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

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

(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

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

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

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

二、玉米种植和生长情况对玉米螟发生有利

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

省(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3亿亩。目前,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的春玉米多处于苗期,华北和西北地区为苗期至心叶期,黄淮和江淮地区为心叶至拔节期,西南地区多为拔节期;大部分主产区春玉米长势较好,为一代玉米螟发生和为害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

三、东北南部天气条件对一代玉米螟发生有利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全国大部玉米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江淮南部和西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天气条件对以上地区一代玉米螟发生和为害有利。

全国玉米种植区情况

北方春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 (吴景锋)。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

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

(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春小麦套种玉米。 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根据1997年统计,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玉米杂交种有本玉9号、吉单159、四单19、中单2号、掖单19、丹玉13、掖单13和沈单7号等。

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掖单13、掖单12、掖单19、西玉3号、掖单2号、中单2号和烟单14等。

4.生产条件分析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策略。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需要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

(2)增加投入。该地区1996年平均每亩施用化肥仅14公斤,而黑龙江省为8.4公斤,比西藏还少,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施肥量最少,每亩只有7公斤。该地区化肥投入量距亩产千斤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使农业系统丧失可持续性。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山西、内蒙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也适宜发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

(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的情况下,要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扩大出口能力。还要重视产后加工业的发展,多条途径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生产。

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播种面积733.33万公顷(约合1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的 50%左右。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70?/FONT>220天,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推广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2)增加肥料投入,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本区玉米施肥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钾肥更少,应把肥料施用量提高到施纯氮12千克以上和适量的磷钾肥。

(3)华北地区的套种玉米和麦茬夏播玉米,播时正值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耕作层十分干旱,结合上茬作物后期浇水,在播种前备足底墒,适当深播(6?/FONT>7厘米),盖严和镇压,是争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对于套种玉米,为了减轻共生期间小麦的遮阴,麦收前后还必须再浇一水防旱保苗和促进壮苗早发。

(4)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麦茬夏玉米容易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用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有秋旱发生时,应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玉米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合6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玉米面积的四分之一。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水热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差,有 90%以上的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无霜期200?/FONT>260天,年平均温度14?/FONT>16℃,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月至10月份,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在山区草地主要实行玉米和小麦、甘薯或豆类作物间套作,高寒山区只能种一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充分挖掘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纯种称为种质,用它来培育杂交品种),根据生态区划选用单交、双交、三交和群改种,使杂交优良品种面积扩大到 80%以上。

(2)在高寒丘陵地区推广玉米覆膜,争农时、夺积温,单产可增加 30%一50 %。

(3)扩大间套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推广玉米规格种植。

(4)在云、桂南部地区扩大一部分冬种玉米。

(5)本区多数山区丘陵土壤瘠薄,阴雨天气多,应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四. 南方丘陵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

五. 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

六. 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

2.7%,总产量占全国35.5% (吴景锋, )。单位面积产量5.3吨/公顷。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无霜期170-220天,降雨量丰富。本区处于黄淮海三条河流水系下游,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灌溉面积占50%左右。

本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过分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常有风、雹、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对生产不利。

2.种植制度本区属于一年两熟生态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曾经是50年代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但两茬复种只能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产量较低,而且麦收后复播玉米常受雨涝威胁,因此70年代在北部地区逐渐被套种玉米所取代,到80年代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两茬复种又有所发展。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夏播早熟玉米全生育期80-100天,所需有效积温1900-2300℃;中熟种生育期100-110天,有效积温2300-2700℃;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需要有效积温2700-2900℃。如果不能满足这些热量要求,则玉米生长不良,后期遇低温胁迫会影响灌浆,不能正常成熟,而且降低质量等级。

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热量资源分布有限,小麦收获后复播玉米,至适时播种下一季冬小麦为止,从北向南只有90-110天的生长期。如果扣除农耗,积温就更少了。为了确保小麦和玉米高产稳产,复播玉米只在机械化水平较高,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复播玉米的产量潜力和质量等级。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四种套种形式。

第一种,平播套种。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分布较多,包括山东南部,河北石家庄以南和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都采用这种方式。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由于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因此产量明显提高,而且田间玉米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光热资源和土地利用较合理,缓和了麦收和夏种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小麦和玉米双获高产。缺点是收麦和套种玉米完全要手工操作,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保全苗也很困难。

第二种,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同两茬复种相比,小麦占地减少,但玉米可换成晚熟品种,因而总体产量较高。这种套种方式在河北省北部和京津郊区无霜期较短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争取季节,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高产。

第三种,中带套种。也叫小畦大背套种法。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这种方式能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包括麦收、中耕、施肥等。麦收后的宽行间可套种豆类或绿肥。

第四种,宽带套种。畦宽约3米,机播14-16行小麦,麦收前25-35天在预留田埂上套种2行中熟玉米品种。麦收后在宽行间套种玉米、豆类、薯类或绿肥等作物。

(3)玉米豆类间作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黄淮海地区主要是夏播玉米产区,玉米生长季节受前后两茬冬小麦约束,因此需要中早熟品种。这一地区种植制度复杂,玉米病毒病特别严重,还发生很严重的大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属叶斑病,因此对品种的抗病性要求特别严格。种植的骨干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13、丹玉13、烟单14、掖单19、掖单12号、中单2号、郑单14和农大60等。

4.生产条件分析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这两类作物争地矛盾较明显。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也存在争地问题。因而间作套种就成为本区玉米生产的明显特征。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玉米面积占50%以上。黄淮海平原各地之间玉米产量差异悬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玉米重点产区之一,但缺少适应本区生产特点的新杂交种,迫切需要选育和推广适合复种或套种栽培的高产新品种。目前推广使用的杂交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商品玉米品质很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杂交种。

本区化肥投入较多,据1996年统计,平均施肥量每公顷约480公斤,但由于复种指数较高,真正用于玉米生产的肥料可能不到一半,距离每公顷7.5吨产量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相差很远,应继续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本区自然条件种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因此要继续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玉米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西南山地玉米区

1.分区范围西南山地玉米区也是中国的玉米主要产区之一,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的全部,陕西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山区和甘肃的一小部分。1996年玉米播种面积451.9万公顷,占全国18.4%,总产量占13.4%,单位面积产量3.79吨(吴景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

本区近90%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山区和高原,而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多数土地分布在海拔

200-5000米范围内,种植业垂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本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雨量丰沛,水热资源丰富,但光照条件较差。本区无霜期较长,一般在240-330天,玉米有效生长期150-180天,全

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10月,适合玉米栽培。但全年阴雨寡照天气在200天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和伏旱。病虫害的发生比较复杂而且严重。云贵高原地势垂直差异很大,土壤贫瘠,耕作粗放,玉米产量很低。

2.种植制度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农作物种类较多,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薯类为主。间作套种是本区玉米种植的重要特点,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兼而有之。基本方式有三种:

高寒山区一年一熟春玉米,或春玉米同马铃薯带状间作;

丘陵山区间套复种玉米,主要是早春作物如马铃薯、蚕豆、豌豆、油菜或春小麦套种玉米或复种玉米;

平原地区以玉米为中心的三熟制,例如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水稻,绿肥-玉米-水稻等三熟制,有间作套种,也有复种,其中以小麦-玉米-甘薯构成的旱三熟制推广面积最多,增产作用最大。

(1)麦玉薯旱三熟制。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省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区,经常发生夏旱和伏旱。以往实行小麦复播夏玉米一年两熟,7月下旬常发生高温干旱,使夏玉米严重减产。推广旱三熟制以后,在冬小麦播种时预留空行,麦收前35-40天套种春玉米,麦收后又在玉米行之间起埂栽插甘薯,避开了夏旱和伏旱,充分利用降雨,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旱三熟间套种全年每亩可收获700-800公斤,比两茬复种增产150-200公斤。

(2)小麦或马铃薯套种玉米。在海拔800米以上、生长期较短的丘陵高寒地区,每年种植一季有余,种植两季又显不足。自1970年代以来发展小麦或马铃薯与玉米两茬套种,解决了两熟稳产和均衡利用光、热资源问题,在云南省中、北部推广种植约300万亩,一般比单种玉米增产30%左右。

(3)小麦-玉米-水稻间套种,并与双季稻轮作。西南双季稻产区早春气温不稳定,早稻播种后易烂秧。秋季气温下降快,阴雨寡照天气多,日照时数只有1200-1600小时,影响晚稻抽穗开花,降低产量。实行小麦-玉米-水稻间套种,把玉米提前套种在小麦行间,实现早种早收,可比早稻稳产。同时,一季晚稻还比双季稻提早栽插10多天,避开了后期低温天气。这种方式还兼有水旱轮作的优点。从商品粮需求方面来说,减少了低质量的早稻生产,扩大了南方急需的小麦和玉米生产,缓解了早稻供过于求和旱粮供应不足的矛盾。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西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复杂多变,病虫害流行也比较复杂,主要有大小斑病、茎腐病、病毒病、锈病、纹枯病和霜霉病等。此外还有秋粘虫和玉米螟危害。种植的骨干品种有:成单14、中单2号、川单9号、雅玉2号、掖单13、沈单7号、成单13、绵单1号等;此外,这里还种植一些改良的开放授粉品种和顶交种等。

4.生产条件分析和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玉米在西南山区有较悠久的历史,一直是当地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土壤贫瘠,经济不发达,虽然实行间套复种制,但投入较少,耕作粗放,农民生活较贫困,限制了玉米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生产条件决定了西南山区是我国玉米种质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西南山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措施包括:

扩大杂交种的种植面积。我国玉米杂交种已经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90%,但在西南地区只占50%。扩大杂交种面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西南地区杂交种面积较少的原因之一是缺少适路品种,以往较多地引进北方杂交种,虽然有较高产量潜力,但适应性差,在贫困地区难以全面推广应用。西南地区是我国玉米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国一半以上的玉米资源来自该地区,因此,要立足本地区选育和推广适

应性强的新杂交种。这些本地杂交种不必沿用北方的模式,可以选育单交种、改良单交种、三交种、顶交种等。在贫困山区,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继续推广改良的自由授粉品种或群体。

在高寒山区推广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技术,一般可提高产量30-50%。要扩大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间套复种面积。在云南和广西要扩大冬种玉米,取代一部分早稻面积,改变商品粮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南方丘陵玉米区

1.分区范围南方丘陵玉米区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的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是中国水稻的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少,每年约1000多万亩,占全国3.2%,产量占

2.2% 。

本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雨量丰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达220-360天,适合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时间在25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匀,全年日照1600-2500小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但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种植水稻,所以玉米面积较少,且不够稳定。但该地区发展秋冬玉米生产的条件较好,潜力很大。

2.种植制度本地区历来实行多熟制,从一年两熟到三熟或四熟制,常年都可种植玉米,但主要作为秋冬季栽培。代表性的种植方式有:·小麦-玉米-棉花(江苏)·小麦(或油菜)-水稻-秋玉米(浙江、湖北)·春玉米-晚稻(江西)·早稻-中稻-玉米(湖南)·春玉米(套种绿肥)-晚稻(广西)·双季稻-冬玉米(海南)

本区秋玉米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常作为三熟制的第三季作物,兼有水旱轮作的效果。冬玉米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南部地区,6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玉米、高梁等旱地

作物的南繁育种基地,80年代以后又逐渐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玉米在多熟制中成为固定作物,也是水旱轮作的重要成份。

本地区具有育苗移栽玉米的丰富经验,例如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秋玉米区,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收获中稻后及时移栽玉米,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南方丘陵地区玉米面积比较小,能够种植一些亚热带玉米品种,但冬季种植的品种要求耐低温和较早熟,还要求抗多种病虫害,如:茎腐病、锈病和纹枯病等。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桂顶1号、掖单13、雅玉2号、掖单12、郧单1号等。

4.生产条件分析和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南方丘陵玉米区人多地少,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但土壤质地差,红黄壤肥力较低,土壤侵蚀严重。在土地利用上重水田轻旱地。在丘陵旱地上,农田水利设施较差,玉米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当地农民和技术人员缺乏玉米种植经验和适应品种,也限制了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

南方各省是商品玉米的主要消费地区,每年从北方调运或从国外进口大量玉米。许多农民不得不用稻谷饲养畜禽,很不经济。南方发展秋冬玉米生产将缓解一部分供需矛盾,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结构。同时,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增施肥料,扩种绿肥,提高地力,将有利于扩大秋冬玉米的生产发展。在南方发展秋冬玉米生产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开发冬闲田。南方产稻区有1.8亿亩旱地利用得尚不充分,其中大约1亿亩适合种植玉米。通过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等可以有效地促进南方玉米生产。同时,要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如合理密植,育苗移栽和利用玉米杆喂牛,然后增施肥料,改良旱地和荒坡荒滩等。

(2)扩大水旱轮作。湖南、湖北两省改革种植制度,推广春玉米-晚稻或早稻-夏玉米水旱轮作复种,玉米亩产可达400-500公斤,水稻亩产达500-600公斤,两季亩产超过吨粮。广东、江西和福建也在示范该项增产技术。

丘陵旱地推广以玉米为主的间作套种技术。如玉米和甘薯、花生、豆类等间作套种,每亩可在原来作物基础上增收200-250公斤玉米。在高寒山区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玉米可增产30-50%。

选育良种。南方缺少适应的杂交种,通常从其他地区引进的品种不能完全适应南方丘陵地区多熟制的生态要求和自然条件,抗病性也不完全适应,因此这些品种的产量潜力不能正常发挥。培育适应杂交种是南方发展秋冬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

增施肥料,研究和推广当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西北灌溉玉米区

1.分区范围和自然条件特征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的河套灌区。属大陆性干燥气候带,降水稀少,种植业完全依靠融化雪水或河流灌溉系统。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增加,自70年代以来玉米面积逐渐扩大,每年约1000万亩,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左右(吴景锋, ) 。

本区无霜期一般为130-180天,日照充足,每年2600-3200小时,0℃度以上积温3000-4100℃,10度以上有效积温2500-2600℃。总的来说西北地区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对玉米生长发育和获得优质

高产非常有利。但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因此本区种植业的特点是灌溉农业系统较发达。有些地方依靠融化雪水灌溉农田,水源可靠,因此农作物产量水平较高。

2.种植制度主要是一年一熟春播玉米,也有少量的小麦-玉米套种。不论哪一种种植方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很高。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较少,产量潜力很高,但经常发生干旱而造成减产,要求丰产潜力特别高、耐干旱和抗丝黑穗病的品种,主要有:中单2号、SC704、掖单13、掖单12、和单1号和京早8号。

4.生产条件分析和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西北灌溉玉米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但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植物病虫害较轻微,又有可靠的灌溉系统,因此农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在甘肃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和宁夏河套灌区,套种玉米大面积亩产500-600公斤,新疆农垦七师曾在1103.8亩面积上创造亩产1031.8公斤

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借助数据对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组织及个人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山东省玉米播种面积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山东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山东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山东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山东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山东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山东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同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指标分析 (7) 一、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 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 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 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 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 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 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 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 种 (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 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三)足墒播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的基本条件。在适播期内,要趁墒抢种,若土壤墒情 不足,播种后要用时浇蒙头水。 (四)施好种肥 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区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化学除草:播种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在玉米播后苗前, 浇过地后,趁墒每亩用甲草已莠250克,兑水80公斤喷雾。苗后除草:(1)选用灭生性除 草剂,如20%百草枯每亩250-300克(或10%草甘膦每亩1-2公斤)兑水50公斤,对已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完整版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 及种植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2013年2月21日讯? 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划分玉米种植区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历史的延续性; 2.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和无霜期等自然资源特点,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划分种植区; 3.在分区命名时要体现种植制度的基本特征; 4.考虑到玉米在各生态区内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原则,将中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五个明显各具特色的生态区: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总产量占全国的%(吴景锋)。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3)春小麦套种玉米。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

各省玉米田杂草种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省 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 841.10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61%,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7.84%。 1.1.1 省种植结构 夏播面积保持80%左右,可灌溉区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原夏播玉米区,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占总播种面积的70%;冀东平原和太行丘陵山区夏播区,热量资源相对短缺,约占总面积的10%;春播玉米区,生态、生产类型多样,约占总面积的20%。省约70% 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和养殖,约29%用于工业加工。 (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文英,农业科学,2009,13(6):113-115)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群落主要由马唐、稗草、黎、反枝苋、

牛筋草等杂草组成。在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作用下,近年来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东北春玉米区鸭跖草、芭英菜、问荆等杂草的危害程度不断上升,逐步演变为田间主要杂草,而华北夏玉米区难除杂草铁苋菜、苘麻在田间的优势度显著提高。 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区域性优势杂草10种:牛筋草、鸭跖草、灰绿藜、打碗花、苦荬菜、苣荬菜、芦苇、蒺藜、野稷、碎米莎草。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十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十藜,一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十稗+反枝苋,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和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与一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2006.6,植物保护学报,守辉等) 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于2006—200在冀北地区春玉米生产重点县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地点、72个地块进行调查,鉴定出春玉米杂草18科、46种。其中主要优势种有马唐、藜、反枝苋、铁苋菜、鸭趾草,次要优势种有狗尾草、鬼针草、小蓟、山苦荬、葎草、稗草、辣子草、猪毛菜、个别地块黄花蒿、苣荬菜、圆叶牵牛、莎草等为害较重。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 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灭草松;鸭趾草、小蓟、黄花蒿、藜等较多的地块,可在配中加入适量的2,4一滴丁酯;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对于乙草胺+莠去津和异丙草胺+莠去津的配,为提高对藜、鸭趾草等的药效,可适当加入2,4一滴丁酯,但加入量一般每亩不超过有效成分309, (冀北春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技术探讨,明辉,树才.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出苗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若无覆盖并去除麦根,则对马齿苋的萌发和生长更有利,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面,1、麦根的去除为杂草生长腾出了生存空间;2、麦根对杂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减少。麦根水提物对杂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郭宪,农业科学,2007,35(9):2584,2596)

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大理州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掌握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州农业局[2007]128号文件的要求,按照《大理州重点畜牧产业调研方案》,分别赴弥渡、祥云、宾川、鹤庆等生猪重点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听取畜牧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6家加工企业,4个县良种猪场,18户规模养殖户,26户农户进行调研,基本掌 握了生猪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猪存栏和出栏。全州2006年末生猪存栏237.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6.1万头,肥猪出栏293.2万头,猪肉产量25.6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1.34%、8.7%、6.23%、和6.23%。2007年一季度全州生猪存栏233.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4.64万头,出栏肉猪86.94万头;同比基本持平,减3.75%,增18.6%。据鹤庆县分析2007年第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7.14万元,其中能繁母猪2.06万元,出栏肉猪8.75万头,同比分别减0.13%、增10.12%和增14.62%,生猪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据20户农户调查生猪存栏590头,同比减少18.2%(06年同期722头),出栏240头,同比减少65.2%(06年同期690头), 其中6户还未出栏,1户不养猪。 2规模化养殖:全州饲养肉猪10—50头的有16026户,同比减少10.38%,主要是20头以下的减少;100—500头的340户,1000头以上的9户;饲养母猪5头以上的3750户,同比减12.9%,20头以上357户,同比减1.9%,50头以上107户,200头以5户,500头以上1户。据18户(30—50头)规模养殖户调查,存栏1114头,同比增10.6%(06年同期1233头),出栏602头,同比减少2.5%(06年同期617头),其中1户未出栏。鹤庆新登村委会规模养殖户(出栏30—100)273户,年出栏肥猪12655头,户均出栏46头;规模户饲养的种公猪以约克和杜洛克为主,母猪以二元杂为主,商品猪以三元杂为主;改造圈舍,安装饮水器,98%以上的养殖户圈舍均是卫生圈。祥云云南驿镇旧站李建雄户自繁自养,在2006年上半年猪价低迷时新建一幢猪舍,淘汰劣杂母猪,从县扩繁场引进70头二元杂母猪(LY)和杜洛克种公猪,组织三元杂交生产,进入2007年开始生产,母猪产活仔10—12头,育成9头以上;出栏肉猪100多头,出售肥猪价1月份8.2—8.6,3月份8.6—9.4,5月份额9.4—9.6。说明此户抗风险能力强,抓住市场机 遇,跟上养猪潮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科技措施推广情况 (1)生猪改良:2006年大理州生猪改良站点310个,其中国营(集体)44个,可利用良种公猪3126头,其中杜洛克1368头,长白猪693头,大约克1033头,其它32头;猪种改良39.7万窝,其中人工授精9.2万窝,母猪年均产1.8胎,据12个县市11318头繁殖母猪的调查,总受胎率91.7%,情期受胎率85.7%,胎均产仔10.44头,产活仔9.02头,胎均育成8.82头,断奶日龄44天,断奶窝重98.4千克,双月窝重124.4千克。2007年一季度全州猪改良10.96万窝,其中人工授精2.06万窝,同比增11.26%,减2.4%。 目前,良种公猪率达90%左右,约长、长约和约克等母猪的良种率70%左右。 (2)良种生产:州内大理、弥渡、祥云、宾川、鹤庆良种猪扩繁场共饲养种猪823头,其中公猪143头,母猪506头,后备公猪47头,后备母猪127头;2006年引种公猪64头,种母猪110头。饲养品种杜洛克106头(18公、88母),长白猪43头(14公、30母),大约克268头(49公、219母),PIC猪70头(12公、58母)。繁殖母猪年产2胎,总受胎率95.6%。2006年提供种公猪366头,种母猪1322头。2007年一季度弥渡、祥云、宾川、鹤庆良种猪扩繁场提供种公猪97头,种母猪525头。 (3)饲料推广。我州现有配合饲料厂27家,年生产配合8.3万吨,其中猪配合饲料4.3万吨,占52%,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州生猪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州养猪业配合饲料推广面已达85%。全州不完全统计经营饲料单位或个体户有1000多户,主要经营正大、神龙、新希望等50多个品牌饲料,年销售配合饲料3万多吨,浓缩料5000多吨,添加剂600多吨。规模养猪场和适度规模养猪专业户(年出栏50头以上)配合饲料养猪普及率达100%,散养户普及率达65%左右。 (4)配套技术推广普及情况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一、概述 1、玉米期货产品的综述 玉米是全球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品种(玉米、小麦、大米)之首,是种植范围最广的谷类作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6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其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 全球对玉米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中国饲料年产量1.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产量的20%。另外中国玉米的需求按需求量大小主要包括饲料、工业加工,其中饲料需求约占70%以上;而前国内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是猪饲料和鸡饲料,这两种饲料成本结构中玉米约占60%以上,因此玉米价格和饲料产品价格之间有很强的波动关联性。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 、玉米期货的主要内容 2 玉米产品在期货市场上的能够影响其价格的基本面主要包括经济、政策、供求三个方面因素。而由于国内农业政策与生产的稳定与连续性,经济和政策两大因素的变动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提供了重要保证,再加上大连玉米期货与现货市场

玉米价格相关系数以大于0.9,两者之间相关性非常高,这样中国玉米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波动却是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走势变化的主要依据。 二、几个主要因素影响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趋势 1、经济方面的因素 经济是所有期货产品交易的基础,经济增长,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经济下滑,会下跌;经济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会出现拐点。目前玉米期货产品处于的宏观经济市场情况如下: 宏观经济形势下,商品上涨压力犹存。全球及中国经济已开始好转,在经过整体商品在预期经济好转以及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明年全球商品市场可能会走出了一轮较为可观的上涨行情。另外,中国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也给玉米这类期货商品带来较为有利的支撑。 2、政策面的因素 在经济的基础上,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监管层会出台利空政策,抑制上涨,进入下跌周期;下跌幅度过大时,又会出台利好政策,出现反弹行情。中国能够影响到玉米期货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可包括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政策、食品政策等。 从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连结出现丰收年;前期国内玉米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玉米产区农民出现严重的卖粮难问题,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先后多次推出玉米收储计划。因此在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玉米粮源后,开始对市场有绝对的定价权。目前市场政策面主要关注国家的抛储计划,尤其是抛储价格。国家的抛储政策可以引发玉米期价大幅波动。显然,中国政府大量玉米库存量的处置政策已经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玉米以政策为导向的将主导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 3、供求关系因素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1.科学布局,区域化生产 随着玉米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实行科学布局,进行区域化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出玉米区域化生产规划布局,区分出大小区域,在种植区域内部,重点把玉米品种调优、结构调良、应用技术调新,就是要依据市场需求,真正选择品种优良、质佳的高产良种;依据产业化等对玉米的不同需求,在玉米自身内部区域内,种植不同需求的等同玉米良种;切不可一刀切及盲目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比例;突出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继续抓好常规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玉米生产的标准化作业 常规技术措施是生产经验总结,并经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其提质、增效、增产作用显著。如:玉米催芽坐水种技术,化控应用技术,绿色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的土壤耕作及轮作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等。这些技术生产上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继续抓好。但应看到很多地方虽然推广了这些技术,却没能真正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到位率不高,玉米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玉米生产增产、增效的基本前提。 3.抓好新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1通透栽培技术 此技术是黑龙江省农委十大农技推广项目之一,具有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含水量、提早成熟等多种好处,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生产区以推广“两垄一平台”、比空栽培、粮粮间作或不同品种的间作栽培,可有效缓解“玉米海”矛盾。 3.2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国家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较平展型玉米的光合势要强,可大幅度增加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明显提高,同时其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玉米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是玉米化控剂,其种类较多,作用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化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所造理想的株形,上部叶片收敛,有利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还可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趋势判断与对策 ——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调查报告 贵州省畜牧局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 养猪业是我省畜禽养殖的主体,它承载着广大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猪肉产品的大量生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推波助澜下,生猪市场价格从波峰滑向谷底,整条产业链上下空前紧张,广大养殖农户面对低迷的市场价格感到茫然,生产的组织者、畜牧行业部门对如何保证完成今年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深感不安。为全面了解全省生猪生产实际情况,为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谋献策,省畜牧局组织九个地(州、市)畜牧部门在全省范围对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变化的进行调研,并派出调研组赴贵阳、遵义、黔南、铜仁等地区对散养农户、规模养殖场(大户)、生猪营销协会、贩运商、屠宰场开展了抽样调查,现就各地提供的资料和抽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一、生猪生产及市场情况 根据本次调研和畜牧业生产统计资料预测,2006年2季度,生猪存栏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出栏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生猪出栏数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季度养殖户压栏观望待价上涨,而市场价格仍继续下滑,在无力承受养殖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亏本出售,因而出栏数上升。但与

上年末比,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数及能繁母猪存栏数均有所下降,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下降16.98%,但其比重仍占生猪存栏数9.3%。 (一)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继续下滑 自2004年11月以来,我省生猪及猪肉价格一直呈回落走势,据全省19个定点集贸市场调查统计,5月份仔猪、待宰活猪、猪肉价格降幅较大,仔猪市场均价每公斤6.09元,同比下降43.24%,环比下降14.22%;待宰活猪均价6.47元,同比下降16.4%,环比下降6.36%;猪肉市场价格11.46元,同比下降6.98%。 (二)仔猪与母猪价格降幅较大,其降幅远大于猪肉价格降幅 根据各地(州、市)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生猪市场价格调查分析,2006年4月,仔猪价格比2005年10月下降25.38%,在生猪产品中降幅最大,其次是纯种母猪与二元杂母猪,降幅分别是22.41%和15.7%,育肥猪价格下降14.28%,其中二元商品猪下降12.93%,三元商品猪下降12.23%。与生猪市场价格降幅比,猪肉市场价格降幅小于生猪市场价格降幅。2006年4月,全省猪肉市场均价为每公斤10.69元,比2005年10月的每公斤11.41元下降6.31%,其降幅远远小于生猪市价降幅。 表1:全省2006年4月与2005年10月生猪市场价格对比表 单位:元/公斤

中国玉米产业概况

中国玉米市场概况 一、玉米生产 1.玉米产量增长,消费相对平稳,供求关系由紧转松 2014/15年度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较上年增长0.9%,实现连续十一年增长。谷物产量为54,836.2万吨,其中玉米为21,564.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5.52%;稻谷为20,650.7万吨,占34.01%;小麦为12,620.8万吨,占20.79%。玉米自2012年产量首次超过稻谷后,连续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2014/15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为100,747.3万吨,其中中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的36,109万吨,排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21%。 玉米35% 稻谷34% 小麦21% 其他 10% 2014/15年中国粮食品种产量占比 2015/16年度,预估我国玉米产量为2.615亿吨(市场口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为2.28亿吨,种植面积为3788万公顷,单产为6.1吨/公顷),产量较上年度增1.4%。

中国玉米产量增长图 表格1: 国内玉米产量 单位:万公顷、万吨、吨/公顷 年 度播种面积产 量单 产 2004/20052,54514,754 5.80 2005/20062,63614,998 5.69 2006/20072,69716,210 6.01 2007/20082,79116,032 5.74 2008/20093,02717,113 5.65 2009/20103,14815,771 5.01 2010/20113,19917,060 5.33 2011/20123,27217,579 5.37 2012/20133,52520,561 5.83 2013/20143,61621,849 6.04 2014/20153,70125,790 6.97 2015/20163,78826,150 6.90 数据来源:市场调研 说明:因市场口径对播种面积数据资料缺乏,2015/16年玉米单产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推算则为6.9吨/公顷。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1.主要分布盟市:阿拉善、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 1.1主要分布旗县: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期、五原县、临河区、磴口县、杭锦后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乌审旗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土默特左旗 赤峰市:碦喇沁旗、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 通辽市:科尔沁旗、奈曼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期、扎鲁特旗 兴安盟:科右前期、科右中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 1.2主要分布乡镇: 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温都尔图勒镇 五原县:主要分布在银定图、塔尔湖、新中公、巴音套海一线西南区域 临河区:主要分布在狼山农场、新华镇、乌兰图克镇、隆胜镇、双河镇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黑柳子、团结、新民、公庙子、先锋、白彦花等6个多乡镇 杭锦后旗:211省道以南的区域,涉及头道桥、小召、召庙3个乡镇 磴口县:辖区中东部沙金套海、公地、纳林套海、哈腾套海4个乡镇苏木

达拉特旗: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鄂尔多斯以北的沿黄河冲积沉积平原,从西向东覆盖了中和西、昭君坟、展旦召、树林召、白泥井、盐店6个乡镇 乌审旗:省道S306沿线的纳林河、陶利、达布察克、河南、图克5个乡镇 杭锦旗:杭锦旗西北与磴口县和杭锦后旗交界的巴拉贡镇和呼木都镇 土默特右旗:在海子乡与小召子乡一线有分布 土默特左旗:在兵州亥、北什轴乡、万家沟果园有分布 和林县:主要分布在巧什营乡、舍必崖乡、大红城乡一线 松山区:早熟品主要分布在沿阴河流域的刘家营子、大庙镇一线,中熟品主要分布在沿舍路嘎河流域的老府镇、王府镇、中晚期品主要分布在太平庄、兴隆庄沿线。 阿鲁科尔沁旗: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与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接壤的双胜镇、巴拉旗新发镇 巴林左旗:主要分布在集通铁路东南以隆昌镇为中心的区域 巴林右旗:主要分布在辖区东南、西拉沐伦河流域以北的区域 林西县:主要分布在集通铁路以南,西拉沐伦河流域以北的区域 科尔沁区:分布在沿西辽河流域的丰田镇、育新镇、孔家堡镇、钱家店镇 科尔沁左翼中旗、:由西向东沿新开河流域在希伯花、舍伯图、腰林毛都3个乡镇 科尔沁右翼前旗:古迹乡、额尔格图镇、葛根庙镇、呼和马场良种厂有分布 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义和塔拉林场、杜尔基镇 开鲁县: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麦新、黑龙坝、建华、东风、吉日嘎郎图 扎鲁特旗:在格日朝鲁镇、嘎亥吐镇、巨日河镇、黄花山镇、香山镇、乌力吉木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规模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指示精神,我局对全市生猪生产形势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一、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一季度以生猪为主的畜牧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开局好、起步快的良好局面。全市出栏生猪120.52万头,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存栏309.86万头,增长4.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24.55万头,增长5.19%,占猪群的7.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3个百分点;仔猪54.56万头,占猪群的17.61%。近期,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严重亏损。4月底,毛猪价格跌至3.8元/斤,5月上旬,毛猪价格回升到4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8%;一等猪肉价格7.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42.3%;肉食品加工企业生猪边口收购价达1.6万元/吨左右,同比下降0.3万元/吨。目前,毛猪价格跌破了5元/斤的成本价,养猪全面亏损,散养农户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45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50-200元;自繁自养购买饲料的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70元左右;管理水平高、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养殖场盈亏基本持平。由于毛猪价格低、疫病困扰、养殖成本高、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严重伤害了农民养殖积极性,致使农民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将对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破产难以避免,退出养猪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猪肉价格过低,必然会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吃高价猪肉的历史迟早又会重演。 二是仔猪和种猪交易量大幅减少、价格大跌。4月份,仔猪和种猪行情应当是一片惨淡,随着毛猪价格下跌幅度加大,养殖户已经从少赚进入全面亏损,仔猪补栏量不大,因此,仔猪和种猪交易量进一步减少,价格大跌。优质仔猪6.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2.5元/斤,同比下降65.8%;一般仔猪4.8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7.2元/斤,同比下降60%。2009年一季度的仔猪价格出现了罕见的与毛猪价格两者不同步现象。春节过后,毛猪价格呈持续下跌势头,而仔猪价格并未及时随活猪价格下跌而下跌,而是保持了反弹势头,直至3月底才出现大幅回落。仔猪价格与活猪价格不同步,将潜伏巨大的市场风险。优质种猪(公、母猪同价)4000元/头,同比下降1200元/头,下降23.8%,销售量下降60%,种猪交易量的大幅下降,将可能导致2010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三是猪肉产品外销受阻、猪肉加工企业亏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沿海城市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猪肉需求量大大降低,无猪肉产品出口市场,致使外销受阻,外销量大大减少,以冻肉为原料的肉类食品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受国外进口猪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 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 (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 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

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 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万公顷,总产为44925.5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中国种植玉米18824万公顷,68190万吨,3623kg/ha.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置(头号出口国是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1996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 水稻又分双季早稻和晚稻、一季稻(中稻)、再生稻等。其分布很广,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岛的崖县,西至新疆,东至台湾和黑龙江和三江平原,低至东南沿海,高至海拔2600的云贵高原都有水稻栽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目前的水稻种植可分为六个大区:水稻又分双季早稻和晚稻、一季稻(中稻)、再生稻等。其分布很广,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岛的崖县,西至新疆,东至台湾和黑龙江和三江平原,低至东南沿海,高至海拔2600的云贵高原都有水稻栽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目前的水稻种植可分为六个大区:1我国的六个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

广西生猪生产情况分析

广西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区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目前生猪生产的现状到底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研结合近十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区生猪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生猪生产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养猪生产的发展是随人类的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人类养猪的历史久远,我国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就已驯养猪。猪肉是人类生存,延续不可缺少的动物性营养食品,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也是世界消费最广泛的红肉。养猪业在我区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区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从2000年以来,广西生猪生产和价格也同全国一样,生猪生产波动频现,价格涨跌频繁,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大冲击,也助推了CPI 的涨跌,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猪肉市场,给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困扰,生猪生产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猪养殖是农民“钱袋子”之一,也是城镇居民“菜篮子”主要渊源。抓好生猪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供应,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规模养殖成为养猪生产主体。生猪饲养业在我国是传统产业,生猪养殖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经营,生产方式粗放,生产规模较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生猪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规模养殖的数量迅速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据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资料显示,2012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0.3%,但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49.3%以上。其中,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占0.1%,出栏量占35.2%。年出栏5000头的养殖户占总养殖户的0.005%,年出栏生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26.9%。 散养户和小规模户急剧减少,规模养殖成为主导力量。2007年至2012年底,我区养猪户从433.71万户减少到288.62万户,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养殖户280.37万户,比2007年减少34.5%,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64.7%下降为2012年的39.2%头;2012年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3896户,比2007年增加了61.3%,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21.6%提高为2012年的35.2%。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达到130家,比2007年增加了31家,年出栏生猪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4.6%提高为2012年的8.4%。 (二)优势产业区基本形成。伴随优质安全生猪基地建设,我区初步形成了生猪养殖优势产业区。2013年年出栏生猪超过50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