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计算面积表

钢筋计算面积表

2

2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截面面积配筋表

钢筋: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变形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钢筋切截表: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力纵筋的截面积与构件的有效截面积之比值。以ρ表示。梁在适筋与超筋界限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混凝土是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受力的过程也就是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裂缝会进一步扩展,最终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为了抑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展,防止混凝土结构发生脆断现象,通常在混凝

土中埋入钢筋、钢纤维等抗拉性能好的材料,以弥补混凝土抗拉能力的不足,提高结构的抗破坏能力。 最小配筋率式为保证钢筋混凝土截面所能抵抗的弯矩不致小于它的抗裂弯矩而规定的配筋率的下限值,以免构件开裂后钢筋立即屈服而发生脆性破坏。欧洲混凝土协会-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模式规范还根据裂缝宽度的限值规定混凝土受拉区的最小配筋率,以便保证结构的使用性能良好。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配筋率对混凝土断裂的影响: 混凝土断裂是混凝土材料由于裂缝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破坏。混凝土由于施工期温度控制不当或其他原因,会出现微细裂缝。在工作期间,由于荷载和温度变化等因素,这些微细裂缝会发展,部分连通、合并成一条或多条宏观裂缝并逐步扩展,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在裂缝尖端两侧混凝土表面粘贴的应变片显示,在混凝土开裂之前,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尖端两侧的应变也随着增加,属于拉应变;但在某一时刻,当应变增加到峰值时,裂缝尖端处的混凝土由于应力集中而开裂,此时裂缝两侧的混凝土变形得到释放,在曲线上反映为拉应变不再增加,而荷载继续增加。由于缝端混凝土的开裂,其附近的拉应力卸载,拉应变减小,甚至出现压应变,应变峰值所对应的荷载即为起裂荷载。随着配筋率的逐渐增大,试件发生失稳破坏时,钢筋的约束力也在逐渐增大,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也在逐渐增强,但是所有钢筋均没有屈服,属于超筋破坏。临界有效裂缝长度随着配筋率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钢筋比重及各种钢材比重计算表

螺纹钢及圆钢筋的重量表 螺纹钢 ①9-0.499kg/m ① 100.617kg/m ① 120.888kg/m ① 141.21kg/m ① 161.58kg/m ① 182.00kg/m ① 20-2.47kg/m ① 22-2.98kg/m ① 253.85kg/m ① 284.83kg/m ① 32-6.31kg/m ① 40-9.87kg/m 同圆钢具体算法可以采用直径除以10然后平再乘以0.617kg/m 也就是10mm直径钢筋的每米重量这样就可以算出任直径的钢筋重量直径相同的螺纹钢圆钢带肋钢每米重量都相等所以只需要考虑直径就行了比如6mm钢每米重量就是 0.6*0.6*0.617=0.222

这就是6mm钢筋每米的重量了

直径乘以直径乘 0.006165(标准) 商家默认标准:直径乘以直径乘 0.00617 其他: 钢W=0.00785 乘边长的平 扁钢: W = 0 . 00785 X 宽X 厚 钢板W = 7 . 85 X 宽X 厚 钢管:W =(外径-壁厚)X 壁厚X 02466 渡锌 W =原理论重量X 06 . 钢筋规格重量表 重量(kg/m ) 0. 0.098 0.154 0. 0.193 0.222 0.245 0.260 圆钢规格重量表 规格 截面面积 ①35 9.62 ①4 12.57 ①5 19.63 ①5.5 23.76 ①5.6 24.63 ①6 28.27 ①6.3 31.17 ①6.5 33.18 ①7 38.48

0.302

①7.5 44.18 0.347 ①850.27 0.395 ①963.63 0.499 ①10 78.54 0.617 ①11 95.03 0.746 ①12 113.10 0.888 ①13 132.70 1.04 ①14 .90 1.21 ①15 176.70 1.39 ①16 201.10 1.58 ①17 227.00 1.78 ①18 254.50 2.00 ①19 283.50 2.23 ①20 314.20 2.47 ①21 346.40 2.72 ①22 380.10 2.98 ①24 452.40 3.55 ①25 490.90 3.85 ①26 530.90 4.17 ①28 615.80 4.83 ①30 706.90 5.55 ①32 804.20 6.31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公称直径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1 2 3 4 5 6 7 8 9 6 28.3 57 85 113 142 170 198 226 255 8 50.3 101 151 201 252 302 352 402 453 10 78.5 157 236 314 393 471 550 628 707 12 113.1 226 339 452 565 678 791 904 1017 14 153.9 308 461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6 201.1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18 254.5 509 763 1017 1272 1527 1781 2036 2290 20 314.2 628 942 1256 1570 1884 2199 2513 2827 22 380.1 760 1140 1520 1900 2281 2661 3041 3421 25 490.9 982 1473 1964 2454 2945 3436 3927 4418 28 615.8 1232 1847 2463 3079 3695 4310 4926 5542 32 804.2 1609 2413 3217 4021 4826 5630 6434 7238 36 1017.9 2036 3054 4072 5089 6107 7125 8143 9161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 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在剪力墙竖向钢筋标注中 5.7M的墙下面1.3M标注φ(10+8)@100 上面标注φ8@100 那怎么配置钢筋 在下面1.3米以下配置10mm的钢筋间距是200mm,8mm的是200mm,8和10是一隔一的间距布置,1.3m以上是全部是8mm的钢筋。 Φ8/10@100的用意 就是钢筋的间距都是100的,只是放1根8的,在放1根10的,串开放

梁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梁用)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梁用) 直径不同根数直径的计算截面面积(mm2)公称质量(mm)123456789(kg/m) 5 19.6395979981181371571770.154 6 28.357851131421701982262540.222 6.5 33.2661001331661992322652990.26 8 50.31011512012523023524024530.395 8.2 52.81061582112643173704224750.415 10 78.51572363143934715506287070.617 12 113.122633945256567979290510170.888 14 153.9308462616770924107812321385 1.208 16 201.140260380410051206140716081809 1.578 18 254.5509763101812721527178120362290 1.998 20 314.2628942125715711885219925132827 2.466 22 380.17601140152119012281266130413421 2.984 25 490.99821473196324542945343639274418 3.853 28 615.812321847246330793695431049265542 4.834 32 804.216082413321740214825563064347238 6.313 36 1018 203630544072508961077125814391617.99 40 1257 25133770502762837540879610053113109.865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钢筋配筋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钢筋间距(mm) 当钢筋直径(mm)为下列数值时的钢筋截面面积(mm2)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28.3 38.5 50.2 63.6 78.5 113.0 153.9 201.0 254.3 314.0 379.9 490.6 615.4 50 565 769 1005 1272 1570 2261 3077 4019 5087 6280 7599 9813 70 404 550 718 908 1121 1615 2198 2871 3633 4486 5428 7009 8792 75 377 513 670 848 1047 1507 2051 2679 3391 4187 5066 6542 8206 80 353 481 628 795 981 1413 1923 2512 3179 3925 4749 6133 7693 90 314 427 558 707 872 1256 1710 2233 2826 3489 4222 5451 6838 100 283 385 502 636 785 1130 1539 2010 2543 3140 3799 4906 6154 110 257 350 457 578 714 1028 1399 1827 2312 2855 3454 4460 5595 120 236 321 419 530 654 942 1282 1675 2120 2617 3166 4089 5129 125 226 308 402 509 628 904 1231 1608 2035 2512 3040 3925 4924 130 217 296 386 489 604 870 1184 1546 1956 2415 2923 3774 4734 140 202 275 359 454 561 807 1099 1435 1817 2243 2714 3504 4396 150 188 256 335 424 523 754 1026 1340 1696 2093 2533 3271 4103 160 177 240 314 397 491 707 962 1256 1590 1963 2375 3066 3847 170 166 226 296 374 462 665 905 1182 1496 1847 2235 2886 3620 175 161 220 287 363 449 646 879 1148 1453 1794 2171 2804 3517 180 157 214 279 353 436 628 855 1116 1413 1744 2111 2726 3419 190 149 202 264 335 413 595 810 1058 1339 1653 2000 2582 3239 200 141 192 251 318 393 565 769 1005 1272 1570 1900 2453 3077 250 113 154 201 254 314 452 615 804 1017 1256 1520 1963 2462 300 94 128 167 212 262 377 513 670 848 1047 1266 1635 2051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 公称直径/mm 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单根钢筋理 论质量/ (kg/m)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28.3 5 7 85 113 141 170 19 8 226 254 283 311 0.222 6.5 33.2 66 99 133 166 199 232 265 298 332 365 0.261 7 38.5 77 115 154 192 231 269 308 346 385 423 0.302 8 50.2 100 151 201 251 301 352 402 452 502 553 0.395 8.2 52.8 106 158 211 264 317 369 422 475 528 581 0.415 9 63.6 127 191 254 318 382 445 509 572 636 699 0.500 10 78.5 157 236 314 393 471 550 628 707 785 864 0.617 12 113.0 226 339 452 565 678 791 904 1017 1130 1243 0.888 14 153.9 308 462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539 1692 1.209 16 201.0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2010 2211 1.580 18 254.3 509 763 1017 1272 1526 1780 2035 2289 2543 2798 1.999

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 ;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

造设计。 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 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GB50010-2002 称直单根钢筋理论

径(mm) 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重量 (kg/m) 123456789 628.357851131421701982262550.222 6.533.2661001331661992322652990.26 850.31011512012523023524024530.395 8.252.81061582112643173704234750.432 1078.51572363143934715506287070.617 12113.122633945256567879190410170.888 14153.9308461615769923107712311385 1.21 16201.140260380410051206140716081809 1.58 18254.55097631017127215271781203622902 20314.2628942125615701884219925132827 2.47 22380.17601140152019002281266130413421 2.98 25490.99821473196424542945343639274418 3.85 28615.812321847246330793695431049265542 4.83 32804.216092413321740214826563064347238 6.31 361017.9203630544072508961077125814391617.99 401256.625133770502762837540879610053113109.87 50196439285892785698201178413748157121767615.4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结构体系与类型 设防烈度 6789 高度≤30>30≤30>30≤30>30≤25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 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 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 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 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 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三、构造钢筋 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 板的配筋原则: 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痩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

梁钢筋计算公式

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49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图49)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图51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图51)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51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

梁钢筋计算

第九章梁钢筋计算 整个工程的钢筋计算,梁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梁钢筋的计算规定较多,因此要准确、快速地计算梁钢筋,一直成为众多造价人员的理想。而鲁班钢筋恰恰实现了这一点。易学易用、准确、灵活、快捷是鲁班软件的最大特点,您学完这一章节以后,将有切身的体会。本章节将讲述梁的基础操作、实例计算与实例分析、操作技巧、变通使用等内容,您将从中学到梁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高级技巧。 9.1 构件属性 点击选中需要增加梁的构件的节点,比如“梁>2F”; 1)点击工具栏中的“新增构件向导”,或者在“2F”节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新增>构件向导”, 2)选中“2F”节点执行主菜单“操作>新增>构件向导”。(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推荐工具栏及右捷菜单),将进入到“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如下图9.1所示。鲁班钢筋支持框架梁、非框架梁、次梁等,并且支持弧形框架梁、弧形次梁(手工计算弧形梁是非常麻烦的)。本章将通过一条直形框架梁的实例讲解,让您成为梁钢筋的计算专家! 图9.1构件向导—梁 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梁>框架梁>直形框架梁”,并点击“确定”按钮; 弹出“构件属性”对话框,其中的各项参数意义:

图9.2构件属性 设置完“构件属性”的参数,请点击“下一步”按钮,或者快捷键Alt+N,将进入到“梁构件属性”,如图9.3所示。 9.2 梁构件属性 图9.3梁构件属性

A[集中标注] “选择框架梁类型”:软件默认为楼层框架梁。如果是屋面框架梁时,需要下拉选择一下;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端支座节点的构造要求不同。 “梁名称”:支持中文、字母、数字、符号,一般应与图纸上的梁编号相统一,以便修改及校对。如图9.3中梁名称KL1[5A]*2表示有2根KL1,有5跨且1端悬挑;您也可以在提交钢筋之后通过“重命名”修改构件名称。 “梁截面尺寸”具体格式为:bxh1/h2 Yc1xc2。其中,b:梁宽,h1:根部高度,h2:端部高度,当不输入“/h2”时表示梁的根部及端部为相同的高度,即梁不变截。c1: 腋长,c2:腋高,当不输入“Yc1*c2”时表示没有加腋。比如350*750表示不变截、不加腋,350*750/500表示变截不加腋,350*750 Y500*250表示不变截、有加腋。支持“*”、“X”字符,推荐用“*”表示“乘”,因为用小键盘可以快速输入*号。如果个别跨梁的断面尺寸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提示:将鼠标指针靠近输入时,会弹出提示条,较详细地描述了当前的参数输入格式,您初学软件时,应特别注意提示条,如图9.3所示,当指针靠近梁断面尺寸时,就会有提示条弹出。 “梁箍筋”:输入格式为“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或肢数时不用斜线,支持2、4、5、6、8肢箍。如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直径Ф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如a8-100(4)/150(2)表示箍筋一级为直径Ф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为两肢箍。当不标注肢数时,默认为两肢箍,如a10-200,表示一级钢直径10,间距为200的双肢箍。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梁上部贯通筋”:"/"表示不同排钢筋、“+”表示同排的不同直径钢筋。例:2B25+2B20/2B22/2B18表示第一排有2B25和2B20的钢筋, 第二排有2B22的钢筋,第三排为2B18的钢筋; 提示:梁上部是贯通筋还是加强负筋,由该跨梁上部负筋数据及上部加强筋形式决定,可以参见本章一问一答。 “提取”按钮:在修改梁时,如果梁上部负筋大部份是相同的时候,比如2B25+2B20/2B22,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输入这一参数,点击“提取”按钮,则当前梁所有上部负筋均一次性改为2B25+2B20/2B22。在修改“梁跨中”数据时,对于上部负筋只需要把少量不同的地方进行修改即可达到快速修改的目的。但请记住,提取数据以后,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应还原为贯通筋的参数,比如2B25。 “下部贯通筋”:其格式同“上部贯通筋”,且仅把输入的参数提取到每跨的下部纵筋处。比如七跨梁中4、5、6跨均为6B22,就在这输入框中填写“6B22”,那么整跨梁的下部默认钢筋为6B22,在跨梁中仅需要修改第3、7跨的下部筋数据,实现了快速输入及修改。 B[下部配筋选项] “遇支座下部钢筋全部断开锚固”:为默认选项,在平法图集的构造大样中,下部纵筋为不连续,遇支座则全部断开锚固。各胯下部筋长度为各跨净跨长+2×锚固长度。 “当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定尺长度时连续”:指连续二跨或二跨以上的轴间间距一边跨支座长度+2*锚固长度<=钢筋的定尺长度时,“同类别”且“同直径”且“同根数”的钢筋连续布筋不断开。在配筋时,先判断后一跨钢筋和前一跨钢筋能否连通,即直径和级别是否相等,而且支座处是否变截。若不能,钢筋断开;若连通,则判断前面[连续长+2×锚固长+后一跨长]是否大于定尺长度,若大于定尺长度,则钢筋不能连通,在支座处断开,钢筋长度等于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否则,继续判断下一跨。 “下部连通抽取”:下部钢筋全部连通抽取,此时的构造和配筋与上部贯通筋非常相似。 C[腰筋配筋选项] “腰筋断开抽取”:是指每跨梁上的腰筋断开,长度为轴间间距-右支座宽度-左支座宽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一般默认为15d。 D“系统高级”按钮:当遇到设计特殊,某些构造要求与规范不同的梁时,比如某设计要求梁上部负筋第一排及第二排的出挑长度均为Ln/4,再如架立筋与贯筋筋的搭接长度为0.75L aE,您可以使用此命令进行调整,详见9.5节梁高技属性设置的讲解。 E[箍筋设置]:箍筋是两肢箍时不需要设置,为四肢箍(两个相等交错)及六肢箍(三个相等交错)时也

框架梁钢筋计算公式汇总

1上部通长筋 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度+左支座锚固长度+右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锚固的取值: (1)端支座 支座宽-C≥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C<max(laE,0.5Hc+5d),弯锚,取Max(0.4laE+15d,Hc-C+15d )。 (2)中间支座 支座宽≥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max(laE,0.5Hc+5d),弯锚,取Max(laE,0.5Hc+5d)。 2上部边支座负筋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1排)=1/3净跨长+支座锚固长度 上部边支座负筋(第2排)=1/4净跨长+支座锚固长度 锚固的取值: (1)端支座 支座宽-C≥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C<max(laE,0.5Hc+5d),弯锚,取Max(0.4laE+15d,Hc-C+15d )。 (2)中间支座 支座宽≥max(laE,0.5Hc+5d),直锚,锚固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max(laE,0.5Hc+5d),弯锚,取Max(laE,0.5Hc+5d)。 3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1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度 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2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度 4下部通长筋 下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5下部边跨负筋 下部边跨钢筋=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6下部中间跨负筋

下部中间跨钢筋=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7构造钢筋 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8抗扭钢筋 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9拉筋 9.1拉筋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 9.2拉筋根数 9.2.1没有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 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 9.2.2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 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10箍筋 10.1箍筋长度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1.9d*2+8d 10.2箍筋根数 箍筋根数=加密区根数*2+非加密区根数 一级抗震: 加密区长度=max(梁高*2,500) 加密区根数=[(梁高*2-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区间距-1 二至四级抗震: 加密区长度=max(梁高*1.5,500) 加密区根数=[(梁高*1.5-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区间距-1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表

(腿宽-腹 厚)] c型Kg/m 0.00785* 腹厚*[高 +2.26* (腿宽-腹 厚)] &槽钢 Kg/m 0.00785* 腹厚*[高 +3.26* (腿宽-腹 厚)] Kg/m 0.00785* 腹厚*[高 +2.44*

(腿宽-腹厚)] c型Kg/m 0.00785* 腹厚*[高+2.44* (腿宽-腹厚)] 9、钢管Kg/m 0.02466*壁厚*(外径-壁厚)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x钢筋的直径(mm)x 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 6 = 0.222 Kg $ 6.5 = 0.26kg $ 8 = 0.395kg $ 10 = 0.617kg $ 12 = 0.888kg ① 14 = 1.21kg ① 16 = 1.58kg ① 18 = 2.0kg ① 20 = 2.47kg ① 22 = 2.98kg ① 24 = 3.554kg ① 25= 3.856kg ① 28= 4.837kg ........... ①12(含12)以下和①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①14至①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① 6=0.222Kg ① 8=0.395Kg ① 10=0.617Kg ① 12=0.888Kg

① 14=1.21Kg ① 16=1.58Kg ① 18=2Kg ① 20=2.47Kg ① 22=3Kg ① 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 kg/m) 扁钢、钢板、钢带W= 0.00785 X宽X厚 方钢W= 0.00785 X边长2 圆钢、线材、钢丝W= 0.00617 X直径2 钢管W= 0.02466 X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 0.00785 X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 0.00785 X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 0.00785 X腰厚[高+f (腿宽-腰厚)] 槽钢W= 0.00785 X腰厚[高+e (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