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4880营养强化剂2008版(精)

GB14880营养强化剂2008版(精)
GB14880营养强化剂2008版(精)

GB14880营养强化剂2008版

食品营养强化剂作业

1、针对目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生产面临的问题,试述其解决办法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生产面临的问题是:在1980~2000年,对强化食品的调查表明,约60%的强化食品的营养素含量与标示值不符、内在质量与标签不符,少加、不加或多加营养强化剂的现象相当普遍,营养强化剂滥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解决方法: (1)添加强化剂稳定剂:目前一般采用抗氧化剂、螯合剂等来减少其损失。此外,有些天然食物对维生素C也有保护作用。 (2)改变强化机本身的结构 (3)改进加工食品的方法:通过改进加工方法来保护强化剂,一般不需要加入其他附加剂,这是提高强化食品中强化剂的稳定性的一种最理想的方法。1)在强化米的制造中,可以用胶质涂覆玉米粒外层,以减少水洗的损失,并在吸收液中添加多聚磷酸盐,以防止米粒破碎,营养素流失等问题。2)在果汁加工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如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尽量缩短加热时间,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损失;采用水预处理技术,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金属离子,以尽量减少氧化触媒剂,间接地保护了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易被氧化的维生素。3)预先敦化食品中的酶类,也可以保护食品中原有及添加的营养素。 (4)改善包装与及贮藏条件:蜡纸包装;薄膜包装,软管包装;真空及充氮包装。 发展趋势:食品营养强化剂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根据不同的需求,营养强化食品在开拓广阔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1)营养强化剂食品内涵向“功能性”和“保健性”拓展现代保健信息空前增多, 是越来越多消费者相信,饮食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药材、氨基酸和植物化学成分等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2)采用生物技术提高食品原料中营养素的含量一方面,采用遗传工程来改良一些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特性,提高其特定营养素含量和生物利用率或通过降低其中矿物质吸收干扰因子的含量,间接提高原料中特定矿物质和生物利用率。3)进行营养强化剂的预混、复合当前营养素强化追求全面、均衡,强化食品已由早期的单一营养素强化向多种营养素强化发展。 2、试述食品营养素强化的主要技术,并举实例进行说明 1)在原料或必需食物中添加:凡国家法令强制规定添加的强化食品,以及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强化内容均属于这一类。如某些国家为了预防脚气病儿添加维生素B1,有些地区为了预防甲状腺肿而添加碘质等、这类强化食品往往是选择人民习惯上肯定或普遍使用的种类,但由于预先添加的强化剂在贮藏过程中用会有一定程度损失,因此对强化及稳定性能的提高,以及贮藏中保存条件,包装等各方面倍受关注。 2)在加工过程中添加 此类方法是强化食品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将强化剂加入后,在经过若干道加工

第四章液体制剂概论

第四章液体制剂 一、问答题 1、试述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其应用的适应性。 2、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围,并请分别举例说明。 3、试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测定原理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意义。 4、哪些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为什么? 5、药剂学上常用的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6、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HLB值、昙点、临界胶团浓度。 7、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有何特点?分哪几类?肥皂、月桂醇硫酸钠、阿洛索OT、新洁尔 灭、卵磷脂、Tween80 、PluronicF-68 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有何特点? 8、不同用途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要求如何?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如何计算? 9、不同类别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如何?与其应用有何关系? 10、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11.表面活性剂生物学性质是什么? 二、单选题 1、难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水溶液时,增大其溶解度的方法是(A) A、加热 B、粉碎成细粉促进其溶解 C、搅拌 D、药物与溶媒所带电荷相同 E、药物与溶媒的性质相似 2、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E) A、HLB值在5~20之间 B、HLB值在7~9之间 C、HLB值在8~16之间 D、HLB值在7~13之间 E、HLB值在3~8之间 3、不属于液体药剂者为(D) A、合剂 B、搽剂 C、灌肠剂 D、醑剂 E、注射剂 4、对液体制剂质量要求错误者为(B) A、溶液型药剂应澄明 B、分散媒最好使用有机分散媒 C、有效成分浓度应准确稳定 D、乳浊液型药剂应保证其分散相小而均匀 E、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5、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主要是那一类(E)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葡萄糖酸与氧化镁(或碳酸镁),或者葡萄糖酸-δ-内酯与氧化镁(或碳酸镁)为原料,经化学合成、精制而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镁。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D-葡萄糖酸镁 2.2 分子式 C 12H 22MgO 14·n H 2O(n =0或2)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414.61(无水物)(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50.64(二水合物)(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类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状态 粉末或颗粒 气味 无臭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附录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其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试剂和材料 A.2.1.1 冰乙酸。 A.2.1.2 乙醇。 A.2.1.3 苯肼。 A.2.1.4 氯化铵溶液:200 g/L。 A.2.1.5 碳酸铵溶液:200 g/L。 A.2.1.6 磷酸钠溶液:60 g/L。 A.2.1.7 氨水溶液:2+3。 A.2.2 鉴别方法 A.2.2.1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A.2.2.2 镁离子的鉴别 取约0.5 g试样,溶于10 mL水,加5 mL氯化铵溶液、5 mL碳酸铵溶液,搅拌,不产生沉淀,再加入5 mL磷酸钠溶液,产生白色结晶沉淀,加入10 mL氨水溶液白色结晶沉淀不溶解。 A.2.2.3 葡萄糖的鉴别 A.2.2.3.1 方法提要 试样在乙酸介质中,与苯肼共热,生成黄色葡萄糖酰苯肼结晶。 A.2.2.3.2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 g试样,加10 mL水,溶解(必要时加热),取5 mL,加0.7 mL冰乙酸和1 mL新蒸馏苯肼,沸水浴加热30 min,放至室温,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内壁,则析出黄色结晶。 A.3 葡萄糖酸镁(C12H22MgO14)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方法提要 在试样溶液中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镁含量。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A.3.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 mo1/L。 A.3.2.3 铬黑T指示液(5 g/L)。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4-1

12.表面活性剂定义与基本结构 溶液表面张力特点 水溶液表面张力受到溶质的性质和浓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一般水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曲线A :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缓慢上升,大致成直线关系。多数无机盐。如NaCl 、Na 2SO 4、NH 4Cl 、KNO 3等水溶液及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的水溶液 第二类曲线B :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一般为低分子量的极性有机物。如醇、醛、酸、酯、胺及其簿生物属于此类。Traube (特劳贝)规则 一般用溶液浓度趋于零时的负微商-(dγ/dc)c→0表示溶质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对于同系物,随分子此值随分子中碳链每增加一个CH 2表面张力,此值大约增大三倍。 2 2.表面活性剂定义与基本结构 ●第三类曲线C ,溶液表面张力在浓度很低时急剧下降,很快降到最低点,此后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很小。达到最低点的浓度一般在1%以下。Traube 规则对这一类体系一般也适用。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由长度大于8个碳原子的碳链和足够强大的亲水基团构成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如高碳的羧酸盐、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和季铵盐等。●表面活性剂定义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加入少量就能大大降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表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的化学药品。表面活性剂这种特殊作用,称为表面活性。 3 ●表面活性剂结构 ●表面活性剂是由性质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具有不对称的分子结构。一部分是疏水(hydrophobic group)或亲油(lipophilic)的非极性基团,另一部分是亲水的极性基团(hydrophilic group) 2.表面活性剂定义与基本结构 4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羧酸盐(R —COOMe) 肥皂——脂肪酸盐(钠盐最多),是一种古老的表面活性剂。现在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洗涤用的钠皂为硬质肥皂,钾皂为软质肥皂。碳链长的肥皂,在温度较高时才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例如硬脂酸肥皂的最适宜温度为70~80℃,而椰子油肥皂最好在常温下。松香皂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的抗硬水能力,润湿能力也较低好 挥发性胺(如吗啉、氨等)的脂肪酸盐常用于上光剂配方中,当胺盐水解生成自由胺挥发后,在表面涂层上留下抗水性物质。 5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磺酸盐(R —SO 3Na) 烷基苯磺酸盐,其中R 为C 12-C 14,凡以12主为洗衣粉(合成洗涤剂)中的有效活性物质,在硬水中不会产生沉淀,能耐一定的酸和碱,表面活性也好。但烷基苯磺酸钠不能将洗掉的污垢保持在洗涤液中,因此还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保护胶体,以防污垢再附着。 三乙醇胺盐常用于液体洗涤剂和化妆品中,另一些胺盐则由于油溶性而用于“干洗”过程中。 烷基萘磺酸盐主要是二丁基萘磺酸盐和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是纺织、印染和农药等工业中有名的润湿剂,俗称拉开粉。 6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磺酸盐(R —SO 3Na) 渗透剂OT (Aerosol OT )是磺化琥珀酸双酯型表面活性剂和商品名称,渗透剂OT 是其中最著名的,它具有两个支链疏水基。 胰加漂T (Igepon t )是油酰氯和N -甲基牛胆酸反应制得的产物,其分子式为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日期】861114 【实施日期】86111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卫生监督、检疫 【文号】 【名称】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题注】 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八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调料或者食品强化剂加入的除外”的规定,为加强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生产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工厂,须经省、市、自治区的产品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逐批检验,合格后方许出厂。商业部门加强验收,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检查。未经批准的单位,不得生产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需氨基酸不能以小包装形式出售。 第四条食品加工,经管部门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食品营养强化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剂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违反者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五条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工艺要合理,不得影响强化剂的性质。成品在保存期内,其含量应不低于使用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使用量。 第六条凡经营养强化的食品在包装上必须写明:“营养强化食品”字样,并标明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强化品种、强化剂量、使用对象、食用方法、食用量和保存期限,不得夸大宣传。 第七条生产和使用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时,应由生产和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生产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毒性试验结果、营养学评价、使用效果,[食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有关资料,省、市、自治区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提出意见,报经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审理后,报卫生部审核批准。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2.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1.表面活性剂有何结构特点? 2.何谓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大小与胶束形状有何关系? 3.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用何值来描述?通过哪些方法可得出该值? 4.HLB值大小与表面活性剂的适用场合间有何关系? 5.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6.如何解释聚乙二醇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7.乳状液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为什么乳状液中需要加入乳化剂? 8.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有何结构特点?有哪些主要类型? 9.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10.高级醇硫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有何特点? 11.“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有良好的发泡作用,主要用于生产洗涤剂。” 对吗? 12.AOS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3.简述AOS的特点及应用。 1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类型有哪两大类? 1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遇到哪些物质时会失效? 16.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17.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18.分别写出羧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通式。 19.简述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 20.咪唑啉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何特点? 2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基原料各有哪些物质? 2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分为哪几类? 23.我国生产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24.商品名为TX-10、OP-10的表面活性剂属于哪类表面活性剂? 25.何谓EO分布指数? 26.说明Span(司盘)与Tween(吐温)系列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7.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 28.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含氟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突出性能? 29.含氟表面活性剂在工业领域有哪些用途? 30.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第七章胶粘剂 1.将水基胶、热熔胶、反应性胶和溶剂型胶按目前世界消费量由大到小排序。 2.我国胶粘剂工业品种中,产量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产 值居前三位的依次是:。 3.我国胶粘剂和密封胶使用量居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 4.简述胶粘剂的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 5.胶粘剂按固化方式分为三类。 6.合成有机物胶粘剂按其主要成分分为三类。 7.胶接接头的四种基本受力类型是。 8.简述对被胶接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作用和过程。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人为地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为人体所必需,但在日常膳食中易缺乏的营养素),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营养强化呢?第一,几乎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第二,食品在、烹调、加工和储存等过程中往往有部分营养损失;第三,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某种或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第四,人体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要求不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对营养素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的目的,可适当使用强化剂。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营养强化剂可分为四类:维生素类强化剂、无机元素强化剂、氨基酸类强化剂、蛋白质及其他强化剂。 维生素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A类、维生素B类、维生素C类。维生素A类一般用于乳制品、人造奶油,面包、饼干等食品,是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β–紫罗酮衍生物的统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类同样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主要包括维生素B1(硫铵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5(烟酸或尼克酸)、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等)、维生素B12(钴胺素)以及胆碱、叶酸、泛酸等。维生素C类主要用于果汁、糖果,面包、

饼干等,多见于婴儿食品及保健品,可起到一定抗氧化的作用。 常见的无机元素强化剂包括碘、铁,锌、钙、镁、铜、锰、锡等。我们熟悉的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氨基酸类强化剂是赖氨酸及牛磺酸强化剂,主要作用要为了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提升免疫力。 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氨基酸类强化剂是赖氨酸及牛磺酸强化剂,主要作用是提高强化食品蛋白质的生理效价。其常用于乳制品、豆制品、果汁、婴幼儿食品中。 肿瘤患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及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过程中较易因恶心、呕吐、食欲不佳造成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营养强化食品的营养价值较天然食物高,因此可设计一些营养强化食品,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使肿瘤患者受益的营养强化剂有硒、多糖、膳食纤维。

牛磺酸营养强化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1.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通用名称 中文名称:牛磺酸;化学名称:2-氨基乙磺酸;分子式:C2H7NSO3;,

相对分子量:125.15(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 此项申报是指——食品添加剂牛磺酸,即GB14759—93中规定的牛磺酸。用于氨基酸类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牛磺酸。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

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2.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功能分类 根据GB14880营养强化剂规定,牛磺酸属于营养强化剂,氨基酸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3.用量和使用范围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用量和使用范围 拟在盐及代盐制品中强化牛磺酸; 申报的牛磺酸的使用量为:4~20g/kg;

1.我国居民食盐的日摄入量为14~26克(见后面论文)。其中以日摄入18±2 克的人数最多。日摄入食盐以平均18克计算,牛磺酸按6~18g/kg计算,实际上增加了每天108~324毫克牛磺酸的摄入。 说明:食盐的粒度一般在20~40目之间,行业内公认的混匀度达到95%即可算为优级,混匀度比目数更大(更细)的面粉要小。所以申报最低限虽然为4g/kg,但实际生产为确保产品合格一般要高于4g/kg,按5~6g/kg是行业内普遍计算出的生产实际使用量,以此类推最高量选择18g/kg计算。 参考GB14880标准,牛磺酸在谷类制品中使用量为0.3~0.5g/kg;在饮液中使用量为0.1~0.5g/kg;在果汁(果味)型饮料中使用量为 0.4~0.6g/kg。 2.中国营养学会主编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未给出牛磺 酸的推荐摄入量(RNI)、平均需要量(EAR)等,只给出了含硫(s)基氨基酸最低摄入量为:16毫克/公斤/日;安全摄入量为:32毫克/公斤/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低聚半乳糖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半乳糖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乳糖为原料,经环状芽孢杆菌及GB 2760批准使用的菌种生产的β-半乳糖苷酶催化水解半乳糖苷键,将乳糖水解成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同时通过转移半乳糖苷的作用,将水解下来的半乳糖苷转移到乳糖分子,生成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半乳糖。 2 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结构式 2.2 分子式 (C6H11O5)n,n为2~8。 2.3 相对分子质量 300~200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产品分类 按形态分为: 3.1 低聚半乳糖粉 低聚半乳糖液的直接干燥产品。 3.2 低聚半乳糖液 低聚半乳糖的液体产品。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表1 感官要求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4.3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测定 A.2.1 高效液相色谱双柱法 A.2.1.1 方法提要 试样用水提取后,分别利用钙型阳离子交换柱、氨基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器测定,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 A.2.1.2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说明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A.2.1.2.1 乙腈:色谱纯。 A.2.1.2.2 半乳糖、葡萄糖、乳糖、低聚半乳糖三糖、低聚半乳糖四糖、低聚半乳糖五糖、低聚半乳糖六糖、低聚半乳糖七糖、低聚半乳糖八糖混合溶液(20 mg/mL)。 分别称取适量的半乳糖、葡萄糖、乳糖、低聚半乳糖三糖、低聚半乳糖四糖、低聚半乳糖五糖、低聚半乳糖六糖标样,用适量的水溶解,配制成20 mg/mL的各标准溶液。 A.2.1.2.3 半乳糖二糖、乳糖、异乳糖混合溶液(20 mg/mL)。 称取适量的半乳糖二糖、乳糖、异乳糖标样,用适量的水溶解,配制成20 mg/mL的各标准溶液。A.2.1.3 仪器和设备 A.2.1.3.1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示差检测器。 A.2.1.3.2 超声清洗器。 A.2.1.4 分析步骤 A.2.1.4.1 试样液的制备 称取试样1.0 g,加适量的水溶解,于超声波振荡器中振荡10 min,用水定容至100 mL刻度,混匀,0.2 μm微孔滤膜过滤,用于钙型阳离子交换柱测定;称取试样5.0 g,加适量的水溶解,于超声波振荡器中振荡10 min,用水定容至100 mL刻度,混匀,0.2 μm微孔滤膜过滤,用于氨基柱测定。 A.2.1.4.2 参考色谱条件 A.2.1.4.2.1 钙型阳离子交换柱参考色谱条件 A.2.1.4.2.1.1 钙型阳离子交换柱(6.5 mm×300 mm, 5 μm);或具有同等性能的色谱柱。 A.2.1.4.2.1.2 检测器温度:40℃。 A.2.1.4.2.1.3 流动相流速:0.5 mL/min。 A.2.1.4.2.1.4 柱温:80℃。 3

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哪些

纵观整个市场,我们发现现有的营养强化剂总数130种,在我国,按GB14880-94国家标准列入名单的有37种,其中氨基酸及含氧化合物12种,维生素17种,矿物质8种,那么这些强化剂具体都是什么,给您作出如下解答。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类别: 矿物质类:钙、铁、锌、硒、碘、镁、钾、钠、铜、锰、铬等。 维生素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族、叶酸、生物素等。 氨基酸类: 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牛磺酸等必需氨基酸。 其他类强化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低聚糖、膳食纤维、益生元、卵磷脂、左旋肉碱等。 在如此众多的营养强化剂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营养强化剂,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在选择强化某种营养素之前,必须考虑膳食中该营养素的其他来源,一方面要保证摄入强化食品后该营养素水平不会过量;另一方面,该营养素的添加也应该确有必要,营养素的强化用量应该使其在膳食中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以便摄入通常数量的食物即可得到充足的该种营养素。 2、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防止由于食品强化而造成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而且在食品中添加一种必需营养素后,不得对其它营养素的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尽量选择具有生物活性和稳定性高的营养强化剂。例如铁的营养效价就因所用形式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再如,有些营养素可由于接触空气或加热而被破坏。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很少,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又比较高,所以可在面包和饼干中添加适量的β-胡萝卜素。 4、尽量选择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强化剂,尽量避免使用难溶的、难以吸收或易被食物影响吸收率的强化剂。有些无机盐和维生素容易在食物中相互作用

食品营养强化剂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区>健康知识园地>食品安全与营养 ?浏览字体:【大、中、小】 ?2012-10-23 ?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075756.html,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营养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情况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营养强化政策提供指导。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国的食品强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营养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营养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指导。欧盟2006年12月发布了1925/2006《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免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营养素强化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贸易影响。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营养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修订的背景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 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卫生部继续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计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营养状况和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 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 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营养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情况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营养强化政策提供指导。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国的食品强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营养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营养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指

导。欧盟2006年12月发布了1925/2006《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免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营养素强化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贸易影响。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营养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修订的背景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卫生部继续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计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营养状况和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修订的基本原则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是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中营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作者:————————————————————————————————日期: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发布日期】 2008-08-07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特此公告。附件: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二○○八年八月七日 运动营养食品指为适应运动员(系指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的人员)的生理、代谢需要或某些特殊营养素的需求,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调制的食品或营养补充食品。为了规范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现制定以下关于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一、食品添加剂:不同食品类别的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参照《食品添 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相同或相近类别的食品。 二、营养强化剂:建议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按《运动营养食品中 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附表)中规定执行。 附表:运动营养食品中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营养强化剂名称a 使用范围强化量b 维生素A/(μgRE) 运动营养食品120-1000 维生素D/(μg) 运动营养食品 1.5-12.5 维生素E/(mgα-TE) 运动营养食品 2.1-150 维生素K/(μg) 运动营养食品20-100

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哪些

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哪些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而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中含有多种营养素,但种类不同,其分布和含量也不相同。此外,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保藏过程中,营养素往往遭受损失。为补充食品中营养素的不足,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可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兼有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和防病保健等作用。 营养强化剂按性质可分3类。①维生素:种类很多,按溶解性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之分。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4种。人类易于缺乏并需要强化的是维生素A和D。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C等,需要强化的主要是维生素B、B、pp(烟酸)和维生素C等。②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足,需要从食物中供给的必需氨基酸有9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广州昊妮潞贸易有限公司。谷物中主要缺乏赖氨酸,豆类、乳类和肉类中蛋氨酸含量较少。因此,食品需要强化的主要是赖氨酸和蛋氨酸,也可包括色氨酸和苏氨酸。③矿物质:既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会在代谢过程中消失。但是,体内每天都有一定量排出,故需从食品中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种类很多,日常饮食一般均能满足机体需要,仅有少数几种如钙、铁和碘等易患不足,特别是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乳母,钙和铁的缺乏较为常见。碘的缺乏依生活环境条件而异。此外,近年来也有人认为锌、氟、铜等也有酌情强化的必要。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生产、经营和使用必须遵从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卫生、标志等法规。②强化的营养素应是大多数人膳食中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强化的食品应是人们大量消费或消费量较大的食品。③应用工艺合理,在食品加工、保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或转变成其他物质;不影响其他营养成分和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④易被机体吸收利用。⑤强化剂量适当,不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致因摄食过量而中毒。

食品营养强化剂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 论文题目:食品营养强化剂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前言 (3) 1.食品营养强化剂概念 (3) 2.食品营养强化剂应用 (3) 2.1常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种类和功能 (4) 2.2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原则 (6) 3.食品营养强化剂发展现状 (7) 参考文献 (7)

食品营养强化剂 [摘要] 本文叙述了食品强化剂的概念,常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和功能,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同时对食品营养强化剂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发展现状 前言: 人类的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由于各国人民的膳食习惯,地区的食物收获品种及生产、生活水平等等的限制,很少能使日常的膳食中包含所有的营养素,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上的缺陷。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而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1.食品营养强化概念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中的营养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过程中丧失,因此往往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提高营养价值。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 2 食品营养强化剂应用

2.1 常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种类和功能 2.1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 2.1.1氨基酸[1] 赖氨酸是应用最多的氨基酸强化剂。因为它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还是谷物食品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且其含量仅为肉、鱼等动物蛋白质含量的1/3。这对广大以谷物为主食,且动物性蛋白质食品尚不富裕的人们来说,却有进行营养强化的必要。但是,赖氨酸不稳定,它们主要用于谷物食品的营养强化。 2.1.2牛磺酸[1] 牛磺酸主要是促进大脑生长发育,维护视觉功能,有利脂肪消化吸收等,尤其对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有益。 人乳可保证婴儿对牛磺酸的需要,但它在人乳中的发展随婴儿出生后的天数下降。另外,尽管它可在人体内合成,但婴儿体内磺基丙氨酸脱羧酶活性低,合成速度受限,而牛乳中的牛磺酸含量又很低,故很有进行营养强化的必要。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牛磺酸系由人工合成,主要用于婴幼儿食品,特别是牛乳制品之中。 2.2维生素 2.2.1水溶性维生素[1]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问答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0-23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 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 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营养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情况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营养强化政策提供指导。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国的食品强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营养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营养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

指导。欧盟2006年12月发布了1925/2006《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免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营养素强化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贸易影响。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营养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修订的背景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卫生部继续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计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营养状况和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修订的基本原则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是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和历年卫生部批准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情况进行汇总、梳理以及科学分类。主要修订原则如下: 1.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保标准的科学性。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乙酸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乙酸锌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乙酸和氧化锌(或氢氧化锌)为原料制得食品营养强化剂乙酸锌。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乙酸锌 2.2 分子式 无水乙酸锌:C4H6O4Zn 二水合乙酸锌:C4H6O4Zn·2H2O 2.3.结构式(二水合乙酸锌) 2.4 相对分子质量 无水乙酸锌:183.48(按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二水合乙酸锌:219.51(按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白色或类白色。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通明器皿中,在自然 光下观察色泽、组织状态。 组织状态晶状粉末或薄片。 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乙酸锌含量(以C4H6O4Zn·2H2O计),w % 99.0-101.0 附录A中A.3 pH(10%水溶液) 5.8~7.0 附录A中A.4 还原物质通过试验附录A中A.5 干燥减量,w % ≤19.0 附录A中A.6 砷(As)/ (mg/kg)≤ 2 GB 5009.76 铅(Pb)/ (mg/kg)≤10 GB 5009.75 镉(Cd)/ (mg/kg)≤ 2 GB 5009.15 氯化物(以Cl计)(mg/kg)≤50 附录A中A.7 硫酸盐(以SO4计)(mg/kg)≤100 附录A中A.8 1

GB ××××—×××× 2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标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所用溶液以“%”表示的均为质量分数。 A.2 鉴别试验 A.2.1 锌离子的鉴别 A.2.1.1 试剂和材料 A.2.1.1.1 亚铁氰化钾溶液:100g/L。 A.2.1.1.2 盐酸溶液:1+3。 A.2.1.2 分析步骤 称取1.0 g 实验室样品,精确至0.01 g,置于50 mL 试管中,加入20 mL 水溶解,必要时加热使溶解,加亚铁氰化钾溶液,即发生白色沉淀,离心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解。 A.2.2 乙酸根的鉴别 A.2.2.1 试剂和材料 A.2.2.1.1 硫酸 A.2.2.1.2 10%三氯化铁溶液 A.2.2.2 分析步骤 取样品0.2g,加硫酸0.5mL,加热,产生乙酸特有的臭味(丙酮气味);称取0.1g样品,加入20mL 水溶解,取2mL该溶液,加入1滴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深红色,加矿物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深红色褪去。 A.3 乙酸锌含量的测定 A.3.1 方法提要 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液滴定样品水溶液,根据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液的用量,计算乙酸锌的含量。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 A.3.2.2 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 A.3.2.3 铬黑T指示液:2g/L,使用期不超过1 周。 A.3.3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4 g左右乙酸锌,精确至0.0001g,加100mL水溶解。加入5mL氨-氯化铵缓冲液,0.1mL 铬黑T指示剂,用0.0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深蓝色。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入试剂的种类和量(标准滴定溶液除外)与测定试样相同,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0.05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相当于10.98mg C4H6O4Zn·2H2O。 A.3.4 结果计算 乙酸锌含量以二水合乙酸锌(C4H6O4Z n·2H2O)的质量分数 1 w计,按公式(A.1)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