这是自己故意写错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并且表扬了这位同学很细心、很认真,就此分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这不仅巧妙的化解了我的尴尬,让学生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也加深了学生对全国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认识。 教学机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娴熟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要做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懂得运用教学机智来化解课堂矛盾,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突然出现的突发事件加以利用,变成不曾预约的课程资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顺利进行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怎样创新初中政治教学课堂

怎样创新初中政治教学课堂 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的把政治观点的迁 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改变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注重抽象的 知识和具体化的相互转化,知识的生活化.思想政治不仅担负着传授知 识的任务,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培养和交流,这些内容是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和谐交流才能完成的,所以建立平等民主的课 堂教学气氛是首要任务. 1.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的过程,政治老师要充分尊重中 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要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 的学生,避免对个别学生造成意料之外的心理伤害.政治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让中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要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教学中不需要有任何的顾虑.通过这种民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也是比较高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 2.结合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一些行为和事情,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注重将群体教育和 个体教育相结合,充分响应素质教育的倡导,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针对他们的唯一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性格气质等进行多 方面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进行多角度的教学,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3.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 1、导入、板书、示标。(3分钟以内) 【目的】 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1)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 (2)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怎样检测自学效果等。 【步骤】 (1)布置自学任务; (2)指导自学的方法; (3)明确自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 (1)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安排一次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中学。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学到哪里。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边解决疑难。 (3)明确的提出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却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道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步骤】 (1)学生自学 (2)完成检测性练习 【注意事项】

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力 发表时间:2016-09-13T15:39:21.41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作者:李明 [导读] 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渠县渠北乡第二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用信息技术助力思品课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以生动教学情景创设思品教学新环境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因学校及师生资助终返校读书一例,引入《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内容。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导入《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学习;由减免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导入《全面建设,实现小康》、《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等;由 2009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代表们深入走访,集中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反映人民心声,导入《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内容的学习,以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活学生创新活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四、让学生的良好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初中思想品德堂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历史教材基于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革新了课程的组织形式,以主题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从反映和整合学生经验出发,以特定的内容范畴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初中学习主题的确定虽然由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原因,仅限于分述中外文明的线性历程的框架之内,但却十分有利于改变以往历史课程“内容太拘泥于学科体系,存在繁、难、偏、旧的现象”(《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杨向阳主编),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从影响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若干要素切入分析,体现时代特征,不求面面俱到,注重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文明史观和“注重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时序,注重历史发展演变的逻辑关系”的历史学科特点(《目标引领,正确处理历史教学的八类关系——兼谈中学历史课程的方法论》於以传)。这种使用学习主题单元的编写方式,使教材(学本)每一单元围绕一个学习主题,组织各课的课题及教学内容,这就同以往的教学内容组织有了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从课的教学转变为单元学习。这就为我们在充分领略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课时教学设计的局限,学会基于单元的教学规划方法,以便在较大的视野内协调目标、活动、内容、评价的相互关系,统筹信息资源和媒体工具的有效利用。以实现‘上可关顾课程的总体目标,下可驾驭单元内教学过程要素’的目标”(《教育技术培训教材(教学人员·中级)》祝智庭主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和指引方向。因此从单元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应该成为我们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仅结合《世界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华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教学谈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有效构建各主题学习单元之间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与基本线索、各主要文明的基本特征与相互关系,理解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进步的主要脉络与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各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内在历史逻辑的知识体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4-04-02T10:10:07.4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赵莉梅[导读] 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承载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用 笪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赵莉梅 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承载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用,这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现代素质既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要使命。 初中历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强化创新意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乃学之始。”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勇于质疑,善于提问,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思考与探索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课前要细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上只是从正面介绍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事实上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鼓励同学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资料来谈谈对诸葛亮的评价。在老师的有效启发引导下,同学们兴致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踊跃发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不足:一是不能选拔任用才能超过自己之人,实际上是诸葛亮专政,不可能真正“任人唯贤”;二是不用改过自新之人:三是不注意锻炼人才,导致诸葛亮的个人专断,以致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葛亮个人的绝对依赖,广大谋士及将士缺乏谋略的锻炼,难以成为蜀汉政权所用的后续人才。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讨论,大胆向教材挑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过程蕴涵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唯书,不唯上,要勇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评价,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打破“常规”。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感受历史、发现历史,在发现中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联系进行过重大改革的日本、俄国等,可以重点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及影响,使学生对大化改新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这为以后“明治维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习“明治维新”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参照着“大化改新”进行学习,从而得出此次改革的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在分析比较中得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内外交困的危机。讲完所有改革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共同原因,学生认真思考后可以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总结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直接导致危机的出现。实践证明: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三、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课堂结构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实行“灌输式”“满堂灌”,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对学生的教育变成了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出规格相同的“标准件”,一味地求同,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何谈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前提。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人本主义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才能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结构的优化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灵活、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教学“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暴政”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的事迹与教材上的内容来对秦始皇进行评价,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有的学生从正面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认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个功勋卓越的好皇帝;有的学生说秦始皇奴役老百姓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劳民伤财,而且刑罚残酷,有腰斩、车裂、族诛、连坐等,焚书坑儒,是个暴君、坏皇帝;有的学生指出秦始皇虽然有许多暴政,但他修建了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的说秦始皇功过参半……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1.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把对历史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对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名胜古迹参观学习,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实地参观体验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引导学生翻阅历史书籍从中学习,如可让学生选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甚至可以指导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去学习知识,如《三国演义》《汉武大帝》《太平天国》等,但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影视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2.组织辩论会和编排历史剧。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历史剧表演纳入教育渠道,是现代历史教育的必然趋势。编排历史剧可以让历史教学内容活起来,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乐在其中,欲罢不能。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可采用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质疑激辩——巩固检测——学生小结等七大环节。解读如下:1.导入新课 导入简短,富有启发性。几种导入方式:①从复习(或检测)旧知识导入;②从设计情景导入;③从时事政治导入;④从设置悬念导入;⑤从倒叙导入。 等等。然后认定学习目标。 2.自学环节 要求教师明确与指导的事项: 指导学生自学,积极引导规范的学习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要求的做法。最后教师以书面形式反馈学习成果。(填空或思维容量小的问题为主);口头反馈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自学内容:①阅读课本,扫清字面障碍;②依据提纲顺序,逐步解决知识性和探究性问题。 (2)自学形式:大凡以个体学习为主,二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生生合作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学生基本达到解决字面障碍,理解基本内涵,解决基本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目标。同时记下不明白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待后面合作学习时解决。 (3)自学成果:自学成果形式应以文字为主,可以辅以图片、表格、诗歌、小品等。 学生学习行为: (1)全面阅读,整体感知。即通读一遍。基本要求: ①大、小字结合;

②图文结合;(示意图、历史地图、实物图、人物图) ③阅读与理解课本问题结合; ④阅读与勾画圈点结合; ⑤边读边问。多问是什么(扫除字面障碍)、为什么(定性结论)。 (2)重点阅读,解决问题。依据提纲解决问题。 ①明确问题是什么; ②明确与问题相对应的课本知识; ③动脑思考,初步解决问题。找出答案,理解答案。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在课本上有条目地标明要点(最佳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答案); ④初步完成导学提纲。(3)标注疑难,形成问题。 ①在导学提纲上和课本上标注解决不了的问题。 ②小范围讨论(同桌或临桌或小组内),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答案。 ③小组内归纳问题,准备反馈。 ④形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准备讨论。 3.合作环节 要求教师明确并指导的事项: 合作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作前提:自主学习是基础;形成个人问题并有对问题有一定程度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2)合作时机: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集中时间合作解决共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