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学习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基本电节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3、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4、掌握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5、胃液分泌:

(1)掌握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2)掌握胃液分泌的调节。

6、胰液分泌

(1)掌握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2)掌握胰液分泌的调节。

8、熟悉胆汁的分泌及其作用

(1)掌握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

(2)熟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9、熟悉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和意义

10、了解大肠的功能——排便反射。

11、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1)了解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

(2)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各型试题

一、填空题

1、消化的方式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容受性舒张),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

3、胃的容受性舒张使其更好地完成(贮存)食物的功能。

4、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时间约为(4~6)h。

5、胃蠕动的生理意义是(使食物与胃液混合)、(搅拌和磨碎食物)和(推送食物入十二指肠)。

6、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促进)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抑制)胃的排空。

7、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的机制包括引起(肠-胃)反射和释放肠抑胃()素。

8、小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蠕动)、(紧张性收缩)和(分节运动)。

9、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10、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

11、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及少量多肽。

12、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2),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7.5~8.5)。

13、胃液中的盐酸是由(壁)细胞分泌的。

14、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盐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15、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16、乙酰胆碱可作用于壁细胞上的(毒蕈碱型或M型)受体,组胺可作用于壁细胞上的(H2)受体,它们对胃酸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17、胃液的分泌可依赖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

18、迷走神经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直接刺激胃液分泌,也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刺激胃液分泌。

19、胃酸以(游离酸)和(结合酸)形式存在,胃液的酸性反应主要取决于(游离酸)。

20、胃酸除对蛋白质的消化有促进作用之外,还具有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进入小肠后有助于对(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21、胃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或肽和氨基酸)成分可刺激胃泌素的释放,胃窦内pH 值(下降)对胃泌素释放有抑制作用。

22、胰蛋白酶原可被(肠致活酶)和(胰蛋白酶)激活。

2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胆盐),它可促进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4、胃肠道中消化作用最强、作用最全面的消化液是(胰液)。

25、胰液中的酶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

26、胆盐的作用是(使脂肪乳化),(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防止胆固醇的沉积)等。

27、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的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小肠液)。

28、胰液中的水和HCO3-主要是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消化酶主要是由(腺泡)细胞分泌的。

29、胆盐在(回肠)被重吸收后回肝脏再重新被分泌至小肠的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30、将无活性的胰蛋白酶原激活成胰蛋白酶的因素有(肠致活酶)、(盐酸)、(组织液)和胰蛋白酶本身。

31、营养物质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32、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吸收面积大)、(食物已被分解为小分子)和(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

33、糖类吸收的形式主要是(葡萄糖或单糖),蛋白质吸收的形式主要是(氨基酸)。

34、糖和蛋白的分解产物在小肠吸收的途径为(血液),脂肪的分解产物除此之外还可经(淋巴)途径吸收。

35、脂肪的消化产物与(胆盐)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复合物聚合成脂肪(微粒),这是脂肪在小肠内吸收的主要形式。

36、吸收胆盐的部位是(回肠),吸收维生素B12的部位是(回肠)。

37、淀粉被水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小肠粘膜吸收,蛋白质需要水解成(氨基酸)时才能被小肠吸收,它们的吸收均与(Na+)离子的吸收相耦联。

38、胰液缺乏时,主要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39、营养物质和水可能通过(跨细胞途径)和(旁细胞途径)两条途径进入血液或淋巴。

40、一般来讲,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胃肠运动和分泌(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胃肠运动和分泌(加强)。

41、由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胃肠激素)。

42、CCK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胆囊收缩)和(胰酶分泌)。

43、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主要为(乙酰胆碱),可使消化道活动(增强)。

44、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可使消化道活动(减弱)。

45、消化道的内在神经丛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46、目前发现的胃肠激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肽类物质)。

47、分泌胃泌素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胃窦)和(小肠上段),它对胃酸分泌有(促进)作用。

48、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的(导管上皮)细胞,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大

量分泌。

49、胃肠激素释放后通过(经典的内分泌)和(旁分泌)两条途径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50、胃肠激素中(生长抑素)是通过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的。

二、选择题

A型题

【C】1、化学性消化的作用是:

A、食物由大变小;

B、食糜与消化液混合;

C、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的成分;

D、推动食糜沿消化管不断移动;

E、将食糜送入血液;

【B】2、对消化道平滑肌不敏感的刺激是:

A、化学物质;

B、电;

C、温度;

D、牵拉;

E、缺血;

【C】3、不属于消化管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的是:

A、自动节律性;

B、富有伸展性;

C、较高兴奋性;

D、持续紧张性;

E、对化学、机械牵拉刺激敏感;

【A】4、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促胃液素(即胃泌素);

C、胰泌素;

D、缩胆囊素(即促胰酶素);

E、抑胃肽;

【A】5、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蠕动冲;

C、集团运动;

D、分节运动;

E、袋状往返运动;

【B】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肠不收缩也可记录到;

B、其频率与其在消化道的部位无关;

C、它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

D、其产生是肌源性的;

E、动作电位在其基础上产生;

【C】7、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产生的机制主要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外流;

E、Na+外流;

【D】8、对胃肠道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消化道平滑肌舒缩活动完成;

B、是机械消化的动力;

C、蠕动是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

D、可抑制化学消化;

E、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其他运动的基础;

【D】9、关于紧张性收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

B、有助于消化管保持正常的形态和位置;

C、有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中;

D、当紧张性收缩减弱时,食物吸收加快;

E、是消化管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C】10、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C、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E、内在神经丛仅存在于粘膜和平滑肌之间;

【C】11、下述关于胃肠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散在于粘膜层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B、均为肽类激素;

C、仅存在于胃肠道;

D、可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E、有些胃肠激素具有营养作用;

【C】12、胃泌素不具有的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C、抑制胆囊收缩;

D、促进胃的蠕动;

E、对胃粘膜具有营养作用;

【A】13、下列不属于胰泌素的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的大量分泌;

C、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

D、促进小肠液的分泌;

E、与胆囊收缩素有协同作用;

【E】14、下列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B、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

化;C、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D、消化不良与吸收障碍通常是两个相关的病症;E、消化主要在胃中完成,吸收主要在小肠完成;

【A】15、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胆道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减弱;

【D】16、肠道壁内含有丰富的:

A、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B、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

C、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D、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

E、椎前神经节细胞;

【E】17、关于肠道壁内神经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组成的;

B、内在神经丛包含无数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C、外来神经进入胃肠壁后,通常与内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D、肠道壁内神经组织可完成局部反射;

E、肠道壁内神经组织不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系统;

【E】18、对于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腰段侧角;

B、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胃肠道;

C、到达胃肠道的自主神经纤维不都是节前纤维;

D、节后纤维可分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和肽能纤维三大类;

E、切断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后,胃肠活动即瘫痪;

【C】19、对于胃泌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胃泌素的细胞存在于胃体和胃窦粘膜内;

B、蛋白质消化产物及HCl是引起胃泌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C、胃泌素对壁细胞有很强的刺激分泌作用;

D、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段是其N端的4个氨基酸;

E、切除胃窦的患者,常发生胃粘膜增生、肥厚;

【E】20、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作用;

B、副交感神经作用;

C、壁内神经丛作用;

D、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

E、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C】21、有关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值主要决定于K+外流;

B、在慢波基础上产生快波;

C、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有关;

D、静息电位幅度较骨骼肌的低;

E、基本电节律的发生属于肌源性的;

【A】22、以下激素中不属于脑-肠肽的是:

A、胰岛素;

B、胆囊收缩素;

C、生长抑素;

D、胃泌素;

E、神经降压素;

【E】23、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甲状腺;

B、脑垂体;

C、下丘脑;

D、性腺;

E、消化道;

【C】24、关于唾液的作用,错误的是:

A、湿润食物,便于吞咽;

B、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C、使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杀菌;

E、清洁及保护口腔;

【E】25、不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因素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

C、食物的形状;

D、食物的气味;

E、阿托品;【D】26、唾液中的主要消化酶是:

A、凝乳酶;

B、蛋白水解酶;

C、肽酶;

D、淀粉酶;

E、寡糖酶;

【B】27、关于唾液分泌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神经反射性调节;

B、初级中枢在脊髓;

C、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增加;

D、抗乙酰胆碱药物能抑制唾液分泌;

E、唾液分泌能建立条件反射;

【E】28、人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

A、凝乳酶;

B、麦芽糖酶;

C、蛋白水解酶;

D、肽酶;

E、溶菌酶;

【A】29、胃排空的原动力是:

A、胃运动;

B、胃内容物的体积;

C、幽门括约肌的活动;

D、食物理化性质对胃粘膜刺激;

E、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

【E】30、3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为: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脂肪、糖类;

E、糖类、蛋白质、脂肪;

【A】31、促进胃排空的因素为:

A、胃泌素;

B、肠抑胃素;

C、肠-胃反射;

D、脂肪进入十二指肠;

E、交感神经兴奋;【E】32、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

A、胃泌素;

B、组胺;

C、乙酰胆碱;

D、胆盐;

E、盐酸;

【D】33、不构成胃自身保护作用的是:

A、胃表面有一层厚的粘液层;

B、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HCO3-;

C、胃粘膜腔面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构成的粘膜屏障;

D、胃粘膜上有许多皱壁;

E、胃粘膜分泌内源性PG;【C】34、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为: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参与胃粘膜屏障作用;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D、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E、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

【D】35、对胃蛋白酶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主细胞分泌;

B、由蛋白酶原激活而成;

C、作用的最适pH值为2;

D、水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E、有激活胃蛋白酶原作用;

【D】36、对胃酸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壁细胞分泌;

B、基础胃酸分泌有昼夜节律;

C、可反馈抑制胃酸分泌;

D、泌酸是被动扩散过程;

E、“餐后碱潮”与胃泌酸有关;

【C】37、对胃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

B、抑菌、杀菌;

C、保护胃粘膜;

D、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

E、有助于小肠中铁和钙的吸收;【D】38、基础胃酸,即空腹时的盐酸分泌量表现有昼夜节律,分泌量最多的时间在:

A、5︰00~11︰00;

B、10︰00~14︰00;

C、12︰00~18︰00;

D、18︰00~凌晨1时;

E、午夜1时~次晨6时;

【E】39、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内因子;

B、肠激酶;

C、辅酯酶;

D、组织液;

E、胃酸;

【B】40、下列不属于胃液成分的是:

A、盐酸;

B、竣基肽酶原;

C、内因子;

D、胃蛋白酶原;

E、粘液;

【D】41、纯净胃液的pH值为:

A、7.8~8.4;

B、8.0~8.6;

C、7.6;

D、0.9~1.5;

E、6.6~7.1;

【D】42、胃液中的酶能消化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

E、无机盐;

【C】43、胃的容受性舒张实现的途径可能是:

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C、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或NO;

D、壁内神经释放的生长抑素;

E、肠-胃反射;

【A】44、关于胃的蠕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腹时基本不发生;

B、起始于胃底部;

C、蠕动波向胃底和幽门两个方向传播;

D、发生频率约为12次/min;

E、一个蠕动波消失后才产生另一个蠕动波;

【D】45、关于胃排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胃的蠕动是胃排空的动力;

B、混合性食物在进餐后4~6h完全排空;

C、液体食物排空速度快于固体食物;

D、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最慢;

E、迷走神经兴奋促进排空;【E】46、可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是:

A、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

B、迷走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

C、胃内的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

D、G细胞释放胃泌素增多;

E、肠-胃反射增强;

【B】47、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B、主细胞分泌内因子;

C、壁细胞分泌盐酸;

D、幽门腺和贲门腺分泌粘液;

E、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E】48、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才能引起;

B、是纯神经调节;

C、不包括条件反射;

D、传出神经是交感神经;

E、酸度高、消化力强;

【D】49、促使肠期胃液分泌的主要胃肠激素是:

A、胆囊收缩素;

B、促胰液素;

C、肠抑胃素;

D、胃泌素;

E、生长抑素;

【C】50、下列可抑制胃泌素释放的情况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胃内pH值低于4;

C、胃内pH值低于1.5;

D、胃内肽和氨基酸浓度升高;

E、扩张胃窦;

【D】51、对胃粘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润滑作用;

B、与HCO3-一起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C、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D、可防止H+从粘膜向胃腔弥散;

E、胃粘膜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

【A】52、盐酸抑制胃腺活动的作用机制是:

A、直接抑制胃窦粘膜G细胞释放胃泌素;

B、直接抑制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

C、直接抑制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

D、直接抑制胃腺壁细胞合成盐酸;

E、直接抑制胃腺壁细胞生成内因子;

【C】53、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少症时,常用稀释的: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碳酸;

E、氯化钠;

【C】5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胃泌素由胃底部G细胞分泌;

B、胰泌素由回肠粘膜分泌;

C、蛋白酶原可由胃腺和胰腺分泌;

D、淀粉酶只由胰腺分泌的;

E、胆盐是由胆囊合成的;

【B】55、与头期胃液分泌相比,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酸度高,消化力更高;

B、酸度高,消化力下降;

C、酸度低,消化力高;

D、酸度低,消化力下降;

E、酸度低,消化力高,粘液多;

【E】56、胰液缺乏时,消化和吸收不受影响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E、双糖和单糖;

【E】57、对胰液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碳酸氢盐有保护肠粘膜,提供小肠多种消化酶活动所必需的pH环境的作用;

B、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均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月示和胨,它们协同作用时,分解能力加强;

C、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

D、胰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E、胰液中没有水解多肽、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酶;

【D】58、对胰脂肪酶叙述,错误的是:

A、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

B、分解脂肪为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C、最适pH值为

7.5~8.5;D、在肠致活酶协同下才发挥作用;E、缺乏可导致脂肪泻;

【B】59、激活糜蛋白酶原的是:

A、肠致活酶;

B、胰蛋白酶;

C、盐酸;

D、组胺;

E、辅酯酶;

【C】60、将双糖分解为单糖的是:

A、唾液;

B、胃液;

C、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D、胰液;

E、胆汁;

【C】61、下列胆汁成分中,促进脂肪消化最重要的物质是:

A、胆色素;

B、胆固醇;

C、胆盐;

D、卵磷脂;

E、碳酸氢盐;

【A】62、下列哪项不是胆盐的作用:

A、激活胰脂肪酶,并增强其活性;

B、乳化脂肪;

C、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D、利胆;

E、中和胃酸;

【C】63、对消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消化酶只有淀粉酶;

B、胃液中的消化酶只有蛋白酶;

C、胰液中的消化酶只有脂肪酶;

D、只有到小肠才有脂肪水解;

E、胆汁不含消化酶;

【C】64、对小肠液叙述,错误的是:

A、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

B、其分泌量变动范围较大;

C、小肠液中含有肠致活酶、肠淀粉酶、肠肽酶和双糖酶;

D、小肠液有保护小肠作用;

E、小肠液分泌量大,使肠腔渗透压低,有促进水、营养物吸收作用;

【B】65、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胃液;

B、胰液;

C、小肠液;

D、唾液;

E、胆汁;

【E】66、下列不属于胆汁的成分是:

A、胆色素;

B、胆盐;

C、胆固醇;

D、碳酸氢盐;

E、脂肪酶;

【A】67、下列不是小肠分节运动作用的是:

A、使小肠保持一定形状;

B、促进化学性消化;

C、促进吸收;

D、推进食糜;

E、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C】68、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的最重要物质是:

A、胃泌素;

B、胰泌素;

C、胆囊收缩素;

D、胆盐;

E、盐酸;

【D】69、使胰脂肪酶作用大为增加的物质是:

A、进入小肠的胃酸;

B、碳酸氢盐;

C、胃肠道激素;

D、胆盐;

E、胆固醇;

【E】70、下列不属于胰液的成分是:

A、碳酸氢盐;

B、胰淀粉酶;

C、胰蛋白酶原;

D、胰脂肪酶;

E、内因子;

【B】71、关于胰腺分泌HCO3-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胰腺内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

B、胆囊收缩素可引起大量分泌;

C、可防止盐酸对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

D、可为胰酶提供适宜的作用环境;

E、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可间接刺激HCO3-的分泌;

【A】72、胃酸分泌减少时,胰泌素的分泌: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先减少,后增多;

E、先增多,后减少;

【E】73、下列情况中不引起胰液分泌的是:

A、食物刺激口腔;

B、食物刺激胃;

C、食物刺激小肠;

D、迷走神经兴奋;

E、胃酸分泌减少;

【E】74、对胰腺分泌HCO3-促进作用最强的是:

A、生长抑素;

B、乙酰胆碱;

C、胃泌素;

D、胆囊收缩素;

E、胰泌素;

【D】75、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消化期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E、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C】76、下列不刺激胆汁分泌的因素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胃泌素释放;

C、交感神经兴奋;

D、胰泌素释放;

E、胆盐的肠肝循环;

【B】77、下列引起胆汁排放最多的食物是:

A、淀粉;

B、肉类;

C、蔬菜;

D、水果;

E、脂肪;

【E】78、关于胆盐肠肝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胆盐可在回肠吸收;

B、经门静脉回到肝脏;

C、可被肝脏重新分泌出来;

D、每次进餐

后可循环2~3次;E、每次循环将损失6%以上的胆盐;

【C】79、胆盐可协助下列哪一种酶消化食物: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胰淀粉酶;

E、肠致活酶;

【C】80、吸收胆盐及维生素B12的部位在:

A、十二指肠;

B、空肠;

C、回肠;

D、胃;

E、结肠;

【B】81、胃中能被吸收的物质是:

A、蛋白质的消化产物;

B、水和乙醇;

C、无机盐;

D、维生素C;

E、葡萄糖;

【B】82、糖在小肠吸收速度最慢的是:

A、葡萄糖;

B、甘露糖;

C、半乳糖;

D、果糖;

E、麦芽糖;

【B】83、吸收钙能力最大的部位在:

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

D、回肠;

E、大肠;

【A】84、关于铁的吸收,错误的是:

A、铁以三价形式吸收;

B、铁的吸收与机体需要有关;

C、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

D、食物中草酸可阻止铁吸收;

E、胃酸减少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E】85、关于蛋白质吸收,错误的是:

A、吸收主要形式是氨基酸;

B、二肽、三肽也能被小肠吸收;

C、吸收机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D、被吸收后进入血液;

E、其分解产物氨基酸也可以通过淋巴途径吸收;

【C】86、关于糖的吸收,错误的是:

A、小肠只吸收单糖;

B、单糖吸收途径是血液;

C、Na+的主动转运受阻,对糖吸收无影响;

D、葡萄糖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E、己糖吸收快而戊糖慢;

【E】87、蛋白质主要的吸收形式是:

A、蛋白质;

B、多肽;

C、寡糖;

D、二肽和三肽;

E、氨基酸;

【A】88、小肠粘膜吸收葡萄糖时,同时转运的离子是:

A、Na+;

B、Cl-;

C、K+;

D、Ca2+;

E、Mg2+;

【D】89、关于脂肪的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水解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后才能吸收;

B、吸收过程需胆盐的协助;

C、进入肠上皮细胞的脂肪水解产物绝大部分在细胞内又合成为甘油三酯;

D、长链脂肪酸可直接扩散入血液;

E、细胞内合成的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后通过淋巴吸收;

【B】90、大肠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主要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91、有关小肠对无机盐的吸收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的吸收是被动过程;

B、亚铁易被吸收;

C、酸性环境有利钙的吸收;

D、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E、负离子的吸收与钠泵活动有关;

【D】92、对大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水分;

B、储存食物残渣;

C、形成粪便;

D、杀菌;

E、合成某些维生素;

B型题

(1~4)

A、壁细胞;

B、主细胞;

C、粘液细胞;

D、幽门粘膜中G细胞;

E、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

1、分泌HCl的是:【A】

2、分泌胃蛋白酶原的是:【B】

3、分泌胃泌素的是:【D】

4、分泌内因子的是:【A】

(5~8)

A、胃蛋白酶;

B、淀粉酶;

C、胰脂肪酶;

D、辅酯酶;

E、胰蛋白酶;

5、分解淀粉为麦芽糖的是:【B】

6、发挥作用的最适pH值为2的是:【A】

7、激活糜蛋白酶原的是:【E】

8、分解脂肪为甘油一酯和脂肪酸的是:【C】

(9~10)

A、增强,增多;

B、增强,减少;

C、抑制,抑制;

D、减弱,增多;

E、增强,不变;

9、胃泌素对胃运动及分泌的影响分别为:【A】

10、胰泌素对胃运动及分泌的影响分别为:【C】

(11~12)

A、胃肠的D细胞;

B、小肠的K细胞;

C、小肠的S细胞;

D、胃肠的G细胞;

E、小肠的I细胞;

11、分泌生长抑素的是:【A】

12、分泌抑胃肽的是:【B】

(13~14)

A、扩大胃的贮纳容量;

B、研磨、搅拌及推进食物;

C、保持胃的形状及位置;

D、减慢胃排空;

E、促进胃的吸收;

13、胃蠕动的作用是:【B】

14、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是:【A】

(15~16)

A、蛋白质分解产物;

B、盐酸;

C、脂酸钠;

D、脂肪;

E、糖类;

15、引起促胰液素分泌的最强因素是:【B】

16、引起胆囊收缩素分泌的最强因素是:【A】

(17~18)

A、腰骶段脊髓;

B、延髓;

C、大脑皮质;

D、下丘脑;

E、杏仁核;

17、呕吐中枢位于:【B】

18、排便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A】

C型题

(1~4)

A、神经性调节;

B、体液性调节;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唾液分泌的调节属于:【A】

2、胃液分泌的调节属于:【C】

3、胰液分泌的调节属于:【C】

4、胆汁分泌的调节属于:【C】

(5~6)

A、胰腺腺泡细胞;

B、胰腺小导管细胞;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分泌胰液中消化酶的是:【A】

6、分泌胰液中碳酸氢盐的是:【B】

(7~9)

A、转运入血液;

B、转运入淋巴液;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葡萄糖的吸收途径是:【A】

8、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途径是:【C】

9、氨基酸的吸收途径是:【A】

X型题

【ACDE】1、唾液中除含有水分外,还有:

A、粘液蛋白;

B、凝乳酶;

C、唾液淀粉酶;

D、Na+、K+、Cl-;

E、溶菌酶;【ABCDE】2、进食动作可引起:

A、唾液分泌;

B、胃液分泌;

C、胰液分泌;

D、胃的容受性舒张;

E、胃肠运动加强;【ACE】3、盐酸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

A、促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

B、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继续发挥作用;

C、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

D、有利于脂肪分解;

E、有利于小肠对铁的吸收;

【ACD】4、胃泌素对胃的主要作用包括:

A、刺激壁细胞大量分泌盐酸;

B、促使大量胃粘液分泌;

C、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也有轻度刺激作用;

D、促进胃的运动;

E、促进各种消化液分泌;

【ABCE】5、对于胃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胃液的pH为0.9~1.5;

B、正常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

C、胃液的酸性反应主要取决于游离酸;

D、胃蛋白酶可彻底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ABE】6、关于胃排空,正确的是:

A、是指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B、食物入胃后5min即开始排空;

C、混合食物排空时间为2~3h;

D、流体食物与固体食物排空时间相同;

E、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ABDE】7、对胃酸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由胃腺中壁细胞分泌;

B、胃液中H+浓度比血液高出300~400万倍;

C、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绝大多数为结合酸;

D、正常人基础排酸量为0~5mmol/h;

E、恶性贫血者胃酸减少;

【BD】8、刺激胃液分泌的因素是: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阿托品;

D、组胺;

E、交感神经兴奋;

【ABCDE】9、饮用大量乙醇,可:

A、抑制胃的粘液分泌;

B、抑制胃的HCO3-分泌;

C、破坏胃粘膜屏障;

D、抑制胃粘膜内PG合成;

E、减弱胃的细胞保护功能;

【ABCDE】10、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有:

A、由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共同引起;

B、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

C、分泌量大,时程长;

D、胃酸及胃蛋白酶含量高;

E、壁内神经丛也参与调节;

【ABCD】11、胃粘液屏障作用有:

A、防止胃粘膜的机械损伤;

B、减弱H+对胃粘膜的侵蚀;

C、减弱胃蛋白酶对胃粘膜侵蚀;

D、中和胃酸;

E、防止Na+从粘膜向胃腔扩散;

【ABCE】12、胃液分泌的调节,正确的是:

A、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

B、受情绪影响;

C、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D、盐酸起促进作用;

E、胰泌素起抑制作用;

【ACE】13、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盐酸;

B、生长素;

C、脂肪;

D、内因子;

E、高张溶液;

【BCDE】14、抑制胃排空因素有:

A、迷走-迷走神经反射活动;

B、进入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糜;

C、进入十二指肠的脂肪食物;

D、肠-胃反射;

E、胰泌素;

【ABC】15、胃运动的基本形式为:

A、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容受性舒张;

D、分节运动;

E、摆动;

【ABC】16、对于胆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

B、胆汁中含有胆盐、胆色素和胆固醇;

C、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D、胆盐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具有重要意义;

E、胆盐与脂肪分解产物一同在小肠上部吸收;

【ACD】17、在消化道中,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包括:

A、胰蛋白酶;

B、淀粉酶;

C、糜蛋白酶;

D、竣基肽酶;

E、转氨酶;

【ACE】18、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BC】19、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CD】20、有消化脂肪作用的消化液为: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BCDE】21、促进胆汁分泌的有:

A、交感神经兴奋;

B、迷走神经兴奋;

C、胆盐;

D、促胰酶素;

E、胰泌素;

【ABDE】22、关于胰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

B、是消化酶最全的消化液;

C、碳酸氢盐由胰岛B细胞分泌;

D、胰酶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E、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起保护作用;

【CDE】23、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有:

A、抑扬顿挫制胰酶的分泌;

B、抑制胃液的分泌;

C、使Oddi括约肌舒张;

D、促进胆囊的收缩;

E、促进胃肠运动;

【AB】24、具有杀菌作用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小肠液;

E、胰液;

【ABCD】25、蛋白质消化的产物有:

A、月示;

B、胨;

C、多肽;

D、氨基酸;

E、甘油;

【ABDE】26、对于小肠分节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B、能使食糜与小肠内消化液混合;

C、可强烈地推送食糜从小肠至大肠;

D、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

E、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CDE】27、推进食糜的消化道主要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蠕动冲;

E、分节运动;

【CDE】28、能吸收水分的消化管有:

A、口腔;

B、食管;

C、胃;

D、小肠;

E、大肠;

【AB】29、有钠泵作用才吸收的物质有: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维生素A;

E、铁;

【BC】30、经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有:

A、甘油;

B、长链脂肪酸;

C、胆固醇;

D、葡萄糖;

E、氨基酸;

【ABDE】31、对于三大营养物质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糖类都必须转变为单糖才能吸收;

B、蛋白质主要以氨基酸形式被吸收;

C、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都是主动吸收;

D、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毛细血管入血;

E、长链脂肪酸经淋巴管吸收;

【BC】32、关于神经对胃肠活动的调节作用,正确的是:

A、消化管全长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

C、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肾上腺素;

【ABCDE】33、参与排便活动的神经有:

A、盆神经;

B、腹下神经;

C、阴部神经;

D、膈神经;

E、肋间神经;

三、名词解释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指食物在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3、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4、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分别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成为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5、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丛也称壁内神经丛,它由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间的肌间神经丛(欧氏神经丛)和位于粘膜层与环行肌之间的粘膜下神经丛(麦氏神经丛)组成。神经丛包括神经节和无数神经纤维,后者包括进入壁内的外来神经(自主神经)及来自肠壁或粘膜的感受器传入纤维。内在神经丛的节细胞与神经纤维相互连接构成突触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局部反应系统,可单独完成局部反射。正常时受自主神经的调制。

6、基本电节律:在安静状态下,将微电极插入胃或小肠的纵行肌细胞内,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记录出一种自发、缓慢而有节律的去极化电位,称为基本电节律或慢波。慢波的产生属于肌源性的,与生电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7、胃肠激素:由胃肠道粘膜内散在的多种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肽类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8、吞咽:吞咽是指食团由口腔通过咽和食管进入胃内的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

9、假饲:假饲是研究胃液分泌机制而设计的一种慢性动物实验方法。首先将狗的食管切断,将断端分别缝在颈部皮肤,制成食管瘘。同时,做一个胃瘘收集胃液。食物经口腔进入食管后,便经瘘管口流出体外,不能进入胃内,但仍能引起胃液分泌。由此证明,由于进食动作引起的头期胃液分泌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0、基础胃液分泌:空腹12~24h后的胃液分泌称为基础胃液分泌或非消化期胃液分泌。正常人,基础胃酸量为0~5mmol/h。

11、消化期胃液分泌:进食引起的胃液分泌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的先后,人为地将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其中头期和胃期的胃液分泌较重要。三个时期几乎同时开始,相互重叠。

12、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覆盖在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凝胶层,称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其作用是①滑润;②保护粘膜免受机械损伤;③降低胃液酸度,使胃粘膜表面呈中性或偏碱性,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这是保护胃粘膜的第一道防线。

13、胃粘膜屏障:胃粘膜上皮细胞的顶部细胞膜和连接邻近细胞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了一种脂蛋白层,它具有防止H+从胃腔弥散入粘膜及血液,防止Na+从胃粘膜扩散入胃腔的作用。这种结构及功能特性所形成的生理屏障称为胃粘膜屏障。这是保护胃粘膜的第二道防线。

14、紧张性收缩: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着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或紧张性。它可使胃肠保持一定形状、位置和基础内压;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

15、胃的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咽及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胃容积扩大,该运动形式称为胃容受性舒张。

16、胃蠕动:食物进入胃约5min时,从胃中部开始,收缩波(蠕动波)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传播,该运动形式称为胃蠕动。

17、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是间断性的。

18、呕吐:胃和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被强力驱出的动作称为呕吐。它是一种具有保护性意义的防御反射。

19、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或胆汁酸被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95%)仍可由小肠粘膜(主要在回肠末端)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再回到肝脏内组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20、小肠的分节运动:小肠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称为分节运动。这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空腹时不存在,在进食后逐渐增强。

21、肠抑胃素:肠抑胃素是指由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所释放的、可抑制胃运动和胃液分泌的一组激素。

22、肠-胃反射:肠-胃反射是指小肠上部受到食糜刺激后,引起的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的反射活动。

23、蠕动冲:在小肠有时可见到一种进行速度很快(2~25cm/s),传播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

24、袋状往返运动:指大肠环行肌无规律地收缩所引起的一种运动形式。空腹时多见。

25、集团蠕动:大肠的蠕缓慢而较弱。但大肠还具有一种进行速度很快,传播距离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它常发生于早晨或进食后。

26、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空腹时,消化道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有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并向消化道远端扩布。分Ⅰ、Ⅱ、Ⅲ、Ⅳ四个时相,称为移动性运动复合波(MMC)。

27、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空腹时,消化道电活动呈现周期性,分Ⅰ、Ⅱ、Ⅲ、Ⅳ四个时相。第一时相带锋电位的慢波少于5%,第二时相带锋电位的慢波5%~95%,第三时相几乎每个慢波都带锋电位,第四时相锋电位数目突然减少,逐渐过渡到新的周期。这种周期性的电活动向消化道远端扩布,称为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

四、问答与论述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①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②具有一定的自律性;③紧张性;④有较大伸展性;⑤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但对电刺激不敏感。

2、简述基本电节律的概念、产生机制和生理学意义。

在安静状态下,胃肠平滑肌可以发生自动而缓慢、有一定节律性的去极化波,称为基本电节律。它起源于胃肠道的纵行肌层,与肌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其生理学意义是,当其去极化到一定程度后,可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而后者引起平滑肌收缩,因此它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控制波。

3、胃肠道有哪些运动形式?其生理意义如何?

(1)容受性舒张:为胃特有的运动形式,当咀嚼、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壁肌肉舒张。其生理意义是增加胃的容量,以完成胃容纳和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

(2)紧张性收缩:使胃肠内具有一定压力,保持胃肠的正常形态和位置,是胃肠进行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3)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又可使食糜与小肠壁充分接触,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4)蠕动:是胃肠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可粉碎搅拌食物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4、何谓胃肠激素?试述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由胃肠道粘膜层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1)促胃液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胃腺分泌盐酸和增强胃蠕动,对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促进作用。

(2)胆囊收缩素: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引起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促进胆汁排出,二是增加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3)胰泌素:主要作用是使胰腺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钠。它还有促进肝胆汁和小肠液分泌及抑制胃运动和分泌的作用。

5、试述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及其生理作用。

(1)胃肠激素通过3种方式起作用。

①内分泌方式:先由内分泌细胞释放胃肠激素,再经血液循环将其运送至靶器官起作用。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等。

②旁分泌方式:胃肠激素释放后,经细胞间液弥散到邻近的靶细胞,在局部起作用,如生长抑素。

③外分泌方式:胃肠激素作为外分泌物质弥散进入胃肠腔内起作用。

此外,有些胃肠肽,如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由神经末梢释放,作为递质而起作用。(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可归纳为3个方面。

①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及消化腺的分泌:如胃泌素可促进胃的运动和胃液分泌。胰泌素可促进胰液中HCO3-和水的分泌及胆汁的分泌,抑制胃液分泌。胆囊收缩素可促进胰酶分泌,引起胆囊强烈收缩及小肠收缩。

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不但可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还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③营养作用:指的是一些胃肠激素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及促进生长的作用。如胃泌素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肠粘膜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6、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如何?

除口、咽及食管上段的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接受躯体神经支配外,消化道其余部分均受自主神经的支配。另外,在食管中段到肛门之间的绝大部分消化管壁内还布有内在神经丛。(1)自主神经传出纤维:①交感神经自脊髓发出后,经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及腹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分布到胃、小肠和结肠各部,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胃肠运动和分泌的抑制。②副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迷走神经支配胃、小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结肠的其余部分由盆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和盆神经都有是节前纤维,在内在神经丛换元,发出短的节后纤维。其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对胃肠运动及分泌起兴奋作用。但迷走神经中,有一小部分纤维是抑制性的,末梢释放递质是某些肽类物质,可能参与食管下端、胃底、胃体、幽门和肛门内括约肌的舒张活动。

(2)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感觉传入纤维混入支配胃肠道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中,它们参与消化道的反射活动。

(3)内在神经丛:也称壁内神经丛,分布在食管中段到肛门之间的绝大部分的消化管壁内。它由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组成,包括神经节和无数神经纤维,这些纤维有的来自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有的来自肠壁或粘膜上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内在神经丛的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局部反应系统,可单独完成局部反射。

7、试述自主神经对消化功能的作用。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消化道平滑肌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8、胃排空的特点是什么?其机制如何?

特点为间断排空,形成机制与胃内和十二指肠内因素影响有关。

(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①食物对胃壁的机械、化学刺激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或壁内神经丛短反射,使胃运动加强;②食物的机械、化学刺激可引起胃窦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促进胃运动,加速排空。

(2)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排空:①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其机械、化学刺激引起肠-胃反射,抑制胃运动;②食糜中盐酸、脂肪、高渗溶液可引起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抑制胃运动。以上两点均延缓胃排空。

其中十二指肠内因素是主要的,控制排空使之间断进行,使胃排空速度与小肠内食物的消

化吸收速度相适应。

9、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盐酸: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杀灭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使食物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在酸性环境下激活成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为月示、胨和少量多肽。(3)粘液具有滑润作用,并与碳酸氢盐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4)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不被消化液所破坏,有利于维生素B12在回肠吸收。

10、试述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

胃的分泌受许多因素影响。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它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胃液的分泌。

(1)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①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引起盐酸分泌增加。

②胃泌素:由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中G细胞合成和释放,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壁细胞,刺激其分泌盐酸。

③组胺:由胃粘膜中肥大细胞释放,弥散到邻近的壁细胞,促使壁细胞分泌盐酸。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①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其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咽、食管等),包括条件反射性分泌和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前者是由食物的形、味及进食声音等刺激相应的感官引起的;后者则是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刺激口、咽部机械和化学感受器,兴奋通过第5、7、9、10对脑神经传入中枢引起的。两种反射均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兴奋可直接引起胃腺分泌胃液,也可首先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间接引起胃液分泌。

②胃期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后,通过下列主要途径继续引起胃液分泌。a、扩张刺激胃底、胃体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短反射引起胃腺分泌;b、扩张刺激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c、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 细胞释放胃泌素。

③肠期胃液分泌:当食物接触小肠粘膜时,可刺激小肠释放胃泌素和肠泌酸素等,通过血液循环刺激胃腺分泌胃酸。由小肠吸收的氨基酸也可能参与肠期胃液分泌。神经反射作用不大。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①盐酸:它对胃酸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作用机制是a、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b、刺激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间接抑制胃泌素和胃液的分泌;c、盐酸作用于小肠粘膜引起促胰液素释放,后者对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②脂肪:脂肪进入小肠后,促使小肠粘膜产生肠抑胃素,使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减弱,并抑制胃的运动。

③高张溶液:可激活小肠内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引起胃酸分泌的抑制;也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抑制性激素,抑制胃液分泌。

11、进餐后胃液分泌有何变化?为什么?

进餐后胃液分泌将大量增加,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这是因为:①食物对头面部的各种刺激,将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后者可通过直接释放乙酰胆碱,也可引起胃泌素和组胺的释放,使胃液分泌增多,这也称为头期胃液分泌。②食物进入胃肠后,对胃体和胃底的扩张兴奋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反射,引起胃液分泌。此外,食物的扩张刺激和化学刺激可间接和直接引起胃泌素释放,然后刺激胃液分泌,这也称为胃液分泌。③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释放胃泌素,后者刺激胃液分泌,这也称为肠期胃液分泌。

12、有哪些因素可以抑制胃液的分泌?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包括:①胃酸,当胃酸分泌大量增加时,可直接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也可间接通过生长抑素抑制胃泌素释放,减少胃液分泌。当胃酸排入十二指肠后,肠腔内pH的降低,可兴奋肠-胃反射和肠抑胃素释放,抑制胃液分泌。②脂肪,当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可刺激肠抑胃素(如抑胃肽、促胰液素等)的释放,后者抑制胃液分泌。③肠腔内容物渗透压升高,可刺激肠-胃反射和肠抑胃素释放,而抑制胃液分泌。

13、胃排空是如何与小肠内的消化相适应的?

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和释放胃泌素,可促进胃的运动,加速胃排空。排入小肠的食糜产生的扩张刺激、酸、脂肪和高渗刺激可通过兴奋肠-胃反射和肠抑胃素,抑制胃的运动,减缓胃排空。因此,当胃内食物排入十二指肠后,小肠内抑制因素占优势,使胃排空暂停;随着胃酸被中和、食糜被消化吸收并排向远端,肠内抑制因素逐渐消失,而胃内促进因素占优势,再推送小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通过这样的协调活动,使胃排空与十二指肠内消化和吸收相适应。

14、试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消化作用最强的重要消化液。它含有:①碳酸氢盐:中和胃酸并维持其碱性环境;

②胰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③胰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④胰麦芽糖酶: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⑤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月示和胨,两者共同作用可将其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⑥胰羧基肽酶:将多肽分解为二肽、三肽和氨基酸。

15、胰液分泌受哪些因素调节?各有何特点?

调节胰液分泌的因素是:①食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胰液分泌。其特点是胰酶含量丰富,但分泌量较少。②食糜中蛋白水解产物、脂肪酸和脂肪等刺激胆囊收缩素释放,而刺激胰液分泌,它的特点是胰酶分泌量大量增加,而水和HCO3-分泌增加较少。③食糜中的酸和蛋白水解产物等刺激促胰液素释放,而引起胰液分泌,其特点是水和HCO3-分泌大量增加(胰液量明显增加),而酶分泌量增加较少。胆囊收缩素与促胰液素有协同作用,体液因素与神经因素也有协同作用。

16、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对胰液分泌有何影响?为什么?

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使胰蛋白酶和胰液量都大量增加。这是因为:①食糜中酸、蛋白水解产物可直接刺激S细胞分泌胰泌素,后者经血液循环至胰腺后,可刺激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H2O和HCO3-,使胰液量大增。②食糜中蛋白水解产物、脂肪酸等刺激可直接引起I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它经血液循环至胰腺后,主要刺激腺泡细胞,使胰酶分泌量大增。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所以不论胰酶还是水和HCO3-的分泌都要明显增多。

17、试述胆汁的主要成分及胆汁在消化吸收中的作用。

胆汁不含消化酶,除水分外还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及多数无机盐类。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机会,促进脂肪消化,胆盐与脂肪酸、甘油一酯及胆固醇等形成混合微胶粒,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胆汁还有中和胃酸和利胆作用。

18、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其分泌及排出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1)胆汁由肝细胞生成,在胆囊内贮存,消化期由胆囊排放或肝细胞直接分泌入十二指肠。其生理作用主要是:

①乳化脂肪: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作为乳化剂,将脂肪乳化为微滴,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

②促进脂肪的吸收:胆盐达一定浓度后,使聚合成微胶粒,与脂肪分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复

合物。胆盐便作为运载工具,促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被小肠粘膜吸收。

③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的吸收。

④胆汁在十二指肠内可中和一部分胃酸。它还可作为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体液因素。胆汗中不含任何消化酶,不能直接分解营养物质。

(2)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包括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的作用。

①神经因素:进食动作或食物对口、食管及胃肠的刺激,均可通过神经反射(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引起肝胆汁分泌增加及胆囊收缩。反射的共同传出通路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增加肝胆汁生成及排入,又可通过刺激释放胃泌素,间接促进肝胆汁分泌增加。

②体液因素:包括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胆囊的作用。

胃泌素:它促进肝胆汁分泌的机制有二,其一为经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其二为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由胃酸作用于十二指肠粘膜,使之释放促胰液素,后者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

胰泌素: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引起胆汁分泌量及碳酸氢盐增加,而胆盐不增加)。

胆囊收缩素:可引起胆囊强烈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促进胆汁排放。

胆盐:通过胆盐的肠肝循环回到肝脏内,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

19、小肠有几种运动形式?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小肠运动形式主要有:①紧张性收缩,它是其他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并使肠腔内保持一定压力,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②分节运动,其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食糜与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壁血液淋巴回流,这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③蠕动,其作用是将食糜向远端推送一段,以便开始新的分节运动。20、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1)吸收面积大:由于小肠粘膜具有环状皱壁大量绒毛和微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加600倍。

(2)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为吸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21、糖、脂肪、蛋白质吸收的形式和吸收途径。

(1)糖吸收形式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单糖的吸收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2)蛋白质的形式为氨基酸而进入血液。

(3)脂肪经消化被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和少量甘油二酯。吸收途径有二:一是甘油和低级脂肪酸因溶于水故可被吸收入血;二是乳化的脂肪微粒和高级脂肪酸经淋巴管吸收。

生理第六章消化及吸收试题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二、填空题 1.机械性化学性 2.减弱增强 3.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 4.唾液淀粉酶延髓 5.游离酸结合酸 1.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混合并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的消化方式称_____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来完成的消化方式称_______消化。 2.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消化道活动___ _;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消化道活动______。 3.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唾液所含的消化酶有_______;吞咽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5.胃酸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和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C 2.C 3.D 4.C 5.A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种超极化波 B.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 C.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D.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 E.以上说法均不对

2.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内流 D.Cl大量外流 E.Ca 大量外流 3.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织胺 4.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以上都不是 5.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 B.下丘脑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大纲要求 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牙的形态和构造。 3.腮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 4.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微细结构特点、胃腺的功能。 5.大肠的分部、结肠外形特征、阑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6.肝的形态、位置及微细结构。 7.胆囊和输胆管系统的组成。 理解: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咽的分部。 3.食管的狭窄。 4.小肠的分部和微细结构。 5.肛管的结构。 6.胰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了解: 1.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口腔三对唾液腺位置及开口。 3.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二、内容概要 (一)概述 中空性器官 1. 内脏器官 实质性器官 2. 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略)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消化管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 消化系 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消化腺肝、胰 消化管壁上的小消化腺

(二)消化管 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唇:上唇、下唇、口裂、人中 颊: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处有鳃腺导管开口 硬腭 腭 软腭 舌舌尖、舌体、舌根 分部:牙冠、牙颈、牙根 2. 口腔结构: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分类:乳牙20个,恒牙32个 牙式: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 8)表示,并以╋表示上下颌及左右侧的牙位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大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口腔腺 小口腔腺 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 3 咽口咽:腭扁桃体 喉咽:梨状隐窝 4. 食管 分部:颈部、胸部和腹部 ①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 三处狭窄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③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消化管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B.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C. 富有伸展性 D. 对牵张刺激敏感 E. 有快而规则的自律性 2.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 B. 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 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 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3. 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 蠕动 B. 分节运动 C. 容受性舒张 D. 集团蠕动 E. 以上都是 4. 关于胃酸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 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B. 使蛋白质变性,易水解 C.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D. 能促进维生素B12 的吸收 E. 促进小肠内的消化液的分泌 5. 有助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是: A. 胃液和胰液 B. 胆汁和胰液 C. 胆汁和胃液 D. 小肠液和胰液 E. 唾液和胃液 6. 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是: A. 胰液 B. 胆汁 C. 胃液 D. 小肠液 E. 唾液

7.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主要成分是: A. 胆色素 B. 胆固醇 C. 胆盐 D. 无机盐 E. 脂肪酸 8. 促进胃排空的主要原动力是: A. 食物对十二指肠内的刺激 B. 迷走神经的兴奋 C. 交感神经的兴奋 D. 食物在胃内的刺激 E. 胰泌素的刺激 9. 胃液成分中与红细胞成熟有关的物质是: A. 盐酸 B. 内因子 C. 粘液 D. 无机盐 E. 胃蛋白酶 10. 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 脊髓腰骶段 B. 中脑 C. 延髓 D. 脑桥 E. 脊髓胸段 11. 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 空肠 B. 回肠末端 C. 结肠上段 D. 十二指肠 E. 结肠小段 12. 三种食物在胃内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顺序是: A. 蛋白质、糖、脂肪 B. 糖、脂肪、蛋白质 C. 糖、蛋白质、脂肪 D. 脂肪、糖、蛋白质 E. 蛋白质、脂肪、糖 13.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 蠕动 B. 分节运动 C. 容受性舒张 D. 集团蠕动 E. 蠕动冲 14. 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慢波 4、胃肠激素 5、脑-肠肽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分解运动 9、胆盐的肠-肝循环 二、填空题 1、消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和。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和三种形式。其中慢波的起步点是。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 4、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和。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胃的功能之一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与之相关,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和。 8、内因子是由胃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等,消化淀粉的酶是,消化脂肪的酶是。 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其主要作用是。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回肠能主动吸收和。

三、选择题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胃排空减慢 C、胆囊舒张 D、消化腺分泌减少 E、括约肌收缩 10、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C、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E、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第6章消化系统

第六章消化系统 一、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1、胃肠道穿孔的最典型X线征象为() A、咖啡豆征 B、阶梯状液平 C、膈下新月状气体影 D、结肠积气 E、肠腔扩张 2、胃肠钡餐前准备最主要是检查日晨() A、禁食禁水 B、洗胃 C、清洁灌肠 D、肌注低张药 E、抽空胃液 3、关于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双对比造影可显示微皱襞 B、对比剂为钡剂加碘剂 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 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和无名区 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 4、关于龛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管壁溃烂面凹陷,被钡剂充填称龛影 B、切线位观察为突出腔外之含钡影像 C、正面观察为无钡剂的透明影 D、良性龛影周围粘膜向心性集中无破坏 E、恶性龛影周围粘膜常破坏 5、胃内充盈缺损不代表哪一种疾病?() A、良性肿瘤 B、胃溃疡 C、恶性肿瘤 D、胃内异物 E、胃石(如胃柿石) 6、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食管的形态及位置改变?() A、左房增大 B、胸腺肥大 C、膈疝 D、主动脉迂曲扩张 E、降主动脉瘤 7、下列哪项不是食管静脉曲张的表现?() A、下段多见 B、粘膜稍宽略迂曲,或呈串珠状充盈缺损 C、食管张力下降 D、管壁僵硬 E、食管腔可略大 8、进食梗阻感二月,X线表现食管中段有5cm长狭窄段,壁不规则,粘膜不连续,狭窄 上方食管扩张明显,最可能的是() A、食管癌 B、食管静脉曲张 C、食管良性狭窄 D、贲门痉挛

E、胃底贲门癌 9、对疑为鱼刺或碎骨片等卡在食管壁的异物,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摄平片 B、食管钡餐 C、食管吞钡棉 D、血管造影 E、透视 10、患者近来咽下不畅,食管钡餐检查侧斜位可见食管上段后壁有弧形压迫,粘膜皱壁规 则,扩张度好,应考虑什么疾病?() A、食管癌 B、食管平滑肌瘤 C、食管炎 D、食管外压性病变 E、食管憩室 11、指出哪一项不是恶性溃疡征象() A、狭颈征 B、环堤征 C、指压迹征 D、裂隙征 E、半月征 12、胃粘膜皱襞的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肥厚和萎缩多代表慢性炎症 B、破坏中断多为良性溃疡所致 C、良性溃疡疤痕可引起粘膜纠集 D、恶性肿瘤可引起粘膜皱襞消失 E、脑回状外观一般为慢性炎症所致 1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 A、胃小弯侧溃疡 B、复合溃疡 C、多发溃疡 D、溃疡直径大于2cm,边缘呈不规则结节状 E、溃疡位于胃腔轮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集 14、胃溃疡最特征的表现是() A、龛影 B、狭颈征 C、项圈征 D、粘膜纠集 E、器官变形 15、切线位上,最常见的胃溃疡龛影表现为() A、乳头状 B、囊袋状 C、三角形 D、杯口状 E、不规则状 16、钡餐检查发现胃溃疡时,下列哪项有恶变的可能?() A、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B、多发性溃疡 C、胃大弯溃疡 D、溃疡周围有指压迹征,尖角征或杵状粘膜 E、幽门管溃疡 17、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

内科学ppt_word版 之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李瑾p37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 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 有相当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炎症表现,又称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发病年龄和性别:40~60岁为高发年龄,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无差异;反流性食管炎:男性多于女性(2~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1)抗反流屏障食管胃交接的解剖结构—LES LES: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高压带10-30mmHg LES压力下降—反流:结构破坏、激素、食物、药物、腹内压升高、胃内压升高 (2)食管清除作用:食管蠕动(容量清除)、唾液中和 (3)食管粘膜屏障:上皮屏障、后上皮屏障 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ES relaxation TLESR)、TLESR 、His角学说、双括约肌学说 2、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和胰液 增加LESP的因素:胃肠激素、神经因素、食物、药物 降低LESP的因素:胃肠激素、神经因素、食物、其他 二、病理 1、RE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下段,范围约10cm左右 2、内镜下表现:水肿、潮红、糜烂、溃疡、增厚转白、瘢痕狭窄 3、组织学改变: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粘膜固有层乳头向上腔面延长;糜烂和溃疡; 固有层内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Barrett食管改变 三、临床表现 1、食管症状 ?典型症状烧心、反酸 ?非典型症状胸痛,疼痛常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是可为剧烈刺痛,伴有放射痛,酷似心绞痛。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2、食管外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 3、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黑便及贫血等 ?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癌前病变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RE洛杉矶分级 A: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无融合 C: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食管周径的75% D:黏膜破损有融合,大于食管周径的75% 2、24小时食管pH监测:重要手段,特异性高 生理性反流:24小时反流<50次;食管内pH <4.0的总时间<1小时。 病理性反流:24小时反流>50次;食管内pH<4.0的总时间>1小时 记录内容:24小时pH<4.0的次数pH<4.0占总时间的百分率 pH<4.0超过5分钟的次数最长酸暴露时间 观察指标:反流次数<50次;pH<4.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4.2% ; 长于5分钟的反酸次数<3次;最长酸暴露时间<9.2分钟 3、食管吞钡:不敏感 4、食管滴酸试验 5、食管测压:<0.78kPa(6mmHg)提示本病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胃的排空 \ 4.紧张性收缩 5.粘液-HCO3-屏障 二、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食物对胃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和化学刺激可_______________胃的排空。 3._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时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糖类在小肠被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主要是以 ( 形式被吸收,它们的吸收均与的吸收相耦联。 6.胃蛋白酶原在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胃蛋白酶。 三、选择题 1.关于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 B.当其除极的幅值超过一定的临界时,可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

C.它本身不触发平滑肌收缩 D.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后不能产生 、 E.是平滑肌收缩的控制波 2.关于消化器官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介质C.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粘膜下和平滑肌间 3.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 】 A.凝乳酶 B.蛋白水解酶 C.麦芽糖酶 D.溶菌酶 E.肽酶 4.关于胃的蠕动,正确的是() A.起始于胃底部 B.空腹时基本不发生 ^ C.蠕动波向胃底和幽门两个方向传播 D.发生频率约为12次/分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 2.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3.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4.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5.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6.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 7.胃泌素(gastrin) 8.吸收(absorption) 9.蠕动(peristalsis) 10.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11.MMC(migrating motor complex) 二、填空题 1.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共有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胃特有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大肠特的有运动方式是 ___________。 3.胃液的成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胃排空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__,三大营养物质排空由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物质是______。 6.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液分泌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而胰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7.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物质是_________,长链脂肪酸的主要吸收途径是_________。 8.胰液中主要的消化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营养物质吸收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节运动的主要生理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抑制胃液分泌主要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_________,在其基础上产生了动作电位进而引起平滑肌的收缩,这一过程叫做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离子起决定性作用。 13.胃的外分泌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泌酸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细胞组成。 15.消化期胃液分泌的分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证明头期胃液分泌的经典实验是___________。 17.催化OH-+CO2→HCO3的酶是_________。 18.正常机体不会发生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9.临床上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如甲氰咪呱是________受体的阻断剂。 20.引起胆囊收缩最强的激素物质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消化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以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分为:机械性消化,即通过消化道的运动把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地将食物推送到消化道远端,最后把不能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 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伸展性大,能够适应食物容量的变化。经常处于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紧张性,这使消化道内经常维持一定的基础压力,有利于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变化、化学和机械或牵张刺激很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幅值为-50~-60mV,主要由K + 的跨膜扩散造成,生电性Na + 泵在静息电位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膜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因慢波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又称为基本电节律,也称电控制活动或起步电位。 3.动作电位当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去极化超过阈电位时就产生动作电位。又称为快波。 二、消化的神经调节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两条途径调节消化道功能:①直接作用: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主 要是迷走神经);②间接作用:通过体液途径即激素或神经内分泌途径。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二节胃黏膜保护剂 第三节助消化药 第四节解痉药与促胃肠动力药 第五节泻药与止泻药 第六节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一亚类抗酸剂 (1)吸收性抗酸剂:碳酸氢钠。 (2)非吸收性抗酸剂:含难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铝、镁制剂,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直接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并能形成保护膜,覆盖于胃黏膜表面 ——用于对症治疗,缓解反酸、胃痛等症状。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碳酸氢钠、碳酸钙——释放二氧化碳——呃逆、腹胀和嗳气,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氢氧化镁——产生氯化镁——引起腹泻;肾功能不良者可引起血镁过高。 3.铝、钙剂——便秘。 4.铝离子可松弛胃平滑肌,引起胃排空延迟和便秘——可被镁离子对抗——铝碳酸镁。 二、用药监护 1.最佳服用时间: 胃不适症状出现,或将要出现时,如两餐之间和睡眠前。 2.片剂抗酸剂适宜嚼碎服用。 3.增加日服药次数,一日4次或更多。 第二亚类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最有效药物。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兰索拉唑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PPI特异性地抑制H+,K+-ATP酶(质子泵)的活性,抑制胃酸生成的终末环节。抑酸作用强大。 并可与抗菌药物、铋剂联合用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治疗——TANG补充:三联疗法。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的异构体,优于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PPI。 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PPI。不受食物和其他抗菌药影响,对胃壁细胞的选择性更专一。 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快速、更强大。高效、速效、安全。抗幽门螺杆菌活性高。 (二)典型不良反应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PPI——可引起髋骨、腕骨、脊椎骨骨折。 PPI极少发生耐药现象,但停药后引起的胃酸分泌反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个月。 (三)禁忌证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婴幼儿。 (四)药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可能引发胃灼热和胃溃疡,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防止或减轻相关症状。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会明显降低氯吡格雷的疗效。 【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者,如须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应考虑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 二、用药监护 1.常须制成肠溶制剂,至小肠内溶解再吸收,以规避酸性的破坏作用。 2.服用时应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咀嚼和压碎(对比TANG:铝碳酸镁是嚼碎),并至少在餐前1h 服用。 3.不宜再服用其他抗酸剂或抑酸剂。不建议大剂量长期应用(卓-艾综合征例外)。 4.不需要多次给药,一日1次或2次(前后对比TANG:铝碳酸镁一日4次)。 第三亚类抑酸剂-组胺H2受体阻断剂 可逆性竞争壁细胞基底膜上的H2受体,显著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尼扎替丁 ◆罗沙替丁乙酸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抑制胃酸分泌(强度不如PPI),尤其能抑制夜间基础胃酸分泌。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防治应激性溃疡。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头晕、嗜睡。 2.长期用药——胃内细菌繁殖,诱发感染。 3.耐药发生很快(不如PPI)。 4.突然停用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三)禁忌证 1.急性胰腺炎者禁用西咪替丁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生理性腹泻: 2.秋季腹泻: 二、填空题 1.小儿腹泻发病年龄多在___________ 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约占半数,_______ 季发 病率最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严重者可引起 __________ 。2.肠道内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__________ ,分为四型,其中_____________ 可产生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种肠毒素而致腹泻,是引起肠炎的常见细菌。3.翌儿粪便多泡沫,有酸味表示___________ 消化 不良;有酸臭味表示 _______ 消化不良;皂块多、 有脂肪表示 ____________ 消化不良。 4.轻度脱水体重减轻___________ :中度脱水体重减轻____________ :重度脱水体重减轻 ________ , 体液丧失 ____________ ml/kgo 5.根据测得血钠浓度,低渗性脱水为___________ mmol/L,等渗性脱水为_____________ mmol/L;高渗性脱水为____________ mmol/Lo 6.等渗性脱水用__________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 ___________ 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 __________ 张含钠液补液。 7 ?毛度脱水有周舸循坏衰竭者用__________ 液 ____________ ml/kg,于____________ min内静脉快速注射以扩容。 8.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__________ mmol/L,滴速不易过快,需______________ 天才能达到体内钾平衡,补钾过快过高易致 ___________ o 9.婴幼儿腹泻静脉补液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饥饿性腹泻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婴儿,大便次数频,粪质少, ______ 色, 呈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白细胞。 11.重度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最明显___________ 、内液最_____________ 、休克症 状 _____________ 、血清钠 _____________ m mol/L。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J ”号,错的打“X”号) 1.轻症腹泻有明显的脱水症状() 2.小儿易患肠套叠、肠扭转,是由于肠与肠系脫相对地比成人的短、活动度人() 3.鹅【I疮的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疱疹性I I炎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 4.病毒性肠炎粪便特点是泡沫多和豆腐渣样细块() 5.新生儿唾液腺发冇良好,所以常有流涎现象()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机械性消化 4.化学性消化 5.胃肠激素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二、填空题 1.食物的消化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2.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__,收缩_____。 3.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_____和_____神经双重支配。 4.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_____神经。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__,胆囊,括约肌 _____,消化腺分泌_____。 5.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_____神经丛和_____神经丛组成。 6.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_____。 7.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_____;使胃窦_____;促进消化道粘膜及胰岛素的_____。 8.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_____和_____。 9.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_____和_____中HCO3-的分泌。 10.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_____。 11.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_____收缩和_____分泌。 12.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_____。 13.内因子是胃腺_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__的吸收。 14.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 15.胃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16.胰腺导管细胞分泌_____和_____;胰腺腺泡细胞分泌_____。 1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_____和_____含量很少,而_____的含量较丰富。 18.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19.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 20.小肠运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 ) 5.蠕动波的移行方向均朝向肛门 6.排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骶部。 7.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胃。 8.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腺是胰腺。 9.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10.胃肠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蛋白质。 11.唾液分泌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12.三种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脂肪、糖、蛋白质。 13.蛋白质具有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14.小肠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 15.脂肪吸收不良可导致B族维生素吸收不良。 16.维生素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一 49岁男性,7年前起出现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常于饭后3小时左右发作,有时半夜痛醒,进食后疼痛好转。以后几乎每年冬春季发作,尤其就是劳累、饮食不当、心情郁闷更易发作,曾在单位医务室诊断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后基本缓解。6天前上腹部疼痛较前加重,服阿托品无效,进食或吃点心或也不能缓解,昨起排柏油样大便2次,每次约250克,来院诊治。查体:体温37℃,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神志清,口唇无苍白及发绀,面色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与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两下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7×10 12 /L,HGB143g/L,WBC6、2×10 9 /L,N76%,L22%。尿常规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 2.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哪些检查 3.主要得护理诊断? 参考答案 1.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 2.检查项目: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3.主要护理诊断: 1)慢性疼痛与消化道溃疡有关。 2)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 3)恐惧与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 病例二 54岁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全身乏力、恶心、食欲减退4个月,腹胀、少尿、牙龈出血1个月。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神志清醒,体格消瘦,肝病面容,巩膜中度黄染,面部、颈部及上胸部见多个蜘蛛痣,肝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 2.如何护理腹水?

第六章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第六章消化系统 6-1 贲门失弛缓症 6-2 食管静脉曲张 6-3 食管异物 6-4 食管异物 6-5 食管癌 6-6 胃癌 6-7 结肠癌 6-8 直肠癌 6-9 克罗恩病 6-10 肝脓肿 6-11 肝囊肿 6-12 肝海绵状血管瘤 6-13 肝细胞癌 6-14 肝转移瘤 6-15 肝硬化 6-16 脂肪肝 6-17 肝移植 6-18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19 胆囊炎 6-20 胆结石 6-21 胆结石 6-22 胆道梗阻

6-23 急性胰腺炎6-24 慢性胰腺炎6-25 胰腺癌 6-26 急性腹膜炎6-27 胃穿孔 6-28 肠梗阻 6-29 腹部外伤

6-1 贲门失弛缓症【一、病史临床】男 21岁,反复吞咽困难2年。 【二、影像图片】 【三、问题】 Ture OR False (1)这是普通的胸片对:错 (2)病灶位于食管上 对:错 段 (3)病灶表现为明显 对:错 的占位效应 (4)病灶下端呈漏斗 对:错 状或圆锥状狭窄 (5)食道管壁柔软对:错

正确答案:1:×(这是食道钡餐图像)2:×(病灶主要位于食管下段)3:×4:√5:√最可能的诊断 A.食管癌 B.食管炎 C.贲门失弛缓症 D.Barrett食管 E.食道静脉曲张 F.正常食道表现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食管中度扩张,下端呈漏斗状狭窄或圆锥状狭窄,仅少量钡剂间歇通过,呈条或线状。管壁柔软,粘膜正常,未见粘膜皱襞破坏、中断征象。 【五、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 【六、鉴别诊断】 1.食管下段贲门癌 2.食管裂孔疝 3.食管静脉曲张 【七、讨论】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按其发展程度分早、中、晚三期。本病是产生食管慢性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与精神情绪及刺激性食物有关,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溃疡,甚至癌变等。 影像学诊断要点:1.普遍X线及钡餐:(1)胸片:表现为纵隔增厚,有时纵隔阴影内可见气液平。(2)钡餐:早期:食管轻度扩张,以下半部明显,蠕动减弱,下段狭窄段长约2~5cm,管壁柔软,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 2.吸收(absorption) 3.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 4.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 5.慢波电位(slow wave) 6.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7.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8.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 9.盐酸排出量 10.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11.餐后碱潮(postprandial alkaline tide) 12.胃的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13.蠕动(peristalsis) 14.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15.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s) 16.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B.富有伸展性。 C.能进行自动节律性活动,但与心肌相比,其节律较快且不规则。 D.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轻微的持续的收缩状态 E.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刺激、机械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静息电位很不稳定 B.静息电位主要决定于K+的外流。也有少量Na+内向扩散和Cl-外向扩散。 C.慢波电位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D.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 E.慢波是在动作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除极相形成的离子基础是() A.Na+内流 B.Ca2+内流 C.K+内流 D.K+外流 E.Cl-内流 4.人唾液中含有的酶是() A.脂肪酶和蛋白酶 B.脂肪酶和肽酶 C.淀粉酶和溶菌酶 D.淀粉酶和寡糖酶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一、填空题 1.消化可分为①消化和②消化两种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①、②和③等三种形式。慢波的起步点是④细胞。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胃肠道运动①,腺体分泌② ; 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胃肠道运动③ ,腺体分泌④。另外,消化管壁内还有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称为⑤。 4.胃肠激索的作用主要有①、②和③。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①,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②;最重要的消化液是③ ;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是④。 6.胃的功能是①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②。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③、 ④和⑤。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①、②、③和④。 8.内因子是由胃的①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②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③。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①期、②期和③期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①和②,消化淀粉的酶是③,消化脂肪的酶是④,此外,还有碱性物质⑤。 11.胆汁成分包括①、②、③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 ④,其主要作用是⑤。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①途径,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②途径。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③,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④,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甘油、脂肪酸和⑤。回肠能主动吸收⑥和⑦。 13.肝脏参与体内①、②、③、④和⑤等功能,其中以⑥功能最为重要。 二、选择题 [A型题] 1.胃肠道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 A.慢波的幅度 B.慢波的频率 C.动作电位的幅度 D.动作电位的频率 E.平滑肌本身的节律 2.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为() A. Cajal细胞 B.浆膜层 C.黏膜层 D.纵行肌 E.环行肌 3.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A.交感神经支配 B.副交感神经支配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名词解释】 1.胎粪 2.2∶1溶液 3.累积损失量 4.轻度脱水 5.中度脱水 6.重度脱水 7.低渗性脱水 8.等渗性脱水 9.高渗性脱水 10.*生理性腹泻 【简答题】 1.简述口腔炎的护理要点。 2.婴幼儿为什么易患腹泻? 3.比较几种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特点。 4.比较几种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 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6.*简述婴儿腹泻的脱水、酸中毒被纠正后发生低血钾的原因。 7.说出婴儿腹泻伴脱水经补液后脱水基本纠正,婴儿突然出现惊厥的原因?为什么? 8.说出小儿腹泻伴轻、中度脱水,用ORS纠正脱水时,最初4小时内ORS液的用量。 9.简述腹泻患儿的饮食护理。 【病例讨论题】 1.患儿玲玲,女,10个月。3日前(10月2日)开始腹泻,每日排便7~8次,呈蛋花汤样,无发热及呕吐。体温37.2℃,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可,皮肤弹性稍差,粘膜稍干燥,眼窝、前囟凹陷不明显,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血清钠132mmol/L,血清钾4.1mmol/L。 问:(1)临床诊断。 (2)补液的最佳途径。 (3)补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患儿冬冬,男,8个月。因吐泻3日,加剧1日,尿少入院。体温38℃,脉搏120次/分,呼吸40次/分,体重9K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委靡,皮肤弹性差,粘膜干燥,口唇樱红,眼窝、前囟凹陷明显,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血清钠135mmol/L,血清钾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问:(1)临床诊断。 (2)第1日静脉补液的步骤。 3.患儿毛毛,男,9个月,人工喂养。3日前(10月8日)开始腹泻,大便每日约10余次,水样便,伴低热,偶有呕吐,昨日起尿少。体温38℃,血压60/4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精神委靡,皮肤弹性极差,粘膜极干燥,前囟凹陷,口腔粘膜有白色点片状物,强拭去可见红色疮面,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四肢凉。血清钠140mmol/L,血清钾4mmol/L。 问:(1)临床诊断。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考纲解祈 1.掌握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胃排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蠕动。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4)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熟悉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概念。 (3)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4)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 3.了解 (1)大肠内细菌的作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2)吸收的方式。 (3)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知织归纳 一、消化和吸收概念 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包括化学性消化(消化酶作用)和机械性消化(消化管运动)。 2.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口腔内消化 其余成分为无机盐和黏蛋白。 三、胃内消化

2.胃的运动。 (2)胃的排空。 ①定义: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②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③排空时间:4~6h。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排便 (1)粪便的形成:食物残渣在大肠内一般停留在10h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被大 肠黏膜吸收,其余部分经细菌分解后,形成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等。 (2)排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腰骶段 (3)排便反射过程:当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传入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便意。大脑皮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排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即可发生排便反射,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使其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将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 典型精讲 【例1】人体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回肠 E。结肠 【解析】内因子和维生素B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其在回肠吸收。 【答案】D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