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教学反思

解放战争教学反思
解放战争教学反思

解放战争教学反思

张永利导入: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实现真正和平。那么这个简单而又朴素的愿望在当时能够实现吗?

生:NO。

师:这个愿望的实现不是你们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在当时主要是国共两大政党说了算。

接下来通过展示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后国共双方对对中国前途的态度(中共希望建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国民党欲发动内战且得到国际力量美国的支持。)

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那么,这对矛盾要如何化解,才能实现人民所向往的太平盛世?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欲先发制人。蒋介石于1945年八月十四、八月二十、八月二十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

这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上面的材料分析已经看出蒋介石欲想发动内战,为何又要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目的何在?毛泽东到底应不应该去?(此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去或者不去的结果。)最终由教师强调指出,为了争取和平,毛泽东一行毅然决定赴这场“鸿门宴”,促成了这次重庆谈判。

教学过程: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从以上的分析已经介绍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即国民党、共产党、国际力量三个方面的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2)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

关于《双十协定》,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协定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画出此次协定没有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争取的合法地位。(教师点出:大胆预测今日在谈判桌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他日必会拉倒战场上去解决。)

过渡,师:按照协议内容,下一阶段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PPT展示政协召开图片,简介会议,指出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师:同年二月,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但是在庆祝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部分,由较场口惨案,进一步引出,惨案发生之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并在此指出:至此,蒋介石战后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暴露无遗,战后人民要求实现和平的愿望也最后落空了。

二、战争过程

师:1分钟时间,学生迅速浏览课本,试着划分解放战争可分为几个阶段?

生: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4.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10.1

师:接下来我们详细地介绍解放战争的过程。

在战略防御阶段,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并阅读课本,指出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以及标志,学生很容易能够指出: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师:一场战争的发生,人们往往感兴趣猜测战争双方谁能取胜这个问题?当然,一般来说,我们判断战争谁胜谁负?主要是依据双方的军事实力来判断,那么我们来看战争初期,国共双方的军力实况。

PPT展示,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有130万余人;国民党有430万余人,两党实力相差悬殊。

由此,学生初步得出结论预测战争初期国民党取胜的可能性很大。

然后,展示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毛泽东对战争的看法,在于美国记者安娜谈话中,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暗示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因此,我军采取的作战方针是什么?要求学生在课本找出即可。正是因为如此,八个月我军歼敌七十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进而国民党收缩战线,转为重点进攻。提问: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地区是哪里?

生:山东和陕北。

师:简介在山东解放区的一次重要的战役:孟良崮战役。

最终结果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粹,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根据战情的变化,中共调整了新阶段的作战方针。

战略反攻阶段:

PPT展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进而提问:

1、其中第二年指的是那一年?

2、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外线和内线指的是什么?

3、当时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具备那些条件?

师:在第三个小问题上,引导学生分析战略反攻的条件。在经济上,中国在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这块让学生结合课本79页的学思之窗,了解土改概况(时间、文件、内容、意义),理解内战时期土改的开展和人民战争的关系。在军事上,经过前一阶段,国共的军事力量发生了些许变化,展示国共军队数量,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为中共战略反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从时间上来看,1947年6月,国民党的主要兵力多集中在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作出重大的军事部署即挺进大别山(中原)。至于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引导学生结合毛泽东的论断(“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中共的战略部署。同时,结合示意图,指出刘邓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打破了国民党中原防御部署,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过渡:战争从1946年夏打到了1948年秋,两年多的时间,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PPT展示1948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表,通过总兵力、机动兵力、装备、后方等因素来看,人民解放军占有一定的优势,据此让学生理解中共中央认为大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阶段:

在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通过课本阅读和平时常识的了解,一起完成三大战役表格的填写,表格内容包括作战部队、作战时间、歼敌或者改编数量、作战方针、结果等,通过表格填写的过程,了解三大战役的概况。三大战役的介绍,教

师一辽沈战役为例填写表格,让学生仿效进而完成淮海、平津战役的填写。最后师指出,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三大战役的意义即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殆尽,其在大陆的统治可谓是大势已去。

过渡:三大战役结束的时间到了1949年1月份了,元旦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共产党,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而国民党由于军事上的大溃败,在1949年元旦发出了“求和”的声明。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共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战争最后胜利阶段:

1、北平和谈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北平和谈的时间、内容、结果。

由和谈破裂的结果自然过渡到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想全国进军的命令。此处播放视频,形象直观再现渡江战役。

2、渡江战役:

师:渡江战役使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南京国民政府的历史永远定格在了1949年4月23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此时此刻,毛主席心中大快,可谓是“政场得意,诗性大发”,赋诗一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让我们一块朗诵感受一下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胜利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2、历史意义:国内、国际、思想意义。

师: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角度,在课本上一一找出。

四、本课小结:

《解放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最后一课,在中共领导下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新的阶段。

课后思考题: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

“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运用课本内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

单元教学设计及详案(解放战争)

单元整体立意和构想 湖南城步西岩镇中学杨爱勇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大家辛苦了! 我进行教学设计的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又一个奋斗历程;另一方面,解放战争的胜利,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授这个单元时,我打算先给学生放映一段《辽沈战役》的电影(大约5分钟),由此引入“解放战争”这个单元,并板书该单元标题。然后,我再按教材的顺序,分别讲授《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课的内容。讲授这两课的内容时,我打算充分运用电影资料、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完毕,每堂课后,我都撰写了教学反思。详情请见具体教学设计:

第23课内战爆发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何时?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又是在何时? 2、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何时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二、导入新课 先给学生放映如下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的时候,处境非常困难。他的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他的媳妇连忙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蒋介石。老蒋长叹一声,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赶紧说:“还是爷爷好!”老蒋又一声长叹,说:“爷爷不好!要是好的话,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来!”从此以后,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老蒋那可是威风八面,神气十足,国内外威信极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三、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重庆谈判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初中音乐_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歌剧《白毛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2.通过欣赏和学唱《北风吹》《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以及独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 3.能够对中国歌剧《白毛女》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初步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重难点 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钢琴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现场演奏《北风吹》乐曲。 问题:1.这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 二、作品介绍

1.剧情介绍 河北省西北部有一个“白毛仙姑”民间传说:1935年的除夕夜,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外出躲债回家过年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喜儿抵债,喜儿受尽虐待,逃进深山,三年煎熬使她成为了“白毛女”,当地传说为“白毛仙姑”。1938年,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救出了喜儿,获得了翻身。 2.作品介绍 歌剧《白毛女》是在1942年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共有5幕组成,1945年首演于延安。 《北风吹》《扎红头绳》是其中的两个经典唱段。 三、作品剖析 (一)《北风吹》唱段 1.初听乐曲 问题:这个唱段是哪个角色的唱段? 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表现了角色什么样的心情? (《北风吹》是歌剧《白毛女》中的第一幕第一场,表达了喜儿等待父亲回家过年的迫切心情,表现出了喜儿天真活泼、纯朴开朗的性格。) 2.复听乐曲 (体验利用音乐要素塑造人物迫切的心情) 3.分析乐曲(教师边演唱边引导学生分析)

演唱形式:女声独唱 拍子:3拍子(想起父亲的喜悦,用3拍子这种跳跃性的拍子来表现想要见到父亲的迫切心情) 节奏:四分节奏、二分节奏为主,总体舒缓 旋律:整体线条宽广(暗示故事矛盾没有开始,教师演唱利用旋律线分析) 音区:低音区5 ---中音区6,叙述性 乐器:长笛、小提琴为代表的弦乐,亲切感 创作手法:采用同样旋律进行三遍演奏(强调角色作用) 4.作品赏析 观看歌剧《白毛女》的表演视频(天津歌舞剧院版本) 5.表现作品 师生合作,学生演唱前两段,教师指挥 (二)《扎红头绳》唱段 (在带领学生分析《北风吹》唱段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本收曲目) 1.初听乐曲 问题:这个唱段是哪个角色的唱段? 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表现了角色什么样的心情? (《扎红头绳》是歌剧《白毛女》中第一幕第二场的内容,成功塑造了父女俩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了解父母的爱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了解父母的爱教案(附教学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中班社会活动了解父母的爱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教学反思等内容,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了解父母的爱教案吧。活动设计背景情感教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让每个孩子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是多么惬意、美好的事情。为了让中班幼儿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去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特意举办此次爱的活动《了解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 2.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幼儿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 2、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 难点: 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并能口齿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一星期给幼儿每人一个鸡蛋,随身携带,尽量保持它的完整。 2.材料准备:制作一个妈妈抚育一个小婴儿一天的录像。 3.环境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相互关爱的资料,布置区角。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照顾一周蛋宝宝容易吗?” (1)请小朋友出示照顾一周的蛋宝宝。 (大部分小朋友的蛋宝宝破裂) (2)说说这一周你们是怎样照顾蛋宝宝的。 (3)照顾一周蛋宝宝容易吗? 老师:对呀!照顾一周的蛋宝宝很不容易,你们很小心地呵护可它还是有可能会破,把蛋宝宝照顾很好的小朋友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你们知道吗?你们照顾的仅仅是一个蛋宝宝,你们小时候可比蛋宝宝更难照顾,我们现在了解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好吗? 2.看录像: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 (1)说一说,看后有什么感想? 老师:是呀!妈妈照顾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仅仅是一天,妈妈是长年累月地照顾我们,我们才能茁壮成长,知道了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我们也要同样去爱妈妈。我们可以怎样爱妈妈呢? (2)献爱心,照顾托班的弟弟、妹妹,给他们喂饭,帮他们入厕,带他们游戏。 活动结束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探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 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查闯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2.明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扰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活动一:全民坚持抗战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扰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0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扰战的表现有哪些。 活动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摸球游戏教学反思

摸球游戏教学反思 摸球游戏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上午好,下面是我对《摸球游戏》这节课设计时的一些思考: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 在探究中,学生掌握用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能运用可能性的大小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摸球游戏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的大小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关系;四年级认识了等可能性。而本课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是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在前几个年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与延伸。以下是我执教后所进行的反思:在教学本节课时,能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用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教学反思《摸球游戏教学反思》。 1.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大小形成的探究过程。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在这一节课中,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游戏活动,学生逐渐

地、有层次地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丰富了对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现象的亲身体验。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本节课教学一开始,就从摸球游戏开始,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上所设计的一系列游戏,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理念,又用本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数学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各种游戏中感悟数学知识,领悟数学魅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全部发现都是由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情况下得出来的。 〔摸球游戏教学反思〕 附送: 播种太阳播种梦想演讲稿 播种太阳播种梦想演讲稿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播种太阳,播种梦想》。 早在学生时代,我们就知道人生是船,展开梦想之帆,我们将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读师范时,我就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尽自己所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这么多年来,我的教育梦想和家乡人振兴故土的梦想一起远航:

《父母之爱》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课强调双向互动、多维互动,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执教本课之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 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本单元课文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

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1.了解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认识全面内战的爆发。3.了解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4.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标解读:1.从“史实论证”角度分析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2.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2)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原因 2.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进程 (1)全面进攻 ①时间:1946年6月~1947年3月。 ②方针:针对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的形势下,中共确立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③成果:1946年7月~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连同非正规

军在内,共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 ①时间:1947年3月~1947年6月。 ②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③成果: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崩溃 (1)原因: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2)影响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萎缩。 ②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政治孤立 (1)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 (2)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内容:1947年夏,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过程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北京西城一模·2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2.(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12)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14)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5.(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 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7.(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我的太阳》教学反思

《我的太阳》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要抓住一个点,那就是我们要画不一样的太阳,是我心中的太阳,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展现孩子独特的个性,所以在教学环节中我分四步走:尝试绘画——了解认识——启发想象(提供思路)——大胆创作——小结评述。通过四个环节,学生从感知、认识到发散,孩子们打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所认识的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太阳是由基本形圆形和周围的光芒组成的,画完后通,过大家的欣赏评述来讨论:“谁画的太阳最漂亮、最有趣、最特别?”这个环节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表达和自我感受,并让孩子想想你喜欢这个太阳的理由。通过这个环节建立孩子自己独特的个人意识:那就是画自己的太阳。接着是学生作品赏析,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像太阳的变化,对孩子的创作思路进行点拨与启发,例如:把太阳看成是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外形有什么不一样;从四季的角度看太阳,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火焰的红色……中午的太阳眼睛挣得大大的,傍晚的太阳又像什么呢?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孩子们的思维变得特别大胆。 小结评述这个环节我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把

重点放在了满足孩子的表达愿望上面,充分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教学中也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语言不够儿童化、情景化,例如:“把太阳描述成漂亮可爱的小姑娘”, “太阳娃娃要睡觉了”。这些都是孩子化的语言描述,老师应用语言与孩子融为一体,强化孩子的语言认知,从而建立自己的个人创作意识,学生的作品就会变得更加大胆、率真而又富有童趣。

教学反思——《父母的爱》习作课

教学反思——《父母的爱》习作讲评课 这节作文课上,我对《父母的爱》这篇习作进行了讲评,讲评的重点是: 1.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通过修改,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课后,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我将问题习作的讲评作为重点。这同其它作业讲评一样,学生的错误之处是需要重点讲评以起到纠正和巩固的作用的。典型性问题更需作为重点来处理。讲评前,我将学生的习作加工了一下,把多篇习作整合为一篇,将需要讲评的问题糅合在同一篇习作里。这篇特殊的习作,看似是教师所作,其实还是来自学生的。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问题需要多篇习作来讲评,还可以保护"被讲评"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看到自己习作的影子,但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习作,没有被批判的感受。 2.落实全员修改。我认为,普遍的问题一定要落实全员修改。使全体学生都动起脑、动起笔来。才能见到实效。在全员修改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明确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我将要修改的问题习作印发给学生,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明白了修改要点后,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修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缺失这个实践环节,学生的修改能力是无从培养的。

3.通过“专家会诊”这样一个环节,师生合作修改展示,把修改的全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教师在修改过程中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斟词酌句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4.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二、不足之处: 1.修改问题作文时没有突出重点,修改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当堂修改自己作文的环节没有进行。 2.在修改问题作文之前,按照预设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家介绍一下“使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具体”的方法,由于教师的疏忽,只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简单地说了一下,然后就将幻灯片打出来,匆匆走了一下过场,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解放战争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解放战争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

《我会拼图》教学反思

《我会拼图》教学反思 《我会拼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我会拼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会拼图》教学反思1 本次口语交际是看一幅图,图上一位小学生正在用纸片拼图。他手拿剪刀剪纸片,一只可爱的小花猫正好奇地望着他。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三张长方形彩纸,十几张大小不同的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还有胶水、彩笔等拼图用具。图中还展示了这位小学生的三件拼图作品:大熊猫、小白兔和猪头,都是用圆形和半圆形拼制而成的,可供学生模仿,也可以启发学生想像和创作。 图下是供学生口语交际时重点讨论的问题:一是请学生回答自己用纸片拼成了什么,二是说说自己是怎样拼成的。 教学口语交际,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趣导入,细致观察 首先激趣导入,让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物的联系。 如:问学生图上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的三个小动物是用什么拼成的?然后让学生同桌交流:图上的小动物是怎样拼成的?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回答问题。如回答小兔子是怎样拼成的时候,可按“先拼头部,再拼身体,然后拼腿脚,最后拼尾巴”的顺序说:“用一个白色的圆纸片做小兔子的头,在眼睛部位用红色的彩笔画出小兔的眼睛,再用一个白色的大大的半圆做小兔的身体,接着用长长的半圆做小兔子的腿脚,最后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兔子的尾巴。”也可以按拼贴时的先后顺序说。只要学生能有序地说清某一图形是怎样拼成的,让人听明白就可以了。 二、合作拼图,练习说话 分组拼图,想像创作:同桌两人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拼图,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允许他们用彩笔进行简单的装饰或加工,拼出一个充满童心的奇妙世界。 动口说图,学生经历了拼图过程后,引导他们动口说图,可以说拼图过程,也可以说拼成后的样子。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针对同学的说图给予补充说明。 说图的同学听取意见后可以对图进行修改,或对发言进行调整。 三、水到渠成,练习写话 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合作拼好的图片,练习说话后,再进一步还提出新的要求,把制作过程写下来。一听说写下来,孩子们的热情很高,纷纷拿出小本子开始写话。有的孩子不仅用上表示顺序的词写下了制作过程,还很仔细的加上了开头和结尾,成了一篇篇完整的小短文。刘泽群同学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准备拼一只可爱的小猪头,首先……一个可爱的有趣的小猪头就拼好了,我真喜欢。”王相为是这样写的“拼图真有趣,我拼了一个大大的太阳,我先用红色的纸剪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又用黄色的纸剪了很多像橘子瓣形状的小半圆。……这样一个红红的大太阳闪着金光就完成了。看着我的太阳我很开心。” 四、赏评佳作,激发兴趣 看了学生的一篇篇写话,感叹孩子们心灵手巧,不仅能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片拼出美妙的图形来,同时还通过这次做手工训练了说话、写话能力。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想象能力,更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习作《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语文习作《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语文习作《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 习作《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 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孩子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再对三个故事谈看法,我让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形式多样有同桌说、小组说、班上说。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及时正确引导,表扬说的好学生。 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和渡江战役的东西起止地点。 2、能计算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时间。 3、能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4、重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快乐学习】 一、复习巩固(以组为单位抽查一名同学回答)重庆谈判的结果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填空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西至江西()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三.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下列问题,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进行交流展示) 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胜利? 【课堂检测】(独立完成,组内交换批改) 一.选择题: 1.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主力被迫收缩在一些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线附近。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北平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古都,为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战火,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华北敌军总司令终于率25万军队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当时华北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 A.傅作义 B.曾泽生 C.杜聿明 D.陈长捷

二.材料解析: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材料二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请回答: (1)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已编)《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第一次接触群文阅读,我有些迷茫,这么多篇课文,这么大的容量,一堂课如何能落到实处,大脑一片空白。还好有前辈们创造的模式,我可以沿途前行。 一、主题思想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紧密 “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明确,又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平时学生基本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而学习了本单元后,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升华了父母之爱的主题思想。 二、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父母之爱”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重点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了主要内容,体会到表达父母之爱离不开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体会到人物描写的一些习作常识,好像在文本与学生的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文本,另一头是习作的生成,这样一来,困扰学生写人习作的瓶颈变得顺通无阻啦,“父母之爱”也就有了阳光般的走向,走向教育的绿色春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利于文本与学生实际的双向互动 通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阅读课本的《父爱安全网》《鼾声》《秋天的怀念》《母亲的故事》的教学,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见地,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父母之爱深沉和宽广后,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顺应心脑对行动的可指挥性,表露于外的则是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真可谓文本之石激起了父母之爱这湖的千层浪,透过每朵浪花,而每朵浪花都在闪烁着涟漪的笑靥,这笑靥正是语文教育最为珍贵的成功之处。 四、学生习作见真情,父母之爱绽放笑脸 习作最容易折射小学生的心声,一位学生在《做饭》中写到自己忙左忙右,总算做出了一顿饭,可看看时间,几乎忙了一个早上,唉,平时自己还会对妈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设计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 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板书设计?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关于一系列战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片断,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如何安排适当时间观看影片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是需要注意和思考的。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课考纲要求: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民党提出重庆谈判: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尤其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最主要原因) ③共产党应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 原因:①为争取和平;(最主要原因)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⑴《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⑵未达成协议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注意: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活动二: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6月——1947年6月)(战略防御) 军事上:⑴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民解放军运用运动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全面进攻 ⑵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经济上————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A、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意义:①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解放战争的第第二年(1947年6月——1948秋)————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⑴简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⑵意义:①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 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和武汉。 【能力提升】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3、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战略反攻) 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张传单上写着:“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00多万被消灭!”这张传单产生于战略反攻开始后 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外线”中首先被突破并建立了根据地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3、解放战争的第三年(1948年9月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⑴背景:①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反思 《我的太阳》是湘美版一年级的教材,上课前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想了很多,有不少课开始都是教学生先画一个圆,再画太阳的光芒,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样的画法,他们笔下的太阳千篇一律,了无生趣。美术课程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自我体验,激发他们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作了这样的尝试:片段一:体验太阳一个下了几天雨后放晴的日子,我问:“太阳出来了,你高兴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高兴!”我又问:“你为什么高兴呀?你喜欢太阳吗?”孩子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各种理:“太阳出来了,可以玩” “太阳带给我们温暖。”“没有太阳,我们不能生存的。”??并让他们在阳光下自自在体

验太阳的温暖,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片段二:探索太阳要画太阳,必须对太阳有所了解。“一个圈,几条线”的程序化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我先问学生:“你知道有关太阳的知识吗?你能把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同学们走上讲台:“我知道,太阳是个大火球??”“太阳有黑子??”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星球??”我说:“你们知道得可真多,想不想知道更多的知识?”我通过媒体播放了有关太阳的资料,让孩子们交流收获的新信息,这下可热闹了,好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争着讲:“我知道了??”“我还知道了??” 片段三:想象太阳我找了《种太阳》这首歌,听着熟悉、优美的旋律,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我说:“播种太阳就是播种希望,每个人心目中的太阳都不一样,请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太阳是怎样的?”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起来,“太阳象妈妈的脸,很亲切??”“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