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们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难点: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是她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傲然挺立一直到今天,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令中国震惊、令世界关注的“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千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以下是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地震发生后,人们相应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号召,数万名志愿者及救援人员奔赴灾区。温总理数个日夜几乎不眠不休,同救援人员及广大灾民一道,奋斗在救灾最前沿。

片段二: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就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灾区。一拨又一拨的志愿者赶赴灾区。台湾台塑集团捐款1亿元人民币;台湾鸿海集团捐款6000万元人民币;台企联也向地震灾区捐款670万元人民币。

片段三:抗震救灾中,面对痛苦,面对重重困难,广大灾民擦干眼泪,坚强不屈、不折不弯,努力恢复生产,着手重建美好的新家园。5月18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灾情最严重的蓥华镇救援现场,胡锦涛总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基础梳理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

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本质上是一致的。

3、,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互动探究

探究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中华民族之魂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中华民族之魂?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2、请从教材中找出能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和历史典故,填写在下表相应

的空格里,上课与同学交流啊。如果书上没有,你能不能通过其它途径获得一些呢。

(Believe yourself!You can!)

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我国有许多书法爱国情怀的实测格言,例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你能说出他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

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我们怎样做才算爱国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从你刚才的发言来看,爱国主义是一句空话吗?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吗?

探究四:有人说:“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就是爱祖国。”这个观点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目标检测

(B级)1.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样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B级)2.2005年6月26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正式揭晓,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英文口号为“One World,One Dream”。这一口号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国际奥委会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关于“民族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②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C级)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方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A级)4.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一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位卑未敢忘忧国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级)5.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有()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天道酬勤

③不畏强御,勇者不惧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B级)6.英国哲学家罗素早就指出:“(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明显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表明中华民族是的民族。(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B级)7.中华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51枚金牌的好成绩。但在冠军们的背后,还有一批无名英雄:陪练。他们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寂寞和奉献,对他们而言,“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只有拿冠军为国争光,才是真正的爱国③爱国与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是一致的④中华民族的精神渗透于具体工作中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今年9月是第六个联合发出通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各部门要加强宣传与落实。据此回答8~9题。

(A级)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爱国主义

(A级)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弘扬中华民族精神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反对“台独”

(C级)10.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从2007年10月24日顺利发射到2009年3月1日撞月成功,我们为“嫦娥一号”而激动,更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嫦娥一号”。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第一框参考答案

目标检测1~5 DBABB 6~9 BCDB

10、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2)“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同舟共济,统一行动,展示了团结统一精神;

(3)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壮大了和平的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精神;(4)他们知难而进.可折不挠,展示了勤劳勇敢精神;

(5)他们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使命,展示了自强不息精神;

(6)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

通识选修课中华民族精神

1、在中国与世界交往中,哪一项是当代中国文化中间一只艳丽的花朵? (30.00分) ?A.中国梦 ?B.中国功夫 ?C.中华民族精神 ?D.中华文化 正确答案: D 2、中国人认同的是包含着什么的中华文化? (30.00分) ?A.中国梦 ?B.与时俱进 ?C.中华民族精神 ?D.改革开放 1、领略中华民族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0.00分) 是否 2、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0.00分) 是否 1、哪一年的感动中国将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30.00分)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赫尔德 (20.00分) 是否 2、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20.00分) 是否(否对) 1、“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30.00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谁曾经提过全盘西化 (30.00分)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1、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 (20.00分) 是否 2、存在着超民族的文化。 (20.00分) 是否

1、《围城》的作者是? (30.00分) ?A.茅盾 ?B.叶圣陶 ?C.杨绛 ?D.钱钟书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一个民族之所以形成在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形成了共同的东西。 (20.00分) 是否 2、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点在于人有精神。 (20.00分) 是否 1、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在于人有 (30.00分) ?A.感情 ?B.精神 ?C.道德 ?D.声音 2、哪一项是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的根基? (30.00分) ?A.民族与民族社会

我们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力量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声后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3.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4.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选择题(50分) 1、中华民族“一元论”起源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 (1.00分) A.黄帝 B.伏羲 C.少典 D.炎帝 正确答案: C 2、一个民族区别的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1.00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思想 3、哪一项不是唐型文化的特征? (1.00分) A.雄阔高亢 B.相对闭塞 C.相对外倾 D.色调热烈 4、蒙古人种是什么颜色的 (1.00分) A.白 B.黑 C.黄 D.棕 5、以下哪个人物提出了民族大同的主张? (1.00分) A.孙中山 B.梁启超 C.杨度 D.黄兴 正确答案: D 6、马斯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 (1.00分) A.生活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离骚》是谁写的 (1.00分) A.屈原 B.顾炎武 C.东林党人 D.文天祥 8、以下哪个时期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时期? (1.00分)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 9、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 (1.00分) A.诚信缺失 B.技术核心能力竞争力差 C.科技发展慢 D.创新性弱 10、科学理性是在中国()时确立的。 (1.00分) A.新文化运动 B.民国 C.五四 D.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A 11、清政府在经济上成为帝国主义的() (1.00分) A.守土官长 B.税吏 C.附庸 D.太上皇 正确答案: B 12、二十世纪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四个阶段,错误的是:() (1.00分) A.两次世界大战 B.两大阵营划分 C.冷战 D.三个世界的划分 13、民族主义最早产生在()世纪。 (1.00分) A.16 B.17 C.18 D.19 正确答案: B 14、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 (1.00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5、近代以来,越南曾是()的殖民地。 (1.00分) A.西班牙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6、以下不属于对台政策的是? (1.00分)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争取和平统一 C.反对“台独” D.放弃使用武力 1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1.00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18、洪秀全最先在()发动起义。 (1.00分) A.河南 B.广东 C.湖南 D.广西 正确答案: D 19、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 (1.00分) A.十八世纪 B.二十一世纪 C.二十世纪 D.十九世纪 20、哪一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00分)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政策文化 D.精神文化 正确答案: D

论中华民族精神

论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新纪元的中学生来说,我们热爱祖国,那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勤学和好问,因为我们要做学问。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这个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可以说,一个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光大,可是,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么也不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员应尽的义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光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我们还应该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就拿生活中的举手之劳说起吧,居住在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人,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对方的状态下,这便是不可缺少的团结的力量。

还有,我们青少年一代,应多帮助弱者,尊老爱幼,使老年人不孤独,幼儿们不寂寞,使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被爱包围着。 我们只要多为别人,多为中华民族,多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努力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 中华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学们,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别人知道并且学会如何去做,那么这个世界上,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坏人也将随之减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必须将复兴中华民族,建设伟大中国梦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人人争做好青年!

中华民族精神尔雅课程答案标准答案(文字型全套,保满分)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D 意识形态、文明 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爱国主义 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C 中庸 1.7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 孟子 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立德、立功、立言 3.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C 科学、民主 第二章 2.1 1.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含解析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长征路上,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 C.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D.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和弘扬 3.(2017·广西河池模拟)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名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A.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爱好和平 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勤劳勇敢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团结统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 4.(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5.(2017·湖北武汉模拟)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然而,一些人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跨越道德底线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成功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必修Ⅲ 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

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017) 《必修Ⅲ第六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编写人:于洋做题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实用时间 学习目标: 本课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考查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课前延伸】 基础梳理(请同学们复习教材,完成基础梳理)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________;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__;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___________。 (2)特点:爱国主义不是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________________本质上是一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____________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____________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必要性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_______________,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______________极为重要的任务。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2.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____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 (3)必须正确对待________________。 (4)必须与弘扬____________相结合。 3.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____________。 (2)青年的历史使命: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重点记忆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构建体系 我 们 的 民

中华民族精神演讲稿

中华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

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比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个如何弘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上看,中华民族精神大致经历了古典民族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当代民族精神几个阶段。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各民族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各民族在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看,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

超星《中华民族精神答案》(DOC)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点汇总

《我们的民族精神》知识点汇总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启示与要求: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爱好和平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 地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一、本设计意图 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极其重要作用,振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种时代条下,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特别是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有必要大力加强中华民

族精神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素质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其他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文化教材特意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从整体上看,该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〇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〇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

尔雅通识课 中华民族精神

1、哪一项不是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来看民族精神的?(比较地理位置)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说的 3、哪一项是我们的一个近邻,跟中国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俄罗斯) 4、当代德国民众对东西德的统一普遍叫好。(否) 5、 唐朝时,中国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如果计算当时的GDP,唐朝要占全世界GDP的一半左右(否) 6、以人的能力环球航行,展示中华民族力量的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是?(翟墨) 7、谁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 8、胡绩伟班是哪个学校举办的(华中科技大学) 9、领略中华民族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 10、2009年全体中国人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否 11、《西方的没落》写作时间是一战 12、卓琳先生是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民族文化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该民族特点的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文化B民族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D以上说法都正确选D 14、哪一项不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共同梦想 15、胡绩伟舍己救人是 1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轴心与内核是 17、哪一项使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基础文化 18、以下对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是?中华民族指的是一个民族 19、清教徒运动发生在宗教改革的时候 20、中国的民族概念是20世纪初从哪一国的词汇中借助而来?日本 21、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为文化围城是 22、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否 23、哪一项不是人性的根本?人能够传承 24、斯宾格勒是德国的 25、《论法的精神》的作者的赫尔德否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7、《梦的释义》的作者是弗洛伊德 2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为核心 29、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和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是 30、文化的围城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具体体现是 31、哪一项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进行的比较?发展方向的比较 32、《文明的冲突域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是谁写的?亨廷顿 33、“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句话是黑格尔说的 34、宗教改革是天主教内部的一次重要的革命。是 35、以下不属于中华文化所说的“三不朽”的是立行 36、人民币的汇率由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决定的 37、二十一世纪将是文明冲突的世纪,哪一项文明不扮演重要的角色?天主教 38、文化的根源性是我们理解文化的重要的前提。是 39、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是 40、“现代人所具有的一切,无非是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这体现哪一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小学生。我们小05-2班特举办“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班会今天参加班会的除了我们班的全体成员,还有学校的领导和嘉宾,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我们先进入第一板块“弘扬民族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我想先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与民族一样,有其历史、现在与未来,具有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就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来谈一谈民族精神的内涵。 1.从传统精神来看,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可以概括为: ①为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例如:(学生参与同学演讲<<满江红>>)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②与民忧乐的济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与民忧乐的人物典型图片播放有关为国而忘家的典型人物图片) ③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兼爱天下的仁爱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④勤劳节俭的立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勤劳节俭的典型人物图片) ⑤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典型人物图片) ⑥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威武不屈的大太夫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⑦舍生取义的尚义精神例如:(学生参与播放有关舍生取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图片) 2.从时代精神来看,作为与时俱进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够适应现时代的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求,它是时代文明内在、深层的精髓和内核,是在一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精湛思想、最高指导原则的时代精神。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它的内涵,如:长征精神、抗北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任长霞精神等(学生回答,屏幕上打出相应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那么我们对于爱国方面的名句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举行名句竞赛(抢答) 女:我们由刚刚的事例可以知道许多的名人、伟人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分不开的,如岳飞从小他母亲就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让他从小就立下了报国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人:新星中学刘立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认同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民族品格,并努力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并且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能够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教学设计 ↘身临其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两段音乐编辑图片视频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资料: 音乐视频资料一(歌曲《天亮了》,40组图片):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房屋严重损毁。 音乐视频资料二(歌曲《感动》,50组图片):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学生思考)1、看完刚才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看了第一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非常伤心,心情也很悲痛,甚至忍不住会留下泪水,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惨状而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也想到今后那些受灾的人民群众该怎么办?但是,在看完第二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在发生这样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并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因为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是砸不烂、压不垮,震不倒的钢铁长城! (学生分组讨论)2、在全体救援人员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发言略)

最新.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D 意识形态、文明 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爱国主义 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C 中庸 1.7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 孟子 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立德、立功、立言 3.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C 科学、民主 第二章 2.1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中华民族精神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中华民 族精神 高二政治必修三课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这本书的重点之一,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极其重要作用,振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种时代条下,对广大中学生进

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特别是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有必要大力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素质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其他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文化教材特意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一)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〇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1
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个人爱国主义
?
B、
官方爱国主义
?
C、
符号爱国主义
?
D、
形式爱国主义
我的答案:D
2
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1.0 分)
1.0 分
?
A、
儒家文化
?
B、
天人合一
?
C、
中庸

?
D、
贵和尚中
我的答案:C
3
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1.0 分)
1.0 分
?
A、
政治、经济
?
B、
意识形态、经济
?
C、
政治、文明
?
D、
意识形态、文明
我的答案:D
4
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 分)
1.0 分
?
A、
极端个人主义
?
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
C、
现代社会的分离
?
D、
社会凝聚力下降
我的答案:B
5
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 分)
1.0 分
?
A、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
B、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
C、
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6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1.0 分)
1.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