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1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2)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播放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相关视频,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整个长江三角洲龙头在哪里?你知道“船出长江口”谜底吗?学生···好,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结合图7-32、7-33,分析:

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①工业高度发达②对外依赖性高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浦东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1.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旱地B.草地C.林地D.水田

2.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

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

3.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B.水土流失C.酸雨污染D.大气污染

4.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原因不包括()

A.劳动力素质高B.交通便利C.农业基础好D.科技力量雄厚

5.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四个工业基地,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科技力量雄厚

C.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D.很多地方是侨乡

6.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A.毗邻港澳 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

C.矿产资源丰富 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教学后记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2)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两翼的经济高度发达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努力学习长大立志为国贡献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

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后,同学们看图7-39,如果将上海比作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则长江三角洲的两翼则为什么?学生回答···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两翼。

指导学生读课文,结合图7-39及相关图片思考分析填表:

区域名称中心城市主要城市区域经济现状与上海的关系

长江三角洲

区域的北翼

长江三角洲

的区域北翼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特征的是()

A.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B.都是河口地区,地势平坦

C.都有悠久的历史,工业基础雄厚D.都依托便利的交通,但缺乏能源

2.非洲南端与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相比,正确的叙述是()

A.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B.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C.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D.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

3.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示,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甲省是,河流

乙是,丙湖泊是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

分,容易出现灾害

(3)长江三角洲地区克服不利条件,建成了全国最

大的工业基地.该地区发展工业不利的自然条

件是

(4)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图中(填写字母)开幕举行.请你运用图中信息和所学地理知道,从交通、经济、人文等方面分析世界博览会选择会址在本地的有利条件(答出两点即可)

(5)简要分析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并作评价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