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研发的特点

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却属不同领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 (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

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

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试验动物许可证》。 (3)存在不确定性

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

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这一阶段大部分研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 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 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 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 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 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 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 等学科。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 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 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 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 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 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 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 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国内的新药研发申请审批流程,一般来说,一种新药(创新药)其大致的流程可以用下图概括: .1

具体来看,各个阶段其耗时也是有差异的:立项(4个月)→临床前研究(9-24个月)→CDE待批临床(大于1年)→临床试验(3-5年)→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尤其是重磅新药其从立项到最后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直到通过GMP认证上市销售起码要8-10年。拿金赛药业的重磅创新药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为例,从2005年获批临床,到今年1月获生产 这份流程图和这篇文章给出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以及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总体来看,每5种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1种能进行所有的试验和批准过程。 新药开发阶段如下: 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研发中新药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Application, IND):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如果30天内FDA没有发出不予批准的申明,此IND即为有效。提出的IND需包括以下内容:先期的试验结果,后续研究的方式、地点以及研究对象;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动物研究中发现的任何毒副作用以及化合物的生产工艺。另外,IND必须得到制度审核部门(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审核和批准。同时,后续的临床研究需至少每年向FDA提交一份进展报告并得到准许。 .2

临床试验,Ⅰ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年时间,由20~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参加。这些试验研究了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剂量范围。此阶段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等项目。 临床试验,Ⅱ期:此阶段需要约100到300名志愿患者参与进行一些控制研究,以评价药物的疗效。这个阶段大约需要2年时间。 临床研究,Ⅲ期:此阶段持续约3年时间,通常需要诊所和医院的1000~300名患者参与。医师通过对病患的监测以确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新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新药申请必须包括公司所掌握的一切相关科学信息。典型的新药申请有10万页甚至更多。根据法律,FDA审核一份NDA的时限应该为6个月。但是几乎所有案例中的新药申请从首次提交到最终获得FDA 批准的过程都超过了这个时限;在1992年对于新分子实体的新药申请平均审核时间为29.9个月。 批准:一旦FDA批准了一份新药申请,此种新药就可以被医师用于处方。公司必须继续向FDA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FDA还可能对一些药物要求做进一步的研究(Ⅳ期),以评价药物的长期疗效。 .3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图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

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 上市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2013-02-12 17:21:48)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转运蛋白抑制剂占%,受体激动剂占%,受体拮抗剂占%,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

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因为目前的知识还不足以渊博到以足够的受体机制指导药物设计以使药物的合成不必使用预先已知的模型,所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一方面有赖于以上两步所确定的受体和模型,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整个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先导化合物主要有如下几个来源: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以及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目前,主要有两个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一是广泛筛选,这种毫无依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其实是比较有效的。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这个原因,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随机性很强,如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的本份被发现具有抗菌作用因而被开发成为一系列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流程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一般程序 1.原料药质量标准的确定 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确定一般程序,这里将它分为三大阶段:合成工艺待确定期,合成工艺确定期,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1.1 合成工艺待确定期 一个原料药首先由药物合成部进行合成工艺的确定,在其进行工艺确定期间,就已经与药分部门有了密切的联系。 协助合成部门的工作:帮助确定反应步骤的终点控制、反应产物的纯度监控,所能提供的分析方法可能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或熔点等。 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查阅有关该药品的各方面信息,比如该药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度、熔点、旋光性质、紫外光谱、鉴别方法等)、检查项(一般杂质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和该药物的稳定性等等。 1.2 合成工艺确定期 合成工艺路线打通后,合成部门将会提供试制的三批样品(已确定该药物结构)供分析部门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用,一般来说,所提供三批样品应该是成熟的工艺条件,以一定规模制备得到样品,此时我们的质量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1.2.1 质量研究工作 理化常数:性状(外观、臭、味)、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鉴别: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 检查:酸碱度、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有机溶剂残留、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容量法、光谱法、色谱法 1.2.2 质量研究试验顺序安排 1.3 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按照中国药典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我们的稳定性研究包括三大部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 考察项目:样品性状、有关物质和含量这三项必须考察(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可能无法考察有关物质),另外诸如:熔点(若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熔点检查,或能测出准确熔点且熔点低于250℃的样品,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溶液颜色与澄清度(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pH值(若 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等项目则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具体制定。 上面将原料药分析工作分三大块做了简单讨论,文中所讲的多是实际试验的简单思路和一些注意事项,但对于新药研究这样一个很严肃的工作有很多法定性的规定内容在文中并未详细说明,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和《新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指导原则》中有详细的说明。 2.药物溶解度试验 1.试验溶剂的选择可参考有关文献制定,若无文献一般选择常用的水相溶剂(水、酸、碱溶液)和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乙醚、丙酮、氯仿、冰醋酸、DMF、DMSO)。 2.若按照中国药典要求的做法将用去大量的原料和溶剂一般我们都按倍数 减量试验,但在做极易溶解或易溶时因溶剂量较小可适当放大原料量试验。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流程 (2013-02-12 17:21:48)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

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因为目前的知识还不足以渊博到以足够的受体机制指导药物设计以使药物的合成不必使用预先已知的模型,所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一方面有赖于以上两步所确定的受体和模型,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整个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先导化合物主要有如下几个来源: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以及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目前,主要有两个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一是广泛筛选,这种毫无依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其实是比较有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及上市项目流程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1、靶标的确定: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 2、模型的建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也称新化学实体,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4、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由于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可能具有作用强度或特异性不高、药代动力性质不适宜、毒副作用较强或是化学或代谢上不稳定等缺陷,先导化合物一般不能直接成为药物。因此有必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以确定候选药物,这是新药研究的最后一步。 新药开发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临床前试验,研发中新药申请,新药申请,批准: 1、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2、研发中新药申请: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

3、新药申请: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 4、批准:一旦FDA批准了一份新药申请,此种新药就可以被医师用于处方。公司必须继续向FDA提交阶段性报告,包括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和一些质量控制记录。

新药研发过程

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制药行业的普遍经验是一个新化学实 体药物的开发周期在10年以上成本在10亿美元以上。从候选药物到最终 产品上市其成功率只有一成。 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医学、伦理等各个相关 学科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其过程受国家相关政策、人类社会健康卫生的需 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新药研究的成功率也较低。统计 数据显示,过去整个制药行业从临床Ⅱ期进入Ⅲ期的成 功率平均达到25%。即使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中也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市场所接 受。因此只有克服及把握好新药研发中的难点与关键点,新药研发才有可 能取得包括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成功。而目前认为,新药研发过程不仅仅是 指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的生产前研究,也包括药品在上市后的Ⅳ期 临床研究及临床再评价研究,现就其进行扼要的论述。 剂量探索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 其中又以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为重。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毒性, 即确定最大耐受剂量;II期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探索新药的有效性,即确定剂 量效应关系和最小有效剂量。但目前国内对剂量探索试验重视程度不够,申 报的临床试验剂量往往在试验前已经由申办方或者相关研究人员确定,“剂 量探索”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剂量探索试验属于新药剂量的初步探 索,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往往未知,而该试验又需要设置多个剂量组,因此面 临了更多的伦理学考验;二是剂量探索试验往往需要较大样本量,国内的申 办单位难以承受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国内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剂 量探索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研究基本属于空白。除了上述实际应用中存在 的困难外,剂量探索试验对统计学家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剂量探索试验属 于多臂试验,应用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最小有效剂量估计不可避免。应用多 重比较时,即要防止I类错误的膨胀又要保证足够的检验效能;在自适应设计, 除了多臂问题以外,进行期中分析时也要考虑I类错误膨胀的问题,因此选择 合适的多重比较方法是剂量探索试验中的关键问题。 药物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国内的新药研发申请审批流程,一般来说,一种新药(创新药)其大致的流程可以用下图概括: 具体来看,各个阶段其耗时也是有差异的:立项(4个月)→临床前研究(9-24个月)→CDE待批临床(大于1年)→临床试验(3-5年)→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尤其是重磅新药其从立项到最后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直到通过GMP认证上市销售起码要8-10年。拿金赛药业的重磅创新药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为例,从2005年获批临床,到今年1月获生产这份流程图和这篇文章给出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以及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总体来看,每5种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1种能进行所有的试验和批准过程。 新药开发阶段如下:

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这些试验大概需要年的时间。 研发中新药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Application, IND):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如果30天内FDA 没有发出不予批准的申明,此IND即为有效。提出的IND需包括以下内容:先期的试验结果,后续研究的方式、地点以及研究对象;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动物研究中发现的任何毒副作用以及化合物的生产工艺。另外,IND必须得到制度审核部门(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审核和批准。同时,后续的临床研究需至少每年向FDA提交一份进展报告并得到准许。 临床试验,Ⅰ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年时间,由20~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参加。这些试验研究了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剂量范围。此阶段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等项目。 临床试验,Ⅱ期:此阶段需要约100到300名志愿患者参与进行一些控制研究,以评价药物的疗效。这个阶段大约需要2年时间。 临床研究,Ⅲ期:此阶段持续约3年时间,通常需要诊所和医院的1000~300名患者参与。医师通过对病患的监测以确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新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通过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公司将分析所有的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能够成功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将向FDA提出新药申请。新药申请必须包括公司所掌握的一切相关科学信息。典型的新药申请有10万页甚至更多。根据法律,FDA审核一份NDA的时限应该为6个月。但是几乎所有案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

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 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新药研发的特点 从以上对新药研发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药研发的工作除公认的周期长、投入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l)涉及学科领域广泛 新药研发牵涉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等十几门学科甚至更多。而且有些研究工作虽属同一学科,却属不同领域,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都涉及到药效学,但临床前为体外药效学,为细胞层面的研究,而临床研究为体内药效学包括动物体内与人体内药效学研究,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且即使是创新程度最低的改变剂型的研究,也要涉及到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护理学、统计学等学科。 (2)某些研究环节需要特殊资质 因为临床试验是以人体为试验对象,涉及到人身健康,所以临床试验必须经由国家认定的具有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完成。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以及发现阶段时 期某些试验必须使用动物进行诸如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工作,承担这些研究的单位必须持有《试验动物许可证》。 (3)存在不确定性 从整体上看,创新药物的研发不同于仿制药物的开发,仿制药物的开发是一 种验证性行为,而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从阶段上看,发现阶段要合成大量的全新化合物,并设计出特殊的筛选模型筛选出先导化合物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实现的是突破性的进展,其创新程度最高,不确定性也最高。发现阶段得到的先导化合物通过临床前研究阶段进行的安全、有效方面的测试,以及药代动力学、药学方面的研究改良其结构、改进其工艺并确定最佳给药途径,最后通过制剂研究确定合适的剂型,这一阶段与发现阶段相比,创新程度己大为降低,实现的已不是突破性的创新,而是改进创新,不确定性较发现阶段降低。临床前研究得到的制剂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的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改良其结构或者剂型后,最终确定为治疗药物上市,这一阶段大部分研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新药研发流程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

浅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浅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2009-02-27 09:18:16) 转载 分类:专利 标签: 研发过程 创新药物 项目管理 仿制药 美国 杂谈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IT产业、制造业等行业。遗憾的是,项目管理思想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尚未得到系统、成熟地应用。 国外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适用于投资巨大、关系复杂、时间和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管理方法。药物作为未知过程的全新产品,其开发的过程也需要借助项目管理。新药研发项目的特点完全符合项目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对于药物开发者来说,不管其开发的产品是创新药物还是仿制药物,都是未知研制过程的新产品。 项目管理思想在国外的新药研发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墨菲专门通过图例解释了在美国开发新药的项目生命周期.。主要包括4个方面。 发现和甄别———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确定可以用作预临床试验的药物。 临床前研制———包括为了确定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实验和动物试验及其准备工作,并填写新药调查申请表。 整理注册———包括I、II、III阶段的临床试验和准备工作,填写新药申请表。 后续工作———包括了由于食品药物管理局对新药申请进行复查所要求做的额外工作。 我国新药开发过程中应用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新药研发过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在美国开发一个NCE(New Chemica; Entity)的新药要投入数亿美元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在我国,开发一个全新化合物的药物虽说没有美国耗资巨大,但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到拿到新药证书也得投入上千万元,而这一过程还得持续近十年甚至更长.。因此,开发新药的风险巨大。 药物开发的失败一般可以分为两类:(1)开发的化合物本身性质(如毒性问题)决定其不能开发成药;(2)在同时开发某一相同药物时,未能抢先在竞争对手之前推出药物而导致的失败,这当然更多地体现在仿制药上。这两种失败意味着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必定充满着风险,毕竟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由“高风险、高投入”推演而来的“高利润”刺激着每一个厂商。 目前我国正着力倡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这是在加入WTO后中国新药研发的重大战略调整。“十五”以来国家实施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来资助创新药物的开发,各省市也拨专款资助新药的开发。然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透悉,每年都会收到就同一品种的几十个厂家的申请,可见,新药重复开发屡见不鲜。同时,仿制药的开发还是我国现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药品开发的主流。 因此,对我国来说,上述药物开发的两种失败都可能遇到,而且第2种失败可能遇到更多。面对这样的失败风险,如果抛开客观因素(如化合物本身性质导致的失败)不算,作为新药开发主体的厂商,如要从主观上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新药开发效率,就要求加强新药研发项目本身的过程管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低成本、高质量地推出产品。这就引入了现今很流行的“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思想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新药项目研究过程的特点,结合新药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项目管理思想。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说课讲解

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 程

.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 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 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 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 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 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药物 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 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

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 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 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 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材料说明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申报材料说明 一、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1.1注册分类 中药新药注册按审批管理的要求分以下几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1.2说明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二、中药新药的研发及申报流程 中药新药的研发申报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选题立项一一临床前研究一一临床研究一一申报审批一一正式生产,其中,新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主要 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列举如下: 2.1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理化性质、纯度、检验方法、处方筛选、剂型、稳定性、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新发现中药材还应包括来源、生态环境、栽培(养殖)技术、米收处理、加工炮制等研究。 (二)注意事项: 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相应要求,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各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新药的临床研究 (一)主要内容: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

新药研发和立项步骤详解 一新药研发十个步骤: 1、情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2、选题和立题 3实验设计 4数据统计 5基础实验研究 6药物的优化组合 7药物剂型的研究 8药理学研究 9安全性评价 10临床研究 最后才可以进行新药申报 在这十点中,每一点又有很多细节 二对于具体的项目的评估,包括如下的内容:1、投资项目概况 1.1、项目来源分析; 1.2、项目开发计划 1.3、项目获奖情况 1.4、项目进展情况 1.5、只是产权情况 1.6、国外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1.7、国内同类药品研究情况 2、药政咨询 3、项目技术分析 3.1、技术的先进性 3.2、项目的独特性 3.3、项目的成熟性

3.4、项目的复杂性 3.5、药理研究结果 3.6、临床研究结果 4、项目药品评估 4.1、发病率 4.2、疗效 4.3、副作用 4.4、疗程和使用方法 5、市场评估 5.1、药品经济寿命周期 5.2、市场潜在需求量 5.3、市场份额 5.4、同类新药品数目 5.5、竞争情况 (1)直接竞争(2)间接竞争 5.6、国内竞争对手的动态 6 项目产业化基础评估 6.1、原料供应情况 6.2、设备配套情况 6.3、GMP条件 6.4、中试情况分析 6.5、市场配套情况分析 6.6、人力资源分析 6.7、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7、经济效益分析 8、项目开发单位背景因素分析 从开发单位的知名度、项目负责人知名度、技术力量和项目开发经验及项目团队的合作精神及人员构成来分析。

其实,对于项目的分析报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每一项,都是很难做的.比如,专利查询,就是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还不一定能检索到.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到将来的市场评估,这些市场评估的数据如何收集?在诸多的数据中怎么样分辨出真实数据?这个是相当的难的,看到的报道,有时候同一个人,今天说这个,明天说的是另一个数据,都是不可信.呵呵,有时候别人来我们这里刺探些信息,我也一样对待.或许专业些的调查公司能提供准确些的数据?拿到了数据,预测产品的经济周期还是不算太难,但是,又如何建立模型预测市场容量及将来的市场分额还有将来的收益问题?这些都是很难的,而且是相当的专业,不是我们天天做实验能解决的。 三企业角度谈药物研发 1、研发新品种不能脱离企业实际。 企业的实际包括: 1)生产范围:有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该类药品生产线,如果进行扩项,扩项带来的风险都应在考虑问题之列; 2)营销网络:长期做抗生素的,该领域网络健全,渠道通畅,然后再改做心脑血管产品,怎么搭建网络,扩展渠道?搞不好等到费时、费力、费钱搭建好网络,市场已经变化了; 3)资本实力: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本情况,盲目投资新品,或者上大项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企业难以为继,只好被兼并、破产、关门 2、新品种研发的延续。 研发一个新品种是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的,如果决策层方向正确,决策得当;管理层配合无间,调度得法;执行层积极认真,踏实负责,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呵呵,做什么事都需要点运气),那么这个品种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能保证你在市场中无往不利,如果没有相应的后续研发,恐怕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因此,一定要保证该新品种研发的延续性,这包括: 1)剂型的研发:有片剂,能不能增加胶囊、粉针、注射液……; 2)规格的改变:招标时代无奈的选择; 3)新适应症的开发:有难度,但是如果开发成功,可大大延缓该产品的衰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