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碳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03碳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03碳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光气75-44-5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赶忙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

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

复、检验后再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治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公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治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二类A 级有机剧毒品。其它法规: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LD31-92);光气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35-83)。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书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盐酸化学品俗名:氢氯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hydrochloric acid 英文名称:

chlorohyd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95 CAS No.: 7647-01-0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CAS No. 含量 盐酸7647-01-0 3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 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 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 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能够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正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6最新)

修订日期:2016年3月6日 SDS编号:LDAJ-2016-02 产品名称:正磷酸版本:第三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正磷酸 化学品英文名:phosphoric acid/ortho phosphoric acid 企业名称:AAAAAAA 生产企业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羊场镇 邮政编码:XXXXXX 公司电话:YYYYY-BBBBB89 传真号码:YYYYY-BBBBB94 企业应急电话:YYYYY-BBBBB84 电子邮件地址:QQQQQQ@https://www.360docs.net/doc/5845965.html, 技术说明书编码:LDAJ-2016-02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药、食品、肥料等工业,也可用作化学试剂。 限制用途:不宜作为品质改良剂的磷酸盐及磷酸盐食品添加剂如亚磷酸钠、次磷酸钠等食品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编码:GHS05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应急响应: ——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头发)沾染,立即去处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可方便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方法: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

氯化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化钡 标识中文名:氯化钡英文名:Barium chloride 分子式:BaCl2分子量:208.25 CAS号:10361—37—2RTECS号:C08750000 UN编号:1564危险货物编号:61021IMDG规则页码:6079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无臭。 主要用途:制造钡盐的原料。也用作杀虫剂、人造丝的消光剂及制造色淀等钡颜料。熔点(℃):965沸点:1560 相对密度(水=1): 3.86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醇,微溶于乙酸、硫酸。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钡。 聚合危害: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1包装类别:Ⅰ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 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 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0.3mg/m3; 美国TWA:OSHA0.5mg[Ba]/m3;ACGIH0.5mg[Ba]/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毒性:属高毒类;LD50:118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对各种肌肉组织产生刺激和兴奋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先是兴奋,后转为抑制。长 期接触,对上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刺激作用,引起口腔炎、结膜炎、支气管炎、食欲 不振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或有气短、心悸、血压升高、传导功能障碍等。摄入引起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头晕、耳鸣、四肢无力、心悸、气短,重者可因呼 吸麻痹而致死。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用温水或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带防尘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防护手套。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相 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 的容器中,移入水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静置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 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工业盐安全技术说明书

编号:MSDS-020产品名称:氯化钠 产品用途: 一、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钠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工业盐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hloride 二、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CAS No. 7647-14-5 分子量:58.44 分子式:NaCl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 危害:大量食入会有反胃,呕吐症状。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特性

氯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 书 MSDS)

氯化钠

第一部分 成分 /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化 学品分子式: NaCl 分子量: 58.44 第二部分 有害物成分 氯化钠 含量 1 0 0 % CAS 号 7647-14- 5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 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 几乎不燃。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 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感到不适, 食大量入: 10 分 钟。 如感不适,就 医。 消防措施 几乎不燃。 第五部分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 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灭火注 意事项: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环境保护措施: 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 /吸收措施: 采用安全的方法将 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 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根据化学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 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干 燥,密封。按常温储存。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 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 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 护。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 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固体 熔点 沸点 :1461 (1013 hPa) 密度: 2.17 g/cm3(20 °C) 燃点 爆炸限度: 下限:无资料 热分解: > 500 °C 溶解性:水 358 g/l (20 °C) 乙醇 0.51 g/l (25 ° C)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 禁忌物:碱性金属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oral, rat): 3000 mg/kg. LD50 (dermal, rabbit): >10000 mg/kg. 其他资料: 吸入后:无中毒症状。 皮肤接触后:轻微刺激 眼接触后:轻微刺激物料 食入大量后:反胃,呕吐 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产生危害。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效应:鱼毒性: P.promelas LC50: 7650 mg/l /96 h; L.macrochirus LC50: 9675 mg/l /96 h ( 在硬水中 ) 水蚤毒性:水蚤 magna EC50: 1000 mg/l /48 h. 其他生态数据: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 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 化学残存物一般作特殊废物。 处置 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置公司, 他们会 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 包装: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 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 如果没有特别规定, 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 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 不倒塌、 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 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 [1992] 677 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 劳部发 423 号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 规定。 pH 值: 4.5-7.0 (100 g/l H2O , 20 °C) :801 休积密度: ~ 1140 kg/m3 :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上限:无资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盐酸

产品名称:盐酸 第2部分 危险性概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 SDS 编号:2019 版本:1.1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盐酸 化学品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 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 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害。 GHS 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至呼吸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避免吸入粉尘或烟雾。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事故响应 ——食入:漱口,不要催吐。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污染的衣服须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 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禁止排入环境。。 ?安全储存: ----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 ――本品、容器的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执行。

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ic acid 英文名称:orthophospho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47 CAS No.: 7664-38-2 生产企业名称: ¥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含量磷酸 7664-38-2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氯化钡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氯化钡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氯化钡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2019年08月17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08月17日版本: 1.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氯化钡 化学品英文名: barium chloride 企业名称: 可替换 企业地址: 可替换 传真: 可替换 联系电话: 可替换 企业应急电话: 可替换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会中毒。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3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32 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吞咽会中毒。吸入有害。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盐酸;氢氯酸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盐酸 化学品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chlorohydric acid;muriatic acid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盐酸36%-38%,≥31% 7647-01-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 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 损害。

环境危害:对大气和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 和泄漏物。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 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 泄漏物,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 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粉状石灰石(CaCO3)、熟石灰、苏打灰(Na2CO3)或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二水合氯化钡安全技术说明书英文

SAFETY DATA SHEETS According to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 Sixth revised edition Version: 1.0 Creation Date: Aug 12, 2019 Revision Date: Aug 12, 2019 1.1GHS Product identifier Product name barium chloride dihydrate 1.2Other means of identification Product number- Other names BariumChlorideGr 1.3Recommended use of the chemical and restrictions on use Identified uses For industry use only. Uses advised against no data available 1.4Supplier's details Company Address Telephone Fax 1.5Emergency phone number Emergency phone number Service hours 2.1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r mixture Acute toxicity - Oral, Category 3 Acute toxicity - Inhalation, Category 4 2.2GHS label elements, including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氯化钠(盐)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化钠

第一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化学品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第二部分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号 氯化钠 1 0 0 % 7647-14-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几乎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感到不适, 食大量入:如感不适,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几乎不燃。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灭火注意事项: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吸收措施: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干燥,密封。按常温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固体 pH值:4.5-7.0 (100 g/l H2O,20 °C) 熔点:801 休积密度:~ 1140 kg/m3 沸点:1461 (1013 hPa) 密度: 2.17 g/cm3(20 °C) 燃点:无资料闪点:无资料 爆炸限度:上限:无资料 下限:无资料 热分解:> 500 °C 溶解性:水358 g/l (20 °C) 乙醇0.51 g/l (25 °C)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 禁忌物:碱性金属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oral, rat): 3000 mg/kg. LD50 (dermal, rabbit): >10000 mg/kg. 其他资料: 吸入后:无中毒症状。 皮肤接触后:轻微刺激 眼接触后:轻微刺激物料 食入大量后:反胃,呕吐 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产生危害。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效应:鱼毒性:P.promelas LC50: 7650 mg/l /96 h; L.macrochirus LC50: 9675 mg/l /96 h (在硬水中) 水蚤毒性:水蚤magna EC50: 1000 mg/l /48 h. 其他生态数据: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化学残存物一般作特殊废物。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置公司,他们会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包装: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如果没有特别规定,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磷酸铝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磷酸铝 化学品英文名: aluminum,phosphat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资料 GHS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标签要素: 象形图: 无资料 警示词: 无资料 危险性说明: 无资料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无资料 ?事故响应: ?无资料 ?安全储存: ?无资料

?废弃处置: ?无资料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氯化钡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化钡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6年5月12日 SDS编号: 产品名称:次氯酸钠版本:2013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水氯化钡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工业氯化钡 化学品英文名称:Barium Chloride Dihydrate 企业名称: 地址: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金属热处理、钡盐制造、电子仪表,也用于机械加工中作热处理剂及去除硫酸根离子的水处理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毒害品,吸入会中毒,吞咽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 吸入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作业后应彻底进行清洗;使用本产品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蒸汽、喷雾和

烟雾。 事故响应: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保持容器密闭,存放处需加锁。 废弃处置:处置内装物或容器按照地方、区域、国家或国际规章。物理化学危险:本品不燃,无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吸入粉尘会发生肺沉埃沉积病,急性肺炎和支气管炎。当氯化钡经消化系统进入机体时将引起脑炎及脑膜炎以及平滑肌和心肌病变。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ν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工业氯化钡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就医。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磷酸二氢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二氢钠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英文名称:sodium phosphate,monobasic 技术说明书编码:2500 CAS No.: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 磷酸二氢钠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属微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氧化磷和氧化钠烟雾。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磷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 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 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 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或颗粒,无味,微吸湿。 pH: 熔点(℃):100(-H2O) 相对密度(水=1): 2.040 沸点(℃):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分子式:NaH2PO·H2O 分子量:137.99 主要成分:

162种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612 CAS No.:71-55-6 分子式:C2H3Cl3 分子量: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20 TLVTN: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 一、乙醇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乙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化铜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二甲苯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五、正乙烷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六、丁酮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七、丙醇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八、氢氧化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九、盐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硫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十一、柴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十二、汽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十三、机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十四、氯化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乙醇 分子式:C 2H 6 O 分子量:46.07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熔点:-114.1℃ 沸点:78.3℃ 燃烧性:易燃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燃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柜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健康危害:可引起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恶心等,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急救措施如下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眼睑,用流动清水和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时需要输氧,需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 应急处理及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然后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工作服,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时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如果大量泄漏时用塑料布覆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