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寓言特点

庄子的寓言特点
庄子的寓言特点

浅谈庄子的寓言特点

摘要《庄子》被认为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庄子一生思想和学术的总结。《庄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尘外,怪生笔端,纵横恣肆,发想无端,瑰丽奇谲。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在他的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我们传达了他高深莫测的?道?,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他的思想,同时,他关于语言和思想的独到论述,给后世的为文者莫大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庄子寓言立言方法

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生活,他的思想,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他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他的代表作《庄子》,集中了庄子思想的精华,被认为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超然而又孤独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他的善辩与睿智。庄子的文在先秦散文中可谓是横空出世,借助实体的语言来表达出不可道不可名的哲理。而《庄子》一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寓言。

庄子自称他的书中是?寓言十九?,在他的书中确实也

充斥了大量的寓言,几乎随处可见。

寓言,就是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比喻自己所要介绍的他人不知的事物,使人?知之?。先秦诸子为了增强论辩的说服力、趣味性,经常选择寓言这种方式来说明。如论辩

气势磅礴的孟子就著有《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成功的以齐人的言行譬喻官场中那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

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韩非子》中寓言就很多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韩非子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如《荆刺母猴》一篇,燕王的昏庸,卫人的狡猾,冶者的聪明,都表现得单纯鲜明,生动逼真。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不同,《庄子》中的寓言奇幻玄虚,怪诞神奇。王景林先生认为:庄子的寓言寄托一种思想,使自己的理论完全以寓言的形式显现出来,而不像墨子、孟子那样,仅仅把寓言作为使理论通俗生动的工具①。庄子的寓言更多的是理与寓、言与意、情与境?磅礴以为一?的混沌的象征性艺术,它模糊了工具性与目的性,使说理与寓意和而为一,不能单独地去分析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验去品

庄子所要表达的?道?是?无情有信,无为无形?的不可名状之物。在庄子之前的老子就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道是天地间?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只有用极度寓言性的?象?才能表现这种恍兮惚兮的极度无形的?道?。?中国的古代艺术都采用高度抽象化、极度寓言性的‘象’来规范人们的审美认同?,?从《易经》和《易传》提供的资料来看,其实象就是寓言。?庄子的寓言有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创造了一种超现实的幻

觉的艺术氛围,借以沟通天与人(如?混沌?)、生者和死者(如?骷髅?)、过去和现在(如?尧让天下与许由?)、醒与梦(如?庄周梦蝶?)的联系、交流与融合。这是中国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带有神话性质的寓言的创作方法,也就是一般的文学史家、文艺评论家的所泛泛称道的所谓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这一类作品中,人物和时间都以非逻辑性、超时空为基本特征,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它们,只有在超现实的意义上,它们才是真实的。这种通过象征意象来传达的超现实意义上的真实是以清醒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的人生

思辨为前提的,所以,这非现实的虚幻描写并不使我们感到虚假丧真,相反,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庄周为文,汪洋恣肆,机趣横生,用寓言来阐发旨趣也很有独到之处。

寓言大多是在表面的故事之外给人以启示和教育,因

此,理和事就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庄子》中也处处体现了事理结合这一特点。事与理相互依存,据事以论理,理因事而明,正是中国历代文人为文的传统。《逍遥游》中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时,开篇就依托了这样的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是?小知不及大知?,又以朝菌、蟪蛄与楚之南的冥灵和上古大椿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原本枯槁难以言说的道理,经庄子妙手,以如此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说明,非此,则绝对没有如此的感染力,令读者在为之心荡神驰之际,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观点。在《庄子》中这种事理结合的例子俯首皆是,如《应帝王》中说明应当无为而治时,借无名人之口说出天下大治的至理:?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饿而问焉,曰:‘请问于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而游于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汝又何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关于天下大治之理,借无名人之口,纵横散漫,自然而然之间,就令人不得不信服。

寓言大都以接近生活的趣味化的语言和故事来承载道理,引起阅读的兴趣。庄子善于采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承载他的说理,虽然有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与物,但大部分取材于自然界与社会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件,人物也大多是极普通的?身边人?,庄子追求的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将玄妙的?道?传于世人的人人都能明白知晓的下里巴人。在说明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小也有功用,不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大也无用时,庄子没有空洞地去说明,而是选取了常见的鱼的故事:?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将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升斗之水而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索沃于枯鱼之肆!’?没有丝毫长篇大论式的说教。有的只是通俗贴切的比喻,虽黄口小儿听之,也能博得其拊掌一笑吧?

《庄子》中的寓言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胜过空洞的连篇累牍的说教。《山木》篇中,为论证只顾眼前的利益会令人闭塞聪明,给我们描述了一幕生动的故事:?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阿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执弹而留之。睹一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

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故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螳螂、黄雀的得意忘形,栩栩如生,如此生动具体的事例,怎能不令人耳目一新,欣然接受呢?若是单纯地以理趣教训,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耐心地听你把这一大篇道理讲完吧?即使讲完了,也只是听一遍而已,遇事根本想不到自己是不是也当了一回螳螂或黄雀呢。

庄子的寓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夸张与变形,夸张与变形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寓言的象征意义以表现观念的抽象性。不仅表现了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谬性,以显示人与自然融合的合理性,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也是庄子于象征性的体悟道理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庄子》中,不但有夸的极大的事物,如《逍遥游》中的鲲鹏;而杯水芥舟,朝菌蟪蛄,蜗角触蛮,又曲尽小之奥意。还有一种夸张:?儒以诗礼发冢?,说大儒和小儒同去盗墓,大儒对进入墓穴的小儒说:?天快亮了,干得如何??小儒答:?裙子和短衣没解下来,死人口里还有珠。?大儒便说:?诗书上早说了:‘青青之麦,生于陂陵。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我抓着他的鬓发,揪着他的胡须,你用铁锤敲他的下巴,慢慢__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伤了口里的珠子!?来盗墓居然还能引经据典,说的道貌岸然、振振有词,充分揭露了有的儒者虽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的行为却令人发指。这样一个又迂又坏的儒者,盗墓还借助诗书来替自己开脱,比那

个掩耳盗铃的人坏得不知道哪里去了。庄子的言语真是辛辣得很呐!再比如与卡夫卡的《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效的?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样一个充满传奇与魔幻色彩的故事,庄子想要说明的是?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要说明要齐物我,也即达到无心,这个心与物齐的无为逍遥的大境界。

除了寓言,庄子通常运用重言言和卮言来丰富他的论证。所谓重言,即历代先贤之言,是历代经验的积累。?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与己则是之,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来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庄子引用重言,实际是通过先贤之口表达他的心中所想,增强作品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卮言其实就是庄子的无心之言,是庄子的个性之语,庄子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在运用这三言时从来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过,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庄子用卮言连接重言和寓言,是它们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如在《至乐》中,庄子开篇即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去?

奚乐奚恶??用三段话总结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的观点,然后用?庄子妻死鼓盆而歌?、?骷髅?等寓言加以形象化的说明,加上引用孔子的话来增加说服力。这样一篇集趣味,哲理喻一体的文章,相信无论想从中获得什么的读者都能够有所得的吧?

庄子的文、庄子的精神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粲然一抹亮色,他的文风、他的精神、他对文学的独到理解影响了后世一大批文学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源流之一。在今天,我们拿起《庄子》,仍然获益匪浅,从中看到很多东西。

注释:

①王景林.庄子寓言艺术的贡献.北京大学学报,1986 年第

1 期,

第32 页.

②老聃.老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5 月版,第7 页.

③王杰.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月刊,1991 年

第5 期,第17 页.

参考文献:

[1]庄周.庄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5 月版.

[2]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5 年1 月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4]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1990 年版.

[5]北京大学学报.1986 年第1 期.

[6]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版.

[7]老聃.老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5 月版.

[8]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版.

学论

30

庄子寓言三则教案

课 题庄子寓言三则 课 型 吟诵 探究 课 时 1课时 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 平 1 课前自学 1.1疏通寓言字面意思 1.2理解庄子寓言含义 水 平 2 课堂交流 2.1感悟庄子寓言中体现的思想——淡泊名利 水 平 3 课堂拓展 3.1 庄子名利观 水 平 4 深入探究: 4.1如何看待“名和利” 教学重点理解庄子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庄子的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体会 教 学 用 具 教具文本、PPT 学具纸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的特点时也明确的提到“寓言十九”,也就是说在整个著作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取材于寓言。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思想的载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寓言,共同感受寓言中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二结合寓言理解庄子思想 1分小组讨论寓言含义、分析寓言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课下) 2课堂交流 (1)读寓言 (2)译文字 (3)谈感受(寓言含义) 第一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②相③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⑤中三⑥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⑦,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⑧,非练实⑨不食,非醴泉⑩不饮。于是(11)鸱(12)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③相(xiàng):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魏国当宰相。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 ④或:有的人。⑤国:国都。⑥三:虚指多次。 ⑦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⑧止:栖息。⑨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⑩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试论庄子的寓言风格

试论《庄子》的寓言风格 提要:《庄子》中存在着大量的寓言,通过这些寓言庄子传达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哲学思想。庄子的寓言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另外,神异奇幻、虚实交融、独立性强,交互穿插也成为《庄子》寓言的主要风格。庄子寓言的艺术风格成就了《庄子》散文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关键词:寓言象征性独立性神异奇幻虚实交融交互穿插庄子,亦称庄周,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的姬周晚世,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玩学家。庄子才华横溢,满腹学识,思想标新立异,对现实生活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构架起属于自己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些见解和认识被庄子融入到了他的文学作品《庄子》中,使《庄子》呈现出博大精深、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面貌。后代学者们对庄子和他的作品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郭沫若先生在《庄子与鲁迅》一书中就说道,《庄子》一书“不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清拔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 今本《庄子》是由西晋郭象删订而流传下来的,共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中,存有众多蕴含作者思想观念的寓言,庄子自己也在他的《寓言》篇中叙说其著述特点:“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中他又总结到,“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淑诡可观。”可见,《庄子》一书,寓言是其主要成分。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寓言是《庄子》成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点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得到了证明,“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据考证,《庄子》全书大小寓言共计二百多个,短的篇目有二十多字,长的篇目可达上千字;有些篇目全部由寓言排比而成,有些篇目干脆通篇就是一则寓言。寓言成了庄子创作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恰恰也正是这些寓言,使得庄子出尘脱俗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脱颖而出,并被其他人认同和接受。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寓言”?庄子对于这个概念也没有在形式上加以严密的界说,只说它是“藉外论之”。郭象在《庄子注》中给“寓言”做的注释是:“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他比较明确地解释了庄子使用语言这一表现手法的原因。而今,查阅《中国汉语大词典》,关于寓言则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所谓寓言,即假借形象思维寓理于事,表达己意。通俗地说,寓言就是假借他人、他物的言行来寄寓自己的思想观点。庄子甚至更为形象地在《庄子》中描述为什么他会用众多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像父亲不能给自己的儿子做媒一样,父亲在他人面前称赞自己的儿子会有自夸之嫌,总不如别人来称赞显得真实可信,因为大多数人通常容易怀疑、猜忌。因此,自己的儿子纵然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还是得借助外人的赞扬,才能叫人相信。“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郭象《庄子注·寓言》),“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成玄英《庄子疏·寓言》),这都是和庄子的说法相切合的,也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庄子运用大量寓言的原因。 在先秦诸子中,可以说有不少运用寓言的高手,如孟子、韩非子等人。然而尽管他们都运用寓言为自己的创作服务,而且都擅长使用这一表现手法,但他们所创作的寓言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风格。像孟子,他就喜欢采用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像韩非子,他则偏向喜欢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来为自己的说理做证明。那么庄子的寓言呢?与其他作家相比,自然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象征性 研究庄子的一部分学者们称《庄子》为“寓言体”散文,多是基于寓言在《庄子》中所占比例而言。一直以来,研究庄子的大量学者普遍认为《庄子》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如今,刘生良先生在他的《鹏翔无疆》中则提出一个新说法,认为《庄子》是浪漫型文学、现实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三位一体。不仅如此,他还将《庄子》比喻成苏轼《题西林壁》中峻峭灵秀的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臻妙境。刘生良先生将《庄子》归为象征型文学不能说没有道理,《庄子》中存在的大量寓言,而寓言本身就带有象征的意味,这就是一个明证,可以说寓言是庄子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如此一来,本

《庄子》寓言的类别

《庄子》寓言的类别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其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文中成功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虽然各个寓言具体内容有着千差万别,但不可否认有些寓言在表达对象和运用手法上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因此为了更加深入的对这些寓言进行解读,对《庄子》中的寓言进行简要的分类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庄子,名周,字子休,大约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作《庄子》,但现在一般认为《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作。在司马迁的《史记·韩非子列传》一篇中,对《庄子》描述到“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不难看出运用大量寓言是《庄子》的一个典型标志。本文依据每个寓言表述对象的性质和寓言本身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大致把《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分为四类:一是动植物类,二是神话故事类,三是日常生活感悟类,四是师徒关系类。当然,这种分类,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各个类别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有些寓言可以同时属于多种类别。 动植物类 动植物寓言在《庄子》一书中是很常见的,这也是庄子思维广阔的一个标志。《庄子》一书在运用动植物类寓言时,它的一般手法就是:它常常把动植物描写的比较形象生动,动植物好像拥有了像人一样的生命,然后通过对它们行为状态的描写以及它们最终的取舍,来表明作者本人的态度和取舍。如《庄子·列御寇》中当有人聘请庄子入仕时,庄子说“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在这里庄子借“牺牛”的最终遭遇来表现自己淡漠名利,不愿入仕,不愿被名利束缚,追求自由的一种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又如《庄子·逍遥游》篇庄子说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这里庄子是借大树因为没有用处,而最终能保存生命,来表现自己“无用即有用”,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的观点。 神话类寓言 《庄子》和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一样,在文中也采用了神话寓言,应该明确的是,《庄子》文中的神话寓言并不是庄子凭空捏造出来的,而且也很少是对原有神话故事完全的照抄照搬。《庄子》中的神话寓言大多数情况是依据作者表达主题的需要,然后在原有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造。如在《山海经·海外北经》有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此段话对钟山之神的描绘比较平直,简单,只是简要介绍了神人的一些生活状态。由这一神话故事,改造的神话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不难发现经过改造的神话,神话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对神人的描绘也更加的形像,生动,不仅写出了神人如冰雪的肌肤,如处女一样的容貌,而且还写出了神人吸清风饮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4183917.html,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作者:伍蓉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5期 摘要:《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就《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点;浪漫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这么多“寓言”镶嵌在文中,使庄子文章显出扑朔迷离的面貌。一个寓言,需要读者再三体味,才能领悟其深层含义;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读之会有不同的理解。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说有个老头叫狙公,养了一大群猴子,喂橡子,怎么喂呢?一天,他 对猴子说:朝三暮四。早上三份,傍晚四份。听到这话,猴子们都怒 气冲冲,说,不够吃呀。狙公想了想,说:那好办,我们改变一下, 早上四份,傍晚三份,朝四暮三。猴子对这个方案都表示满意,高兴 得不得了。下面庄子笔锋一转,写道:“名实未亏”。“名”就是数量,“实”就是橡子,“未亏”就是没有改变。两种方案是一样的, 橡子的数目并没有改变,但一种情况下猴子不高兴,另一种情况下它 们就满意了。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狙公愿意改变他个人的方案。他 什么也没有失去。真正的智者,不带偏见地,考虑问题的两个方面。 而猴子呢,“喜怒为用”,多么可笑,一点理性也没有。人离开理性,就和猴子一样愚昧。用理性来观察,就不会像猴子了。 我是非常热爱这个故事的,它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深刻,它点中 了人的头脑――人与猴子的本质区别。 科学发现了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所以人就始终保留着一定的 猴性。猴性什么样?就是永不安宁。你曾看到过哪一只猴子安宁过吗? 不声不响、安安静静地坐着、躺着、站着吗?不可能!猴子总是吃着什么、做着什么,攀来、爬去。人的猴性就是心不安宁,猴性太多就看 不到真理。静能生慧,理性的思考只有在你静心的时候才能实行。 还有一则寓言《混沌之死》就更深刻了。在《庄子内篇应帝王》中,是这样记载的:远古时候,大地有三个主宰者,中央之帝叫“混沌”。北帝和南帝的名字分别是“倏”和“忽”。其中“混沌”最 “本真”,浑朴善良,仅仅太“原始”,面无七窍。于是,“倏”与“忽”商量:“混沌”平时对我们不错,我们不能知恩不报。怎么报 答呢?他没有眼睛,看不到美好的世界;他没有耳朵,听不到美妙的乐曲;他没有嘴巴,品尝不到美味佳肴。太痛苦了,我们应该在他身上把 七窍凿开。商量后决定,对“混沌”实行“文化开发”,每天为他凿 一窍。七日而七窍备,但那位可爱的“混沌”却死掉了。在这里,

庄子寓言8则

庄子寓言8则 东施效颦 西施是越国有名的美女。他经常患心痛的毛病,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皱着眉 头。人家看到她这副病态的表情,觉得比平日另有一种妩媚的风姿,显得很可爱。邻居有一 位东施,虽然其丑无比,却不甘示弱,她照样模仿西施的病态表情: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 皱着眉头,就自以为同西施一样的美丽。可是看见东施这副怪模样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作 呕的。 [原文] 西施痛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 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简析] 东施虽不漂亮,如果安分守己,不去模仿西施,也未见得那样令人看不过去;但她却不 管自己和西施容貌不同,硬要学西施的病态表情,结果是愈学愈丑,令人作呕。这种不顾条 件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值得引以为鉴戒的。 邯郸学步 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十分难看。当地有个土生土长的 小伙子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相当优美。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小伙子风尘仆仆来到赵 国首都邯郸。果然,只见繁华大街上,人人走路的姿式都十分优雅,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 着高贵的风度。小伙子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行人模仿起来。学了几天,越走越别扭。小伙子 想,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恶习大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于是, 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计 算尺寸。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还是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倒反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样 子也忘了个精光。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原文]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 耳。(《庄子·秋水》) [简析] 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 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对头,要实事求是。

《庄子》寓言--艺术特色

摘要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以内篇为核心,《逍遥游》、《大宗师》等作品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多用“寓言”、“重言”和“卮言”等表现形式写作,尤其擅构寓言。古今人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大鹏小雀、白骨骷髅,皆能幻化,敷衍文章。庄子之寓言,想象奇特怪诞、发想无端,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述诡谲神秘、瑰丽绝妙,然而它所承载的思想却是朴素深刻,无人能先。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几乎已完全具备了现代小说之特点,被黄震先生誉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通过寓言这种曲折含蓄却又古怪离奇引人入胜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他高深莫测的“道”,幸如他所预期的“十言而九见信”,两千年来,庄子的寓言及寓言所包含的道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浪漫主义刻画手法措辞

目录 引言 0 1.新颖巧妙,意境宏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2 2.嬉笑怒骂,生动活泼,刻画手法精准多样 (4) 3.言简意赅,生动传神,措辞凝炼不失飘逸 (7) 结论 (9) 参考资料 (11)

引言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1]他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道亦无限,自生自灭,世无主宰。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主张齐是非,齐生死,齐物我,齐贵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随遇而安,逍遥自得。 《庄子》成书后,共五十二篇,后散佚,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一般定为庄子所著,而外、杂篇发展则历经百余年,夹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了更为复杂多变的体系,可能掺杂有庄子门生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被誉为先秦最具有文采的哲学著作,兼有哲学著作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双重身份,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以寓言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哲学观念。庄子在《寓言》一篇中,自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见寓言是《庄子》最大的特色。 《庄子》想像力丰富,夸张怪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寓言故事,禅道说理,针砭讽刺,刻画人物,喻世警人。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刘熙载《艺概·文概》称其“意出尘外,怪生笔端。”[2]《庄子》寓言的结构严密巧妙,有时候看似各个寓言之间不相关联,实际上是以同一主题或者规则串联起来的,其精神思想是贯穿全篇,从始而终。寓言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类典型人物事迹轮廓式的勾勒,代表性极强,加之内在精神的塑造,让人印象深刻。庄子构思的宏大雄壮,结构的严密新颖,想象的奇特丰富,精神的逍遥自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美感与崇高美妙的享受。 《庄子》整部书中共有将近两百则寓言,《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我们从中能领略到他的思想,同时《庄子》也给后世以莫大的指导和启示,这些寓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表述。 《庄子》寓言是先秦诸子作品中最绚丽多彩,令人瞩目的。其思巧妙脱俗,发想无端,令人咋舌,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亦已登峰造极。《庄子》寓言不但富有哲理,而且想象奇幻,形象生动活泼,流露着充沛的情感。高似孙赞庄子道:“其说意空一尘,倜傥峻拔,无一毫蹈袭沿仍之陋,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演迤,如长江大河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率以荒怪诡诞狂肆虚渺,不近人情之说瞽乱而自呼。”[3] 《庄子》的寓言又是与众不同的。先秦诸子中,孟子、韩非子等人亦可谓善用寓言,但孟子多采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韩非多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以佐证自己的说理。而《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通常都是庄子本人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文学家。《庄子》寓言的独特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

20《庄子》故事两则

20《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

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

《庄子》寓言集锦及翻译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参考译文: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屠龙之技 原文: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 原文: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参考译文: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鲁侯养鸟 原文: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庄子·至乐》参考译文:

《庄子》中的寓言

《庄子》中的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只是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 先秦是古代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空前的学术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在学术争鸣中,出现了用寓言故事写政治哲学思想的倾向,把寓言看作是一种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当时在政治上还是一个分裂局面,也没有正统思想和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尽可以放胆言论,而无所顾忌。当时为了配合现实需要,通俗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各学派在吸取民间譬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 《庄子》对寓言文体的贡献,首先是“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臧克家语),这是因为: ①作为一种文艺,就应独立成篇。而《庄子》寓言正呈现独立成篇的趋势。 据《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记载,《庄子》共有寓言二百多个。如果不从“道”的角度去理解,那它就是不连贯的一个个寓言故事,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严北溟先生干脆称其为“寓言集”。严北溟在《中国古代哲学寓言选》的序言中说:“《庄子》既是哲学书,也是寓言体。”纵观全篇,《庄子》大部分都是故事的叙述,纯粹的议论文字很少。正如这部书自述其特点时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是寄托寓言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九,借重先贤时哲学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七。例如“内篇”七篇中,只有《齐物论》和《大宗师》两篇较多议论性文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寓言故事。其他各篇大多由寓言所构成。 ②寓言要成为文艺,还必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而在寓言中自觉运用各种虚构手段塑造形象,也是从《庄子》开始的。 我们不妨把《庄子》寓言与其他寓言作个比较,就不难得出结论。《周易》中的寓言是中国古代寓言的滥觞。其特点是词旨简练。所以在表情描绘、动作描写等方面明显不足。例如,《周易》中有《驾车顶牛》这则寓言,原文是: “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翻译成白话:有人想叫牛后退几步,就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后退,而牛呢,却拼命朝前走,他这样蛮干,说不定将来还要吃刺头额、割鼻子的官司呢。文中对于这人如何用力扳,表情如何,牛的情状如何,都没有作细致的描写,只用了两个动词“曳”、“掣”。《孟子》中的寓言平易而辛辣,但其寓言是用来比喻或论证的,因此对于形象的塑造就不那么重视了。

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的寓言故事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4.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5.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部编本)

《庄子》的寓言内容分析 先秦寓言是在社会激变和政治斗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必然为阐述政治思想观点服务。由于庄子既不满现实,又无力反抗它,因此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然而对《庄子》寓言进行辩证分析就会发现,《庄子》寓言在消极之中有积极的亮点。 首先,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上。《庄子》寓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 《舐痔结驷》故事中,秦王有痔让别人来舐,并用赐车辆来奖励这种下流勾当;而社会呢,偏就如蝇逐臭,乐于吮舐痈。这则寓言成了千百年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人情世态的快人快语。 《触蛮相争》则写道:“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争地而成,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反映了当时社会诸侯间残酷的兼并战争,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心情。 《盗跖论道》则揭露了统治者假仁假义以济私的本质。作者借盗跖的口,对世人推崇的尧舜禹进行了批判,认为是用利来迷惑人的本真。“世之所高者,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黄帝问道于童子》则把治理天下比作牧马,应“去其害马者”;《柏矩学于老聃》则谴责统治者“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逼得人们做了盗贼。 以上寓言,其根本思想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但它们又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是积极的。 其次,还表现为对生活哲理的揭示。《庄子》中的大部分寓言是用来论述所谓“道”的。这类寓言中有许多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作了多方面观察后,所概括出来的东西,具有深刻哲理。这类寓言往往具有作者主观寓意和客观寓意两种。前者往往是消极的,后者往往要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捕蜩》,本是论述“无己”“忘物”的境界,显然是唯心主义思想。但如果抓住他苦练技艺的描写,“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和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易。”

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庄子的寓言故事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

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

试论庄子的散文风格

试论庄子的散文风格 ——商务策划091 15 肖育锦 [摘要] 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拟从下面四个方面,对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予以探讨,一、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作为论证起点,将抽象玄奥的“道”描绘得可感可知。二、语言生动,想象奇幻,洋溢着炽热动人的诗人气质;三、以文学的形式承载哲学的内核,达到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庄子寓言雄奇怪诞哲学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我独爱《庄子》(又名《南华经》)。老子智慧,但太深奥;孔子正统,但太呆板;孟子善辩,豪气不足。唯独庄子,飘逸,但却可感可知;浪漫,但又有血有肉;自然,却似不食人间烟火。我喜欢庄子,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内容能够引起我的共鸣,而是他思维的角度独一无二,思想的表达行云流水,文章的构造浑然天成;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人人可从中看到美,但他的美只可把玩不可效仿。郭沫若认为,大半个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此话并非言过其实。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谈及庄子时,都不忘提一句,我们要吸收庄子散文中的精华,剔除庄子思想中的糟粕,以示自已是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孔孟正统与老庄无为的对立是一对矛盾,以孔孟为基准点,老庄无为思想为糟粕,而以老庄思想为基准点,孔孟的“入世”又为糟粕,所以也就无所谓精华与糟粕。做为时代的青年,我读庄子,是读得进去,也读得出来,“无为”不能理解“为什么事情都不做”,否则,将不得庄子思想之要领而使读书流于浅表。澄清这一点,我便可以尽情欣赏庄子散文艺术的美而不需去思考意识形态的东西,以免有人说我这个年青人不求进取! 一、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作为论证起点,将抽象玄奥的“道”描绘得血肉饱满、可感可知。 《庄子》之书,大都是寓言故事,虚构成分居多。寓言故事,一般都具有寓意深刻,含蓄蕴藉,生动形象,娓娓动听的特点。庄子在向世人传达自已的“道”的同时,将寓言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庄子的笔下,寓言可以明“天道”。 以寓言明“天道”。寓“天道”于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和小寓言是庄子阐明自已哲学观点的主要方法。《齐物论》中庄周梦蝶寓言,古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成为不少文人骚客创作的题材。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此时,庄子已经进入"物化"境界。他感到舒适愉快,竟然忘记自己是现实存在着的庄周。可是,当他忽然觉醒时,又感到自己还是庄周,因此,便惊疑万状,不得其解,发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的感叹。事实上,“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所谓“物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在寓言史占有重要地位。寓言成为一种文艺,自庄子始,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寓言,也是自庄子始。而这两点,对于日后寓言发展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功不可没。《庄子》寓言十之八九,据统计共有上百则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大部分寓言是用来阐述生活中的哲理。《混沌》这则寓言看似荒诞不经:“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

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故事说: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为了报答中央之帝的情谊,主动费时费力给他凿出七窍,结果混沌却死了。寓言本义是传达庄子的哲学思想,即清净无为,认为如果对世界有所为,就会毁灭世界。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却品味出:“混沌”本无“窍”,倏与忽强凿之,就违反了事物本性,自然是愚蠢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反思,生活中好心办的事儿是不是都是好事呢?也许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你好心做的事儿未必有好的结果,如果我们多从别人的立场出发看问题,也许就会少了很多矛盾与纠葛。从这些方面看,这则寓言就变得有现实意义了。 《庄子》寓言还表现出一种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和能量,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比如《逍遥游》开头对“鲲鹏”的描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里显示了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体现出庄子的一种追求个体绝对自由的精神,也是一种大无畏的志存高远的民族精神。同时,这里描绘出一幅恢宏壮观的图画,辽阔苍茫的天地云海间,一只大鹏展翅高飞,一直飞升至九万里的云霄,由此展示了庄子汪洋恣肆、瑰丽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所借鉴学习的。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研究性学习专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庄子寓言了解庄子思想 2.辩证看待庄子思想比较儒道思想的不同与相同 3.了解庄子艺术手法及文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庄子生平思想 【知人论世】 一。生平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4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庄子》是庄子和其弟子所著)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二.庄子思想 1.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他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采取的是虚无主义态度。 他把提倡仁义中国哲学和是非看做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他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肉体的束缚,想要到达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其办法是“坐忘”—彻底地忘掉一切。 2.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 就像《逍遥游》中说的那样,大鹏﹑小鸠和列子等都有所待,所以都称不上绝对的自由,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这样的至人超脱于物我﹑是非﹑生死、贵贱之外,能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

庄子寓言中的成语

庄子寓言中的成语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除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业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2、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3、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可能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4、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