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冠心病相关性

糖尿病冠心病相关性
糖尿病冠心病相关性

糖尿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心血管病死亡现已占我国人口死因的首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dm)发病率明显升高。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对减少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机制予以综述。

1 血糖升高

郑志雄等认为[1]:高血糖可引起动脉血管壁的胶原蛋白及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的非酶糖化和氧化,从而改变血管壁的物理性质,妨碍脂质的正常代谢。高血糖还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受损后的修复,导致凝血系统异常及纤溶系统障碍,这些都能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控制血糖可以改善血脂紊乱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2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及其它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

2.1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机体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维持糖代谢的正常,然而这种以升高胰岛素为代价的后果可导致脂代谢紊乱,表现为高密度胆固醇升高和甘油三酯下降,其原因可能与继发性高胰岛素刺激肝细胞,加速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的释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发生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这样来评价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首先,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其次;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再次,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最后,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有个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如同多面手 提到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就不能不提药物治疗。潘长玉教授指出,理想的降糖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能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体重。随着以利拉鲁肽(诺和力)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新药的上市,鱼与熊掌终于可以兼得。 智能降糖:大型研究显示,与众多传统药物相比,利拉鲁肽能够让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且被称为“聪明”降糖药,当且仅当觉察到血糖水平升高时,它才会激活发挥效用。当血糖降到正常,就不发挥作用。这一作用机制使它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长期使用更为安全。 降低体重:利拉鲁肽在降低体重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因为它能让人产生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减少食物的摄入有效减轻体重,带来的体重降低主要是内脏脂肪的减少。鉴于降低体重的多重益处,对于糖友,特别是那些“重量级”糖友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降低收缩压:这种“聪明”降糖药同时还是一种“爱心”降糖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它还能通过多重机制降低收缩压,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作用。 与传统糖尿病治疗药物不同,具有多靶点作用的利拉鲁肽不但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能够直击糖尿病的根源——保护胰岛B细胞,同时有效影响体重、血压、血脂等其他危险因素,从而让糖友降糖、护心双管齐下,多重获益。

糖尿病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危险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糖尿病、冠心病的诊断根据《内科学》标准[1],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合并冠心病45例,男28例,女17例;非冠心病组35例,男24例,女11例。 1.2 观察项目一般资料、目前治疗方法、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微柱法)、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Cr),检查眼底血管。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以X±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X2 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 回归法。数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及各项检测指标见表1。 表1 DM非冠心病组与合并冠心病组临床资料比较(略) 2.2 多因素分析上述各临床资料,经计算机处理后,筛选出以下结果,见表2。 表2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资料证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甚至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大量的循征医学资料证明,60%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糖尿病冠心病与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相比,病情容易恶化,预后差。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脂质异常(高TG)、低HDL和高LDL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凝血和纤溶活性受损,因而,糖尿病不仅作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还可以增加其他危险因素的危险性。 本文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临床因素及检测指标进行比较,显示:高血压、TG、LDL、2hPG、HbA 1C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高TG、高LDL、高2hPG及高HbA 1C 与冠心病发病有相关性。 现在尚不明确葡萄糖代谢平衡异常情况达到哪种程度时会对大血管产生有害影响。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人们,与糖尿病有关的大血管疾病发生比微血管疾病早,檀香山心脏研究的结论提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在餐后葡萄糖水平的整个区域均存在[2]。任何程度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 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冠心病(CHD)和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地区1 125人及5年后随访到的912人进行DM及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比较BMI各组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将患者按BMI由小到大分为4组,5年后DM、CHD 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以BMI≥30组增幅最大。结论:BMI与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DM),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 and stroke. Methods: 1 125 residents and 912 patients followed up after 5 years were screened in Beijing for DM, CH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CHD and stroke. Results: All the resid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y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Conclusions: BMI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失眠等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1

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老年痴呆 预防保健] 1、防止高脂食物引起胆固醇升高,进而加重老年痴呆症状。 2、保持精神愉悦 3、活到老、学到老,广泛结交朋友,丰富老年生活。 4、定期体检,及早治疗躯体疾病,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5、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脑炎、气体 中毒等,可诱发痴呆,故应对这类疾病加以重视和积极治疗。 6、适量进行舒缓运动,如步行、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及传统舞。 7、老年痴呆的最初症状是失忆,如发现您家的老人有失忆症状, 请及时就医。 8、小心别摔倒,跌倒有导致老年痴呆的风险。 [防病食疗] 1、龙眼肉米粥:龙眼肉30克,粳米50克。 2、泥鳅炖豆腐:泥鳅50克,豆腐200克。 3、核桃芝麻莲子粥:核桃30克,莲子10克,芝麻20克,粳米食疗。 4、黑豆红枣粥:黑豆100克,红枣50克,粳米适量,糖适量。 5、银耳瘦弱粥:银耳20克,瘦肉50克,粳米50克。 6、杞子炒肉丝:枸杞20克,猪肉50克。 7、水果色拉:猕猴桃1个,草莓10个,紫甘蓝适量。 8、核桃粥:核桃30克,粳米200克,大枣10颗。 [中医防治处方] 老年痴呆症:参芪胶囊、斯泰龙(银杏叶片) [健康提示] 选用银杏叶制剂 修补神经纤维,重建视神经网络,维持大脑正常运作 降低脑部脂质自由基的过氧化,抗衰老 有效防治老年性痴呆 卫生院社区科

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糖尿病药膳 1、枸杞炖兔肉: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蔬菜、油盐各适量。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炖熟,后加蔬菜、油、盐调味。饮汤吃肉,每1~2天吃1次,经常使用可以治疗糖尿病,大便稀泻,困倦无力,尿频数。 2、菠菜根内金饮:鲜菠菜根100克,干鸡内金1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南瓜汤:南瓜1000克切块,加水适量,煮汤熟后随饭饮用。南瓜富含维生素,是一种高纤维食品,能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并能增加饱腹感。 4、炒苦瓜:苦瓜250克,洗净切块,炒时加食油、盐适量,佐膳。苦瓜性味甘、苦,既能热解毒、除烦止渴,又能降低血糖。 5、苦瓜蚌肉汤:苦瓜250克,蚌肉100克。活蚌用清水养2天除泥味后取肉,同苦瓜煮汤;以油盐调味。喝汤吃苦瓜和蚌肉。使用天数酌情而定,适用于上消型,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6、山药粥:山药50克~60克(鲜品100克~120克)、粳米60克、山药洗净切成片,同粳米煮成粥。供四季早餐使用,用于多食易饥者。 7、鲜萝卜炖鲍鱼:鲜萝卜500克,干鲍鱼50克。将萝卜洗净切片,同鲍鱼煮熟食用。每日2次服或隔日服食,连服15天~20天。 卫生院社区科

糖尿病与冠心病

浅谈糖尿病台并冠心病,1 + 1 >2 平遥县裴毅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冠心病更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 症等危症这个概念,是说病症的危险性相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说无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同样的冠心病危险性。即10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梗死面较大,且程度年内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发生新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相同。 基于大星的临床试验结果,而提出了“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这一概念。其理论依据,首先是糖尿病患者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其次冠心病患者合并血糖异常的比例高,冠心病与高血糖状态关系密切。而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病死率高,以冠心病就诊者中检出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状态的比例惊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冠脉病变更为广泛、复杂,且进展更加迅速。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约75%由冠脉缺血引起。冠心病的等危症除糖尿病外,还有周围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病变(超声或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超过50%,源于颈动脉的脑血栓、短暂脑缺血发作)。 糖尿病患者往往表现出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凝

血系统异常等多种代谢异常。这些异常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血糖:血糖增高后,体内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加重了对血管的损伤。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肌微小动脉的狭窄更加明显,从而更易发生心肌循环障碍与心肌缺血,成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基础。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过高,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速度;且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不稳定斑块形成。 脂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氧化修饰,清除率降低,更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系统异常:凝血因子V、W、 X、XI及XI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血浆纤溶活性受损. 两病合并具有的临床特点 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容易被忽视而发生猝死。 2.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弥漫、病变更长、病变血管管腔更小、斑块更大. 严重,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梗死面较大,且程度更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等危症这个概念,是说病症的危

糖尿病冠心病吃什么药

糖尿病冠心病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冠心病吃什么药*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什么特点*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糖尿病冠心病吃什么药1、糖尿病冠心病吃什么药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的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有研究表明其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效果理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的大面积狭窄所引发的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冠心病,而糖尿病则是其最主要的高危因素。随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阻力。 2、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的发生除高血糖之外,主要还与其常合并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发生率增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胆固醇(Ch),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已为众多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实。多数临床研究报告,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血胆固醇常无明显变化。 3、糖尿病冠心病的病理生理 心肌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达(100~110)×10-9m[一般为(63~95)×10-9m];心肌纤维化,包括间质纤维化血管周围纤维

化和局灶性瘢痕状纤维化3种;心肌纤维间隙有较多的PAS染色阳性物质沉着和脂质集聚,可影响心肌的顺应性;广泛心肌内小 动脉病变,内皮细胞增生变性黏多糖物质在内皮下沉积,管腔变窄;心肌细胞肥大。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什么特点1、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要显着地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后者增加2至4倍。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病‘简单地讲是长期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导致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微观的细胞水平上,糖尿病改变了多种细胞的功能,包括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血小板细胞,这些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硬化、血管内斑块形成。并且,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 2、虽然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经常合并神经病变,疼痛的感觉减弱,所以常常没有典 型的冠心病心绞痛表现,而更多见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没有征兆的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对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警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进展的冠心病,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1、要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化,避免药物经常化:许多资料表明,体胖者易患糖尿病与冠心病,二者对肥胖者犹如姊妹形影相伴。根据石家庄城乡的普查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09-06-19T16:09:36.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6卷第12期供稿作者:张宏娟刘丽莉[导读] 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8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3/4死于冠心病。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张宏娟1 刘丽莉2(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循环科 154600;2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MRI室 1546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109-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8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3/4死于冠心病。 1 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研究发现,IR及其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炎症、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而最终导致了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高凝状态以及高半胱氨酸血症、微量尿蛋白等紊乱,这一切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以上也正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 治疗 2.1一般治疗 对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DM 前期采取行为和药物的干预方法,尽量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 酒,限制脂肪食品和总热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2.2高血糖 降低血糖可改善血脂紊乱等,有利于DM大血管病变的防治。DIGAMI实验研究了极化液(GIK)在治疗机型心肌梗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那些经葡萄糖和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胰岛素通过抑制脂肪的分解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而FFA代谢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并抑制心肌收缩力。此外,二甲双胍、磺脲类均可用于控制血糖,但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在缺血性心脏病中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磺脲类药物能降低静息状态下心肌血流,缩短心肌动作电位的时间,使实验性缺血后收缩功能恢复受损,增加梗死面积,出现心律失常。 2.3高血压 DM患者约半数并发高血压,是非DM患者发病率的1—2倍。 DM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ACEI,长效制剂最佳,具有明显的降压、延缓DM肾病进展和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ACEI主要副作用为咳嗽,发生率5%—10%。对晚期肾功能损害及高钾血症者禁用。钙通道阻断剂降压效果好,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长效制剂。近年来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至少50%的个体存在胰岛素抵抗。临床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及噻嗪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人群的血压。 2.4高脂血症 DM又被称为“糖脂病”,脂代谢紊乱是DM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DM糖代谢紊乱的根源为脂代谢异常,因此控制DM患者的血脂极为重要。 对降脂药物的选择,美国DM学会建议关于DM血脂异常治疗重要性的优先顺序如下:①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贝特)类;②升高HDL-C,首选行为干预,减轻体重,加强体育锻炼,戒烟。药物可选用贝特类、他汀类、烟酸,但烟酸可恶化DM患者的血糖控制;③降低甘油三酯,首先是控制血糖,控制饮食,药物首选贝特类,高剂量他汀类中等有效;④混合性高脂血症,首选改善血糖控制+高剂量他汀类,次选改善血糖控制+他汀类或贝特类。他汀类+贝特类联合使用有增加肌溶解的危险性,此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应慎重。 2.5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DM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冠状动脉缺血的发生率。可作为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也可作为有大血管疾病人群的二级预防。噻氯匹啶通过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稳定血小板膜,抑制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亦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减少心脑卒中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进展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进展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冠心病,导致更高的致死、致残率。由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特殊性,患者需要更高要求的护理措施。现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糖尿病/护理;冠心病/护理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冠心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者占40%~70%。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糖尿病患者未合并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男性的死亡率没有明显下降,女性的死亡率实际上还有增加。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症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死亡率占糖尿病患者的40%。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糖尿病患者不仅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高,且预后较差。 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2.1 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体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葡萄糖与蛋白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稳定不可逆的糖基化终产物。糖基化终产物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2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所表现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增加血管阻力和凝血倾向。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多,分别经由不同的途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3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多种内皮源性细胞因子分泌失调、血管张力及血流动力学等一系列平衡受到破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4 凝血因子、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所具有的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胰素血症,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影响血液中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溶系统的功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 3.1 入院评估患者入院时应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胸闷胸痛和是否正规就诊、使用药物等情况。对病情作出初步评估,识别可能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DKA、高渗性昏迷和低血糖昏迷以及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高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导读:近日,一项全球历时12年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的风险直接相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压的正常值不再是140/90mmHg,而要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和全身性的疾病。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有个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燕燕教授解释: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另外,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而且,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 *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 “得了糖尿病相当于得了冠心病。”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但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控制好血糖、血压、

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不但有助于管理糖尿病,也能让心脏同时受益。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疾病的综合管理呢? 血糖达标:一项著名的英国糖尿病研究告诉我们,糖化血红蛋白(国际上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值每降低1%,可以使糖尿病相关死亡几率减少21%,心肌梗塞和中风几率分别减少14%和12%,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 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体重,益处多多,尤其是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体重每降低10kg,血压降低 10/20mmHg,甘油三酯降低30%,空腹血糖降低30%-50%,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5%,死亡风险降低20%-25%。 血压管理:因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压的正常值要求不再是140/90,而要控制在130/80mmHg 以内。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离不开药物治疗。专家指出,理想的降糖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能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体重。

冠心病诊疗指南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发布了最新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管理指南(下称“指南”),为该领域的诊疗规范作出较详细的推荐,本文将对该新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病理生理及概念 首先指南指出SCA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①斑块相关的心外膜动脉阻塞;②正常或有斑块动脉局限或弥漫的痉挛;③微血管功能障碍;④既往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冬眠心肌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结合病理生理的机制,概念上该指南的SCAD不仅局限于既往所指的稳定性心绞痛,同时也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后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情况及痉挛导致的静息发作的心绞痛。 因此,SCAD的人群范围亦随之而扩大:①现有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和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②已知以往有冠心病症状,现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且需要定期随访; ③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通过病史采集明确既往已有类似症状发生;④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能被归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低危人群,例如现无胸痛、心衰,静息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首先肌钙蛋白)无异常。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例如微血管功能不全或者冠脉痉挛的病人也纳入在内。 二、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估 传统胸痛包括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和非心绞痛性胸痛,通过胸痛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症状特征来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大小,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将PTP划分为三档,低度怀疑—PTP≤15%,中度怀疑—PTP在15%至85%之间,高度怀疑—PTP≥85%。 新指南指出,检查手段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罹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小,强调PTP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及采取何种检查手段,同时根据该可能性及即将进行的检查手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产生出病人的冠心病可能性。 (一)、诊断 1、检查手段的评价和推荐 所有具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在排除持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常规行静息心电图(Ⅰ类推荐,C级证据)、血液生化(首选肌钙蛋白)、静息超声心动图(Ⅰ类推荐,B级证据)、选择性胸部X线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新指南提到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为45%~50%,特异性为85%~90%;而运动负荷影像学检查特异性略低,约为80%,敏感性较高,约为70%~90%。作为SCAD 的初始诊断手段,运动心电图(ECG)推荐用于未接受抗缺血治疗可耐受运动的中等可能性(PTP 15%~65%)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患者考虑为缺血性心肌病引起胸痛,如左心室功能尚可(LVEF>50%),则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低度怀疑者可能为其他疾病或者功能性冠脉疾病,中度怀疑者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高度怀疑者直接进行危险分层和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施行侵入性冠脉造影。 2、冠状动脉CT(CT angiography,CTA) 新指南强调适当的设备(至少64排CT)、患者选择以及患者准备对医师选择CTA有重要提示作用。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建议用于SCAD中低可能性(PTP 15%~50%)患者的排除诊断(IIa类推荐,C级证据)。同时,对于中低可能性患者,如负荷试验的结果不能提供肯定性的结论或患者有负荷试验的禁忌证,为了避免侵入性检查,如估计可获得清晰的影像,也可选择冠状动脉CTA(IIa类推荐,C级证据)。该指南不建议冠状动脉CTA 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或者无任何冠状动脉疾病征象无症状个体的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肌病等。⑵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包括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引言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迸、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为了协助广大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及方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制订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本指南是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采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2002年修订的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2004年指南和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 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 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诊断和危险分层的评价 胸痛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的特点来估计冠心病的可能性,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分层危险的评价。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