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数学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数学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数学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数学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A(P,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

-

【答案】10310

【解析】

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

∵∠ABC=120°,AB=BC=AD=CD=10,∴∠A=∠C=60°,∴△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若以边BC为底,则B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PA最小,最小值PA=10;

②若以边PB为底,∠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BD(除点B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

-;

最小,最小值为10310

③若以边PC为底,∠PBC为顶角,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A与点D均满足△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PA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cm).

综上所述,PA的最小值为10310

-.

故答案为:10310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点 A(1,2),点 P 是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且

△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答案】5(0,5),(0,4),0,

4?? ???

【解析】

【分析】

有三种情况:①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D ,求出OA 即可;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求出OP 即可;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 即可.

【详解】

有三种情况:①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D ,则OA =OD =22125+=;

∴D (0,5);

②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画弧交y 轴于P ,OP =2×y A =4,

∴P (0,4);

③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y 轴于C ,则AC =OC ,

由勾股定理得:OC =AC =()2212OC +-,

∴OC =54

, ∴C (0,54

); 故答案为:5(0,5),(0,4),0,

4?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任一点,PD AB ,PE BC ∥,PF AC ∥,若ABC 的周长为12cm ,则PD PE PF ++=____cm .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AHE 和△AHE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解:∵PD AB ,PE BC ∥

∴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 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PE BC ∥

∴∠AHE=∠B=60°

∴∠AHE=∠A=60°

∴△AHE 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 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F ,且交线段BC 于点E ,连

结DE ,若50C ∠=?,设 ABC x CDE y ∠=?∠=?,

,则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80y x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是AE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到AD =ED ,求出BED ∠的度数即可得到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

【详解】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 ∴1122

ABD EBD ABC x ∠=∠=∠=?,90AFB EFB ∠=∠=? ∴1902BAF BEF x ∠=∠=?-

? ∴AB BE =

∴AF EF =

∴AD ED =

∴DAF DEF ∠=∠

∵180BAC ABC C ∠=?-∠-∠,50C ∠=?

∴130BAC x ∠=?-?

∴130BED BAD x ∠=∠=?-?

∵CDE BED C ∠=∠-∠

∴1305080y x x ?=-?-?=?-?

∴80y x =-,

故答案为:80y x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角的和差倍分等相关知识,熟练运用角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如图,在ABC ?和DBC ?中,40A ∠=,2AB AC ==,140BDC ∠=,BD CD =,以点D 为顶点作70MDN ∠=,两边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连接MN ,则AMN ?的周长为_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

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通过证明△BDF≌△CDN,及△DMN≌△DMF,从而得出MN=MF,△AMN的周长等于AB+AC的长.

【详解】

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

∵BD=CD,且∠BDC=140°,

∴∠BCD=∠DBC=20°.

∵∠A=40°,AB=AC=2,

∴∠ABC=∠ACB=70°,

∴∠DBA=∠DCA=90°.

在Rt△BDF和Rt△CND中,

∵BF=CN,∠DBA=∠DCA,DB=DC,

∴△BDF≌△CDN,

∴∠BDF=∠CDN,DF=DN.

∵∠MDN=70°,

∴∠BDM+∠CDN=70°,

∴∠BDM+∠BDF=70°,

∴∠FDM=70°=∠MDN.

∵DF=DN,∠FDM=∠MDN,DM=DM,

∴△DMN≌△DMF,

∴MN=MF,

∴△AMN的周长是:AM+AN+MN=AM+MB+BF+AN=AB+AC=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全等,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__.

【答案】22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解:因为4+4=8<9,0<4<9+9=18,

∴腰的不应为4,而应为9,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9+9=22.

故答案为2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

7.已知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231,,, ....A A A 都在格点上,

123345567,, ....A A A A A A A A A 都是斜边在x 轴上,且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

角形.若123A A A △的三个顶点坐标为()()()1232,0,1

,1,0,0A A A -,则依图中规律,则19A 的坐标为 ___________

【答案】()8,0-

【解析】

【分析】

根据相邻的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公共点,列出与三角形的个数与顶点的个数的关系式,再求出A 19所在的三角形,并求出斜边长.然后根据第奇数个三角形,关于直线x=1对称,第偶数个三角形关于直线x=2对称,求出OA 19,写出坐标即可.

【详解】

解:设到第n 个三角形顶点的个数为y

则y=2n+1,当2n+1=19时,n=9,

∴A 19是第9个三角形的最后一个顶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分别为2,4,6....

∴第9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9=18,

由图可知,第奇数个三角形在x 轴下方,关于直线x=1对称,

∴OA 19=9-1=8,

∴19A 的坐标为()8,0-

故答案是()8,0-

【点睛】

本题考查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根据顶点个数与三角形的关系,判断出点A 19所在的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8.在△ABC 中,∠ACB =90o,D 、E 分别在 AC 、AB 边上,把△ADE 沿 DE 翻折得到△FDE ,点 F 恰好落在 BC 边上,若△CFD 与△BFE 都是等腰三角形, 则∠BAC 的度数为_________.

【答案】45°或6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BAC 的度数为x ,则∠B=90°-x ,∠EFB =135°-x ,∠BEF=2x-45°,

当△BFE 都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

∵∠ACB=90o,△CFD是等腰三角形,

∴∠CDF=∠CFD=45°,

设∠BAC的度数为x,

∴∠B=90°-x,

∵△ADE 沿 DE 翻折得到△FDE,点 F 恰好落在 BC 边上,

∴∠DFE=∠BAC=x,

∴∠EFB=180°-45°-x=135°-x,

∵∠ADE=∠FDE,

∴∠ADE=(180°-45°)÷2=67.5°,

∴∠AED=180°-∠ADE-∠BAC=180°-67.5° -x=112.5°-x,

∴∠DEF=∠AED=112.5°-x,

∴∠BEF=180°-∠AED-∠DEF=180°-(112.5°-x)-(112.5°-x)=2x-45°,∵△BFE 都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FE=FB时,如图1,

则∠BEF=∠B,

∴90-x=2x-45,解得:x=45;

②当BF=BE时,

则∠EFB=∠BEF,

∴135-x=2x-45,

解得:x=60,

③当EB=EF时,如图2,

则∠B=∠EFB,

∴135-x=90-x,无解,

∴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BAC 的度数为:45°或60°.

故答案是:45°或60°.

图1 图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用代数式表示角度,并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ABC ?中,AB AC =,点D 是ABC ?内部一点,DB DC =,点E 是边AB 上一点,若CD 平分ACE ∠,100AEC =∠,则BDC ∠=______°

【答案】80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得到∠ACE=2∠ACD ,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得到∠ECB =∠ACB -2∠ACD ,然后利用外角定理得到∠ABC+∠ECB=100°,代换化简得出∠ACB -∠ACD=50°,即∠DCB=50°,从而求出∠BDC 即可.

【详解】

∵CD 平分∠ACE ,

∴∠ACE=2∠ACD=2∠ECD ,

∴∠ECB=∠ACB -∠ACE=∠ACB -2∠ACD ,

∵∠AEC=100°,

∴∠ABC+∠ECB=100°,

∴∠ABC+∠ACB -2∠ACD=100°,

∵AB=AC ,

∴∠ABC=∠ACB,

∴2∠ACB -2∠ACD=100°,

∴∠ACB -∠ACD=50°,即∠DCB=50°,

∵DB=DC ,

∴∠DBC=∠DCB ,

∴∠BDC=180°-2∠DCB=180°-2×50°=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

基本知识,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AOB=45°,点M、点C在射线OA上,点P、点D在射线OB上,且OD=32,则CP+PM+DM的最小值是_____.

34

【解析】

【分析】

如图,作点C关于OB的对称点C′,作点D关于OA的对称点D′,连接OC′,PC′,D′M,OD′,C′D′,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OC′=OC=2,OD′=OD=2,CP=C′P,DM=D′M,∠C′OD=′COD=∠COD′=45°,于是得到CP+PM+MD=

C′+PM+D′M≥C′D′,当仅当C′,P,M,D′三点共线时,CP+PM+MD最小为

C′D′,作C′T⊥D′O于点T,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如图,作点C关于OB的对称点C′,作点D关于OA的对称点D′,连接OC′,PC′,D′M,OD′,C′D′,

则OC′=OC=2,OD′=OD=2,CP=C′P,DM=D′M,∠C′OD=′COD=

∠COD′=45°,

∴CP+PM+MD=C′+PM+D′M≥C′D′,

当仅当C′,P,M,D′三点共线时,CP+PM+MD最小为C′D′,

作C′T⊥D′O于点T,

则C′T=OT2,

∴D′T=2,

∴C′D34

∴CP+PM+DM34

3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掌握作轴对称点是解题的关键.

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

11.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 .511a 32?

() B .511a 23?() C .611a 32?() D .611a 23

?() 【答案】A

【解析】 连接AD 、DB 、DF ,求出∠AFD=∠ABD=90°,根据HL 证两三角形全等得出∠FAD=60°,求出AD ∥EF ∥GI ,过F 作FZ ⊥GI ,过E 作EN ⊥GI 于N ,得出平行四边形FZNE 得出

EF=ZN=

13a ,求出GI 的长,求出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3a ,是等边三角形QKM 的边长的13;同理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等边三角形GHI 的边长的13;求出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乘以

13

即可得出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 连接AD 、DF 、DB .

∵六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 ∴∠ABC=∠BAF=∠AFE ,AB=AF ,∠E=∠C=120°,EF=DE=BC=CD ,

∴∠EFD=∠EDF=∠CBD=∠BDC=30°,

∵∠AFE=∠ABC=120°,

∴∠AFD=∠ABD=90°,

在Rt△ABD和RtAFD中

AF=AB

{

AD=AD

∴Rt△ABD≌Rt△AFD(HL),

∴∠BAD=∠FAD=1

2

×120°=60°,

∴∠FAD+∠AFE=60°+120°=180°,

∴AD∥EF,

∵G、I分别为AF、DE中点,

∴GI∥EF∥AD,

∴∠FGI=∠FAD=60°,

∵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QKM是等边三角形,∴∠EDM=60°=∠M,

∴ED=EM,

同理AF=QF,

即AF=QF=EF=EM,

∵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是a,

∴第一个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是1

3a,即等边三角形QKM的边长的

1

3

过F作FZ⊥GI于Z,过E作EN⊥GI于N,则FZ∥EN,

∵EF∥GI,

∴四边形FZNE是平行四边形,

∴EF=ZN=1

3

a,

∵GF=1

2AF=

1

2

×

1

3

a=

1

6

a,∠FGI=60°(已证),

∴∠GFZ=30°,

∴GZ=1

2GF=

1

12

a,

同理IN=

1

12

a,

∴GI=

1

12

a+

1

3

a+

1

12

a=

1

2

a,即第二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1

2

a,与上面求出的第一个正六

边形的边长的方法类似,可求出第二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

3

×

1

2

a;

同理第第三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a,与上面求出的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方法类

似,可求出第三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

3

×

1

2

×

1

2

a;

同理第四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

1

2

a,第四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

1

2

×

1

2

×

1

2

a;

第五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

1

2

×

1

2

a,第五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1

2

×

1

2

×

1

2

×

1

2

a;

第六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

2

×

1

2

×

1

2

×

1

2

×

1

2

a,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1 3×

1

2

×

1

2

×

1

2

×

1

2

×

1

2

a,

即第六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1

3

×5

1

2

()a,

故选A.

12.如图所示,△ABP与△CDP是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且PA⊥PD,有下列四个结论:①∠PBC=15°,②AD∥BC,③PC⊥AB,④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周角的定义先求出∠BPC 的度数,再根据对称性得到△BPC 为等腰三角形,∠PBC 即可求出;根据题意:有△AP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C 是等腰三角形;结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可得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进而可得②③④正确.

【详解】

根据题意,BPC 36060290150∠=-?-= ,

BP PC =,

()

PBC 180150215∠∴=-÷=,①正确;

根据题意可得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④正确;

∵∠DAB+∠ABC=45°+60°+60°+15°=180°,

∴AD//BC ,②正确;

∵∠ABC+∠BCP=60°+15°+15°=90°,

∴PC ⊥AB ,③正确,

所以四个命题都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等,熟练掌握各相关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等边△ABC ,在平面内找一点P ,使△PBC 、△PAB 、△PAC 均为等腰三角形,具备这样条件的P 点有多少个?(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点P 在等边△ABC 内,而且△PBC 、△PAB 、△PAC 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知P 点为等边△ABC 的垂心;由此可得分别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满足要求的.

解:由点P 在等边△ABC 内,而且△PBC 、△PAB 、△PAC 均为等腰三角形,

可知P 点为等边△ABC 的垂心;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分别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满足要求的,

每条垂直平分线上得3个交点,再加三角形的垂心,一共10个.

故选D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

14.如图,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点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

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11OA =,

则201920192020A B A ?的边长为( )

A .20172

B .20182

C .20192

D .2020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30MON ∠=?,可求得1130∠=?OB A ,进而证得11OA B ?是等腰三角形,可求得2OA 的长,同理可得22OA B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222=A B OA ,同理得

规律333、

、=???=n n n A B OA A B OA ,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30MON ∠=?,112A B A ?是等边三角形,

∴11260∠=?B A A ,1112A B A A =

∴1111230∠=∠-∠=?OB A B A A MON ,

∴11∠=∠OB A MON ,则11OA B ?是等腰三角形,

∴111=A B OA ,

∵11OA =,

∴11121==A B A A OA =1,21122=+=OA OA A A ,

同理可得22OA B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222=A B OA =2,

同理得23342==A B 、34482==A B ,

根据以上规律可得:2018201920192=A B ,即201920192020A B A ?的边长为20182,

故选:B .

【点睛】

本题属于探索规律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等角对等边和探索规律并归纳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ABC 的周长为32,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BC =12,则PQ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BAE 、△CAD 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出BA =BE ,CA =CD ,由△ABC 的周长为32以及BC =12,可得DE =8,利用中位线定理可求出PQ .

【详解】

∵BQ 平分∠ABC ,BQ ⊥AE ,

∴∠ABQ =∠EBQ ,

∵∠ABQ+∠BAQ =90°,∠EBQ+∠BEQ =90°,

∴∠BAQ =∠BEQ ,

∴AB =BE ,同理:CA =CD ,

∴点Q 是AE 中点,点P 是AD 中点(三线合一),

∴PQ 是△ADE 的中位线,

∵BE+CD =AB+AC =32﹣BC =32﹣12=20,

∴DE =BE+CD ﹣BC =8,

∴PQ =12

DE =4.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BAE 、△CAD 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确定PQ 是△ADE 的中位线.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60ABD ∠=,75ADB ∠=,

30BDC ∠=,则DBC ∠=( )°

A .15

B .18

C .20

D .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延长BD 到M 使得DM =DC ,由△ADM ≌△ADC ,得AM =AC =AB ,得△AMB 是等边三角形,

得∠ACD=∠M=60°,再求出∠BAO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如图,延长BD到M使得DM=DC.

∵∠ADB=75°,

∴∠ADM=180°﹣∠ADB=105°.

∵∠ADB=75°,∠BDC=30°,

∴∠ADC=∠ADB+∠BDC=105°,

∴∠ADM=∠ADC.

在△ADM和△ADC中,

AD AD

ADM ADC DM DC

=

?

?

∠=∠

?

?=

?

∴△ADM≌△ADC,

∴AM=AC.

∵AC=AB,

∴AM=AC=AB,∠ABC=∠ACB.

∵∠ABD=60°,

∴△AMB是等边三角形,

∴∠M=∠DCA=60°.

∵∠DOC=∠AOB,∠DCO=∠ABO=60°,

∴∠BAO=∠ODC=30°.

∵∠CAB+∠ABC+∠ACB=180°,

∴30°+2(60°+∠CBD)=180°,

∴∠CBD=1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题目有一定难度.

17.如图,△ABC、△C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CA=CB, CD=CE,∠ACB=∠DCE=α,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以下4个结论:①AD=BE;②∠DOB=180°-

α;③△CMN 是等边三角形;④连OC ,则OC 平分∠AOE .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CD ≌△BCE (S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E ;故①正确;

②设CD 与BE 交于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BEC ,得到

∠DOE=∠DCE=α,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BOD=180°-∠DOE=180°-α,故②正确; 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CBE ,AD=BE ,AC=BC 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得到AM=BN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CN ,∠ACM=∠BCN ,得到∠MCN=α,推出△MNC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过C 作CG ⊥BE 于G ,CH ⊥AD 于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H=CG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OC 平分∠AOE ,故④正确.

【详解】

解:①∵CA=CB ,CD=CE ,∠ACB=∠DCE=α,

∴∠ACB+∠BCD=∠DCE+∠BCD ,

∴∠ACD=∠BCE ,

在△ACD 和△BCE 中

AC BC ACD BCE CD CE ?∠??

∠??=== ∴△ACD ≌△BCE (SAS ),

∴AD=BE ;故①正确;

②设CD 与BE 交于F ,

∵△ACD ≌△BCE ,

∴∠ADC=∠BEC ,

∵∠CFE=∠DFO ,

∴∠DOE=∠DCE=α,

∴∠BOD=180°-∠DOE=180°-α,故②正确;

③∵△ACD ≌△BCE ,

∴∠CAD=∠CBE ,AD=BE ,AC=BC

又∵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

AM=

12AD ,BN=12

BE , ∴AM=BN ,

在△ACM 和△BCN 中 AC BC CAM CBN AM BN ?∠??

∠??=== ∴△ACM ≌△BCN (SAS ),

∴CM=CN ,∠ACM=∠BCN ,

又∠ACB=α,

∴∠ACM+∠MCB=α,

∴∠BCN+∠MCB=α,

∴∠

MCN=α,

∴△MNC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过C 作CG ⊥BE 于G ,CH ⊥AD 于H ,

∴∠CHD=∠ECG=90°,∵∠CEG=∠CDH ,CE=CD ,

∴△CGE ≌△CHD (AAS ),

∴CH=CG ,

∴OC 平分∠AOE ,故④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性质进行推理,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代表性.

18.如图,在△ABC 中,BI ,CI 分别平分∠ABC,∠ACB,过I 点作DE∥BC,交AB 于D ,交AC 于E ,给出下列结论:①△DBI 是等腰三角形;②△ACI 是等腰三角形;③AI 平分∠BAC;④△ADE 周长等于AB +AC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别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①∵IB平分∠ABC,∴∠DBI=∠CBI.

∵DE∥BC,∴∠DIB=∠CBI,∴∠DBI=∠DIB,∴BD=DI,∴△DBI是等腰三角形.

故本选项正确;

②∵∠BAC不一定等于∠ACB,∴∠IAC不一定等于∠ICA,∴△ACI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③∵三角形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BI,CI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AI平分

∠BAC.故本选项正确;

④∵BD=DI,同理可得EI=EC,∴△ADE的周长=AD+DI+EI+AE=AD+BD+EC+AE=AB+AC.

故本选项正确;

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在△ABC中,AB=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BCD的周长为()

A.13B.15C.18D.21

【答案】A

【解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由AB=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得到

AD=BD,进而得出△BCD的周长为:CD+BD+BC=AC+BC=8+5=13.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0.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AB=1,BC=2,点M为矩形内一点,点E为BC边上任意一点,则MA+MD+ME的最小值为( )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对应元素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尺规作图 <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2018成都国际学校录取排行榜

2018成都国际学校录取排行榜 2018各大国际学校申请拉开序幕,2017英美名校预录取、EAED录取尘埃落定。本篇意从2018早录取的结果看成都国际学校。一个学校的学生好不好,由专业的名校招生官来评价,也是对国际学校教学目标、培养模式等最直接的肯定(肯定不代表一定)。 通过本篇你可以了解到: 1.成都各大国际学校2018年的早申请结果概况 2.哪所学校是今年录取的赢家? 3.各大学校的申请方向怎样? 4.对排名及早申请的理解。 早申请知识普及: 美国的早申请一般称为EA/ED(Early Action/ Early Decision),在高三的11月1日前提交对大学的申请,在12月中会得到申请结果。通过提前申请,一般录取率会高1-3倍,如常青藤之一达特茅斯大学,2017ED申请录取率26.8%,常规申请8.5%。但是ED申请只能申请一所,如被录取就必须去。 本文分析的英国早申请,都是学生通过A-Level成绩去申请。在高二结束拿到AS成绩(即高二毕业成绩),在高三上学期提交高二成绩去申请英国大学。会得到英国大学的“有条件”录取,即英国大学招生官看你高二成绩不错,发给你一个录取,但是要求你高三毕业成绩必

须达到多少的要求。所以英国你拿到了“录取”,最后不一定能进。 上面所说为大概情况,准确描述可以去百度 排名知识普及: 现在市面给大学排名的机构很多,常见的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其中ARWU重学术、QS重就业、USnews重美国,本文参考泰晤士更全面,而且权威。在美国板块参考USnews,加拿大板块参考麦考林(也是加拿大唯一排名),澳大利亚主要为八大名校,在世界大学和英国板块参考泰晤士,所有排名为2018最新排名。 排名只是参考。 正文前声明一下,本文所有数据来至于所有国际学校官方频道公布,至于没有公布录取的,大家懂得,也省去了我整理的时间。本文最后可下载录取汇总结果 好戏开始: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成都公布了录取的国际学校共收到199封国外大学录取(包括有条件录取、面试邀请),恭喜成都的学子们!!! 2018成都国际学校早申请方向

(完整word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

1. 如图①,在△ABC中,∠ACB=90°,AC=BC,过点C在△ABC外作直线MN,AM⊥MN于点 M,BN⊥MN于点N. (1)试说明:MN=AM+BN. (2)如图②,若过点C作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AM⊥MN于点M,BN⊥MN于点N(AM>BN),(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1)答案见解析;(2)不成立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互余关系证明∠MAC=∠NCB,又∠AMC=∠CNB=90°,AC=BC,故可证△AMC≌△CNB,从而有AM=CN,MC=BN,即可得出结论; (2)类似于(1)的方法,证明△AMC≌△CNB,从而有AM=CN,MC=BN,可推出AM、BN 与MN之间的数量关系. 试题解析:解:(1)∵AM⊥MN,BN⊥MN,∴∠AMC=∠CNB=90°. ∵∠ACB=90°,∴∠MAC+∠ACM=90°,∠NCB+∠ACM=90°,∴∠MAC=∠NCB. 在△AMC和△CNB中, ∵∠AMC=∠CNB,∠MAC=∠NCB,AC=CB,∴△AMC≌△CNB(AAS),∴AM=CN ,MC=NB. ∵MN=NC+CM,∴MN=AM+BN; (2)图(1)中的结论不成立,MN=BN-AM.理由如下: ∵AM⊥MN,BN⊥MN,∴∠AMC=∠CNB=90°. ∵∠ACB=90°,∴∠MAC+∠ACM=90°,∠NCB+∠ACM=90°,∴∠MAC=∠NCB. 在△AMC和△CNB中, ∵∠AMC=∠CNB,∠MAC=∠NCB,AC=CB,∴△AMC≌△CNB(AAS),∴AM=CN ,MC=NB. ∵MN=CM-CN,∴MN=BN-A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推出对应角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运动和力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运动和力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前B.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后 C.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D.不确定落点的位置 2.下列关于运动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逐渐停下来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但其运动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小红和妈妈在超市购物,她用8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小红发现前面有人,她马上用17N的水平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此时妈妈不再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N B.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N C.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D.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N 5.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C.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AAS) 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运用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梳理.pdf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2018.9 杨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相等。 证明三角形全等基本思路: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1.如图,AB=AD,CB=CD,求证:(1)△ABC≌△ADC;(2)∠B=∠D. 证明:(1)连接AC,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2)∵△ABC≌△ADC,∴∠B=∠D. 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D//BC A D 做辅助线,连接AC,利用SSS证明全等,得到∠ DAC=∠ACB ,从而证明平行 B C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 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结论:AE=CD,AE⊥CD. 证明:延长AE交CD于F,在△ABE与△CBD中AB=CB, ∠ABE=∠CBD, BE=BD, , ∴△ABE≌△CBD(SAS),∴AE=CD,∠EAB=∠DCB, ∵∠DCB+∠CDB=90°,∴∠EAB+∠CDB=90°, ∴∠AFD=90°,∴AE⊥CD. F

2.在△ABC和△CDE中,CA=CB,CD=CE,∠ACB=∠DCE=90°,AE与BD交与点 F (1)求证:△ACE≌△BCD (2)求证:AE⊥BD 1,利用SAS证明全等, AC=BC DC=EC ∠BCD=∠ACE 2,全等得到角相等∠CAE=∠DCB ∠CAB+∠EAB+∠ABC=90° ∠DCB∠EAB+∠ABC=90°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 角或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角角边或AAS. 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两端点到这边的中线或中线延长线的距离相等. 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CF⊥AD于点F,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E=CF. 证法1: ∵AD为△ABC的中线,∴BD=CD.∵BE⊥AD,CF⊥AD, ∴∠BED=∠CFD=90°.在△BED与△CFD中∠BED=∠CFD,∠BDE=∠CDF,BD=CD, ∴△BED≌△CFD(AAS),∴BE=CF. 证法2:∵S△ABD=1 2 AD·BE,S△ACD= 1 2 AD·CF, 且S△ABD=S△ACD(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1 2 AD·BE= 1 2 AD·CF,∴BE=CF.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如图,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点,且DE⊥AC于点E,BF⊥AC于点F,若AB=CD,AE=CF,BD交AC于点M. 求证:BM=DM,ME=MF. 证明:∵AE=CF,∴AE+EF=CF+EF∴AF=CE. 在Rt△ABF与Rt△CDE中AB=CD,AF=CE, ∴Rt△ABF≌Rt△CDE(H L), ∴BF=DE.∵DE⊥AC,BF⊥AC,∴∠DEM=∠BFM=90°. 在△BFM与△DEM中∠BFM=∠DEM,∠BMF=∠DME,BF=DE, ∴△BFM≌△DEM(A AS), ∴BM=DM,ME=MF.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 a.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b.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c.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右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练习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单元 预习测试题 小题3分,共30分) 一、选择题(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2.如图,△ABC≌△CDA,并且BC=DA,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2 B.AC= C A C.AB=AD D.∠B=∠D 第2 题第3 题第5 题第7 题 3.如图,AB∥DE,AC∥DF ,AC= D 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 的是() A .A B =DE B.∠B=∠E C.EF =B C D.EF∥BC 4.长为3cm,4 c m,6 c m,8cm 的木条各两根,小明与小刚分别取了3cm 和4cm 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 A .一个人取6cm 的木条,一个人取8cm 的木条B.两人都取6cm 的木条 C.两人都取8cm 的木条D.B、C 两种取法都可以 5.△ABC 中,AB= A C,三条高AD,BE,CF 相交于O,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 . 5 对B.6 对C.7 对D.8 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一 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 1 个B.2 个C.3 个D.4 个 7.如图,已知△ABC 中,∠ABC=45°,AC =4,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 H 的长度为() A .B.4 C.D.5 8.如图,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AB=4,AC=3,那么△ABD 与△ADC 的面积比是() A .1:1 B.3:4 C.4:3 D.不能确定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不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钠的质量不再改变;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氢气的质量增加,硫酸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但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 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故选B。 3.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金属铁铝镁 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 E ⊥,BD DF ⊥,AE BF =,AC BD =。求证: AC F BD E ???。 例 2. 如图,在A B 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 D B E ⊥,垂足为D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 B C ?中,A B B 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 E E F 和C F 。求证:A E C F =。 例4. 如图,AB //C D ,AD //BC ,求证:A B C D =。 例5. 如图,,AP C P 分别是A B C ?外角M A C ∠和N C 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求证: BP 为M BN ∠的平分线。

例6. 如图,D 是A B C ?的边BC 上的点,且C D A 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2AC AE =。 例7. 如图,在A B C ?中,A B A 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斜边相等 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 B C ?的是( ) A. 3A B =,4B C =,8C A = B. 4A B =,3B C =,30A ∠= C. 60C ∠= ,45B ∠= ,4A B = D. 90C ∠= ,6A B = 3. 如图,已知12∠=∠,AC 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 B A E =;②B C E D =;③C D ∠=∠;④B E ∠=∠。其中能使A B C A E D ???的条件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 如图,12∠=∠,C D ∠=∠,,AC BD 交于E 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D AE C BE ∠=∠ B. C E D E = C. D EA ?不全等于C B E ? D. E A B ?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班级姓名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称为。 (注:全等三角形是中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 (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 5、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注意: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相等。 7、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8.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判定 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数学分式填空选择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数学分式填空选择章末训练(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分式填空题(难) 1.已知x 2﹣4x ﹣5=0,则分式 265x x x --的值是_____.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特点,可变形为22665453x x x x x x x =----+,然后整体代入可得623x x =. 故答案为2. 2.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 321 x m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答案】m >2且m ≠3 【解析】 解关于x 的方程 321 x m x -=-得:2x m =-, ∵原方程的解是正数, ∴20210m m ->??--≠? ,解得:2m >且3m ≠. 故答案为:2m >且3m ≠. 点睛:关于x 的方程321 x m x -=-的解是正数,则字母“m ”的取值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2x m =-不能是增根,即210m --≠;(2)20x m =->. 3.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 25x -=1-5 m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 2155 m x x =--- 方程两侧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x -5),得 ()25x m =--, 整理,得 7x m =+,即7m x =-. 令最简公分母x -5=0,得 x =5, ∵x =5应该是整式方程7x m =+的解, ∴m =5-7=-2.

故本题应填写:-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增根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增根使原分式方程去分母时所使用的最简公分母为零. 另一方面,增根还应该是原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 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令最简公分母为零得到增根的候选值,再利用原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检验这些候选值是否为该整式方程的解,从而确定增根. 在本题中,参数m 的值正是利用x =5满足整式方程这一结论求得的. 4.若11a b +=3,则22a b a ab b +-+的值为_____. 【答案】 35 【解析】 【分析】 由 113a b +=,可得3a b ab +=,即b+a=3ab ,整体代入22a b a ab b +-+即可求解. 【详解】 ∵ 113a b +=, ∴3a b ab +=,即b+a=3ab ∴ 22a b a ab b +-+=3ab 6ab ab -=3ab 5ab =35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利用整体代入求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若关于x 的方程 2134416 x m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 【答案】-1或5或13 - 【解析】 【分析】 直接解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无解和分式方程无解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去分母得:()443x m x m ++-=+, 可得:()151m x m +=-, 当10m +=时,一元一次方程无解, 此时1m =-,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2,0),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 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使∠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1 2 ),且 △ABP和△ABC的面积相等,则a=_____. 【答案】-8 3 . 【解析】 【分析】 先根据AB两点的坐标求出OA、OB的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C的面积;连接OP,过点P作PE⊥x轴,由△ABP的面积与△ABC的 面积相等,可知S△ABP=S△POA+S△AOB﹣S△BOP=13 2 ,故可得出a的值. 【详解】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2,0),∴OA=3,OB=2, ∴22 3+213 AB==,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 1113 ?1313 222 ABC S AB AC?? ===, 作PE⊥x轴于E,连接OP, 此时BE=2﹣a, ∵△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 ∴ 111 ??? 222 ABP POA AOB BOP S S S S OA OE OB OA OB PE ++ =﹣=﹣, 111113 3322 22222 a ??+???? =(﹣)﹣=, 解得a=﹣8 3 . 故答案为﹣8 3 .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象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S △ABP =S △POA +S △AOB -S △BOP 列出关于a 的方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36ABO ∠=?,在x 轴或y 轴上取点C ,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C 点有__________个. 【答案】8 【解析】 【分析】 观察数轴,按照等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若以点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弧,与x 轴和y 轴各有两个交点, 但其中一个会与点B 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 若以点B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弧,同样与x 轴和y 轴各有两个交点, 但其中一个与点A 重合,故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3个;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和y 轴各有一个交点,此时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 ∴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3+3+2=8个.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以观察图形,得出答案. 3.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32∠ABC=45°,BD 平分∠ABC .若M ,N 分别是边B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

B P A a 【变式1】如图,在t R ABC △中,AB AC =,90BAC ∠=?,过点A 的任一直线AN ,BD AN ⊥于D ,BD AN ⊥于E 求证:DE BD CE =- N E D C B A 【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 求证:DE AD BE =+. E D C B A 专题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知识点解析 作三角形的三种类型: ①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AS ② 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ASA 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SS 典型例题 【例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O’B’,使A’O’B’=∠AOB

【例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b,c. 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 作法: 【例4】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m,n, ∠α. 求作:△ABC,使∠A=∠α,AB=m,AC=n. 【例5】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α,∠β,线段c . 求作:△ABC,使∠A=∠α,∠B=∠β,AB=c. 随堂练习 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 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 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 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B.三角形的三条边 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D.三角形的三个角 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 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注意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表示 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只适用于两个直角三角形)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5、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6.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7.角平分线: ⑴画法:(课本48页,必须要掌握)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做题时,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直接运用定理)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7.证明命题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 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百川东入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B.降水东多西C.地势西高东低D.气候复杂多样2.利用手机下单,随时租借、随时归还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关于这种绿色出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低碳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 C.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D.侵占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 3.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把骨髓从台北送到上海,需要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A.火车B.轮船 C.飞机D.汽车 4.下面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长江的是() A.B. C.D. 5.据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 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D.①乌鲁木齐②武汉③拉萨 6.长江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7.图中,下列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A.甲﹣﹣陇海线B.乙﹣﹣京九线 C.丙﹣﹣京广线D.丁﹣﹣京沪线 8.某旅游团从辽宁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 A.蒙古B.印度C.朝鲜D.越南 9.下列图中四省区按照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10.下列重要经线、纬线中,穿过我国的是( ) A.赤道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D.北极圈 11.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青海和西藏B.下游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C.上游的共同特点是水能资源丰富D.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12.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B.东海C.南海D.黄海 13.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 A.交通运输业B.农业C.工业D.旅游业14.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B.煤炭资源C.石油D.钢铁 15.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 A.冬季风B.东北风C.夏季风D.台风 16. 读我国局部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各大重点高中排行榜

第一层次: 绵阳中学和成都七中并列第一,东辰国际,成都九中,成都四中,南山中学,成都外国语,川师附中(除了绵中和7中以外其它那几所排名都不分先后) 第二层次: 成都第12中学,绵阳芦溪中学,绵阳三台中学,南充高级中学,绵阳科学城一中,泸州高中,广元中学,绵阳外国语,德阳中学,成都双流中学(排名不分先后) 第三层次: 棠湖中学,新都一中,温江中学,郫县一中,新津中学,龙泉中学,江油中学,什邡中学,绵竹中学,罗江中学,蜀光中学,富顺二中,自贡一中,荣县中学,大竹中学,渠县中学,达县中学,宣汉中学,宜宾一中,宜宾三中,南溪一中,内江六中,隆昌一中,威远中学,乐山一中,五通桥中学,峨眉二中,资阳中学,简阳中学,安岳中学,眉山中学,仁寿一中,广元中学,苍溪中学,攀钢一中,攀枝花三中,阆中中学,遂宁中学,射洪中学,广安中学,邻水中学,巴中中学,西昌一中,绵阳江油一中,绵阳实验高中,德阳外国语,大湾中学,成都铁路中学(排名不分先后) 余下的都是第四层次(第四层次和第三层次相差出奇的大,就不作过多介绍了~) 根据2012本科上线人数具体排名如下(全省重本上线人数33230人): 排名本科人数学校当地排名 16045绵阳中学绵阳1(重本3104人,上线率%) 25224南山中学绵阳2(重本1754人) 32416宜宾一中宜宾1(重本351人) 42381南充高中南充1(重本910人) 52060江油中学绵阳3(重本432人) 62000三台中学绵阳4(重本455人) 71730龙泉中学成都1 81727简阳中学资阳1 91724宜宾三中宜宾2 101628邻水中学广安1(重本361人) 11556广元中学广元1 121544眉山中学眉山1(重本350人) 131507南部中学南充2(重本244人) 141439大竹中学达州1 151437友谊中学广安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