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系统综述概述

01系统综述概述
01系统综述概述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五版)数据库实验1

实验1 SQL SERVER 2008环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服务管理器的启动和停止方法; 2.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对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注册服务器的步骤。 4.掌握E-R图在计算机中的画法。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要求 1.了解SQL Server 2008的安装过程。 2.熟练掌握SQL Server2008数据库服务器的启动方法。 3.熟练掌握SQL Server2008数据库服务器的登录方法和注册方法。 4.掌握E-R图的画法,学会使用Visio画出标准的E-R图。 5.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 1.了解并熟悉SQL Server 2008的安装方法。 2.登录SQL Server 2008服务器,主要包括启动、暂停、停止和重新启动服务器,登录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等操作; 3. 掌握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对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4.注册SQL Server 2008服务器。 5. 有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构建E-R图,要求如下: (1)可随时查询书库中现有书籍的品种、数量与存放位置。所有各类书籍均可由书号唯一标识。 (2)可随时查询书籍借还情况,包括借书人单位、姓名、借书证号、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约定:任何人可借多种书,任何一种书可为多个人所借,借书证号具有唯一性。 (3)当需要时,可通过数据库中保存的出版社的电报编号、电话、邮编及地址等信息向相应出版社增购有关书籍。约定,一个出版社可出版多种书籍,同一本书仅为一个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名具有唯一性。 将有关实体型及其联系画出E-R模型图画在实验报告册中。

第01讲_会计概述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 【答案】AD 【解析】选项B,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选项C,会计拓展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例题·单选题】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中,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是()。 A.销售产品的收入只有在收到款项时才予以确认 B.产品已销售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货款未收到也应确认收入 C.厂房租金只有在支付时计入当期费用 D.职工薪酬只能在支付给职工时计入当期费用 【答案】B 【解析】选项ACD符合收付实现制。 【例题·判断题】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答案】× 【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这个基本假设,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例题·判断题】可比性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变更。()【答案】× 【解析】可比性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不是不得变更)。 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例题·单选题】资产按照购置时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的价值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称为()。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现值 【答案】A 【解析】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例题·单选题】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描述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资产的基本状况 B.在某一特定时期企业资产的基本状况 C.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基本要素 D.反映了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B 【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等式,可以表示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资产的基本状况。 【例题·多选题】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没有影响所有者权益,则可能导致()。 A.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 B.资产和负债一增一减 C.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D.负债内部一增一减 【答案】ACD 【解析】资产和负债在等式的两方,要保持等式的恒等关系,是同增同减的关系,不会出现一增一减的变化。如果是一个要素内部的变动,则是一增一减的变动。 【例题·判断题】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答案】√ 第四节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 (一)资产类(二)负债类 库存现金短期借款

数据库系统概述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 解:一个记录 (一行) 2. 常用的数据模型 有:、、和面向对象模型。解: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解: 关系模型 4. 关系模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三种关系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5.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访问单位是。解: 字段(数据项) 6. 对表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用的运算 是。

解: 选择运算 7. 数据结构、和称为数据模型的三要素。解: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8.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完整性、完整性 和完整性三种。 解: 用户定义,实体,参照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人员,通常被称为( D )。 A. 工程师 B. 用户 C. 程序员 D. 数据库管理员 2. 下面关于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数据库系统(DBS)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DB包含DBMS和DB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以上都不对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 D )。 A.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C.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以上特点都包括 4.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库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D )。 A. 数据具有独立性 B. 数据结构化 C. 数据集中控制 D. 没有冗余 5. 在数据的组织模型中,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 D )。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数据模型 6.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描述的是 ( C ) 的集合。 A. 文件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及其联系 7. 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就是一个由行和列构成的二维表,其中行对应( B )。 A. 属性 B. 记录 C. 关系 D. 主键 8.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C )。 A. 一个二维表 B. 一个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一章课后答案

第01章绪论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IBM 公司的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Oracle 公司的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 油ase 公司的s 油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操作系统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习题及解答)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习题及解答 1.2 例题解析 例1.2.1 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1) 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器件的性能和硬件的体系结构,如存储器的速度和容量、多处理机结构、总线结构等。 (2) 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操作系统,因为操作系统决定了硬件是否能被用户使用、硬件的功能是否能发挥出来、其它软件能否在计算机 系统上运行。 例1.2.2 说明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解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关系如下: (1) 操作系统是每台计算机必备的系统软件。 (2) 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所有的其他软件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并得到它的支持和服务。同硬件一样,软件 资源也要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 (3) 软件的开发依赖于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必需在一定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操作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软件 开发的难易程度。 (4) 操作系统影响软件的生命周期。如果主流操作系统的变更,就意味着一批应用软件生命的结束。 (5) 应用软件是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是操作系统生存的基础。如何评论一个操作系统的好坏?不仅要考虑其可靠性、易用性、安 全性、兼容性等等,还要衡量在此操作系统上开发出的软件的数量 和质量。许多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其上的能够完成 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软件,例如某些财务公司安装有微软的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Windows上开 发的各种财务软件,此财务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可用资源。只有拥有大量应用软件的操作系统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微软的Windows系列是PC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它不 仅拥有众多的软件产品,如软件开发工具VB、VC++、办公软件

数据库系统综合概论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 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

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 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2 】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有许多数据是相同的,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由于是各部门均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建立各自的数据文件和应用程序,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相同数据重复存储,而且在修改时,常常需要同时修改三个文件中的数据项,如修改学生年龄,此外若需要增加一个描述学生的数据项,如通讯地址,那么所有的应用程序就必须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除此之外,采用文件系统来帮助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在数据的安全和保密等方面,也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 】数据库管理阶段 1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文件系统的过程中,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人们逐步研究和发展了以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即在数据在统一控制之下,为尽可能多的应用和用户服务,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结构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相互间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等。与以往前数据管理方法和技术相比,利用数

01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2) 2系统设备选型 (2) 2.1DS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2) 2.2DS3.0系统具备条件 (4) 3标准规 (4) 4系统工程围 (4) 5系统方案设计 (5) 5.1BMS集成系统实施技术措施 (8) 5.2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和实现的途径 (9) 5.2.1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 (9) 5.2.2系统软件构架 (9) 5.2.3用户界面的选择 (11) 5.3系统硬件配置的选择 (11) 5.4功能描述 (12) 5.4.1对工业园区所有设备进行统一和全面的监测 (12) 5.4.2管理功能 (13) 5.4.3浏览界面的组织和实现 (14) 6对各分系统要求 (15) 6.1系统集成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要求 (15) 6.2系统集成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16) 6.3系统集成对安保系统的要求 (16) 6.4系统集成对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要求 (16) 6.5系统集成对生产装置(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6)

1系统概述 延长中煤能源化工工业园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是以通过实现工业园区,包括厂前区如行政办公楼、宿舍、酒店、辅助设施等,生产区域如水处理、空压机、甲醇、液化气、聚乙烯、罐区等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各分系统的互操作和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以达到自动化监视与控制的目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本着“按需集成”的主导思想,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系统集成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应是各个分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网络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及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高技术成果,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智能建筑系统中,以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2系统设备选型 系统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BMS DATA SERVER 3.0(以下简称DS3.0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网络集成、数据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以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他综合通讯系统构架信息传输网络,将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生产区域各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分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的BMS弱电监控与管理系统,DS3.0系统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利用微软操作系统下的各种应用软件。 2.1DS 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 标准化和开放性 集成系统是建立在标准的以太网的基础上的,数据从各分系统网关到集成系统,再

中南大学数据库题库01数据库系统概论.doc

1.关于数据视图与三级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据视图是指用户从某个角度看到的客观世界数据对象的特征 B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使用的局部数据,描述外模式时,通常需要给出其物理结 构 C概念模式以数据模型的形式描述数据 D三级模式结构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 A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 A一个 DBF文件 B若干个二维表 C一个 DBC文件 D若干个 DBC文 件参考答案 B

3.某企业需要在一个SQL Server2000 实例上为多个部门构建不同的数据库,有一个 通用的数据类型需要用在这些不同数据库中, 则较好的实现方法是 A在创建所有的用户数据库之前,将此数 据类型定义在 master 数据库中 B在创建所有的用户数据库之前,将此数 据类型定义在 model 数据库中 C在创建所有的用户数据库之前,将此数 据类型定义在 msdb数据库中 D在创建完每个用户数据库之后,在每个 数据库中分别定义此数据类型 参考答案 B 4.日志文件是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以后, 保证数据正确、一致的重要机制之一。下列 关于日志文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志的登记顺序必须严格按照事务执行

的时间次序进行 B为了保证发生故障时能正确地恢复数据,必须保证先写数据库后写日志 C检查点记录是日志文件的一种记录,用于改善恢复效率 D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都必须使用日志文件 参考答案 B 5.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 E-R 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参考答案 A 6.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 。

初级会计实务 第01章 会计概述习题

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A.经营活动 B.经济活动 C.生产活动 D.销售活动 2.下列关于会计基本职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即使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B.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D.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3.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的会计信息需求,通常情况下也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A.投资者 B.债权人 C.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D.社会公众 4.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属于()。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5.下列关于会计基础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B.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 C.企业应当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D.根据权责发生制,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6.下列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B.谨慎性要求企业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C.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D.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体现的是可比性 7.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收入、成本和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 B.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C.会计要素是用于反映特定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D.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净额的概念 8.下列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A.应付款项 B.上月购入的生产设备 C.预收款项 D.即将购入的原材料 9.下列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 A.历史成本 B.可收回金额 C.公允价值

答案-作业题-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2014

班级:学号:姓名:章节: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制造企业一般包括五个循环 即、、、、。销售循环、采购循环、生产循环、人力资源循环、账务处理与财务报告循 环 2.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可分 为、、。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型会计信息系统 3.会计信息系统除了基本功能之外,一般还要专设、。 系统初始化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 4.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可分 为、。 集中式、分布式 二、不定项选择 题 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传递方式如果采用账务处理中心式,那么各个账务子系统对原始凭证的汇 总、处理后,编制出()直接传递到账务处理子系统。 A.记账凭证 B.报表 C.付款汇总表 D.付款凭证 2.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 ()。 A.综合性 B.复杂性 C.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D.内部控制严格 3.会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传递方式大体上有()。 A.集中传递式 B.直接传递式 C.账务处理中心式 D.一般传递式 4.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 ()。 A.资金管理子系 统 B.成本管理子系统C.项目管理子系 统 D.决策计划子系统 5.会计信息系统内子系统间接和传递数据的类型包 括()。 A.单项接受型 B.双向接受型 C.单向发送型 D.双向联系型 三、判断题 1.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为目标,面向决策者的一种信息系统,由决策支持型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而来。(F) 2.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代替管理者做出决 策。 (F) 3.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会计科目进行编码的目的在于便于记 忆。 (F) 4.一般而言,基层管理者的决策比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结构 化。 (T) 四、简答题 1.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有哪些特点? (1)是反映与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有关的经济业务的数据或信息 (2)处理具有周期性 (3)不仅对企业外部利益关系的决策有用,而且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决策有用。 (4)要求客观、真实、公允 2.会计信息系统有哪些特点? (1)综合性。能够综合地反映、监督和控制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2)复杂性。内部结构复杂,有许多职能子系统组成如账务、工资、成本等,与其他管理子系统和外部的联 系也十分复杂。 (3)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和可靠。 (4)内部控制复杂。不仅数据处理要层层复合,保证其正确性,还要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以任何方式进行核查 核对,留有审计线索,防止犯罪破坏。其控制要求更为严格,内容也更为广泛。 3.核算型、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数据库系统全面概述(doc 33页)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

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1:数据库物理设计班级与班级代码12251102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SS1-332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任课教师马小闳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2014年 3 月19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一:数据库物理设计 1.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本次实验是主要学习Microsoft SQL 2000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方法。通过实验了解Microsoft SQL 2000数据库的组成,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及物理存储结构设计方法;掌握Microsoft SQL 2000的数据库建立方法,包括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和使用Transact-SQL 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以求达到能够熟练地在Microsoft SQL 2000中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要求:通过对创建数据库方法的学习,掌握创建数据库的基本语句,了解数据库系统文件的存储结构,系统文件可以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及一个事务日志,也可以包含多个数据文件及多个事务日志或文件组,进而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并且对该数据库进行以下操作:更新、添加、删除数据文件等,从而熟练掌握数据库的结构并对数据库进行各项基本操作。2.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环境,投影设备。 实验相关软件:Window xp、SQL Server 2000。 3.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将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 —SQL 语句两种方法设计“教学管理”数据可的物理结构,实现对该数据库的物理储存设计。 实验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使用“企业管理器”了解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系统数据库组成; (2)在“SQL查询分析器”中,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3)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3.1创建指定单一数据主文件和事务日志的数据库 ①打开“查询分析器”。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与答案1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 2.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C.数据冗余度大D.数据独立性高 3.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A.层次模型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 4.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5.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象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 C.模式D.三级模式 6.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 A.树B.图C.索引D.关系 7.有一名为“列车运营”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主码是() A.车次B.日期 C.车次+日期D.车次+情况摘要

8. 己知关系R和S,R∩S等价于() A. (R-S)-S B. S-(S-R) C. (S-R)-R D. S-(R-S) 9.学校数据库中有学生和宿舍两个关系: 学生(学号,姓名)和宿舍(楼名,房间号,床位号,学号) 假设有的学生不住宿,床位也可能空闲。如果要列出所有学生住宿和宿舍分配的情况,包括没有住宿的学生和空闲的床位,则应执行() A. 全外联接 B. 左外联接 C. 右外联接 D. 自然联接 10.用下面的T-SQL语句建立一个基本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表中的元组是() A. '5021','刘祥',男,21 B. NULL,'刘祥',NULL,21 C. '5021',NULL,男,21 D. '5021','刘祥',NULL,NULL 11. 把对关系SPJ的属性QTY的修改权授予用户李勇的T-SQL语句是() A. GRANT QTY ON SPJ TO '李勇' B. GRANT UPDATE(QTY) ON SPJ TO '李勇' C. GRANT UPDATE (QTY) ON SPJ TO 李勇 D. GRANT UPDATE ON SPJ (QTY) TO 李勇 12. 图1中()是最小关系系统 A B C D 图1 13.关系规范化中的插入操作异常是指(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阶段的任务A.逻辑设计B.物理设计C.需求分析D.概念设计

01-1章 系统概述

目录 01-1章系统概述 (1) 1.1 瑞斯康达公司SDH光接入产品的介绍 (1) 1.1.1 遵循标准 (1) 1.1.2 SDH特点 (3) 1.1.3 OPCOM3000系列光传输产品 (4) 1.1.4 OPCOM 3500E设备概述 (4) 1.2 系统结构 (6) 1.2.1OPCOM3500E-12设备结构 (6) 1.2.2OPCOM3500E-6设备结构 (8) 1.2.3网元结构 (9) 1.2.4网管系统 (10) 1.3 OPCOM 3500E的特点 (11) 1.3.1 业务单元 (11) 1.3.2 功能 (12)

01-1章系统概述 1.1 瑞斯康达公司SDH光接入产品的介绍 1.1.1 遵循标准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是同步数字系列,为了建立世界统一的标准,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ector)制订了有关SDH的标准和建议。 RAISECOM开发的 OPCOM 3500E完全遵循表1-1所示ITU-T、ATM论坛、BELLCORE 的建议或标准,具有横向兼容性。 表1-1 OPCOM 3500E设备符合的建议或标准 国际标准系列号 标准说明 YDN106.1-1999 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寻址和信令 部分 YDN099-1998 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修订) YD/T900-1997 SDH节点技术要求――时钟 YD/T877-1996 SDH复用节点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 YD/T767-1995 SDH节点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1109-2001 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YD/T1022-1999 SDH节点功能要求 YD/T1017-1999 SDH网络节点接口 ITU-T G.703(10/98)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ITU-T G.704(10/98)设备PDH接口帧结构 ITU-T G.707(03/2001)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 ITU-T G.773(03/93)传输系统管理的Q接口协议 ITU-T G.774(02/2001) SDH网元级管理信息模型 ITU-T G.783(03/2001)数字同步体系(SDH)设备功能组件的特性 ITU-T G.784(06/99) SDH管理 ITU-T G.803(03/2000)基于SDH的传送网结构 ITU-T G.813(08/96) SDH设备定时特性 ITU-T G.823(03/2000)基于2048kbit/s体系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ITU-T G.824(03/2000)基于1544kbit/s体系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ITU-T G.825(03/2000)基于SDH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本章不是一般“概述”,拟概括介绍一些与本书相关而又不为各章节能全部包括的一般通信知识,这对学习通信系统原理将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知识点 (1) 信息、信息技术信号及其分类; (2) 通信、通信系统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3) 信道分类及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4) 无线传播特点与信道特征; (5) 通信系统质量指标与改进质量的关键技术; (6) 通信频段划分及各频段的基本特点。 要求 (1) 本章作为初学者的通读材料,以了解本书基本要点及通信系统实质性概念; (2) 对已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读者,再学习本章内容,也可温故而知新。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1 通信 通信的含义无论从中文“通信”(或通讯)或英文“Communication”讲,是信息从一个地方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对话过程。拟为现代通信给出一个完善而简捷的定义:通信是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 这一定义远远超出了对话的业务范围,同时通信过程中,除了有很小的传输延时外,尚需要进行处理、转发,也会发生一定的时延,以及可能缓存、显示或存储再现,因此,这一定义不但包括了空间,也包括时间在内的信息转移。 1.1.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内涵,并有多个层次,一般地,利用传输信道或通信网,将具有收、发信息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信道或链路有机连接(永久或暂时的)起来,这些实施信息传输的设备集合,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分,可分为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Duplex)。这三种方式的例子如单向广播、步话机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等。 一个基本通信系统包括的设备环节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与传输信道和传输设备,可实现单向/双向或单/双工通信功能。图1-2示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发送与接收端各包括9个功能单元,还有传输信道以及收发同步系统等组成。 现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1.源信息格式(Format)

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1)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A.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B.数据库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B.数据库管理系统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12. 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D 。D.数据冗余 1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D 。D.系统软件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 B 。B.定义数据库 15.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A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数据共享 16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 。A.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 17.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 C 。 C.数据操纵功能 D. 18.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B 。 B.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19.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D)D.模式 20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 B 。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21.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 D 。D.记录 22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 D 。D.数据之间的联系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1操作系统概述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1.1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介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其他所有软件系统之间,为所有软件系统使用计算机硬件提供各项服务。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操作系统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方便性,以及计算机硬件的高效率运行。操作系统主要有两方面重要的作用。 (1) 操作系统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及软件资源。 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硬件部件(如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均称作硬件资源,而程序和数据等信息称作软件资源。因此,从微观上看,使用计算机系统就是使用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特别是在多用户和多道程序的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程序在运行,这些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使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操作系统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仲裁者,由它负责在各个程序之间调度和分配资源,保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2) 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的良好的界面。 一般来说,使用操作系统的用户有两类:一类是最终用户,另一类是系统用户。最终用户只关心自己的应用需求是否被满足,而不在意其他情况。至于操作系统的效率是否高,所有的计算机设备是否正常,只要不影响他们的使用,他们则一律不去关心,而后面这些问题则是系统用户所关心的。 操作系统必须为最终用户和系统用户这两类用户的各种工作提供良好的界面,以方便用户的工作。典型的操作系统界面有两类:一类是命令行界面,如UNIX、Linux等;另一类则是图形化的操作系统界面,如Windows、Linux等。 2. 操作系统特征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但它也改变了程序的工作环境,使程序由顺序执行变成并发执行,因此带来一些新的复杂问题,使得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这种标题要缩进两个字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宏观上在一段时间内有多道程序在同时执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个时刻仅能执行一道程序,微观上,这些程序是在交替执行。 (2)共享性(Sharing)。 共享是指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CPU、内存、I/O设备及软件资源)不再为一个程序所独占,而是供同时存在于系统中的多道程序共同使用。根据资源属性不同,可有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两种不同的共享方式。 (3)虚拟性(Virtual)。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是实的;逻辑物体是用户感觉到的,是虚拟的。例如在单CPU多道分时系统中,通过多道程序技术和分时技术可以把一个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CPU,使每个终端用户都认为有一台“独立”的CPU为它运行,用户感觉的CPU是虚拟CPU。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与答案(1)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A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2.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 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 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 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5. FoxBASE、FoxPro属于________。 A.表式系统B.最小关系系统 C.关系完备的系统D.全关系系统 二、填空题(20分,每小空2分): 3.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4.关系代数中,从两个关系中找出相同元组的运算称为⑤运算。 5.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在执行“分解”时,必须遵守规范化原则:保持原有的函数依赖和⑥。 6.SQL语言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⑦、⑧、⑨和⑩。 4.⑤交 5.⑥无损连接 6.⑦定义数据库⑧定义基本表⑨定义视图⑩定义索引 三、简答题(15分,每小题5分): 1.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查询迅速、准确,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纸面文件; ·数据结构化,并由DBMS统一管理;

·数据冗余度小: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共享性好; ·DBMS还提供了数据的控制功能。 2.叙述数据字典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答:数据字典的任务就是管理有关数据的信息,所以又称为“数据库的数据库”。它的任务主要有: (1)描述数据库系统的所有对象,并确定其属性。如一个模式中包含的记录型与一个记录型包含的数据项;用户的标识、口令;物理文件名称、物理位置及其文件组织方式等。数据字典在描述时赋给每个对象一个惟一的标识。 (2)描述数据库系统对象之间的各种交叉联系。如哪个用户使用哪个子模式,哪些模式或记录型分配在哪些区域及对应于哪些物理文件、存储在何种物理设备上。(3)登记所有对象的完整性及安全性限制等。 (4)对数据字典本身的维护、保护、查询与输出。 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是: (1)供数据库管理系统快速查找有关对象的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处理用户存取时,要经常查阅数据字典中的用户表、子模式表和模式表等。 (2)供数据库管理员查询,以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3)支持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分析。 3.简要叙述关系数据库的优点? 答: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关系数据库的主要优点是概念简单清晰,用户不需了解复杂的存取路径,不需说明“怎么干”,只需说明“干什么”,易懂易学。 四、综合题(45分): 1.某医院病房计算机管理中需要如下信息:(10分) 科室:科名,科地址,科电话,医生姓名 病房:病房号,床位号,所属科室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