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期末复习讲义

六年级期末复习讲义
六年级期末复习讲义

六年级复习讲义

(内部资料,一本在手,考试无忧O(∩_∩)O)

一、文言诗文阅读

(一)古诗默写

范围:每周一诗,书本上所有诗文

复习技巧:读一读、想一想、抄一抄、默一默

熟读,圈划出经常容易出错的字词,在默写本及任务本上写一写,想一想意思,然后再默写。

(二)古诗理解

范围:除每周一诗的书本上所有诗文

常考题型:诗文理解、古诗文中的修辞、写作手法。

修辞: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

写作手法: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多是自然的)来抒发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如《观沧海》

托物言志: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描写(多是自然的)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特别是心志抱负。如《蝉》对比:是由性质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名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双方的地位相同,无主次之分。如《画眉鸟》中林中鸟与笼中鸟的对比,表达诗人对受束缚的憎恶与对自由的赞美。

衬托:由性质相同或相对的两个事物构成的一种映衬关系,双方有主次之分。其目的是突出主要一方,使其特点更鲜明。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虚实结合:“实”指眼前景,“虚”指想象景或梦景,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理解:作者朝代、重点字词意思、诗歌体裁、诗歌主要内容、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感情基调(三)文言文阅读

考点:常见的实词,常见的短语和句子,常见的文化常识,短文的记诵。(方法:课下注释,上课笔记)

答题技巧:第一遍读,圈划出不懂字词,第二遍读,根据上下文语境,翻译出字词,第三遍读,连词成句,第四遍读,将古代汉语语顺调整为现代汉语语顺。课外文言文尽量在原文中找答案,原文没有的结合文章做合理推理。

文言文翻译技巧: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调整语序,删去无义;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对照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文言文的启示:深挖文本意思,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概括哲理、启示、道理要从股市中分析出实质,类似于真理的话才够格叫哲理。方法:通过现象看本质。

二、现代文阅读

(一)词语基础知识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1、了解词语的“词典意义”

所谓“词典意义”就是词语固有的、基本的、一般情况下的意义。词典中对该词语做出的规范解释。只有先理解词语的词典意义,才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其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2、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

所谓“语境意义”就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需要结合全文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与分析。

例:“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一句中,“酝酿”一词的正确解释是()

A造酒的发酵过程B比喻做准备工作

这里应该选择B项。

3、理解词语的比喻义

词语的比喻义是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比喻的意义。例如:“他很高兴,但毕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句中的“机关”用的就是比喻义,这里是把秘密比喻成了机关。

4. 重点词语还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中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答题技巧: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例: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样的具体内容是指:爸妈要“我”去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羚羊木雕》)然而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中“这样”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现代文阅读中关于词语的题型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首先回答原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回答表达作用。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例:“我们走到她跟前,献上了2000张糖纸”中的“献上”能否改成“递上”,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献上”有把东西恭敬地送给别人的意思,在此正体现了她们渴望得到电动狗的心情,而“递”字则没有此意。

2.某句话中某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首先回答原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回答表达作用。

例:“我和世香每人都终于攒够了1000张糖纸”,一句中“终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终于”表现了极不容易,因为每人攒够1000张糖纸是很需要耐心和费时的事情,用“终于”

生动地表现了这项工作的困难和完成后的喜悦之情。(《一千张糖纸》)

3.结合上线文,辨析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括号中的词语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这种题型,问法不同,实质相同。答题模式是首先回答原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回答表达作用。最后说明如果换成括号内的词语,则表达效果不好。

例:他们满肚子热望(希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

答:热望比希望更急切,希望得到钱财的心理更强烈,更能突出国防士兵的贪婪。

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不相信)。

答:坚不相信强调了“不相信”的程度,写出国方士兵对搜出钱财的期待之强烈,间接写出国方军官的腐败。(《清贫》)

(二)四种句式基础知识

1、陈述句

陈述句是述说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

2、感叹句

感叹句是抒发喜悦、兴奋、悲哀、惊奇、感激等感情的句子。例如: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3、疑问句

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你上体育课了吗?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一种疑问句不是有疑而问,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这种疑问句成为反问句。反问句一般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难道你不觉得语文很有趣吗?

4、祈使句

祈使句是表示请求、命令、期望、劝阻、催促的句子。如:请保持安静。如:祝你幸福。

句式变换原则是: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只可增删个别词语。③尽量避免重复,注意语言的流畅。

例:将“老师一定会从那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的”改为反问句。

老师怎么会不从那充满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呢?(《花的话》)

(三)修辞基础知识

1、比喻

比喻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的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具体内容(概括喻体的特征)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的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亲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所描写的物体的特征。

3、排比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接连地说出来。

排比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增强文章气势+强调了该排比所描写的物体的特征。

4、夸张

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刻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强调了被夸张的事物的特点,渲染了某种气氛。

5、设问

设问就是故意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引起读者深思(开头)、承上启下过渡(中间)

6、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疑问。

反问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强调语气,渲染气氛。

7、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相互相反的事物的特性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使反差更加明显。

对比表达作用的答题公式:强调、突出事物好的特性。

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的答题要求是:既要点出该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又要写出在文中具体的表达作用。

实战训练

1、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厮打。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

是一座宣石假山。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落未落的太阳似乎很依恋草原,在地平线上颇迟疑了一阵,但也终于下山了。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叙文考试重点

⑴根据记叙文特点,读懂文章内容。

⑵能分析记叙文的思路结构(顺序、倒叙、插叙)

⑶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

⑷能分析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作用。

⑸能根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见解。

⑹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一、把握记叙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或写人,或写事,阅读首先要关注人物和事件,看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事情是怎样起因经过结果的。另外,写人记事离不开时间和地点,尤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要注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写作背景。

二、分析中心与材料

1、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中心是全文内容的核心与灵魂,起着统领材料的作用,材料围绕中心,为表现中心服务。

2、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阅读记叙文要读懂文章内容,就要正确理解材料,所谓正确理

解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便,一是准确概括材料:人物又哪几个方面的表现?文章写了几件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重点写的材料是什么?次要的材料又有哪些?要把这些内容梳理清楚,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是理解材料的内涵或作用:有的材料内涵比较明显,作者直接点明其意义。有的比较隐晦,要联系全文,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材料的内涵或作用要有一个整体阅读的观念,联系全文来看局部材料的意义或作用,切忌断章取义。

3、中心

读完一篇文章,不能停留在作者写了什么内容的层面,还要从作者的写人叙事中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人和事,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这就是中心。

把握中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材料入手,分析文章写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围绕什么来写。写人的文章,还要概括出人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再看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从中提炼中心。记事的文章要分析事件包含的意义,或者作者对事件的认识。从材料入手提炼中心是把握文章中心最基本的途径。

第二,文章的中心往往通过作者的议论和情感抒发表达出来。要善于抓住文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来把握文章中心。写人的文章要关注那些揭示人物品质、性格特征的词语,记事的文章要关注与事件本质意义相关的词句。这些揭示中心的语句被称为记叙文关键词句。

第三,文章的中心往往在开头和结尾部分表露出来,尤其结尾,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文章标题对全文内容、线索以及中心都有一定的揭示作用,要善于利用。有些句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把握中心也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1、叙述和描写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类文章以及小说、散文等文学作用最常用的表达方式。阅读此类作品,应主要通过叙述,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通过叙述可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5种)和环境描写(自然和社会)。描写的基本作用表现为: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再现人物形象、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再现自然风貌。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再现人物所处的环境或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为了反应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突出文章中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季节、时令等),渲染或创设气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例:《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多次写到大雾,“诺曼底”号与“玛丽”号发生碰撞,大雾是原因之一,这里写大雾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船长在“阴惨惨的薄雾”中沉入大海,写大雾是为了渲染现场的悲壮气氛,也表现了船长忠于职守的英雄品质。环境描写常常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作用。

细节描写:除了人物和环境描写,还有一类描写叫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注意:细节描写不会单独出现,它通常伴随着人物或环境描写而出现。

典型题型: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例:说说下列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马来的雨的,分别写出了马来的雨的什么特点

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角度:特点:

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角度:特点:

2、议论和抒情

议论和抒情也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的议论,就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阅读时要注意咀嚼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

四、分析思路结构、了解写作手法

1、思路结构

⑴顺序、倒叙、插叙

顺序,在记叙文中,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叫顺序。

倒叙,为了表现主题,或为了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把先发生的事放到后面去说,后发生的事放到前面说。

插叙,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

⑵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在记叙文中,可以有一条线索,也可以有几条线索。线索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全文的事物。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⑶照应。就是上下文形成呼应。前面提出的在后文有所交代。后面出现的,文章前面部分有所暗示和交代的叫铺垫。

2、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对比、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典型题型: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线索;

3、文末:点明主旨;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第三部分说明文阅读

考点:

⑴能根据说明文文体特点,读懂文章内容

⑵能分析说明文的思路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⑶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⑷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1、说明对象及类别

说明对象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这类文章统称事物说明文。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类文章统称事理说明文。

2、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形状、性质、功能等。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

怎样才能把握说明文对象的特征呢?一是要注意文章的中心句。二是文中没有明显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需要读者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特征。

考试题型主要包括:指出全文的说明对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和局部特征等。

二、理清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形状、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小到大等。

2、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文章,常常采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依据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说明,阐明事物的说明文,多采用这种顺序。逻辑关系常见的有: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局部等。

运用不同说明顺序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语言标志,抓住它,就能顺利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说明顺序,掌握文章结构。这些语言标志包括:

⑴表序号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

⑵每自然段的起始句,常常点明本段文章要说明就的内容。

⑶统领句。有的统领全文,有的统领几段。

⑷小结句。往往在每段的末尾部分,有小结本段的语句。

⑸过渡句。有的以设问句领起下文,有的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既……又……”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试的题型有:辨析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分析段落不能调换位置的理由等。

三、掌握说明方法

必须要掌握的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

1、举例子

即举出有代表性的实际例子来说明事物。答题公式: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特征。

2、列数字

即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答题公式:精确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某种特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作比较

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相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比较能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浅显。答题公式:强调了被比较事物的某种特征。使文章更通俗易懂。

4、列图表

即运用图表的方式来说明。答题公式:具体、直观地说明了事物的某种关系或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四、体会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由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决定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相比,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具体。

1、准确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精确、切实,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大量运用数字,在文中使用“大约”、“最”、“左右”

2、具体

说明文语言的具体性表现在简洁、通俗、生动上。简洁就是简明、干净,没有过多描写抒情;通俗即浅显、平实,让读者一看就懂;生动就是活泼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在科学小品文中比较明显。

考试中常见题型是考查修饰、限定词语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第四讲 一、基础部分词语(二) (一)成语 1、按来源归类 (1)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鹏程万里开天辟地八仙过海鸡犬升天点石成金……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坐井观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班门弄斧刻舟求剑…… (3)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字千金入木三分三顾茅庐毛遂自荐四面楚歌负荆请罪图穷匕见…… 2、按字数归类 (1)三字成语 下马威破天荒忘年交恶作剧登龙门黄粱梦莫须有抱佛脚杯中物…… (2)五字成语 中看不中吃舍命陪君子碰一鼻子灰恶人先告状依样画葫芦物以稀为贵…… (3)六字成语 张家长李家短先小人后君子耳闻不如目见吹胡子瞪眼睛天机不可泄露…… (4)七字成语 最近皮厚腹中空同是天涯沦落人敬酒不吃吃罚酒儿行千里母担忧跳进黄河洗不清 (5)八字成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6)九字成语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7)十字成语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8)十一字成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十二字成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10)十四字成语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来费工夫 3、按结构归类 (1)并列式 亭台楼阁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枪林弹雨铜墙铁壁斩草除根偷天换日众叛亲离 (2)ABCA式 仁者见仁精益求精微乎其微举不胜举数不胜数闻所未闻防不胜防天外有天 (3)ABAC式 可歌可泣快人快语诚心诚意难舍难分任劳任怨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惟妙惟肖 (4)ABCB式 以德报德出尔反尔以讹传讹将计就计以牙还牙人云亦云自然而然倚老卖老 (5)AABC式 彬彬有礼栩栩如生津津有味芸芸众生咄咄逼人格格不入绰绰有余莘莘学子 (6)ABCC式 文质彬彬人心惶惶众目睽睽书声琅琅信誓旦旦千里迢迢衣冠楚楚逃之夭夭 (7)AABB式 兢兢业业郁郁葱葱鬼鬼祟祟唯唯诺诺堂堂正正洋洋洒洒浑浑噩噩熙熙攘攘 (8)ABBC式 自欺欺人不了了之言人人殊 (9)前后反义式 生死攸关刚柔相济颠倒黑白礼尚往来上行下效朝秦暮楚博古通今眼高手低 厚古薄今深入浅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无中生有朝不保夕 (10)前后近义式 见多识广眼疾手快皮开肉绽长吁短叹丰衣足食丰功伟绩龙争虎斗家喻户晓 4、按用法归类 (1)形容时间易逝、宝贵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白驹过隙岁月如流稍纵即逝一刻千金时光荏苒(2)含有色彩的成语 黑白分明万紫千红碧海青天绿肥红瘦炉火纯青阳春白雪青云直上(3)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秋风瑟瑟风清月明晓风残月枫叶似火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4)出自《西游记》的成语 火眼金睛好吃懒做必由之路一本正经抓耳挠腮倒打一耙叫苦连天神通广大

六年级奥数-牛吃草问题-教师讲义

第八讲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概念及公式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牛吃草问题的历史起源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1642—1727)提出来的。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五大基本公式: 1) 设定一头牛一天吃草量为“1” 2)草的生长速度=草量差÷时间差; 3)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4)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5)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这五个公式是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基础。首先一般假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不变,设为"1",解题关键是弄清楚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求出每日新长草的数量,再求出草地里原有草的数量,进而解答题总所求的问题。 牛吃草问题是经典的奥数题型之一,这里我先介绍一些比较浅显的牛吃草问题,后面给大家开拓一下思维,首先,先介绍一下这类问题的背景,大家看知识要点 求天数 例1、牧场上长满了牧草,牧草每天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这片牧草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 解:假设1头牛1天吃的草的数量是1份 草每天的生长量:(200-150)÷(20-10)=5份 10×20=200份=原草量+20天的生长量原草量:200-20×5=100份或 15×10=150份=原草量+10天的生长量原草量:150-10×5=100份 100÷(25-5)=5天 答:这片牧草可供25头牛吃5天?

【全国通用】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奥数经典培训讲义——植树问题(三)

植树问题(三) 姓名 1. 一位小朋友以相等的速度在路上行走,从第1棵树走到第17棵树用了16分钟,如果这位小朋友走了30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 2. 一个人以相等的速度在林荫路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21棵树用了20分钟,当他走10分钟时走到第几棵树? 3. 一位老人以相等的速度在公路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12棵树用了22分钟,如果这条公路上每相邻两棵树之间距离相等,这位老人走到第36分钟时能走到第几棵树?走到第36棵树时用几分钟? 4. 马路的一边等距离栽种着梧桐树,早晨小强以均匀的速度在马路的该边跑步锻炼身体,他从第3棵树跑到第15棵树用了12分钟,他准备往返跑步48分钟,问小强跑到第几棵树时应返回? 5. 有一根长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做一记号,每4厘米也做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开,绳子共被剪成多少段? 6. 一根木头长150厘米,从一端开始,每隔15厘米画一个红点;再从同一端开始,每隔10厘米画一个绿点。然后在画有红点和绿点的地方用锯锯断,问:一共可以锯成多少段? 7. 有一根长21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 厘米做一记号,每5厘米也做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开,绳子共被剪成多少段? 8. 一座大桥全长300米,计划在桥的两侧栏杆上各安装20块花纹图案,每块图案的横长为3米,靠近桥的图案距离桥两端都是25米。求相邻两块图案之间的距离。

9. 一座桥长168米,计划在桥西侧栏杆上,等距离地各安装16块广告牌,每块广告牌长3米,靠近桥两端的广告牌距桥端都是15米,求相邻两块广告牌之间间隔几米? 10. 一座桥有7个桥洞,从第1个桥洞到第7个桥洞全长100米,相邻两桥洞之间间隔5米,平均每个桥洞长多少米? 11. 一列火车全长350米,共有16节车厢,已知每节车厢之间的距离为2米,求每节车厢长多少米? 12. 六年级学生360人排成四路纵队,也就是四人一排,排成许多排,已知两排之间都相隔2米,这个队伍长多少米? 13. 四年级有350人,每10人排成一排,如果每相邻两排之间间隔1米,这个支队伍长多少米? 14. 某运动员有160人参加运动会入场式,他们每4人排成一行,前后每行间隔1米。主席台长25米,他们以每分钟32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走多少分钟 15. 军训队伍共有学生有2404人,每4人1排,前后两人相隔3米,队伍以每秒2米的的速度前进,通过一座大桥时,从排头上桥到排尾离桥共用去18分钟,求这座大桥全长。 16. 陆、海、空三兵种组成三个仪仗队方阵,每方阵400人,都是8列纵队并列进行。陆军方阵前后每人间隔1米,海军方阵前后每人间隔2米,空军队伍方阵前后每人间隔3米,各兵种间隔4米,整个仪仗队前进速度为每分钟80米,求仪仗队通过98米检阅台要用多长时间? 17. 三年级共有4个班,每班40人,现组织三年级同学外出春游,每个班4个人一排,每排间隔1米,而每班与班之间间隔10米,队伍每分钟走30米,要全部通过一座234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小学六年级 语文讲义 9 第2讲.竞赛班.教师版

1.句子训练:修改病句,了解句子类型,进行句子转换训练。 2.运用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 3.掌握和正确运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4.小升初面试支招(二)。 [成语万花筒] 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一种动物名称,组成成语。试一试,你准行。 为( )作伥 画( )添足 攀( )附凤 狡( )三窟 闻( )起舞 亡( )补牢 ( )口余生 ( )急跳墙 ( )肠小道 指鹿为( ) ( )毛蒜皮 ( )目寸光 【参考答案】 为虎作伥 画蛇添足 攀龙附凤 狡兔三窟 闻鸡起舞 亡羊补牢 虎口余生 狗急跳墙 羊肠小道 指鹿为马 鸡毛蒜皮 鼠目寸光 [文常小贴士] 1.文坛上的“父子兵”: 中国文坛上,很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是家学渊源,更有一家父子,兄弟都是斐声文坛的大家。 比如,三国时期的“三曹”: 曹操(父)、曹丕(兄)、曹植(弟) 宋朝的“三苏”:苏洵(父)、苏轼(兄)、苏辙(弟) 2.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3.唐初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本讲重点在于对句子、标点进行系统梳理及强化训练,[方法导引]环节提供了一些解题方法和答题技 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例题讲解这些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记笔记。 [实战演练]环节提供了一些经典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例题,并讲解相关解题方法和技巧。根据实 际情况,教师可以补充相关例题。 [牛刀小试]环节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答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巩固方法,运 讲义使用参考 第2讲 固本夯实强基础(二)

用答题技巧。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补充相关例题。 [小升初面试支招]选取了一些重点学校历年面试真题,请教师课上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面试题目,提前做好准备。 (教师专用,学生讲义上没有这部分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记笔记。) 一、标点符号。 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使用句号时,应注意:⑴凡能独立成句、意思完整的句子,应用句号点断。⑵书名或篇名与标题和章节题目的末了不用句号。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反问句)。使用问号时,应注意:⑴有些句子中虽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句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他最近在学什么。⑵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只能放在句末。如:你是去学校还是直接回家?连续发问时,每句话末尾用问号。⑶主谓倒装的疑问句,问号放在句末。如:怎么了,你?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使用叹号时,应注意:⑴叹号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如惊喜、赞叹、愤怒、请求、命令、祈使、悲伤、惧怕等,只要是抒发强烈感情的语言,句末均用叹号。⑵反问句如感叹语气强烈,可用叹号。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使用顿号时,应注意下列情况不用顿号:⑴表示概数的地方,如:“十二三岁”“三四个”之类,不用顿号;⑵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等连词时;⑶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并列词语间,如“工农兵”;⑷并列短语作谓语、补语时,其间的停顿用逗号不用顿号。 5.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时,应注意:⑴主语部分较长,或为了突出强调主语,用逗号;⑵较长的主谓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用逗号;⑶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成分之间,用逗号; ⑷倒装句子成分之间用逗号,如主谓倒装,状语、定语后置句。 6.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使用分号时,应注意区别分号和逗号的不同之处。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其他分句只要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得用分号。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层次清楚。 7.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⑴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⑵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⑶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小学六年级 语文讲义 1 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1.能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辨明字义; 2.积累成语、歇后语,通过练习,正确运用成语、歇后语; 3.准确使用关联词语; 4.小升初面试支招(一)。 [成语万花筒] 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 )尘不染 ( )姓之好 ( )思而行 ( )海为家 ( )体投地 ( )神无主 ( )窍生烟 ( )面威风 ( )霄云外 ( )全十美 ( )感交集 ( )载难逢 ( )象更新 【参考答案】 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常小贴士] 1.《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史记》既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名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纪、表、志、传,体例完备,现存汉以后各朝代 所谓的正史,基本都是沿用《汉书》的体例,《汉书》在中国文学史是有巨大贡献,作者班固。 3.《资治通鉴》是我国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是宋朝的司马光负责编纂的。 第1讲 固本夯实强基础(一)

讲义使用参考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会了的东西还不能成为能力,只有熟练了的东西,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运用自如。本学期进入总复习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强化训练这些知识。本学期共12次课,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这三方面进行集中训练,中间穿插小升初面试的真题及应答技巧。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清语文学习的脉络,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学习能力,为将面临的小升初考试和以后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本学期[快乐热身]环节增加[文常小贴士],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是为小升初备考。每次内容2-3条,不拘形式,教师可以留为课后复习作业,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检查学生记忆的情况。 本讲重点在于对字、词进行系统梳理及强化训练,[方法导引]环节提供了一些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例题讲解这些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记笔记。 [实战演练]环节提供了一些经典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例题,并讲解相关解题方法和技巧。 [牛刀小试]环节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答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巩固方法,运用答题技巧。 [小升初面试支招]选取了一些学校历年面试真题,请教师课上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面试题目,提前做好准备。 (教师专用,学生讲义上没有这部分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记笔记。) 一、汉字 (一)多音字 汉字大部分只有一个读音,但也有一些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我们掌握了辨识的方法就能 准确选择正确的读音。 1.看词性。有的多音字因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钻”组成动词的时候读“zuān”(钻研)(钻探),组成名词的时候读“zuàn”(钻井)(钻头)。 2.看词义。有的多音字组成的词,当它的意思与某事物或现象有关时,读同一个音;与另外一个事物或现象有关时,读另一个音。如“强”组成的词语,当词语意思与“壮”有关时读“qiánɡ”(强壮、强

32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9道经典试题

6 人教版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 9600 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 40%,再从甲存款 中提 120 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 乙的存款 9600×(1-40%)=5760(元)5760÷2+120=3000(元)3000÷(1-40%) =5000(元) 2 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 1/4!”小亮说: “你要是能给我你的 1/6,我就比你多 2 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4*1/6=2/ 3 4-2/3=3 又 1/3(份) 3+2/3=3 又 2/3(份)3*2=6(个) 4*6=24(个) 3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 10 小时,乙需要 12 小时,丙需要 15 小时.有同 样的仓库 A 和 B ,甲在 A 仓库、乙在 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 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 少时间? 60 × 2÷(6+ 5+ 4)= 8(小时)(60- 6× 8)÷ 4= 3(小时)(60- 5× 8) ÷4= 5(小时) 4 一件工作,若由甲单独做 72 天完成,现在甲做 1 天后,乙加入一起工作,合作 2 天后,丙也一起工作,三人再一起工作 4 天,完成全部工作的 1/3,又过了 8 天,完 成了全部工作的 5/6,若余下的工作由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 5/6-1/3=1/2 1/2÷8=1/16, 1/16×4=1/4 1/3-1/4=1/12 [1/12-1/72× 3]/2=1/48 1/16-1/72-1/48=1/36 [1-5/6]÷1/36=6 天 答:还需要 6 天 5 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必须按成交易额的 1%和 2%分别交纳 印花税和佣金(通常所说的手续费)。老王 10 月 8 日以股票 10.65 元的价格买 进一种科技股票 3000 股, 月 2 6 日以每月 13.86 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 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10.65*1%=0.1065(元) 10.65*2%=0.213(元)10.1065+0.213=0.3195(元) 0.3195+10.65=10.9695(元)13.86*1%=0.1386(元) 13.86*2%=0.2772(元) 0.1386+0.2772=0.4158 13.86+0.4158=14.2758(元)14.2758-10.9695=3.3063(元) 答: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 3.3063 元. 6 一件工程原计划 40 人做,15 天完成.如果要提前 3 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解: 设需要增加 x 人 (40+x)(15-3)=40*15 x=10

六年级奥数,牛吃草问题,教师讲义

牛吃草问题讲义 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这四个公式是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基础。一般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不变,设为"1",解题关键是弄清楚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求出每日新长草的数量,再求出草地里原有草的数量,进而解答题总所求的问题。 牛吃草问题是经典的奥数题型之一,这里我只介绍一些比较浅显的牛吃草问题,给大家开拓一下思维,首先,先介绍一下这类问题的背景,大家看知识要点 特点:在“牛吃草”问题中,因为草每天都在生长,草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这类问题的工作总量是不固定的,一直在均匀变化。 典例评析 例1、有一块匀速生长的草场,可供12头牛吃25天,或可供24头牛吃10天,那么它可供几头牛吃20天? 例2、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如果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5头年吃4天,或可供16头牛吃6天,那么可供10头牛吃多少天?

例3、一片匀速生长的草地,可以供18投牛吃40天,或者供12头牛与36只羊吃25天,如果1头牛每天的吃草两相当于3只羊每天的吃草量。请问:这片草地让17头牛与多少只羊一起吃,刚好16天吃完? 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27头牛吃6天或23头牛吃9天。问可供21头牛吃几天? 【分析】这片牧场上的牧草的数量每天在变化。解题的关键应找到不变量——即原来的牧草数量。因为总草量可以分成两部分:原有的草与新长出的草。新长出的草虽然在变,但应注意到它是匀速生长的,因而这片牧场每天新长出飞草的数量也是不变的。 从这道题我们看到,草每天在长,牛每天在吃,都是在变化的,但是也有不变的,都是什么不变啊?草是以匀速生长的,也就是说每天长的草是不变的;,同样,每天牛吃草的量也是不变的,对吧?这就是我们解题的关键。这里因为未知数很多,我教大家一种巧妙的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1”法。我们设牛每天吃草的数量为1份,具体1份是多少我们不知道,也不用管它, 【思考1】一片草地,每天都匀速长出青草,如果可供24头牛吃6天,或20头牛吃10天,那么可供18头牛吃几天?设1头牛1天吃的草为1份。则每天新生的草量是(20×10-24×6)÷(10-6)=14份, 原来的草量是(24-14)×6=60份。可供18头牛吃60÷(18-14)=15天 例2 因天气寒冷,牧场上的草不仅不生长,反而每天以均匀的速度在减少。已知牧场上的草可供33头牛吃5天,可供24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这个牧场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分析】与例1不同的是,不但没有新长出的草,而且原有的草还在匀速减少,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求出每天减少的草量和原来的草的总量 【思考2】由于天气逐渐变冷,牧场上的草每天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经计算,牧场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6头牛吃6天。那么,可供11头牛吃几天? 8天,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一份。牧场每天减少的草量:(20×5-16×6)÷(6-5)=4份,原来的草量:(20 +4)× 5=120份,可供11头牛吃120÷(11+4)=8天。 总结: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的量。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出的草虽然在变化,但是因为是匀速生长,所以每天新长出的草量也是不变的。正确计算草地上原有的草及每天新长出的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知识衍变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记叙文阅读全攻略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明确中心。 2.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明确文章的思路、文章结构、层次。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挖掘其潜在或深层意义。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赏析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4.理解作者所写的景或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个人心得,进行感悟评价。 [成语万花筒] 成语不离“天”,在下列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偷天换()烽火()天得天独()乐天知()普天同() 欢天喜()伤天害()悲天悯()听天由()滔天大() 海阔天()重见天()异想天()石破天()丧尽天() 【参考答案】 偷天换日烽火连天得天独厚乐天知命普天同庆 欢天喜地伤天害理悲天悯人听天由命滔天大罪 海阔天空重见天日异想天开石破天惊丧尽天良 [文常小贴士]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 国色天香——牡丹寒秋三魂——菊花六月花神——荷花 花中皇后——月季凌波仙子——水仙九里飘香——桂花 第5讲 记叙文阅读全攻略(三)

花中隐士——菊花天下第一香——兰花 讲义使用参考 本节课重点在于散文的阅读训练。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说的散文是指以写景、状物为内容的狭义的抒情散文。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四篇文章。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文章后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它相关内容。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点拨技巧,订正答案。 (一)鹰的悲剧 我从长安向西北方向走。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我看完了熬鹰的全过程,真是铭心镂骨的痛。 那只被网获的成年鹰隼,两眼迸射着逼人的寒光,它几次想腾跃,返回它精神的天空,却总是被那细硬的铁链扯了下来,一次又一次暴烈的扑击都化为徒劳。它只好不停地用劲喙击链条,企图打开,但铁链一次又一次残酷地粉碎了这一梦想。 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寂静漆黑的夜里,秋风凌厉掠过,空旷中无比苍凉。鹰不仅腹中饥渴难耐,更有一种孤独的恐怖沁入皮表,深入骨髓。它的野性、它的傲慢、它的尊严在悄悄地丧失,连同它那逼人的寒光,也不那么有力度了。 第三天傍晚,主人适时出现了,开始给它精神上的抚慰和肉体上的补偿,当主人的手轻重适度地抚摸着鹰宽阔的背脊时,鹰的目光已经充盈柔顺;当它一口吞下主人递上的鲜肉时,神情上写满了感恩。这时候,主人微笑着解开那条曾被鹰喙扑啄得瘀血沾满的铁链,当着鹰的面抛到远处。说来也怪,它已经丝毫没有振翮而去的念想了。 我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1.结合加点词语说一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⑴它只好不停地用劲喙击链条 .........,企图打开,但铁链一次又一次残酷地粉碎了这一梦想。 ⑵鹰不仅腹中饥渴难耐 ....。 ....,更有一种孤独的恐怖沁入皮表 ....,.深入骨髓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经典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 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4*1/6=2/3 (小明要给小亮2/3份玻璃球) 小明还剩:4-2/3=3又1/3(份) 小亮现有:3+2/3=3又2/3(份) 这多出来的1/3份对应的量为2,则一份里有:3*2=6(个) 小明原有4份玻璃球,又知每份玻璃球为6个,则小明原有玻璃球4*6=24(个)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 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解:设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的工作量是1.现在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所需时间是 答:丙帮助甲搬运3小时,帮助乙搬运5小时 解本题的关键,是先算出三人共同搬运两个仓库的时间.本题计算当然也可以整数化,设搬运一个仓库全部工作量为 60.甲每小时搬运 6,乙每小时搬运 5,丙每小时搬运4 三人共同搬完,需要 60 × 2÷(6+ 5+ 4)= 8(小时) 甲需丙帮助搬运

六年级奥数经济问题汇编

一、 解决经济问题的要点 (1) 树立“进”与“出”的理念 经济问题其实涉及的是两件事:一个是“进”,即到手里多少钱;一个是“出”,即给别人多少 钱. 二者的差价即为盈利或亏损. (2) 明确单位“1” 经济问题中的单位“1”通常是成本(进价),但有时也会有所变化,例如标价等. 二、 基本公式 (1) 涉及利润的公式 =+售价成本利润 1=?+售价成本(利润率) 100%100%-=?=?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成本 1=+售价 成本利润率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2) 涉及存贷的公式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3) 涉及税务的公式 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 三、 基本方法 (1) 比率问题,设字母或设数 (2) 多商品多状态问题,列表、设未知数 经济问题

(1)重点:涉及多种商品的经济问题、价格变动问题 (2)难点:涉及多种商品的经济问题、价格变动问题 一、单物品出售问题 【例1】一千克商品随季节变化降价出售,如果按现价降价10%,仍可获利180元,如果降价20%就要亏损240元,这种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巩固】某种商品按定价卖出可得利润960元,若按定价的80%出售,则亏损832元.问:商品的购入价是________元. 【例2】某家商店决定将一批苹果的价格降到原价的70%卖出,这样所得利润就只有原计划的1 3.已 知这批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6角,原计划可获利润2700元,那么这批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巩固】某商家决定将一批苹果的价格提高20%,这时所得的利润就是原来的两倍.已知这批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按原计划可获利润1200元,那么这批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小学六年级 语文讲义 31 第6讲.尖子班.教师版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把握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3.能分析概括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评价和鉴赏。 [成语万花筒] 成语不离“然”,在下列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毛骨( )然 ( )然开朗 ( )然大怒 ( )然大悟 ( )然自得 ( )然起敬 ( )然正气 ( )然不同 ( )然纸上 ( )然成风 【参考答案】 毛骨悚然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恍然大悟 怡然自得 肃然起敬 浩然正气 迥然不同 跃然纸上 蔚然成风 [文常小贴士] 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岐路》、《炼狱》、《十字架》;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高尔金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6讲 阅读全攻略(四)

讲义使用参考 本节课选择的文章都是论说性质的,教师不需要给学生讲解议论文的相关概念,只是让学生接触这类文章,为进入初中的学习打基础。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四篇文章。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理解词句的意思,并能够做出简单的评价、鉴赏。文章后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参考这些内容。 (一)无题 ①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这样才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新的东西,由此锻炼出我们敏锐而正确的观察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此丰富我们的头脑。 ②苹果落地了,这是多么熟悉的事情,大家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里边还有什么研究的话题。一天,牛顿注意了这一现象,并且提出“它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他又思考,又探究,结果发现了其中包含着的“万有引力”定律。 ③壶水开沸,这也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瓦特却把它当成了一个大问题来研究,并且根据其原理,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④“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这个格言说出了思考在知识的学习、运用、积累中是十分重要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很多知识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接受一些前人留下的知识,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懂得的有限知识,多动脑,多思考。思考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发现问题,有了疑问,就会促使我们去探讨、去解决。“观察——疑问——解决问题”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思考”,即动脑子。不动脑子也就不会提出什么疑问,没有疑问也就没什么需要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师讲义版-工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工程问题 顾名思义,工程问题指的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数学问题。其实,这类题目的内容已不仅仅是工程方面的问题,也括行路、水管注水等许多内容。 在分析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量指的是工作的多少,它可以是全部工作量,一般用数1表示,也可 工作效率指的是干工作的 快慢,其意义是单位时间里所干的工作量。单位时间的选取,根据题目需要,可以是天,也可以是时、分、秒等。 工作效率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表示成“工作量/天”,或“工作量/时”等。但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一般不写工作效率的单位。 例1 单独干某项工程,甲队需100天完成,乙队需15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干50天后,剩下的工程乙队干还需多少天?分析与解:以全部工程量为单位1。甲队单独干需100天,甲的工作效 例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3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45天完成。如果开工时甲、乙两队合做,中途甲队退出转做新的工程,那么乙队又做了18天才完成任务。问:甲队干了多少天? 分析:将题目的条件倒过来想,变为“乙队先干18天,后面的工作甲、乙两队合干需多少天?”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

例3 单独完成某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丙队需20天。开始三个队一起干,因工作需要甲队中途撤走了,结果一共用了6天完成这一工程。问:甲队实际工作了几天? 分析与解:乙、丙两队自始至终工作了6天,去掉乙、丙两队6天的工作量,剩下的是甲队干的,所以甲队实际工作了 例4 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20时完成,王师傅独做30时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做,那么完成任务时张师傅比王师傅多做6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分三步。首先求出两人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 例5 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放水管1时后又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例6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走完全程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出发后5分钟,甲因忘带东西而返回出发点,取东西又耽误了5分钟。甲再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这道题看起来像行程问题,但是既没有路程又没有速度,所以不能用时间、路程、速度三者的关系来解答。甲出发5分钟后返回,路上耽误10分钟,再加上取东西的5分钟,等于比乙晚出发15

【全国通用】小学六年级奥数经典培训讲义——比的应用(二)

比的应用(二) 姓名 1、希望小学要种524棵树,按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2人,二班45人,三班44人。三个班各分得多少棵? 2、有三户共用一个电表,张家、王家、李家分别有2盏、3盏、4盏灯,四月份共用电费59.4元,若按灯盏数计算,三家各应付多少电费? 3、小明、小华、小丽三人跳绳一共81次,小明与小华跳绳次数的比为 5︰8,小华与小丽跳绳次数比为 4︰7,小明、小华、小丽跳绳各多少次? 4、甲、乙两包盐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千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盐的重量比为7︰5,两包盐的重量总和是多少千克? 5、六年级一班有学生55人,二班有 学生57人,从一班调多少人到二班,才能使一、二班人数的比是7︰9? 6、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70,甲、乙、丙三数的比是5︰6︰3。甲、乙、丙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7、某农场在一块60公顷的地里种了 三种蔬菜,其中黄瓜与豆角的种植面 积比是3︰2,豆角与茄子的种植面积比是4︰5,三种蔬菜各种了多少公顷? 8、有两根绳子,较长的一根为10米。两根绳子都剪掉同样的长度后,剩下 部分的的长度比为2:1,两根绳子再次剪掉与上次剪掉的同样长度,剩下 部分的长度比为3:1。问:较短的那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9、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 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 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10、有甲乙两杯含糖率不同的橙汁,甲杯橙汁重150克,乙杯橙汁重200克,现将两杯倒出等量的橙汁并交换倒入杯中,这时两杯中的含糖率相等,各倒出橙汁多少克? 11、两块一样重的合金,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2:5,另一块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1:3,现将两块合金合成一块,求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 12、将一条公路平均分给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已修的与剩下的比是 2:1,乙队已修的与剩下的比是 5:2,这条公路已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13、甲乙两个学生放学回家,甲要比乙多走1/5,而乙走的时间比甲少1 /11,求甲乙的两个学生的速度比。14、小明和小芳各走一段路,小明走 的路比小芳多1/5,小芳用的时间比 小明多1/8,求小明和小芳的速度的比。15、甲走的路程比乙多,乙用的时 3 1 间比甲多。求甲、乙速度的比 4 1 16、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如果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步行的速度的比是多少? 17、制造一个零件,甲需要6钟,乙需要5分钟,丙需要4.5分钟,现在有1590个零件的制造任务分配给他们三个人,要求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每人应当分配到多少个零件? 18、加工一个零件,甲需要3分钟,乙需要3.5分钟,丙需要4分钟,现在有1825个零件,需要甲、乙、丙三人加工,如果规定用同样的时间完成任务,那么各应加工多少个零件? 19、甲、乙、丙三人在同一时间里共制造940个零件,甲制造一个零件要5分钟,比乙制造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多1/4,丙制造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比甲少2/5,甲、乙、丙各制造多少个零件?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2第1讲.尖子班.学生版

1 .能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辨明字义; 2.积累成语、歇后语,通过练习,正确运用成语、歇后语; 3.准确使用关联词语; 4.小升初面试支招(一)。 [成语万花筒] 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 )尘不染 ( )姓之好 ( )思而行 ( )海为家 ( )体投地 ( )神无主 ( )窍生烟 ( )面威风 ( )霄云外 ( )全十美 ( )感交集 ( )载难逢 ( )象更新 [文常小贴士] 1.《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史记》既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名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纪、表、志、传,体例完备,现存汉以后各朝代 所谓的正史,基本都是沿用《汉书》的体例,《汉书》在中国文学史是有巨大贡献,作者班固。 3.《资治通鉴》是我国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是宋朝的司马光负责编纂的。 第1讲 固本夯实强基础(一)

一、多音字专项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再给另外的读音组词。 显露.(lù lòu) 重.量(zhònɡ chónɡ) 果实累累 ..(lěi léi) 埋.葬(mái mán) 叶公好.龙(hǎo hào) 横.祸(hénɡ hènɡ) 牲畜.(chù xù) 载.歌载舞(zǎi zài) 纤.维(xiān qiàn) 差.不多(chà chā cī)、哽咽.(yān yàn yè) 、 2.在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后打“√”。 ⑴数.落数.说数.九寒天数.一数二() ⑵鸡冠.冠.军冠.冕堂皇张冠李戴 ....() ⑶中.看中.毒造谣中.伤中.饱私囊() ⑷奔.走投奔.东奔.西走疲于奔.命() 3.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拼音。 ⑴这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 ⑵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要乘.()机来攻打 我们了。 二、形近字专项训练。 1.选字填空。 ⑴暑署()假部()()名()天 ⑵坚艰()固()难()定()险 ⑶废费浪()作()消()半途而() ⑷混浑()乱()水()战()然不知 ⑸决绝()心()对()壁()处逢生 2.先判断下列每组成语是否有错,再用“○”圈出错字并改在括号里。 ⑴无事生非张冠李戴守株带兔不记其数神机妙算() ⑵日积月累颠倒是非滥竽充数千钧一发安然无样() ⑶扬眉吐气南辕北辙自做自受滔滔不绝自力更生()

【全国通用】小学六年级奥数培训经典讲义——比例工程问题

比例工程 姓名 1、有一批资料要复印,甲机单独复印需要11小时,乙机单独复印需要13小时,当甲、乙两台复印机同时复印时,由于相互干扰,每小时两台共少印28张.现在两台机同时复印了6小时15分才印完,那么这批资料共有多少张? 2、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当完成加工任务的3/5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20%。结果,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10天。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某项工程,可由若干台机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增加2台机器,则只需用规定时间的7/8就可做完;如果减少2台机器,那么就要推迟2/3小时做完,现问:由一台机器去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时间? 4、向电脑输入汉字。甲的工效与乙、丙两人工效的和相等,丙的工效率是甲、乙两人合作工效的五分之一。有一本书,三人合作8小时可全部输入电脑,如果乙单独来输,需要多少小时? 5、甲、乙、丙三队要完成A、B两项工程。B工程 的工作量比A工程的工作量多25%,甲、乙、丙三队单独完成A工程所需的时间分别是20天、24天、30天。为了共同完成这两项工程,先派甲队做A工程,乙、丙二队做B工程;经过几天后,又调丙队与甲队共同完成A工程。问乙、丙二队合作了多少天? 6、甲、乙、丙三人每天工作量之比是3:2:1。现 有一项工作,三人合作5天正好完成全部工作的三分之一。然后甲休息4天再继续工作,乙休息3天再继续工作,丙一直没休息。当他们完成工作时,乙实际连续工作了多少天? 7、甲、乙、丙三人做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 丙的顺序每人一天轮流去做,恰好整数天做完,并且结束工作的是乙。若按乙、丙、甲的顺序轮流去做,则比计划多用1/2天;若按丙、甲、乙的顺序轮流去做,则比原计划多用1/3天。已知甲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9天。问:甲、乙、丙三人一起做这件工作,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 8、某项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 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15/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0/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