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详解

①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素质教育检测卷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辈(háng) 偏僻咿.咿呀呀(yī) 天南海北

B.欺侮.(wǔ) 幅射戛.然而止(jiá) 惊心动魄

C.撺.掇(cuàn) 震撼元气淋漓.(lí) 红灯高照

D.闭塞.(sài) 高粱大彻.大悟(chè) 张灯结彩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只是个不懂人情世故

....的孩子。

B.这次惊险刺激的三峡之旅,让我对大自然的造化叹为观止

....。

C.这次行动要随机应变

....,没有什么别的锦囊妙计。

D.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不一会儿大雨就汪洋恣肆

....地下了起来。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又是其中影响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两大声腔。

②在明中叶以后的南戏舞台上,出现了诸多声腔激烈竞争的繁荣局面。

③所以说,这两大声腔的成就上面都凝聚着江西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才干和辛劳。

④其中以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江苏的昆山腔最为著名,戏曲史上并称为“南戏系统四大声腔”。

⑤弋阳腔是江西人的创造,而昆山腔改良的鼻祖也是江西人。

A.⑤①③④②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①⑤③ D.②①⑤③④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C.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D.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本文最初就收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中。

B.《回延安》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C.《安塞腰鼓》一文,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

D.《灯笼》一文,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之一是灯笼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7.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6分)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

(5)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

8.综合性学习。(4分)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真正内涵,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意义,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结合资料写一段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1)条理清楚并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2)150字以内。

①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6种。

②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驱邪禳灾等相关的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

③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

④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⑤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9~12题。(8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_____________,一个“压”字,把敌军的_______________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分)

10.尾联用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3. 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填在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6.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一般的径向赵庄前进去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19题。(13分)

翡翠莲雾

林清玄

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面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说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看到哥哥的来信,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等水果,因此暑假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每天都在果园中追逐嬉戏,爬到树上去摘水果。外祖母逝世很多年了,每次想起她来,自己就仿佛置身在那个果园中,又回到外祖母的怀抱。

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现在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都是“土种”,大部分是长得细小而有酸味的。柿子比不上现在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现在一半大,一点也比不上现在市场上经过改良的品种。

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这种土生土长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坚实香脆,别有风味。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树叶中,有时因颜色相同而难以发现。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失,现在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吃它,总觉得好像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该有的气味,尤其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睡的一段记忆。

由于舅舅们并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一直让它任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上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因此尽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好像还维持着一种情感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无可置疑地见证我们一些成长的痕迹。

有一年,因为乡道的开辟,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屋子的一株。外祖母的果园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可以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首先遭殃,现在单向的汽车道也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而不保。

听说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参观,因为它是附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附近最老的果树了。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而言,却如同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我知道,再也不能吃到那棵树结成的莲雾了。

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只是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良的一些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良,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能想象现在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然而这些新的品种,有时候味道真是不如从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可以随时采摘,并且时刻记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

17.作者记忆中的翡翠莲雾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三自然段写记忆中的水果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1)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20.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家乡风俗习惯,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