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习题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习题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习题

欢迎阅读绪论

1、无机化工生产中“三酸两碱”指什么?

2、化工生产中的“三传一反”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世界上第一套合成氨工业生产装置是在_____年,______国家建成的。

4、目前中国的合成氨产量在世界排第____位。

第一部分煤气化

1、合成氨生产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大步。

2、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固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过程中,吹风阶段进行的反应主要有哪些?从化学平衡的角度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1

2

3、变换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

4、变换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哪些种?各有什么特点?

5、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叫催化剂的中毒?催化剂的中毒分哪几类?

6、水蒸汽的用量对变换过程有什么影响?

7、为什么认为加压变换比常压变换有优势?

8、试述温度对变换的反应速度是如何影响的,为什么?简述变换炉内温度控制的原则。

9、试画出加压变换的工艺流程图,并叙述工艺气在整个工段的流动路线。

10、试述饱和热水塔的结构和作用。

第四部分脱碳

1、目前存在哪些脱碳方法?试述一下大致的原理。

2、写出改良热钾碱法脱碳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如何提高CO2脱除的效果?

3、二段吸收二段再生的工艺流程与一段吸收一段再生的流程相比有什么优势?

4、碳酸丙烯脂法脱碳吸收和再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吸收和再生的效果?

第五部分原料气的精制

1、原料气为什么要进行最后的精制?

2、目前原料气精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流程?

3、铜氨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4、写出铜氨液吸收CO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如何提高CO脱除的效果?

5、铜氨液再生的原理是什么?

第六部分氨的合成

1、写出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看如何提高平衡氨的含量?

2

3

4

5

6

7

8

9

1

A.

B.

C.

D.

2容器中有和,此时

A.

3

A.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相等

B.达平衡后加入,当重新达到平衡时,的平衡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的浓度

比原平衡时减少(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C.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加快了吸热反应速率,降低了放热反应速率,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平衡后加入,当重新达到平衡时,在混合气中体积分数增大。

4.下列平衡体系

为了增加甲醇产量,工厂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高温,高压? B.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催化剂

5.合成氨厂所需可由煤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

欲提高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降低温度;②增大压强;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浓度;⑤增大水蒸气浓度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⑤? D.⑤

6.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并降温,平衡有可能不移动的是

A.2NO2N2O4+Q

B.

C.

D.

7

A

C

8

A.

B.

C

D.

9

A.

C.

10

A

C

11

A

12

,欲使)。

A.加大水蒸气的浓度

B.增大CO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压强

13.在合成塔中安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 )。

A.预热原料气以利于NH3的合成

B.降低出塔气体的温度,以利于NH3的分离

C.终止合成氨的反应

D.降低出塔混合气的压强

14.在平衡,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工厂应采取的正确

措施是(??? )。

A.高温、高压??? B.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催化剂

15.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

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2~5,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

16

A.

17

(???

A.

B.

C.

D.

18达到平衡后,如果再加入

A

B

C

D

19.对于可逆反应

20

A.1 :1??? B.6 :4??? C.7 :3??? D.8 :2

二、计算题

1.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92.4kJ,

在该温度下,取1mol的N2,3mol的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其原因是什么?

2.在某温度时,2SO2+O2 2SO3已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

c(SO2)=0.1 mol/L,c(O2)=0.05 mol/L

c(SO3)=0.9 mol/L

如果温度保持不变,而将混合物的总体积缩小一半,试通过计算说明平衡移动方向。???

3.将2 L N2和6 L H2充入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L,计算:

(1)反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质量分数。

(2)N2转化为NH3的转化率。

(3)混合气体中NH3全部被0.005L水吸收,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质量分数是多少?(氨水的浓度为0.96/m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4.把H2和N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同状况下其密度是H2的3.6倍,取0.5 mol该混合气体盛入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新平衡,已知反应达到平衡后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压强的0.76倍。

(1)求反应前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体积比;

(2)求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

(3)求平衡后N2的转化率。

三、简答题

1

(1

(2的代数

(3)。

A

B

C

(4。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

2.

3.

4.

5.

6.

逆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又是吸热的方向,或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而又是放热的方向,才符合本题的要求。

7.A

提示:按题意知,使平衡向右移动就能使产物C的浓度增大。根据化学方程式,向右进行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和放热的反应。各选项提供的条件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情况是:A项低温、高压都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B项高温、低压都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C项高温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高压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D项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

8.A

提示:对于可逆反应:A+B 2C来说:

增大压强,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减少,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大

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以上可知,逆反应方向就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所以C必须是气态物质,A和B至少应有一种是固体。故应选A。

9.A

提示:“增加压强,B 的转化率增大”,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方向。又因B为固体,A、C的系数都为1,所以A必须是气态,C必须是固体。

10.选项为C。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

11.选项D。从影响平衡移动的角度考虑,合成氨工业是一个扩体积和放热反应。

12.选项为A、C。即从平衡向正向移动的角度来分析。

13.A、B。

14.选项B。温度的选择既要考虑反应速度,又要考虑平衡移动。

15.B

16

17

18

19

20

化为

2O2 2SO3

3.%。

4.

解出,

所以体积比为

(2

则??

起始 0.1?? 0.4

反应? x??? 3x??????? 2x

平衡 0.1-x? 0.4-3x????? 2x

由气体压强关系

(3)N2的转化率为

三、1.讲解:

?(1)

(2)2.7n??

(3)B?

(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B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 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先进制造技术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 2.虚拟制造技术是以、、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或感受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 3、CIMS分成五个层次,即、、、和设备级。 4、工业机器人的按系统功能分:1) 2) 3) 4) 。 5、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是、、 、、。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 激光束、离子束、电子束均可对工件表面进行改性。() 2. 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就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3.刚性自动化制造以大批量生产为模式、以降低成本为目的。 () 4.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中,SLA指的是选区激光烧结法。()

5. 绿色设计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 6. FMS的自动化仓库一般由货架、堆垛机和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组成。() 7. 柔性制造系统按固定的生产节拍运行。( ) 8. 中小企业不宜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 9. 电火花线切割采用细金属丝作电极。( ) 10、车削时,工件的转速很高,切削速度就一定很大。() 三、问答题(40分) 1、什么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它有哪四种典型技术。 2、什么是工业机器人按自动化功能层次可分为几种类型。 3、LOM快速原型制造工艺方法的工作原理 4、什么是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

化工流程图解题技巧及练习 一、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 1、工业生产流程的主要框架:原料T I预处理T II分离提纯T III核心反应T产品 2、试题本质:想办法从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物。 3、考察内容: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1)据流程图或题目提供的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书写情景方程式;(2)滤渣的成分;(3)滤液的成分;(4)核心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因;(5)选择化学除杂试剂及原因;(6)调PH值的范围及试剂的选择; (7)相关实验仪器;(8)相关计算。等等。 二、解题技巧 (一)读题 1、①先粗读:明确原料、明确杂质、明确目标产品。先不必把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 ②针对问题再精读:分析细节,根据问题去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③第三,要看清所问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2、读流程图的方法:抓箭头:①主线主产品;②支线副产品;③回头循环品。 3、思考要有方向一一在基础理论框架下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常用思考方法: ①反应原理:复分解、氧还反应发生的条件,书写原则等 ②提高原料利用率: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③快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措施有粉碎、加热、增大浓度、搅拌等) ④提高产率: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⑤提高产品纯度: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 ⑥绿色环保: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涉及绿色化学问题。 ⑦工业成本低:原料廉价、资源丰富。 (二)、样品的预处理 1、矿样的预处理方法: (1)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的目的: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快);或使反应更完全。 ②煅烧的目的:(A)除去有机物杂质或者碳的杂质(如题意告知该矿样中含C或有机物杂质); 或(B)使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分解(思考样品成分中是否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且看在整个流程中是否需要被氧化); 或(C)改变矿样的结构,使其在后面的酸溶(或碱溶或水溶)中更易溶解。 ③溶解:有酸溶、碱溶、水溶;又叫酸浸、碱浸、水浸) 酸浸目的:与酸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碱浸目的:与碱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水浸目的: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2 )【有关名词】: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思考】提高浸出率的措施通常有哪些?---粉碎、搅拌、升温、增大酸(或碱)浓度。 2、植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①灼烧: (如海带中碘的提取、茶叶中铁含量的测定),灼烧成灰之后,再用水浸,为了加快其溶解速率可以加热、不断搅拌;然后再过滤,过滤之后如果得到的滤液中还有灰烬,可以再过滤一次。 ②研磨成汁: 提取植物样品中的有机物所用方法;(如波菜中草酸含量的测定),研磨成汁之后,如该 有机物可溶于水,研磨之后,可用水浸取;如该有机物不溶于水,就用有机溶剂(乙醇或苯、四氯化碳)来萃取。

先进制造技术电子教案

第十一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概述 1 2.现代制造系统物流技术 3.现代制造生产管理技术 课时分配:1、2、3,共两学时 重点:难点: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交叉融合,给制造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予了强大支持。因此,涌现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微机械制造等技术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制造系统主要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组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主要对这三个系统进行设计。快速响应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产品的快速设计、快速开发、快速制造及生产系统的快速组成。先进制造技术的许多重要概念都与快速响应密切相关。其中主要有快速成形制造(RP&M,Rapid Prototyping & Manufacturing),并行工程、虚拟制造、CIMS、敏捷制造、动态联盟与虚拟公司等。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高技术努力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把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统筹考虑地发展11.1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一、超精密加工 现代机械工业之所以要致力于提高加工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产品的小型化,增强零件的互换性,提高装配生产率,并促进自动化装配。超精密加工。它是尖端技术产品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加工手段。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目前包含三个领域: ①超精密切削。如超精密金刚石切削,可加工各种镜面,它成功地解决了高精度大型抛物面镜的加工,用于激光光核聚变系统和天体望远镜。 ②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研磨。可以解决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片的加工和高精度硬磁盘的加工等。 ③精密特种加工。如电子束、离子束加工,使美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线宽达0.1μm(八十年代水平)。 二、微机械制造技术 在机械装置的小型化过程中出现两类机械,即小型机械和微型机械。可以这样划分:10mm~1mm 为小型机械,用精密加工的方法可以制造出来;1mm~1um为微型机械,需要用硅是分子级的,为纳米机械1nm~1um技术等微细加工方法才能制造出来;LIGA微加工技术或. 零件,需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制造。 微型机械不是传统机械的简单微型化,而是指集微型机构、微型传动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甚至外围接口电路、通讯电路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因此,微型机械远远超出了传统机械的概念和范畴,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用崭新的思维方法指导的产物。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

复习题: 简答 1、先进制造技术含有哪些技术群?各技术群又含有哪些技术? 2、简述机电产品开发的过程。 3、CAD/CAM集成关键技术有哪些?CAD/CAM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任务有哪些? 4、FMS由哪几部分组成?FMS零件运输系统主要完成哪些任务?主要运输工具有哪些? 5、简述“5S”的含义及内容。 6、简述激光加工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7、列表比较LOM、SLA、SLS、FDM四种快速原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材料。 8、加工中心刀库有哪几种刀库?各有何特点?FMS刀具信息应含哪些内容? 9、什么是CIM?简述CIMS技术内涵实现的途径。 10、RP技术在产品设计中有何作用?为什么说RP技术给产品设计带来革命? 11、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生产管理阶段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12、PDM的主要功能有哪些?PDM管理的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有哪些? 13、ERP系统是由哪些系统组成的?

14、MRP的输入和输出各有哪些? 15、制造过程中的七大损耗是指哪些损耗? 16、简述超精密加工所涉及的技术范围。 17、简述特种加工与传统切削加工方法在原理上的主要区别。 18、高速切削与普通切削相比有何特点? 19、简述绿色再制造的关键技术和一般步骤。 填空 1、CAD/CAM系统的主要任务有:几何建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工程数据库管理等。 2、CAD/CAM系统软件系统分三个层次:系统软件、、。 3、制造系统的“三流”是指、、。 4、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 5、FMS系统有哪三种软件:、、FMS数据管理和通信网络。 6、FMS零件运输系统的作用是、

无机化工流程题答题的必备知识:

一、无机化工流程题答题的必备知识: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①研磨、粉碎;搅拌、振荡;逆流、沸腾炉。目的——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溶解浸出率)。 ②加水溶解;加酸溶解;加碱溶解;有机溶剂溶解。目的——使可溶性金属(非金属)离子(或有机物)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补充: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 加快浸出速率的方法: 搅拌;固体的粉碎;增大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 注意:多次溶浸或延长溶浸时间只提高浸出率不能提高浸出速率。 ③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就是为了除去 可燃性杂质。 ④煅烧、焙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 (2)分离提纯 ....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值除杂 a.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b.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1)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2)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CO3、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②加入试剂除杂 ③加热: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或使某物质受热 分解。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氏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受热易分解,温度不能太高。 ④降温: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控制压强:改变速率,影响平衡。 ⑥使用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 ⑦趁热过滤:防止某些物质降温时析出。 ⑧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⑨用有机溶剂洗涤的优点:a、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一般用75%的乙醇)b、增加有机杂质的溶解量c、由于有机溶剂易挥发,能使晶体快速干燥 (3)获得产品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 ②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KNO3)与带结晶水的(CuSO4、5H2O)物质。 ③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 3 、或含有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明显降低的分离。 ④重结晶(重复冷却结晶) (4)找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的要点 a在流程中加入的物质,在后续步骤中会生产的可以循环利用(滤液、滤渣); b养成在流程上写出每一步的物质的习惯; c可逆反应往往有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解答方法及常见答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是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制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因此解答化工工艺流程题的基本步骤是: 推荐阅读:运用规律解工艺流程题——―模型解题法‖ 一、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 通过阅读题头,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工业流程示意图中的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弄清从原料出发,要得到最终产品,必须除去什么元素、引进什么元素?阅读题干时要随手画出题目提供的一些课本上未出现过的诸如溶解度、物质的热稳定性和熔沸点等不知何用的信息,以便在后面阅读流程图和解题时随时调用。 二、读题干,析过程,看措施推用意,解决“怎么做” 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的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电

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这些物质又是如何分离、提纯和循环利用的?如何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在此过程中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在回答相关操作的原因或目的时要从对产品的影响层面作答。 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读得懂的;读得不太懂但根据上下文可以勉强懂的;完全读不懂的。 快读读得懂的,对于读得懂的,往往是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出题者常在这些环节设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这些分。因此要克服恐惧心理意识到,无论流程图如何复杂都会有简单的得分题。例如一些灼烧、水浸及过滤的目的。 细读读得不太懂但根据上下文可以勉强懂的,这部分需要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根据学习过的化学反应原理,联系实验工业生产及题目信息等进行知识的整合方可得到结论的。对于这类部分要尽量去回顾课本知识,联系题目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合点,从而推导出结论。例如:有些离子方程式就需要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去推导出来。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1)

先进制造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制造系统是由制造所涉及、和组成的 一个有机整体。 2.可靠性设计的常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和等。 3.反求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和。 4.先进制造技术旨在实现、、、 和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5.高能束加工通常包括,,。 6.超精密加工机床设备应该具有,, 和高自动化的要求。 7.绿色产品是指以和为核心而设计生产的,可以拆卸和分 解的产品,其零部件经过翻新处理后可以重新利用。 8.物流配送流程包括,,,,, 等多个作业环节。 9.原子力显微镜的两种力模式为,。 10.高速机床主轴的轴承有,,,等形式。 11.快速原型制造常用的工艺方法,, ,。 12.在精益生产的大厦体系结构中,其目标支柱是, 和。 13.敏捷制造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以,,的形式,组 织新产品的开发。 14.虚拟制造技术旨在用、、去赢得竞争。

15.并行工程的特征为,,, 。 1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过程主要包 括,,,, 。 17.光敏液相固化法(SLA)通常采用的原材料是。 18.超精密加工软金属时,常用的刀具材料为。 19.FMS的机床配置形式通常有,和。 20.先进制造技术包含、和三个技术群。 21.系统的可靠性预测要根据系统的组成形式分别按, 和可靠度进行计算。 22.根据产品的信息来源,反求工程可分为,和。 23.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除了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外,还应包括 和。 24.微细加工中的三束加工是指,,。25.超精密加工机床设备的关键部件主要有,, 。 26.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 和的现代制造模式。 27.及时制生产追求的目标为零,零,零,零。28.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两种工作模式为,。

无机化工流程题-高考化学逐题突破练习

[学科素养评价] 1.(2019·莆田模拟)从工业废钒中回收金属钒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某工业废钒的主要成分为V2O5、VOSO4和SiO2等,下图是从废钒中回收钒的一种工艺流程: (1)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两种)。 (2)“还原”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钒”得到NH4VO3沉淀,需对沉淀进行洗涤,检验沉淀完全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流程中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精炼时,以熔融NaCl、CaCl2和VCl2为电解液(其中VCl2以分子形式存在),粗钒应与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预估“还原”工序加入H2C2O4的量,需测定“酸浸”液中VO+2的浓度。每次取25.00 mL“酸浸”液于锥形瓶用a mol·L-1(NH4)2Fe(SO4)2标准溶液和苯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110993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分:2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 课程概要: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主要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全面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先进制造技术是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技术前沿,是机械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方法,先进制造工艺,更新制造技术理念。本门课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等多学科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掌握目前制造业中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 2.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场合; 4.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对推动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概论(4学时) 1 制造与制造技术 2 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 3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由来、概念、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般掌握:十大先进制造技术简介及其基本发展理念 了解: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先进设计技术(6学时) 1 先进设计技术概述 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3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4 模块化设计 5 逆向工程 6 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先进设计技术概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模块化设计。 一般掌握: 未来精密加工、微型设备制造和精品仪器设备的发展蓝图 了解:逆向工程,其他先进设计方法 第三章先进制造工艺(6学时) 1 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内容 2 超精密加工 3 微细/纳米加工技术 4 高速加工技术 5 现代特种加工技术 6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7 绿色制造技术 重点掌握:现代制造业中最新工艺及其发展 一般掌握:世界快速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有效技术改造的方法,培养宏观驾驭能力 第四章制造自动化技术(4学时) 1 制造自动化技术概述 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3 工业机器人技术 4 柔性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6.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柔性制造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PDM四层体系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CIMS分为五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MRP和MRPⅡ分别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ERP指__________,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 并行工程的主要目标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腐蚀将工件加工成形。电解加工的工具(阴极)发生溶解,可长期使用。可在一个工序内完成复杂形状的加工。(×) 3.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或FMC),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4. 特种加工是指直接利用电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热能以及特殊机械能对材料进行加工,它与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在加工过程中工具与工件之间没有显著的切削力;加工用的工具材料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能用简单的运动加工出复杂的型面。(√) 5. FMS可使工艺人员避免查阅冗长的资料、数值计算,填写表格等重复的繁重工作,大幅度地提高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 6.制造技术就是指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物资工具,将原材料物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即:使原材料成为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三、名词解释 1.DFC DFC Design For 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3.CE 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融合公司的一

无机化工流程题答题的必备知识

、无机化工流程题答题的必备知识:(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①研磨、粉碎;搅拌、振荡;逆流、沸腾炉。目的——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溶解浸出率)。 ②加水溶解;加酸溶解;加碱溶解;有机溶剂溶解。目的——使可溶性金属(非金属)离子(或有机物)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补充: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 加快浸出速率的方法:搅拌;固体的粉碎;增大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 等。 注意:多次溶浸或延长溶浸时间只提高浸出率不能提高浸出速率。 ③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 ④煅烧、焙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 值除杂 a.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b.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1)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2)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CO3、Cu2(OH)2CO3 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②加入试剂除杂 ③加热:加快反应速率或加速某固体的溶解、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或使某物质受热分解。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氏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受热易分解,温度不能太高。

先进制造技术_第七次教案

先进制造技术_第七次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

讲稿 第三节高速加工技术 一、高速加工的概念与特征 普通加工超过70%是辅助时间(零件的上下料、测量、换刀和调整机床)几十年,主要是减少加工过程的辅助时间。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数控技术,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柔性自动化,成功解决了形状复杂、重复加工精度高的零件的加工,节省了辅助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机床空行程动作(自动换刀、上下料)大大加快,辅助工时也大为缩短。自动换刀时间缩短小于1s,空行程速度提高到30~60m/min。但再减少辅助工时,技术上有难度,经济上不合算。可以减少切削的工时,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高速加工可以成倍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加工质量和精度。 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以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界定:高速加工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为普通切削的5~10倍。 以主轴转速界定:高速加工的主轴转速≥10000 r/min。 刀具:PCD、CBN、超细晶粒硬质合金、Si3N4陶瓷、TiN基硬质合金,涂层刀具。 高速切削和普通切削的比较

机床价格低高 环境状况噪声、油污、烟尘清洁生产 1. 高速加工切削速度的范围 高速加工切削速度范围因不同的工件材料而异 铝合金:1000-7000 m/min◎铜:900-5000 m/min◎钢:500-2000 m/min◎灰铸铁:800-3000 m/min◎钛:100-1000m/min 高速加工切削速度范围随加工方法不同也有所不同 ◎车削:700-7000 m/min◎铣削:300-6000 m/min◎钻削:200-1100 m/min◎磨削:50-300 m/s 2. 切削理论的提出 泰勒(Frederick W.Taylor)是最早研究金属切削机理的学者之一。提出了传统的切削速度和刀具寿命的关系为线性,即刀具的速度越高,刀具的磨损越快。但在实际生产中出现了违反这一规律的现象。 由德国Carl Salmon 博士,在1931 年4 月,根据实验曲线,提出著名的“萨洛蒙曲线”和高速切削理论。 Carl Salmon萨洛蒙对铝和铸铜等有色金属进行了高速实验,所得结果图中的实线所示。虚线是推算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验验证。 萨洛蒙指出:A 区(常规切削区),切削速度t 随切削温度v 的提高而升高,但是在B 区(不可用切削区),当速度v增大到某一数值v0 后( v 0的大小同工件材料的种类有关), v 再增大, t 反而下降了。 由于在这个区域,t 太高,任何刀具材料都无法接受, 切削加工不可能进行,因此,这个区域被称之为“死谷”。 C区,高速切削区。

先进制造技术期末考试

1.先进制造技术概念;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区别: 指在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融合电子、信息、管理以及新工艺等科学技术,使材料转换为产品的过程更有效、成本更低、更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先进的工程技术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涵盖了大量的新理念新技术,而且这些理念和技术更能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其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使制造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变换和多样化的需要,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水平。 (2)以较小的批量轮番生产,可以减少在制品占用,缩短制造提前期,减少成品的安全库存,从而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3)先进的开发与设计是决定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首要因素,这些技术主要是指基于信息基础上的,可使设计过程信息化与自动化,可使设计过程缩短,设计成本降低。 (4)以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基础制造技术为核心,使得产品性质更好,生产效率更高,运作成本更少,人性化更完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将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及技术和新型制造单元局部或系统集成形成了先进制造集成技术,技术优势更加明显突出。 (6)企业组织更加有机化与柔性化,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扁平型,层次效率高,灵活迅速,应变能力强,充满活力,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而且能够持续进行组织学习、管理创新和结构重组的组织。 (7)管理理念追求变革创新,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如变革管理、人才管理、自主管理、团队管理、作业管理、流动管理等。 2.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SLA、SLS、FDM三个技术的特点: 基本概念:快速成形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M)技术,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 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即,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型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基本原理: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卷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A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 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40分,每空2分) 1、先进制造技术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2.虚拟制造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或感受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作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 3、CIMS分成五个层次,即工厂级、车间级、单元级、工作站级和设备级。 4、工业机器人的按系统功能分:1) 专用机器人2) 通用机器人 3)示教再现机器人4)智能机器人。 5、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是先进性、广泛性、实用性、系统集成性、动态性。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 制造系统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离散型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 √ ) 2.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 3. 柔性制造系统按固定的生产节拍运行。(× ) 4. 中小企业不宜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 ) 5. 制造技术基础设施要求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 ) 6.超精密加工又称为纳米加工。( √ ) 7.虚拟制造的类别有: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以生产为中心的虚拟制造和以控制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8、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精度就越高。(√) 9、车削时,工件的转速很高,切削速度就一定很大。(×) 10.超高速切削加工有色金属时,通常采用金刚石砂轮进行磨削。(√)

三、问答题(40分) 1、简述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智能化 2、机器人的多机协调化 3、机器人的标准化 4、机器人的模块化 5、机器人的微型化 2、CIMS是指什么?从功能角度看,它的基本部分有那些? 答:(1)CIMS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基础上,将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经过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把企业全部生产过程中的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流与物料流有机地集成起来,以获得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高质量的制造系统。 (2)CIMS由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CAD/CAM)、制造自动化系统(或柔性自动化系统)(FMS)、质量保证系统(CAQ)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习题

欢迎阅读绪论 1、无机化工生产中“三酸两碱”指什么? 2、化工生产中的“三传一反”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世界上第一套合成氨工业生产装置是在_____年,______国家建成的。 4、目前中国的合成氨产量在世界排第____位。 第一部分煤气化 1、合成氨生产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大步。 2、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固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过程中,吹风阶段进行的反应主要有哪些?从化学平衡的角度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1 2 3、变换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 4、变换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哪些种?各有什么特点? 5、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叫催化剂的中毒?催化剂的中毒分哪几类? 6、水蒸汽的用量对变换过程有什么影响? 7、为什么认为加压变换比常压变换有优势? 8、试述温度对变换的反应速度是如何影响的,为什么?简述变换炉内温度控制的原则。 9、试画出加压变换的工艺流程图,并叙述工艺气在整个工段的流动路线。 10、试述饱和热水塔的结构和作用。 第四部分脱碳 1、目前存在哪些脱碳方法?试述一下大致的原理。

2、写出改良热钾碱法脱碳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如何提高CO2脱除的效果? 3、二段吸收二段再生的工艺流程与一段吸收一段再生的流程相比有什么优势? 4、碳酸丙烯脂法脱碳吸收和再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吸收和再生的效果? 第五部分原料气的精制 1、原料气为什么要进行最后的精制? 2、目前原料气精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流程? 3、铜氨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4、写出铜氨液吸收CO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如何提高CO脱除的效果? 5、铜氨液再生的原理是什么? 第六部分氨的合成 1、写出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看如何提高平衡氨的含量? 2 3 4 5 6 7 8 9 1 A. B. C. D. 2容器中有和,此时 A. 3 A.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相等 B.达平衡后加入,当重新达到平衡时,的平衡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的浓度 比原平衡时减少(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C.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加快了吸热反应速率,降低了放热反应速率,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平衡后加入,当重新达到平衡时,在混合气中体积分数增大。 4.下列平衡体系 为了增加甲醇产量,工厂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

教学课程: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4.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所讲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冷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 内容包括: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加工参数,并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1.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普及率不高。 2.国产先进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3.数控刀具、数控检测系统等数控机床的配套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精度、生产效率、整体效益等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及其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制造技术向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CNC)机床、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自动化制造设备或系统的发展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它们将进一步向柔性化、对市场快速响应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敏捷制造设备将会问世,以机器人为基础的可重组加工或装配系统将诞生,智能制造单元也可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快速成形(RP)技术、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VM)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21世纪的超精密加工将向分子级、原子级精度推进,采用一般的精密加工也可以稳定地获得亚微米级的精度。精密成形技术与磨削加工相结合,有可能覆盖大部分零件的加工。以微细加工为主要手段的微型机电系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农业、家庭等领域,而成为下世纪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前沿之一。

先进制造技术的复习考试

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内容、意义。结合实例我国应该重点发展哪些先进制造技术。体系: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技术环境。主体技术群包括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和制造工艺技术群,其中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主要有产品、工艺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并行工程;制造工艺技术群包括材料生产工艺、加工工艺、环保技术等;支撑技术群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和框架、机床和工具技术等;制造技术环境包括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技术获取和利用等。内容(定义):(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意义:先进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实现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挑战;2实现打破传统经营面临的组织、地域、时间壁垒的挑战;3实现信息时代的挑战;4实现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的挑战;5实现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6实现技术创新的挑战。我国还需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化工厂污染、切削液污染);精密制造(手表,发动机制造);微电子制造(无论是小到日常生活的电视机、VCD机、洗衣机、移动电话、计算机等家用消费品,还是大到传统工业的各类数控机床和国防工业的导弹、卫星、火箭、军舰等都离不开这小小的芯片);生物制造;微、纳米制造;能源设备制造;重大型装备制造;制造自动化与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 2.现代设计技术的定义、内容。定义: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和市场竞争(时间、质量、价格等)的需要,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经过设计人员创造性思维、规划和决策,制定可以用于制造的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内容:①基础技术,传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特别是运动学、静力学与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工程数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现代设计技术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设计技术发展的源泉。②主体技术—CAD 支撑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平行设计、系统设计、功能设计、模块化设计、价值工程、质量功能配制、反求工程、绿色设计、模糊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DFXDF),工业造型设计等。③可信性设计,主要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防断裂设计、疲劳设计、防腐蚀件设计、减摩和耐磨损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健壮设计、耐环境设计、维修性设计和维修保障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等。④耐环境设计,设计试验技术、产品性能试验、可靠性试验、环保性能试验与控制、数字仿真试验和虚拟试验。⑤应用技术,针对实用目的解决各类具体产品设计领域的技术,如机床、汽车、工程机械、精密机械的现代设计内容,可以看作是现代设计技术派生出来的丰富多采的具体技术群,促进了产品质量与性能的提高。 3.绿色制造的定义、内容及意义。定义:又称环境意识制造、面向环境的制造等。它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这种现代化制造模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内容:①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②绿色工艺,绿色工艺规划就是要根据制造系统的实际,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噪声低、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③绿色材料,在选用材料的时候,不能要考虑其绿色性,还必须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噪声等多方面的要求。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短缺资源的使用量,尽量采用各种替代物质和技术。④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技术就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优化产品包装方案,使得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最少。⑤绿色处理,产品寿命终结后,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案,如再使用、再利用、废弃等,各种方案的处理成本和回收价值都不一样,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确定出最佳的回收处理方案,从而以最少的成本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意义:绿色制造作为当今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可以确保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也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全寿命周期设计、并行工程的相关内容。概念:不仅是设计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而且要设计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即要考虑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过程。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产品生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以求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的综合优化。所以全寿命周期设计旨在时间、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技术特点:①是一个系统集成过程,以并行方式设计产品及相关过程。②面向制造的设计是其重要组成内容。③分布式设计环境。④统一的数据模型,统一的知识表达模式,产品数据管理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应用优点: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并行工程概述:并行设计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和集成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其思想是在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即规划和设计阶段,就以并行的方式综合考虑寿命周期中所有后续阶段,包括工艺规划、制造、装配、试验、检验、经销、运输、使用、維修、保养直至回收处置等环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各个任务间的耦合及协调并行设计群体的活动方式,因此,有效建立并行设计模型和优先顺序是并行设计技术发展的突破点。优点:使早期生产中工程变更次数减少50﹪以上;产品开发周期缩短40﹪?60﹪;制造成本降低30﹪?40﹪;产品的报废及返工率减少75﹪。 5.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可靠性设计理论基础是概率统计学。概念: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当用数值来表示时,就称为可靠度。可靠性设计就是在满足产品功能、成本等要求的前提下,使产品可靠地运行的设计过程。它包括确定产品的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的工作时间(平均寿命);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包括:①可靠性模型:串联、并联、混联、备用冗余系统;②可靠度预测;③可靠度分配。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故障机理和故障模型硏究;可靠性试验技术硏究;可靠性水平的确定。可靠性设计的常用指标:产品的工作能力;可靠度;失效率;平均寿命;可靠度的许用值。优化设计选定在设计时力图改善的一个或几个量作为目标函数,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为工具,不断调整设计参量,最后使目标函数获得最佳的设计。优化问题的分类:①按目标函数数量: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②按设计变量数量(n);③按约束条件:无约束优化和有约束优化;④求解方法:准则法、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起规划. 优化设计步骤:设计对象的分析;设计变量和设计约束条件的确定;目标函数的建立;合适的优化计算方法的选择;优化结果分析。 6.先进制造工艺包含的主要内容及核心目标。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ing Technology), 定义:是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不断变化和发展后所形成的制造工艺技术,包括了常规工艺经优化后的工艺,以及不断出现和发展的新型加工方法。其主要技术体系由先进成形加工技术、现代表面工程技术、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等。目标:优质高效低耗灵捷洁净 7.特种加工包含哪些典型技术。其基本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是什么。电火花加工:原理:当脉冲电压加到两极之间,便将当时条件下极间最近点的液体介质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很小,放电时间极短,致使能量高度集中(10~107W/mm),放电区域产生的瞬时高温足以使材料熔化甚至蒸发,以致形成一个小 凹坑。第一次脉冲放电结束之后,经过很短的间隔时间,第二个脉冲 又在另一极间最近点击穿放电。如此周而复始高频率地循环下去,工 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它的形状最终就复制在工件上,形成所需 要的加工表面。特点: 1:电火花加工速度与表面质量模具在电火 花机加工一般会采用粗、中、精分档加工方式。粗加工采用大功率、 低损耗的实现,而中、精加工电极相对损耗大,但一般情况下中、精 加工余量较少,因此电极损耗也极小,可以通过加工尺寸控制进行补 偿,或在不影响精度要求时予以忽略。2电火花工件与电极相互损耗范 围:电火花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各种高硬度的材料(如硬质合金和淬火 钢等)和复杂形状的模具、零件,及切割、开槽和去除折断在工件孔 内的工具(如钻头和丝锥)等。电子束加工:原理:在真空条件下, 利用电子枪中产生的电子,经加速、聚焦形成高能量大密度的细电子 束,轰击工件被加工部位,使该部位的材料熔化和蒸发,从而进行加 工,或利用电子束照射引起的化学变化而进行加工的方法特点:功率 高和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间把能量传给工件范围:利用电子束的热效 应可以对材料进行表面热处理、焊接、刻蚀、钻孔、熔炼,或直接使 材料升华。 超声波加工:原理:加工时工具以一定的静压力作用于工件上,在工 具和工件之间加入磨料悬浮液(水或煤油和磨料的混合物)。超声波换 能器产生16kHz以上的超声频轴向振动,并借助变幅杆把振幅放大到 0.02~0.08mm,迫使工作液中悬浮的磨粒以很大的速度不断撞击,抛磨 被加工表面,把加工区的材料粉碎成非常小的微粒。并从工件上去除 下来。虽然每次撞击去除的材料很少,但由于每秒撞击的次数多达 16000次以上,所以仍然有一定的加工速度。在一过程中,工作液受工 具端面的超声频率振动而产生高频,交变的液压冲击,使磨料悬浮液 在加工间隙中强迫循环,不但带走了从工作上去除下来的微粒,而且 使钝化了的磨料及时更新。由于工具的轴向不断进给,工具端面的形 状被复制在工件上。当加工到一定的深度即成为和工具形状相同的型 孔或型腔。特点:可采用比工件软的材料做成形状复杂的工具。去 除加工余量是靠磨料瞬时局部的撞击作用,工具对工件加工表面宏观 作用力小,热影响小,不会引起变形和烧伤,因此适合于薄壁零件及 工件的窄槽,小孔。适应范围:适用于加工脆硬材料(特别是不导电 的硬脆材料),如玻璃,石英,陶瓷,宝石,金刚石,各种半导体材料, 淬火钢,硬质合金钢等。 8.现代切削技术包含哪些典型的内容。高速切削技术内容、特点。现 代切削技术包括高速切削、硬切削、干式切削、低温冷风切削、精密 与超精密切削、加热、导电切削、振动切削等。高速切削技术内容: 高速切削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刀具和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高精 度、高自动化、高柔性的制造设备,采用极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来达到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切削加工技术。 特点:①切削速度高,切削时间平均可减少30%以上,有利于提高生 产率。②切削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切削力降低,有利于加工薄壁零件 和脆性材料;工件温升小,95%一98%以上的切削热被切屑飞速带走, 工件可基本上保持冷态,因而特别适合于加工容易热变形的零件;提 高刀具寿命,应用直径较小的刀具;③高刚性:避免在加工中, 因加/ 减速移动产生切削力快速交替的影响而产生振动;④切削力减小,激 振力减小。工作频率远离系统低阶固有频率,几乎无振动发生;⑤加 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表面质量较高;⑥扩大加工范围,可加工 多种难加工材料;⑦加工效率高、降低加工成本、单件加工时间缩短; ⑧工序集约化,一次装夹可完成粗、半精、精加工过程关键技术:1) 高速切削机理。2)高速切削刀具技术。3)高速切削机床技术4)高速 切削工艺技术5)高速加工的测试技术4.高速切削的应用:①航空航 天。整体结构成为主流,相对于焊接、组装模式,大型整体结构可大 量减少零件数量和装配工序,并有效减轻飞机整机重量,提高零件强 度和可靠性,使飞机的质量质量显著提高。零件结构日趋复杂,带有 大量薄壁、细筋的大型轻合金整体构件加工,刚度差,易变形;镍合 金、钛合金加工,切削速度达 200~1000 m/min1000 min;材料去除率 达;100~180cm3/min。几何精度不断提高。装配协调面,交点孔等数 量多。高性能材料大量应用,由铝合金为主过渡到铝合金、钛合金、 复合材料并重的局面。②汽车工业。③模具制造:快速原型制造;高 速铣削代替传统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效率提高33--55倍。④仪器仪表: 精密光学零件加工。 9.快速原型制造的原理、分类与适用范围。RPM技术获得零件的途径不 同于传统的材料去除或材料变形方法,而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 散/堆积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 术。原理:将计算机内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 轮廓,计算机据此信息控制激光器(或喷嘴)有选择性地切割一层又 一层的片状材料(或固化一层层的液态光敏树脂,烧结一层层的粉末 材料,或喷射一层层的热熔材料或粘合剂等方法)形成一系列具有一 个微小厚度的片状实体,再采用粘接、聚合、熔结、焊接或化学反应 等手段使其逐层堆积成一体制造出所设计的三维模型或样件。分类: 光固化立体造型、分层物件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造型、 挤压成形。适用范围:制造业(快速产品开发、快速工具、微型机械)、 与美学有关的工程(建筑设计、桥梁设计、首饰)、医学(颅外科、牙 科)、康复考古工程(假肢、考古)、其他(三维地图)。RPM技术的特 征:(1)高度柔性(2)技术的高度集成(3)设计制作一体化(4) 快速性(5)自由形状制造(6)材料的广泛性。快速原型制造的优 点:(1)从设计和工程的角度出发,可以设计更加复杂的零件。(2) 从制造角度出发,减少设计、加工、检查的工具 3)从市场和用户角 度出发,减少风险,可实时地根据市场需求低成本地改变产品。 10.FMS的特点、基本结构。FMS的特征:柔性高,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 生产;系统内的机床在工艺能力上是相互补充或相互替代的;可混流 加工不同的零件;系统局部调整或维修不中断整个系统的运作;递阶 结构的计算机控制,可以与上层计算机联网通信;课进行三班无人值 守生产。基本结构:①加工系统,包括有两台以上的CNC机床、加工 中心或柔性制造单元(FMC)以及其他的加工设备所组成,例如测量机、 清洗机、动平衡机和各种特种加工设备等。②工件运储系统,由工件 装卸站、自动化仓库、自动化运输小车、机器人、托盘缓冲站、托盘 交换装置等组成,能对工件和原材料进行自动装卸、运输和存储。③ 刀具运储系统,包括中央刀库、机床刀库、刀具预调站、刀具装卸站、 刀具输送小车或机器人、换刀机械手等。④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 实现对FMS进行计划调度、运行控制、物料管理、系统监控和网络通信 等。除了上述4个基本组成部分之外,FMS还包含集中冷却润滑系统、 切屑运输控制系统、自动清洗装置、自动去毛刺设备等附属系统。 11.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①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美国工程师泰勒 (F.W.Taylor)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统计过程控制,休哈特 (W.A.Shewhart)、戴明博士③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全面质量管理, 朱兰和费根保姆。④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 9000族标准)。 12.SPC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 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 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 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 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 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 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 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 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 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附加题:制造自动化的内容、发展阶段制造自动化的任务就是研究对 制造过程的规划、管理、组织、控制与协调优化等的自动化,以使产 品制造过程实现高效、优质、低耗、及时和洁净的目标。制造自动化 的广义内涵:1.)在形式方面,制造自动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 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代替或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制造系统中人、机器 及整个系统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2)在功能方面,制造自动化 的功能目标是多方面的,该体系可用TQCSE功能目标模型描述。TQCSE 模型中,T、Q、C、S、E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制造自动化功 能目标的有机体系。3) 在范围方面,制造自动化不仅仅涉及到具体生 产制造过程,而且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所有过程。其主要有制造系统 开放式智能体系结构及优化与调度理论,生产过程和设备自动化技术 以及产品研究与开发过程自动化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AMT);质量、 时间、成本(T,Q,C);虚拟现实(VR);仿真与虚拟设计(Virtual Design); 面向制造的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概念设 计(CACD);面向环境的设计技术(DFE);面向对象的设计(DFX);消失 模铸造( Lost Foam Casting Lost Casting,简称,LFC);搅拌摩擦 焊(FRICTION STIR WELDING);搅拌摩擦塞焊(Friction Plug Welding, FPW);微型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LIGA(光刻电铸);集成电路(IC);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RPM);立体印刷(SLA);分层实体制 造(LOM);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成形(FDM)CE并行工程 14.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工程的概念(1)质 量: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其中“实 体”是指能够单独描述和考虑的对象;“需要”有两种情况,即“明确 需要”和“隐含需要”。(2)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 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活动包括:制定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为了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作业技术和 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所有阶段导致质量不满意的原因, 使产品质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4)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 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5)质量工程的内涵:质量 工程的涵义比质量比质量管理宽泛,它将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其实 践与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成果相结合,以设计、保证、控制、改进产 品和服务质量为目标,进行相关技术、方法、和技能的研究、开发和 应用。质量工程是将质量管理与优化设计、仿真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等相互融合、交叉,是对质量管理的深化、量化和发展完善。现代质 量工程倡导:管理和技术是质量保证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15.现代质量工程涉及的学科现代质量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它涉及管理学、产品设计与制造、现代测试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 16.SPC控制图的判异准则:(1)判异准则一:超出控制限的点:出现 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一个控制限,是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2) 判异准则二:a:点均未出界,但排列不随机,判异。b:链:有下列 现象之一表明过程失控:*连续点(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连续点 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c:点子在控制界限附近,即在2 σ~3σ之间(称为警戒区间) 17.评价制造过程质量稳定性的指标是什么?从实际工程出发,该指标 在什么范围合适?并阐述提出该指标的意义。(1)产品质量分布是否 在合理的范围呈现正态分布,是判别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依据。工序能 力指数——就是工序能力对产品设计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2)正态 分布由两个参数决定:均值μ、标准差σ。理想的产品质量特性检测 数据分布应为:产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与指标公 差中心重合,产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分布的两边距规格限有一定的余 量。工序能力一般以±3σ作为控制界限。工序能力指数: S T T B T C P6 6 ≈ = = σ 当1 33 .1≥ ≥ p C时,0.27>P≥ 0.006,工序能力尚可。σ–总体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T-公差范 围;P-不合格率%通过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判断质量稳态下加工过程 能力如何?过于充足?充足?尚可?使之在经济性原则下保持稳定。 18.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简述你所了解的目前比较常用的质 量控制方法。(1)多品种、小批量工序质量预防控制技术(2)基于 Bootstrap方法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3)基于零件族的数 据转换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