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层作业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层作业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层作业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层作业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4、a×6+6×15= ×(+)。

5、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能力提升: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98×101 48×125 645-180-245 38×99+38 3500÷14÷5 175×56+25×56 50×25×20×40

拓展提高:

五、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4、李伯伯家养了1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四年级)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教师虽然在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去准备,去考虑,但实际授课时也不可能总是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作业的布置却比较容易做到分层次。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持有一种“抢救”的态度,以满腔热情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对他们,我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那么教师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 我的分层作业设计 一、我会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必做题) 284—16—84 343+27+57 7200÷40÷9 12×24-12×14 1200÷25÷4 4×99+4 二、运来面粉和大米各40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每袋重35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必做题) 三、我会思考(选做题) 60000 ÷125 ÷5 ÷2 ÷8 222 × 999+333× 334 999+999× 999 9+99+999+999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8单元(001)((002)

第1课时平均数 一、选一选。 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 A、(50+110)÷2 B、(50+110+110)÷3 C、(50+110)÷3 2、水文监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 A、(8+12+7+10)÷4 B、(8+12+7+10)÷(0+6+12+18) 二、判一判。 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那么,全校每个师生都一定捐了5元。() 3、张佳同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张佳的身高不可能是152厘米。() 三、下面是某商场去年7-12月销售电视机的情况。 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电视机?

四、解决问题。 1、熊大做引体向上练习,第一回做了10次,第二回做了9次,他想要三回平均成绩达到12次,那么第三回他至少要做几次? 2、光头强驾驶汽车从家到森林,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后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光头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丽丽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和英语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数学得了100分,丽丽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观察如图统计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为男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女同学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的项目是();为使男女同学共同参与,要组织()项目的活动 2.六(1)班喜欢跳绳的同学比喜欢乒乓球的同学少()%。 二、判断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而成。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更明白。()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1-3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情况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作业分层设计习题

(五年级第二学期) 健康路小学数学课题组

练习一 1、根据算式填空。 ★(1)12×3=36,12是36的(),36是12的()。 ★(2)54÷6=9,()是()的因数,()是()的倍数。★★(3):54是()的倍数。 ★★(4)既是30的因数又是10的倍数的数是(). ★2、写出下列各数的全部因数。 1 9 13 18 24 36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4个) 5 8 11 24 ★

4、判断题。 (1)因为30÷5=6,所以30是倍数,5是因数。() (2)4的倍数有100000个。() (3)16的因数有2,4,6,8,16。() (4)一个数有倍数,但不一定有因数。() ★★ (5)一个数一定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6)一个数的因数都比它的倍数小。() 5、数学智慧园。 ★★★ 1、一个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和5的倍数,这个数是()。 2、有一些苹果,如果三个三个的装,还剩一个;如果7个7个的装,恰好 也剩一个,这些苹果有几个?(这些苹果不超过30) 3、一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和7的倍数,你能想出几个这样的数?

练习二 ★1、()是2的倍数,()叫做偶数,()叫做奇数。 ★2、()是5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100以内,同时满足既是2又是3和5的倍数,最小的是()最 大是() ★5、.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数是();能被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 ★★6、一个能同时被2、3、5整除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7、用8、2、5、0组成的四位数重,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偶数是( )。 是5的倍数的最大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数是()。 ★★★8、四位数8A81是9的倍数,A=()。 ★★★9、四位数841B同时是2、3、4的倍数,B=()。 ★★★10、一个四位数5A6B,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是()。 ★★★11、从0、1、3、4、5、8中选出四个数字,排列成同时是2、3、5倍数的四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

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 班级姓名 A组 一、填空。 1、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线段有()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2、线段可以量出(),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直线可以向()端无限延伸。 3、钝角()90°锐角()90°直角()90°平角()180°。 4、一、十、百、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二、判断。 1、一条直线长5米。() 2、经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一个直角减去一个锐角的差一定是钝角。() 4、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十万左边一位是千位。() 三、做一做。 1、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2、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B组 一、填空。 1、如右图,有()条线段,()个角,其中有()个锐角, ()个钝角,()直角,()个平角。 2、平角=()直角周角=()平角=()直角。 3、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角的() ()。 4、九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角。 二、判断。 1、直线比射线长。() 2、小明画了一条三厘米长的线段。()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一点关系也没有。() 4、过两点可以画无限条直线。() 5、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弧线最短。() 三、用量角器分别画出165°角和15°角。 C组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角中,从小到大排列是()<()<()<()<()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2时成()角,2时30分成()角,9点整成()角。 3、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角。

4、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对角( )。 5、把直角分成2等份,每份是( )度。 二、数一数。 1、 2、 )个角。有( )个射线。 三、应用题。 1 、有一本翻开的书,这两个页码的和正好是497,你知道这两页分别是多少页吗? 2、 不用量角器只用三角板画一个15°、75°、150°的角? 3、 4、 四、长方形的草坪中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操作题

专题:操作题与应用题 操作题: 1、画一画,算一算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2、算一算 求∠A的度数。 3、看图回答问题 以学校为观测点。 小军家在( )偏( )( )方向 上。 购物中心在( )偏( )( )方向 上。 游乐场在( )偏( )( )方向上。 4、动动手 (1)画一个135°的角。(2)画一个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3)下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①量出它的顶角是()度(取整十度), 每条腰长()厘米(取整厘米); ②从顶点向它的底边作高。 底

5、作图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右上图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1)邮电局在市中心广场北偏东150方向150米处。 (2)新华书店在市中心广场东偏南300方向250米处。 (3)工商银行在市中心广场正南方向300米处。 6、在格子里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高。 7、填一填,画一画。 北 200 8、量一量,填一填。东 市政府 青少年宫银行以市政府为观测点: 1、银行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青少年宫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博物馆在市政府的东偏南30°的方向4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博物馆的位置。 北 小刚家●

(1)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认一认小刚去图书馆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表。 方向路程时间家→公园12分 公园→图书馆8分全程 (2)小刚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 1)、看图填空(7分)。以学校为观测点: ①电影院在学校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邮局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2)、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并画出一条边上的高。(3分) 10、按要求画一画。 1、用量角器画一个130°的角。 2、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周末作业试卷 最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周末作业试卷 最新 相信自己,认真完成哦!加油 一、第一部分计算(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口算 二、第二部份基础题(56分) 1、在○里填上“>”“<”或“=”。 2、填空题 1、找规律填数:1、 2、4、7、11、16、22、( ) 2、将一张圆形的纸对折3次,得到的角是( )度。 3、连续5个自然数的和是50,从小到大排列,第三个数是( )。 4、两个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20,除数最大是( )。 5、小于10000而又与10000最接近的自然数是( )。 6、一个数取近似值后约是30万,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7、把一根木头锯断要2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 )分钟。 8、一个八位数,高位是7,任意相邻的数位上的数字相差3,最低位上是( )。 9、一个因数缩小3倍,另一个因数也缩小3倍,积是120,原来的积是( )。 10、小华上体育课,站队时,从前向后数他是第10个,从后向前数他是第15个,问这队共有( )人。 3、选择题 (1)下面哪个除法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数整除。( ) A.45÷4 B.28÷3 C. 20÷5 (2)在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数是( ) A. 200200 B. 201020 C. 201200 (3)524 + 325 + 476 =(524 + 476)+ 325 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从一点引出两条( )就组成一个角。 A. 射线 B. 直线 C. 线段 4、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班级: 姓名: ☆: 班级: 姓名: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最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四年级下分层作业12

一、基础演练 (1)( )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做一条垂线,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具有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5)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个角。 (6)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 (7)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又叫做()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9)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形。 (10)(300+6)x1225x(4+8) 125x(35+8) (12+24+80)×50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二、能力训练 1、甲乙两队共修一条公路。如果甲队每天修路180米,乙队每天修路200米,那么需要4天才能修完,问这条公路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2、50千克黄豆可以做2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做900千克豆腐要用多少千克黄豆? 3、一辆客车3小时行驶了195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自己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一、基础演练: 1.一个数的十位上是7,百分位上是9,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把15×6=90,90-38=52,52÷13=4合并成综合算式是( )。 3.已知320-6×□=38,□里应填( )。 4.要使算式70×13+83÷24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算式应改为( )。 5.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8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是( )。 6. 0.7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数是6.7,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8.把670缩小到它的100 1是( ),把0.035扩大到它的( )倍是35。 9、183×172—181×172 250×44 104×31 99x64 190—45—55 1200÷5÷60 4200÷84 99X13+13 二、能力演练 1、2.“五一”期间去武汉水上乐园游玩,有两种买门票的方案。(8分) (1)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2)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学校要开运动会,准备用4800面彩旗布置会场,把这个任务交给25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要做多少面彩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课题:图形分类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包含有各种图形的画面,师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去走一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中有哪些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认识的图形,师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呈现在图片的下方。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进行图形分类 1、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出示教材第20页第一次分类活动。 师:图形世界里的成员很多,笑笑将它们分成了两大类。仔细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你知道笑笑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正方形、球、圆柱、长方体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不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图形中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 师进一步讲解: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平面图形,像正方形、长方形、圆柱体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平面图形分类。 提问: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里,哪些图形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一类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自己分一分,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分类,同桌交流,全班汇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同一类,圆属于另一类。

师质疑:结合我们学过有关线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穿哪个方向、正方形归为一类。 根据对线的认识,学生回答:因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有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小结并板书:根据围成图形的线的不同,我们将平面图形分成两大类: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区分三角形和四边形。 提问:在由曲线围成的这四个图形中,你还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更细致分类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三角形都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分为一类。 师小结:像平行线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这样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统一称之为四边形。 (二)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 1、出示三角形框架,引导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小棒,制作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自由操作后,交流汇报:拉不动三角形。 师小结:把三角形任意拉动,不能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出示四边形框架,引导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小棒,制作成一个四边形,然后拉一拉,再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操作后,指名汇报: 生1:四边形边扁了。 生2:四边形变小了。 …… 师小结: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淘气的分类,在小组讨论交流淘气为什么这样分? (2)进行全班交流。 ①根据围成图形的线中是否含有曲线,分成两类。 ②将每类图形再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题意。 (2)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计数单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自学课本 第 2~5页 1、有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尝试完成第 4 页第一题。 3、读一读含有两级的数,有什么困难,与同桌交流。 4、练习设计: (1)读出下面各组数,想想每组的两个数在读法上有什么区别? 35和 350000 3006 和 30060000 350和 35000000 3060 和 3060000 2)填空 4800700 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 )位数 第二课时 《根据数级写数及两级数的写法》 自学课本 第 6~7页 1、 写含有两级的数,你觉得怎么写又对又快? 三千零八十万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万位的左边第一位是( (3)读出下面各数 24000 90000000 1065385 73031064 )位,右边第一位是( )位 800050803 19000763

2、有“零”的数的写法,你会吗?有什么困难?(小组里交流) 3、练习设计: (1)写一写 最大的七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最小的八位数是() 比59999多1的数是(),比59999多1万的数是()(2)连一连 六千五百零二百 六千零五万二千六千万五千零二十六千零五十万零二65005200 65000200 60005020 60500002 (3)写出下面各数 1、二百零五万零四十三写作: 2、四千零八十万写作: 3、六千零一万无前三百四十 写作:4、三千万零二 写作: 5、五百二十万写作: 6、五千零七十万零三百写作: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概括和整理,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单元主要教学总结归纳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梳理出完整的运算顺序等。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

五年级数学下册作业分层设计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作业分 层设计习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五年级第二学期) 健康路小学数学课题组 练习一 1、根据算式填空。 ★(1)12×3=36,12是36的(),36是12的()。 ★(2)54÷6=9,()是()的因数,()是()的倍数。★★(3):54是()的倍数。 ★★(4)既是30的因数又是10的倍数的数是(). ★2、写出下列各数的全部因数。 1 9 13 18 24 36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4个) 5 8 11 24 ★ 4、判断题。 (1)因为30÷5=6,所以30是倍数,5是因数。() (2)4的倍数有100000个。() (3)16的因数有2,4,6,8,16。() (4)一个数有倍数,但不一定有因数。() ★★ (5)一个数一定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6)一个数的因数都比它的倍数小。()

5、数学智慧园。 ★★★ 1、一个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和5的倍数,这个数是()。 2、有一些苹果,如果三个三个的装,还剩一个;如果7个7个的装,恰好 也剩一个,这些苹果有几个( 这些苹果不超过30) 3、一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和7的倍数,你能想出几个这样的数? 练习二 ★1、()是2的倍数,()叫做偶数,()叫做奇数。 ★2、()是5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100以内,同时满足既是2又是3和5的倍数,最小的是()最 大是() ★5、.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数是();能被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 ★★6、一个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7、用8、2、5、0组成的四位数重,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偶数是( )。是5的倍数的最大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数是()。 ★★★8、四位数8A81是9的倍数,A=()。 ★★★9、四位数841B同时是2、3、4的倍数,B=()。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分层教学心得 分层布置作业 逐步提升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分层教学心得分层布置作业逐步提升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分层教学心得分层布置作业逐步提升能力分层布置作业逐步提升能力工人第一新村小学张文艳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孩子将完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孩子的心理逐渐成长,同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难度都有很大变化,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拓展知识的广度,更要增加知识的深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和生活的乐园,使作业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采取了金字塔式的作业方案:底层:布置书本作业及《小学数学》数学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我认为课本知识是最基础的,小学数学

习题内容稍作提升,只有扎实练习好这两项作业,才能夯实基础,稳固知识金字塔的底部。第二层:计算训练作业计算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外,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准确率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我开始交这个班开始,依次练习了乘法口诀、乘除法口算、乘除法竖式、混合运算等各种运算形式的练习,每天20道,时间在3-5分钟左右。适当的巩固练习是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计算效率的必经之路。第三层:能力提升作业俗话说得好: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数学生活,更应运用生活,其价值在于应用。这一层内容主要体现在两种形式:数学日记和数学画报。先谈数学日记,这是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自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记下来;还可以总结学习内容和对常识的把握水平。这两年来,我班共进行了6次数学日记的作业,先打草稿,自己修改、家长修改、老师修改,定稿,然后打印出来并装饰,

最后汇集成册。孩子的数学日记都是买东西、出去玩、身边的发现或自我总结等内容,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合理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再谈数学画报,也就是手抄报,主要培育学生书写、绘画、设计、创作等为目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能沟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融合,更能让学生展示个性与聪明,在创作中、想象中、合作中体味到数学的乐趣。这项作业从本学期才开始开展,总共做过两次,第一次做得效果不尽人意,我给孩子们找了些模板,欣赏学习后第二次取得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还挺喜欢这项作业,上交的画报都是图文并茂,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开展效果理想。我的教学经验尚浅,而且之前主要教低年级,高年级的作业设计方案还很粗浅,需要继续提升,目前是进行这三个层次的作业布置,第一层是基础知识,第二层是计算能力训练,第三层是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体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 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业设计》 龙泰小学 四年级 陈绮天 《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业设计》 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本节课知识解读: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难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准确理解“任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智力结构的独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与发展。 A类题:基础题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2、判断下列每组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 A、3cm,4cm,5cm ( )

B、9cm,6cm,15cm ( ) C、4cm,4cm,12cm ( ) D、6cm,6cm,6cm ( ) 设计说明: 此类题需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对于全体学生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B类题:拓展题 1、用所给的3cm、3cm、3cm、5cm、6cm、10cm这6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出几种 2、,三条线段要围城三角形()里最大能填几。 A、4cm,(),7cm B、5cm、9cm、() C、6cm、6cm、() 设计说明: 此类题将知识点的考察拔高了难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使知识点的运用更加灵活,使思维更加开阔。重点是让其拓展知识点的应用。对于学困生作为挑战题,中等生、优等生作为拓展练习题。 C类题:拔高选作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家庭作业

小练习五姓名 一、填空题 1、在三角形ABC中,∠A=90度,∠B+∠C=()。 2、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锐角。 3、在三角形ABC中,∠A=25度,∠C=26度,∠B=(),是一个()三角形。 4、一个顶角是50度的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顶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顶角是(),底角是()。 6、一个三角形被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7、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的和是140度,第三个角的度数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40,另一个锐角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20,顶角是()。 二、判断题 1、锐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2、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3、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 6、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锐角,必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7、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度。()

8、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9、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也相等。() 三、选择题 1、有一个角是1200的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2、锐角三角形中有()个锐角。 A 1 B 2 C 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 等边 B 直角 C 钝角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75度、30度、75度,这个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0 ,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A 950250 B 450800 C 650600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5度,它一定是()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512÷[(15+25)÷5] 96÷(12+4)×2 125×32×25 180÷(36÷12+6) 158×99 4800÷5÷20

五年级数学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减负、增效、提质 教学方案 遵义县第五小学杨忠辉粟明珊 问题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及遵义县教育科技局的指示,我校被列为遵义县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试点学校,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能在五年级数学中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2、理论依据: 六年级数学属于新课程标准的第二段学习阶段,本阶段的三维目标主要有以下3个目标,其中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同属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分层作业01-04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分层作业01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A.基础训练题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这步是在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步是在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步是在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3、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4、用递等式计算 (520+138)÷(267-220) 18+12×25-23 840÷[(144+36)÷36] 5、有11个数,平均数是5,再添上一个数17,这组新数的平均数是()。 6、右图中阴影部分周长的和是2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 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七亿五千三百零六万八千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8、想一想,画一画。 (1)画出图A 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将图B 绕O 点顺时针针旋转90o。 (3)将图C 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4格。 ★B .拓展训练题 1.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将 图形平移或旋转得的是( )。 A 、 B 、 C 、 D 、 2.右边的竖式里,372表示( )。 A 、 372个十 B 、372个百 C 、372个一 3. 在99 948≈100万中, 内可以填( )。 A 、1~4 B 、0~4 C 、5~9 4.下面的四个数中的“9”,表示9 个百万的是( )。 A 、690000000 B 、48920000 C 、29700000 D 、973000000 5.如果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00亿,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 A 、10099999999 B 、10040009999 C 、10049994999 D 、10049999999 6.有两张边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纸片,把它们放在桌上, 使其中一张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纸片的中心点O 上。 那么两张纸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cm 2。 (提示:用旋转的方法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2012年4月21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

五年级上册自主分层作业

第一单元 一、基础巩固(★) 1.积累诗句。 有关白鹭的诗句: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种”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种”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如下,A.种;量词,表示类别、式样。B.指胆量或骨气。C.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 以下词中的“种”各是哪个意思:种地;有种。 3.按课文内容填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它的果实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你们看它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落花生》的这段话运用写作手法。写出来花生的品质。 二、技能过关(★★) 1.选择题 (1)根据课文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桂花雨》课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B.《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来赞扬品质高洁的人。 C.《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下列标点符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省略号:列举的省略) B.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破折号:解释说明)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双引号:特定称谓)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比喻) B、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设问) C、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拟人) 2.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缩句: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

四年级数学培优计划

四年级数学培优计划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数学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和较强计算和分析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二、培优对象 培优对象雷雪、余琳、胡松均、余盈、胡芳菲等 三、制定目标 1、在这个学期的培优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计算与分析的综合数学能力,成绩稳定在90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工作。 2、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5、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四、主要措施 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练习,不断提高计算和分析能力让优生吃得饱.。 4、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5、和学生搞好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