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同步练习3

《滴水穿石的启示》同步练习3
《滴水穿石的启示》同步练习3

《滴水穿石的启示》同步练习

一、拼音小关卡。

1.拼音看仔细,字体更要写工整。

有一些小shāng fàn()总是贪liàn()投机取巧móu dé()的那一点利益,没有了自己的做事的底线,结果损失更大。“诚信经营,踏实进取”,应该是他们经常自我miǎn lì()的经营之道啊。

2.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

(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一种给.()予的快乐。

(2)每次做了好吃的,妈妈总要给.()给奶奶送去一点儿。

(3)他工作有成绩,应当给.()以适当的奖励

二、词语游艺厅。

1.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不倦()()纯青日()月()()()而废

()山()岭()()不舍持之()()微不()()

A.哥哥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从不________。

B.王老师热爱教育事业,________地探索教育教学艺术,终于荣获了“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

C.刘谦那手玩魔术的绝活如今已达到了________的境界。

D.这点举手之劳的小事________,何足挂齿?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 )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他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三、句子训练营。在括号里写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

1.为什么王刚同学这段时间进步得这么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

2.如果你能勤于观察,坚持练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拷贝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是,文章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这个观点,正面举了、、的事例,说明;反面是从说明。

五、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ǔshù)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rēnɡrénɡ)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用“√”标出括号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文中“挥毫作画”的“毫”指________,“坚持不懈”的“懈”意思是________。

(2)文中“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水穿石”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滴穿”这个词上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

(4)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用“____”画出一句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商贩恋谋得勉励

2.(1)jǐ(2)gěi(3)gěi

二、1.孜孜炉火雕琢半途翻越锲而以恒足道 A.半途而废B.孜孜不倦C.炉火纯青D.微不足道

2.(1)只要……就……(2)虽然……但是……

三、1.设问原来他逐渐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2.反问还有什么作文能难倒你呢?

四、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雨水”不能“穿石”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办成大事

五、1.shùjiào rénɡ

2.(1)毛笔松懈

(2)珍惜每一天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强调特殊意义困难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3.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第十五章第三节《功率》教学设计

15.3《功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道功率的定义,功与功率的区别。 2 .理解功率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会有关功率的应用。 【自主学习】 一、功率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物理量。 2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功率。 3. 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4. 单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单位:瓦特(W。1W数值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单位:1KW=10W; 5?根据上面所学,试着完成下面几个比较简单的判断题: (1)做功快,功率大;做功慢,功率小;() 2)做功多,功率大;做功少,功率小;() 3)做功时间短,功率大;做功时间长,功率小;() 4)相同时间内做功多,功率大;相同时间内做功少,功率小;() 5)完成相同的功时间短,功率大;完成相同的功时间长,功率小;现在你对功率有一个全新的 认识了吧。 瓦特单位大小的感知: 人正常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70W 怎样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呢?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其中你认为楼的高度怎样测量呢?请你写出具体的方法。 (3)请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实验步骤: 4)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 熟悉功率公式 .. 3 3马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X 10 N的车子,在水平公路上10分钟内匀速前进3X 10 m 求:⑴ 车子受到的阻力。⑵ 马做了多少功?⑶ 马的功率多大? 【课堂导学】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 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⑴小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4.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的影子落在上。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④; ⑤。 7.光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 8.在湖边,可以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游泳池充水后,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现象。 9.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成像的是。12.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2 m处,则像到镜的距离为;若将物体再远离平面镜1 m,此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为。 13.将一铅笔放在平面镜上,要使它的像和铅笔垂直,铅笔应与镜面成角;要使像和铅笔恰在同一直线上,铅笔应与镜面成角。 14.当把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看到笔尖的像与笔尖相距约4 m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为mm。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A、太阳 B、月亮 C、明火 D、工作中的电灯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18.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第三节功率测试题

3 功 率 1.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据t W P =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 .据 P=Fv 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C .据 t W P = 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 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 .根据 P=Fv 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2.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 用在该木块上,在t=t 1时刻F 的功率 ( ) A .m t F 212 B .m t F 2212 C .m t F 12 D .m t F 212 5.一辆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 ,汽车以很小的初速度开上坡度很小的坡路时,如果汽车上坡 时的功率保持不变,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汽车可能做匀速运动 B .汽车可能做匀加速运动 C .在一段时间内汽车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D .汽车做变加速运动 6.有一个水平恒力F 先后两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使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着力的方向发生 相同的位移s ,第一次是在光滑的平面上运动;第二次是在粗糙的平面上运动.比较这 两次力F 所做的功1W 和2W 以及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1P 和2P 的大小 ( ) A .21W W =,21P P > B .21W W =,21P P = C .21W W >,21P P > D .21W W <,21P P < 7.设轮船航行时,所受水的阻力跟它航行的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轮船匀速航行的速度 为v 时,发动机的功率是P ,那么轮船的速度为v 2时,它的发动机的功率是 ( ) A .2 p B .P C .2P D .4P 8.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以下哪些条件可以断定汽车的功率一定恒定 ( ) A .牵引力恒定 B .速度与阻力恒定 C .加速度恒定 D .加速度与阻力恒定 9.汽车的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P 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恒定,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车速达到最大速度m v ,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P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9(1)所示.若在0一t 1时间内,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恒 定的,则汽车受到的合力合F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是图5-9(2)四个图中的 ( )

光的反射与折射复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光的反射与折射复习题 基本知识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沪科版】2019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随堂练附答案解析

【沪科版】2019九年级物理第16章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随堂练 1.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测试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A.变阻器总电阻太大B.电压表量程太大了 C.电源电压太低D.灯泡灯丝断开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B端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 C.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D.实验还可得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3.(对应例1)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图中导线a端应与电压表上标有数字____(选填“3”或“15”)的接线柱相连。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____(选填“A”或“B”)端。 (3)若要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V。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W。

4.小斌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器材:符合要求的电源、额定电压为U 的小 灯泡L、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已调零的电压表、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请你帮助小斌将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 (2)连接好电路后,请你将正确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 ,将开关S扳向1,调节滑动变 1 阻器,使____;将开关S扳向2,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保持不变,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 、U、R表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____。 (3)请用U 5.(对应例1)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中甲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W。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学案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经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过程,体会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法。 2.体验实际功率跟实际电压的关系,领悟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3.会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功率。 课前准备 复习课本P74页实验: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说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画出电路图。 3.怎样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4.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活动1:怎样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 说出你有哪些办法? 1.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 。 活动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提出问题 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说明: 从生活走向物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用一个活动复习并引入新课 说明: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九年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 ①用 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 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②你能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吗? ③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根据灯泡是否发光,电 流表、电压表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④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⑴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 ⑵额定电压为3.8V 的小灯泡 级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选择需要的器材,进而完善电路的设计。 指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制定出完整 的实验方案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与伏安法测电阻相对比,让学生明确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 伏安法测灯泡的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灯泡的电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都是根据公式设计实验测量物理量,所测物理量、所用器材、电路图、连接电路的方法、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

光的反射和折射 提高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点光源在物体的一侧,屏在物体的另一侧,则点光源离物体越近,屏离物体越远,所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B .发光体在不透明的物体背面必然产生一个暗度均匀的影子 C .一个点光源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产生的影子,只有本影区,没有半影区 D .在地球上不同的区域,可能同时观察到日全食和日环食 2.如图20-11所示,竖直墙壁前有一固定点光源S ,从这点光源处水平抛出的物体在竖直墙壁上的影子运动情况是 (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3.如图20-12所示,a 、b 、c 三条光线交于S 点,如果在S 点前任意位置放置一个平面镜,则三条反射光线( ) A .可能交于一点也可能不交于一点 B .一定不交于一点 C .交于镜前的一点,成为一实像点 D .它们的延长线交于镜后一点,得到一个虚像点 4.如图20-13,在竖直的xoy 平面上,人眼位于(3,0)坐标点,一平面镜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一点光源S 从坐标原点O 沿x 轴负方向运动,S 在如下哪个区域运动时,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 点的像 ( ) A .0到-1区间 B .-1到-3区间 C .-3到-5区间 D .-5到-∞区间 5.某汽车驾驶室外有一用平面镜制作的观后镜,当汽车以50 km/h 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行驶时,司机从镜中看到车后的静止景物向镜后运动的速度为 ( ) A .50 km/h B .25 km/h C .100 km/h D .0 图20- 11 0 图20-13 1 3 4 -4 图20-12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习题新版沪科版

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松同学做电学实验时所画电路图的一部分,其中小灯泡的铭牌不清,根据此图,可以直接研究的问题是() A. 测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 阻 B. 测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C. 测小灯泡消耗的电 能 D. 测小灯泡产生的热量 2.如图中的三个电路电源电压均相同且保持不变,灯泡的规格相同,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开关闭合后,a、b、d三盏灯实际功率的大小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 a=P d=P b B. P a=P d> P b C. P a>P d> P b D. P a<P d=P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B. 保险丝应与所保护的电路并联起来 C. 在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 用电路的电功率可用专用的功率表来测量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移动到阻值最大处之后就可以进行灯泡电功率的测量 B.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测量原理是 C. 利用可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D. 利用二力平衡的可以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如图所示,在“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将小灯泡L1:“2.5V 0.3A”和L2:“3.8V 0.3A” 串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1和L2串联的主要目的是使两灯泡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 B. 如果电源电压可调,两灯泡可以同时正常发光 C. 闭合开关后,“3.8V 0.3A”的小灯泡更亮,因为其额定功率大 D. 通过此实验现象和数据能探究出电功率跟电压的定量关系 6.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测试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A. 变阻器总电阻太大 B. 电压表量程太大 了 C. 电源电压太低 D. 灯泡灯丝断开 7.如图所示电路,灯泡L1标有“6V 6W”,L2标有“6V 3W”,电流表A1的量程是0 ~ 3A, A2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假设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为保证所有电学元件的安全,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A. 3.6V 0.9A B. 6V 1.5A C. 12V 3A D. 15V 3.75A 8.在“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第三节 功率学案

第十五章第三节功率学案 【学习目标】姓名: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2.会进行功率的简单计算. 3.了解功率的应用. 【自学指导】 (一)、阅读P111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 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__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 ,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 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 _______ 之分是一样的. (二)、阅读P111几段内容,学习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1)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是:______.其中W表示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 (4)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 ,符号是____ ,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 (5)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做单位,1kW=____W.功率是机械的_____之一. (6)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指导】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做功就越快,完成相同的功所需的时间就越短。由功率公式可见功率大小是由做功多少与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做功多,功率不一定大;时间长,功率也不一定小。 2.功率的单位W是一个导出单位,是从功率的定义中得出来的。1W=1J/S,表示在1S的时间完成1J的功。由于“W”比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常用kW作为功率的单位: 1Kw=1000W。在学习中应分清功的符号和功率的单位。 3.在使用进行计算时,P、W、t的单位分别为W、J和S,请注意单位的统一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练习题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练习题 一、填空: 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所成的像的性质是______,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___ ____,它们到镜面距离 ____________ 2.伞式太阳灶是利用____________镜对光线的__________作用制成的。 3.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_____ ____,为了扩大视野,汽车上用__ ____镜做观后镜。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时,折射角______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____________射角。 5.使用幻灯机时,要增大银幕上的画面,幻灯机应____________银幕同时镜头应 ___________幻灯片。 6.小芳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镜中她的像高是_______ 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米。 7.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_______、________,然后调节它们的_____,使它们的位置大致在同一________.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当物体 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8.孩子在湖边观鱼(图6-3),这条鱼实际在C点处,但孩子看见鱼是在 D点处。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___, 所看的是鱼的______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鱼的反射光线折射时______(靠 近或偏离)法线,小孩看到鱼的水平距离比实际距离________,小孩看 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_____,由于折射使孩子感到好像鱼的真实位置________(改了或没改变)。 9.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_______,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凸透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 10.早晨阳光射到地球上,看到太阳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阳光在这时____(是或不是)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太阳的所在位置______(高于或低于)太阳的实际位置,这种现象是由于阳光通过了大气层时发生了向________而出现的。 11.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 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 间成______角。 12.图6-1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 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度,折射角 为_____度。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 二选择题: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测试题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测 试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光只有在___________才能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只有在__________速度才最大,其大小为__________千米/秒。 2.光是直线传播的。___ _______成像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___ _______像,因此它可以用光屏接收到,接收到的像一定是______的。 3.当光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不同的物质传播时,当到达两种传播物质的分界面时,会返回到原来传播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在这种现象中光所遵循规律是___________定律。 4.如图5—1所示,为一束反射光线,反射线OA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30°角,如果使反射线继续向平面镜方向靠拢时,必须使入射线____________法线。 5.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_________,这时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则位于月亮的 ___________。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造成的。当反射面极为光滑时,将发生________反射,当反射面粗糙不平时,则会发生_________反射。 7.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______角。 8.如果有人以1米/秒的速度远离直立的平面镜时,像向________方向移动,相对于镜面的移动速度是________米/秒,人与像的相对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_ __。

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 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4.能利用家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会利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2.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讨论了电功率的有关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什么是额定电压?什么是额定功率? (3)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从以上讨论可知,只有当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此时用电器的工作才是正常的. 师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时需要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能测出用电器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25-12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怎样测量电功率 (一)利用课件导学 1.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师一般情况下,实验室里并没有直接测定小灯泡功率的仪器,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回答的问题中找到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呢? 生: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我们可以利用“伏安法”来测电功率. 2.实验原理:P=UI 师根据这一原理,只要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与之对应的电流就能知道小灯泡的电功率.那么,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下列填空题,引导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并积极举手发言. 填空题: (1)既然要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当然要有____________. (2)要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可用____________. (3)要测小灯泡的电流可用____________.

光的反射练习题(含答案)

12年新人教版(走进中考) 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 1.(12上海)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45°,反射角为C A.0°B.30°C.45°D.90° 2.(12福州)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C 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3.(12柳州)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中正确表示光的反射的是B 4.(12威海)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D 5.(12龙东)下列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D A日晷B放大镜C玻璃砖D摇控器 6.(12绥化)如图所示,下列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 D A.甲图潜水员利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B.乙图汽车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后面的车辆 C.丙图群山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D.丁图筷子插入烧杯中,看到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7.(12龙东?农垦?森工)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C 8.(12漳州)图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D

A.勺子的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B.榕树下的树荫 C.放大的文字 D.荷花在水中 形成倒影 9.(12大连)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D A.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B.用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C.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 10.(12齐齐哈尔)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C 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 C.发生漫发射D.发生镜面发射 11.(12天津)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B A.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了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 12.(12三明)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C A.海市蜃楼B.立竿见影C.杯弓蛇影D.凿壁借光 13.(12丹东)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B 14.(12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D 凿壁偷光井底之蛙猴子捞月杯弓蛇影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第三节16章测量电功率

第三节(16章) 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1.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4.培养学生设计与制订计划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 2.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拿出LED 灯)问: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灯泡的铭牌上标明的“220V ,4.8W ”是什么意思吗?(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4.8W ),那么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的铭牌,今天我们就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利用P=UI ,通过测量U 和I ,得出P 。 实验电路图:引导学生回忆测电阻实验, 指导学生画出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实验器材(7种):每组配备学生电源一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2.5V (或3.8V )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恰好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 ,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U 额(约等于0.8U 额)。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U 额(不能超过1.2U 额)。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5)计算出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灯丝电阻。 (6)断开电路,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小灯泡规格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发光情况 电阻R/Ω U 额=2.5V 2.5 2 3

第三节《功率》教案(人教版初三)

第三节《功率》教案(人教版初三) 功和功率导学 【学习目标】 1.会区不力对物体是否做了功; 2.明白功的运算公式; 3.明白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明白功率的运算公式和单位; 4.会做简单的关于功、功率的运算; 5.培养分析咨询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基础知识精讲】 你还记得在学习第十三章的知识时,我们发觉使用机械时,省力的机械总是费距离,费劲的机械却能够省距离,但不管如何我们也无法找到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你是否有疑咨询呢?想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吗?学习了本节的内容我们就明白了. 我们先从最差不多的知识学起. 1.功 小明正在帮父母搬东西,他们把一块木板用绳子吊着,通过定滑轮,站在三楼将木板拉上.小明想:木板的高度变大,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小明的父母将装有专门多书的木箱用力推动,看着木箱慢慢向前移动,小明又想:静止的木箱在推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木箱的动能增加了. 类似的现象你是否也在生活中遇到过呢?木板和木箱的能量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那个地点差不多上增加了,因此也有减少的情形. 在物理学中,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讲力对物体做了功.那么,是不是只要对物体施加了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呢? 〔1〕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条件——功的两个要素 在上述两个实例中,人对物体施加了力,而且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重要的是物体受的力和它移动的距离是在一个方向上的,这时我们讲力对物体做了功. 小明拉木板时,尽管小明施加向下的力,但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木板受到向上的力,而且在力的方向上即向上移动了距离,这时拉力对木板做了功;小明的父母推木箱时,假如水平向左推,木箱受到水平向左的力,而且水平向左移动了距离,这时,推力对木箱做了功. 因此,当物体受到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可见,功的两个要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两者缺一不可,这一点你要记住哦! 〔2〕力对物体没做功的情形 你一定专门想明白,力对物体没做功是什么缘故.依照我们上面总结的功的两个要素,你能猜想一下力对物体没做功的情形会有哪些吗?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力对物体做功时,假如不满足功的两个要素,就没有对物体做功,通常会有三种情形: ①尽管力作用在物体上了,但物体并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我们常称之为〝有力而无距离〞,这时力并没有做功. 例如,小明用力搬一块石头却没有搬起,或是用力推床却未推动,这时石头和床的动能和势能都没有变化,即〝推而未动〞〝搬而未起〞时,人的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②我们明白,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坚持,因此物体完全有可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就造成了〝有移动距离却无力〞的局面,这时也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含答案)

第5 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部分)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光传播 到物体表面是否也能反射呢? 2、如图;AO 是,OB 是,点O 是,ON 是,∠ AON 是,∠ BON 是,∠ AON 与∠ BON 的关系3、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__ ,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 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__ 。 4、电视机遥控发出的红外线对着电视机可实行其各项功能的转换, 若将遥控对着你背后的墙,你能将电视机打开或关上吗? ________ 5、在灯光下,你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为什么?6、一束平行光竖直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 () A .0° B .180°C.45°D.90° 7、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角,当入射角增大 5°,则() A .反射角为65°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 C.反射角为35°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8、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公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面() A .产生镜面反射B.产生漫反射C.被吸收D.产生色散现象 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0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B.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

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光只有在___________才能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只有在__________速度才最大,其大小为__________千米/秒。 2.光是直线传播的。___ _______成像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___ _______像,因此它可以用光屏接收到,接收到的像一定是______的。 3.当光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不同的物质传播时,当到达两种传播物质的分界面时,会返回到原来传播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在这种现象中光所遵循规律是___________定律。 4.如图5—1所示,为一束反射光线,反射线OA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30°角,如果使反射线继续向平面镜方向靠拢时,必须使入射线____________法线。 5.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恰好位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_________,这时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则位于月亮的___________。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造成的。当反射面极为光滑时,将发生________反射,当反射面粗糙不平时,则会发生_________反射。 7.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______角。 8.如果有人以1米/秒的速度远离直立的平面镜时,像向________方向移动,相对于镜面的移动速度是________米/秒,人与像的相对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_ __。 2.图6-1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 __度,折射角为_ __度。界面的__ __边是玻璃。 3.如图6-2所示,从位于空气中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射到水面上,照亮的水中的P点PO1S,PO2S,PO3S的三条图线中的传播,正确的是______。 4.孩子在湖边观鱼(图6-3),这条鱼实际在C点处,但孩子看见鱼是在D点处。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_________,所看的是鱼的___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____________

精选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练习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小试身手 1.如图16-3-15所示是小红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连接实验器材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电流表没有串连 接入电路中 B.电压表没有与灯泡并联 C.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 D.开关没有串连接入电路中 2.某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由于疏忽,他把两表的位置颠倒了,其他连接正确无误。当开关闭合后,产生的现象是() A.电流表将被烧坏

B.电压表将被烧坏 C.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的读数几乎为0 D.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的读数几乎为0 3. 为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手和眼的分工应该是() A.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流表 B.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 C.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D.手按开关,眼睛观察小灯泡 4.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是() A.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B.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C.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5.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若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让小灯泡在电压下工作,通过实验测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才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6. 某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 3 2 0 0 imp /(kW·h)”的字样,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0 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160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kW·h,它的实际电功率是______W。则这个用电器可能是______(选 填“电风扇”“空调器”或“电视机”)。 7.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是由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 V。实验过程中电压表0~15 V的量程损坏了,聪明的小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

第三节《功率》教案(人教版初三) (5)

第三节《功率》教案(人教版初三)(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明白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明白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运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运算。 ●会用功率的运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运算。 2、过程和方法 ●观看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明白得电功率的含义。 2、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运算,3电功率的测量〕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什么缘故? 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刻,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电功率=功/时刻 或 〔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刻――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Kw 例:我们讲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34页例题 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W=Pt 因此假设P――千瓦、t――小位 那么W――千瓦时〔1课时〕 3、如何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 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讲明:P=IU 单位:I――安〔A〕U――伏特〔V〕 P――瓦〔W〕 例题:课本35页例题 练习: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假设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利用此题讲明额定――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 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人教版选修3-4第13章第一节的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以及接触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对于本节内容并不陌生,但是长时间的接触已让学生概念有些模糊。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良好的探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只是实验设计能力还欠成熟。 3、重难点 重点: (1)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概念,以及光路可逆 (2)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 难点: (1)折射率的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掌握折射的特点以及折射率 (3)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

(2)通过实验,认识掌握插针法测折射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提问:大家听说过光污染么,这其中有一项就是城市中的建筑采用了玻璃墙,在太阳光很强时,这个墙也会发出耀眼的光,长时间就会影响人们的眼睛,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墙也会发出耀眼的光同学:因为反射了太阳光 教师:嗯,(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放入一支笔)同学们大家观察一下水杯里的笔,发现什么现象? 同学:铅笔折断了 教师:铅笔折断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在水中化成两截了? 同学:不是,是因为发生了折射 教师: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于初中学过的反射和折射还是有一定印象的,那我们今天就再来深入地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 2、新课讲解 (1)反射讲解 教师:阳光可以照亮水中的鱼草,水面也能出现太阳的倒影,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