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人教版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人教版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2.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3.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10.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2.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⑤⑥

1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5.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16.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B.NO2

C.NH3D.SO2

17.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

18.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

1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262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0.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

A.B.

C.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

(3)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填“低”或“高”)

(5)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H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写装置序号)(4)装置F与装置B比较有什么优点?________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7)称取12.5克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克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克,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23.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_____?

(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4.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温度恒为25℃或40℃.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温度/℃pH

浓度/(mg?L-1)

H2O2Fe2+

①为②③提供参照25320416.8

②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 320416.8

③探究溶液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251020416.8

(2)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______。

(3)进一步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请从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

原因:______。

(4)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根据图示信息,请写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______。25.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26.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H2C2O4?2H2O )的性质见下表:

熔点沸点热稳定性其他

101℃~102℃150℃~160℃

升华

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

成CO2、CO、H2O

与 Ca(OH)2反应产生白色

沉淀(CaC2O4)

(1)下图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 c.若选装置 a 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是___;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

(2)下图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CO、CO2的装置.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气囊的作用是___.

②证明存在CO2的现象是___,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___.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___.

27.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

甲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

(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

乙组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

③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丙组④,反应前后称

量质量不相等

3Fe+2O2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的质量、

、均不变.

28.下列是初中化学实验室用于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根据实验装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可以选用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编号,下同),只能用此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能用B和F装置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如将发生装置B改成D,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炔(C2H2)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电石(CaC2) 固体与水反应来制取,当电石与水接触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同时生成一种叫熟石灰的固体。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乙炔气体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乙炔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端(填a或b)。【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16

4

2

4

×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5.4g×16

18

×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

=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2.A

解析:A

【解析】

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正确;

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错误;

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错误;

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错误。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故选B。

【点睛】

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故选C。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

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

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使得瓶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正确;

B、由于红磷燃烧放热,故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正确;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正确;

D、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空气中氧气体积=100mL×1/5=20 mL,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有20 mL进入锥形瓶中,而不是全部,应还剩下5 mL,错误。故选D。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①②的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A正确;

B、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而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正确;

C、①③的质子数不同,①得到电子不能可形成③,选项C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都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不同种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③原子呈球形;

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A。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错误;

B.在化学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错误;

C.可以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故正确;

D.在实验室中,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有毒、有害,不能接触,故错误。

故选:C。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硝酸铜分解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氨气,氮气是无毒气体,二氧化氮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选B

17.A

解析: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18.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是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而且没有产生气体物质,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产生;硫燃烧有二氧化硫产生,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选B。

考点:木炭、硫、蜡烛、磷在氧气中燃烧。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注意瓶内氧气被消耗而且没有产生气体物质,否则瓶内气压变化不大,瓶塞不会出现难以启开的现象。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

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合物中铁元素显+3价时读铁,所以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选B。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镊子隔绝氧气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低 B

【解析】

【详解】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镊子;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小棉花球蘸

解析:镊子隔绝氧气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低 B

【解析】

【详解】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镊子;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3)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故同时加热木屑先发生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4)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含有16%的氧气,其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水、稀有气体等,共占84%,符合题意;

C 、由图象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16%时蜡烛就熄灭,这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D .由图象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故选B 。 【点睛】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反应条件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2.长颈漏斗 水槽 2H2O22H2O+O2↑ B 和D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cda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 80% 【解析】 【分析】

解析:长颈漏斗 水槽 2H 2O 2

2

MnO 2H 2O+O 2↑ B 和D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cda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 80%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

(2)实验室用B 装置制取氧气,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

2

MnO 2H 2O+O 2↑。故填:2H 2O 2

2

MnO 2H 2O+O 2↑;

(2)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如果固体与固体反应制取气体需要加热,制氢气用锌和硫酸不需加热用B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故填:BD ;

(4)装置F 与装置B 比较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由于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残渣中只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的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分离它们,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它们溶解在水中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渣即为二氧化锰,再洗涤后烘干即可,故填:bcda ;

(6)蒸发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填: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50g-58.1g=4.4g 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

4412.5g x

4.4g 10044

=

12.5g x 4.4g

??↑

x=80% 故填:80%。

23.(1)铁钉生锈,U 型管液面变为左高右低。(1分)

(2) ①Y、X 、Ag 、Z (1分) ②Cu + 2AgN03===Cu(N03)2 + 2Ag (1分) 【解析】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

解析:(1)铁钉生锈,U 型管液面变为左高右低。(1分) (2) ①Y 、X 、Ag 、Z (1分) ②Cu + 2AgN03===Cu(N03)2 + 2Ag (1分) 【解析】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附着在铝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2)铁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消耗了密封试管内的氧气,使其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故U 型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3)Y 能与稀H 2SO 4反应而X 不能,推知Y 的活动性大于X 的活动性;由“X 和Z 浸入AgNO 3溶液中,X 表面有Ag 析出而Z 无变化”推知:X 的活动性大于Ag ,而Z 的活动性小于Ag ,综上所述则有Y >X >Ag >Z ,选用的X ,其活动性要排在H 与Ag 之间即可,如Cu 、Hg 等。

24.增加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 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为10 【解析】 【详解】

(1)对比实验的基本思想是控制变量法,温度相同时,变化浓度,在浓度

解析:增加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 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为10 【解析】 【详解】

(1)对比实验的基本思想是控制变量法,温度相同时,变化浓度,在浓度相等时,变化温度,故答案为:40;

(2)根据实验数据内容可以看出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加;故答案为:增加; (3)由于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所以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故答案为: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易分解;

(4)根据实验数据内容可以看出,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为10,就可使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故答案为: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为10。

25.(1)Ca (OH )2 +CO2 ="==" 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没有作尾气处理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4)不可以因E装置中

解析:(1)Ca(OH)2 +CO2 ="==" 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没有作尾气处理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不可以因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B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B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CO2 ="==" CaCO3↓+H2O

(2)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对实验现象形成干扰,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3)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故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作尾气处理;解决的方法: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是不可以;原因是:因E 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

【拓展应用】根据信息: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故不正确的说法不能除去口中异味,选B

考点: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6.(1)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 (2)①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②B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解析:(1)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 (2)①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②B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 (3)一氧化碳没有全部与氧化铜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加热分解固体(1)图 1 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若选装置 a 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因为试管是直的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水蒸气,预冷会冷凝,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2)为了在检验气体是不受干扰① 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反应一氧化碳生成,同时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所以气囊的作用是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② 证明存在 CO2的现象是B 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存在 CO 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

其可能原因:一氧化碳没有全部与氧化铜反应、草酸中的碳元素没有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等

考点:探究物质的成分及含量

27.(1)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甲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平衡(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2NaOH+CuSO4=Cu (OH )2↓+Na2SO4;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乙组 烧杯中产

解析:(1)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甲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平衡(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2NaOH+CuSO 4=Cu (

OH

2↓+Na 2SO 4; 定律

乙组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

天平不平衡

③2H 2O 2

2H 2O+O 2↑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丙组

④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

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3Fe+2O 2

Fe 3O 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2)反应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减少; 【实验反思】种类、数目. 【解析】

(1)由于甲小组用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变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乙小组用的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水,有气体跑出质量减少,天平不平衡,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

2H 2O+O 2↑;

丙组同学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乙小组用的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和水,有气体跑出质量减少,天平不平衡;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均不变.

【点评】只要是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减少一定是有气体生成跑出(或在气球中产生浮力),只要是质量增加,一定有别的物质参加了反应,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时要考虑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组装装置时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写方程式要注意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尤其是反应条件的标注(气体和沉淀,反应条件).

28.分液漏斗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CO2↑+H2O G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氢气 Zn+H2SO4═ZnSO4+H2↑

解析:分液漏斗 锥形瓶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G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氢气 Zn+H2SO4═ZnSO4+H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A E C CaC2+2H2O═Ca(OH)2+C2H2↑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是分液漏斗,仪器②是锥形瓶,故填:分液漏斗;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 CaCO3+2HCl=CaCl2+CO2↑+H2O;G;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实验室能用B和F装置制取的气体是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如将发生装置B改成D,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氢气;Zn+H2SO4═ZnSO4+H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4)实验室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因为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故填:A;E;

(5)①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制取乙炔应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故填:C;CaC2+2H2O═Ca (OH)2+C2H2↑;

②如用如图装置来收集乙炔气体,乙炔难溶于水,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故填: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