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三章第节乙醇乙酸知识点

必修第三章第节乙醇乙酸知识点
必修第三章第节乙醇乙酸知识点

必修第三章第节乙醇乙

酸知识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知识点二乙醇

一、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含乙醇达%以上的酒精称无水乙醇。75%乙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注意:1.乙醇密度小于水,但二者混合时并不分层,原因是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于除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2.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饱和醋酸钙溶液与酒精混合形成的凝胶。

二、 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或C2H5OH

比例模型

三、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乙醇的取代反应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变小,最后消失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乙醇

钠沉于无水酒精底部,不熔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无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

①水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密度:水>钠>乙醇,乙醇钠显碱性CH 3CH 2ONa (aq )水解显碱性。 CH 3CH 2ONa +H —OH

CH 3CH 2OH +NaOH

②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

③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平缓得多,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HO —H +2Na

2NaOH +H 2↑

④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 反应,如

C —C —O —H H H H H H

2CH 3CH 2OH +Mg →Mg(CH 3CH 2O)2+H 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

C 2H 6O +3O 2??→?点燃

2CO 2+3H 2O ①CH 3CH 2OH 燃烧,火焰淡蓝色 ②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

C x H y O z +(x +4y -2z )O 2??→?点燃

x CO 2+2y

H 2O

(2)催化氧化

①乙醇去氢被氧化②催化过程为:

CH 3CHO 生成时,Cu 又被释出,Cu 也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

(1)与强氧化剂反应:

2K2Cr2O7+3CH3CH2OH+8H2SO4=2Cr2(SO4)3+3CH3-COOH+2K2SO4+11H2O

知识点三乙酸

一、分子结构

二、物理性质: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又称醋酸。乙酸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熔点℃温度低于度,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COOH 叫羧基,乙酸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组成,这两个基团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单独的官能团,而成为一个整体。羧基是乙酸的官能团。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一)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典型的有机酸,其酸性比盐酸、硫酸弱,比碳酸、次氯酸强。乙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发生电离: CH 3COOH CH 3COO -+H + 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2CH 3COOH+Zn→(CH 3COO)2Zn+H 2↑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CH 3COOH+Na 2O →(CH 3COO)2Mg+H 2O

④与碱反应:

2CH

3COOH+Cu(OH)

2

→(CH

3

COO)

2

Cu+2H

2

O (CH

3

COO)

2

Cu易溶于水

⑤与盐(Na

2CO

3

)反应:

2CH

3COOH+CO→2CH

3

COO—+CO

2

↑+H

2

O

注意:①电离出H+的能力CH

3COOH>H

2

CO

3

>H

2

O>CH

3

CH

2

OH,都能与Na反应。②能与NaOH溶液

反应的有CH

3COOH、H

2

CO

3

。③能与Na

2

CO

3

反应的有CH

3

COOH、H

2

CO

3

;④能与NaHCO

3

溶液反应

的只有CH

3

COOH

(二)1.实验:乙酸乙酯制备i装置

ii药品加入顺序:3mol乙醇+再加2mL水醋酸+2mL浓H

2SO

4

iii说明:

a:长导管作用:冷凝乙酸乙醋,使之尽快脱离原反应体系,增大乙酸乙酯产率。

b:导管口位于碳酸钠液面上,防止倒吸。

c:饱和Na

2CO

3

溶液作用: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液度。

现象:饱和Na

2CO

3

溶液的页面上可以看到有无色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闻到香

味。结论:

注: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反应过程:酸脱羟基、醇脱氢。

③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乙酸乙酯

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④导气管不能伸入碳酸钠溶液中,防止加热不匀,液体倒吸。

①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试管倾斜45使试管受热面积增大;弯导管起导气

兼冷凝的作用。

②导管不能伸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是为了防止因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

吸。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①概念:羧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原理:

说明:

i反应机理为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ii 浓H 2SO 4在此反应中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iii 此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另外此反应也是可逆的。 类似反应:

知识点四酯

1·定义:羧酸和醇反应,脱水后生成的一类物质叫酯 2·通式:RCOOR /

根据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现象,可以推断出酯的物理性质。 3·物理性质:低级酯有芳香气味、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4·水解反应:强调断键位置和反应条件。 RCOOR /+NaOH →RCOONa+R /OH

乙醇乙酸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类型是 2.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 .CuSO 4·5H 2OB .CuSO 4C .金属钠D .浓硫酸 (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氧化钙,蒸馏) 3.羟基的符号是

C -OH

D H O ???

??

???

4.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碘和乙醇B.乙醇和水 C.苯和水D.乙醇和醋酸

5.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钠块燃烧B .钠块熔化成小球

C .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 .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6.炒菜时,加酒加醋可使菜变得味香可口,原因是 A.有盐类物质生成B.有酸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D.有酯类物质生成

7.下列关于乙醇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作燃料B.制取乙酸等化工产品

C.制造饮料、香精

D.无水酒精在医疗上用消毒剂 8.下列几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为 9.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 .酒精B .冰醋酸C .苯D .甲醇(CH 3OH )

10.丙烯醇(CH 2==CH —CH 2OH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⑤

D.只有

①③④

11.当乙酸分子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生成的水相对分子质量为

12.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CH—CH

2

OH

=CH—=CH—COOH

13.下列事实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乙酸弱的是

A.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而碳酸不能

B.碳酸和乙酸都能与碱反应

C.乙酸易挥发,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D.乙酸和Na

2CO

3

反应可放出CO

2

14.巴豆酸是一种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性、对呼吸中枢和心脏有麻痹作用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CH

3

-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全部

15.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后静置片刻,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硝酸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

16.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

27H

46

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

子式为C

34H

50

O

2

,合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17.乙醇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会断裂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在反应时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填序号)。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3)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8.酒后驾车的司机,可通过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2CrO

3

(红色)

+3C

2H

5

OH?+3H

2

SO

4

=Cr

2

(SO

4

)

3

(绿色)+3CH

3

CHO+6H

2

O被检测的气体成份是__________,上述反

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

19.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

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

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乙的作用是。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20.A、B两种液态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A能溶于水,它的相对分子

质量是60,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中氧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相等,且A与Na

2CO

3

溶液混合时

冒气泡。B分子中有9个原子,分子内所有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6,且B只能跟钠反应

放出氢气,不能与Na

2CO

3

溶液反应。请填空:

(1)A的结构简式为

B的结构简式为

(2)写出A与Na

2CO

3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一股淡淡清香能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主要由香精、酒精和水构成的香水备受爱美人士的青睐。香精里面含有酯类物质,工业上以A为主要原料来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

工水平。又知2CH

3CHO+O

2

2CH

3

COOH。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的电子式。

⑵B、D分子内含有的官能团分别是、(填名称)

⑶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④

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作为酸味剂,既能使食品具有微酸性,又不掩盖水果和蔬菜的天然风味与芳香,乳酸还可代替苯甲酸钠作为防霉、防腐、抗氧化

剂。已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 3CH (OH )COOH ,又知具有羟基的物质化学性质与乙醇相似,具有羧基的物质化学性质与乙酸相似。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的分子式为

(2)乳酸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乳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乳酸与Na 2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苹果、葡萄、西瓜、山楂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这些水果富含一种有机物A ,又知A 的分子式为C 4H 6O 5。为了弄清该有机物的结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①该化合物与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正盐和酸式盐两种产物,②该化合物既能与羧酸反应产生有香味的物质,又能与醇反应产生有香味的物质,1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④利用仪器测知A 分子中不含有甲基(-CH 3)。请回答: ⑴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⑵写出A 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写出A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写出A 与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1)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1 (2)C 2H 6O +3O 22CO 2+3H 2O1234(3)

1,318.乙醇CrO 3C 2H 5OH19.①

2Cu+O 2=2CuO ;CH 3CH 2OH+CuO CH 3CHO+Cu+H 2O ;放热②加热,使乙醇挥发冷却乙醛

(3)乙醛乙醇水氮气(4)乙酸C 蒸馏

20(1)CH 3COOH ;CH 3CH 2OH ;

(2)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CO 2↑+H 2O , (3)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4)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

21、(1)写出A 的电子式如图.

(2)羟基羧基(3)①加成反应④取代反应 (4)①C 2H 4+H 2O

C 2H 5OH ②2C 2H 5OH+O 2

2CH 3CHO+2H 2O ;

④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

22、1)乳酸的分子式为C 3H 6O 3;

(2)CH 3CH (OH )COOH+2Na →CH 3CH (ONa )COONa+H 2↑ 3)CH 3CH (OH )COOH+NaOH →CH 3CH (OH )COONa+H 2O

(4)2CH 3CH (OH )COOH+Na 2CO 3→2CH 3CH (OH )COONa+H 2O+CO 2↑

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经典压轴题

高考化学乙醇与乙酸-经典压轴题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乙醇(CH3CH2O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 (1)根据乙醇分子式和可能结构推测,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mol。 (2)实验证明反应的乙醇与产生的氢气物质的量比值是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装置实验,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有无色液体产生。 能否据此说明一定有氢气产生,判断及简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平缓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5、2.5、3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羟基不能,因为氢气中会含有乙醇蒸汽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氢原子活泼 【解析】 【分析】 由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可知乙醇分子内有三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如果钠置换的是羟基氢原子,则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如果钠置换的是乙基上的氢原子,则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2.5mol氢气,如果乙醇中的氢原子都能够被钠置换,则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3mol氢气;乙醇的结构中含有官能团-羟基,能够与金属钠反应置换出氢气,且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小于水中氢原子活泼性,乙醇和钠反应与钠与水比较要缓慢的多,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可知乙醇分子内有三种不同环境下的氢原子,如果钠置换的是羟基氢原子,则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如果钠置换的是乙基上的氢原子,则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2.5mol氢气,如果乙醇中的氢原子都能够被钠置换,则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3mol氢气; (2)实验证明反应的乙醇与产生的氢气物质的量比值是2,说明钠与乙醇反应置换的是羟基上的氢原子,化学方程式为2C2H5OH+2Na→2C2H5ONa+H2↑;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3) 图示实验装置不能说明一定有氢气产生,因为乙醇易挥发,乙醇、氢气燃烧都能生成水;

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制备

学年论文 题目: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制备 及其用于纤维素溶解纺丝的研究进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学生姓名:王昱周 学号:201173010438

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制备及其用于纤维素 溶解纺丝的研究进展 摘要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 Emim]Ac) 可以溶解天然高分子等许多聚合物,尤其对于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且溶解过程基本不造成纤维素降解,故可以作为纤维素的有效溶剂,用于纤维素的溶解加工。与其它溶剂相比,[Emim]Ac具有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易回收循环利用等优势,故在纤维素溶解、纺丝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对离子液体[Emim]Ac 进行制备;并概述了[Emim] Ac在纤维素溶解、纺丝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离子液体;[Emim]Ac;制备;纤维素;溶解;纺丝 Abstract Ionic liquid 1 - ethyl - 3 - methyl imidazole acetate (Ac) [Emim] can dissolve natural polymer and many other polymers, especially for cellulose has strong dissolving ability, basic cause no cellulose degradation and dissolving process, therefore, can be a effective cellulose solvent, used for processing the dissolution of cellulose. Compared with other solvents, [Emim] Ac with the use of safe, no pollution, easy to recycle use of advantages, so in cellulose dissolution, spinning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N - methyl imidazole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a raw material, adopts the two-step preparation for ionic liquids [Emim] Ac; And [Emim] Ac in cellulose dissolution, spinning and so on application research. Keywords:Ionic liquids; [Emim]Ac; Preparation; Cellulose; Dissolve; spinning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练习题(附答案) 郭其炫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羟基的符号是( ) A. OH B OH ― C -OH D H O ??? ???? ? 2.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B. 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C.密度比水小 D. 沸点比水高 3.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4.CH 3CH 2OH 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对其性质的描述中不. 正确的是: A .能够与金属Na 反应放出H 2 B .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C .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下列关于乙醇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用作燃料 B. 制取乙酸,乙醚等化工产品 C. 制造饮料、香精 D . 无水酒精在医疗上用消毒剂 6.下列各反应,除反应物外,还必须加入另一物质,该物质不起催化作用的是( ) A 苯跟液溴反应时加入铁粉 B 无水醋酸钠制甲烷时加入碱石灰 C 用乙醇制乙酸乙酯时,加入浓硫酸 D 乙醇氧化时,用烧红的铜丝伸入乙醇液体中 7.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溴乙烷和乙醇 B.丙醇和乙二醇 C.溴苯和水 D.甘油和水 8.质量为a g 的铜丝放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质量仍为a g 的是( ) A.CH 3COOH B.HNO 3 C.CH 3CH 2OCH 3 D.CH 3CH 2CH 2OH 9. 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 ②乙醇 ③甘油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10.丙烯醇(CH 2==CH —CH 2OH )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 ②氧化 ③燃烧 ④加聚 ⑤取代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 .只有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 11、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 .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 .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 .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 .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2、下列各组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 A .乙炔(C 2H 2)和苯(C 6H 6) B .乙醇和丙醇(CH 3CH 2CH 2OH) C .乙醇和乙醚(C 2H 5OC 2H 5) D .甲醛( HCHO)和乙酸 13、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 ,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 ,二者在浓H 2SO 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 的物质有( )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14、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 .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15、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少量有毒物质是( )

苯、乙醇、乙酸知识点和习题(附答案)

乙醇 1.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2.能够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A.金属钠B.无水硫酸铜C.无水氯化钙D.浓硫酸 3.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4.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A.苯B.蒸馏水C.无水酒精D.75%酒精 5.下列是有关生活中对醋酸的应用,其中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A.醋酸溶液可一定程度上治疗手足癣 B.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 C.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D.用醋烹饪鱼,除去鱼的腥味 6.下列物质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A.甲烷B.乙醇C.乙酸D.苯 7.下列涉及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醋的颜色(红褐色)就是乙酸的颜色 B.乙酸的熔点比水高,很容易变成固体 C.醋酸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和乙醇可以互溶故不能用分液法分离 8.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反应物之一肯定是醇B.酯化反应一般需要脱水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 9.为使95%的乙醇变为无水乙醇,工业上常加入一种物质,然后蒸馏,这种物质可以是 ()A.冰醋酸B.熟石灰C.生石灰D.浓硫酸 10.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分别再将其放入下列溶液中,取出洗涤、干燥后质量没有变化的是()A.水B.乙醇C.醋酸D.硫酸 11.关于冰醋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醋酸是冰和醋酸的混合物B.冰醋酸是纯净的乙酸 C.冰醋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冰醋酸不易溶解于水和乙醇

合成醋酸新工艺进展

合成醋酸新工艺进展 李好管 (华泰工程公司,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 分析了醋酸的生产概况;综述了醋酸工艺的进展;介绍了具有工业化前景或学术价值的醋 酸合成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情况;对我国醋酸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醋酸;生产;技术发展;新工艺开发;建议 [中图分类号] TQ225. 12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7906 (2001) 02 - 0010 - 04 1 引言 醋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可衍生 出几百种下游产品,如醋酸乙烯、醋酸纤维、醋酐、对 苯二甲酸、氯乙酸、聚乙烯醇、醋酸酯及金属醋酸盐 等。由于醋酸广泛用于基本有机合成、医药、农药、 印染、轻纺、食品、造漆、粘合剂等诸多工业部门,因 此,醋酸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息息相关。 醋酸生产与消费日益引起各国普遍重视,生产技术 不断得到改进,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方兴未艾。 目前,世界上甲醇低压羰基化合成法、乙醛氧化 法生产醋酸的装置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60 %、 25 % ,丁烷液相氧化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占15 %。 世界上最大的五家醋酸生产商分别为Celanese

公司、BP 公司、Daicel 公司、Acetex 公司及Milleni2 um 公司,其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占全世界生产能力的 80 %左右,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1998 年全球醋酸生产能力达7588 kt ,其分布 为北美39. 2 % , 西欧21. 0 % , 亚洲30. 1 % , 东欧613 % ,南美及其它3. 3 %。预计2002 年将扩大至 8900 kt , 新增装置能力主要集中在BP 公司、Celanese 公司及东南亚地区。据英国Tecnon 预测, 醋酸新装置的建设将使全球醋酸装置开工率从 1998 年的78. 2 %和1999 年的77. 8 %下降到2000 年的72. 5 %以下[1 ] 。 目前国内已有90 多套醋酸生产装置,实际生产 能力1150 kt/ a 左右。其中,乙烯- 乙醛- 醋酸法装 置4 套,总能力445 kt/ a ;甲醇低压羰基化法装置3 套,能力350 kt/ a ;此外还有多套乙醇- 乙醛- 醋酸 法装置及2 套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乙炔法装置。1998 年醋酸产量649 kt [2 ,3 ] 。 2 合成醋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醋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甲醇羰基氧化法(分为 高压法、低压法) 、醋酸醋酐联产法、乙醛氧化法(有 乙炔、乙醇、乙烯三种原料路线) 、乙烯直接氧化法、正丁烷或轻油氧化法。本文重点介绍甲醇羰基氧化

乙酸和乙醇

乙醇和乙酸 【知识点学习】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是酒类的主要成分。它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比水轻,沸点为78.5℃,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是优良的有机溶剂。通常将体积分数在99.5%以上的酒精称为无水酒精,无水酒精是将工业酒精与新制生石灰混合后,加热蒸馏得到的。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常用加入无水硫酸铜固体的方法,若固体变蓝,则含有水分,若不变蓝,则不含水分。 2.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其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乙醇分子中含有—OH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3.乙醇的化学性质 在乙醇分子结构中,①处O—H键和②处C—O键在一定条件下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③处的氢原子,受羟基影响,有一定活性,可以断裂发生氧化反应,充分燃烧则生成CO2和H2O。(1)与活泼金属(K、Na、Ca、Mg、Al)的置换反应(①处O—H键断裂): 2C2H5OH+2Na→2 C2H5ONa+H2↑ 【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的底部,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慢。 原因:①钠的密度(0.97g/cm3)小于水而大于乙醇,所以钠浮于水面而沉于乙醇底部。 ②钠与乙醇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说明乙醇羟基中的H不如水中的H活泼,乙醇比水更难电离,所以乙醇是非电解质。 ③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从量的角度来看,每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mol氢气。利用这一点,有时我们可以根据醇和对应生成的氢气的量来确定醇中羟基个数。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完全氧化:燃烧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热,是一种重要的液体燃料。 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 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无水乙醇,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红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实验现象】光亮的铜丝加热后变成黑色,灼热的铜丝插入酒精后铜丝由黑变红,试管中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被氧化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铜丝灼烧后

必修2第三章第3节乙醇乙酸知识点汇总

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知识点二 乙醇 一、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5%。含乙醇达99.5%以上的酒精称无水乙醇。75%乙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注意:1.乙醇密度小于水,但二者混合时并不分层,原因是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用于除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2.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饱和醋酸钙溶液与酒精混合形成的凝胶。 二、 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结构式为 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或C2H5OH 比例模型 三、 乙醇的化学性质 (一)乙醇的取代反应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变小,最后消失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 物质生成 乙醇 钠沉于无水酒精底部,不熔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壁有水滴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证明 无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 ①水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密度:水>钠>乙醇,乙醇钠显碱性CH 3CH 2ONa (aq )水解显碱性。 CH 3CH 2ONa +H —OH CH 3CH 2OH +NaOH ②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置换。 ③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平缓得多,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HO —H +2Na 2NaOH +H 2↑ ④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 反应,如 C —C —O —H H H H H H

醋酸的制备

氧衍生物。分子式C2H4O2,结构 分子结构: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一个一般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催化剂(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CH3I + H2O(2) CH3I + CO →CH3CO I(3) CH3COI + H2O →CH3COOH + HI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反应生成乙酸酐。因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来备受青睐。早在1925年,英国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经开发出第一个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试点装置。然而,由于缺少能耐高压(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蚀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直到196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用钴作催化剂,开发出第一个适合工业生产的办法。到了1968年,以铑为基础的催化剂的(cis?[Rh(CO)2I2])被发现,使得反映所需压力减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几乎没有副产物。197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个使用此催化剂的设备,此后,铑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渐成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后期,英国石油成功的将Cativa催化法商业化,此法是基于钌,使用([Ir(CO)2I2]),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绿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挤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 由乙醇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制得。 C2H5OH + O2=CH3COOH + H2O

培优乙醇与乙酸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培优乙醇与乙酸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 、B 、C 、D 、E 均为有机物,其中 B 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机物, 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A 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G 是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写出 A 的结构式_____;B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____; 反应④____。 (3)实验室利用反应⑥制取 E ,常用如图装置: ①a 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当观察到试管甲中_____时,认为反应基本完成。 【答案】 羟基 u 322322CH CH OH+O 2CH CHO+2H O C ? → 22nCH =CH →一定条件 3233232ΔCH CH OH+CH COOH CH COOCH CH +H O 浓硫酸 防止倒吸 不再有油状液体滴 下 【解析】 【分析】 A 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A 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 2=CH 2;B 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B 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B 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 C 是乙醛,D 是乙酸,E 是乙酸乙酯,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A 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A 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 2=CH 2; B 是化学

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B 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B 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 C 是乙醛,D 是乙酸,E 是乙酸乙酯。 (1)由上述分析可知A 的结构式为 ,B 为乙醇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2)反应③化学方程式为:u 322322CH CH OH+O 2CH CHO+2H O C ?→ ,反应④化学方程 式为:22nCH =CH →一定条件 ,故答案为: u 322322CH CH OH+O 2CH CHO+2H O C ?→;22nCH =CH →一定条件 ; (3)①反应⑥为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则①a 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33232ΔCH CH OH+CH COOH CH COOCH CH +H O 浓硫酸,故答案为:3233232ΔCH CH OH+CH COOH CH COOCH CH +H O 浓硫酸 ; ②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蒸汽易溶于水,为了防倒吸,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由于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因此当观察到试管甲中不再有油状液体滴下时,反应基本完成,故答案为:防止倒吸;不再有油状液体滴下。 2.乙烯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路线回答: 已知:2CH 3CHO+O 2→2CH 3COOH (1)D 是高分子,用来制造包装材料,则反应V 类型是____。产物CH 2=CHCOOH 也能发生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2)E 有香味,实验室用A 和C 反应来制取E ①反应IV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②实验室制取E 时在试管里加入试剂的顺序是____(填以下字母序号)。 a .先浓硫酸再A 后C b .先浓硫酸再C 后A c .先A 再浓硫酸后C ③实验结束之后,振荡收集有E 的试管,有无色气泡产生其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三甲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_李惠

作者简介:李 惠(1984-),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E-mail :lihui 1213@yahoo .cn ) 联系人:毛春晖(1966-),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及其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E-mail :chmaocn@https://www.360docs.net/doc/584753413.html, ) 收稿日期:2009-12-17 !!!!!!!!!!! !! !!!!!!!!!!! !! 农药及中间体 2,4,6-三甲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 李惠1,2,徐西之3,赵东江2,杨彬2,毛春晖2* (1.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湖南化工研究院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7; 3.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沂221400)摘 要:以均三甲苯为原料,经氯甲基化、氰化和碱性水解反应,中间体不纯化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总收率达到78%,含量99%以上。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表征。关键词:2,4,6-三甲基苯乙酸;氯甲基化;氰化;碱性水解;合成中图分类号:S48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212(2010)01-0015-03 Synthesis of Mesitylacetic Acid LI Hui 1,2,XIU Xi-zhi 3,ZHAO Dong-jiang 2,YANG Bing 2,MA0Chun-hui 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eh center for Agrochemicals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angsha 410007,China ;3.Jiangsu Lanfeng Bio-chem Company ,Xinyi 221400,China ) Abstract :Mesitylacetic acid was obtianed from mesitylene via chloromethylation ,cyanidation and basic hydrolysis .The yield and purity of the product was 78%and 99%,respectively.In additions ,the by-products were separated and characterized. Key words :mesitylacetic acid ;chloromethylation ;cyanidation ;basic hydrolysis ;synthesis 1 前言2,4,6-三甲基苯乙酸是新型杀虫、杀螨剂螺 螨甲酯的关键中间体。螺螨甲酯系拜耳公司开发的具有环状酮-烯结构的氧代丁内酯(季酮酸酯)类化合物, 结构如下所示。 它有着与现有杀螨剂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通 过抑制螨害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螨害。它具有广谱性,卵幼兼杀,持效期长、毒性低、安全性好、无交互抗性。目前螺甲螨酯正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害虫、害螨的防治[1-4]。生产螺螨甲酯所需中间体2,4,6-三甲基 苯乙酸在国内尚无生产工艺,所以探索一条经济合理的合成工艺路线对将来螺螨甲酯在国内工业化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报道2,4,6-三甲基苯乙酸的合成路线主要有3条:1)1,3-二氯丙烯法[5],以均三甲苯和 1,3-二氯丙烯为原料,先经付-克反应将1-氯烯丙 基引入苯环,再经臭氧化得醛,最后经过氧化得目标产物。其所用的甲醇溶剂量过大,反应温度在- 30℃以下,工业上很难实现,且反应中产生的臭氧 化物容易发生爆炸,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2)甲磺酸酯法[6],以均三甲苯和正丁氧羰基甲基甲磺酸酯为原料,先经付-克反应将正丁氧羰基甲基引入苯环,再经浓盐酸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此路线催化剂和“三废”量太大,不适合工业化;3)氰基水解 第40卷第1期2010年2月 精细化工中间体 FINE CHEMICAL INTERMEDIATES Vol.40No.1FEBRUARY 2010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乙醇与乙酸附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乙醇与乙酸附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答案】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防止倒吸分液防止暴沸②④⑤ 【解析】 【分析】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及强氧化性; (2)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3)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5)根据可逆反应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依据进行分析。 【详解】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 (3)导管若插入溶液中,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倒吸现象,所以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目的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故答案为:分液; (5)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

乙酸(醋酸)的制备方法

乙酸又名醋酸,他的制备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和细菌发酵两种方法。现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细菌发酵,仅占整个世界产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产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很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食物中的醋必须是由生物制备的。75%的工业用乙酸是通过甲醇的羰基化制备,具体方法见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个世界生产的纯乙酸每年大概有500万吨,其中一半是由美国生产的。欧洲现在的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吨,但是在不断减少。日本每年也要生产70万吨纯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为650万吨,除了上面的500万吨,剩下的150万吨都是回收利用的。 发酵法 有氧发酵 在人类历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杆菌属细菌制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有这些细菌达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并保持一定温度,放置于一个通风的位置,在几个月内就能够变为醋。工业生产醋的方法通过提供氧气使得此过程加快。 现在商业化生产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称为“快速方法”或“德国方法”,因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国。此方法中,发酵是在一个塞满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进行。含有酒精的原料从塔的上方滴入,新鲜空气从他的下方自然进入或强制对流。改进后的空气供应使得此过程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制醋的时间。 现在的大部分醋是通过液态的细菌培养基制备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 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续的搅拌中发酵为乙酸,空气通过气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过这个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够在两至三天制备完成。 无氧发酵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一个一般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催化剂(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CH3I + H2O(2) CH3I + CO →CH3COI(3) CH3COI + H2O →CH3COOH + HI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 — 气味 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 实验现象 (1)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 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浓硫酸 △CH3COOC2H5+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 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物理性质 {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一、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 【例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②NaOH溶液③醋酸溶液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已知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归纳总结 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乙醇与乙酸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乙醇与乙酸练习题附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答案】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防止倒吸分液防止暴沸②④⑤ 【解析】 【分析】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及强氧化性; (2)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3)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5)根据可逆反应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依据进行分析。 【详解】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 (3)导管若插入溶液中,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倒吸现象,所以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目的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故答案为:分液; (5)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

三甲基乙酸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甲基乙酸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三甲基乙酸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分析预测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五章项目选址方案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 第七章工艺概述 第八章环境保护概况 第九章职业保护 第十章风险应对说明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评估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四章项目经营收益分析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综合评估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 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 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通过了GB/ISO9001-2008质量体系、GB/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CCIA信息系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 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 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87.99万元,同比增长 22.23%(3271.52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三甲基乙酸氯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6727.25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99%。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229.4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9.93万元,增长率13.40%;实现净利润3172.0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8.50万元,增长率14.78%。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二、项目概况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乙醇与乙酸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乙醇与乙酸附详细答案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_____。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_______。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答案】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防止倒吸分液防止暴沸②④⑤ 【解析】 【分析】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及强氧化性; (2)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3)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5)根据可逆反应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依据进行分析。 【详解】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同时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和吸水作用;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故答案为: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 (3)导管若插入溶液中,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倒吸现象,所以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目的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故答案为:分液; (5)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