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复习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策略

《化学反应原理》是选修模块的必考内容,与直观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同,化学反应原理重在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具有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对考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是很多考生备考时的难点模块。本文将尝试分析反应原理模块的命题规律与热点问题,并对反应原理模块的复习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掌握考纲要求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中对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要求为: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⑧了解原电池盒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⑨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从考试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出,反应原理模块的一般要求为:了解概念(深刻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外延)——掌握规律性内容并能应用规律解释现象——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即在考试中,该模块将以核心概念为基石,以计算、叙述等多种形式考查考生对于化学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的意图尤为明

显。

二、了解热门考点

为帮助考生了解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命题趋势,笔者统计了全国新课标Ⅱ卷近三年对该模块的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

命题特点分析:

1.在高考中,往往有1~2道选择题为反应原理模块内容。多考查为原电池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原电池主要侧重于新型电池的反应原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涉及滴定曲线、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离平衡或水解平衡的移动等。总体来说,考查内容相对固定,综合性不强,只要能够准确掌握相关原理,难度相对较低。

2.主观题部分,往往考查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将反应热、电化学、化学平衡的等问题放在一个大的情境下综合考查,综合性很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但分解来看,依然是“拼盘”的形式。从表1中可以看出,热门考点主要有△H计算、盖斯定律、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图象、平衡常数计算、化学电源等等。想要成功解答此类问题,考生一定要冷静细心,能够从题中挖掘信息,读懂其考查的方向和知识点,迅速转变思维,并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叙述的规范性。

3.从分值来看,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依然是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考查的重点内容,而每年的考查形式均以平衡图象作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内容上来看,平衡移动原理与化学平衡计算是核心考点。

4.从题目内容上来看,近几年反应原理与元素化合物考查题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尤其是电化学、盐类水解的应用、Ksp计算等内容已经渗入到了元素化合物

甚至化学实验的考查当中,意在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反应、现象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并可以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这也要求学生在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复习中就要重视反应原理,依据原理去记忆、解释甚至推测化学反应,不能割裂元素化合物与反应原理之间的联系。

三、明晰复习策略

1.模块复习,强化核心知识

(1)化学反应与热能模块

明确反应热的含义,重点训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及盖斯定律。

例【2016四川卷11节选】(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kPa时:

CaO(s)+H2SO4(l)=CaSO4(s)+H2O(l) ΔH=-271kJ/mol

5 CaO(s)+3H3PO4(l)+HF(g)= Ca5(PO4)3F (s)+5H2O(l) ΔH=-937kJ/mol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①×5-②得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a5(PO4)3F (s)+ 5H2SO4(l)=5CaSO4(s) +H3PO4(l)+HF(g) ΔH =-418kJ/mol 。

【试题点睛】:本小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盖斯定律的应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同时注意△H的正负。

(2)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模块

这一模块是反应原理部分考查的重点,应透彻理解正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关系,以平衡常数为核心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强化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对化学平衡图象的阅读能力。

例【2016新课标Ⅱ27】

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 3/2O2(g)=C3H3N(g)+3H2O(g) ΔH=-515kJ/mol

①C3H6(g)+ O2(g)=C3H4O(g)+H2O(g) ΔH=-353kJ/mol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

为________。

【答案】(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

(2)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3)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解析】

(1)因为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所以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60℃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所以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A .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 .平衡常数变大,对产率的影响是提高产率才对,错误;C .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D .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答案选AC 。

(3)根据图像可知,当n (氨)/n (丙烯)约为1时,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C 3H 6(g)+NH 3(g)+ 3/2O 2(g)=C 3H 3N(g)+3H 2O(g),氨气、氧气、丙烯按1:1.5:1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20%,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1:7.5:1。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计算等知识。

【试题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计算等知识。该题是对化学平衡的集中考查,涉及的知识点不多,解题的关键点是看懂图像的含义,看图像时:①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③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然后根据图象中呈现的关系、题给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答。

(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模块

认识到弱电解质微弱电离的特点,分析等浓度(或pH 之和等于14)的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情况,分析向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及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熟练掌握三个守恒关系的书写。强化盐类水解的应用及Ksp 的计算。

例【2016年新课标Ⅰ12】298 K 时,在20.0 mL 0.10 mol 1L -?1

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1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 1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 .M 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 -)=c(H +)=c(OH -)

D .N 点处的溶液中pH <12

【答案】D

【解析】A.把盐酸滴加到氨水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H4Cl,呈酸性,故应选择甲基橙做指示剂;B.如果二者恰好反应,则会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M点pH=7,则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小于20.0 mL,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H4+)+ c(H+)=c(Cl-)+c(OH-)。由于M点处的溶液显中性,c(H+)=c(OH-),所以c(NH4+)=c(Cl-)。盐是强电解质,电离远远大于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c(NH4+)=c(Cl-)>c(H+)=c(OH-),错误;D.N点氨水溶液中已经电离的

一水合氨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OH-)=0.1 mol/L×1.32%=1.32×10?3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N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7.6×10-12 mol/L,

根据pH=?lgc(H+)可知此时溶液中pH<12,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试题点睛】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通常是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由于酸、碱溶液均无色,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也没有颜色变化,所以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指示剂通常用甲基橙或酚酞,而石蕊溶液由于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显中性,通常就以指示剂的变色点作为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尽管二者不相同,但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进行操作时,要注意仪器的润洗、查漏、气泡的排除,会进行误差分析与判断。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经常要用到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会根据相应的物质写出其符合题意的式子,并进行叠加,得到正确的算式。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方法、离子浓度与溶液pH的关系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所在。

(4)电化学模块

从物理的电路知识出发理解并记忆原电池、电解池中电子和阴阳离子移动方向,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掌握正负极、阴阳极的特点并能够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分析经典化学电源(锌锰碱性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

例1【2016四川卷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LiCoO2+ 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e-= xLi++ C6

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 CoO2+Li+

【答案】C

【解析】A、放电时,阳离子在电解质中向正极移动,故正确;B、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故正确;C、充电时,若转移1 mol电子,则石墨电极上溶解1/x mol C6,电极质量减少,故错误;D、充电时阳极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正极的逆反应,故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电源。

【试题点睛】电化学问题分析思路:首先要根据题给信息和装置确定考查的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然后根据反应类型、电子和电流方向、电解质中的离子流向、电极材料和实验现象等确定装置的两极,结合电极材料和离子种类、放电顺序确定放电的微粒,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确定电极反应式,进一步确定总反应进行作答。涉及电化学计算要紧抓电子守恒,涉及酸碱性分析要根据电极反应分析电极周围的pH变化,根据总反应分析整个过程中的pH变化。

例2【2016天津卷10节选】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5)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2?,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______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②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_______。

③c( 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任写其中2个);

H2+2OH--2e-=2H2O

(5)①阳极室

②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③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或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解析】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等,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答案为: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H2+2OH--2e-=2H2O

(5)①根据题意镍电极有气泡产生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减少,因此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阳极室,故答案为:阳

极室;

②氢气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故答案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③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在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在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故答案为: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或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

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试题点晴】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以氢气利用为线索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在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时,可按照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第一步写出该电极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物、产物,第二步根据化合价变化写出电子得失数目,第三步根据题中条件用H+或OH-调平电荷,最后元素守恒配平。对于常见的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要能够熟练地书写其电极反应式。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从题目中寻找线索并结合反应的特征分析。

2.针对训练,提升综合能力

(1)强化训练,攻克书写难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然是每年考查的重点,在反应原理模块复习时,尤其要注意训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包括: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等。

例1【2016年新课标Ⅰ27节选】(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NaHSO3具有还原性,Cr2O72?具有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已知条件,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3HSO3?+5H+=2Cr3++3SO42?+4H2O。

例2【2016北京卷26节选】(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①Fe是活泼的金属,根据还原水体中的NO3-的反应原理图可知,Fe被氧化作负极;

②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因此正极是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NH4+,该溶液为酸性电解质溶液,结合元素和电荷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NO3-+8e-+10H+=NH4++3H2O;

(2)回扣教材,弥补知识漏洞

教材是复习之本,从课本插图内容切入考查反应原理是一种常见的命题方式,这类试题的共同点是要先分析图象,再运用相关基本理论分析。因此,应格外注意教材中的示意图,尤其是电化学腐蚀、燃料电池、蓄电池部分的示意图。此外,反应速率与平衡部分的实验也应格外关注。

例【2016新课标Ⅱ28节选】(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与解析】(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 2Fe3++ 2H2O,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H2O2分解放出氧气,而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试题点睛】该问题以教材中“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部分的实验为依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教材实验的熟练程度。

(3)规范表述,提升计算能力

在主观题考查中,反应原理部分经常要求考生解释出现某种结果或进行某项选择的原因,学生经常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大概知道考查的是某方面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规范表述。在平时练习时,应格外注重表述的训练,不能觉得“懂了”就直接去翻答案或者只写一两个关键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述出来,再对照答案修正,逐步形成规范、专业的表述。

虽然2016年化学考试计算量有所减轻,但化学计算能力依旧不可忽视。在计算量减小的背景下,更应该注意训练一些基本计算方法,如化学平衡“三段法”计算、pH计算、Ksp 计算、电化学中以电子守恒为核心的计算等。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虽然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但其条理性强,模块清晰,只要考生能够克服畏难心理,多琢磨、多动笔,切实透彻理解核心知识,做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一定可以攻克反应原理这一难关!

最新关于高中化学工作计划三篇

关于高中化学工作计划三篇 化学实验室工作主要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服务,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保质保量地为学校服务,切实加强对教学仪器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最少的开支获取最大的实验效益,全面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要求的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常规工作: 1.仪器室中的器材进行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方便,用后复原,帐、物相符。 2.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本学期的教材和实验大纲,熟悉各类器材的规格、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3.开展一些学生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以及自主性实验探究活动。 4.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建全帐册、登记册,做到有据可查。 5.做好器材的借还工作,完善各项手续,保证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做好分组实验器材的摆放工作,确保分组实验顺利开展。 6.添足必要的实验器材,尽量满足教师的要求,使分组实验做到六人一组。 7.掌握并认真做好一般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8.及时做好实验室置购计划,做好新购器材的验收、登记和保管工作。 9.经常向学校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10、开源节流,积极做好废旧器材的修理、整合再利用工作,完备器材及时请购和验收工作,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二、实验室其它工作: 1.坚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打扫,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场所。

九年级的下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doc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 法看, 70%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 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 80%以上 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 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 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三、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 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家庭小实验”、“ 调查与研究”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的 变性铵态氮肥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 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 实的精神。 实验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 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 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 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 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 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进一步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 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泉州市2009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水平测试 1.(2009泉州水平测试)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 2.(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u B.CH3COONH 4 C.H2S D.NH3·H2O 3.(2009泉州水平测试)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c(OH-)<c(H+)的溶液 B.含有较多H+的溶液 C.pH<7的溶液 D.滴加酚酞显无色溶液 4.(2009泉州水平测试)在0.1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引起的变化是 A.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D.溶液的pH增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白铁(镀Zn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被氧化形成保护膜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色保护层 D.在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几滴CuSO4溶液,可加快H2的产生 6.(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将VL0.10mol·L-1盐酸和VL0.06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该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2VL) A.1.7 B.12.3 C.12 D.2 7.(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8.(2009泉州水平测试)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最小的是 A.pH=4的H2SO4溶液 B.pH=3的CH3COOH溶液 C.c(OH-)=1×10-11mol·L-1 D.c(H+)=1×10-3mol·L-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NaOH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增大 B、电解H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减小 C、电解Na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D、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

自做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

- 学生实验一 酸碱中和中和热测定 ◆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和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原理 1、中和反应原理:H +(aq) + OH -(aq)===H 2O(l);△H =-57.3kJ/mol 中和热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 Δt (1)其中 Q 为 ,m 为 ,C 为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 为 ; (2)因为m = V (酸)ρ(酸)+V (碱)ρ(碱),V (酸)=V (碱)=50mL ,而酸的浓度是0.50 mol/L ,碱的浓度是0.55mol/L ;且ρ(酸)=ρ(碱)=1 g/cm 3、C=4.18 J/(g ·℃),所以 mol kJ t t H /025 .0) (418.012-- =?。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 )、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采用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中和热测定 1. 按图示装好简易量热器装置。 2. 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 用 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 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 温度计示数如何变化?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 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2017——2018学年度(上)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一、指导思想: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化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本学期的实验主要有:金属的性质;配制质量分数为5% 氯化钠的溶液;酸碱的性质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做好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化学基本规律、迎接5月实验操作

能力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做好这些实验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4、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5、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6、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7、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三、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5、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6、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7、自制一些教具。 8、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二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测试题(二)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太阳能电池成本极低:比许多绿色再生能源低很多 D.光伏发电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AgCl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B.用25mL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KMnO4溶液 C.溶度积常数大者,溶解度也大 D.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原因是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3.250℃ 1.01×105 Pa时,反应:4NO2(g)+O2(g) =2N2O5(g)ΔH=—56.76kJ/mol,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熵减效应大于能量效应B.是熵增反应 C.是吸热反应D.是放热反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稀释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时,AgCl的溶度积常数不变 B.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相同温度下0.2 mol/L醋酸溶液中的c(H+)是0.1mol/L醋酸溶液中的c(H+)的2倍D.醋酸溶液稀释时,所有离子的量均减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 C.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焓变 D.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李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精典》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

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

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 2014.1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C.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2.250℃和101 kPa时,反应2N2O5(g)= 4NO2(g)+ O2(g) ΔH = +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D.是熵增加的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被氧化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来减缓金属的腐蚀 C.为保护地下铁管不受腐蚀,将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 ) A.溶液pH变大

高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篇一: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化学实验室工作主要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服务,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保质保量地为学校服务,切实加强对教学仪器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最少的开支获取最大的实验效益,全面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要求的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常规工作: 1.仪器室中的器材进行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方便,用后复原,帐、物相符。 2.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本学期的教材和实验大纲,熟悉各类器材的规格、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3.开展一些学生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以及自主性实验探究活动。 4.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建全帐册、登记册,做到有据可查。 5.做好器材的借还工作,完善各项手续,保证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做好分组实验器材的摆放工作,确保分组实验顺利开展。

6.添足必要的实验器材,尽量满足教师的要求,使分组实验做到六人一组。 7.掌握并认真做好一般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8.及时做好实验室置购计划,做好新购器材的验收、登记和保管工作。 9.经常向学校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10、开源节流,积极做好废旧器材的修理、整合再利用工作,完备器材及时请购和验收工作,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二、实验室其它工作: 1.坚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打扫,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场所。 2.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质。经常阅读一些有关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经验文章及理论书籍,对实验中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方法有较清晰的了解,保证实验的安全有序进行。 3.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性和实验操作,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 4.切实做好实验药品、器材的管理工作。杜绝学生私自夹带药品出实验室或办公室。同时规范器材的领借制度及归还制度,要求教学实验后及时归还。为创建平安、和谐学校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下册)

2012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付孟华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少数同学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上期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只占15%,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演示实验有: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

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 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 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 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 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探究如何提纯粗盐;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探究有机物的组成; 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选修四_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 A .铁与硫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 2O 晶体和NH 4Cl 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2.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 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 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 A. 2H 2(g)+O 2(g)=2H 2O(l);△H 1;2H 2(g)+O 2(g)=2H 2O(g);△H 2 B.S(g)+O 2(g)=SO 2(g);△H 1; S(s)+O 2(g)=SO 2(g);△H 2 C.C(s)+1/2O 2(g)=CO(g);△H 1; C(s)+O 2(g)=CO 2(g);△H 2 D.H 2(g)+Cl 2(g)=2HCl(g);△H 1; 1/2H 2(g)+1/2Cl 2(g)=HCl(g);△H 2。 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 2↑能进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 5.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A 或B 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C .若X 为锌棒,开关K 置于B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D .若X 为碳棒,开关K 置于A 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 2↑ 6.(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第一学期中)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②④①⑥ 7.(2013届山东枣庄期中考试)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 (g ) +B (g ) 2 C (g ),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 l·L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模拟

2011-2012《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模拟试卷 班级::座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S-32 Al-27 一.选择题 1.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2.汽车尾气里含有有毒的NO和CO,NO和CO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的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D.此反应能减轻尾气对环境的污染3.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 率v最大的是() A.v(A)=0.15mol/(L·min) B.v (B)=0.6 mol/(L·min) C.v (C)=0.3 mol/(L·min) D.v (D)=0.1 mol/(L·min)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B.P、Q、R、S在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D.P、Q的反应速率相等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AB同时生成n molB2D.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B2 6.已知H2(g)+C1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2HCl(g) H2(g)+Cl2(g)的△H为() A.+92.3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184.6 kJ·mol-1 7.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计划

2010—2011学年度高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 乐东中学高二化学组: 在新的课程教育理论中,化学实验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来实施,也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性质研究、结构测定以及化学合成的过程中,实验始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活动中体味化学的奥妙,在实验活动中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学生掌握有关的实验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3.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提供化学事实性知识,也能为检验、巩固化学知识和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依据。 4.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化学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 6.通过实验还可以注意到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二、实验重点: 1.展示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体会实验对于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并为将来学习化学、进行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部分分组实验的改进。 四、实验教学的实施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增强安全意识。 5.积极组织并指导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教学的具体目录: (1).演示实验部分: 另见附表 (2).分组实验部分: 另见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