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4002437 彭晗

随着人类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诊疗手段的丰富,曾经严重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急性病已经不再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与此同时,各种慢性疾病正悄声无息地蚕食人类的生命。

慢性病与急性病不同,这一区别并不仅仅表现在病程的长短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其本质上:慢性病并不会在短期内带走生命,而是一步一步地损害正常人的生命质量,降低患者的劳动力,造成急性病所不可企及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宏观的公共卫生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临床基础医学角度来说,慢性病的防治都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幸的是,由于慢性病起病隐匿、机制复杂、以及其本身的部分不可逆性,仅管通过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下面,我将挑选几个典型的、普遍发生的、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进行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类具有气流受限特征能够的肺部疾病。WHO资料显示,该病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另据世界银行/时就卫生组织的预测,2020年时COPD将成为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在我国,其发病率达5%以上。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机制研究尚未完全确定,但以下因素是相关致病因子: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而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机体的内分泌和精神因素也在该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催化作用。

病理及病理生理

COPD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表现,病理生理表现为起到受阻、气流不可逆受限造成通换气障碍在这个领域中研究最为彻底,为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基础

诊断

除了常规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本病主要由实验室检查客观确诊

1肺功能测定:吸入舒张气管药物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诊气流受限不可逆。并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

2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CT、MRI均为有效的辅助诊断。

并发症

根据UCLA于1998至2003年作的临床研究,COPD患者主要死于以下三类并发症,并阐明了部分相关发展过程:

1慢性呼吸衰竭

2自发性气胸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和预防

在传统的抗生素、气管舒张药、激素治疗等手段基础上。新研发出的长期家庭氧

疗LTOT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确认有效,并可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产生正面影响。但其经济要求较高,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尚无法普及。

现阶段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戒烟是预防COPD的最有效、简单的措施。

慢性心力衰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因。我国尚未有正式的流行病统计学调查,但以美国为例,AHA(美国心脏病学会)2001年的统计报告表明全美有500万患者,发病率相当高。我国由于心瓣膜病的高发病率,CHF患者也不是少数。

病因

1原发心肌损害: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

2心脏负荷过重:高血压、各种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3各种诱因:因为上述因素本身亦为慢性发展,因此各种急性诱因对心衰的发展引起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而对诱因的控制也对心衰的治疗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病理生理

1代偿机制:以Frank-Starling机制为基础,相继提出了心肌肥厚和神经体液代偿机制。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于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该系统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能代偿受损的心功能,另一方面会加重心肌损害而形成恶性循环。2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心钠肽和脑钠肽、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等。

3心肌重构:目前的研究认为这是心力衰竭的基本发展机制,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终末阶段。

诊断

心衰的诊断基于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运动学检查及有创心血管检查。

治疗

慢性病的研究难点和最终目的在于治疗,因此,药物的更新换代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

1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通过药物和介入手术改善冠心病心肌供血;通过心外科手术纠正瓣膜病变。在这些方面,前沿的生物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球囊、支架、人工瓣膜能良好地长期在体内工作。

2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等是心衰病情控制的有效药物。其中,ACEI是二十世纪心脏病药物的里程碑。除了改善血流动力学外,还可以限制心肌重塑,大大改善了远期预后,,降低了死亡率。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已有两百多年的应用史,但其中毒特性也许十分明显,随着科学的进步,对其应用指征的确定使得这种古老的药物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则是传统观念中的“禁忌药”,但出于对其组织心肌重构作用的探究,80年代以来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谨慎的临床观察,其中MERIT-HF应用美托洛尔治疗CHF发现死亡率下降,开创了新的治疗方案。

3终末期治疗:对于此类病人,唯一的出路是心脏移植。现有技术可利用体外机械泵解决等待合适心脏期间的循环问题。而新一代抗排斥治疗使得心脏移植的五

年生存率达到75%。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占我国内科住院人数的4.3%~14.2%,为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病因

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1.2亿HBV携带者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高发的根本原因。

发病机制

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早期的纤维化是可逆的,但后期结节形成后不可逆。肝星状细胞为纤维形成的主要细胞。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失代偿期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表现。

并发症

肝是全身最大的腺体和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在肝功能受损严重时出现多器官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肝肺综合症、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实验室检查

放射免疫和自动化生化仪可检测肝功能,而影像学甚至腹腔镜的应用可以直接观测肝脏的形态变化。

治疗

由于现阶段仍未有有效针对病毒的特效药,治疗仅能保肝和对症治疗。随着基因工程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研制出可杀灭肝炎病毒的药物。在消除腹水的治疗中很多新技术得到应用:人工合成白蛋白静注、腹水透析浓缩后回输、TIPS手术等。

慢性肾衰竭CRF

Chronic renal failure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生于各种慢性肾病基础上。我国为慢性肾炎高发国家,因此该病发病率不低,每一万人中一年有一人发生,透析治疗人数居世界首位。

发病机制

分子细胞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在这方面应用很普遍。从RAS到抑制肾保护作用,再到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最后到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对肾硬化影响的研究,对新药的研制和临床治疗敢于试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临床分期

我国自创的新分期较美国的K/DOQI更切合国情:

1肾储备能力下降期:GFR降至正常之50%~80%,无表现,肌酐不高。

2氮质血症期:GFR降至正常之25%~50%,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小于450μmol/L,无明显的症状。

3肾衰竭期:GFR降至正常之10%~25% ,血肌酐450~707μmol/L,症状明显。4尿毒症期:肾衰的晚期,GFR<10%,血肌酐>707μmol/L。

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