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本质的能力。因此,本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初步掌握阅读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与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②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分析天气的特征;②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引导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科学探究学习为主线,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将播放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请同学们思考这是哪步动画片?片中歌词唱到了什么?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2、新课探究

(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

我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教学:①什么是天气?②怎样描述天气?③天气的特征是什么?④天气与人类又怎样的关系?提出四个小问题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

第二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如晴、多云、下雪、阴、雾、闪电、雨后天晴等,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

第三步,分析解释天气特征。首先,投影三则材料,即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天气有哪些特征;讨论后由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天气的三个基本特征。进而突破本节分析天气特征这一难点。

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军事等信息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

正是因为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天气预报就成了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即“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采用以下顺序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步,学生讨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主要途径?学生会说出许多的答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播放视频资料。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天气预报,学生观看后我会提问: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大胆探究,之后展示天气预报生产过程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教育。

第三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解说,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卫星云图与天气符号吗?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即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再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符号,通过投影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通过游戏巩固。让学生做个小游戏,在课堂上比一比谁能将以下的天气符号拖入正确的位置,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常见天气符号的记忆,让学生看懂天气预报,从而突破本节学会看天气预报这一难点。

(3)本课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一步,讲解大气污染事件。空气质量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在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受空气污染的主要事件。

第二步,学生讨论污染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三个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大气污染现象?这些污染来自什么地方?面对这些污染我们该怎么办?

第三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环境、从我做起,并树立环保意识。以达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3、课后探究

课后让学生“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下自己所听天气预报获得的信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并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4、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就是本课的小结了,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讲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部分,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我真诚的期待在做的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以求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