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参考

美国文学参考
美国文学参考

1. 选择题20分

2. 匹配题10分

3. 名词解释20分

4. 选读30分

5. 论述题20分

II. Read the quoted par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Time grew worse and worse with Rip Van Winkle as years of matrimony rolled on:

a tart temper mellows with age, and a sharp tongue is the only edge tool that grows keener by constant use. For a long while he used to perpetual clu

b of the sages, philosophers, and other idle personages of the village.

Questions:

1)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or and the title of the work.2) W 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passage?

参考答案:

1) This is an excerpt from "Rip Van Winkle" by Washington Irving. (P408)

2) With his wife’s dominance at home, the situation became harder and harder for Rip Van Winkle. His wife’s temper became worse and she scold ed him for more often. He had to stay in the club with idle people. (P407)

附:Question: Please describe the changes Rip Van Winkle experienced.

Answer: 1) Rip Van Winkle was the hero in Irving’s works. He was a good-natured man, a henpecked (惧内的,妻管严的) husband.

2) Because his wife’s shrewish (泼妇一样的) treatment, Rip had to escape from his home to the little inn in the village. When it failed to give him some restful air, he had to go hunting in the high mountain, where Rip met a stranger, and the man asked Rip to carry keg for him. Then Rip reached the place in the valley, where many strangers were playing nine-pins. Later Rip got drunk after drinking the liquor, which made him sleep for 20 years.

3) Rip woke up as an old man, entering the village learned that his wife had died, he got the freedom of his own,; and the American had been dependent from the control

of Britain, he had changed from a subject of the King (George III) into a citizen of the independent new U.S.....

2. " I celebrated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Questions:

1)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or and the title of the poem that had used when published. 2) What is the theme of this poem?

参考答案:1) In the 1856, the title was "Poem of Walt Whitman, an American", then it became "Walt Whitman" in 1860, until 1881, it finally became "Song of Myself". The author is Walt Whitman. (P456--457)2) In this poem Whitman sets forth two principle beliefs:

A. The theory of universality (普遍性), which is illustrated by lengthy catalogues of people and things;

B. The belief in the singularity (个别性) and equality(平等性) of all beings in value. (P457)

3. "Standing on the bare ground, ----my head bathed by the blithe air, and uplifted into infinite space, -----all mean egotism vanishes. I become a transparent eye-ball. I am nothing. I see all."

Questions:

1) Please identify the author and the title of the work.2) Please briefly interpret this passage.3). What rhetorical device of "transparent eye-ball".4) Emerson said he want to become a transparent eye-ball, what king idea did he want to express?

参考答案:1) This selection is from "Nature" by Emerson. (P427)

2) In the essay Emerson clearly expresses the main principles of his Transcendentalist pursuit and his love for nature. Emerson develops his concept of "Over-Soul" Or "Universal Mind". Last but not the leas, it affirms the divinity of the human beings. (P423)

3) It used the device of metaphor. (P423) 4) He wanted to tell us: Nature can purify (净化) our quality and let us get comfort. (P243)

III. Questions and answers:

1. The Romantic Period was called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Discus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omantic Period,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Romanticism of Britain. Answer:

1) The two Romanticism both stress the imaginative and emotional qualities of literature;

2) They all pay attention to psychic stat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exalt the individual and common man;

3) American Romanticism reveal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1> American authors describe their native land,, especially the spirit of the pioneering into the west, the desire for an escape from society and a return to nature;

<2> American writers use local dialect in language;

<3> Puritanism has great influence over American Romantics;

<4> Calvinism of original sin is obvious in their works;

<5> Transcendentalism is very important theory in American Romanticism;

<6> The important setting in American Romanticism are: ①the early puritan settlement; ②th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Indians; ③the frontiersmen’s life; ④the wild west; ⑤imagination. (P399—402)

2. Analyze the them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Hawthorne.

Answer:

Hawthorne was a man with inquiring imagination, meditative mind and dark vision to life.

His themes in writing are:

1) Man was born with evil and sin, one source of them is over-reaching intellect, whose image was always villain; (Chllingworth e.g.)

2) Hawthorne was influenced greatly by Puritanism, while he criticized it bitterly;

3) He believed Calvinistic ideas, thinking man was depraved and corrupted; they should obey God for saving the spirits;

4) He concerned the moral life of man and human history;

5) He was keen on the description of man’s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P432—433) 3. Explain the theory of Transcendentalism, then list its important author and works. Answer:

Transcendentalism is a very important theory in American Romanticism, its main ideas are:

1) Man has the capacity of knowing truth intuitively, or the ability of getting knowledge transcending the senses;

2) Nature is ennobling and individual is divine, therefore, man should be self-reliant.

3) Man is divine/holy and perfectible and man can trust himself to decide what is right and act accordingly; (but to Hawthorne and Melville man is a sinner);

4) Universe is over-soul -a symbol of the spirit, God or the universe, there is an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individual soul and the universal "over-soul" -unity of Nature.

5) The important authors are: Emerson (The American Scholar) and Thoreau.

6) "Nature", Emerson’s works, is called the unofficial manifesto for the club. (P421—P422)

4. Hawthorne was a master in using symbol and allegory; cite some example to analyze it.

Answer:

1) Allegorically, Young Goodman Brown becomes an Everyman called Brown, who will be aged in one night by an evil adventure, and the evilness makes everyone a fallen idol in the world.

2) In the angle of Symbol: "Brown look up to the Heaven and resist the wicked one"

symbols Brown has the force to resist the evilness of the Nature and he still has the faith to God; but "he is alone in the forest" symbols the society is the place full of sins and evilness, Brown’s strength is not enough at all; then after returning, he lives a dismal and gloomy life symbols he has been crushed down by the social evilness and lost his belief in goodness and piety. (P434—435)

5. Washington Irving was called "Father of the American short stories" and "the American Goldsmith". What characteristics did he have?

Answer:

1) He was nostalgic author, and he always juxtaposing the Old and the New world;

2) He remained a conservative and always exalted a disappearing past, and he prefer the past to present, prefer a dream-like world to a real one;

3) His stories were always from legend, especially German legends, showing best classic style. (P405—406)

6. Sea adventures are Melville’s favorite subject; "Moby-Dick" is a great novel in the theme, which is also noted for its symbolism, please analyze it in detail.

Answer:

1) About the sea adventure: it symbols the voyage of the mind in quest of the truth and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e; a spirit exploration into man’s deep reality and psychology;

2) About the boat; it symbols the society, and the crew symbol all kind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social and ethnic ideas;

3) About the white whale: To the author, it symbols nature, it is a complex, unfathomable and beautiful; To the captain Ahab, it is evilness, is a wall. So he will lead all his crew to cut through the wall to dig out all the unknown, mysterious things behind it. To the narrator, Ishmael, it is a mystery. (P460—461)

7. Walt Whitman is a unique poet. Can you explain what make him unique? Answer:

1) His themes are: Democracy;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Civil War; freedom; openness; brotherhood; individualism; the growth of industry and the wealth of the cities; universality.

2) His styles are special: "free verse"; "catalogue"; simple and even crude language. (P448-551)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美国文学选读名词解释

1.Puritanism(清教主义): Puritanism is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the Puritans. 1.) simply speaking , American Puritanism just refers to the spirit and ideal of puritans,who settled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ecause of religious persecutions. 2.)In content it means scrupulous ,moral rigor ,eapecially hostility to social pleasure and religion . 3.)with time passing it became a dominant factor in American life ,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shaping influences in American thought and literature .to some extentit is a state of mind ,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the American breathes ,rather than a set of tenets. 4.)Actually it is a code of values , a philosophy of life and a point of view in American minds , also a two-faceted tradition of religious idealism and level -headed in common sense . 5)Major topic:American Puritanism Introduction There were no written literature among the more than 500 different Indian languages and tribal cultures,American writing began with the work of English adventurers and colonists in the New World chiefly for the benefit of readers in the mother country. Therefore the writing in this period was essentially two kinds: (1)practical matter-of-fact accounts of farming, hunting, travel, etc. designed to inform people “at home” what life was like in the new world, and, often, to induce their immigration; (2) highly theoretical, generally polemical(好辩的), discussions of religious questions. 2.The American Romanticism(浪漫主义) I. What is Romanticism a literary movement flourished as a cultural force the early period and the late period.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在跨越异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如果忽略文化异质性的存在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前者使得中国文学成为西方观念的注脚本而后者则是一种浅层次的“XY”式的比附。因此在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异质性”是其可比性的根本特征。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换句话说研究异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及东方文明之间如中国与印度等文学比较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交互性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对被比较的对象进行互释、互证、互补式研究这样最终才能达到总体性。由互补性而达到的总体性原则可以说是对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高层次的探索也可说是对比较文学诞生初衷的最彻底回归。 上述四类可比性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具体比较研究中不应机械地强行分割开来。 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Ч叵怠J紫攘鞔а芯康摹拔难Ч叵怠笔嵌嘣难Ч叵怠h蟮诟

美国文学作家以及作品总汇

美国文学部分(American Literature) 一.独立革命前后的文学(The Literature 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Independence) 1.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殖民地时期的文学的特点 2).主要的作家、其概况及其代表作品 2.独立革命前后时期的主要作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散文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曾参与起草―独立宣言。 《穷查理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k 《致富之道》The Way to Wealth 《自传》The Autobiography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托马斯·潘恩,散文家、政治家、报刊撰稿人。 《税务员问题》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Excise 《常识》Common Sense 《美国危机》American Crisis 《人的权利》Rights of Man 《专制体制的崩溃》Downfall of Despotism 《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 菲利普·弗伦诺Philip Freneau菲利普·弗伦诺,著名的―革命诗人‖。 《蒸蒸日上的美洲》―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

《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 《纪念美国勇士》同类诗中最佳―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 《野生的金银花》―The Wild Honeysuckle‖ 《印第安人殡葬地》―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1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American Romanticism) 1.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 2).主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 3).清教主义、超验主义、象征主义、自由诗等名词的解释 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美国著名小说家,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瑞普·凡·温可尔》Rip Van Winkle 《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 《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 《睡谷的传说》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开创了以《皮裹腿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是《最后的莫西干人》。 《皮裹腿故事集》Leatherstocking Tales 《间谍》The Spy 《领航者》The Pilot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十章 基本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

(完整word版)美国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美国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1. William Faulkner is the author of ______. a.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b. Sound and Fury c.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d. Scarlet Letter 2. Robert Frost is a famous_______. a. novelist b. playwright c. poet d. literary critic 3.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one of the great works by ________. a. Jack London b. Charles Dickens c. Samuel Coleridge d. Earnest Hemingway 4. _______refers to some contrast or discrepancy between appearance and reality. a. Allegory b. Conflict c. Irony d. Flashback 5. The great transcendental work by Henry David Thoreau is______. a. Nature b. Walden c. Experience d. Essays 6. Mark Twain shaped the world’s view of America and made a combination of _____and serious literature. a. American folk humor b. funny jokes c. English folklore d. American values 7. Who was the first American to achieve an international literary reputation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War? a. Fennimore Cooper. b. Nathaniel Hawthorn. c. Walt Whitman. d. Washington Irving. 8. I Have a Dream is addressed by _____. a. Abraham Lincoln b. John F. Kennedy c. Martin Luther King d. Ralph Waldo Emerson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oem by Emily Dickinson? a.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b. I heard a Fly buzz—when I died c. This is just to say d.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10. Eugene O’Neil is an American ______. a. novelist b. playwright c. poet d. essayist 11. The period from 1865—1914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_______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 Age of Realism b. Age of Classicalism c. Age of Romanticism d. Age of Renaissance 12. With “Collected Poems”, ______won the second Pulitzer Prize. a. Ezra Pond b. e. e. cummings c. Robert Frost d. William Cullen Bryant 13. Grass is a poem written by _______.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曹顺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理论,而任何学科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在学术实践中一步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学术之链。这条学术之链历经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三大阶段,呈累进式的发展态势。这种累进式的发展态势,其特点不但在于跨越各种界限(如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化等等),而且在于不断跨越之中圈子的不断扩大和视野的一步步拓展。我把这种发展态势称为“涟漪式”结构,即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就好比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由小到大,由里到外荡漾开去。但无论有多少个圈子,中心却是稳定的,即始终稳稳地确立在文学这一中心点上。尽管各个发展阶段中曾经或多或少地以各种方式偏离文学(如法国学派过多关注文学“外贸”,忽略了文学性这一问题,又如当今比较文学界“泛文化”的倾向等等),但并没有从根基上脱离文学这个中心点。 一圈圈的“涟漪”构成了比较文学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有的涟漪便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涟漪式的基本框架。因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不是线性的发展,不是“弑父”般的由后来的理论否定先前的理论,而是层叠式地、累进式地发展。后来的理论虽新,但并不取代先前的理论。例如,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并不能取代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当今我们倡导的“跨文化研究”(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也并不取代“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时至今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涟漪结构的最内圈——“影响研究”仍然有效,仍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大显身手,充满学术生命力。不同阶段的学科理论构筑起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涟漪圈,而这些不同的学科理论又共同构筑起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宏伟大厦。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涟漪式”学科理论结构?这是因为比较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学术文化背景,不同的学术问题,不同的学术切入点所形成的。正因为背景不同,问题不同,切入点不同,所以各阶段皆各自解决了某一方面的学科理论问题,从而形成了各阶段学科理论的互补性,包容性。“涟漪”正是这样构成的。 在这“涟漪式”结构中。每一个“涟漪”都代表着学科发展的某一阶段。迄今为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至少有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洲,第三阶段在亚洲。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然而,纵观比较文学发展史,往往令人疑窦丛生。人们不难发现,最早倡导比较文学和总结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其实并不是(或并不仅仅是)法国学者,例如,最早(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被公认为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人物。写出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的人也并不是法国人,而是英国人波斯奈特(H. M.Posnett)。1886年波斯奈特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比较文学》,(当时,波斯奈特在新西兰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推荐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推荐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希腊神话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意大利)但丁《神曲》 (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德)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法)卢梭《新爱洛依丝》 (英)菲尔丁《汤姆·琼斯》 (法)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美)麦尔维尔《白鲸》 (美)霍桑《红字》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法)司汤达《红与黑》 (法)梅里美《卡门》 (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英)狄更斯《双城记》 (英)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

(英)乔治·爱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法)小仲马《茶花女》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法)莫泊桑《羊脂球》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美)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 (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果戈理《死魂灵》 (俄)屠格涅夫《贵族之家》 (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俄)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英)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英)D·H·劳伦斯《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 (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美)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美)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文学理论课后资料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事物,决定了其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也使得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等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做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3艺术生产论: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具有多重含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比较,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是指艺术生产是实际的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的生产是资本的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这种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经常提到的。 我们应该从第一种和第三种意义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因为这种理论强调了文学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归根到底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真正理解和最终解释,这样就给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寻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 4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它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中国的文学艺术学者也在20世纪80年代的初、中期,从反思“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口号的失误寻求从审美的视角来探讨文学的性质,同样也得出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式”或“审美反应”的结论,在这方面,蒋孔阳、李泽厚、钱中文、王元骧、王向峰、胡经之等学者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补充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形式的思想,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 ●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 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文学理论资料之五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含混(ambiguity) 又译“晦涩”、“歧义”、“复义”。与“明晰”相反,通常指作品中的一种弊病,“也就是,当需要精确、明白无误的意思时,却用了含糊的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然而,自威廉.燕卜荪发表了《含混七型》以来,这一术语在文学批评中广泛地用于表示一种诗歌技巧:使用一个单词或表现方法,表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意思、两种或更多大不相同的态度或者感情”。(.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燕卜荪自己在该书中下的定义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致,只要它使用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就同含混有关;“基本的情况是:一个词或一个语法结构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他按照“逻辑和语法混乱的程度”罗列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使含混程度一层层提高”。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一诗句:“荒废的唱诗坛不再有百鸟歌唱。”鸟歌唱的树林被比作教堂中的唱诗坛是因为有诸多相似的性质,“由于不知道究竟应该突出哪一种因素,因此就有一种含混之感”。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如艾略特的诗句:“魏伯特老是想着死,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带着无唇的笑,仰身向后。”第二句使用的分号作用不明,若相当于句号,第三句中的“生物”就是主语;若相当于逗号,“生物”就与前一句中的“骷髅”并列为宾语。“这微小的怀疑使这首诗的主旨——超越知觉的知觉——变得更加怪异。”第三型:“两个意思,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双关是最明显的例子。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互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关于含混的诸多类型,罗吉.福勒把它们扼要地概括为:同音异义、一词多义、纯粹由于句法上的原因引起的

美国文学选择题

. ... .. . 美国文学 I.The Colonial Period(Puritanism) Multiple Choice 1.The Puritan dominating values were ____________. A. hard work B. thrift C. piety D. sobriety 2. Which statement about Cotton Mather is not true? A. He was a great Puritan historian. B. He was an inexhaustible writer. C. He was a skillful preacher and an eminent theologian. D. He was a graduate of Oxford College. 3. Jonathan Edwards' best and most representative sermon was_________. A. A True Sight of Sin B.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C. 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 D. God's Determinations 4. The common thread throughout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been the emphasis on the ___________. A. Revolutionism B. Reason C. Individualism D. rationalism 5. Anne Bradstreet was a Puritan poet. Her poems made such a stir in England that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__________”who appeared in America. A. Ninth Muse B. Tenth Muse C. Best Muse D. First Muse II. Period around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Enlightenment) 1.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eighteen century was the age of the Enlightenment. ____________was the dominant spirit. A. Humanism B. Rationalism C. Revolution D. Evolution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irred the world and helped form the American republic? A. The American Crisis. B. The Federalist

10部必读美国文学经典作品

10部必读美国文学经典作品 1.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著《哈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1984 ,美国文坛为《哈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哈克》的意义不一般。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 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贵妇画像》亨利·詹姆斯著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4. Moby Dick by Herman Melville《白鲸》麦尔维尔著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小说场面宏阔博大,思想内涵复杂,哲理性很强,而且文笔沉郁瑰奇,堪称杰作。 5. Martin Eden by Jack London《马丁.伊登》杰克.伦敦著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马丁·伊登》起着先驱作用,后来不少描写“美国梦”破灭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围绕这部书引起的争论首先是在主题上,按照杰克·伦敦的本意,写这部属的宗旨之一乃是攻击个人主义,但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他是在为个人主义辩护,而相当多的读者是把马丁·伊登当作“个人奋斗”的典型来接受的。其次是语言,有人认为“充满元气和力量”,也有人认为“粗糙”、“变化少”。杰克·伦敦是以“超人”自居的,他并没有成为超人,但《马丁·伊登》的确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作品。 6.The Great Gatsby by F.S.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著二十世纪的二十和三十年代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群星璀璨,各放异彩。先是作家德莱塞出版了一部又一部长篇巨著,并且在一九二五年又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同年四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纽约出版,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 ·艾略特立刻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海明威在回忆菲氏时写道:“既然他能够写出一本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好的书,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书。”艾略特和海明威都是以苛刻闻名的批评家,因此我们就不难领会这些评价的分量了。直到今天,《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美国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