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农业区位因素(讲义)

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农业区位因素(讲义)
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农业区位因素(讲义)

1. 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2. 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及特点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训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在一定的区域进行||,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农业生产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因素、技术经济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生产与布局||。

1. 关于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较大

B. 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C. 宁夏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光照充足

D. 东南丘陵种植茶树||,是受到地形的影响

答案:B

思路分析: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可以看成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宁夏平原靠近黄河||,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水稻种植业||。茶树喜欢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东南丘陵种植茶树主要是受土壤因素的影响||。

2.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劳动力

C. 地形

D. 市场

答案:A

思路分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果树的生长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淮南和淮北以淮河为界||,该线以南为亚热带气候||,以北为暖温带气候||,南北两侧温度和降水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造成果树地域性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例题1 (江苏高考)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下左图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下右图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双选)

A. 洪泽湖周边地区

B. 太湖周边地区

C. 沿江地区

D. 沿海地区

(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双选)

A. 山地易排水

B. 山地日照充足

C. 山地风力大

D. 山地云雾多

思路分析:第(1)题||,读左图可以看出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的地区||,对照右图||,可得出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故答案选B、C||。第(2)题||,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山地丘陵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生产好茶||,故答案选A、D||。

答案:(1)BC (2)AD

例题2 (全国高考)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 西瓜品种优

B. 种植成本低

C. 种植利润高

D. 市场需求大

(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A. 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 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 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 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思路分析:第(1)题||,8月底到次年5月中旬||,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一年中气温偏低||,不利于西瓜种植的季节||,而同期海南岛因为纬度低||,气温高||,利于西瓜的生长||,既能降低种植成本||,又能利用冬季全国市场需求较大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种植利润||,综合比较四个选项||,C项为最佳选项||。第(2)题||,5~8月||,全国南北普遍高温||,西瓜大量种植||,海南岛的西瓜种植和市场优势大为削弱||,D项正确||。

答案:(1)C(2)D

【高频疑点】

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1)宏观角度分析原则

根据经纬度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地区||。如: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和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林业——山地与丘陵||。如: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等||。

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微观角度分析原则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家禽等)||。

②单位面积产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或蔬菜、果园、棉粮等||。

③需水量——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分布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

④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靠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分布花卉、乳牛等||。

【满分训练】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A——小麦:平地||,面积大||,也有水灌溉||,距城镇远||,地价低||。

B——乳牛:因鲜牛奶易变质||,应选择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C——花卉要保鲜且其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近的地方合理||。

D——养鱼:有水库||。

E——果园: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经济林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1.阻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阻碍 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 自然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科学技术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比较稳固, 进展变化较快。 5.要紧农业地域类型: 、 、 、 等。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 2.实质: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进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点。当堂练习一、单选题 1. 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 A . 都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 . 通过改造地势,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进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 . 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阻碍是决定性的 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畴 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进展因素的是地势3.阻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势 C.土壤 D.市场 4.受交通运输阻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 B.棉花 C.奶牛业 D.玉米 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要紧缘故是()A.自然条件 B.政策 C.技术条件 D.市场 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缘故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 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要紧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土壤 C.地势 D.水分 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要紧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 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科技 D.市场 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要紧由于()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二.双选题 11.世界要紧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 A.美国 B.法国 C.荷兰 D.新西兰 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要紧依靠于()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的需求 C.政策 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进展 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进展迅速的缘故是() A.平原地势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都市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

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复习上课讲义

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 动复习

第五单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学案导学 本节是学习整个单元前半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述。大纲中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要求,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这两个知识点,需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因此教材在本节中安排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特点、投入和产出及分类的知识点。其中重点是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及农业的分类。 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解法可较好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若能进一步联系实际参观一下现代农业温室大棚、走访调查农户田地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则能更透彻理解知识,学而不忘。 引言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它需要依靠土地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性质是自然再生与经济再生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教材先对农业生产的概念作了阐述,进而引申出农作物培植和驯化动物的传播对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理解人们可通过劳动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农业,一方面告诉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多种选择。为下几节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含义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成因①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异很大①动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性②影响动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 运用关键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或不违农时 ■学法导航 □对于农业生产的这两大特点应注意: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是指农业生产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探究点拨 【探究】下列现象或语句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②华北平原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寒露两旁见早麦。” ③南方低山丘陵宜发展茶树生产,平原地区则种植水稻。 ④“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点拨:①误地一时即错过季节,体现季节性;误人一年,体现周期性。 ②早、迟、当时、寒露两旁均体现季节性。 ③南方土壤为红壤(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分充足,宜于种植水稻,又经过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熟化了的水稻土,体现地域性的特点。 ④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两地生产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作物的“味道不同”。 答案:①季节性与周期性②季节性③地域性④地域性 二、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 第三章 第21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第21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程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 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 1.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4)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 ? ??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平原、丘陵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②社会经济因素 ?? ? ??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 2.季风水田农业的问题与对策 拓展延伸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 (1)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2)绿洲农业 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通过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和冲刷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人们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高三文科实验班练习(二)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图3中阴影区域为铁观音茶产地,读图回答1-2题。 1.铁观音产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雨水充沛,云雾较多 C. 昼夜温差小 D.日照时间长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E地比F地更 适于铁观音的种植,主要原因是E地比F地 () A.坡度陡 B.纬度高 C.劳动力多 D.更加适合商业化生产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 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影响该企业采用图示模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劳力价格 B土地成本 C科技水平 D热量条件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混合农业 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 为水稻种植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7.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 B.②生产规模小,单产高 C.③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D.①③生产规模大 读图“某河流干流和流域围示意图”,回答8题。 8.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右图,回答9—10题。9.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10.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②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③ D.③④ 过感悟·实战体验探索 下左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 4.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甲 B.乙 C.丙D.丁 读上右图“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 系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6.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B.交通C.市场D.劳动力 7.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澳大利亚D.日本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9-1-19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3、距海远,地处内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1、交通落后

专题 34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讲义

欧洲、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河流 主讲教师:田佩淮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 欧洲的地形 欧洲为什么地质灾害较少? 题一: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P岛的岩石主要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石灰岩 D. 岩浆岩 2.P岛多火山是由于其处于() A.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D.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欧洲的河流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的解读: 三大河流简介: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的解读:

题二: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图示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题三: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1)试述下图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北美洲的地形 西部山脉的形成原因?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东部火山地震较少原因:

题四:结合下图,说明海岸山脉的内力作用成因,简述该地应对地质灾害的共同措施。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题五: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②水土流失③河岸决堤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农业工业区位因素、发展问题与解决措施答题模板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先列出所有区位因素:2.看材料提到哪些因素,3.看分值可以补充哪些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地价、政策、工农业基础、传统区位因素的写法: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 ①热雨、热草、热季:光照、热量、降水充足; ②热沙: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温陆: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温季、亚季: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 ⑤温海: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适宜种粮,但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⑥地中海: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地形: ①位于冲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河谷),地形平坦,泥沙淤积、土壤肥沃; ②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复杂(起伏大),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水源: ①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②有河流流经(湖泊),有灌溉水源 ③有冰雪融水,有灌溉水源 市场: 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②国内外市场广阔 ③工矿业发达,市场广阔 ④靠近长江三角洲(某个发达地区或城市),市场广阔 交通: ①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②临近海洋,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对外交通便利) ③临近河流,河运便利 ④临近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公路、港口),交通便利 ⑤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⑥位于河口与沿海地区,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利 ⑦多条公路(铁路)交汇,交通便利 技术、传统: ①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历史),技术水平高 ②有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水平高 劳动力: ①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工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1.先列出所有区位因素: 2.看材料提到哪些因素, 3.看分值可以补充哪些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地价、政策、工农业基础、传统、信息 区位因素的写法: 水资源: ①河湖众多(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②有河流流经(湖泊),水源充足 ③有冰雪融水,水源充足 资源(原料、能源): ①有铁矿(油田、铜矿等),资源丰富 ②临近木材(甘蔗等其他原料)产区,原料充足 ③距离木材(甘蔗等其他原料)产区近,原料充足 ④有煤矿(火力发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等),能源(电力)充足 市场: 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②国内外市场广阔 ③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④靠近长江三角洲(某个发达地区或城市),市场广阔 交通: ①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②临近海洋,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对外交通便利) ③临近河流,河运便利 ④临近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公路、港口),交通便利 ⑤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⑥位于河口与沿海地区,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利 ⑦多条公路(铁路)交汇,交通便利 技术、传统: ①有众多的科技人员,技术水平高 ②有科研机构(大学)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水平高 劳动力: ①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②临近科研机构(大学),有众多高素质的人才 工农业基础: ①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②工业发展历史较久,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产业联系较紧密); ③有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产业联系紧密,产业协作较好;信息通达度高。 信息: ①经济发达,信息发达(信息通达度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农业地域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美国、阿根廷、澳美国、加拿大、澳大 欧洲、北美、南非、 澳 大利亚、新西兰、利亚、阿根廷、乌克 大利亚、新西兰、我 国 地区 南非兰、俄罗斯的珠江三角洲 1、高温多雨的气候1、气候温和、草 1、优越的自然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 2、平坦的地形类茂盛2、便利的交通运输2、地广人稀 3、人口密、劳动力丰2、地广人稀,土 3、高度发达的工业3、机械化水平高 形成的主 4、稻米是主食,市场地租金低4、地广人稀(墨累河—达令盆地) 要原因需求量大(亚洲)3、交通便利5、先进的科技 (阿根廷的潘帕(美国) 斯草原) 1、小家经营1、商品率高1、商品率高1、农场是一个良性的 2、单位面积产量高,2、农场经营规模 2、生产规模大农业生态系统 但商品率低大3、机械化程度高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 主要特征 3、机械化水平低排农业活动 4、水利工程量大3、很大的灵活性和对 5、科技水平低市场的适应性*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 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 生产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 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 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 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 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第十六讲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大。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 (4)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5)政策:对农业生产宏观调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

2.小范围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生产若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 (2017·江苏学测21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整体呈现由南向北推迟的特点,2~5月间我国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热量逐渐减少,致使春耕春播时间自南向北推迟。 (2017·宿迁学测一模)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图1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图2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植被B.水源 C.地形D.土壤 答案 B (2016·南京学测一模)2016年1月中旬,“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继红枣、葡萄干、核桃后,面粉、大米等农副产品也将“触网”。基于电子商务的产、销、购服务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新疆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和市场。据此完成下题。 3.新疆发展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答案 C

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八 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产业活动的区 位条件 ①现代产业活动 的种类 ②不同产业活动 的主导区位 b b 2019浙江4月选 考,1,2分 2018浙江11月选 考,1—2,4分 2017浙江11月选 考,29(3),5分 2017浙江4月选 考,17,2分 2015浙江10月选 考,29(1)(2),10分 电商企业 创意产业 产业活动 的区位条 件 产业活动 中地域联 系的主要 方式 产业活动 的区位条 件 ★★★★☆2.产业活动中的 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地域联 系的主要方式 b 二、农业区位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 经济因素、社会 经济因素对农业 布局的影响 d 2018浙江11月选 考,20—21,4分 2018浙江4月选 考,4,2分 2017浙江11月选 考,8,2分 2017浙江11月选 考,29(1),3分 2017浙江4月选 考,29(1)(3),7分 2016浙江10月选 考,20,2分 影响小麦 生长的因 素 棉花种植 的区位条 件 农业区位 因素的变 化 发展立体 农业的出 发点 农业区位 因素 ★★★★★

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 三、农业地域类型与地理环境4.农业地域类型 ①常见的农业地 域类型 ②水稻生产的地 区分布及区位条 件 d d 2018浙江4月选 考,3,2分 2018浙江4月选 考,29(4),3分 2017浙江11月选 考,26(2),2分 2017浙江4月选 考,28(3),3分 2016浙江4月选 考,26(3),3分 常见的农 业地域类 型 农业地域 类型的对 比分析 地中海式 农业的特 点 降水对农 业生产的 影响 乳畜业发 展的气候 条件 ★★★★☆ 分析解读本讲内容是考试考查重点。考查频率高、占分值大。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的考查题型一般是选择题,难度不大。重点理解三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含义,结合工业生产的产业链知识进行掌握。 农业区位因素注重考查农作物的生长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常常联系其他专题的内容进行分析,且需要结合题目的材料和区域情境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理解和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农作物习性,区域自然条件等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内容,要突出变化、动态等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常借助农业生产过程图,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和生产特征等。主要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试题一般结合区域,复习时要结合区域特征,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真题探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业生产的感情,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技术、社会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哪些?你能说出本地几种主要农产品吗?它们属于哪一种农业类型?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板书) 农业生产是直接从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板书) (1)热量 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农业生产中有两个与热量相关的概念,一是积温,一是复种指数。我们常以活动积温,即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热量条件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播种面积/耕地面积。 (2)光照 光照为植物的光和作用提供能量。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小麦、棉花、水果、蔬菜、马尾松等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3)地形 不同地形类型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由于坡度较大,土层较薄,耕作不便,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4)土壤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考纲: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的考查。 2.从考核方式上看,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 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展望高考】——农业区位问题的类型 1、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全面性) 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主导性) 3、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变化因素(动态性) 【解题技巧】——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1.全面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如分析我国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主要的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因素: 东北平原——有利区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利区位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有利区位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区位是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有利区位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 不利区位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主导性——寻求主导需求 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农业区位的决策,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3.动态性——农业区位因素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因素比较稳定,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 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灌溉农业,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

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学科:地理 专题:农业地域类型 主讲教师:田佩淮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描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题一 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 1.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游牧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2.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农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B.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 C.分布在市场附近 D.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谷物、放牧、修耕 题二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试说明图示区域内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种植业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特点 题三 读图,回答相应的问题。

(1)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2)下图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良性生态系统”示意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题四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2.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特点 题五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完成下面试题。 1.图中a、b、c、d、e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a、b、c B.c、d、e C.a、b、e D.a、c、d 2.美国中部地区与西欧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美国中部地区耕作业比西欧更发达,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两地的地形 B.两地的气候 C.两地所处发展阶段 D.两地生产经济条件 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和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说明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区位理论知识,树立学生联系的普遍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图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我们中国有句俗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自主学习:展示农业五种类型的图片,由学生判断那幅图片能代表农业,

并明确农业的定义。观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图片,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地形 过渡:由第一幅图片的农业生产类型,引出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格局。 探究一上:给出学生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并结合学案材料上的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及中国温度带图以及水稻、小麦的习性,分析两种作物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 材料一: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温度带 材料二:小麦生长习性:温带性作物,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水稻生长习性:喜温喜湿,生长在热量充足、雨量较多的区域。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影响小麦、水稻种植生长的气候条件?学生自主讨论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气候因素——热量和降水,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我国作物熟制。 探究一下:我们来看到学案合作探究的活动一,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四周又有高山环绕,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所以雨量很少,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热量丰富。这里的气温日夜变化很大,尤其是夏季,白天烈日炙烤,气温很高,一到夜晚又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这里出产的瓜果色鲜、果香、味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更是果中佳品。 据材料分析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光照 由新疆瓜果产业布局地点(绿洲、河流沿岸)引出水源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探究二: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么?-----土壤 学习活动二: 材料一:

地理:人教版必修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师讲义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对比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4.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 五、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季风水田农业区和商品谷物农业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和劣势。 [情境导入] 《乡间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毛主席给我们指方向,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推广新农具,社社办工厂,铁牛欢唱跃进歌,战天斗地有力量…… 【思考】《乡间小路》和《农业机械化道路宽又广》分别是哪种农业地域类型?

2021年新课标版地理高考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九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九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 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Ⅲ 2017课标Ⅲ,37(2)(3),14分水生生物生长条件 ★★★ 2016课标Ⅰ,36(1)(2),14分农作物生长种植条件 2015课标Ⅰ,36,22分水产养殖业发展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 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Ⅲ 2019课标Ⅲ,3—5,12分季风水田农业发展变化 ★★☆2017课标Ⅲ,36,24分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条件及 影响 2015课标Ⅱ,2—3,8分区域典型农业发展变化原因 分析解读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多次考查,其中对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考点均有考查,以综合题为主;是高考高频考点,也是分值比重最大的考点之一。多以区域农业发展为背景,提供详实的信息,考查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备考复习中要理解农业区位原理,加强信息获取能力的锻炼;可以区域特色农业为切入点加强练习。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日本的S公司建造了世界上首家全自动无人蔬菜工厂,2017年投入运营。该蔬菜工厂占地4 800平方米,建造成本高达近2 000万美元(含研发机械的费用),种植了1 000万株生菜,是亚洲最大的蔬菜工厂。该工厂内生菜采用水培种植的方式,98%的水资源都得以循环利用。另外,该工厂不使用农药,用人工照明替代阳光。所有的种植过程,从播种到发芽,从收获到交付全部实现自动化,同时,机器人还可监控CO2水平以及照明环境。与人工农场相比,机器人农场的产量可提高25%,劳动力成本下降50%。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第一节阐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学习,是上一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并且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范例。因而对本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 1、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它们对农业生产和布局影响程度不同。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相应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即农业地域类型。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 位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通 过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及并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归纳总结法、分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上一节了解到农业、矿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程度存在差异。那么农业生产活动会受到哪些区位因素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能够准确分析出一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技术因素:农业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种植方式主要有间作、单作、套作、连作等。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等。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条件 课堂小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从而使农业持续发展。课后探究教师指导方向,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1、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 2、绿色农业的含义? 3、绿色农业的基本特征?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答案略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