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4学习动机5 学习迁移6 知识7、学习8、知识的学习9、教学策略10、教师职业理想11教师的职业义12教师的职业良心13教师的职业公正14教师的职业幸福15教学评价16修养17因材施教原则18教育规律19德育20教育方针21、教育规律22、教育23教育制度24、教师职业道德25、师生关系26、个体身心发展27、个体主观能动性28、校园文化29、教育目的30教学31、教学过程32、教学组织形式33、班级授课制34、教学原则35、教学方法36、教学评价37学校德育38、德育目标39、德育过程40、班级41、班级管理42学校课程43、课程目标44、课程评价45、课程设计46:学习策略47学习迁移48、态度49、道德品质50问题51、定势52、诱因53、遗传54慎独55、依法执教.56教师道德修养

1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

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

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

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展开。

3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

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4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

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

习的一种需要。

习动机,处理竞争合作,促

使学生努力。

5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

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

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

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6知识:主体与环境相互作

作而获得的信息与组织。

7、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

下由于练习或反复印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

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

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

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

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

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

知结构。

9、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

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

系统的行为。

10、教师职业理想:忠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

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

高职业理想。必须做到热爱

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

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

质。

11教师的职业义务:是指

依照法律规定教师从事教

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

任。

12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

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

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

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

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

自我评价能力。

13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指

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

来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合体

劳动者。

14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

导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

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

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

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5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

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

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

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

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

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

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

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

评价。

16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

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

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

方法。

1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

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

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

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

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

最好的发展。

18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

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

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

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

必然趋势。

19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

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

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

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

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

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20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

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

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

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

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

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

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21、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

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

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

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

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

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2、教育:广义的教育,指

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

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

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

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

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

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

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3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

定的总称。

24、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

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

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

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

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

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

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

质。

25、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

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加为完

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

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

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

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等。

26、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

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

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

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

化过程,特别是指体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27、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28、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体和结晶。

29、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所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30教学: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3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3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33、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

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4、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

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

35、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

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

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

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

共同活动的方法。

36、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

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

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

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

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

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37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

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

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

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

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

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38、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

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

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

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

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39、德育过程:教育者按照

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

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

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

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

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

德情感、道德意志行为发展

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

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40、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

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

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

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

基本教育单位。

41、班级管理:教师根据一

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

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

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

动过程。

42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

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

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

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

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

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

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43、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

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

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

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和意图。

44、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

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

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

价值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

程。

45、课程设计:有目的、有

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

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

化的活动。

4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

率,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制

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

方案。

47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

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

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8、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

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

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

性。

49、道德品质:又叫品德,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

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

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

向和特征。

50、问题:个体不能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

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51、定势:先前影响所形成

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

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

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

活动。

52、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

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

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

物。

53、遗传:指人们从父母先

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

点,如肤色,身高和体重等。

54慎独:是指个人在无人

监督时,仍能谨身遵守道德

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

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

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55、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

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

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

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

和规范化。

.56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

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

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

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

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

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

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

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电子电路专业术语汇编

电子电路专业术语 ADM Add Drop Multiplexer 分插复用器 利用时隙交换实现宽带管理,即允许两个STM-N信号之间的不同VC实现互连,并且具有无需分接和终结整体信号,即可将各种G.703规定的接口信号(PDH)或STM-N信号(SDH)接入STM-M(M>N)内作任何支路。 AON Active Optical Network 有源光网络 有源光网络属于一点对多点的光通信系统,由ONU、光远程终端OLT和光纤传输线路组成。 APON AT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TM无源光网络 一种结合ATM 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的理想长远解决方案,代表了面向21 世纪的宽带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是一种采用离散多频音DMT线路码的数字用户线DSL系统。 AA Adaptive Antenna 自适应天线 一种天线提供直接指向目标的波束,比如移动电话的天线,能够随目标移动自动调整功率等因素,也称为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ADPCM 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 一种编码技术,将模拟采样的比特数从8位降低到3到4位,完成传输信号的压缩,ITU-T推荐 G.721 为32位ADPCM定义了一种算法(每秒8000次采样,每次采样采4比特),与传统PCM编码相比,它的传输容量加倍。

ADFE Automatic Decree Feedback Equalizer 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器 一种利用判决后的信号作为后向抽头的输入信号,可以消除噪声对后向抽头信号的影响的均衡器技术。 AMI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信号交替反转码 一种数字传输中常用的编码技术,逻辑0由空电平表示,而逻辑1由交替反转的正负电压表示。 AON All Optical Net 全光网 就是网中直到端用户节点之间的信号通道仍然保持着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间没有光电转换器。这样,网内光信号的流动就没有光电转换的障碍,信息传递过程无需面对电子器件处理信息速率难以提高的困难。 AOWC All Optical Wave Converter 全光波长转换器 是指不经过电域处理,直接把信息从一个光波长转换到另一个波长的器件。 ASK Amplitude Shift Keying 振幅键控 一种键控技术,对应二进制调制信号,承载信号在开启和关闭之间切换,也就是常说的 ON-OFF键控。 ATPC Automatic Transfer Power Control自动发信功率控制 技术的要点是微波发信机的输出功率在ATPC 控制范围内自动跟踪接手段接收电平的变化而变化。它的优点有可减少对相邻系统的干扰、减少上衰减问题、减低直流功率消耗、改善剩余误码特性、在衰落条件下使输出功率额外增加2dB。 AWF All Wave Fiber 全波光纤 消除了光纤1383nm的水峰,这样就在1350-1450nm波段能增加120多个新的波长(间隔100GHZ)。对于城市接入网的用户十分有利。 AU Administrative Unit 管理单元 提供高阶通道层和复用段层之间适配功能的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教育: 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 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4. 教育目的 教育的预期结果。 是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其在课程和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 5. 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间的关系。 6. 教师 广义的教师,是把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传递、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只能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7. 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秤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即使、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制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教育机制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8. 教师专业发展 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经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专业名词

信号是运载信息的工具是消息的载体。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号信息是信号包含的内容,没有信息,信号将毫无意义。 AVR单片机是1997年由ATMEL公司研发出的增强型内置Flash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PU) 精简指令集高速8位单片机。AVR的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 1997年,由Atmel公司挪威设计中心的A先生和V先生,利用Atmel公司的Flash新技术,共同研发出RISC精简指令集高速8位单片机,简称AV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ltium公司作为EDA领域里的一个领先公司,在原来Protel 99SE的基础上,应用最先进的软件设计方法,率先推出了一款基于Windows2000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EDA设计软件Protel DXP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Dxp 薛晓花电路板单片机 keil Protues 编写程序和仿真 EDA quatuas2 VHDL语言文本输入,图形输入。数字信号 Matlab 虚拟仪器 Multisim . Labviw 田思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 (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千比特/每秒)的传输速度。2G(second generation)表示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代表为GSM。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

教育理论 名词解释

教育理论专项训练(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5.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6.遗传: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的现象。 7.全民教育: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其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并使中青年脱盲。 8.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9.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10.普雷马克原理: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1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2.教育: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 13.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4.直观: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得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5.教育措施:教育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等。 16.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集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7.学校: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的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18.学校文化: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电子专业专业词汇

电子专业专业词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algebraic 代数 alumina 氧化铝 amber 琥珀 ammonia 氨 ampere 安培 amplitude 振幅 analogous 相似的;类似的 angular frequency 角频率anisotropic 各向异性 anode 阳极 antenna 天线 antiferromagnetic 反铁磁aperture 孔径;口径;光圈approximation 近似值 array factor 阵因子 astigmatic ray 散射线 astigmatic tube of rays 散光管射线asymptotic form 渐近形式 atomic number 原子序数 attenuation constant 衰减常数auxiliary 辅助的 axial ratio 轴比

azimuthal 方位角的 backscattered 反(背)向散射的 bakelite 人造树胶 bandwidth 带宽 barium 钡 barium tetratitanate 四钛酸钡 basis function 基函数 beryllium 铍(符号Be) Bessel function 贝塞尔函数 biconical transmission line 双锥传输线 bilinear formula 双线性公式 binomial 二项式;二项分配 binomial impedance transformer 二项式阻抗变压器binomial transformer 二项式变换器 bistatic 双站 boron 硼 bouncing plane waves bound electron 束缚电子 boundary condition 边界条件 boundary-value problem 边界值问题 brass 黄铜 Brewster angle 布儒斯特角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章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三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晶体二极管 一、填空题 1、物质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三大类,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 2、根据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的杂质元素不同,可形成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 3、纯净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空穴和自由电子数相等。N型半导体又称电子型半导体,其内部少数载流子是空穴;P型半导体又称空穴型半导体,其内部少数载流子是电子。 4、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一般硅二极管的开启电压约为V,锗二极管的开启电压约为V;二极管导通后,一般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V,锗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V。 5.锗二极管开启电压小,通常用于检波电路,硅二极管反向电流小,在整流电路 及电工设备中常使用硅二极管。 6.稳压二极管工作于反向击穿区,稳压二极管的动态电阻越小,其稳压性能好。

7在稳压电路中,必须串接限流电阻,防止反向击穿电流超过极限值而发生热击穿损坏稳压管。 8二极管按制造工艺不同,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 9、二极管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 开关、热敏、发光和光电二极管等二极管。 10、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工作电压、反向饱和电流和最高工作频率。 11、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和动态电阻。 12、图1-1-1所示电路中,二极管V1、V2均为硅管,当开关S与M 相接时,A点的电位为 无法确定V,当开关S与N相接时,A点的电位为0 V. 13图1-1-2所示电路中,二极管均为理想二极管,当开关S打开时,A点的电位为10V 、 流过电阻的电流是4mA ;当开关S闭合时,A点的电位为0 V,流过电阻的电流为2mA 。 14、图1-1-3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理想器件,则流过二极管V1的电流为,流过V2的电流为,输出电压U0为+5V。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4、《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5、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目”是实现“三纲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电子专业学生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

电子元器件知识 一、印制板(线路板、PCB板) 1、PCB板分类 A、单面板:PCB板只有一面有铜皮。 B、双面板:PCB板两面都有铜皮。 C、多层板:PCB板有多层铜皮。 2、PCB板术语 A、元件面:印有元器件的白油图和编号的那面。 B、焊接面:印制板上除元件面外的另一面。 C、绿油层:覆盖在铜皮上的一层绿色油层。 D、阻焊层:铜皮上没有绿油层的部分。 E、铜皮:用来连接元器件的引脚的一层覆盖在印制板上的细铜墙丝。 F、焊盘:焊接面上用来焊接元器件引脚,带有圆孔的圆形阻焊层。 G、焊点:焊有焊锡的焊盘。 H、过孔:双面板上用来连接两面上的铜皮的铜孔。 I:丝印:印制板的元件面印有用来标示元器件形状的白色线条。 二、元器件 1、电阻器 A、简称电阻,代表符号:R;单位:欧姆,单位符号:Ω(欧)、KΩ(千欧)、 MΩ(兆欧)。 B、换算关系:1MΩ=103KΩ=106Ω。 C、分类:碳膜电阻、精密电阻、贴片电阻、线绕电阻、压敏电阻、金属膜电阻、氧化膜电阻等。 D、额定功率:1/8W、1/4W、1/2W、1W、2W等。 E、贴片电阻:103=103Ω=10K,4701=4700Ω=4.7KΩ,6R8=6.8Ω F、色环电阻辨认:

2、电容器 A 、电容器:简称电容,符号:C ;单位:法拉,单位符号:F (法)、UF (微法)、NF (纳法)、PF (皮法)。 B 、电路标示符号: 瓷片电容电解电容 C 、丝印符号: 电解电容瓷片/涤纶电容瓷片/涤纶电容 D 、换算关系:1F=106UF=109NF=1012PF E 、概念:彼此绝缘物质隔开面又相互靠近的两个导体组合成的容器,用能上能下储存容纳电荷。

cmos工艺名词解释

CMOS工艺名词解 saliside——当金属和硅化物接触时会产生一层融合物,叫难融金属硅化物,此及saliside。siliside——一种工艺,在源漏区淀积(或是叫覆盖?)硅化物,这样一种 工艺就叫siliside。 poliside——也为一种工艺,乃在栅极poly上淀积硅化物。 A.M.U 原子质量数 ADI After develop inspection显影后检视 AEI 蚀科后检查 Alignment 排成一直线,对平 Alloy 融合:电压与电流成线性关系,降低接触的阻值 ARC: anti-reflect coating 防反射层 ASHER: 一种干法刻蚀方式 ASI 光阻去除后检查 Backside 晶片背面 Backside Etch 背面蚀刻 Beam-Current 电子束电流 BPSG: 含有硼磷的硅玻璃 Break 中断,stepper机台内中途停止键 Cassette 装晶片的晶舟 CD:critical dimension 关键性尺寸 Chamber 反应室 Chart 图表 Child lot 子批 Chip (die) 晶粒 CMP 化学机械研磨 Coater 光阻覆盖(机台) Coating 涂布,光阻覆盖 Contact Hole 接触窗 Control Wafer 控片 Critical layer 重要层 CVD 化学气相淀积 Cycle time 生产周期 Defect 缺陷 DEP: deposit 淀积 Descum 预处理 Developer 显影液;显影(机台) Development 显影 DG: dual gate 双门 DI water 去离子水 Diffusion 扩散 Doping 掺杂 Dose 剂量 Downgrade 降级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4、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5、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6、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7、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8、教育的本质 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9、人的发展:是指贯穿在人一生中的身心诸方面的变化过程。 10、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1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2、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行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3、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1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5、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6、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内容。 1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18、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1.管理:(management) 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 地完成工作。 Management involves coordinating and overseeing the work activities of others s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2.管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以社会组织和组织领导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 学。(维基百科) Management is a social science whose objective is to study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3.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种。 It includes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4.计划(Planning) 设定目标,确定战略,并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项活动。 Defin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y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5.组织(Organizing) 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Determining what needs to be done, how it will be done and who is to do it. 6.领导(Leading) 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Motivating, leading and any other actions involved in dealing with

电子电器专业术语

1/f noise 1/f 噪声 16 bit microcomputer 16 位微型计算机 3 d distribution 三维分布 4 bit slice processor 4位片处理机 5 reference 5伏基准电压源 a d converter 模拟数字转换器模数转换器abbreviated code 缓冲存储器abbreviated dialing 快速呼叫 aberration 象差 abnormal glow discharge 异常辉光放电abnormal reflections 异常反射 abrasion 磨耗 abrasive 磨料 abrasive dust 磨粉 abrasive jet machining 磨料喷射加工abrasive jet trimming 磨料喷射蝶abrasive paste 磨蚀剂 abrasive trimming 研磨蝶 abrupt degradation 急剧退化 abrupt heterojunction 突变异质结 abrupt junction 突变结 absolute threshold of luminance 绝对亮度阈absorbed power 吸收功率 absorber 吸收剂 absorbing capacity 吸收能力 absorbing circuit 吸收电路 absorbing layer 吸收层 absorbing medium 吸收媒质 absorbing transition 吸收跃迁absorption 吸收 absorption band 吸收带 absorption length 吸收长度 absorption line 吸收线 absorption loss 吸收损失 absorption measurement 吸收测定absorption modulation 吸收灯absorption point 吸收点 absorption resistance 吸收电阻absorption thickness 吸收长度absorptivity 吸收能力 abutment joint 对接 ac cut quartz ac 截割水晶片accelerated aging 加速老化 accelerated particle 加速粒子

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要点(名词解释) 1、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 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2、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 的,剖面的研究。 3、专题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 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是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势。 4、总体比较: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 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5、1817 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了,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奠 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6、1816 年,英国的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7、1820 年,英国的怀尔德斯平在偏离伦敦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8、1913 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这所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 女的健康、预防流行疾病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以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方法教育儿童。 9、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 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 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10、哈多报告:1933 年,英国颁布了《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11、幼儿凭证计划:1995 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为7、3 亿英镑 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 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 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计划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4 岁以下的儿童。 12、编织学校: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 岁的学 前儿童。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唱歌、书法、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13、凯果尔:法国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她具体领导了19 世纪80年 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4、母育学校: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母育学校招收2—6 岁的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15、巴乌利美托儿所:德国巴乌利美托儿所招收母亲从事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1—5 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保护其健康。保育所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大力提倡户外活动。作为农忙季节的托儿所,教育在那里只是附带进行的,内容有语言训练、唱歌、社会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的培训。 16、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德国热心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新教派牧师,在她的影响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