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例随访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例随访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例随访

分析结果: 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全髋翻修

术最主要的原因;翻修术后

Harris 评分显着提高,伤口愈

合良好,无脱位、感染患者,并且髋关节功能活动获得了极大改善。 内衬碎裂1例 假体脱位13例 假体周围骨折10例

假体周围感染8例

无菌性松

动52例 共纳入85例 李会杰,男,1974年生,河北省安国市人,汉族,2009年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髋关节外科、骨质疏松及骨肿瘤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会杰,博士,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51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7)23-03640-06 稿件接受:2017-06-15

Li Hui-jie, .,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steopathy,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 Hebei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Hui-jie, Department of Osteopathy,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 Hebei Province, China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85例随访

李会杰1,鲍 杰1,高子梅2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51;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射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用本文:李会杰,鲍杰,高子梅.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85例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3):3640-3645. DOI: ORCID: 0000-0001-7494-773X(李会杰)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指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因各种原因出现假体感染、假体骨折、假体松动、下沉、反复磨损等改变,从而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需再次行关节置换手术。

摩擦性磨损:系指两个粗糙不平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在硬度较弱的一侧产生划痕或切割,或在人工关节内,一个硬质材料的第三体颗粒陷入两个原始载荷之间,即可产生摩擦磨损,引起股骨头金属颗粒的产生。

摘要

背景:随着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逐年增加,因假体本身的寿命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原因、翻修假体临床应用、近期效果及相关翻修技术。

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临床资料,23例患者翻修时采用生物型髋臼杯(异体骨块植入)加聚乙烯内衬,51例钛网杯加用骨水泥固定,11例超大型臼杯;普通柄63例(其中47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34例(组配型假体16例,18例骨水泥固定),采用Harris 评分评估翻修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8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个月。①Harris 评分:由术前平均分,翻修术后增至平均分;伤口愈合良好,无脱位、感染患者,并且髋关节功能活动获得了极大改善;②分析结果,假体的无菌性松动是翻修最主要原因,其次为假体的脱位;髋臼壁骨缺损以及股骨骨量减少是翻修过程中主要难题;术前对翻修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意外做好充分准备,根据骨缺损情况合理选择假体,早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人工假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原因;髋关节假体 主题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髋关节;假体植入

Revers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follow-up of 85 cases

Li Hui-jie 1, Bao Jie 1, Gao Zi-mei 2 (1Department of Osteopathy, th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51, Hebei Province, 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e demand for revision has been increased due to the prosthesis life and various complications.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revis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vision prosthesis, and related revision techniqu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5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vis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which, there were 23 cases of biological acetabular cup (allograft bone graft) plus polyethylene liner, 51 cases of titanium mesh cup plus bone cement fixation, and 11 cases of common acetabular cup; common hip stem in 63 cases

(including 47 cases of bone cement fixation); lengthened hip stem in 34 cases (16 cases of modular prosthesis and 18 cases of bone cement fixation). Subsequently, the hip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Harris hip scores.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随访分析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nd the mean follow-up was months. (1) The average Harris hip scores changed from preoperative to postoperative . The wound healed well, no dislocation or infection, and the hip funct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2) To conclude, aseptic loosening of the prosthesis is the main cause of reversion occurred, followed by prosthesis dislocation. Acetabular wall bone defect and decrease in bone mass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revision. Adequat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for possible and unexpected events, and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prosthesis according to the bone defects will be helpful. Noticeably, early arthroplasty reversion will obtain good clinical efficacy.

Subject headings: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Hip; Hip Joint;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Cite this article: Li HJ, Bao J, Gao ZM. Revers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follow-up of 85 cases.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7;21(23):3640-3645.

0 引言Introduction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广泛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历经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骨科领域最成功、最重要的手术之一。随着关节生物力学、材料学、摩擦学、假体设计、假体制造及手术技术等的研究不断深入,手术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明显提高。正是由于手术疗效的提高,手术指征也随之放宽,接受手术患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初次全髋置换术的总量不断增加。目前,这一手术的年手术量正以10%-15%的速度递增。然而,由于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摩擦界面材料以超高分子聚乙烯内衬为主,已陆续达到了使用寿命时限,导致现面临翻修手术量的高峰期。据国外统计,翻修手术已占整个全髋置换术量的%。中国翻修手术所占比例虽未达到这一比值,单总体正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8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翻修原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85例已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50例,年龄29-86岁,平均岁。

1.3.1 纳入标准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断裂、假体头碎裂、假体习惯性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者;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者;③患者对治疗方案完全知情同意。

1.3.2 排除标准①病历记载不完整或影像资料不全者;

②失访者。

1.3.3 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原因1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1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左髋关节强直,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32例股骨颈骨折,4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髋关节结核,2例髋臼发育不良。1.3.4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46例为生物型全髋关节,18例骨水泥型全髋,21例混合型全髋关节。

1.3.5 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后至行翻修的时间1年内19例,1-3年10例,3-5年11例,5年以上45例。

1.3.6 全髋关节翻修原因52例无菌性松动(图1,2),8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假体断裂(内衬碎裂)(图3,1例假体头碎裂,13例假体习惯性脱位,10例假体周围骨折(图4),全髋关节翻修原因构成比见图5。

无菌松动

感染

假体断裂

假体头碎裂

假体脱位

假体周围骨折

图1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的松动下

Figure 1 Loosening and subsidence of

the prosthesis stem after hip arthroplasty

图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杯松动、假

体脱位

Figure 2 Loosening of the acetabular

cup and prosthesis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图3 生物型髋臼杯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杯

碎裂

Figure 3 Rupture of the biological

acetabular cup plus polyethylene liner

图4 左侧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Figure 4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of the

left hip arthroplasty

图5 全髋关节翻修85例原因构成比

Figure 5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reasons for arthroplasty reversion in 85 cases

材料生物型全髋关节:包括股骨柄、球头、双极头、单极头、髋臼及髋臼螺钉。髋臼外杯材料为纯钛;股骨柄及髋臼螺钉材料为Ti6Al4V钛合金;球头、双极头外杯、单极头材料为铸造钴铬钼合金;双极头内衬及髋臼内衬材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及股骨柄表面为纯钛涂层或羟基磷灰石涂层或经喷砂处理。

骨水泥型髋关节:常用的骨水泥固定的人工全髋关节有Charnley、Müller、Aufranc-Turner Calandruccio等类型。这些关节假体柄部上宽下窄,可将与骨水泥交界面的剪力变为压力;柄横断面常呈长方形,四角为钝角以免切割骨水泥;有些柄有纵沟以防柄部旋转;大部假体有颈托平台,有不同长度及直径的颈部;头的直径有22 mm、28 mm、32 mm 3种;髋臼杯为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呈半圆形;凸面有不同的沟槽以利骨水泥固定;杯周边镶有金属定位环。方法

1.5.1 术前准备所有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血凝分析、生化等检查。术中均无菌提取关节液和滑膜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并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对有合并症且决定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应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将患者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翻修术患者平均年龄较高,合并症较多,耐受力差,而手术操作复杂,需要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大,这就要求有经验的医师竟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手术,否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1]。本组8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均做到一期行清创+旷置术,术后选择敏感、大剂抗生素联合应用,术后3个月至半年待感染完全控制后,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行二期翻修手术。

1.5.2 全髋关节翻修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麻醉医生的建议采用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健侧卧位,沿原手术切开进入,根据实际情况可延长股骨远端手术切口大小,充分暴露髋关节周围组织结构,保护坐骨神经,清除关节周围瘢痕组织,对假体脱位时,应小心谨慎,防止医源性骨折现象的发生。骨刀在取髋臼杯时注意不能以骨床为支点,防止造成髋臼骨折。取出臼杯后,彻底清除髋臼内骨水泥碎片、肉芽组织及髋臼周围骨溶解组织,并要保留髋臼残存骨组织,根据Harris窝与内外切记[2],重建髋臼,恢复髋臼旋转中心。股骨端,取出假体柄后彻底清除髓腔内残留界膜与骨水泥残渣及远端塞,改变内壁表面硬化状态,重新暴露硬化表面下的骨小梁,否则髓腔内壁硬化,表面达不到机械稳定强度。由于骨髓腔的形状不规则,假体与骨水泥之间有着较紧密的结合,股骨假体柄取出困难是髋关节翻修术中常见的难题之一,同事也会造成骨量的丢失[3]。若假体柄取出困难时,可行股骨近端部分截骨,切忌强力打拔假体柄,以免因骨质疏松致股骨近端爆裂型骨折。根据患者骨质及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翻修假体,本组中23例患者翻修时采用生物型髋臼杯(异体骨块植入)加聚乙烯内衬,51例钛网杯加用骨水泥固定(图6),11例普通大头臼杯;普通柄63例(其中47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加长柄34例(组配型假体16例,18例骨水泥固定)。

全髋关节翻修后处理术后全部给予留置负压引流管,在术后48 h内,引流量小于50 mL后,可拔出引流管。术后第1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类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第3,4天可在床上坐起,但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防止脱位。术后5 d可尝试扶双拐行走,3个月后可全部负重行走。

主要观察指标①Harris评分[4],包括疼痛(0-44分)、功能(0-47分)、关节活动(0-5分)及畸形(0-4分),总分100分,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 70分;②影像学检查:透亮线、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内衬磨损的影像学征象;③并发症。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系统对85例患者术前Harris平分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进行t检验,进行卡方检验χ2来评价优良率。

2结果Results

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患者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6个月,平均随访个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Harris评分翻修前平均±分,翻修术后平均±(78-96)分。优55例,良2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翻修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t=,P < 。

典型病例影像学及术中大体观察例1,术前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髋臼、假体柄松动下沉,外侧股骨皮质变薄,大转子处股溶解。翻修后,采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柄,远端压配;例2,患者老年女性,82岁,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36个月;例3,患者老年男性,60岁,左髋关节置换术后4年。见图7-9。并发症翻修术后有12例出现患肢肌间静脉血栓,均采取丹红、低分子肝素治疗量,治疗4周后,复查示血栓再通。未出翻修后感染,医源性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翻修后1个月出现假体脱位,再次入院,行闭合复位失败,采取切开复位+内收肌松解术,术后给予患者钉子鞋加用支具固定3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扶单拐行走。

图8 假体周围感染行翻修术前大体观察及术后影像资料

Figure 8 Radiological images of the patients with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reversion

图注:图A大体观察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窦道;B显示已行

左髋关节旷置术,翻修采用生物型髋臼杯,颗粒骨块打压植

骨,骨水泥柄固定。

图6 钛网杯骨水泥固定加聚

乙烯内衬,组配式假体柄

Figure 6 Titanium mesh cup

plus bone cement fixation and

modular prosthesis stem

3 讨论 Discussion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髋关节置换手术起步较晚,在最近10年多才获得广泛推广,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初次髋关节置换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髋关节翻修病例也开始逐渐增加。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率各国报道不一,美国2002年报道的翻修病例占初次置换病例的%,瑞典关节登记系统报道的翻修率为%,澳大利亚关节登记系统报道的翻修率也达14%,国内尚缺乏相关的权威数据。国外文献报道翻修原因中,骨溶解假体松动约占70%,关节不稳占10%-15%,感染占5%-7%[5]。而本组病例中无菌松动占%,关节脱位占%,感染占%。其中因假体磨损松动、脱位、感染导致翻修比例较高,说明国内在关节置换手术指证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方面仍有待进

一步提高。 早年曾被称之为“骨水泥病”(cement disease)的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人工髋关节假体松动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是假体设计、假体材质、手术方式、假体-骨界面的锚固不紧密及磨损颗粒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磨损颗粒假说认为,由各类磨损颗粒诱导的系列生物学反应,如异物反应和炎症等,均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因此,磨损颗粒被认为,在骨溶解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6]。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由细胞介导的对假体磨损颗粒的炎症反应所导致。假体周围产生的磨损颗粒引起异物性肉芽反应,刺激吞噬细胞分泌大量促进骨吸收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

子、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激活破骨细胞,造成假体松动[7-8]。而且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假体周围骨吸收后容易造成骨缺损,从而给翻修带来极大困难。

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选择髋臼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翻修手术重要步骤。处理髋臼侧骨缺损可有多种方法,如使用骨水泥填充、自体髂骨移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巨大非水泥髋臼固定及髋臼加强杯等。骨水泥填充方法应用有限,仅在于髋臼骨缺损就轻时采用,因为骨水泥是通过与松质骨之间形成良好的微锁作用起到固定作用,而翻修手术中髋臼侧的骨质多为硬化面存在。异体骨结构性植骨、

骨水泥型臼杯以及加强环重建髋臼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

C 图9 假体周围感染及松动行返修术前后影像资料及术中图像 Figure 9 Radiological images of the patients with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and loosen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reversion 图注:图A 显示假体周围感染导致髋关节假体松动,行一期行旷置手术,二期行翻修,钛网杯打压植骨,生物型股骨柄;B 显示术前髋臼假体松动,垂直移位伴有大面积骨缺损,假体柄周围骨折;C 为术中可见髋臼大面积骨缺损;

D 为术中髋臼侧处理:钛网加强环+颗粒骨打压植骨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翻修术;

E 为钛网加强环+颗粒骨打压植骨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翻修术。股骨侧采用组配式骨水泥翻修柄;

F 为术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翻修术采用钛网杯髋臼壁重建,骨折端行股骨截骨,采用组配型骨水泥股骨柄。 图7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下沉翻修术前后影像资料 Figure 7 Radiological images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subsidence of biological hip prosthesis before and after reversion 图注:图A 显示术前假体柄松动下沉;B 显示:髋臼采用颗粒骨打压植骨+生物型臼杯固定;股骨柄采用林肯MP 假体柄。

结果较差[9]。

针对Paprosky分Ⅰ型缺损主要特征是维持髋臼窝总体形态的骨性结构仍完整无损,仅在原骨水泥的柱形锚固区存在小范围的包容性骨缺损,因此无需结构性植骨。

翻修手术类似首次全髋置换术,采用半球状微孔涂层臼杯置入,即可获得理想的髋臼覆盖和初始固定。有时可采用较大规格的臼杯假体,配合异体颗粒骨填充性植骨可获得满意疗效。本组23例采用此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IIA型缺损主要特征是髋关节中心上移,但上移距闭孔线上方的距离< 3 cm。骨缺损主要位于髋臼的上内侧,使松动臼杯常移向残留髋臼内上方的腔隙性缺损。通常采用:①异体颗粒骨;②翻修臼杯高位髋关节中心固定;③采用异体股骨头行结构性植骨,以增强重建髋臼上方的缺损区,然后采用较大规格的翻修臼杯行压配式置入。

IIB型缺损:主要病理特征是髋关节中心上移距离仍< 3 cm,松动臼杯常移向髋臼的上外侧。上方髋臼唇的缺损范围常< 1/3髋臼周径,缺损大多为非包容性。但残留的髋臼前、后唇和髋臼的前、后柱仍能维持翻修臼杯的支撑固定。可采用异体股骨头或股骨髁修剪成“7”字形,然后将“7”字形股骨头或髁短臂横行部分置入髋臼的缺损区,纵向长臂部分置入髋臼以外区域,而“7”字形两臂交角部分通常放置在相当于负重区髋臼唇的上方,最后用骨松质螺钉贯穿“7”字形股骨头长臂部分与髋臼上方的髂骨固定[10]。

IIC型缺损主要特征骨缺损位于髋臼内侧壁,松动髋臼杯常跨越Kohler线向内侧移位,但髋臼唇尚完整无损,能足以支持翻修臼杯。采用异体颗粒骨打压移植于髋臼内侧缺损处。髋臼锉反转打压,以重建髋臼窝。

IIIA型缺损主要是翻修臼杯与残留髋臼接触界面可高达总微孔涂层面积40%-60%,残留髋臼与翻修臼杯涂层这一接触面积可确保假体能够获得可靠的永久生物型固定。髋臼唇缺损范围通常> 1/3髋臼周径,但< 1/2髋臼的周径。缺损主要位于髋臼的10-2点钟范围。松动臼杯上移距离超过闭孔线上3 cm。坐骨呈轻度至中度骨溶解,溶解范围在闭孔线下方15 mm内。泪点常不完全破坏,内侧支存在,松动臼杯位于Kolher线以外,或接近,而髂坐线和髂耻线完整无损。对这类缺损将远侧股骨髁,或近侧胫骨髁修剪成“7”字形,然后移植于髋臼外侧,借助骨松质螺钉或重建钢板将植骨块与髋臼上方髂骨固定。

IIIB型缺损特征翻修臼杯与残留髋臼接触界面< 40%。髋臼唇缺损将> 1/2髋臼周径,缺损区主要位于9-5点钟的范围。坐骨溶解范围更广,常超过闭孔线下方15 mm,泪点完全破坏,松动臼杯跨越Kohler线内移,髋关节中心上移距离已超过闭孔线上方3 cm以上。此型缺损常存在隐性骨盆失连征的高风险,如果已存在骨盆失连征,应采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后柱。此外,也可采用增强杯跨越髋臼上方和下方骨折段,用螺钉固定髂骨和坐骨。当置入髋臼内臼杯试件稳定性差时,通常采用大块异体骨行结构性植骨重建增强型臼杯固定。

股骨骨缺损重建:对股骨侧骨缺损的重建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骨,那么植骨包括:选择颗粒骨打压植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皮质骨结构植骨等方法修复骨缺损。Simon等[11]首次将打压植骨技术用于股骨侧严重骨缺损重建,经72例应用,随访满1年的38例资料显示效果肯定。此后,Buttaro等[12]对24例股骨骨缺损的患者行打压植骨术,术后随访3-9年,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打压植骨翻修手术的优点是能更好的重建骨缺损。由于打压置入股骨髓腔内的异体颗粒骨能与自体骨产生骨整合,并可再血管化复活、力学重建,最终骨缺损修复。Halliday等[13]研究中出现异体颗粒骨骨改建区域达整个Gruen分区的1/3,出现骨皮质愈合区域占整个骨皮质缺损区的87%,表面打压植骨在骨缺损重建中有重要意义。在股骨翻修时,皮质骨板不但可以为骨缺损区域有效地提供机械支撑,而且皮质骨骨板与宿主骨愈合后可以提高骨储备量,应用于严重的股骨侧骨缺损修复和假体周围骨折效果良好[14-15]。对于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患者,骨水泥翻修柄可以即刻获得稳定,有利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临床短期随访效果满意[16]。

感染翻修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感染导致翻修在中国占有较大比例。本组病例中因感染翻修占%。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究竟选择二期翻修还是一期翻修,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二期翻修因感染控制率较高,为大多数学者推崇[17-18]。然而,一期翻修因手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成本效益高,逐渐成为感染翻修的主流,并且感染控制率并不比二期翻修差[19-21]。最新系统回顾显示,与一期翻修相比,二期翻修感染控制率名优明显优势[22]。一期翻修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病例及术中彻底清创,对于存在骨质破坏或未明确病原菌的病例,更适合二期翻修。

综上所述,髋关节翻修是一项艰难挑战,需要术前认真准备和术中仔细操作,同时应该规范手术适应证,尽量选择耐磨损界面和固定良好假体,减少磨损引起的骨溶解和假体松动,严格定期随访。然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因为骨缺损常常是复杂的,尤其是髋臼侧,采用定制假体难以精确匹配,因而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进行术前准备可减少手术难度及风险。研制新型材料使耐磨性能更加完善以减少聚乙烯磨屑及假体各组合部件之间的磨损。就临床而言,改进及完善重建方式,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植骨融合率高、不发生植骨溶解,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贡献:设计、实施、评估者为全部作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共同认可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伦理问题:临床试验研究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医院对人体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文章的撰写与编辑修改后文章遵守了《观

察性临床研究报告指南》(STROBE指南)。参与实验的患病个体及其家属为自愿参加,均对实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在充分了解本治疗方案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文章查重:文章出版前已经过CNKI反剽窃文献检测系统进行3次查重。

文章外审:文章经国内小同行外审专家双盲外审,符合本刊发稿宗旨。

作者声明:第一作者对研究和撰写的论文中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责任。论文中涉及的原始图片、数据(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记录及样本已按照有关规定保存、分享和销毁,可接受核查。

文章版权:文章出版前杂志已与全体作者授权人签署了版权相关协议。

开放获取声明:这是一篇开放获取文章,文章出版前杂志已与全体作者授权人签署了版权相关协议。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条款,在合理引用的情况下,允许他人以非商业性目的基于原文内容编辑、调整和扩展,同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

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Witjes S, Schrier JC, Gardeniers JW,et with in two years

after revision of total hip Tijdschr ;151(35):1928-1934. [2] 周建生,王志岩,肖玉周,等.人工髋关节翻修旋转中心重建的临床

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5):475-480.

[3] Lennon AB,Britton JR,Mac Niocaill RF,et revision risk for

aseptic lossening of femoral component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individual patients a finite element study. J

Orthop ;25(6):779-788.

[4] Harris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ment by mold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Bone Joint Surg ;51(4);57-70.

[5] 裴福兴.髋关节翻修术若干问题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9,

47:161-163

[6] 孙俊英.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7] Minoda Y, Kobayashi A, Sakawa A, et al. Wear particle

analysis of 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solated from a

failed total hip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

2008;86(2):501-505.

[8] Min BW, Song KS, Bae KC, er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Arthroplasty. 2008; 23(6):902-910.

[9] Ingham E,Fisher reactions to wear debris in total ioint Inst

Mech Eng ;214(1):21-37.

[10] Paprosky WG,Magnus of bone grafting in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cetabular technique. Clin Orthop

Relat ;298:147-155.

[11] Simon JP, Fowler JL, Gie GA, et al. Impaction cancellous

grafting of the femur in cemented total hip reVision

arthroplasty. In: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 Bone Joint Surg ;73(Suppl 1): 73.

[12] Buttaro MA, Costantini J, Comba F, et al. The use of femoral

struts and impacted cancellous bone allograf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femoral bone loss who undergo reV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three- to nine-year follow-up.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2;94(2):167-172.

[13] Halliday BR, English HW, Timperley AJ, et al. Femoral

impaction grafting with cement in reV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eVolution of the techniques and results. 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B:809-817.

[14] Haddad FS, Duncan CP,Berry DJ,er al. 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around well- fixed implants : ues of cortical onlay

allografts with or without a plate.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2;

6: 945-950.

[15] 周永刚,金志刚,王岩,等,异体皮质骨骨支撑植骨在髋关节股骨翻

修术中的应用[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2:

484-490.

[16] Lin YY, Yoo MC, Pei FX, et al. Cementless hemispheric

acetabular component for acetabular revision arthroplasty . A

5-to 19-year follow-up study. J Arthroplasty .2008;23:376 -382.

[17] Romano CL, Gala L,Logoluso N,er revison of septic knee

prosthesis with articulating knee spacers yields better

infection eradication rate than one-stage or two-stage revision with static spacers.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20(12):2445-2453.

[18] Van Diemen MP, Colen S ,Dalemans AA, er al. Two-stage

revision of an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a follow-up of

136 patients. Hip [Epubb ahead of print].

[19] Choi HR, Kwon YM , Freiberg AA ,er al. Comparison of

one-stage revision with antibiotic cement versus two-stage

revision results for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J

Arthroplasty. 2013 [Epub ahead of print].

[20] Klouche S, Leonard P, Zeller V, et al.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evision : one-or two-stage procedure? Orthop

Traumatol Surg ;98:144-150.

[21] Singer J, Merz A,Frommelt L, er al. High rage of infection with

one-stage revision of septic knee prostheses excluding MRSA and MRSE.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2 ;470:1461-1471. [22] Lange J, Troelsen A, Thomsen RW, et infections in hip

arthroplasties : comparing risk of reinfection following one

-stage and two- stage revi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Clin Epidemiol .2012;4:57-73.

人工髋关节翻修(感染)

知情同意书 一、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1.医生已告知我患有: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因为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关节不稳、磨损、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时,需要将原假体取出,经过/不经骨水泥旷置术后进行假体再置换。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有效解决因假体问题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问题。翻修术是一个较初次手术更为复杂的手术,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发生变化。术者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最终的手术方案。人工关节有一定使用年限。 2. 医生充分告知我病情及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①保守治疗属无创治疗,无麻醉及手术风险,但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可能无明显改善。 ②手术治疗属有创治疗,有麻醉及手术风险,但能尽可能恢复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在充分了解、知悉明白我的病情及治疗方法后,我自愿选择行:(可能一期骨水泥旷置、二期假体再置换,但术中据情况也可能一期即假体再置换,若一期置换可能全换或只换臼及球头等可能)。 3. 替代医疗方案:①非手术治疗,但患方不愿选择非手术治疗;②麻醉意外等,可能需要终止手术,患方同意;③术中据情况可能改变手术方式,患方同意;④必要时可能需转上级医院,患方同意。 4. 根据病情有不同的人工关节可供选择,且每种关节都有可能有不同的预后效果及不等的材料费用。我自愿选择如下: A(一期骨水泥旷置的不选此项)全髋关节的界面选择: a 金属球头对聚乙烯臼; b 陶瓷球头对聚乙烯臼; c 陶瓷球头对陶瓷臼 (患方授权医方在术中根据情况改变界面对合,假体价位随之改变) B(一期骨水泥旷置的不选此项)假体价位的选择: a 国产最低价(约万); b 国产(约万); c 进口(约万)。 (患方授权医方在术中根据情况改变界面对合,假体价位随之改变) 5. 术中据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植骨。若需植骨患方自愿选择购买同种异体骨,暂不愿另行切口取自体骨植骨(但必要时也可能需要取自体骨)。 患方签名: 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知情条款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 2. 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术中发生血管或/和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 4. 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 5.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 7. 术中假体取出时发生骨折,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8. 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如膀胱的损伤。 9. 术中由医生决定使用假体的类型和固定方式。 10. 术中根据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或加用其他固定器材,如髋臼加强环或钛网,捆绑带。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要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 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 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 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位或伸直位的内、外侧张口程度不应超过2mm. 10、股骨和胫骨假体试模复位。观察: a)下肢伸直位轴线是否满意; b)胫骨平台试模的中心点是否与胫骨平台中点一致; c)膝关节是否能够完全伸直; d)髌骨轨道是否满意; e)屈曲度位和伸直位手指触摸内侧副韧带是否过紧。 11、按照厂商提供的器械完成胫骨平台的操作,在打桩前要标记胫骨平台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处)。 四、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 如果试模复位后髌骨轨道不满意,应该在边松解边测试的条件下做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松解,尽量保持滑膜层的完整。 五、清理髌骨下方和上方的软组织,防止手术后的挤压和弹响。 1.双下肢全长X线片 2.应尽量通过股骨,胫骨的X线片测出股骨远端外翻角,确定胫骨轴线相对平台中心是否存在偏移,平台后倾角三个关键参数。 另外,纠正大部分骨科医生在股骨远端髁部截骨第一刀时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导向杆插入股骨髓腔后,调整外翻角时,同时应该对截骨板进行旋转矫正,以使截骨板与髁上线(insall线)平行,或者与whiteside线垂直,或者与胫骨轴线垂直(该方法仅在软组织相对平衡,无明显后髁骨缺损时使用),这样才可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与股骨力线完全重合。可能比较难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空间轴线的对应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使远端截骨平面的轴线(平面的垂线)与股骨机械轴完全重合需要立体感才能想明白,也可以称之为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旋转对线。关于这个要点的强调,纵观多个厂家的膝关节置换操作手册,目前只看到Depuy的操作手册中提到远端截骨第一刀的截骨板旋转对线,其余包括zimmer,Link等均未提及。

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

TKA 的手术步骤 一、手术切口膝关节皮肤切口周围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容易出现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特别小心。 1、初次置换术可以选择膝关节正中纵切口。 2、有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应该选择相同切口。 3、有多条既往手术切口瘢痕时要选择最外侧的切口。 二、伸膝位应完成的步骤 1、外侧皮下软组织潜行剥离至髌骨外缘。 2、髌骨内缘切开进入膝关节。 3、部分切除髌下脂肪垫。 4、部分切除髌上滑囊。 5、胫骨髁内侧骨膜和侧副韧带的骨膜下剥离。一般来说,如果手术前内翻畸形小于10° 剥离骨膜的长度不应超过3cm。 6、如果髌骨周围骨赘增生严重,翻转髌骨困难,此时应使用电刀做髌骨周围松解,并将骨赘切除。 7、切断髌股韧带,翻转或滑移髌骨,屈曲膝关节。 三、屈膝位完成的步骤1、极度屈曲膝关节,并极度外旋胫骨髁。2、切除内、外侧半月板。' K+ U9 P# k, B) [/ C 3、骨刀切除股骨内髁、胫骨内髁和股骨髁间窝周围的骨赘,切除后交叉韧带。 4、对于膝内翻的病人来说,切除内侧骨赘和胫骨内髁骨膜下剥离基本上可以达到内侧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5、在胫骨髓外定位杆的帮助下根据X 线片所设计的切骨平面以及假体所需要的后倾角度进 行胫骨平台的切骨。胫骨平台切下后的关节面其冠状面和形态应该与术前X 线片所设计的形同。 6、股骨髁间窝开髓。开髓点多位于股骨髁间窝最高点与股骨髌骨滑车最低点之间,少许偏内侧。需要按照术前X 线片股骨纵轴与髁间窝交点的位置调整。之后将股骨髓内定位杆插入 股骨髓腔内。如果髓内定位杆顺利完全插入,说明入髓点正确。建议采用5°外翻切除股骨 远端关节面。 7、在做股骨髁前方切骨时要注意防止其切骨面进入股骨干前方骨皮质而引起骨折。股骨假体旋转轴应该与膝关节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一致。 8、清理关节后方软组织并取出关节后方增生的骨赘和游离体。 9、使用关节间隙测块在屈膝90°位和伸膝位时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在内、外翻应力下屈曲9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全膝关节置换 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构成 (一)骨性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因此,在结构上膝关节是一个不完全的绞链式关节(incongruent or modified hinge joint):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在水平轴面上向内、外有约3°的旋转活动范围,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二)半月板解剖 半月板是关节内唯一没有滑膜覆盖的组织,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可概括为“三面一缘”:与股骨髁相关的上表面,与胫骨平台相关的下表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的周围面(又称半月板壁或半月板边缘)及关节腔内凹形的游离缘。除冠状韧带外,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不仅如此,在前部半月板借半月板髌韧带与髌骨相连,故伸肌装置可惜此调节半月板在关节前部的活动: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使二者得以调节内、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后部的活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R不但能接触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还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备受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锻炼,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需向制度化、标准化、进而个体化发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一.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

锻炼后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运动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 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比较敏感的,可用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 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二.康复目标 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2.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通过行走和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三.功能锻炼 ( 1)手术后 1-3天 ⒈持续被动活动,每 2小时按摩10分钟。恢复膝功能外,还有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作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小腿按摩大腿按摩 抱大腿屈膝活动(视病情确定)

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

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生命体征的情况。 2、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有无深静脉栓塞、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4、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的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 (7)患肢制动,保持呈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固定,脚尖朝

上,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0)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 (11)出院指导:①同骨科出院指导。②不屈曲超过 90 度,如屈身拣物、坐沙发等。③不内收。如不盘腿坐,侧卧时两腿间夹枕头。④不负重。不要提拉重物,过早弃拐行走。⑤扶拐行走 6 个月。⑥1-2 个月门诊复诊。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避免诱发因素,戒烟。 2、加强患肢康复训练,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脚趾屈曲与背伸运动等。 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4、术后 6 周内“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 5、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适当的翻身,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体位,避免引起脱位。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6-01 12:18:27 卫办医政发…201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部组织制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可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版) 为规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及部分置换等髋关节重建技术,不包括髋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10张。 (2)可独立完成髋部创伤及髋关节骨病手术,每年完成各类髋关节外科手术量不少于200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材。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作者:刘文英闫桂虹张秀辉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和体会。[方法]对3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重点加强心理护理,防治感染,预防髋关节脱位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并分析其疗效。[结果]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以达到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及双下肢的等长,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尤其是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假体脱位和早期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术康复护理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髋关节翻修术的绝对数量也在日益增多,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造成翻修术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对术者的技术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同时术后有效的康复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1月年先后对3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护理,随访时间9个月~3年,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6~83岁,平均65岁;造成首次手术失败需行翻修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手术切口选择不合理,手术操作失误造成股骨上端串通伤3例;假体设计不合理1例;髋臼假体脱落2例;感染3例;髋臼磨损5例;松动6例;人体对假体反应12例。发生率最高的是人工关节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下沉。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摆好体位,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电监测仪,每15~30 min记录1次,直到生命体征平稳,老年人尤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术后体温可略有升高,如果发现体温过高、脉搏过快,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伤口是否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2 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髋关节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因为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关节不稳、磨损、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时,需要将原假体取出,经过/不经骨水泥旷置术后进行假体再置换;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效解决因假体问题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问题。翻修术是一个较初次手术更为复杂的手术,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发生变化,术者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最终的手术方案。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 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 2) 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术中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 4) 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 7) 术中假体取出时发生骨折,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8) 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 9) 术中由医生决定使用假体的类型和固定方式; 10) 术中根据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或加用其他固定器材,如髋臼加强环或钛网,捆绑带 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1) 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 2) 术后应激性溃疡,胃出血; 3)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4) 术后发生感染需要行清理术和/或假体取出、旷置以及二期再置换手术; 5) 术后关节功能不良,疼痛不缓解; 6) 术后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影响关节功能; 7) 术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 8) 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9) 术后假体松动、移位、断裂,需要将假体再次取出行翻修手术; 10) 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 11) 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 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

围血管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 (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 (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 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 失误等。 2.防治: (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2)股骨骨折: 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的空洞造成应力增 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的假体锉或假体;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 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 降。采用的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 (四)感染 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 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

全髋关节翻修术

全髋关节翻修术 摘要: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一种难度较大且临床需要日益增多的手术,对适应证的选择、骨缺损的程度、移植骨及假体的选择和固定的了解是必要的。本文总结近年来此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术髋臼缺损重建术 髋关节翻修术是指通过重新植入能够牢固固定的新假体及恢复(或基本恢复)关节的解剖形态而恢复关节功能[1]。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广泛开展,由于无菌性松动、骨溶解、感染、骨折假体断裂、位置不佳、脱位等原因而致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日益增多,因而髋关节翻修术的绝对数量也在增加[2]。但翻修术较THA而言花费高、技术复杂、对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因而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的选择和固定及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假体的选择和固定 1 .1 髋臼假体选择和固定翻修手术中的首要问题是假体及其固定方式的选择。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翻修术中应选用翻修假体,应用普通假体做翻修术,其失败率很高[3]。至今用于翻修术的髋臼假体种类有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双极杯、髋臼加强环等。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植骨后,若髋臼侧宿主骨对髋臼假体的覆盖率大于50%,可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4];对髋臼假体覆盖率小于50%,由于剩余宿主骨不能很好的支撑髋臼假体,就有必要选择结构性骨移植或特殊的髋臼假体。现特殊的髋臼假体种类较多,如X-Change金属网的使用,表面多孔的压配髋臼假体(porous press-fit component)、订做型髋臼假体、高中心髋臼假体、椭圆形髋臼假体、不对称髋臼假体等。还有为修补薄弱的髋臼内壁和髋臼前后柱,防止髋臼假体向内或向上移位而研制的金属加强环(reinforcement ring) Burch-Schneider 支架、GAP 杯、抗内突支架、三翼臼杯等多种金属材料[5-6]。目前在髋臼假体的类型上多选用有金属壳带多孔表面的非骨水泥型髋臼杯,因其疗效确切而被推崇为髋臼翻修术的“金标准”[7]。 1.2 股骨假体的选择和固定翻修术所用的股骨假体分:骨水泥型柄、非骨水泥近表面多孔柄及非骨水泥广泛表面多孔柄。假体的长度及形态也因THR的失败情况而有很大差别,如带股骨距假体、长颈假体、肿瘤假体、定制假体及S-ROM假体等[8]。由于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等原因,股骨近端常存在骨质缺损、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的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健康宣教 疾病相关知识 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是关节软骨受到磨损而引起的疾病。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膝关节的软骨面受到损伤而凹凸不平的关节面上负重和活动会引起的严重疼痛,关节僵硬和不稳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就是将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加以修整,放置特定的人工关节使其重新获得功能。因此人工关节对那些关节破坏已到晚期的,没有其它治疗办法的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 主要目的为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一种人工关节置换的外科手术,是指切除机体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部件替代损坏的关节。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人工膝关节主要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三部分组成。

术 前 健 康 宣 教 1.悦星消毒液足踝部擦浴2次/天,每晚嘱患者温水泡脚30分钟。 2.指导患者行以下功能锻炼: ⑴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勾脚,保持5~10秒,再把脚绷直,坚持5~10秒后放松) 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尽量 ⑶膝关节伸直锻炼:(伸直腿,同时 把腿伸直紧贴床面,坚持5~10秒 尽量使膝盖后方贴床,双手置于关 后放松) 节上下各10cm 处慢慢用力轻轻下压) ⑷直腿抬高锻炼 :(先勾脚,腿 ⑸滑移屈膝锻炼:(双手抱大腿,足 抬离床面40~50cm , 坚持10秒左 跟平移,盖弯到最大程度,坚持 右,然后慢慢放下。 10S ,然后把腿伸直)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知情同意书备课讲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主要由膝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疼痛、 功能障碍和畸 形的患者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等关节 疾病。通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 可以帮助患者减轻 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矫正关节畸形,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据国内外资料显 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约有 93%的关节假体可有效使用20年以上。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 险可能 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 医生告知 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 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 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危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 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 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 1) 口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休克 危及生 命; 2) 口重要血管损伤大出血,休克、凝血机制障碍, DIC ,导致生命危险; 3) □神经损伤,致术后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4) □术中术后有可能诱发内科疾患的发作或加重导致各脏器功能不全, 如 心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上消化出血,甲状腺功能危象、酮症酸中毒;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术中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韧带损伤;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 (1)口伤口感染、骨髓炎,可能需要行清理术或假体取出、骨水泥旷置术 以及 假体再置换术; | (2)口术后切口渗液,愈合不良,皮瓣坏死,导致感染,假体外露,必要 时取 出旷置; (3) 口术中术后输血、输液导致输液反应、休克; (4) 口术后卧床并发症,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褥疮; | |( 5)口止血带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致使肢体坏死;神经损 伤致 使肢体远端麻木、活动不能; |( 6)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7) 口下肢静脉炎; (8) 口肢体不等长,异位骨化、骨质疏松、骨溶解导致疼痛不缓解,僵硬 无 力; |( 9)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关节疼痛不缓解,僵硬、无力、不稳定、 脱位导致功能不良,皮肤瘢痕,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姓名: 性别: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 麻醉下进行 年龄: 病案号: 膝关节患有 手术。 需要在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知情同意书

××医院 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替代方案: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主要用于人工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出现感染、假体位置不良、磨损、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时,需要将原假体取出,经过/不经骨水泥旷置术后进行假体再置换。可有效控制感染,并解决因假体问题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问题。翻修术是较初次手术更为复杂的手术,术中原假体取出后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特殊情况,因此手术过程或使用假体可能存在变化,术者有根据术中出现的问题对使用的假体等进行决策的权利。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 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 生命。 2)重要血管损伤致大出血,休克、凝血机制障碍,DIC,导致生命危险。 3)神经损伤,致术后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4)术中术后有可能诱发内科疾患的发作或加重,导致各脏器功能不全,如心 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危象,酮症酸中毒。 5)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术中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韧带损伤。 7)术中因骨缺损严重情况,需要植骨或加用垫片。 8)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使用的假体类型。 9)术后再度发生感染,可能需要行清理术或假体取出、骨水泥旷置术以及假 体再置换术,甚至关节融合、关节切除成形术或截肢术。 10)术后切口渗液,愈合不良,皮瓣坏死,导致感染,假体外露,必要时取出 旷置。 11)术中术后输血、输液导致输液反应、休克。 12)术后卧床并发症,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褥疮。

(完整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髋关节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包括退变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颈骨折等等。通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通过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据国内外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约有90%的关节假体可有效使用20年。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 2) 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术中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 4) 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 7) 术中发生骨折,有时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8) 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 2) 术后应激性溃疡,胃出血; 3)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4) 术后感染需要行清理术和/或假体取出、旷置以及二期再置换手术; 5) 术后关节功能不良,疼痛不缓解; 6) 术后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影响关节功能; 7) 术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 8) 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9) 术后假体松动、移位、断裂,需要将假体取出行翻修手术; 10) 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 11) 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 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如: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知情同意书(北大医院版)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知情同意书(北大医院版)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知情同意书(北大医院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髋关节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主要用于人工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出现感染、假体位置不良、磨损、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时,需要将原假体取出,经过/不经骨水泥旷置术后进行假体再置换;可有效控制感染,并解决因假体问题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问题。翻修术是较初次手术更为复杂的手术,术中原假体取出后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特殊情况,因此手术过程或使用假体可能存在变化,术者有根据术中出现的问题对使用的假体等进行决策的权利。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生命; 2) 重要血管损伤致大出血,休克、凝血机制障碍,DIC,导致生命危险; 3) 神经损伤,致术后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 4) 术中术后有可能诱发内科疾患的发作或加重,导致各脏器功能不全,如心脑血管意外,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危象、酮症酸中毒;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术中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韧带损伤; 7) 术中因骨缺损严重情况,需要植骨或加用垫片; 8) 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使用的假体类型;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1) 术后再度发生感染,可能需要行清理术或假体取出、骨水泥旷置术以及假体再置换术,甚至关节融合、关节切除成形术或截肢术; 2) 术后切口渗液,愈合不良,皮瓣坏死,导致感染,假体外露,必要时取出旷置; 3) 术中术后输血、输液导致输液反应、休克; 4) 术后卧床并发症,肺部、泌尿系感染及褥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6) 下肢静脉炎; 7) 肢体不等长,异位骨化、骨质疏松、骨溶解导致疼痛不缓解,僵硬,无力; 8)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关节疼痛不缓解、僵硬、无力、不稳定、脱位导致功能不良;皮肤瘢痕,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9) 术后可能出现双下肢症状或症状加重,必要时检查治疗腰部疾患; 10) 远期感染要预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膝关节疼痛,又对膝关节置换术不了解,所以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此种手术有所认识,消除疑虑,树立信心。 二,出院指导 1,休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后要避免剧烈运动。4~6周内不做主动下蹲动作,行走时不可急停或骤然旋转,为了减少膝关节的磨损,防止跌倒,建议患者最好终生使用手杖,特别在外出时,最大限度的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2,饮食: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含高蛋白、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自身抵抗力,适当控制体重的增加,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 3,复查:6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按时来院复查,有下列情况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肿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要及时治疗全身性隐匿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扁桃体炎、牙痛等,防止膝关节远期感染。 三,康复指导 1,术前指导 ●予以术前训练:教会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效咳嗽、患肢踝泵运动、股四 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正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等 ●手术前1 d 洗澡更衣,膝关节周围局部皮肤反复擦洗。手术前一天晚上十二 点以后开始禁食水、术晨备皮、更换手术衣、带上腕带、将活动假牙、项链、戒指及手表等饰物去除 2,术后指导 ●术后1—3天,给予疼痛管理;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伤口引流管拔出后,鼓励患者膝关节主动伸直、直腿抬高训练,逐日增加抬 腿次数 ●根据疼痛和全身反应,予以增加运动量。 ●术后4—7天,继续上述项目训练;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8—14天,协助床上坐起、坐床沿用健肢抬起患肢进行;鼓励下床站立、 扶栏下蹲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