褔师 2015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D元政策)

2、当涉及公共政策的功能作用时,可将公共政策分为(C.自我调节性政策)。

3.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分公共与私人物品的代表性观点的是(C.塞缪尔森)

4.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D行动理论)

5.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C大众传播媒介)

6、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周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B.制定——执行——评估——终结

7.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D制度理论模型)

8、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C.政策评估)。

9.具有“思想库”、“外脑”、“智囊团”等称呼的组织是(A.政策咨询机构)

10、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大卫·伊斯顿)。

11、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C.政策规划)。

12. 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称之为( B德尔菲法)

13. 事前制定出完整的评估方案,并由确定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是指( A部评估)

14、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D.林德布洛姆。

15、政策咨询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A.“谋”)。

16、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A.政策制定过程)。

17、依法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的组织机构是(D.政党系统)。

18、最早提出并使用系统分析方法的是(C.库恩。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

A评估主体 B评估客体 C评估目的

D评估标准 E评估方法

2. 当涉及公共政策的功能作用时,可将公共政策分为()

A 分配性政策

B 调节性政策

C 自我调节性政策

D 再分配性政策 E程序性政策

3、根据评估机构的地位不同,政策评估可以分为()。

A.内部评估

B.外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E.效果评估

4. 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

A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议程建立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E政策监控

5、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明显特征是()。

A.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B.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C.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D.公共政策的调和性

E.公共政策的特殊性

6、政策监控的基本原则是()。

A.封闭原则

B.反馈原则

C.能级原则

D.协调原则

E.主体原则

7. 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

A.政策目标确立 B.有限方案的搜集

C.内容的初步设计 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 E.政策监控

8. 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

A政策目标确立 B有限方案的搜集

C内容的初步设计 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 E政策监控

9、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

A.元政策

B.大政策

C.基本政策

D.具体政策

E.土政策

10、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A.相互依存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动态性

E.规划性

11、行政手段的显著特点有()。

A.稳定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对象的有限性

E.时效性

12、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

A.政策受益者

B.政策受害者

C.政策制定者

D.政策执行者

E.政策评估者

13. 官方决策者主要有()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14. 我国监控系统的外部监控体系主要有()

A.中国共产党的纪检委 B.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

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 E.新闻舆论

15.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

A行政立法权 B提案权 C行政管理权

D人事权 E一定范围的戒严权和建置权

16、官方决策者主要有()。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E.利益集团

17.我国监控系统的外部监控体系主要有()

A.中国共产党的纪检委 B.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

C.人民群众 D.社会团体 E.新闻舆论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简述政策分析的定义及其类型。

3、林布隆提出的“渐进模型”具有哪些特征?

4、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5.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6、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

7、简述政策监控的作用。

8、简述政策环境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

2、试述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有哪些?

3、试述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

4、试述过程模型所描述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5、试述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

1、某市政府曾在1992年为了培育出租车市场、鼓励公民投资加入出租车行业,而用行政审批的方式以每辆出租车十万元的价格,将出租车经营权和使用权长期卖给车主。如今,在没有与出租车行业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却出台政策要求上交经营权并支付有偿使用金。因此,出租车主在态度上认为该《通知》不合法,认为政府政策出尔反尔、不合理,部分车主甚至认为,这是对他们私有财产权的侵犯。与此同时,出租车主在行为上拒交经营权和有偿使用金,并以示威、抗议、集会等方式要求政府更改既定政策。

结合案例,运用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2、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同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

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大学毕业生因无暂住证被收容并遭毒打致死”一文,5月14日,俞江、腾彪、许志永三位法学博士以中国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建议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5月23日,我国著名法学专家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依照《宪法》启动特别调查程序,6月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穗中法刑初字第134号《刑事判决书》就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做出一审判决。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请结合上述“孙志刚事件”的材料分析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相关途径。

3、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试分析××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