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周日视运动日出日落方位和日影问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日出日落方位和日影问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日出日落方位和日影问题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及日影问题

一、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①正午时太阳方位: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②23°26′N 以北:

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天空

;[23°26′N 在夏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头顶]23°26′S 以南: 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北天空。[23°26′S 在冬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头顶]如右图:二、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③二分日,全球各地(除南北极点外)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如下图左;二分日太阳视

运动(北半球中纬度40°N 为例)

,如下图右。

④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极昼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点北北升落],如下图左;夏至日太阳视运动(北

半球中纬度40°N

为例)如下图右。

⑤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 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东南日出、西南

日落;

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点南南升落],如下图左;冬至日太阳视运动

(北半球中纬度40°N

为例)如下图右。

h

⑥北半球昼切点所在纬线(极昼圈)上的日出日落(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日出日落在正北方的地平面上。 (在第④点规律中:即北半球极昼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假设太阳直射点纬度α°N , 则昼切点(下图左中标注出来的点)纬度为90°-α 。

H 正午=90°-纬度差 =90°-[(90°-α)-α]=2α (昼切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H 子夜=0 (昼切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0点时太阳高度为0°)

下图左,M 点示意昼切点处于0点(即子夜),N 点示意昼切点处于12点(即正午);下图右示意昼切点及所在纬线圈上的点在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其中的角度即为昼切点正午太阳高度H 正午

⑦极昼圈到极点的日出日落(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子夜太阳在正北方的地平面以上。

(在第④点规律中:即北半球极昼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极昼圈到极点之间

严格意义上说没有日出日落,因为一天中各个时刻太阳都在地平面上以上,一般认为太阳在一天中最低的时刻即地方时是0点时是日落同时也是日出]

假设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α°N , 该点纬度点纬度θ°N ;

H 正午=90°-纬度差=90°-(θ-α)[M 点和N 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θ-α)]

H 子夜=θ-(90°-α)(H 子夜即M 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0点时太阳高度,等于M 点所在纬线

与昼切点的纬度差)

H 正午+H 子夜=2α (即M 点及和M 同纬度的点12点时的太阳高度和0点时的太阳高度之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⑧极点的日出日落(北半球为例):极点的周日视运动圈与地平面平行,其太阳高度一天

不变,大小与直射点纬度相同。H 极点=2α(α

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三、日出日落时太阳的方位及日影:(北半球为例)

太阳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位置:

二分日: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夏至日: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冬至日: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日影的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日影方位相反,且太阳高度大的时候日影长,太阳高度小的时

候日影短;一天中最长日影在日出和日落,最短日影在中午(地方时12点)。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的画法及应用》小专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的画法及应用》小专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年回归运动,从而引起地球上不同地点每日太阳高度的变化,表现在太阳在天空中的视位置和每日划过的视轨迹的周年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每日太阳都是东升西落,高度角是由零(晨线上)变到最大(正午),再变到零(昏线上)。可以得出结论:6月22日太阳升起的位置最北,12月22日位置最南,3月21日和9月23日居中。 现在以夏至日(6月22日)时,北京为例介绍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画法。 要画好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需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确定所在观测点的位置和方向: 如图1:P点为北京的地理位置(116oE,40oN),N、S、W、E分别表示地平圈的北、南、西、东四个方向。 E P N S W 图1 步骤2、确定日出点位置和日落点位置: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京,太阳应是东北升,西北落。 如图2:α=β=23o26’,即日出、日落的偏角(α=β)为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光线平行于所有纬线圈平面,太阳在地球赤道上空运动,我们看到太阳从正东升起,至正西落下;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光线与纬线圈面成23o26’的夹角,太阳从东北升起到西北落下;日出、日落的位置东(西)偏北23o26’;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线与纬线圈面成23o26’的夹角,太阳从东南升起到西南落下;日出、日落的位置东(西)偏南23o26’;其他时间依此类推。 N S 图2 日出点位置和日落点位置归纳如下: 北半球日出点和日落点位置

步骤3、确定观测点的的昼夜长短情况: 夏至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京是昼长夜短,参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册1.6节插图,可得北京(40oN )这一天的白昼长达14小时51分,进而可估算出北京在夏至日这天大致4:35日出,19:25日落。白昼长于黑夜,在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上,表现为太阳在天空中停留的弧线长。如图3所示:地平线上A1—A2—A3所构成的弧线要比在地平线以下的弧线长。 N S 图3 步骤4、确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根据公式:H=δφ--0 90,计算出北京在夏至日时的太阳高度角为73o26’。 如图所示:γ=H=73o26’

太阳周日视运动专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专题 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相对地球而言,是自东向西运动的东升西落,这就叫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在地球上仰视看太阳的运动轨迹。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升落的方向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方位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周日视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一、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 1、圆心:是以观察者为圆心;所在平面为地平面。 2、方向: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故我们只需确定某一个方位,其余的方位也应是确定 如根据太阳升起的方位—东.落下的方位—西、(除极昼、极夜范围外) 或根据正午太阳的方位: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的方位—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北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有时在南,有时在北) 3、天顶:观察者的头顶(即图中的Z 点) 4、太阳的特殊位置:1—日落;2—正午;3—日出; 4—子夜 5、太阳高度:太阳与观察者的连线与地平面所成的夹角。如:正午太阳高度:太阳位于正 午时(2位置),太阳与观察者的连线与地平面所成的夹角,即图中的∠H 。 6、昼夜长短: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圈(即图中的1—2—3—4—1)以地平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地平面以上部分可代表白昼长,地平面以下部分可代表黑夜长,在一天24小时的前提下,根据两者各自所占的比例可确定观察者当地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 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有些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 二、周日视运动圈的特征 某地一年中的周日视运动圈我们可认为它们是互相平行的。故一般题目中只讨论二分二至 的三个视运动圈(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或昼夜长短情况区分)。一年中所有的周日视运动圈均在二至日两个视运动圈之间,其中二分日日出必然在正东方地平面上,日落必然在正西方地平面上。 三、常见的各种周日视运动图 (1)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二分二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以40oN 为例) 图一: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40o) 从图一可以看出: 春秋分时,40oN ,日出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太阳高度为0o;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正南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50o;日落时,太阳位于正西方,太阳高度为0o。 夏至时,40oN ,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太阳高度为0o;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正南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73o261;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太阳高度为0o。 冬至时,40oN ,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太阳高度为0o;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正南方,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26o341;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太阳高度为0o。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二分二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情况(以20oN 为例) 1:夏至 (H=73o261) N 1:夏至 (H=86o341) N

第三课 利用太阳定方位

第三课利用太阳定方位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认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和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培养学生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难点: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电筒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故事:小熊是个调皮的孩子。一次熊妈妈出门去了,他一个人跑出去玩。外面的世界真美呀!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蝴蝶,温暖的太阳……小熊玩得可高兴了。突然,一只小兔子窜了出来,小熊立刻追上去。他追呀追,左弯右拐,追了好远好远。忽然,他发现找不着回家的路了,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小熊辨明方向,替他找到回家的路吗? 2.学生想办法帮助小熊找方向。 3.学生小结:辨明方向的各种方法。 4.谈话:今天我们学生其中的一种方法:利用太阳找方向。(板书:太阳和方向) 二、指导学生认识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一)指导学生认识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 1.提问:每天早晨你到学校,太阳在校园的哪一方?这是什么方向?放学时太阳在校园的哪一方?这是什么方向?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在东边?放学时太阳在西边? 4.学生讨论汇报。 5.用电筒演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6.小结:太阳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 (二)观察与试验 1.利用日影确定方向 2.探究原理: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降落。利用太阳照射木棒成影法确定野外方向。 3.研究方法与步骤 4.研究结论

5.对研究结论的剖析 三、假设与研究方案。 (一)我们的假设 1.学生小组合作填写我们的假设。 2.假设问题汇报。 3.根据假设制定研究方案。 (二)研究的结论 1.小组根据实验的过程完成实验结论。 2.全班交流试验结论。 四、课堂小结。 1.简述本课内容。 2.如果你迷路了,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你怎么找方向? 五、板书设计 三利用太阳定方位 日影定位法指南针定位法北斗七星定位法 ······ 温馨提示:放学时分,按时回家,不在学校、路上逗留 拓展资料 用表定方向 首先是要采用24小时制,然后确定现在时间,用整点时间除以2,若有余数,则不计,只看整数,在表盘上找到整数刻度,将手表平端,以该整数时刻刻度对准太阳,则12点刻度所指的方向就是正北。比如,现在是下午3点33分,就是15点33分,以15除以2得7.5,取7,在表盘上找到7,将7对应的刻度对准太阳,则12点刻度指的方向就是正北。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剖析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学习策略 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多画图,多练习,在做题目的过程中领会太阳视运动的规律。 2、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重难点剖析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 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平行的。如图所示。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 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围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在极昼的纬度围,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 的。极昼的纬度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 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不同时间,极昼的最低纬度值不 一样,二至日时纬度值最低,极昼围最大;其他时间(除二分日 外),在66034’-900之间。 (1)在极昼的最低纬度(极圈66034’)上,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日开始时,太阳即位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之后逐渐增大,至当地下午时,达一日最大值,而后逐渐变小,至该日结束时,太阳又落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又变成00。 (2)在极昼的最高纬度――极点上,一日24小时,太阳始终位于天空中某一高度,(即一日的开始、正午及一日的结束,太阳高度角一样大)没有变化。 (3)在极昼的最低纬度与最高纬度之间时,一日开始时太阳已位于地平线上一定高度,高度值是多少呢?看与极昼的最低纬度的纬度差,纬度相差几度,一日开始时的太阳高度就是几度(例如,当极昼的最低纬度出现在700N上时,720N某地一日开始时的太阳高度就是20)。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至当地正午时达一日最大值,正午过后逐渐变小,一直到该地这一日结束时,太阳仍落于当地地平线上一定高度,太阳高度大小与这一日开始时一样大。

太阳周日视运动知识归纳

太阳周日视运动 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点,尤其是太阳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在高考中对太阳视运动有一定的要求,掌握和理解太阳视运动规律有利于解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所以笔者认为掌握一定的太阳视运动知识是有必要的。 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般与直射点位置联系在一起,太阳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这里我们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周期 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 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以恒星为参考体的 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 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以太阳 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 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 统。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 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 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 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二、昼夜长短状况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昼弧长除以150来表示昼长,如果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线之上(此时为昼)的长度大于半个圆,则昼大于夜,反之昼短于夜;如果始终在地平线之上为极昼,反之为极夜。 与直射点位置关系为: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大于夜,且直射点纬度越高昼夜差异越大;直射点向某半球移动,该半球的白昼增长。 三、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 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没”。而且习惯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没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在人们的心目中,太阳的出没点是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然而,严格地说来,仅把太阳的出没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地球表面上,同一纬度地点的不同季节,或同一季节不

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下面就这一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以北半球为例 (一)选取23°26′N~66°34′N之间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O点为观测者所在点,A、B、C、D所在的平面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面,方向与生活中的实际方向相同:A为 正东、B为正南、C为正西、D为正北,如图1所示。 粗线AC弧为观测地(O点所在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A点为日出、C点为日落,两者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AC弧上除A、C点外的各点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太阳为参照物)观测地被太阳照射的时间的反映,也即是当地经历的白昼时间──昼长。那么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的度数和O地所在昼夜弧中的昼弧度数相当。为了观测、研究方便,我们把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到观测点所在的地平面上,这样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在地平面上弧线ABC弧就相当于当地的昼长,因此我们可以把ABC弧作为观测地的昼弧使用,ADC弧则可以相当于当地的夜弧。B为昼弧中点,太阳高度角最大,时间为当地时间12时;C为夜弧中点时间为当地时间24时(或0时)。同理,A为6时、C为18时。如图2所示:这样我们就把时间、方位、昼夜弧长都整合到要研究的观测地平面中,以方便我们的观测和讨论。下面以北半球为例从春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或夏季(昼长夜短)、冬至或冬季(昼短夜长)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春秋分 如图3所示:此时昼夜弧等长──昼夜等长,日出点A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

点B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2.夏季或夏至 如图4所示: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大于180°即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由图可以看出昼弧分别由A点和B点向北扩展,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点B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具体日出、日落时间可由昼长或夜长求出,例如:已知某地昼长为14小时,求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昼长14小时比昼夜平分时长2小时,这2小时是由昼弧变长而造成的,而昼弧的变长是上午和下午同时等量变长,也即是日出提前1小时,为5时;日落落后1小时,为19时。 3.冬季或冬至 如图5所示:相当于昼弧的ABC弧长小于180°即 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由图可以看出和春 秋分时比较,昼弧分别由由A点和B点向南缩短, 结果则是日出点A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 日落点B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具体日出、 日落时间与夏至或夏季一样可由昼长或夜长求出, 例如:已知某地昼长为8小时,求该地日出和日落 时间?昼长8小时比昼夜平分时短4小时,这4小 时是由昼弧变短而造成的,而昼弧的变短是上午和 下午同时等量变短,也即是日出落后2小时,为8 时;日落提前2小时,为16时。 (二)0°~23°26′N之间的地区 在0°~23°26′N(包括23°26′N)之间的地区也遵循以下规律: ①春秋分:日出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②夏季或夏至:日出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 ③冬季或冬至:日出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 有一点需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北半球大于观测地的地理纬度时,正午时分太阳是从观测者的北面照射的。 (三)66°34′N~90°N(包括66°34′N和90°N)之间的地区在该地区分两种情况:(1)没有发生极昼现象,结论同23°26′N~66°34′N之间的地区是一样的(2)发生极昼现象,有两种情况①刚刚发生极昼现象:此时相当于昼弧的ABC弧由春秋分时的正东、正西同时向北扩展,一直扩展到正北。也就是说日出和日落都在正北,时间为0时和24时(同一方位、同一时间)即:太阳还未落入地平线以下就已经升起②已经出现极昼现象,没有日出和日落但是有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变化(北极点除外),具体情况是: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方位正南;24时(或0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方位正北。北极点出现极昼时24小时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在各个方位时太阳高度角均相等。综合(一)、(二)、(三)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北,时间为6时以前;日落方位为西北,时间为18时以后。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南,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为西南,时间为18时以前。 二、南半球 同理,结合图6和图7可得出南半球的日出、日落结论: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 二、不同纬度两分两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1.赤道上两分两至日

二、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 三、北回归线上 四、北极圈上

五、夏至日北极圈内 例1: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回答下列三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N °N °S °S 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N °N °S °S 3.当太阳处在正北方上空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W °°E ° 六、北极点处太阳视运动图 例2:下图为某科考队员在某地观测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这一天他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呈逆时针方向运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科考队员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S °N °S °N 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为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地球上的热带范围将变大 B.地球上温带范围将变小 C.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小 D.武汉(30°N)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将变大 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S N 35° 5° 某地 0 12 24 时刻 太阳高度 22°

九、南极圈上夏至日(或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即该地纬线与晨昏圈相切) 十、南极圈内视运动 例3 下图表示某地点A 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 示太阳运行方向,E 、W 、S 、N 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 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BD ) °N ,120°W B. 60°N ,60°E °N ,120°W D. 70°N ,60°E 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B ) A.地平正北方向 B. 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 D. 地平正东方向 例4:右图为北半球冬至日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中各曲线对应的纬度分别是: 练习: 下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 )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发电,便形成了太阳能热发电,发电容量高达20万千瓦。而塔底镜子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所需太阳 W N S B 地平面 E 40° A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和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问题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和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问题 一、地球上某地一年中日出日落方位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太阳每天一周的东升西落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太阳的周日视运动轨迹平面与天赤道平行,与天轴(观测者与北极星的连线)相垂直。如图一所示 我们知道,由于地平圈的存在,我们只能观测到半个天球(即天球在地平圈上的部分)。当太阳在地平圈以上的部分运行时,即为白昼,当太阳在地平圈以下的部分运行时,即为夜晚。如图一所示 太阳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称为中天。经过包括天极和天顶的那半个子午圈时,太阳到达一天中最高位置,称为上中天,此时即为地方时12点;经过包括天极和天底的那半个子午圈时,太阳到达一天中最低位置,称为下中天,即为地方时0时(或24时)。 太阳经过观测者的地平圈时称为出没,也称升落。太阳从地平圈下升到地平圈上称为日出,反之称为日没。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一年之中太阳的黄道面上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每天太阳的周日视运动轨迹也不一样,从而造成每天日出日落方位及中天的高度也不相同。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黄道上自西向东每天移动约1°。在一年的不同日期内,太阳的赤经、赤纬的变化,引起昼夜长度的变化。 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两天,即春分和秋分,太阳由正东点日出,正西点日没,昼夜相等。从春分起,太阳的出没方位逐渐北移,夏至日到达最北点。在这段时间内,日出的时刻逐日提早,而日没的时刻逐日延迟。同时中天高度越来越高,白昼变长,黑夜缩短。夏至那天中天高度最高,白天最长。夏至以后,太阳的出没方位逐渐南移,中天高度逐渐下降。秋分以后,太阳的出没位置已在东、西点以南,昼短夜长。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冬至日为止。这时,太阳的出没位置到达最南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以后,太阳的出没点重新北移,到春分点时昼夜又相等,完成一年一周的运动。由于纬度不同,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纬度越高,夏季白天越长,冬季白天越短。极圈以北开始出现“白夜”和“黑昼”。在地球北极,则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太阳不再每天东升西落。南半球的情况和北半球完全相同,只是冬和夏、春和秋,恰好相反。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因而,对于全球任意点而言,在二分日时,均为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时(春分到秋分),全球均为东偏北方向日出,西偏北方向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 (一)两分日 全球除极点外, 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 全球太阳 1、北极点 2、直射点纬度以北 3、直射点纬度 4、直射点纬度以南 5、南极点 太阳: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 日影:正西→ 西北→ 正北→ 东北→ 正东 太阳:正东升→正中天→正西落 日影:正西→ 无 → 正东 太阳:正东升→ 东北→ 正北→ 西北→ 正西落 日影:正西→ 西南→ 正南→ 东南→ 正东 东 西 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南(在夜半球,不可见) ( 注:图中内小弧箭头为日影运动轨迹,外大弧 箭头为一日太阳视运动轨迹。下同。) 西 东 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北(在夜半球,不可见) 18∶00 12∶00 6∶00 6∶00 12∶00 18∶00 正东升 正西落 南 南 北 北 N S 西 东 6∶00 18∶00 12∶00 北 南

1、北极点 2、极昼区 3、直射点纬度以北 4、直射纬度 5、直射纬度以南 6、南极点、极夜区 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 日影:终日正南 太阳:正北升→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西北→正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北极点方向射入) 日影:正南 → 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 东南→正南 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 太阳:东北升→正中天→西北落 日影:西南→ 无→东南 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 日影:西南→ 正南 →东南 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 北半球6点前 南半球6点后 北半球18点后 南半球18点前 12∶00 东 西 除极昼区外 全球均为 6∶00前 18∶00后 12∶00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N S N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的绘制及计算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的绘制及计算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471000) 王安周 本刊在2015年第17期发表《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的计算及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示意图的制作方法》 [1],经过仔细阅读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日出太阳方位计算公式、赤道上日出方位、太阳周日视 运动轨迹的绘制等。以地面观测者为中心,太阳“东升西落”,24小时绕地轴并随天球旋转一周,其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称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简称太阳周日圈)。借助天球坐标体系,对其构成要素、特点和绘制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实现了对其运动轨迹路径图准确绘制。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探究 地球仪地轴水平横放,固定粉笔垂直放于地球仪表面,拨动地球仪自转一周,记录留下痕迹;多次重复上述操作且更换粉笔颜色,观察留下的笔迹。表明地球仅自转,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均为平行于纬线圈的一系列圆圈,范围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图1)。 图1 仅自转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 图2太阳周日视运动在天球上的投影 地心天球是以地球球心为中心,以无限大为半径,内表面分布着各种各样天体的假想球体。为了研究方便,引入天球坐标体系,地球的地轴无限延伸与天球交点,分别为北天极和南天极,地球的赤道平面无限伸延与天球交线,就是天赤道[2]。若以地面观察者为中心,观测者和太阳连线无限延长与天球的交点,若把一太阳日内这些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其实质上就是一天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在天球上投影(图2)。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构成要素 为了准确描绘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假设观察点所在纬度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δ,天球半径为 R ,在图2基础上绘制图3a 、3b 、3c 。图3a 表示北纬?的地平圈上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分布图,图 3b 为图3a 的侧视结构图,可以揭示不同季节太阳视运动在天球中的位置,图3c 为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上的立体图,更加清晰表示不同季节太阳在天球中的位置。根据图3中信息,对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1)平行:由图3a 可知,在天球坐标系中,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圈都平行于天赤道,因此,相对于同一地平圈而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道面都相互平行[3]; 南回归线 赤 道 北回归线 粉笔 图3 北纬?的地平圈上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分布图、结构图和立体图 E P O H C D G A 夏至 冬至 二分W C 冬至 夏至 天赤道 二分 北天极 南天极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出没时间和方位问题 由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易知,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同理,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南升西南落,南半球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 地方时6:00的太阳方位自然成为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 由于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且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夏半年,在地方时6:00,太阳刚好于东北(或东南)运行到正东位置。 果真如此吗? 一、夏半年地方时6:00时太阳方位的定性分析 1、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 下图(图1)为北半球温带地区,二分日与夏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示意图。ESWN为地平圈,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方。O为观察点。弧EDW为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弧ABC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O′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中心。

过O′作EW的平行线交弧ABC于E′、W′,E′W′平分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故E′、W′分别表示当地时间6:00和18:00的太阳位置。 如果将E′、W′垂直投影到地平圈上,它们的投影明显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方。 同理可知,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夏半年,6:00和18:00的太阳方位分别为东南和西南。经过一段时间,太阳会运行到正东和正西方向。 2、北半球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 北半球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2、图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热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天顶以北。

因此,在地方时6:00和18:00,太阳分别位于东北方和西南方,而且,在一天当中根本到达不了正东方。 二、夏半年地方时6:00时太阳方位的定量计算

太阳周日视运动试题及变式图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试题及变式图解 例题1:11月5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例题2:下图是北纬40°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南方的是() A.a B.b C.c D.d (2)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K一一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B.L一一江苏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M一一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L一一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例题3:图1是北半球某地观测到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图,(1)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该地的纬度。(2)画出该地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坐标图。 (四)特殊的太阳视运动图

例题4:图3为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该地的纬度;(2)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3)画出该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坐标图。 例题5:图5是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是运动图,当太阳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高度角为44°,完成下列问题:(1)求该地的地理坐标。(2)求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3)该日该地太阳升起的方向。(4)画出该地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坐标图。 例题6:图7为70°N某地太阳在6月22日的视运动路线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在天顶偏南时,高度角是多少?太阳在天顶偏北时,高度是多少?(2)当地零时,太阳高度是多少?当地正午时,太阳高度是多少? 课后巩固练习题 练习题1: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 The sun looks at motion 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事实上,这当然不是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运动了,而是一种"视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事实上,如果细心一点,你就会察觉,其实每一天,日出的方向都有变化,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太阳每天都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这种感觉是错的.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因时因地而异,以北京(40N,116E)为例,每年的3月21日(春分)和9月23(秋分)当日的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十二个小时后再从正西方落下.但,3月21日以后至9月23日前,每天的日出方位是东北方,日落方位是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此时地表物体影子朝正北.9月23日以后至次年的3月21日,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日落方位是西南方向,正午太阳仍然位于正南方天空.因此也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早晨,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中午时升到最高位置,傍晚又向西方落下。人们感到太阳运行的轨道好似在天空中走过了一个弧形的半圆。太阳在天穹背景上的这种经天而行的运动被称为是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实际上太阳在地平线之下还有另一半的弧形轨道,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在夜晚,我们还可以看到,所有的星星也都有这种东升西落的视运动现象。 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尤其是晴朗的夜晚,当我们站在空旷的原野上,仰望天空、环顾四周时,总感到天空就象是一口巨大无比的半球形的“锅”扣罩着大地,日、月、星辰等各种天体都好象是附着在这口“锅”的“内壁”上。这口“锅”在不断地旋转着,所有的天体也就随之而东升西落地运行着。 知识点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4、正午时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 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

太阳视运动图解

太阳视运动图解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之一,探讨它的运动规律可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们用图对它进行系统的解读。 一、地心天球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站在地面上看天空,天空似乎是一个球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表明,这个球面不但存在于地上,而且存在于地下,我们把这个球体叫天球。我们常用的天球是地心天球,即以地球的球心为球心,无限大为半径的假想球体。把地球座标系统无限扩大构成地心天球座标系统。如图1所示: 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天赤道把天球分成南北两半球。地轴无限扩大叫天轴,它与天球相交两点分别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与当地铅锤线的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地平圈把天球分成可见半球和不可见半球。地平圈上方向的确定方法,在地心天球上,除了极点外,任意地平圈与天赤道相交且平分,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就是当地正东方(E)和正西方(W)的标志。地平圈上与天赤道相距最远的两点距天北极(P)近的就是北点(N),距天南极(P′) 近的就是南点(S)。在北半球,面北背南左西右东,在南半球,面南背北左东右西。天赤道平面就是南北极点的地平圈。天球的旋转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围绕天极旋转。看星空,在北半球,星星围绕北天极(p)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星星围绕南天极(p′)顺时针旋转。 二、太阳视运动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其实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反映。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地球公转,太阳每年在天球上做南北回归运动,由于地球自转,每天运动的轨迹是太阳直射点纬度间的某个纬线圈。在地面上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地的纬度(φ)、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δ)、当时的地方时(t)。地球上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圈是互相平行的,也就是该地地平圈上太阳每年在天球上南北运动的回归圈间的纬线圈。 三、日出日落方向 图2为赤道上一年中的太阳视运动,它们的太阳视运动圈是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平面,并且是与地平圈垂直的。因为赤道上地平圈上的南北两点正好与天南极(p′)和北天极(p)重合。在赤道上,每 年春秋分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从3月21到9月23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从9月23到次年3 月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非极昼区,每年春秋分太阳也是正东升正西落,从3月21到9月23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从9月23到次年3 月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图3、图4、图5、图6是各纬度的代表,同学们仔细看看,好好体会。

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探析

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探析 极昼区,即出现太阳终日不落现象的地区。在同一个太阳日内,极昼区内不同纬度地点尽管都有极昼现象,但它们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及其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却迥然不同。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学生大都模糊不清,下面分类图示例析如下。 一、南、北极点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每年春分(3月21日前后)至秋分(9月23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半球,为北极点极昼期;秋分至次年春分,阳光直射南半球,则为南极点极昼期。由于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为恒值(不变),并且其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90°-直射点的纬度)),可推知h=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极点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例如,当阳光直射20°N时,北极点全天太阳高度角为20°;又如,当阳光直射20°S时,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0°。由于阳光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单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南、北极点在其极昼期内的太阳高度变化范围为(0°,23°26′]。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极点图)和图3(北极点图)所示。 提示:①太阳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其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来,太阳视运动表现为顺时针方向,而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②北极点为地球最北端,其四面八方均为南方;南极点为地球最南端,其四面八方为北方。③阳光直射赤道时(二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为0°,该日太阳沿地平线移动,此现象不属极昼现象。④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日内变化忽略不计,同纬度地点太阳视运动轨迹相同。 例1.下图为某科考队员在某地观测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这一天他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呈逆时针方向运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科考队员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68°S B.68°N C.90°S D.90°N (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为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地球上的热带范围将变大 B.地球上温带范围将变小 C.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小 D.濮阳(36°N)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将变大 解析:地球上太阳高度整日不变的只有极点,极昼时北极点上空太阳视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南极点为逆时针方向,故第⑴题C项正确。极昼期间,极点太阳高度等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其大小随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化。若此日南极点的太阳高度(22°)为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黄赤夹角变小,则南北回

高三二轮微专题 太阳视运动 太阳方位

专题一太阳视运动 高考真题回顾: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 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 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 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2018年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 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2—3 题。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3.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2018年江苏卷)图2为“某地二分 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琼 B.新 C.苏 D.赣 (2017年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 B.东南C.西北D.西南 7.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太阳周日视运动日出日落方位和日影问题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及日影问题 一、正午太阳方位规律: ①正午时太阳方位: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②23°26′N 以北: 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天空 ;[23°26′N 在夏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头顶]23°26′S 以南: 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北天空。[23°26′S 在冬至日正午太阳位于头顶]如右图:二、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③二分日,全球各地(除南北极点外)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如下图左;二分日太阳视 运动(北半球中纬度40°N 为例) ,如下图右。 ④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极昼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点北北升落],如下图左;夏至日太阳视运动(北 半球中纬度40°N 为例)如下图右。 ⑤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 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东南日出、西南 日落; 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点南南升落],如下图左;冬至日太阳视运动 (北半球中纬度40°N 为例)如下图右。

h ⑥北半球昼切点所在纬线(极昼圈)上的日出日落(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位于正南, 日出日落在正北方的地平面上。 (在第④点规律中:即北半球极昼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假设太阳直射点纬度α°N , 则昼切点(下图左中标注出来的点)纬度为90°-α 。 H 正午=90°-纬度差 =90°-[(90°-α)-α]=2α (昼切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H 子夜=0 (昼切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0点时太阳高度为0°) 下图左,M 点示意昼切点处于0点(即子夜),N 点示意昼切点处于12点(即正午);下图右示意昼切点及所在纬线圈上的点在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其中的角度即为昼切点正午太阳高度H 正午 。 ⑦极昼圈到极点的日出日落(北半球为例):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子夜太阳在正北方的地平面以上。 (在第④点规律中:即北半球极昼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极昼圈到极点之间 严格意义上说没有日出日落,因为一天中各个时刻太阳都在地平面上以上,一般认为太阳在一天中最低的时刻即地方时是0点时是日落同时也是日出] 假设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α°N , 该点纬度点纬度θ°N ; H 正午=90°-纬度差=90°-(θ-α)[M 点和N 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θ-α)] H 子夜=θ-(90°-α)(H 子夜即M 点所在纬线上所有的点0点时太阳高度,等于M 点所在纬线 与昼切点的纬度差) H 正午+H 子夜=2α (即M 点及和M 同纬度的点12点时的太阳高度和0点时的太阳高度之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知识总结】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 一、方向的判读(通常指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 (1)可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再利用与普通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出方向坐标。 例:读图1中太阳在不同节气的视运动图,A 点位于观测者的( )方。 (2)已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时,可根据正午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南北方向。 例:图5为北半球某地太阳视运动图,请在图中 地平面上标出方向及用箭头画出太阳运动的轨 迹。 二、昼夜长短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弧长的变化,即表示昼长的变化。⑴若此轨迹为优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 );⑵若此轨迹为劣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 );⑶若轨迹圆心恰好为观测点,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 ); ⑷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圆,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出现( )。如果该圆与地平圈平行,表示观测点所在( );如果该圆与地平圈相切,有一个交点,表示观测点所在纬度为();如果该圆与地平圈的位置关系是既不相切又不平行,表示观测点所在纬度()。(如下图所示) 三、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判读: ⑴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位于()半球;⑵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位于()半球;

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南(如下左图),则表明当地位于();相反,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北,则表明当地位于()。 如果出现某一个周日视运动圈全部位于地平面以上,则表明当地位于极圈以内(如下右图)。上中天后太阳位于天顶以南是()极圈以内,上中天后太阳位于天顶以北是()极圈以内。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 连接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即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连线,与南北向连线的夹角,即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注:取锐角或直角)。 五、二分二至的判读 ⑴若观测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时为(),最短时为(),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⑵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时为(),最短时为(),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 ⑶若观测点位于赤道上,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上中天位置在观测点之北的为( ),在观测点之南的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为春秋分。 六、日出日落方向的判读:在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线上,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规律如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是不变化()。 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圈以北地区表现为( ),南极圈以南表现为( )。北极点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时针在地平面上旋转;南极点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时针在地平面上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