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教学设计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内容标准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运用辨证的、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有关资料,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培养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审美能力。

按照师生互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

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重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学习这一项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重点。巴黎公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虽然仅72天就失败,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创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了其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权,说明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学习这一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把握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的关键。

难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难点。学生本身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史实比较陌生,且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离不开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进一步探讨分析。公社失败的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至于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最后的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这些都需要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PPT: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思想大师群星璀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设计着美好的未来生活。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梦想着一个大同社会,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描绘了一个真善美的理想国。陶渊明描述了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设计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

但是,每一个天才的设计都因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而存在着各种缺陷。然而人类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了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马克思设计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创设情境:展示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家的图片,介绍他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学生欣赏、感受,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千百年来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类建设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的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研探新知

一、理想社会的科学思考——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的酝酿——历史条件

师:(学生自主学习)请结合以下四则材料,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提示:可从经济前提、阶级基础、思想来源、社会实践等方面归纳)展示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师: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哪些弊病?生: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日益暴露。

师:1825年,经济危机发生,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政治状况,就会——

生:斗争、抗争。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工人阶级是如何抗争的。

展示材料:

材料二: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三大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此时的工人运动不仅要求改善生活的待遇,还要政治权利。

师:三大工人运动表明了什么?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生:科学理论的指导。

师:马克思主义是凭空而来的吗?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必然要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就。

展示材料。

材料三:19世纪人类思想三大成果:用图片加简要的文字说明。

学生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三大优秀思想成果。

设计意图:展示材料和图片,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非是空中楼阁,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分得开吗?

生:分不开。

展示材料。

材料四:马克思于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开展理论研究。

生(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之四: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革命实践与理论

研究。

设计意图:本子目通过对图片及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启发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师生互动,总结展示,培养学生分析、提炼、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师:我们感受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重重,资本主义在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并爆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本就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斗争不断,政治危机严重,广大人民对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急需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民改善贫困的生活状况。

师(展示课件): 1999年的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请人们猜一猜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

BBC宣布,人们评选的结果是卡尔·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二至第四名。为什么会是马克思呢?马克思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什么?

生:《共产党宣言》。师:《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至今已经有200多种语言发行了1000多个版本,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这本不到3万字的小册子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让我们重读《共产党宣言》的经典段落,来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共产党宣言》

解读经典

解读《共产党宣言》,并概括其内容。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教师展示这五则材料,提问学生思考每段材料的主要观点。学生在回答出每则材料的观点后,教师总结评析。第一则材料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第二则材料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第三则材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第四则材料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表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决心;第五则材料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一方面感受经典原著,另外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师:小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让学生回答,教师同时解析。

师(展示课件):结合《共产党宣言》的首句与尾句,谈谈其发表有何重大意义。假设你是《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商之一,请你为其写一宣传语。

3.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材料: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恩格斯师:阅读段材料思考,举出哪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或建设实践。(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记录片。记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

——《德国“马克思城”重新挂牌》《环球日报》(2011 年 2 月 23 日) 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对过去乃至今天都有指导

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有旺盛的生命力,科学的理论有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并且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总结的结果,并且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黎公社”这一知识点,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怎样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得到丰富的。

二、理想社会的一次勇敢尝试——巴黎公社革命

出示材料。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师: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巴黎公社是在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爆发的,以及巴黎公社的概况。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马克思谈巴黎公社的一段话,引起学生探究巴黎公社爆发的历史条件及概况的兴趣。再通过形象的线索形式表现,增进学生的理解,增强其感性认识。

解读史料

出示材料师生共同解读。

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不承认凡尔赛政府,炸毁旧的国家政权,并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

下令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规定公社支援的薪金不许超过熟练工人的最高工资,男女教师同工同酬……公社还成立了救济贫民的机构,设立劳动就业登记处,实行免费教育等等。

——公社《告法国人民书》师:请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革命措施。(略)

从这些措施中,我们可以发现巴黎公社代表哪个阶级利益?(工人阶级)

“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有何重要意义?

展示国际歌和欧仁鲍狄埃头像,提问:《国际歌》体现了什么精神?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从情感、价值观的角度,使学生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师: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巴黎公社战士的精神长存。请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谈谈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出示材料师生共同解读。

解读史料

巴黎公社“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因此它既不可能取得胜利……

——马克思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工人只有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师:(合作探究)谈一谈巴黎公社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

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互助合作,畅所欲言,思想火花得到了相互碰撞,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展示材料和图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探索,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延伸思考)设计意图:通过“你心中的理想社会”,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使历史与当今的社会相结合,史为今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社会,如何实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呢?使学生升华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地延伸。

本课特色

本单元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变成实践的历史发展线索,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起到了起下的作用。包括两大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主义即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承担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重任,为十月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次尝试,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虽然失败,但影响深远。

本课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提炼、分析、综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课主要以材料及图片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同时教师根据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拓展延伸、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展示。本节课的主旨是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只占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成了对课堂的指导,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