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热型分类

发热

热型分类

将患者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连接各体温数值点形成体温前曲线,该体温曲线称为热型。热型对发热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意义。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上函告热期。

2.驰张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别在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间歇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高峰,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并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根据不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但受很多因素影响,热型可以变得不典型,如由于使用抗生素,及时控制了感染,或由于解热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不典型。此外,热型也与个体反应性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图1-2 常见热型示意图

热型及临床意义详解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图1-4-1)。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等(图1-4-2)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1-4-3)。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1-4-4)。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 体温急剧上升至39D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断)病等(图1-4-5)。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图1-4-6)。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 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 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证名。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发热症状比较

第一章常见症状 症状(symptom)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体征(sign)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多种形式,有些只有主观才能感觉到的,如疼痛、眩晕等;有些既有主观感觉,客观检查也能发现的,如发热、黄疸、呼吸困难等;也有主观无异常感觉,是通过客观检查才发现的,如粘膜出血、罗音、杂音、肝脾大等;还有些生命现象发生了质量变化(不足或超过),如肥胖、消瘦、多尿、少尿等,需通过客观评定才能确定的。凡此种种,广义上均可视为症状,即广义的症状,也包括了体征。 症状学(sympomatology)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是医师向思者进行疾病调查的第一步,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疾病又可有某些相同的症状,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作出错误的诊断。 本章仅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部分症状加以阐述。 第一节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一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食后体温也可赂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稍高于正常。老年人因代谢率稍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另外,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 发生机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1.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如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家(L1)、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干扰素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收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 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 持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 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 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 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 作。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 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 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 相交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 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 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或败血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转为驰张热,故临床上对此种现象应加以注意。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①其他感染性疾病 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复发。②细菌感染疾病抗菌显效,但病原菌并未完全消灭而 转为L型细菌再次发热。③在原发病用药控制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 物热。④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发热。⑤在原发病已经好转、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 无关的新并发症。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1. 稽留热(contimledfever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 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 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 弛张热(remittentfever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大,24h 内波动范围超过 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 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 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fever )体温逐渐上升达39C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 ) 体温急剧上升至39° 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 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 Hodgkin )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关键词】发热门诊;医院感染;预防 发热门诊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院对其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1],提高了应对甲型H1NI流感防控工作能力,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 健全制度预案,加大培训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我院发热门诊除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外,还细化了诊区内的静点室、检验科、清扫员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流程,做到工作中有章可循,责任明确。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务人员的救治队,备好各种物品,以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流行。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来自全院各科室,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我院多次反复对医护、医技、后勤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其标准、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掌握新的信息及流行动态,提高其职业的敏锐力及判断力。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在传统集体授课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院内网站开设感染控制专栏,不断补充更新内容。深入科室培训,极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学习,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医院还注重流程演练及强调职业安全教育,强化防护意识及技能,医务科、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联合,先后3次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穿脱防护服的基本操作程序等项内容的演练,对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医院内爆发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健康知识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电视短片等形式,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知识,也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掌握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 科学合理布局,严格监督管理 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的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我院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要求,首先在通风良好的门诊大厅,设立标识清晰的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处,对患者使用红外线体温测试仪初步进行排查,无发热患者指引到普通门诊就诊,体温在37.5℃以上发热患者由导诊护士引领至发热门诊就诊,预检分诊护士详细做好发热患者的登记。医院结合实际,对设置在独立区域的发热门诊科学规划,工作人员和发热患者从不同路径出入发热门诊,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发热门诊采取分诊、挂号、收费、就诊、检查、留观治疗“一条龙”服务。使发热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减少活动范围,缩短就诊时间,避免因就诊时的繁琐程序,引起交叉感染。二楼设疑似患者病区,三楼设确诊患者病房等。我院发热门诊从2009年5月1日至12月16日共筛查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2513例,收住院159例,确诊3例。由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发热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描写集体团结的句子

描写集体团结的句子 1、团结就是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2、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3、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4、众人划桨开大船,团聚力量大;双桥好走独木难,有国才有家;团结一致爱中华,**协力建设家;凝聚中华精神,携手你我他,祝福祖国更加强大! 5、资本主义故意教育人们彼此敌对,它害怕劳动者的团结。但是我们的党却教育人有深厚的的同志爱和友谊。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6、太极生两仪,始有天地。男女需团结,种族延续。看月圆月缺,观潮起潮落,思悲欢离合,得知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珍惜团结,感恩生命! 7、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

动什麽。 8、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9、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10、撇捺相依变成人,一人之力,粮满仓;二人并肩便是从,从善如流,财富盈;三人相聚组成众,众志成城,共富裕。我们团结并进,消灭贫困,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沐浴繁荣富裕之光。 1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12、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13、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14、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这里,觉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体里面。 15、血脉相连写出一个爱,心手相牵唱出一种情,**协力共建一个和睦家庭,团结友爱世界消失**弥漫和平。互爱互谅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光明。 16、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

各种热型

稽留热 定义 发热的一种热性,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临床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等疾病的急性期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也可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弛张热 [1]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 间歇热(undula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热型

2008-8-27 15:34【大中小】【我要纠错】 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下列数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l日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根据不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须注意,由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可使一些疾病的热型变为不典型。此外,热型也和个体反应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发热的分型及一般处理

发热的分型及一般处理 发热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1-4-3)。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 物理降温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给小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退温的效果;有条件可用毛巾包裹冰块(冰棍)之类凉的敷在额头,有一定效果。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

小儿发热的诊断与治疗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许多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小儿发热是现今儿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问题,在门诊一半以上患儿以发热就诊,很多家长对这些并不特别熟悉,下面就为大家讲有关小儿发烧的一些知识。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许多家长马上就给孩子用上退热药,甚至一次应用两种退热药。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发热分度:腋温37.5~38 ℃为低热,38.1~39 ℃为中度发热,39.1~40.5 ℃为高热,>40.5 ℃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 ℃为体温过低。 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在傍晚时,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这里插一句,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差,过度捂被可孩子成高热,而引起各器官/系统损害,而寒冷后可引起寒冷损伤综合征,应注意冷暖适宜。 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体温不超过37.4℃,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这时应多饮水,注意测体温。 当然孩子发热后应带患儿到专业医师进行诊治,医师要分析发热的原因,判断是感染所致的发热,还是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发热。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它症状,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当然家属应问如果家距离医院较远,家属应如何做 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注意:婴幼儿发烧别捂汗体表散热是关键 1.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认为发烧的时候应该盖上被子捂一身汗,但是这种土方法并不适用于婴幼儿,甚至还是适得其反。 婴幼儿绝对不能用捂的办法(退烧),因为儿童是通过体表散热的,所以一定要让他的衣物宽松,而且不能穿得过多,如果穿得太多可能导致体温短时间内急剧上升,甚至可以引起高热惊厥 2.不能见火就灭,如低热时系患儿调动机体抵抗力来对抗疾病,应物理降温. 3.任何药物起效有一定时间,有的家长应用退热药不到1小时,患儿体温未降,马上再给一次退热药是错误的,退热药一般应间隔4-6小时,如体温未下降,应给与物理降温及对饮水,如大量/

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鉴别诊断 一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多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较轻而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较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等近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进展,可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方法可确定病原。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须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鉴别。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该病于2002年11月首发在我国广东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对于有SARS 流行病学依据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并有肺部X线CT等异常影像改变,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做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冠状病毒RNA(SARS 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SARS 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确定诊断。SARS COV分离是确立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分离只允许在防护严密的p3实验室进行,且体外细胞培养分离方法复杂且烦琐,不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诊断的手段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重症SARS:①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48h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②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40 kPa(300mm-Hg)③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除新疆、西藏、青海台湾省及自治区外,其他省市均有报告。高度散发有明显季节性。多数地区(野鼠型)在10-12月为大流行高峰,部分地区在5-7月小流行褐家鼠型发病≥高峰在3-5月。有直接或间接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②临床特点,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症及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X③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有类白血病反应,病后五1~2d出现异形淋巴细胞(≥7%),血小板减少蛋白尿且短期急剧增加,若有膜状物可明确诊断;④HFRS抗体IgM1:20阳性,用于早期诊断病后1-2d出现,4-5d阳性率达89%~98%。双份血清HFRS抗体IgG恢复期比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也可确诊。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发,见于青少年特点是发热、咽峡炎、颈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单核细胞增高并伴有异形淋巴细胞(>10%)嗜异性凝集试验1:64阳性,抗EBV IgM阳性,可明确诊断 5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严格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较前增高可能与儿童普遍接受预防接种有关。特点为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等。结合流行季节,一般诊断较易不典型者依

突发集体发热疑似流感疫情处置预案

宜州市精神病医院流感疫情处置预案 四月十二日我院四病区发生突发病人集体发热疑似流感疫情,当时我院立即组织人员做好疫情上报、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疾病标本取样以及积极开展消毒隔离治疗等基础防控工作,四月十三日下午市卫生局黄松局长带领韦文甫副局长、疾控股张敏股长以及疾控中心黎宝全副主任和三位工作人员到我院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黄松局长指示市精神病医院要高度重视疫情发展,认真做好病人和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卫生局、疾控中心和市人民医院全力支持协助市精神病院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力争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蔓延。四月十四日上午我院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全院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蔓延。现制定疫情处置预案如下: 一、医院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按照市卫生局领导指示,疾控中心和市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及治疗专家组的指导意见,积极组织全院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力争迅速控制疫情。 二、四病区立即启动流感疫情防控程序,做好病人和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等处置工作。把病区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对发热疑似流感病人进行标识和隔离管理,并进行特殊诊疗监护,同时对发热疑似流感病人的所有活动进行专人跟踪监护,避免与未发热病人接触。做好重症病人的监护诊疗及转诊工作。同时做好病人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引

导病人配合工作。鼓励工作人员和病人接种疫苗。 三、医务科、护理部和院感科要求下临床指导及协调组织和督促具体工作落实。医务科负责组织总体工作协调,同时联络专家指导诊疗和疫情防控工作。护理部和院感科负责组织消毒隔离工作,重点抓好隔离工作,消毒范围包括病区、病人户外活动区、门诊、电梯、走道、食堂。院感科负责收集每天有关疫情信息,并在下午3时前向疾控中心上报疫情。 四、门诊部做好新入院病人的分诊工作,四病区暂时不收治新入院病人;门诊部同时做好门诊发热病人的筛查工作。药剂科做好疫情药品和物资的采购储备工作。检验科和放射科积极配合临床做好辅助检查工作,及时上报检查结果。质控科、康复公卫科和后勤部门积极配合临床需要,做好疫情防控相应工作,同时后勤食堂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其它病区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蔓延。行政值班坚守岗位,随时掌握疫情防控进展工作。 五、成立疫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组长:韦程瀚院长 副组长:余利国副院长、黄学副院长 组员: 全院中层干部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韦江东科长兼主任,医务科负责组织总体工作的协调联络和具体疫情防控工作。 2014年4月14日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 0 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0 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持张热: 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 0 C 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达到 39 0 C 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 1 / 20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 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 体温曲线在 24 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 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 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

集体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 1、假如你是新上任产品部门经理,需要从以下的几个人中选择做助理,就 是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最终回答问题,你选择谁做,理由是什么? 一、开放式题目: 1、作为一个项目或团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2、怎样才能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3、如何你被提拔到不是你所喜好的部门和职位,你会怎么办? 4、你很优秀,到了一个新的部门,你的到来让这个部门的一把手感到了威胁,你会如何做? 5、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但需要同事的协助,同事非但不协助还从中作梗,你会怎么办? 6、假如领导派你和一个有矛盾的同事一起出差,你如何处理? 二、两难式题目 1、一个人想要收获成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例如:主动、热情、诚实、办事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乐于帮助他人,拥有很强的洞察力,为人豁达、不斤斤计较,开朗,幽默,独立有主见,言谈举止有风度,能够为他人牺牲个人利益等。 请从以上所列因素中分别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和一个最不重要的因素,并加以说明。 2、你是一位在某大型国企工作的员工,已过35岁,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年收入10万元,取得过高级工程师资格,在公司担任项目经理职务。虽然工作经验丰富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总是不能满足现状。你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更高层次的职位,你的目标是高级职业经理人。但在目前的公司升职希望很小,于是你想到跳槽。但是跳槽意味着从头再来,你已年过三十,这一切是否还来得及? 三、排序选择型问题 假设你现在是一名太空飞船的船员,任务是与母船相约在月球上光亮一面的地方集合,但因机械故障,你的宇宙飞船在距离约定地点200公里之外堕落了,除了15件器材外,其余的器材全都毁坏了,你们能否生存下去取决于你们能否到达母船,所以你和你的同伴要决定那15件器材对你们生存的重要性。 请将以下15件物品按重要性排序,并加以简单的解释说明。 ⑴一盒火柴⑵浓缩食物⑶五十米尼龙绳⑷降落伞的丝质布料⑸可携式发热器⑹两支大口径手枪⑺一盒脱脂奶粉⑻二百磅氧气桶⑼星际地图⑽救生艇⑾磁力指南针⑿五加仑水⒀讯号火箭⒁急救箱及注射用针筒⒂太阳能FM无线电收发器。 正确答案: ⑻、⑿、⑼、⑵、⒂、⑶、⒁、⑷、⑽、⒀、⑹、⑺、⑸、⑾、⑴ 原因 一盒火柴:月球没有氧气助燃,所以火柴基本上是没用的 浓缩食物:有效的能量补充途径 五十米尼龙绳:可用于攀爬悬崖,亦可用于运送伤者 降落伞的丝质布料:阻隔太阳射线

诊断学发热部分试题

第一节发热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就是:低热 ;中等度热 ;高热 ;超高热。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 3.多数患者的发热就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与两大类。 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 ;② ;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 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 ;② ;③。 8.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可引起非感染性发热,这包括:①损害;②引起内脏器官或肢体坏死;③。 9.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 10.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 ;② ;③。 11.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 、、。 12.稽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3.弛张热型常见于、、、等疾病。 14.间歇热型可见于、等疾病。 15.波状热型常见于。 16.回归热型可见于、、等。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 ) 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 3.请对下列热型进行判断 ①弛张热型( ) ②稽留热型( ) 弛张热型( ) 稽留热型( ) 不规则热型( ) 波状热型( ) 回归热型( ) 驰张热型( )

4.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 ) 5.多数患者的发热就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与内源性两大类。( ) 6.低热就是指37、3—38℃。( ) 7.高热就是指39、1—41℃。( )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 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 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B型题 问题(1—7)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型 D.不规则热 E.波动型 1.斑疹伤寒或伤寒高热期 ( ) 2.败血症 ( ) 3.疟疾 ( ) 4.支气管肺炎 ( ) 5.布鲁菌病 ( ) 6.结核病 ( ) 7.化脓性炎症 ( ) 问题(6-21) A.发热伴寒战 B.发热伴皮疹 C.发热伴淋巴结肿大 D.发热伴肝脾肿大 E.先发热后昏迷 8.中毒性菌痢 ( ) 9.中暑 ( ) 10.败血症 ( ) 11.急性胆囊炎 ( ) 12.急性肾盂肾炎 ( ) 13.白血病 ( )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 0 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0 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持张热: 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 0 C 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达到 39 0 C 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 . . . .

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 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 体温曲线在 24 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 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此型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 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抗生素、激素、体质等)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发热诊断和热型分析

第一篇常见症状·发热 一、发热的概念呀 发热的概念很好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一个房子里储存着大量的岩浆,岩浆流出就会导致发热。流出可以有两种主要思路,一种是门出现问题,一种是你有钥匙。体温调节中枢就好像是门的控制系统,只要门(散热和产热器官)和控制系统均完好无损才能够保障正常的体温。然后门没有问题,你使用钥匙照样能够让岩浆流出。一种是主人拿原装钥匙(内源性致热原)开门,一种是骗子用假钥匙(外源性致热原)鱼目混珠从主人那里骗走了真钥匙然后再开门。 定义: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二、发热机制 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致热原性发热,包括内源性致热和外源性致热(通过刺激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发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名词,内源性致热原和外源性致热原。从化学本质上来说,内源性致热原是由白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蛋白质。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因为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只能激活产生内源性致热原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 第二种是非致热原性发热,主要是体温调节中枢病变和

人体产热、散热器官功能的改变引起的 三、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体温测量教材给了三种,腋下最低,(37-38)、口腔其次(36.3-37.2)、直肠最高(36.5-37.7),这里可以想一下哪个测量时候密闭性最好,开口最小,自然最接近体内温度了。 以口腔为例,发热的分级,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1~∞)生理变异可以理解为人体正常情况下体温的变化,这个问题可以从产热和散热两方面来考虑,产热导致的温度偏高可以因为一天内短期的剧烈活动、下午比上午稍高(主要因素可能是日节律)、每月出现的月经期代谢升高,妊娠期的代谢身高,长期的年轻人比老年人代谢偏高 散热导致的温度偏高如高温条件下体温偏高 一般情况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 四、病因与分类 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个人理解是感染性发热有点主动的去除感染因子的感觉,是人体保护机制,然后非感染性主要是细胞坏死或者散热器官和中枢出现问题导致的发热,似乎有点被动意味) 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名词吧 1、吸收热:如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肢体梗死中出

-发热试题及答案

发热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 热。 2.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而以为多见。3.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4.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 ③。 5.各种病原体如等可引起感染性发热。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感染。 6.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①;②; ③。 7.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几种原因:①。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 8.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②; ③。 9.临床上常见的热型 有:、、、、、。 10.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维持在达数天或周,24小时内波动,常见于、、。 二、判断题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糖皮质激素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规则。()2.热型与患者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无关。() 3.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4.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5.高热是指39.1—41℃。() 三、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五、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