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最新复习提纲

八年级最新复习提纲
八年级最新复习提纲

八年级最新复习提纲

转眼间初二的学习就要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年来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为了大家更好的掌握住这些知识,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最新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

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

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

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P5活动1、2、3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 一、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河湖。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六、生态环境及治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25%;人口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

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

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P12活动1、2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一、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2.地表景观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灌溉农业

⒈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

业”。

⒉主要分布地区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

‘’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河西走廊:依*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新疆绿洲:依*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六、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 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 行:马、骆驼、小毛驴。

4. 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位置范围P14活动1、2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 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 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农牧业

1. 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2.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1. 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多1000多小时,羊八井。

2.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五、交通运输的变化

1. 解放前,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

2. 解放后,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北京、成都、西安、广州民航线;龙羊峡、羊卓雍湖水电站。

六、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1.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 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

实的房屋中。

3. 行:牦牛

4. 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七、保护三江源头

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49%,长江25%,澜沧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长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驴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北京

一、地理位置:P19活动1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

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

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台湾

一、地理位置P33活动1、2

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二、源丰富的宝岛P36活动1、2。3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三、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和澳门

一、港澳对比

回归祖国时间人口(万人) 面积(KM2) 位置主要居民组成

香港2019.7.1 678万1092 广东省珠江东口中国血统98%(祖籍广东省多)英、其他2%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2019.12.20 44万16 珠江口西岸中国血统95%(祖籍广东省多)葡3% 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

二、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⒈加工工业

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大陆

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

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

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⒉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心之一。

⒊发展战略P29活动1、2。3

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

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深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

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三、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地理位置:P41活动1、2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国我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1925万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

二、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气候:深居内陆、

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为主

影响:由于新疆地下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P43活动1、2。3

珠江三角洲

一、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P53活动1、2。3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西双版纳

一、地理位置:P60活动1、2

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北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热带动植物王国;

2、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

重振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P63活动1

黄土高原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P67活动1

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

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

P67活动:2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P12活动1、3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动3: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P71图8.10

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

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新人教版(g o f o r i t)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anyone ['eniw?n] pron.任何人 anywhere ['eniwe?(r)] adv.任何地方n.任何(一个)地方 wonderful ['w?nd?fl] adj.精彩的;极好的 few [fju?] adj.很少的;n.少量 most [m??st] adj.最多的;大多数的; something ['s?mθ??] pron.某事物; nothing(=not…anything) ['n?θ??] pron.没有什么n.没有 myself [ma?'self] pron.我自己 everyone ['evriw?n] pron.每人;人人 yourself [j??'self] pron.你自己;你亲自 hen [hen] n.母鸡;雌禽 bored [b??d] adj.无聊的;厌烦的;郁闷的 pig n.猪 diary ['da??ri] n.日记;日记簿(keep a diary) seem [si?m] vi.似乎;好像 someone ['s?mw?n] pron.某人;有人 quite a few相当多;不少(后接可数名词) of course [?vk??s] 当然 activity [?k't?v?ti] n.活动;活跃 decide [d?'sa?d] v.决定;选定(decide to do sth.) try [tra?] v.尝试;设法;努力(try to do sth. /try doing sth.) bird [b??d] n.鸟;禽 paragliding ['p?r?ɡla?d??] n.空中滑翔跳伞 bicycle ['ba?s?kl] n.自行车 building ['b?ld??] n.建筑物 trader ['tre?d?(r)] n.商人;商船 wonder ['w?nd?(r)] v.惊奇;想知道;怀疑 difference ['d?fr?ns] n.差异;不同 top [t?p] n.顶部;顶 wait [we?t] v.等;等待(wait for) umbrella [?m'brel?] n.伞;雨伞 wet [wet] adj.湿的;雨天的 below [b?'l??] prep.低于;在...下面adv.在下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 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 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谈论假期生活,一般过去时)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谈论生活习惯,一般现在时)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谈论事物对比,形容词比较级)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谈论事物比较,形容词最高级)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谈论内心想法,一般现在时)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谈谈生活的目标,一般将来时)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对将来生活的预言,一般将来时)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描述进程,祈使句) Unit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学习邀请,作出、接受和拒绝邀请,学习表请求的句子) 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作出决定,学习if的条件状语从句) ①复习一般过去时 ②复合不定代词的用法 ③反身代词的用法 ④系动词的用法 ⑤动词后的to do和doing 的区别 ⑥ed形容词和ing形容词的区别 ⑦“近义词”的区别 ⑧本单元中的主谓一致现象 ⑨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及不规则动词表 ⑩用同义短语转换同义句时谓语动词形式一致性的培养。 ⑾感叹句的结构和连词的选择。 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单词 anyone ['eniw?n] pron.任何人 anywhere ['eniwe?(r)] adv.任何地方n.任何(一个)地方 wonderful ['w?nd?fl] adj.精彩的;极好的 few [fju?] adj.很少的;n.少量 most [m??st] adj.最多的;大多数的; something ['s?mθ??] pron.某事物; nothing(=not…anything) ['n?θ??] pron.没有什么n.没有 myself [ma?'self] pron.我自己 everyone ['evriw?n] pron.每人;人人 yourself [j??'self] pron.你自己;你亲自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课《诗词五首》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心远地自偏(1分) (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3)、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5.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七八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三、四句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案: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 4.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我,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的“无我之境”。 5. 作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春望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19.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1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19.忧国思家的情怀。5.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一)(4分)5.“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6.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答案】(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1分) (2)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2分)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全)

9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 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 áng)。” 10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观月记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3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外古诗诵读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Units 1~2综合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听力部分(共25分) Ⅰ.听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听两遍。(5分) ()1.A.It was wonderful. B.I went to the beach. C.By train. ()2.A.Yes,they did. B.On Monday. C.His father. ()3.A.It's an umbrella. B.I was very hungry. C.It was very delicious. ()4.A.She went shopping. B.She was bored. C.It was beautiful. ()5.A.Take photos. B.Last month. C.Very tired. Ⅱ.听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听两遍。(5分) ()6.Where did the girl go during her vacation? A. B. C. ()7.What kind of junk food does Peter love to eat? A. B. C. ()8.What does Ann often do on weekends? A. B. C. ()9.How was the weather yesterday? A. B. C. ()10.What did Alice buy for himself in Beijing? A. B. C. Ⅲ.听两段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听两遍。(5分)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12小题。 ()11.How long did Susan stay in Australia? A.For half a month. B.For a month.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Unit 1What's the matter? Period 5 Self Check 本单元教材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询问及描述“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s the matter with Ben? He has a sore back./Do you have

a fever?No,I don't./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take your temperature./ Should I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Yes,you should.等。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及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Section A 主要学习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并给出合理性的建议。应掌握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 should I do?等。短文“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介绍了一位公共汽车司机及乘客救一位老人的故事,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Section B 安排了听、说、读、写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Teaching Key Points【教学重点】 The vocabulary: matter,throat,foot,stomach,toothache,headache,have a stomachache,have a cold,lie down,take one's temperature,have a fever,go to a doctor Target language: 1.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 2.What should I do? 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3.I think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abov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Teaching Aids【教学工具】 an English book,a tape recorder and CAI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Step 1Preview and perception【预习感知】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vocabulary and target language. 根据句意及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 has a very sore t______ now. 2.He ate too much,so he had a s______. 3.If you feel tired,you should l______ down and rest. 4.If you ______(咳嗽),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5.He wants to see a dentist,because he has a ______(牙疼). ★Step 2Consociation and exploration【合作探究】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book b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nswers.They can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or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When they finish the questions,ask som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Leading in【情景导入】 Ask a student to ac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his/ her head… And T:What's the matter?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I have a…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tep 4Pre-task【准备任务】 Page 1,1a &1b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24诗词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课文原文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d conversation: R: Hi, Helen. Long time no see. H: Hi,Rick. Yes, I was on vacation last month. R: Oh,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H: Yes, I went to Guizhou with my family. R: Wow! Did you see Huangguoshu Waterfall? H: Yes, I did. It was wonderful! We took quite a few photos there. What about you?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last month? R: Not really. I just stayed at home most of the time to read and relax. 2b passage: I arrived in Penang in Mala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lt was sunny and hot,so we decided to go to the beach near our hotel. My sister and l tried paragliding. l felt like l was a bird.lt was so exciting.Forlunch,we had something very special——Malaysian yellow noodles. They were delicious. In the afternoon,we rode bicycles to Georgetown. There are a lot of new buildings now,but many of the old buildings are still there. In weld quay, a really old place in Georgetown,we saw the houses of the Chinese traders from 100 years ago. l wonder what life was like here in the past.l really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My father and I decided to go to Penang Hill today.We wanted to walk up to the top,but then it started raining a little so we decided to take the train.We waited over an hour for the train because there were too many people .When we got to the top ,it was raining really hard.We didn't have an umbrella so we were wet and cold.It was terrible!And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we couldn't see anything below.My father didn't bring enough money,so we only had one bowl of rice and some fish.The food tasted great because I was so hungry!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2d conversation: A:Hi,Claire,are you free next week? B:Hmm… next week is quite full for me,Jack. A:Really?How come? B:I have dance and piano lessons. A:What kind of dance are you learning? B:Oh,swing dance.It’s fun!I have class once a week,every Monday. A:How often do you have piano lessons? B:Twice a week,on Wednesday and Friday. A:Well,how about Tuesday? B:Oh,I have to play tennis with my friends.But do you want to come? A:Sure.

(word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浮力总复习(内容全面详细)

课题:浮力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求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浮力的测量:F 浮=G-F (G 等于弹簧秤在空气中的示数,F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G

修订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集

11.1.1三角形的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 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一)精讲 知识点一:三角形概念及分类 1、学生自学教科书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三角形。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 是三角形的边; 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 的角。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 (二)精练一: 1、如图.下列图形中是三角形的___________? 2、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精讲 知识点二:知道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判断三条线段 能否构成三角形 1、探究:请同学们画一个△ABC ,分别量出AB ,BC ,AC 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 AB+BC_____AC AB +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精练二: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8; (2)5,6,11; (3)5,6,10 2、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是12cm 、10cm 、8cm 、4cm ,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个。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 ) A 、1 B 、9 C 、3 D 、10 4、阅读教科书例题,仿照例题解法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5、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 ,三角形的一边长6cm ,求其他两边长。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 ) A 、7 B 、9 C 、12 D 、9或12 7、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 ,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 ___________. 8、(选做)若△ABC 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 9、已知线段3cm,5cm,xcm,x 为偶数,以3,5,x 为边能 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学习反思: A B C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教案

24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提问2: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提问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提问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提问5: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