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全

初二(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全
初二(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全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与X轴或Y轴平行的直线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⑤关于与直线X=C或Y=C对称的坐标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 (x, -y)_____.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x, y)___.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理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线就可以推知另两线。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一、选择题

1.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① ② ③ ④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ABC中,①若AB=BC=CA,则△ABC是等边三角形;②一个底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顶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两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上述结论中正

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 )

A.∠1=2∠2B.3∠1-∠2=1800

B.C.∠1+3∠2=1800D.2∠1+∠2=1800

6.若△ABC的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2+b2+c2=ab+ac+bc,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7.如图,在△ABC中,∠ABC=45°,AC=4,H是

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A.3 B.4 C.5 D.6

二、填空题

8.如图,∠ABC=50°,∠ACB=80°,延长CB到D,使BD=AB,延长BC到E,使CE=CA,连接AD、AE,则∠DAE=________°.

9.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1)若AC=6,△ABD的周长是13,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

(2)若△ABC的周长是30,△ABD的周长是25,则AC=_______.

10.如图,∠ACB=90°,E、F为AB上的点,AE=AC,BC=BF,则∠ECF=_____°.

11.AD是△ABC的中线,且∠ADC=60°,BC=4.把△ADC沿直线AD折叠后,点C落在C′的位置上,则BC′=_________

1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BAD=20°,且AE=AD,则∠CDE=________.

三、简答题

13.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E、F为垂足,

连接EF交AD于G,试判断AD与EF垂直吗?并说明理由.

32

1

C

A

B C

A

E

A

E G

12

14.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 ,点D 在BC 上,且BD=BA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E=CA. (1)试求∠DAE 的度数.

(2)如果把第(1)题中“AB=AC”的条件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 的度数会改变吗?试说明理由.

第十三章 实数

1、有理数 分类1.

分类2. 因为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所以有理数也可以分类为有限小数和无

限循环小数。

针对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B 、零的意义是没有

C 、零是最小的自然数

D 、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上与原点距离小于4的整数点有( )

A 、3个

B 、4个

C 、6个

D 、 2、无理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无理数的特征:

(1)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限;

(2)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不循环,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0809986.html,/CZ06-07-1/09/XK09_NJ08/ZY20061216113807812/HDTJ/实数%20活动与探究.files/1.mht

◆常见的几种无理数:

根号型:如35,2等开方开不尽的数。 圆周率π型:如2π,π-1等。

构造型:如1.121121112…等无限不循环小数。 针对练习:

1.下列各数65

4.0 、2

3π、0

)(π-、14.3、80108.0、ππ--1、 1010010001.0、4、

544514524534.0,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 1

B 、2

C 、3

D 、4 2.数 032032032.123是 ( )

A 、有限小数

B 、无限不循环小数

C 、无理数

D 、有理数 3.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 ( )

A 、整数

B 、分数

C 、有理数

D 、以上都不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 正数、负数统称有理数

C 、无理数的相反数还是无理数

D 、 无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3、对无理数的估算:

◆记住常用的:

414.12≈,732.13≈,236.25≈

针对性练习:

1、估计30的值 ( )

A. 在3到4之间

B. 在4到5之间

C. 在5到6之间

D. 在6到7之间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实数的分类:由以上学到的,我们可以对实数进行分类

1.按定义:

2.按符号:实数分为正实数,零,负分数。

实数的性质: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和在有理数范围内是一样的。数轴上的每

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实数来表示;反过来,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它的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0809986.html,/CZ06-07-1/09/XK09_NJ08/ZY20061216113807812/HDTJ/实数%20活动与探究.files/2zuozuo.mht

5、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即: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即:正实数都大于0,0大于负实数,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平方比较法 3.作差比较法 4. 求商法 针对性练习:

1、比较:17与4的大小 2).3223与的大小. 3).比较大小(1n n - 1n -6、实数常用的计算、化简公式:

=?b a ( ) (a ≥0,b ≥0);

=b

a ( ) (a ≥0,

b >0)

()2

0a a =≥

()()(),00,0,0a a a a a a ??

===??-?

针对练习:

1.22)4(+x 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

2

)4(+x B 、2

2

)4(+x C 、42

+x D 、42+x

2.2)5(-的平方根是( )

A 、 5±

B 、5

C 、 5-

D 、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

C 、 如果一个数有立方根,那么它一定有平方根

D 、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非负数 a 的性质:双重非负性。

7、平方根、立方根、算数平方根的概念

?????????

?

?????????????????

?

?

??????????????????????

?

???

??????

?????????????

?

??????????????→←.00;;___00;.;00:,的立方根是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正的平方根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的平方根是们互为相反数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性质定义平方根开平方开方乘方互为逆运算a

针对性练习: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2. (-0.49)(-1.21)?)

2

123). 1- 13??

???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3).

8、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n m n

m a a = (a >0,m ,n 为正整数,且n >1)

(1) n

m n

m a

a

1=

- (a >0,m ,n 为正整数,且n >1)

(2)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3) 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 针对性练习:

1.已知b a ,为有理数,且()

2

212-=?+b a ,求b

a 的平方根。

2、若a 的倒数是221-,b 的相反数是0,c 是-1的立方根,求a

c b

c b a b a c -+

-+-的值

3、已知3++=-n m A n

m 是3++n m 的算术平方根,n m B n m 23

2+=

+-是n m 2+的立方根,求A B -的

立方根.

1的相反数是( )

A .

B

C .2

-

D .

2

2、定义a ※b =a 2-b ,则(1※2)※3=___.

32

()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典型例题的探索

(利用概念)例1. 已知:

的算术数平方根,是立方根,

数学-初一升初二-衔接班(完整)修改稿

代数部分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X 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1)按大小来分(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例3】9867000000000=(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分析 知识讲解

数据的分析 【学习目标】 1.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2.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 3. 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4.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知识要点】 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 n x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 n x x x x x n = ???++++.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 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 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叫做 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 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 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 个;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学而思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新编)

第1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中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A B C D E F A C D E F P Q R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 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1 ∠AOC ∴ ∠EOF =∠EOC +∠FOC =2 1∠BOC +2 1 ∠AOC =()AOC BOC ∠+∠21 又∵∠BOC +∠ AOC =180° ∴∠EOF =2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 BOE 的补角是:∠AOE.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C E F E A A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初一升初二数学资料一

初一升初二数学辅导资料(一)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 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 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 E∥AB,∴∠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四、例题 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11.3.1 多边形

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班课程

初一升初二衔接课程 数学

代数部分 专题一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专题说明 本专题内容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整数、分数数纳入初中的有理数范畴,并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 了解并利用数轴这一工具,方便地解决问题。 一、数的分类 (1)按大小来分 (2)按学习顺序来分 二、重要概念讲解 ①数的产生与发展(数的局限性) ②相反数 ③绝对值(非负数性质) ④倒数 ⑤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 三、工具--------数轴(三要素) 数形结合法 四、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符号、绝对值) 2、减法(转化) 3、乘法(符号、绝对值) 4、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5、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例题解析 【例1】已知023=-+-b a a ,求b a 2+的值。

【例2】计算: (1))()(3 17-31211-3-61-1÷??? ??++? ??? ??; (2)3 2211-811-321--31-1)()()(??? ????? ?÷??? ??。 【例3】9867000000000= (科学记数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03-3-= B .0=+-a a c .1)9 8 1(89=-?- D .155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0是最小的整数; B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C .a -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和0 3.在有理数一(一4),一2 3,一 2 1,3)5(一, 0,一3 3)(+中,负数有 ( )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计算 3)2()32(31273-+?? ? ???--÷的值是 ( ) A .316 - B .767- C .718 D .3 2 9 5.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x 与y 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 -+的值为 (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doc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数据分析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数据2,3,5,5,4的众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2、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78 (B )81 (C )91 (D )77.3 3、某男装专卖店老板专营某品牌夹克,店主统计了一周中不同尺码的夹克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 39 40 41 42 43 平均每天销售量/件 10 12 20 12 12 如果每件夹克的利润相同,你认为该店主最关注的销售数据是(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4、12位参加歌唱比赛的同学的成绩各不相同,按成绩取前6位进入决赛。如果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后,要判断能否进入决赛,小颖需要知道这12位同学成绩的 (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5、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100名同学中任选出2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每人上报节水量都是正整数)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x/t 5.15.0<≤x 5.25.1<≤x 5.35.2<≤x 5.45.3<≤x 人数 6 4 8 2 请你估计这1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 ) (A )180 t (B )300 t (C )230 t (D )250 t 6、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其底边是BC,点D在线段AB上,E是直线BC上一点,且∠DEC=∠DCE,若∠A等于60°(如图①).求证:EB=AD; (2)若将(1)中的“点D在线段AB上”改为“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1)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作DF∥BC交AC于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F=∠ABC,∠AFD=∠ACB,∠FDC=∠DCE,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ACB=60°,证出△ADF是等边三角形,∠DFC=120°,得出AD=DF,由已知条件得出∠FDC=∠DEC,ED=CD,由AAS证明 △DBE≌△CFD,得出EB=DF,即可得出结论; (2)作DF∥BC交AC的延长线于F,同(1)证出△DBE≌△CFD,得出EB=DF,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作DF∥BC交AC于F, 则△ADF为等边三角形 ∴AD=DF,又∵∠DEC=∠DCB, ∠DEC+∠EDB=60°, ∠DCB+∠DCF=60°, ∴ ∠EDB=∠DCA ,DE=CD, 在△DEB和△CDF中, 120 EBD DFC EDB DCF DE CD , , ∠=∠=? ? ? ∠=∠ ? ?= ? ∴△DEB≌△CDF, ∴BD=DF, ∴BE=AD . (2).EB=AD成立;

理由如下:作DF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F ,如图所示: 同(1)得:AD=DF ,∠FDC=∠ECD ,∠FDC=∠DEC ,ED=CD , 又∵∠DBE=∠DFC=60°, ∴△DBE ≌△CFD (AAS ), ∴EB=DF , ∴EB=A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如图①,在ABC 中,90BAC ∠=?,AB AC =,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且 B 、 C 在AE 的异侧,B D A E ⊥于D ,CE AE ⊥于E . (1)求证:BD DE CE =+. (2)若将直线AE 绕点A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BD CE <),其余条件不变,问BD 与 DE 、CE 的关系如何?请予以证明. 【答案】(1)见解析;(2)BD=DE-CE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利用AAS 判定△ABD ≌△CAE 从而得到BD=AE ,AD=CE ,因为AE=AD+DE ,所以BD=DE+CE ; (2)根据已知利用AAS 判定△ABD ≌△CAE 从而得到BD=AE ,AD=CE ,因为AD+AE=BD+CE ,所以BD=DE-CE . 【详解】 解:(1)∵∠BAC=90°,BD ⊥AE ,CE ⊥AE , ∴∠BDA=∠AEC=90°, ∵∠ABD+∠BAE=90°,∠CAE+∠BAE=90° ∴∠ABD=∠CAE ,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8 B .中位数是8 C .平均数是8.2 D .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 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 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 【答案】(2m ) (1024 m )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 【详解】 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 m °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 m m ?? =. 故答案为:()2m ;()1024 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 【答案】65 【解析】 如图,∵AE 平分∠DAC ,CE 平分∠ACF ,

∴∠1= 12∠DAC ,∠2=1 2 ∠ACF , ∴∠1+∠2=1 2 (∠DAC+∠ACF ), 又∵∠DAC+∠ACF=(180°-∠BAC )+(180°-∠ACB )=360°-(∠BAC+∠ACB ),且 ∠BAC+∠ACB=180°-∠ABC=180°-50°=130°, ∴∠1+∠2= 1 2 (360°-130°)=115°, ∴在△ACE 中,∠E=180°-(∠1+∠2)=180°-115°=65°. 3.如图,1BA 和1CA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2BA 是1A BD ∠的角平分线, 2CA 是1A CD ∠的角平分线,3BA 是2A BD ∠的角平分线,3CA 是2A CD ∠的角平分线,若1A α∠=,则2018A ∠=_____________ 【答案】2017 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 ,∠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同理求出∠A 2,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 2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详解】 ∵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 ∴∠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 又∵∠ACD=∠A+∠ABC,∠A 1CD=∠A 1BC+∠A 1,

2018暑假初一升初二数学

复习专题一重点解答题型: 1、方程(k2-4)x2+(k+2)x+(k-6)y=k+8是关于x、y的方程,则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3、a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a+1与2(x-1)=5a-6的解相同. 4、已知x=2时代数式2x2+5x+c的值是14,求x=-2时代数式的值. 5、已知 2 1 x y = ? ? = ? 是方程组 7 1 ax by ax by += ? ? -= ? 的解,求a b -的值。 6、方程组 2, 3 x y x y ?+= ? ? += ?? 的解为 2, . x y = ?? ? = ?? 则被遮盖的两个数分别为多少? 7、已知方程组 ? ? ? = + = - 6 4 by ax by ax 与方程组 ? ? ? = - = - 1 7 4 5 3 y x y x 的解相同,求a,b的值 8、若2 |327|(521)0 a b a b +++-+=,则a b +的值为多少? 9、已知方程组 ? ? ? = - + - = + - 16 6 3 1 2 z y x z y x ,则y x+为多少?

10、已知4520 430x y z x y z -+=??+-=?,且0xyz ≠,则::x y z 的值为多少? *11、当正整数a 为何值时,方程组???=-=+0 216 2y x ay x 有正整数解?并求出正整数解. 复习专题二 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综合运用 1. 关于x 的方程 4)3(2-=-a x 的解不小于方程132+=-x a x 的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m y x m y x 13213,(1) 若x+y<0,则k 的取值范围是 。(2)如果x>y ,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3. 若不等式22≥+-a x 的解集是1-≤x ,则a 值是_______________ 4. 若不等式组?? ?+<-≥-1 22b a x b a x 的解集为53<≤x ,则a b 的值是__________ 5. 若不等式组?? ?<->+0 421x a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6. 关于x 的不等式组??? ??<++>+0 1234a x x x 的解集为x<-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 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a y x a y x 523 的解满足x>y>0,化简a a -+3=_____________ 8. 已知? ? ?-=-+=+1341 323k y x k y x 且y x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9. 已知不等式组1 32 1 6 3+>>-m x m x 的解集是3 2m x +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0. 若方程组?? ?=-=+1 29 3y x y ax 无解,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 11. 关于的方程x kx -=6的解集为正整数,则k 的值为 。 12. 已知?? ?=-+=+-9 855 2z y x z y x ,则x+y= ,x :y :z= . 二、解答题: 1、已知不等式5(x -2)+8<6(x -1)+7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2x -ax =4的解,求a 的值. a x

初二数学数据分析练习试题(含答案)

初二 数据分析测试题 一、相信你的选择 1、若数据8,4,,2x 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 ) A 、3和2 B 、2和3 C 、2和2 D 、2和4 2、数学老师对小明在参加高考前5次数学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需要知道小明这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或中位数 B 、方差或频率 C 、频数或众数 D 、方差或极差 3、已知一组数据5,15,75,4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组数据的( ) A 、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 B 、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 、众数 D 、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4、小亮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响应“为国争光,为奥运添彩”的号召,主动到附近的7个社区帮助爷爷奶奶们学习英语日常用语,他们记录的各社区参加其中一次活动的人数如下:32,26,28,31,32,32,33,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31,32 B 、32,32 C 、31,3 D 、32,3 5、若54321,,,,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 x ,方差为2s ,则3,3,3,3,354321+++++x x x x x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2+-x ,32 +s B 、3+- x ,2s C 、-x ,32 +s D 、- x ,2s 6、已知一组数据1,2,,0,1--x 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 A 、2 B 、2 C 、4 D 、2-

7、一组数据n x x x x ,,,,321 的极差是 8,另一组数据 12,,12,12,12321++++n x x x x 的极差是( ) A 、8 B 、9 C 、16 D 、17 8、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452=甲s ,1902=乙s ,那么成绩比较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 二、试试你的身手 1、根据天气预报可知,我国某城市一年中的最高气温为C ?37,最低气温是C ?-8,那么这个城市一年中温度的极差为 2、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了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是 分. 3、数据9,10,8,10,9,10,7,9的方差是________,标准差是_____. 4、甲、乙两种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得知乙产品比甲产品的性能更稳定,如果甲、乙两种产品的方差分别是甲2s ,乙2s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5、下面是五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的一览表: 第23届 洛杉矶奥运会 第24届 汉城奥运会 第25届 巴塞罗那奥运会 第26届 亚特兰大奥运会 第27届 悉尼奥运会 15块 5块 16块 16块 28块 在15,5,16,16,28这组数据中,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6、甲、乙两人比赛飞镖,两人所得环数甲的方差是15,乙所得环数如下:0,1,5,9,10,那么,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7、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之后,甲、乙两班的数学成绩的统计情况如下表

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

第12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 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 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 1 ∠BOC ,∠FOC = 21∠AOC ∴∠EOF =∠EOC +∠FOC =21∠BOC +2 1∠AOC =()AOC BOC ∠+∠21 又∵∠BOC +∠AOC =180° ∴∠EOF =2 1×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BOE 的补角是:∠AOE .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02.(杭州)已知∠1=∠2=∠3=62°,则∠4= . 【例3】如图,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A 、B 分别是l 1、l 2上 的点,试用三角尺完成下列作图: ⑴经过点A 画直线l 2的垂线. ⑵画出表示点B 到直线l 1的垂线 段. 【解法指导】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 【变式题组】 01.P 为直线l 外一点,A 、B 、C 是直线l 上三点,且PA =4cm ,PB =5cm ,PC =6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A .4cm B . 5cm C .不大于4cm D .不小于6cm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P Q R C E F E A B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l 2

初一 升初二数学衔接

20XX 年秋季初一升初二数学衔接·第9讲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八年级12章) 【知识要点】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的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解:图(1)有3条对称轴;图(2)有6条对称轴;图(3)有5条对称轴; 图(4)有4条对称轴;图(5)有1条对称轴;图(6)有2条对称轴. 画出对称轴如下列所示: 例2 已知等腰梯形两个内角之比为1:4,求这个等腰梯形的顶角. 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设三角形两内角分别是x 度、4x 度,那么另一个角可能是x 度或4x 度,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可求解. 自我解答: 解:设这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x 度、4x 度. (1)若x 度的角为顶角时, 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4x 度, 由x +4x +4x =180o,求得x =20o, ∴顶角为20o; (2)若4x 度的角为顶角,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x 度, 由4x +x +x =180o,求得x =30o,则4x =120o, ∴顶角为120o; 例3 如图,△ABC 中,AB =AC ,EF 是腰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 于点D ,若BD +CD =10cm ,求AB 的长. 分析: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知AD =BD . 自我解答: 解:∵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且D 是EF 上一点, ∴AD =BD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C =AD +CD =BD +CD =10cm , ∵AB =AC , ∴AB =10cm . 例4 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B =30o.求∠BAD 和∠ADC 的度数.

初二数学数据分析

一、相信你的选择 1、 若数据 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 ) A 、3和2 B 、2和3 C 、2和2 D 、2和4 2、数学老师对小明在参加高考前5次数学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于是老师需要知道小明这5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或中位数 B 、方差或频率 C 、频数或众数 D 、方差或极差 3、已知一组数据5,15,75,45,25,75,45,35,45,35,那么40是这组数据的( ) A 、平均数但不是中位数 B 、平均数也是中位数 C 、众数 D 、中位数但不是平均数 4、小亮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响应“为国争光,为奥运添彩”的号召,主动到附近的7个社区帮助爷爷奶奶们学习英语日常用语,他们记录的各社区参加其中一次活动的人数如下:, 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 B 、 C 、 D 、 5、若的平均数为,方差为,则的平 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 , B 、, C 、 , D 、, 6、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 A 、2 B 、 C 、 D 、 7、一组数据的极差是8,另一组数据 的极差 是( ) A 、8 B 、9 C 、16 D 、17 8、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 ,那么成绩比较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 二、试试你的身手 1、根据天气预报可知,我国某城市一年中的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是,那么这个城市一 年中温度的极差为 2、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了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是 分. 3、数据9,10,8,10,9,10,7,9的方差是________,标准差是_____. 4、甲、乙两种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得知乙产品比甲产品的性能更稳定,如果甲、乙两种产品的方差分别是 8,4,,2x 32,26,28,31,32,32,3331,3232,3231,332,354321,,,,x x x x x - x 2s 3,3,3,3,354321+++++x x x x x 2+- x 32 +s 3+- x 2s - x 32 +s - x 2s 1,2,,0,1--x 242-n x x x x ,,,,321Λ12,,12,12,12321++++n x x x x Λ245 2=甲s 1902=乙s C ?37C ?-8

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其中a,b 满足a b 4(a b 2) 2 0 , 则第三边的长 c 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y 4 x 3 的图象上存在点P,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 3、在△ABC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若∠BOC= ,则∠A= 。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5、已知直线y a 2 x x a 4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 7、如图,折线ABCDE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 和行驶时间t(h) 之间 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 80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km;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 3 确的说法有.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 了28 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 D 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则顶角度数为( ) A.m° B.2m° C.(90-m) ° D.(90-2m) °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 毫升) 与服药后时间x( 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初一升初二数学试题

周南中学初一升初二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2222)(b ab a b a ++=+ 2222b)-(a b ab a +-= bn bm an am n m b a +++=++))(( ))((22b a b a b a -+=- ()0,0≥≥=?b a ab b a 姓名: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点M (2,3)在直线2y x b =+上,则b =( ) A .-2 B .-1 C .1 D .2 2. 以下列数组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1,3 B .2,3,5 C .0.2,0.3,0.5 D .31,41,5 1 3. 下列各数中,3.14,38-,0.131131113……,π,25,7 1- ,无理数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的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零; B. 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负数没有立方根; D. 一个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零的立方根是零。 5. 下列说法中: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 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 点A (x ,y )在第二象限内,且||2||3x y ==,,则点A 坐标为( ) A .(– 2,3) B .(2,– 3) C .(– 3,2) D .(3,– 2)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 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 2 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2s ”表示,即])()()[(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意义: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数据的波动越稳定。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方差为2s ,则①n ax ax ax ,,,21 的方差为2a 2s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方差为2s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方差为2a 2s 。 (三)方差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