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词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宋词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宋词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时期之一,而辛弃疾则是这个时

期里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其浓郁的抒情色彩、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为传颂。《全宋词辛弃疾集》是一部收

录了辛弃疾所有作品的文集,本文将对其中的几首作品进行原文赏析

和解析。

第一首作品是《青玉案·元夕》,这是一首辛弃疾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词,同时也是宋代词人爱情主题的代表之作。辛弃疾以此词表达了

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可见作者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词中的“只因太监赏金多,数夜忍冷向阳花”以巧妙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岁月

的无情和人生的悲喜。此外,辛弃疾通过对驿使、舟子等人物描写,

展示出社会现实中的人情冷暖,使整首词显得生动而真实。

第二首作品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召状中所作,旨在表达对朋友陈同甫的思念之情。辛弃疾以慷慨激

昂的词句,以及借用典故、形象绚丽的描写手法,赞颂了陈同甫的豪

情壮志。这首词展示了辛弃疾豪迈的气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展

现了他奋发向前,不畏艰难困苦的品格。

第三首作品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建康的热爱之情,并将该城市美景融入其中。词的开篇便以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庄严而宁静的氛围中。辛弃疾通过精准的描写,使

人们仿佛能够亲眼看到建康城的壮丽景色。此外,辛弃疾在词中还融入了对时事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物换星移的感慨。

第四首作品是《贺新郎·海棠未花时节》,这是一首以婚姻为主题的词。辛弃疾借用“海棠未花”来象征尚未结婚的女子,表达了对将来婚姻生活的美好期望。词中的优美描写,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氛围中。辛弃疾以雅致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对婚姻的祝福,从而使整首词显得情感真挚而动人。

以上是《全宋词辛弃疾集》中的四首作品的原文赏析和解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辛弃疾的文学造诣以及他对爱情、友谊、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辛弃疾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希望通过本文对他的作品进行的赏析和解析,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和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

全宋词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宋词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宋词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时期之一,而辛弃疾则是这个时 期里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其浓郁的抒情色彩、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为传颂。《全宋词辛弃疾集》是一部收 录了辛弃疾所有作品的文集,本文将对其中的几首作品进行原文赏析 和解析。 第一首作品是《青玉案·元夕》,这是一首辛弃疾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词,同时也是宋代词人爱情主题的代表之作。辛弃疾以此词表达了 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可见作者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词中的“只因太监赏金多,数夜忍冷向阳花”以巧妙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岁月 的无情和人生的悲喜。此外,辛弃疾通过对驿使、舟子等人物描写, 展示出社会现实中的人情冷暖,使整首词显得生动而真实。 第二首作品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召状中所作,旨在表达对朋友陈同甫的思念之情。辛弃疾以慷慨激 昂的词句,以及借用典故、形象绚丽的描写手法,赞颂了陈同甫的豪 情壮志。这首词展示了辛弃疾豪迈的气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展 现了他奋发向前,不畏艰难困苦的品格。 第三首作品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建康的热爱之情,并将该城市美景融入其中。词的开篇便以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庄严而宁静的氛围中。辛弃疾通过精准的描写,使

人们仿佛能够亲眼看到建康城的壮丽景色。此外,辛弃疾在词中还融入了对时事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物换星移的感慨。 第四首作品是《贺新郎·海棠未花时节》,这是一首以婚姻为主题的词。辛弃疾借用“海棠未花”来象征尚未结婚的女子,表达了对将来婚姻生活的美好期望。词中的优美描写,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氛围中。辛弃疾以雅致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的向往和对婚姻的祝福,从而使整首词显得情感真挚而动人。 以上是《全宋词辛弃疾集》中的四首作品的原文赏析和解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辛弃疾的文学造诣以及他对爱情、友谊、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辛弃疾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希望通过本文对他的作品进行的赏析和解析,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和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 译文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

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注释】 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读音qìng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赏析】 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辛弃疾宋词《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宋词《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 赏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

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

辛弃疾宋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赋》原文译文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

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斫:砍。 桂:桂树。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赏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

辛弃疾宋词《鹧鸪天·代人赋》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鹧鸪天·代人赋》原文译文赏 析 《鹧鸪天·代人赋》 宋代: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

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 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 情知:深知;明知。 阑干:栏杆。阑。同“栏”。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

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

全明诗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明诗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他的诗歌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情澎湃,因此也被誉为“全明诗”的代表之一。本文将为你带来辛弃疾的一些著名诗歌原文与解析。 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以独特的形象描绘了东风吹散的花瓣和繁星如雨的壮丽景象。通过宝马雕车和玉壶等华丽的描绘,表达了宫廷庆典的热闹氛围。词中还通过“蛾儿雪柳黄金缕”来描绘女子的美貌和温柔。最后,主人公在热闹的人群中寻找心中的那个人,却只能在熄灯之后的灯火阑珊处回首。 2. 《贺新郎·夜雨寄北》 同床共枕梦,不觉晓风残月。 处处黄金台,旧事如成幻。 酒斟相逢咏花醉,问谁醒来摇鹊。

解析:这首词以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述共同梦境中枕边归来的梦境,展现出作者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黄金台则指的是过去的荣华富贵,旧事如成幻一句,意味着往昔 的辉煌已经过去。最后,词中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希望友人一切安好,不知何人醒来时摇动鹊鸟。 3. 《汉宫秋·其一》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晴时一洒何曾洒,雨外重阳不重阳。 解析:这首词以花朝节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短暂的主题。作者通过“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写法,表达了要及时珍惜美好时光,勿待时光匆 匆而过。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思考的态度,虽然晴时能够洒一洒,但是雨后的重阳却无法再重复。这种对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思考,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以上是辛弃疾的部分著名诗歌原文与解析。辛弃疾的诗歌作品独具 风格,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真情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辛弃疾的诗歌作品给人以无限的 思考空间,值得我们品味和欣赏。

辛弃疾诗词鉴赏

辛弃疾诗词鉴赏 【元日】 老病忘时节, 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 今日是新年。 【译文】 久病不起,竟忘了时节,天亮了,还在空旷的屋子里睡眠。小孩儿唤醒我起床,才知今天是新年。 【赏析】 老病情怀,写来平易质朴,真切自然。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题,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之生机,不可纯以叹老嗟病视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 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 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 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 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 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 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有。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 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以前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 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不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 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 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 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 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 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 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 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 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 种评价是中肯的。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元夕》辛弃疾 赏析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元夕》辛弃疾赏析【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元夕》辛弃疾赏析 朝代:宋朝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飞蛾雪柳金线。笑声充满芬芳。但在人群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徒劳地寻找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首府临安一位刚刚从北方叛逃到南宋的诗人所作。当时,祖国的一半被侵略者蹂躏。林生的一首诗最能反映这一点:“西湖的青山和山外的建筑何时才能停止歌舞?暖风陶醉了游客,使杭州变成了一个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翻译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

辛弃疾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译 文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拂过,惊飞了枝头喜鹊,凉爽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似乎在争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耀,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突然消失在眼前。 【赏析】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外表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寻常的景物,然而经过奇妙的组合,结果寻

常中就显得不寻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回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由于月光光明,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肯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缓缓吹拂时,往往特殊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风光描绘得令人悠闲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严厉情趣所浸润,更关怀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马上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快,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当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美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制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稍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舒适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殊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原

宋词: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原文译文赏析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宋代: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译文】 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进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我

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我感觉这其中,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典雅劲健。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 【注释】 大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罢居带湖。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惊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 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 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 合:应该。

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的生活。 检校:巡查、管理。长身:高大。 龙蛇影:松树影。 爽气朝来:朝来群峰送爽,沁人心脾。 磊落: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 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章风格。 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 【赏析】 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这首《沁园春》便有这种特色。 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再写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 文译文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全宋词原文与解析

全宋词原文与解析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远的文 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全宋词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经 典之作,也融合了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本文将深入探讨全宋 词的原文与解析,带您领略这段传世之作的魅力。 一、全宋词概述 全宋词是指宋代词人创作的所有词作品的总称。涵盖了从北宋初年 到南宋末年所创作的词作品,包括了数以万计的词,作者也涵盖了那 个时期的各个领域。全宋词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 其独特的表现方式、鲜明的风格特色,成为中国文艺史上独立的一个 时期。 二、全宋词的原文及解析 全宋词的原文是包含了每首词的词句内容,而解析则是对其中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进行分析和阐述。下面我们选择几首著名的全 宋词,进行原文与解析。 1.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东篱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人有酒欢今夕,诚 是日晚暮、胜添澹荡槎。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惨澹、长云空翠佳。万里愁都怕、碧波悠悠,愁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这首词以节令、景色等为背景,表达了友谊和怀旧之情。通 过描绘重阳日的气氛和寻找亲友的感慨,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 对友情的思念。 2.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这首词以生活场景为背景,表现了女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 的追忆和对流年易逝的感叹。通过描绘黄昏归舟的情景,传达出作者 心中的苦闷和失落。 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阙龙楼度宴会。 解析:这首词以元宵节的夜晚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景物描绘,表达 了对节日欢庆和社交场合的描摹和表达,展示了盛世繁华和宝华气氛。 通过上述几首全宋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全宋词不仅在题材和 内容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而且通过艺术手法和对情感的抒发,展 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结语: 全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 文化内涵。从原文与解析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全宋

宋词: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译文 赏析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代: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竟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译文】 清亮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绕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很多从前繁华兴盛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受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解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不管:不许。 更着: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市朝:人口聚拢的都市。耕桑:田地。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概非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好像写足了。以下在终点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势,勾画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给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盘旋曲折、山水围绕的地势,将一幅寻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叉,生气栩栩,表达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力量。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考。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测它或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测的牢靠,他先在说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固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

宋词: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原文译文 赏析 《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代: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译文】 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今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处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方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布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意?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厌烦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远眺的视线。

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解释】 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 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吹箫声断:传奇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倚(yǐ)楼人独:单独一人倚偻。 不堪:禁不住,忍受不住。 “满眼”句:所看到的都是暮春三月的风光,令人伤感得受不了。不堪,不能忍受。三月暮:晚春季节的景象。 千山绿:春花落去后一片翠绿,指夏天将到来。 一纸寄来书:寄来的一封书信。 “相思字”二句:意思是信上写满相思的话,也是徒然。盈幅,满篇。 “相思意二句:意思是这种相思的感情,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意。 罗襟jīn):指丝绸衣襟。 盈掬:满把。形容眼泪许多。 行客:指女子所思念的人。 垂杨:即垂柳。 碍(ài):遮避。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概。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A.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首:首级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壮:以…… 为壮士 C.留守叶衡雅重之雅:高雅,文雅 D.揣僧必以虚实告金帅揣:推测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即劝京决策南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不为迎合为仲卿母所遣 12.对以下句子的划分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B、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C、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D.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

宋词: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译文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 宋代: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愿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译文】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拦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乡梦唯恐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解释】 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藦枝瘦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月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今词的意境推想,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心情,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表达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凄惨的感慨,是一首饱含政治颜色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爱,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制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地。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非常敏锐的:词人既观赏江南之春的美妙,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二句,如同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绚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格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

《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全宋词】《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宋词赏析

【全宋词】《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写大雨后的山 光水色的傍晚景色,上片首写起云,次写骤雨,再次写放晴,是写夏天山村的天气变化; 下片是作者设想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全词浅显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作者退居上饶后, 寄情山林的心情。文字秀丽、温婉,深似李清照词风。 【原文】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⑴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⑵。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⑶?青旗卖酒⑷,山那畔别 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⑸。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⑹,觑着人 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 ⑴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李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是婉约派 正宗词人。她的词善于把日常生活用语,信手招来,谱入音律,语言淡雅,格律严谨,练 字琢句,意境新丽。效李易安体:效,学、仿。体,写法、风格。 ⑵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价作语助词。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甚霎 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⑶怎生:作怎么解。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⑷青旗:酒旗。 ⑸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万千:作无限解。 ⑹白鸥:水鸟名。 【白话译文】 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 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绘的!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

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 么清静幽闲,心神舒畅自然。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却叫我奇怪的是:白 鸢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 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有什么话要说的呀? 【创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作者被劾罢官,次年在江西上饶地区的带湖卜筑闲居,直至公元1192年(光宗绍熙三年)再度起用为止,其间长达十年。这首词正是此期 间所作。 【赏析】 此词上下阕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幽默。上阕写博山道中 的外景。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足风其景秀美。上阕头三句,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阵雨过后,斜阳复出,山 水林木经过了一番滋润,愈加显得清新秀美。“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给人留 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青旗”二句,点出了酒店,交代了 作者的去处,既与下阕“午醉醒时”相呼应,同时又点出作者闲居生活感到百无聊赖。从 词的意境上说,这二句把画面推向了更深一层,别有一番风致。七、八二句是抒情,说只 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句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 下阕开头,写酒家周围的环境。“午醉”一句,同上阕“青旗”相呼应,“松窗竹户”当为酒家的景致。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萧 洒脱俗,十分幽雅。这首词的上下阕在时间上有个跳跃,由“午醉”加以过渡,从而增强 了上下两阕的紧密联系。“野鸟”二句,运用传统的动中取静的写法。唯其动而愈见静。 辛弃疾正是运用了这种手法,把酒家的环境写得十分幽静,但正是通过这“静”来反衬出 他心中的不平静。紧接着由“野鸟”带出白鸥,由景入情,写得十分自然。作者用了“鸥盟”的典故。鸥盟即是隐居者与鸥为伴侣。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鹭为伴。“却怪”二句极显诙谐,旧友白鸥怎么啦?觑着词人欲下不下,若即若离。因而最后三句接着问,莫非是新来变了旧约?这三句向白鸥提问,显得十分幽默,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襟怀,流露出他孤独寂寞的况味。此外,这三句笔势奇矫,语极新异,令人玩味不已。 作者隐居带湖,主要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多少带有一点无可奈何。这种浪 迹江湖的生活,并非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在表现一种超脱的闲适之情时,仍然不时地 流露出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来。从整首词来看,有些句子显得悠闲自得,实质上是作者深感 百无聊赖而自作宽解罢了。一种希冀用世的心绪,还是时隐时现的表露出来。 在这首词的小序中,作者标明“效李易安体”,而李易安即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的 大宗,这说明,作者虽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在“龙腾虎掷”之外,又不乏有深婉悱恻 的情调。他的这首“效李易安体”之作,着重是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