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工艺设计

涂装工艺设计
涂装工艺设计

涂装工艺设计

题目:洗衣机塑料表面的涂装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号:1008030317

姓名:操伟华

指导教师:谭勇管秀荣赵春英

完成日期:2013.6.26

目录

1.绪论 (3)

2.洗衣机pp塑料涂装的工艺设计 (3)

2.1pp塑料特性 (3)

2.2pp塑料的喷涂工艺流程 (4)

2.2.1pp塑料用涂料配方 (4)

2,2..2表面处理工艺 (5)

2.2.3涂料施工 (6)

3.2.4涂层的干燥固化 (7)

2.2.5产品的检验及入库 (8)

2.2.6涂装管理 (8)

3.总结 (8)

4.参考文献。 (8)

绪论

塑料由于质轻、耐腐蚀、易加工、资源丰富等特点,逐步取代金属、木材、皮革等传统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表面的涂装已日益增多,因塑料制品成型加工时,会产生颜色不均、色泽单调、花斑疵点等缺陷,还存在老化变脆、划痕、沾污、静电等问题,用涂料涂装则可避免这些缺陷和问题,由于塑料的表面能较低,其涂层与塑料基体的结合力成为制约塑料涂料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根据不同的塑料底材选择不同配方的涂料?如何赋予塑料制品表面的阻燃性、耐溶剂性、导静电性等?如何使涂层与塑料底材之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塑料制品涂装的目的与金属、木材等其他底材涂装并无原则上的区别,都是满足塑料制品对保护、装饰和特殊功能性的要求,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美观、增加塑料制品附加值的目的。但是与金属和木材底材涂装的不同之处在于,塑料制品基本上不存在腐蚀问题,但同时出现了底材附着力差的问题。其次,塑料制品由于化学结构、加工方法和组成的多样性,又决定了其表面状态的多样性,这就增加了涂装中表面处理的难度。此外,塑料制品的品种繁多,既有大批量可上线喷涂的品种,也有小批量适合手工操作的品种。这样就给喷涂设计和涂料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针对实际需要设计合理的喷涂工艺过程。

随着高分子材料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合金取代部分钢材越来越多用于工业产品,尤其是汽车、飞机、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产品的零部件大量的采用聚合物合金来制备。而这些商品的表面涂装美化则需要大量的特殊涂料,从而促使塑料专用涂料的用量不断攀升,也促使聚烯烃涂料的应用研究不断发展,这方面美、日走在前面,而中国还相对比较落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对VOC 排放量限制越来越严格,水溶性等环保型涂料将是涂料的发展方向。因此,环保型塑料涂料将是未来涂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洗衣机pp塑料涂装的工艺设计

pp塑料特性

PP(Polypropylene)聚丙烯塑料,全部由具有非极性和憎水特性的烃单元组成。PP塑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绝缘性、抗化学腐蚀性和热稳定性,成本低廉,易于加工成各种型材。从1984年起即成为全世界产量最大的五大塑料品种之一,主要应用在包装、电子、汽车工业以及一些尖端领域。但是PP塑料是一种结晶度较高的聚合物,分子排列规整、聚集态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其表面与油漆、油墨等含有极性官能团或极性成分的材料的层问附着力较差。为了使PP塑料制品表面涂层有良好的附着,一般生产企业在涂装前必须对其表面进行特殊表面预处理,同时所使用的涂料的化学组成和配方也与其他塑料有所不同。

聚烯烃塑料具有比重小、价格低、无毒、无味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包括涂装等各

领域。但是由于聚烯烃表面致密,无极性基团,表面张力低(如PP 的表面张力为31mN/ cm),很难满足涂料附着的需要(一般涂料可附着张力最低为37mN/ cm)。为提高聚烯烃塑料产品的涂装性能,一般可以从3 方面来解决:!对聚烯烃基材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与聚烯烃基材粘结性好的涂料;#粗化基材表面。

pp塑料的喷涂工艺流程

塑料制品喷涂的工艺流程设计主要根据塑料用涂料、表面预处理、喷涂方法、批量大小、喷涂工艺、喷涂对象等情况来进行。一般企业PP塑料制品的喷涂主要采用间歇式空气喷涂。建议采用比较简单而实用的喷涂流程图。

开始→上喷涂夹具座→装塑料制品→静电吹尘→化学溶剂擦拭→pp处理液擦拭

↓产品包装入库←产品检验←煸炉干燥固化←自动空气喷涂←静电吹尘

结束

pp塑料用涂料配方

PP塑料的底漆应与底材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近似的溶解度参数【1】,同时还应与面漆有良好的层间附着力。考虑到PP塑料制品表面的特殊要求,需要配制专用的涂料,底漆配方见下表1

表1 底漆配方

原料质量份

丙烯酸聚合物 10-20

氯化聚烯烃(cl含量26﹪) 30-40

氯化聚烯烃(cl含量33﹪) 20-30

甲苯 10-20

二甲苯 5-10

乙酸乙酯 30-40

环己胺 5-7

有机和无机色粉 1.5-3.0

聚丙烯的面漆选择的品种较多,主要根据使用要求、经济上的考虑及涂装要求,可选用热塑性丙烯酸清漆,丙烯酸改性醇酸快干漆,以及聚氨酯涂料等。面漆配方见表2。

表2 面漆配方

原料质量份

丙烯酸聚合物 30-40

氯化聚烯烃(cl含量65﹪) 20-30

氯化聚烯烃(cl含量33﹪) 10-20

甲苯 5-10

乙酸乙酯 20-30

乙酸丁酯 15-25

固化剂 20-25

表面处理工艺

在涂装工艺中,没有哪一个步骤比表面预处理对涂膜的附着力影响更大。尤其是PP塑料这样的高结晶度的聚合物材料,表面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工艺,只有经过适当的表面预处理后,被涂塑料表面才得以改性和活化,才能与涂料有比较好的附着力。

选择相适应的喷涂工艺时必须考虑到表面预处理工艺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有的国家开始立法限制和禁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因此,选择表面处理方法时还必须考虑到它们的环境适应性,所以需要对表面预处理程序进行进一步优化,达到最经济、最环保。对于PP塑料制品的表面预处理,可以采用采用化学溶剂和化学处理液擦拭两步混合处理法。

1)化学溶剂擦拭

将化学溶剂装入200 ml塑料酒精瓶中,用干净的防静电布轻压塑料瓶口,用少量(每次大约5 m1)溶剂浸润防静电布。用沾有溶剂的防静电布擦拭已经静电吹尘处理后的塑料制品,除去表面灰尘等杂物,得到一个清洁的塑料表面,并使表面溶胀。擦拭后放置大约2~5 min才进行下一步。一般在连续生产中,停留时间已经足够让溶剂在表面挥发,不必另外放置。建议采用的化学溶剂配方见表3。

表3 pp用化学溶剂配方

原料质量份

乙酸乙酯 30-40

乙酸丁酯 40-50

丙酮 3-5

表面活性剂 10-20

乳化剂 2-4

甲苯 1-3

2)处理液擦拭

将处理液装入200 ml塑料酒精瓶中,用干净的防静电布轻压塑料瓶口,用少量(每次大约5m1)处理液浸润防静电布。用沾有处理液的防静电布擦拭已经溶剂处理后的塑料制品,使塑料表面活化、改性。擦拭后放置大约5~10 min才进行下一步。一般在连续生产中,停留时问已经足够让处理液在表面挥发,不必另外放置。化学处理液配方见表4。

表4 pp用化学处理液配方

原料质量份

氯化pp(cl含量18﹪) 30-40

甲苯 3-6

乙酸乙酯 20-25

三氯乙烷 30-40

乙醇 15-20

涂料施工

塑料制品表面经过化学溶剂和化学处理液两步混合处理后,进入喷涂室,进行静电吹尘处理和整个喷涂作业。

1)静电吹尘

这是涂料施工前在喷漆室内进行的最后一次静电吹尘,主要目的是清除塑料制品表面的杂物,并消除表面静电。使用静电吹尘枪,利用高压空气消除塑料表面静电,除去表面灰尘,创造一个清洁的被涂塑料表面。

2)喷漆室

喷漆室是提供涂装作业专用环境的设备,可根据要求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照度、洁净度,保护操作者的安全卫生,有利于治理涂装作业的废物,减少环境污染。为保证涂装质量,喷漆室一般要求温度在18~25℃范围内,相对湿度大约为65%。根据涂装质量要求,洁净度等级为1 000~100000级。照明不低于300 lx 时能保证操作时有良好的视野。空气运动方向应保证逸散漆雾与溶剂蒸气不污染涂膜。

一般企业PP塑料制品喷涂生产采用水幕帘式喷漆室,水幕帘式的喷漆柜能将喷涂的飞漆和溶剂蒸气迅速排除,并能收集99.O%以上的漆雾,排风机和排风管不积漆;喷漆房内有定向、均匀的风速,无死角,能保证操作工处于新鲜的流动空气中,空气清洁无尘。喷漆区风速一般为0.50~0.60 m/s。

3)喷漆

一般企业采用自动化机器人喷涂,根据产品形状编辑IC卡,保持喷枪与被涂物呈垂直、平行、稳定运行,喷枪距离被涂物面200~300 mm,喷枪移动速度一般设定在1 80 mm/s;调漆的比例和烘烤温度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参数,黏度是在供应商提供的范围内根据喷漆房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涂料输调管路无堵塞。喷枪口径为0.8~1.0 mm,枪空气压力在O.30~0.35 MPa内调整,使喷出漆雾雾化均匀、粗细适中。

聚烯烃塑料涂料的主要类型及组合物【2】

聚烯烃塑料涂料的制备首先是合成一种与底材粘结性优良的促进剂,然后与其他物质混合配制成涂料。附着促进剂的性能严重影响着涂料的性能。根据附着促进剂的不同,可将聚烯烃涂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含有CPO(氯化聚丙烯)附着促进剂的涂料;另一类是不含CPO 附着促进剂的涂料。

●含有CPO 附着促进剂型的聚烯烃塑料涂料

由于CPO 与烯烃塑料基材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相似性,因此,它们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容性。所以,通常采用改性的CPO 作为涂料的粘结促进剂来制备聚烯烃塑料涂料。改性剂中含有羟基、羧基、环氧基、羰基等基团,通过改性接枝在CPO 上,从而配制出各种性能良好的聚烯烃塑料专用涂料。

Maratami 等用一种带有环氧官能基团的树脂和至少一种烯类单体接枝改性的CPO,并与HardIOn 14ML、"- 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基硅氧烷、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成的共聚物及其他有机溶剂混合,制备出一种附着性优良、外观好、耐汽油、耐酸、耐候的聚烯烃塑料涂料。另外,他们又采用羟基、环氧基或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去封端烯类单体接枝的氯化聚烯烃聚合物来制备聚烯烃塑料涂料。该氯化聚烯烃占树脂总量的5% ~50%,聚合物中所需官能团基的含量为0 . 8 ~ 4 . 0mOI / kg。

Merritt 等通过合成一种嵌段共聚物与氯化聚烯烃混合,制备了一种对烯烃底材附着性良促进剂。如一种嵌段共聚物溶液可以这样配制:e-己内酯137 . 7g、二甲苯380 . 8g 和辛酸锡3 . 2g,于145C反应2 . 5h 制得。另外,彭金花等通过选择合适的基料、溶剂和助剂,研制了一种无需经复杂的好的前处理即可用于直接涂覆的PP 塑料专用涂料。

Ueda 和Takauki 等将羧酸改性的CPO 树脂与自由基聚合的带羟基的不饱和化合物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其中,聚烯烃树脂相对分子量1000 ~10000,氯含量12% ~ 28%(w),#,$- 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接枝的含量1% ~ 10%(质量分数)。所配制的涂料组合物对聚烯烃附着性好,并与分散有颜料的树脂相容性好,且耐汽油及耐湿性优良。而Ueda 和Takeharu 等则将氯含量< 50%的CPO 与由CPO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制成的共聚物及丙烯酸聚合物(相对分子量为3000 ~ 400000)混合,制备出一种可以直接用于未预处理的塑料底材上且附着性良好的涂料;或CPO 与可自由基聚合单体(RM)接枝并与带有自由基团的环氧丙烷的聚合物共混,配成溶剂型涂料,同样可用于未经预处理的聚烯烃模件,且附着性良好。还可用丙酸酯类单体与氯化聚烯烃在一元醇介质中共聚合,用其制备的涂料对底材和面漆均有良好的附着性,且耐汽油和耐水性好。

●不含CPO 型的聚烯烃塑料涂料

不含CPO 的与含有CPO 的聚烯烃塑料涂料相比,对PP、PE 基材的粘接性能相对来说较差。因此,需要在涂料基质中多一些特殊的官能团结构,以增加涂层与基材的结合能力。

Tsuchino 等以多元醇树脂及多元异氰酸酯树脂为基料,制备了适合汽车塑料部件涂覆的底色漆和清面漆。Oslowski 等则用含丙烯酸酯和/ 或醇酸树脂基料的气溶胶作涂料,另外也可添加少量CPO 进一步改善其性能。孙逸等[21]通过合成双戊烯为种子,并在此骨架上引入一定比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及苯乙烯,增加基料结构中的“枝叉”,以适应聚烯烃这种特殊表面的塑料。

Kano 等通过环氧丙烯酸酯类单体与丙烯酸酯醚类单体光引发聚合,制备了一种对聚烯烃、聚酯、聚丙烯酸酯、玻璃、聚碳酸酯等膜材料均有良好的附着性的涂料。Mitsui 等[23]则用",#- 不饱和二元羧酸和丙烯共聚物共聚,并以芳烃C5 - 9脂环烃作溶剂,制备了聚酰胺和聚酯、聚烯烃的专用涂料。

这里选用的是含有CPO 附着促进剂型的聚烯烃塑料涂料。

涂层的干燥固化

塑料制品涂装过程中,固化设备和工艺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对各种涂料的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掌握不准确、烘干设备设计不合理,都不能使涂层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干燥固化工序应当根据涂料对干燥固化条件的要求选择并配备适当的设备,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涂层充分固化形成高质量漆膜。对于一些特殊的涂料及涂装尚需根据底材的热变形温度进行调整。

4.1涂层固化的的方法

干燥方法可分为自然干燥、烘干和辐射固化三类。

自然干燥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利用空气对流使溶剂蒸发、氧化聚合或与固化剂反应成膜,适用于挥发性涂料、气干性涂料和固化剂固化型涂料等白干性涂料,它们的干燥质量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烘干分为低温烘干(温度低于100 oC)、中温烘干(100~150℃)和高温烘干(温度高于150℃)。低温烘干主要是对自干性涂料

实施强制干燥或对耐热性较差的材质表面涂膜进行干燥,干燥温度通常在60。80℃,使自干性涂料固化时间大幅度缩短,以满足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中温烘干主要用于缩合聚合反应固化成膜的涂料。当温度过高时,涂膜发黄,脆性增大,此类涂料的最佳固化温度在120—140℃之间。

根据加热固化的方式,烘干又可分为热风对流、远红外线热辐射及热风对流加辐射三种方式。热风对流式固化利用风机将热源产生的高温空气引入烘干室,并在烘干室内循环,从而使被涂物对流受热。热风对流加热均匀、温度控制精度高,适用于高质量涂层,不受工件形状和结构复杂程度影响,所以该方式应用很广泛。但该方式热效率低,设备庞大,占地面积大。热辐射加热通常使用红外线、远红外线辐射到物体后,直接吸收转换成热能,使底材和涂料同时加热,热效率高,不需要大量的循环风,烘干室短,占地面积小,但温度不均匀,只适用于简单的工件。

一般企业PP塑料制品喷涂后涂层固化选用低温干燥方法,温度在65~75℃之间。加热固化的方式采用热风对流,产品在车架上自然流平后推人煸妒中固化。在自然流平区最好设置空调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以保证涂层质量。

产品的检验及入库

产品的检验室根据厂家提供的要求及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评定,达到要求的产品直接入库封存,未达到要求的产品予以报废或重新补喷。

涂装管理

塑料制品涂装管理是贯穿于从表面预处理到涂层固化,包装出货的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表面预处理工程管理、喷涂管理、涂层质量管理、设备和材料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安全健康和作业环境管理等。一般企业都将此已经纳入ISO一9000质量保证模式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

总结

根据PP塑料制品表面本身的特征,应正确选择合适的喷涂工艺,尤其是选取合理的PP塑料涂料配方以满足PP塑料的要求,从而提高了涂层与塑料基体的结合力。同时,喷漆前表面预处理对整个涂装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充分发挥涂料功能作用的前提条件。故在PP塑料制品的涂装工艺中,涂料施工前必须对塑料制品表面进行预处理。

参考文献。

【1】向明祥,涂伟萍,莫梅华现代涂料与涂装 2006,9(2)

【2】郝留成,邬润德,童筱莉化工新型材料 2003,31(7)

【3】 Mazda Motor( Maratani,Yoahiaki 等).[P]. JP 96 - 199036,1996 - 08 – 06

【4】彭金花.张海梅 PP塑料专用涂料的研制报告涂料技术与文摘2003,24(2)【5】姚学民.刘平 PP塑胶底漆的研制天津科技 2010,37(3)

【6】刘洁塑料制品的涂装现代涂料与涂装2004(4)

【7】王锐锋,张广宏,申太英聚丙烯塑料(PP)涂装前的表面处理方法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1,14(2)

粉末涂料施工工艺

粉末涂装是一种干燥的施工工艺。带静电的颜料与树脂的微粒喷涂到接地部件上,带电粉末就附着在部件的表面直至在固化箱中熔融并形成平滑的涂层。在粉末涂饰前,带涂饰部件首先要经过与液态涂装部件一样的预处理。通常情况下预处理工艺、涂饰工艺及固化工艺是连续进行的。 从根本上来看,粉末涂料的施用有两种常规工艺:静电喷涂工艺和流化床涂饰工艺。其他的涂饰工艺也有研究,如火焰喷涂、等离子枪喷涂、无空气热喷及电泳沉积等。但它们的应用远远不及静电喷涂和流化床涂饰工艺广泛。 静电喷涂工艺 粉末涂料静电喷涂技术采用的是粉末―空气混合物。在粉末进料斗中设置有一个小型的流化床以形成粉末―空气混合物。在某些情况下,进料斗的振动有助于防止粉末在进入输送线前发生堵塞或聚集。粉末通过一根软管被输送至喷枪中,喷枪的喷嘴由于高压直流电的输入而形成带电电极。 静电喷涂枪决定着粉末的喷涂方向,控制着沉积速度,控制着生成图案的尺寸、形状和喷涂密度,同时,喷枪也给正在喷出的粉末充电。喷枪可由手工操纵,也可固定在连续喷涂室的一侧或两侧而自动喷涂,或手工、自动来回交替进行喷涂。粉末涂料静电喷涂施工中使用收集器来回收过量喷涂的粉末。这些回收粉末的重新使用可大大提高粉末涂料的传输效率。 喷枪的设计有多种,各种设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如何使粉末带上静电。在某些情况下,粉末是由于摩擦而带上静电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粉末可以自由地在零件全部表面上形成平滑的涂层。而且,对产品表面的凹处沉积也有改进。 涂层厚度依赖于粉末的化学性质、预加热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冷产品,厚度一般为1.5 - 5.0密耳(37.5 - 125 μm)。如果产品能稍稍加热,一次性喷涂厚度可达到20-25密耳(500 - 625 μm)。 流化床工艺 流化床涂装工艺是一个简单的浸涂工艺,有常规法和静电法。在常规流化床涂装工艺中,流化床就是一个带有多孔底板的槽罐,在多孔板下面不断充气使得低压气流均一地通过多孔板,不断上升的空气将粉末微粒围住并使其悬浮在气流中而形成粉末―空气混合物,这种粉末空气混合物就象正在沸腾的液体一样,如图1所示。将预先加热到粉末熔融温度以上的制品浸渍到流化床中,粉末熔化并形成连续涂层。采用高的传送效率,涂装过程中就不存在滴落现象,拖带现象也几乎没有。

浅谈汽车涂装双色车身喷涂工艺

浅谈汽车涂装双色车身喷涂工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已经成为 人们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汽车的内置功能和外观也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 的目标。车身涂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车外观的美观性以及正常使用。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汽车涂装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涂装;双色车身;喷涂工艺 引言:油双色车身设计的车型已经慢慢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股亮丽的风景线。随着经典车型Mini Copper的走红,小型车中刮起的一起双色车身设计的风潮,长安铃木雨燕、长安奔奔等车型也加入到这股双色风潮之中。随着个性化消 费逐渐成为轿车主流消费,单一的色彩早己不能满足人们对五彩缤纷的需求,双 色车身从欧美市场复制到了中国市场,色彩营销将在新一轮营销大战中大展拳脚。 1汽车涂装双色车身喷涂工艺阐述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需要通过涂料对整车车身进行涂装。而用于车身涂装的涂 料就是指那种处于流动或者粉末状态的有机物质,这类有机物质通过涂抹在其他 物体上时能够形成一种薄膜,这种涂料形成的薄膜就称之为车身涂装涂层。而将 涂料涂抹到清洁的被涂抹物的表面上,通过干燥等工艺,形成薄膜的工艺过程就 成为涂装喷涂工艺。 汽车涂装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又变得更加容易。主要是更复杂的工艺 和材料正在被引入,同时也有机器人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提供帮助。事实上,奥迪 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让机器人在一次喷涂过程中涂上两种颜色,从而节省时间 和金钱。 过去,如果汽车制造商想要在一辆车上使用多种颜色,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 间以及施工成本。实际上,制造一辆有多种颜色的汽车需要多个过程。首先需要 铺设主色,经过烘烤干燥,再将其遮盖并涂上二次色。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涂装技 术的发展,使用新的汽车车身涂装,使汽车生产厂的涂装大大简化,涂装一次合 格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使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稳步世界汽车制造也之林。 2影响涂装颜色的因素 手动涂层用于汽车涂层修复中。由于手动操作的随机性,涂层的颜色会出现 色差。另外,施工环境明显会引起喷涂后的色差。根据经验,深色金属涂料受影 响较小,浅色金属涂料受到很大影响,普通涂料基本不受影响。 (1)个人喷洒习惯的影响 手动喷涂的效果受到人们习惯的限制,例如喷枪的速度,喷枪之间的距离, 喷涂次数,流量调节,闪光时间,清漆厚度等等。对最终颜色的影响。对于大多 数涂料,这些因素会导致不同的色调。 (2)其他人对运营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人类习惯的影响。其他手动因素也会影响颜色,如稀释剂比例,稀 释剂类型,喷枪口径,气压调节,喷枪宽度(风扇表面)调整,烘烤等。 这些因素通常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只要操作说明符合技术手册中的说明, 就可以避免这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影响。 (三)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施工环境是客观因素,无法避免,例如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空气对流。随 着施工设备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可以人为地控制这些因素,例如在烘房中制作测 试板,调节烘烤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烘烤室的风压。

毕设任务书_车间设计

2014届应用化学制药方向《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人: 设计题目: 设计目的:设计的目的是把选定的实验室的的小试工艺放大到规模化大生产的相应条件,在选择中设计出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出物料和能量衡算;根据产品的档次,筛选出合适的设备;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估算生产成本,最终使该制药企业得以按预定的设计期望顺利投入生产。 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等。 设计内容: 1.处方设计 (1)查阅文献,详细列出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天然药物罗列指标性成分的生物学特性)等信息(天然药物提取物还需列药物浸膏的性状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对选择剂型的指导意义。 药物的理化性质信息至少包括:溶解度和pKa、粒径(天然药物浸膏的过筛目数)、晶型、吸湿性、脂水分配系数(天然药物浸膏列指标性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pH-稳定性关系。 稳定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对光、湿、热的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2)处方的筛选与优化 列出选定处方的处方全部组成及各原辅料的用量。处方组成应包括: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 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应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固定的供应商。 说明处方筛选过程,并结合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辅料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等信息,说明所选定处方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说明处方优化的过程及理由。 处方的筛选与优化的原则:根据临床用途及给药途径慎重选择,尽量优化处方,做到处方与生产工艺为最佳匹配、有利于设备选型与生产工艺验证。

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成绩: 批阅人: 批阅日期: 设计题目: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二、设计条件 (1)生产制度 年工作日:250天;1天2班,每班8 h,一天2班。 (2)药剂规格及原辅材料的消耗 依照各“中药制药分离技术课程设计”而定 ①规格:0.35 g/片 ②主要工序及原辅材料可参照 a. 药材干浸膏提取率:7.5%,干浸膏粉碎过筛收率:98% b.干法制粒:干浸膏粉末和辅料比为30:70,收率为98% c. 整粒、总混:收率为99% d. 压片、包衣:收率为98% e. 包装:内包收率为99%;外包无损耗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 (3)设备选型;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工艺平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及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原则、技术要求和说明。 (2)工艺流程图; (3)提取车间、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1∶100) 五、设计时间

设计时间为2周,从2015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24日。 目录 1 片剂生产工艺概述 (05) 1.1项目概述 (05) 1.2设计目的和意义……………………………………… 07 1.3设计内容 (07)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08) 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08) 2.1生产方案、产品类型与包装方式 (08) 2.2生产规模、制度与方式 (09) 2.3工艺流程 (09) 2.3.1工艺流程制定的原则 (09) 2.3.2制粒压片工艺 (09) 2.3.3片剂的生产工艺 (11) 2.3.4工艺简介 (12) 3 物料衡算 (14)

涂装作业的危害分析(全)教学内容

涂装作业的危害分析 (全)

一、防止涂装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喷涂间应设置配套通风净化系统。 (2)喷涂间室体及与其相连接的送风、排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备,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备,或铺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 (3)喷涂间应按相应的防爆等级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设施、仪器、仪表。 (4)喷涂间内所有金属制件,如排风管道、送风管道和输送可燃液体的管道。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气接地。 (5)对处理油漆、稀料等的设备和管道均设有静电接地,通风系统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6)在有可能泄漏可燃气体的地方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以便及时报警。 (7)与喷涂设备配套的风机、泵、电动机、过滤器等部件易发生故障处,宜配套有响声的或声光组合的报警装置,并与喷漆操作动力源连锁。 (8)喷漆间设禁火标志,并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 (9)喷漆操作中使用的物料不得与皮肤接触,宜采用防护服、防护眼镜或长管面具与人体隔离(作业人员应该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10)喷漆间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通风系统效能技术测定和电气安全技术测定,并将 测定结果记人档案。 (11)喷漆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喷漆作业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喷漆间,进人人员要严格进行防火防爆教育。 二、喷涂车间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根据喷涂工艺的特点,其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使用的涂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在我国现行的《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 (GB6514-95)中将含各种有机溶剂的涂料分为甲类,粉末涂料为乙类,水性涂料、乳胶涂料为丙类。参照涂料本身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对不同的工序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但如何确定涂装车间整体的生产类别,则应参照《建规》的有关的规定。

年产40000吨苯酐的车间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苯酐简述 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汽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苯酐主要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PVC 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50%,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 年,当时德国BASF 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自1917 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法、邻法两种比较成熟的工艺[1]。 1.2苯酐的性质[2] 苯酐,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式C8H4O3,相对密度1.527(4.0℃),熔点131.6℃,沸点295℃(升华),闪点(开杯)151.7℃,燃点584℃。 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1.3苯酐的合成方法比较及选取 1.3.1合成苯酐的主要工艺路线 1.3.1.1 萘法[1] 1.3.1.1.1反应原理 萘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O O O 2 V 2O 5 CO 2O H 29/2++2 2 1.3.1.1.2 工艺流程 空气经净化、压缩预热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喷入液体萘,萘汽化后与空气混合,通过流化状态的催化剂层,发生放热反应生成苯酐。反应器内装有列管冷却器,用水为热载体移出反应热。反应气体经三级旋风分离器,把气体携带的催化剂分离下来后,进入液体冷凝器,有40%-60%的粗苯酐以液态冷凝下来,气体再进入切换冷凝器( 又称热融箱)进一步分离粗苯酐,粗苯酐经预分解后进行精馏得到苯酐成品。尾气经洗涤后排放,洗涤液用水稀释后排放或送去进行催化焚烧。 1.3.1.2邻法 1.3.1.2.1 反应原理[1] 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CH 3 CH 3 +3O 2 3O O O H 225 + 1.3.1. 2.2 工艺流程 过滤、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压缩,预热后与汽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出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熔盐所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涂装车间设计

涂装车间设计 1.涂装车间设计:是对涂装车间进行基本建设,扩建或技术改造前的全面规划工作。 2.涂装车间:是将涂料涂覆于被涂物表面上,制成满足特定质量要求的施工场所。 3.现代化涂装车间的特点:①工业化水平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涂装设备。(保证涂层质量 和产量)②具有完善的环保和消防设施;③资源、能源利用合理;④物流畅通;⑤涂装成本低;⑥方便生产管理. 4.涂装车间设计过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涂装车间设计的程序: 设计的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5.涂装工艺师在整个设计中的工作担当的角色: 初设方案→施工图设计→向相关专业提出设计任务书及提供工艺资料→各专业完成总图设计→汇总各专业的设计,对各专业设计进行审查、会签→绘制最终安装的平面图 6.设计基础资料:原始资料和设计数据。 原始资料:①自然条件②地方法规③工厂标准④厂房条件⑤动力能源⑥工厂状况⑦产品资料设计基础数据:车间生产任务;生产纲领;工作制度;年时基数;生产节奏;涂装标准。 7.年时基数:每年生产的实际时数。 工作制度:据车间生产任务及生产条件来确定的生产班制。 生产节奏:是平均的生产节拍,即每件产品(or每个吊具)间的间隔时间,or生产单件产品需要的时间。 生产纲领:是车间在单位时间内(年、月、日)分工种的任务指标。 8.涂装车间设计的内容包括如下六大部分: ①涂装工艺设计(包括设备造型与计算)②厂房建筑设计③给水与排水设计 ④通风采暖设计⑤供热设计⑥供电照明设计 9.涂装工艺设计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确涂装目的(即涂装标准or等级),查清涂装时的条件(底材种类)。 第二阶段:选择性能和经济上适宜的涂料。(与零件底材相配套,达到涂层性能要求,且与涂装条件相适应。) 第三阶段:根据涂装场所,被涂物形状、大小、材质、产品、涂装品种及涂装标准选定适宜的涂装方法。 第四阶段:根据涂料,底材,涂装环境,涂装方法,资源利用,污染等制定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通过价值工程计算,最后选定作业条件。 10.工艺设计的基本工序:前处理(除油、除锈、磷化)→涂装→烘干 11.磷化: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化学处理方法,所生成的膜称为磷化膜 P比:磷化膜中P相所占的比例(P/(P+H)),P为磷酸二锌铁(Zn2Fe(PO4)2·4H2O),H为磷酸锌Zn3(PO4)2·4H2O。 12.电泳涂装对磷化膜的要求:

粉末静电喷涂、油漆及热镀锌和冷镀锌

粉末静电喷涂、油漆工艺技术及操作及热镀锌和冷镀锌的区别粉末涂装是近代涂装工业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新工艺,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应用于家电产品及其它领域,优越性十分明显。粉末涂装是高防护、高装饰的涂装方法,要得到满意的涂装效果,就必须对影响涂装效果的因素加以控制。 一、粉末涂料的优越性 粉末涂料是一种粉状不含液态溶剂及稀释剂的新型涂装材料。由于其高装饰、重防腐性、粉末可回收利用,无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等特点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粉末涂料施工与传统的油漆施工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1、粉末涂料是一种不含溶剂的涂料,这就决定了不需要把主要成膜物质及辅助成膜的物质、添充料及颜料都溶于有机溶剂中,解决了某些有机溶剂无法溶解的高分子成膜物质均可作为涂料使用的难题。而许多难被溶剂溶解的高分子物质却是防腐及装饰性涂料必可少的中坚力量。 2、粉末涂料因不含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不易燃烧爆炸,只要防止粉尘积聚过多就可解决着火爆炸的隐患,这一点油漆等易燃的溶剂性涂料却无法克服。 3、由于粉末涂料本身不含有机溶剂,施工操作及制粉过程中无刺激性气味,不但可防止环境被污染和破坏,而且对操作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大为有益。 4、油漆类液态涂料施工过程中的利用率仅达到50%—60%。而粉末涂料一次上粉率约为70%—80%(受工件形状等因素影响),其余粉末可二次回收利用,利用率在90%—98%。

5、油漆类液态涂料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入30%—50%的稀释剂,而这些稀释剂的作用只是调整粘稠度,并不是固化成膜的必须成份,回化过程中又挥发掉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做了大量无用功,浪费了原料,提高了生产成本;粉末涂料施工过程中则根本不需要这类稀释剂。 6、油漆类液态涂料的厚度一般为15—30μm,而粉末涂料一次涂装便可达到60—150μm之间,可一次涂装达到要求厚度,减少劳动强度,适合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操作。 7、粉末涂料固化后的外观丰满度高,色泽柔和,令油漆类液态涂料经固化后的外观效果望尘莫及。 8、粉末涂料由于不含溶剂,固化过程中不易形成针孔和气泡,而液态涂料由于存在挥发性溶剂和稀释剂,固化过程中易生成针孔和气泡。 9、粉末涂料便于运输,不会渗漏和挥发,而液态涂料运输则很不方便,易渗漏和挥发,甚至可能燃烧爆炸。 10、粉末涂料的防腐装饰性好,生产综合成本低,油漆类液态涂料则无法与之相媲美。 正是由于上述诸多液态涂料所不具备的优点,粉末涂料在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大地呈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但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粉末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换色困难、生产设备复杂、必须高温固化等缺点。这正是从事涂装行业的广大同仁需通过不断努力攻克的难题。 二、喷涂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设备

(汽车行业)重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涂装工艺设计子职位族任职资格标准(试行)

(汽车行业)重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涂装工艺设计子职位族任职资格标准(试 行)

Q/JD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X公司企业标准 Q/JD####-2010 涂装工艺设计子职位族任职资格标准 (试行) 2010--发布2010--实施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X公司发布 Q/JD####—2010 前言 本标准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X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X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工艺技术研究中心总装涂装工艺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俊、郑勇、刘翔、向雪兵、张先锋、徐中琼。 本标准批准人: 汽车涂装工艺设计子职位族 任职资格标准 第壹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级别角色定义和基本条件 第三部分专业能力标准 第四部分必备知识标准 第五部分学习课程/参考书籍 第壹部分概述 壹、标准名称 汽车涂装工艺设计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二、标准定义 涂装工艺设计能力标准是指生产线建设、SE分析、工艺文件编制、现场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要求。涂装工艺通用的专业和技术能力胜任要求请参照工程技术任职资格标准、相应的专业或技术任职资格标准。 三、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涂装工艺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标准级别 本标准共设六个级别,分别为:P1,P2层标准(职级为4级)、P3层标准(职级为5-7级)、P4层标准(职级为8-10级)、P5层标准(职级为11-12级)、P6层标准(13-14级)。 本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先期开发P2层、P3层、P4层、P5层标准,P6层标准暂未开发。 五、标准的结构 本标准包括级别角色定义和基本条件、必备知识及技能、能力标准。 第二部分角色定义和基本条件 壹、角色定义

年产2000吨环氧树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8) 1.1产品介绍 (8) 1.2、生产工艺 (8) 1.2.1一步法工艺 (11) 1.2.2二步法工艺 (11) 1.3、主要原材料 (12) 第2章初步工艺流程设计 (12) 2.1 工艺流程框图: (13) 2.2工艺流程: (14) 第3章物料衡算 (14) 3.1 计算条件与数据理: (15) 3.2 原料用量计算: (15) 3.3 缩合工段物料衡算: (16) 3.3.1 一次反应: (16) 3.3.3回收过量环氧氯丙烷: (18) 4.3.4 环氧树脂收集: (19) 第4章热量衡算 (19) 4.1对溶解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对反应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冷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反应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回流脱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对蒸发器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脱苯所需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脱苯用冷凝器冷却水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其它设备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溶解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计算封头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校核筒体和封头的水压试验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夹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搅拌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反应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粉末涂料的涂装工艺

第二讲粉末涂料的涂装工艺 1 概述 1.1 粉末涂料涂装发展史 粉末涂料是一种固体份100%的、以粉末涂料形态进行涂装形成涂膜的涂料。它与一般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不同,不是使用溶剂或水作为分散介质,而是借助空气作为分散介质。 40年代随着石化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产量快速增长,人们开始研究将树脂熔融涂敷于金属表面,因此相继出现了辊涂、散布和火焰喷涂等工艺方法。1952年联邦德国的Gemmer发明了流化床涂敷法,粉末借助空气动力在专门的容器内流动游浮,具备了液体特性,从而连续自动地在预热工件表面熔融涂敷上一层致密光滑的涂层。当时应用的树脂主要是热塑性树脂。热固性环氧树脂问世后,流化床涂敷工艺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在电气绝缘和化工防腐领域中获得了工业化应用。 1964年shell公司开创了现今粉末涂料行业广泛使用的熔融挤压法粉末涂料生产技术。使粉末涂料的生产实现连续化,走上了工业化生产道路。1962年法国Sames公司研究成功粉末静电喷涂装置,首次实现了粉末在预热工件表面的静电涂装,它为粉末涂装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表1反映了世界粉末涂料应用增长的状况。其增长率约为整个涂料行业增长率的2倍。 我国最早研究粉末涂装技术的单位是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该所于1965年首先研制成功环氧绝缘粉末和流化床涂敷电机铁芯工艺和设备,并在常州绝缘材料厂建立环氧绝缘粉末生产线。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我国粉末涂装技术研发的高峰期。各部委所属企事业单位都取得了丰硕科技成果,为迎接我国第一次粉末涂装技术应用的高潮作好了准备。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开发了粉末涂料流平剂和装饰型环氧粉末涂料;电子工业部738厂、航空工业部345厂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粉末静电喷涂流水生产线,对电子产品和洗衣机的壳体实施粉末静电涂装的规模生产。航空工业部贵阳电机厂与国际同步研制成功静电流化床用于电机铁芯的静电粉末绝缘涂敷并投入批量生产。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粉末涂料行业的发展,粉末涂料产量直线上升,迅速占领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微波炉、电风扇等市场。表2为我国历年来热固性粉末涂料产量的估计值。 90年代国内已经形成以下品种的粉末涂料:装饰型环氧粉末涂料、绝缘型环氧粉末涂

普通轿车车身涂装车间设计

车间工艺课程设计题目:普通轿车车身涂装车间设计 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1181 学号: 15 学生姓名:苏韬 导师姓名:易翔老师 完成日期:2014.6.3-2014.6.15

目录 前言-------------------------------------------------------------------------------------------------------------1 1 设计前提---------------------------------------------------------------------------------------------------1 1.1 生产能力、车身尺寸和输送方式------------------------------------------------------------1 1.2车身涂层质量要求---------------------------------------------------------------------------------1 2 涂装线的生产能力和输送速度--------------------------------------------------------------------1 3 涂装工艺流程及参数--------------------------------------------------------------------------------1 4 涂装设备的设计---------------------------------------------------------------------------------------1 4.1前处理设备- ------------------------------------------------------------------------------------------1 4.2电泳线- -------------------------------------------------------------------------------------------------1 4.3烘干设备-----------------------------------------------------------------------------------------------1 4.4水性底色漆闪干室---------------------------------------------------------------------------------1 4.5车底喷涂线- ------------------------------------------------------------------------------------------1 4.6喷漆线及配套设备---------------------------------------------------------------------------------1 5 涂装主要设备的计算--------------------------------------------------------------------------------1 5.1 电泳槽-----------------------------------------------------------------------------------------------------1 5.2 喷漆室-----------------------------------------------------------------------------------------------------1 6 涂装三废处理---------------------------------------------------------------------------------------------- 1 6.1 大气污染---------------------------------------------------------------------------------------------------1 6.2 水质污染---------------------------------------------------------------------------------------------------1 7 总结--------------------------------------------------------------------------------------------------------1参考文献-------------------------------------------------------------------------------------------------------1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1设计依据及设计围 1.1设计依据 1.1.1设计任务 课题名称:布洛芬剂车间工艺设计 生产规模:年产片剂(奥美沙坦酯)6.5亿片 1.1.2设计规和标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实施指南(2010年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3.医药工业厂房洁净设计规,GB50457-2008 4.洁净厂房设计规,GB 50073-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6.设计规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1992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2设计围 本设计参照《医药建筑项目初步设计容及深度的规定》、《车间装置设计》;及校本科生毕业小设计总体要求。 此次设计的围限于片剂车间围的工艺设计及对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提出设计条件,包括相关的生产设备、车间布置设计、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设计,同时对空调通风、

照明、洁净设施、生产制度、生产方式、土建、环保等在的一些非工艺工程提出要求。

2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1设计原则 2.1.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 1.工艺布局应按生产流程的要求,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生产操作,并能保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2.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的通道,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如部分原辅料,生产中废弃物等),必要时可设置专用入口,洁净厂房的物料传递路线尽量要短。 b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生产区应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施。净化用室的设置要求与生产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c生产操作区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用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工作人员的通道。 3.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节约能源,有空气洁净度要求按下列要求布置: a空气洁净度高的房间或区域宜布置在人员最少达到的地方,并宜靠近空调机房。 b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房间或区域宜按空气洁净度级别高低有及外布置。 c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或区域宜相对集中。 d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等。 4.洁净厂房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且尽可能靠近与其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与污染。存放区域应安排试验区,

综述了使粉末涂料产品产生色差的主要原因

摘要:本文综述了使粉末涂料产品产生色差的主要原因。从粉末涂料的配方设计、原料选择、制造工艺,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列出了解决色差问题的方法。 1 前言 涂料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使涂装产品有良好装饰和美化作用;另一方面是提高涂装产品的防锈、防腐和保护等作用。粉末涂装也不例外,同样为这两个目的而进行的。粉末涂装的装饰和美化作用,很重要的因素是涂膜外观和颜色问题。一般来说,涂装产品颜色要求跟用户提供的色板或色卡始终保持一致,颜色的差异要达到用户允许的涂膜颜色色差范围内。特别是用不同批次粉末涂料喷涂的不同批次涂装产品之间;用同样批次的粉末涂料,涂装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厚度的工件之间的涂膜色差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组装产品的涂膜色差,最后影响到涂装产品的质量。 从粉末涂料的生产经验和粉末涂装厂的涂装经验说明,为了保证粉末涂装产品的色差,满足用户的要求,不能单靠粉末涂料制造厂或粉末涂装厂的某一方就能得到解决,必须生产和使用粉末涂料的双方密切配合才能满足涂装产品色差的要求。应该从粉末涂料配方设计和原材料的选择;粉末涂料制造工艺的严格控制;粉末涂装工艺的严格控制等三个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克服涂装产品产生色差的问题。下面从生产实践中的体会,对上述三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2 粉末涂料配方设计和原材料的选择 粉末涂料的配方设计和原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涂装产品涂膜颜色稳定性的内在的根本因素。如果这一关没有把握好,那么粉末涂料的先天性不足,用后面的措施来弥补是很难解决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这一问题放在首位去考虑,然后再考虑粉末涂料制造与涂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粉末涂料配方设计 粉末涂料的配方设计对粉末涂料涂装涂膜颜色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1)首先在粉末涂料的配方设计中,因为颜料品种的选择对涂膜颜色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考虑到粉末涂料的烘烤温度高,目前大部分粉末涂料的烘烤温度在180℃~200℃的特点,颜料的耐热温度必须达到这个要求。对于耐候性产品用的颜料,还要考虑到耐光性和耐候性的要求,最好颜料的耐光性等级达到7~8级(8级最好),耐候性等级达到4~5级(5级最好)的要求。对于室内用产品,还要考虑到涂装产品放在有阳光的仓库中,或暂时放在户外出厂前放置时产生涂膜变色影响色差等问题,因此,颜料的耐光性又不能太差。 其次是配方中的有些成分,例如树脂、固化剂和助剂等的热稳定性差时,在烘烤固化过程中也会使涂膜颜色不稳定,例如环氧和聚酯环氧粉末涂料中常用的环氧树脂、2-甲基咪唑、环眯多元羧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可编辑)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2500t/d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拟设计一条日产2500t干法白水泥生产线,设计部分重点是生料粉磨配套系统工艺设计。在设计中参考了很多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大型水泥厂,用了很多理论上的经验数据。其中主要设计内容有:1.配料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储库计算;2.全厂主机及辅机的选型;3.全厂工艺布置;4.窑磨配套系统工艺布置;5.计算机CAD绘图;6.撰写设计说明书。 白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白水泥中铁含量只有普通水泥的十分之一左右。设计采用石灰石与叶腊石两种原料。物料平衡计算时考虑到需控制铁含量,按照经验公式(石灰石饱和系数、硅酸率、铝氧率)计算并参考其他白水泥厂,得出恰当的率值为:KH0.9、IM3.85、SM18。全厂布局由水泥生产的流程决定。设计中采用立磨粉磨系统。立磨设备工艺性能优越,单机产量大,操作简便,能粉磨料粒度大、水分高的原料,对成品质量控制快捷,可实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设计采用窑尾废气烘干物料,节约能源。总之原则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热耗,符合环保要求,做到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理。 关键词:白水泥;干法生产线;回转窑;立磨 2500t / d special cement clinker production line and supporting system for kiln grinding process design

Abstract: Designing a 2500 t/d white cement production line, which was focused on the design part of the raw material grinding design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design, many more advanced large-scale cement home and abroad are referenced.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were: 1. burden calculation, the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servoir; 2. The whole plant selection of main and auxiliary machinery; 3. the entire plant process layout; 4. the system grinding process kiln Arrangement; 5. computer CAD drawing; 6.writ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 of white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is the content of white cement in the iron was only one-tenth of the ordinary cement. Controlling the iron content was considered when calculated material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formula KH, IM, SM and refer to other white cement plant, drawn the appropriate ratio value: KH 0.9, IM 3.85, SM 18. The layout of the entire plant was up to the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Vertical roller mill grinding system was used in key plant design. Vertical grinding process equipment performance was superiority, single output, easy to operate, grinding people particle size, moisture and high raw materials, 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fast and it can tak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control.In principle, the aim of the design is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reduce heat consumption, be accord wit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o,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shou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