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作者骆秦俐)标准化考试是一种按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严格控制的考试。考试需要做到试题编制的标准化、考试实施的标准化、阅卷评分的标准化以及分数转换的标准化。

电脑的广泛应用,为标准化考试提供了技术保证。20世纪40年代初在美国就出现了这种新的考试形式。我国现在的升学考试试卷还没有完全标准化,而是采用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相结合的形式,虽然已把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分开、单独印刷了,但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较大。所以我国现在的升学考试还不是真正意义下的标准化考试,还是处在过渡和实验阶段。

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化试题

标准化考试追求的目标,是将数学方法、概率统计等方法用于考试研究,以建立科学的教育测量学,从根本上提高考试的质量。所以采用标准化试题是实现标准化考试的关键环节。

标准化试题的明显优点有:

1、试题覆盖面大。这样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对课程要求所掌握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抑制押题的作用;

2、可以用电脑阅卷。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卷速度,而且可以杜绝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差错,确保评卷的公平和质量;

3、有利于试题库的建设。标准化考试试题编制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开放型的、分散型的、经常性的。这样,对每道试题都可以经过测

试、统计,科学地评价出试题的质量,保证每次考试试题质量的相对稳定。

我国为什么没完全采用标准化试题标准化试题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其固有的弊端也是很难克服的。标准试题只注意答案的结果,不问为什么,把注意力

1/4页

完全集中在识别信息的能力上,而不考虑得出信息的能力。学生答题时只需选择"对"与"错",无需推理或说明,因此也就不能表现出答题人的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种考查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客观性试题越多,离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初衷越远。所以,我国没有完全使用标准化试题,而是采用主观性试题同客观性试题相结合的形式,用主观性试题弥补客观性试题的弱点。

但即使这样,大家还是有些担心,升学考试的客观性试题占有很大比重,会不会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中一个明显亮点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特别提出在评价过程中,要多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当然是一种极为合理的去向,应当坚持下去~而标准化考试则只要求学生回答结果的"对"与"错",不问过程和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标准化考试不正好与新课改的亮点相悖嘛~

人们对标准化考试的这种担心不是空巢来凤,确实是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我们决不可以小视这种相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须讳言,长期以来,在我国升学考试就是教学的指挥棒,特别在升学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想让学校和老师不去在意升学考试怎么考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一些教育"开明人士"能做到,那也是极少数,代表不了普遍的教学情况。

现实的情况是:为了赢得考试,老师们课上、课下领着学生练习回答判断正误题、填充空白题、连线题、勾画正确答案…原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训练答题术,有些老师甚至交给学生猜题的策略。这种猜题的策略虽然与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精神无关,但对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却有裨益。因为客观选择性试题的题目形式是由提出问题的题干和回答问题的选项构成。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选项为四项,四个选项中规定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称为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规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称为多项选择题。即使对于某个单项选择题一无所知,随便猜一个,也有四分之一的成功率,倘若猜题的技术高一些,成功率也就不止四分之一了。对于多项选择题,猜题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了。所以,难怪老师不惜时间去教学生答题术。

2/4页

至于评卷的速度问题,目前在我国还不是重要的取向。升学考试,是不是用电脑评卷、完成评卷的时间多几天或少几天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完成评卷的时间多几天与长达百天的录取时间相比能成什么

比例泥~况且,标准化试题

对"与"错"、A、B、C、D,在我国又滋生出便于用信息工具作弊的问题。因为"

像这样的极简单信息很容易传输。所以近年来,高考中用高科技作弊屡见不鲜,防止作弊的手段也被迫升级。据媒体报道,吉林省为防止用信息工具在高考中作弊,仅今年高考前就投入一千多万元在各考场安装防控设备,这不也是一种得不偿失么?像吉林省这样的一个小省、经济又不够发达,一千多万用于中、小学能干多少事~由此不难看出:标准化考试的优点同其固有的弊端相比,是利小于弊。至少现在在我国是这样的。

事实上,关于标准化考试一直就有不同的看法,从一出现就有人反对。标准化考试上个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但美国教育界当时就持有怀疑态度,有的教育家甚至尖锐地批评说:"这是为电视一代--肤浅而又被动的一代人进行的考试,不管学生能否综合信息、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只测量他们能够识别什么。"直到今天美国对标准化考试的批评也没有停止。当然,美国并没有因为有人严厉的批评而废除标准化考试,只是一方面继续使用,一方面积极改革。

我国的标准化试题比重还应再低些

美国在众多批评的声音中继续坚持标准化考试,我们不一定照搬。毕竟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考试和教学评价制度和我国是不一样的。所以,标准化考试的弊端在美国的表现和在我国的表现不完全一样。比如,我们的升学考试制度和美国的升学考试制度就不能相比。我们是"一卷定终身",升学考试对于学生比什么都重要,对于学校和

老师的荣辱、生存发展也极为相关。因此,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在我国显得特别的大,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自打1957年大学升学报名人数超过大学招生数以后,上大学就出现了竞争,升学考试就成了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教学指挥棒。虽然按考试指挥棒组织教学一直遭到批判,国家教育部也三番五次地发文,不许按考试口径组织教学,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批评也好,下达红头文件也好,不但一直不见效果,反而"越演愈烈",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3/4页

由此,笔者认为:我国升学考试中的标准化试题比重还应再降低些。我国试题标准化的进程不易过快,一定要与我国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步骤相匹配。待改"一考定终身"到有多次考试机会、改用考试成绩和平时素质综合评价代替一次性的升学考试成绩的时候,标准化考试再全面放开也不迟。目前,标准化试题所占比例宜小不宜大,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扩大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其难度宜低不宜高,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降低试题的起点,考查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样改革有利于学校平时的教学,教师能从研究答题术中解放出来,转而把主要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这样,新课改提出的"在评价过程中,要多注重过程性评价,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才不至于只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初衷才能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总之,考试既然有指挥棒作用,就一定要指挥好了,千万不要相悖而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