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论庞德的汉诗英译_马燕

2010 年 10 月 第 24 卷 第5 期 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 .2010

V ol .24 No .5

●外国文学研究

论 庞 德 的 汉 诗 英 译

马 燕 1 ,王

鲜杰 2

( 1.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2. 河南教育学院 外事办,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 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一直都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

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翻译

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庞德 意象派; ;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 : I712.0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3334( 2010) 05 -0109 - 03

收稿日期: 2010 -08 - 15

作者简介: 马燕 ,女 ,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史上毫 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对现代诗歌的发展 影响深远。但自庞德出版《华夏集》以来,一部分人

对他的诗歌翻译方法持反对意见,认为他的翻译是 对原诗词的误读。艾略特曾说: “为了理解庞德的 理论,有必要阅读他的诗歌,为了理解庞德的诗歌, 有必要阅读他的理论。”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 面入手,通过理解庞德的翻译理论以及分析他对中 国古诗的翻译,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 到的见解。 一、简介 埃兹拉·庞德,著名美国诗人。1885 年生于美 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1901 年,他进入宾夕法尼亚 州立大学学习,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 曼斯语言文学。1903 年,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 1906 年获硕士学位。1908 年定居伦敦。1909 年至 1917 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一场文 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 度凝练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 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 叹。1902 年,庞德确定了意象派( imagism ) 这一名 称,并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发掘和 扶植人才 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 ,为打破英美 诗歌的沉寂局面和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 的贡献。

二、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

庞德的翻译观念与其现代诗学和文化观念密切

相联,他否定传统的翻译原则,打破了翻译与创作之 间的界限。庞德在翻译时,不仅不墨守成规,而且往 往将其诗学革新的观念融入其翻译实践中,并由此 产生了创意翻译法。尤尼·阿帕特( Ronnie Apter ) 在其著作《挖宝: 庞德之后的翻译》中提出,庞德的

创意翻译“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1. 抛弃维多利亚时

期那种矫揉造作、生僻古涩的翻译措辞; 2. 优秀的诗

歌译作可以看做是具有自身独立意义的新诗作品; 3. 每篇译作都有必要看成是一定程度对原作的评

鉴” 。他主张诗要具体,是对具体事物的描述, “庞德所要描写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客体,比如一幅 画,一种颜色,一块石头,甚至是石头上的雕刻,但绝 不是抽象的概念” 。“庞德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

闪光的细节,表现个别词语,表现单个,甚至是残缺 的意象。他的翻译理论建立在语言能量之上。在庞 德看来,写在字里行间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并不仅 仅是代表事物的黑白符号而已,它们还是作者刻意 塑造出来的意象。他把译者看成是艺术家 雕刻家、

、书法家及文字的驾驭者,从而赋予了译者更多的自 109 由 ,使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更多地可以发挥创造 [1]

16

浩然之广陵 》为例

,来说明庞德在诗歌翻译过程中

性” 。庞德的翻译理论核心是其诗歌翻译语言 是如何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的。首先我们来看一

观。他对于诗歌语言的理解影响深远。他认为语言

是有生命力的,并且还有适应历史和随着时间的变

迁而进行自我变异的能力。因此,“以动态理念来

看,一个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语言的变化而进行自我变化”。在《怎样

阅读》艺术的“语言”一节里,庞德罗列了语言获取能量的种种方式。这些方式包括:音韵(melopoe-ia)、形象(phanopoeia)、思想(logopoeia)。庞德说,

音韵性质难以解释,“一次最多只能翻译半行;视觉

性质可以翻译,而思想性质则几乎不能翻译,或者不能照译,因为如果你真正搞清楚了原作者的思想状况,你可能就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翻译了”。

对于庞德来说,一位理想的诗人与一位理想的

诗歌翻译家没有区别。诗歌翻译家只有深入原诗作下庞德的英译本

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

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

ro,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the long

reaching heaven

李白的原诗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Kiang,

者的思想,钻进其灵魂深处,并与其达到“神合”,才能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译出原诗的精神和效果。庞德在译诗中抓住细节,突出意象,不是推敲词句,而是使自己的感情进入原诗作者的角色,将原作中

的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进行浓缩提炼,再传达到英

语中去。他翻译的不是词句,词句只不过将他引到

词本身所表达的事物和感情中去。

三、庞德的汉诗英译

庞德是中国文化的崇拜者,中国古典诗学和诗

歌极大地帮助并丰富了他对英美传统诗歌的革新、

对新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技巧的探索。庞德对中国文

化的认真研究始于1913年。这一年他从美国汉学

家厄内斯特·凡诺洛萨((Earnest Fenollosa)的遗孀处获得一批用英语注译的中国文学资料及凡诺洛萨

的一些论文,便据此开始从事汉诗英译的翻译工作。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与模仿创作收集在他的《华夏集》中。庞德不懂汉语,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底蕴也知之甚少,他是根据凡诺洛萨在日本研修多年

的研究笔记和手稿来理解李白的原诗的,所以他的

翻译和模仿实际上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再创造。庞德

对汉语的理解十分有限,要准确地把握他要翻译的

中国古诗是很不现实的,因此对于他而言,要想达到通常意义上翻译要求的对等和准确是很难的。幸运

的是,意象派诗歌的原则决定了庞德的诗歌翻译并

不要求字词传统意义上的忠实。庞德所谓的“创意

性翻译”注重的是“对国内文化形式的回应”以及“语言的能量”和“意象并置”的结构方式。这种翻

译策略的选择既不要求译者对原文有精细的理解,

又给予译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自由。

这里以《华夏集》中庞德所翻译的李白的《送孟

如果单从字面看,庞德从标题起就开始出现错误。“Kiang”是“江”的译音,庞德以为“长江”是一条叫“Kiang”的江。“ko-jin”是“故人”的日语译音,但庞德在这里理解为一个人名。原诗中的“西辞”意为离开西方往东走,而庞德译为“goes west",即向西去。他的理解和李白的意图正好截然相反。

此外,“烟花”本指暮春时节繁花似锦的景象,但庞

德把它翻译成了“smoke-flower",在他眼中,“烟花”成了一种花。另外,李白原诗中的“碧空”、“三月”、“孤帆”、“远影”等一系列的情景庞德都没有译出。因此,不管是从西方的翻译评判标准还是从东

方传统的“信达雅”来看庞德的这首译作,都似乎不能称之为成功。但是,我们应注意的是,庞德在翻译时,注重的是一些“闪光的细节”,他所抓住的是那

些能带给他瞬间触动的意象。对他来说,从原作中

抽离出来的几个简单的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

在这首诗中,原作用“烟花”、“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流”这些生动的意象来表明时节和

送友的背景,并借景抒情。用“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后又借用“孤帆远影碧空尽”舒情,不仅写出友人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了诗人凭栏目送的不舍,“唯见长江天际

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然而,在庞德的译作中,虽然他没有译出原诗以“烟花三月”指暮春时节繁花似锦的扬州之意,但却注重

表现了该诗的整体离愁别绪,并为衬托这种主题而

设置了充满诗意的背景———江面上茫茫的“烟花”,即将远去的朋友和孤帆模糊在天际,长江之水川流

不息奔腾向前。译文完整地保留了原作所蕴涵的诗

情画意,表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我们知道,中国诗歌在其三千年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许多形式、

110

[1]19

、 , , 。 格律 风格 并在其演化史中与音乐联系紧密 汉语 力在译文中重建那种氛围和背景

的单音节发音决定了中国诗歌不同于英文诗歌的乐 感和节奏,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难度可想而知,“形

、 、 ” , “ ” , 四 、结语 美 音美 意美 三者中 能达到 意美 已实属不易 众所周知,翻译是两个主体、两种语言间或文化 以其达到和作者的“意合”。历来译诗的学者们都 认为,“译诗,不能不是再创作,要以创补失” 。 而在这首诗的英译本中,庞德也使用了几处创意翻 译: 第一,用”smoke - flower" 直译出原诗中的“烟 花”,突出原作中“烟花”带给读者的感受,照应了原 诗的意象特征; 第二,用“blur ”一词连接“smoke - flower ”和“the river ”,读来不仅意象清晰,同时在情 感表达上,“blur ”一词也传递出此情此景中朋友离 别时的哀愁和悲伤; 此外,用“blot ”作动词连接“long sail ”和"far sky",巧妙地为西方读者勾画出一幅生 动的中国山水泼墨画。细细品读过庞德的这首译 诗,中国古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特点也随之 跃然纸上。另外,与其说庞德是在进行翻译,不如说 他是在对诗歌进行再创造。他在翻译过程中,紧紧

抓住那些“闪光的细节”,跨越时空,充分运用自己

的联想,使另一个时代和另一种文化中的词语产生

的意义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文化下得以重生。 庞德在翻译时,领悟原文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义所

在,并努力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情绪,竭 间的对话。在同一个文化系统内,用一种语言去阐

释一件作品,尚且无法做到“充分”,更何况译者属

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系统。译者作为诗歌翻译 的主体同样也是解读者,诗歌自身的那种当下性、历 史性和时间性的存在方式必须借助于人的主体性解 读活动才能实现。而庞德对翻译诗学最敏锐的洞察 竟出于对汉字和中国诗歌的一无所知与误解,他最 大化地 7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运用意 象主义手法,在进行诗歌翻译时,紧抓“闪光的细 节”,用最简朴的语言,为翻译经典作品开辟了一块 新天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原诗第二次生 命。

[参 考 文 献 ]

[1]Gentzler ,Edwin .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 2001. [2]丛滋杭.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 ]. 北京: 国防 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杨新生]

On Pound

s English Translation 1

of Chinese Poetry 2 MA Yan ,WANG Xian-jie (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Zhengzhou 450000,

China; 2. Foreign

Affairs Office ,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pioneer of imagism , Ezra Pound had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oet in the west , who had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em . However , since his publication of the Cathy , people began

to hold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his translation method .

This paper will try to analyze from two aspects : Pound 's trans- lation theory and his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

from which we may understand Pound 's unique thoughts . Key words: Ezra pound; imagism;

poem translation

111 [2]11

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1

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1 1. Phrasal Expression & Words …amid(st) thun derous applause a bare subsistence A be characteristic of B = B be characterized by A A bend in a river / mountain A blind alley A brass drum 小铜鼓 A bygone age a clot of blood A cobbled path A con fused mass of … A faint scent of A forgone conclusion 预料中的必然结局A hired hand on contract A jumble of … 一大堆 A keen sense of A long-timer of Beijing A loose community of smaller family A man of profound learning A mere drop in the ocean A niche in the temple of fame A passing glance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life a positive outcome A scene of poetic charm A sensation of blissfulness A speck of mud A stone's throw A trace / shade / tint/ sprinkle of … aptly 恰如其分地Art troupe 文工团At a stretch/sitting At one'scommand at the present moment Avaricious desires 贪念 Bark up the wrong tree 攻击错了目标 bashful Bask in the sunshine Be ablaze/aglow with light be advanced in years be an encumbrance to … Be beset/troubled with/by Be blurred by … Be bogged down = be trapped Be bound up with …密切关联be central/indispensable to sb. Be cooped up = be caged be deeply grieved to learn of … be distinguished by Be en grossed in … Be exquisite and nicely arranged be forever cherished / treasured Be hale and hearty Be havened from be humanly impossible Be imprinted/carved/engraved/ingrained on/upon … be in a fix Be instrumental in 交织着 be irrelevant / foreign to Be keenly aware of be keyed up 紧张Be led by the nose be of southern breed Be off and on be on an equal footing with … Be on the lips of … Be on the minds of.. be out to do … be overgrown with wild woods be packed with … Be plagued = annoyed = upset Be possessed Be possessed of be reconciled to … be reduced to be saddled with be sent to gallows Be short of/devoid of Be shrouded in = be covered in = be enveloped in Be sloppy in thinking Be strewn/covered/festooned with … Be stumped by = baffled Be tantamount to ??= equal Be tinted / colored by … Be troubled / seized with … Be tucked away in … Be weaned 断奶 Be weighed down/ troubled with be wet with perspiration/ … Be wide of / far from the mark 离谱 Be wild with excitement / joy Be worthy of … 无愧于 Beam = a big smile on face Bear a thi n coati ng of … begin by degrees 逐渐开始 Beguile = while / idle / fritter away Bibliomania bicker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Blackout: (战时)灯火管制 Blurt 脱口而出bookish / pedantic / impractical view Border sth on the west boudoir 闺房 Bountiful free gifts Bow down to Brazenly claim / credit 厚颜无耻邀功 Break into uncontrolled sobs Brilliant talent burst with vitality Bury the hatchet Button up clothes By dint of 凭借Capon Carcass: slaughtered animal for food Cavernous mouth Chant ancient Chinese books 诵读古籍 chicken-and-egg 因果难断的 Chit chat Click away the seconds Come dimly into sight Come out exceedingly well Come to pass 出现,发生 Come up against Come upon a windfall Come/be of age A Treasury of Best Chinese Prose 古文观Be interwoven with 止 A vast tract of land A virtuous man / a man of supreme virtue / moral integrity A widening expanse of water abandon … to fate Ache/agonize with pain Adjoining room admire sb for sth affected 做作aim high amiable by nature Amuse on eself by =-do …for fun Amusing episode an enlightened king An odd-jobber An opportune moment 合适时机Ancestral home Approach senility 1

庞德诗歌翻译

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大家的翻译: 1颜芳芳: 地铁站里茫茫人海魅影见,沉沉黑枝雨打花瓣残。 2张梦璐: 在那个地铁站,拥挤的面目恍若幽灵,湿润的花瓣,黑色的枝条 3张秋香Just: 在一个地铁车站,在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花瓣在潮湿的黑树枝 4高达: 地铁站的一瞬间那几张面孔在人群中如幻影般浮现雨水打湿的黑树枝也飘过花瓣一片又一片 5刘珈珞Rayecho: 地铁站里,人群中那些幻影般匆匆而过的面庞,如打湿的花瓣模糊在黑色的枝条的间隙 6申刘潇翔: 地下铁中,人群的容颜飘闪,如黑色枝条般的甬道里开出潮润的花. 7胡晶静: 车站掠影人群之中这些面孔幽灵般的显现,雨水浸湿的黑树枝飘过花瓣片片。 8陆君洋: 人海中浮現的臉龐亦如樹枝上濕透的花瓣 9谷晓莹Annie: 在火车站台,人群中出现这些幻影。。。。花瓣在潮湿的黑树枝上 10伊尔盼江: 在巴黎地铁的站台上,拥挤的人群中这些幻影的脸庞,湿漉漉的花瓣,黑色的树枝,悲怆! 11张心夏: 在一个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庞的幻影,花瓣在潮湿的漆黑的树枝上 12刘霁遥Dyesebel:A 地下铁倩女幽魂末路狂花B地铁站内一瞬间我瞥见了熙攘人群中你冶魅般的面庞恍若那黯然枝桠上缀着的点点红花撩拨着我炽热的心 13张超Joe: 在一个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14王诗韵: 人群中出现的那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张培基英译散文选3

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3 The Commercial Press and I Unable to see the manuscripts well, I have to rely on someone to read out for me.只能听别人念 With a comment scribbled in red ink about my mistake Enter…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sb. 经…介绍 Co-compile with sb.与…合编 I acted on his behalf as editor of the magazine Fiction Monthly. 代他编…(小说月报)With sb. as my collaborator跟…合作 Do proofreading看校样 It was the post-Great Revolution days when the stirring times found expression in literature.时代的激荡会在文学领域反应出来。 He had up to then written no fiction.他过去不写小说。 Start its publication of the magazine…创办…杂志 Sports requisites体育器械 …boast a galaxy of talent…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A galaxy of talent人才济济 Became concurrently director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兼任社长 …are still living and enjoy good health健在 It is said that people in the publishing trade live longer.有人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什么事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Mind 中国古代神话classical Chinese mythology 《封神传》Canonization of the Gods Make aviation experiments 不过这还是极少数“痴子”的信心,一般人还是嗤之以鼻。 Yet the handful of“dreamers”of those days were subjected to jeers and laughters. 学徒出身的发明家an apprentice-turned-inventor Without the above-mentioned early trailblazers, there would be no human flight to speak of today. 对于飞机大饶兴趣(sb. be) enamored of the flying machine. …不是一蹴而成的。Orville’s 1903 plane was something he accomplished after going through numerous setbacks. Made their first glider(滑翔机)patterned after a paper kite(纸鸢) 所以能向前努力者,无论成败,都有贡献。Therefore, succeed or fail, one is considered to have made a contribution so long as he has tried his utmost. In the face of obstacles面对困难 You need to take much time, do a lot of planning, go through countless procedures and carry out many improvements. And you’ll never make it unless you show the utmost patience. 《说开卷有益》On “Reading Is Always Beneficial” 现在多了一点智识,反过来又觉得古人的不欺我了。Now I know better than to do that. (明事理而不至于…) 可是坏书读了,而知道它的坏的原因与地方,岂不也是一得?After reading a bad book, we know all the whys and wherefores of its being bad.Isn’t that something of benefit to us too? 《当教师的快乐》Joys of the Teaching Career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_以_春望_三个译解读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 * ———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 段奡卉 (洛阳理工学院,洛阳471023) 提 要: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阐释源语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而交际的成功取决于 一方的意图被另一方识别。然而,谈到格律诗翻译,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可译性”,其表现形式———韵式、平仄、对仗格律在译语中如何体现,成了所有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春望》的英语译文为例,针对格律诗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译文来分析格律诗形式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同时借用关联翻译理论说明格律诗的形式并非不可译。译作只要达到对原作信度和效度的趋同,翻译就算成功。 关键词:格律诗;英译;形式;趋同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3-0121-4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Poetic Form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n View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A Cas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ang Poetry Spring View Duan Ao-hui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China ) According to Relevance Theory ,translation is an act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interpretation of source text ,is a kind of verbal communication.Translational success is relative to the degree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relevant factors.But ,mentions of Chinese metrical verse ,the untranslatability is without any doubt an unavoidable Issue.Som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ang poetry “Spring View ”are cited in the paper ,which is for a discussion of the intractability in 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metrical verse into English.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metrical verses ,the paper lays stress on the importance of poetic forms in English Translation.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at if the translation is convergent to the original text. Key words :metrical verse ;English translation ;poetic forms ;convergence 中国诗词中的韵式、平仄、对仗格律在译语中难以体现。原本优美的诗篇,译成外文却索然无味。本文以唐代诗人杜甫《春望》的英语译文为例,通过比较译文来分析格律诗形式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同时借用关联翻译理论说明格律诗的形式并非不可译。 1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1986年,斯珀伯和威尔逊提出关联理论(Sperber & Wilson 1986)。他们把语言交际看成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此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从说话人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展现出来;从听话人角度看,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格特(Gutt 1991)在其论文《关联与翻译:认知与语境》中对关联翻译理论给出全新解释: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

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摘要:翻译在比较文学中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特别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有很大的研究价值。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理论家埃兹拉·庞德,他对中国古诗和典籍进行了大量的翻译介绍,曾在欧美掀起了一场引进和学习东方文学的运动。他的诗学翻译,诗学理论,对当时英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对中国古诗进行了大量翻译,那么作为一个译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必定包含了庞德作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当然创造性叛逆具体又表现在多个方面。论文将从创造性叛逆的个性化翻译,误译两个方面入手,从译介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译介学庞德创造性叛逆个性化翻译误译 一个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翻译”,其实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在翻译中有其特有的追求目标。庞德在翻译中就很有自己的见解方法和坚持原则。 庞德独特的译学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庞德十分反对将原著视为绝对权威,他反对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认为那样会使原作丧失生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阐释,也是一种尝试,翻译者将通过自己对原作的阐释和尝试将会再次创造出新诗歌。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庞德认为翻译不应该过分强调直译,重要的是要关注文本意义,再现文本蕴含的感情。他认为如果仅仅局限在文本的字面意思上,这样不利于文本意义的表达,最终会破坏整首诗的意境和美感。所以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会把握诗中他所谓的“无法毁坏”的东西。更简略地说,这个“无法毁坏”的东西就是我们古诗中的精神实质。正因如此,庞德很多译诗中不完全忠于原作,尤其是在词句上的不同。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最末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庞德是这样翻译的: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 we come back in the snow,/ we go slowly,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mind is full of sorrow who will know of our grift?这是庞德在《神州集》中的汉译英诗歌。伦敦《英文评论》杂志主编马多克斯·福特曾赞这诗集中的译诗:“假如这些诗歌是原作,那么,庞德先生就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他觉得庞德译诗无论是选择原作还是改写加工,都体现他对审美和再现的执着,我觉得庞德就是在把握中国诗歌中“无法毁坏”的这个部分。在引用的《诗经·小雅·采薇》的诗句中既有寄情与物,又有鲜明的对照,如“昔我”,“今我”的对照,还运用了大量叠词,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庞德的译文有明显的改写加工,如“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杨柳随春风垂动)”,“we come back in the snow(我们冒雪返家)”虽然少了中文诗歌的对仗结构美,但还是有其传神和生动的地方,重要的是诗歌的精神实质还是保留了下来。 庞德在译诗过程中除了把握诗歌的精神本质外,也很注重突出诗歌的意象和细节。这和逐字逐句翻译是有区别的。庞德认为诗歌中的词语和具体细节不仅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还是作者刻意塑造出来的意象,必有其深意。因此他觉得译者的重要任务包含再现这样的细节和意象。很多时候庞德在理解和翻译中常常忽视句法和语篇的联系,更多的是集中精力通过关键的细节和意象,来传达诗歌的情感,再现原作的美。

《英译现代散文选》读书报告

《英译现代散文选》读书报告 正如张培基先生所说,“散文最真实,最笃诚,不雕饰,不做作,因而是一种最易令人感到亲切的文体”,散文“形散神不散”,句式灵活多变、逻辑性不强。因其“率真”的特点,在翻译成英文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恰当词的选择,而且要照顾的中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义,乃至篇章的布局和风格。在翻译成英文前,正确的理解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做到“忠实于原作的内容,保持原作的风格”,在次基础上,还要考虑表达是否通顺,能否被读者接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对等,文化内涵上也要对等,让读者读起来就像读原作一样的感觉。通读张培基先生的《英译现代散文选》(一)能深刻体会到“忠实、通顺”这四字翻译标准。 一、在短语和词的处理上 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意在说明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表达了中国革命者的乐观精神。其题目翻译为“National Crisis Vs Heroic Nation”,national 和nation 押头韵,有一种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让读者感受到革命势不可挡的气魄。翻译没按字面直译,而是对汉语的精神的提炼,做到了忠实于原文,可谓是升华与再创造。文章中“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译文“The greatest joy of life, mind you, is to build up our country during its most difficult days. 此句中“在艰难的国运中”强调时间——这段艰难的日子。故不能按照译题目的思路来翻译此处。 在“艰难险阻的境界”、“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有时是崎岖险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中,都表达了危险的意思,但是翻译成英文究竟该用哪个“形容危险”的词,是和汉语表意的侧重点分不开的。第一段中的“艰难险阻的境界”侧重说明这段道路有困难和阻碍,故将“险”省去不译。“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是在说水流曲折与猛劲的险,而perilous强调即刻临头的危险,用perilous形容更能体现水流之猛,画面感很强。“有时是崎岖险路”是指征人所走过的路中的一种情况,hazardous可以形容造成损失或严重伤害的时机或场合,故这里比dangerous 更恰当。最后一个为了避免重复译为dangerous 也是必要的。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做到了忠实于原文,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做到这些都是基于对中文和英文的深刻理解。 对于一些汉语中特有的词汇,如《差不多先生传》中“差不多先生”译为“Mr. About-the-Same”可谓是一种再创造。“钱铺”译为money shop而不是private bank,确切的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背影》中的“茶房”,汉语中指旅馆轮船等内的服务员,根据语境的不同,翻译的也不一样。文中出现两处“茶房”分别译为了a hotel waiter和train attendants. 汉语表意灵活多变,因此同样的词或短语在不同的位置,侧重表意不同,功能不同,其翻译所选的词也不同。

庞德《神州集》诗歌主题特点

庞德《神州集》诗歌主题新探 【摘要】庞德的《神州集》是美国意象派运动初期的重要作品。这部由中国古典诗转译而成的新诗集彰显了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 理念,被英美诗坛誉为“中国诗的伟大发明”,并对美国新诗创作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神州集》已被中、外学者进行过多种角度的解读,但这部诗集的主题问题却始终未引起重视。本文拟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神州集》诗歌与中文原诗的主题变化,分析其主题特点及对意象派运动的意义。 【关键词】意象派运动;《神州集》;诗歌主题;悲愁;现代性一、引言 1915年4月,美国新诗运动方兴未艾,意象派领袖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以19首中国古典诗为底本转译而成的《神州集》(the cathay)付梓出版。这部通过吸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而创作出的诗集呈现出英语诗歌的崭新面貌,彰显了庞德的意象派诗学主张,因而一经问世便震动英美诗坛,成为彼时意象派诗人学习中国诗风、自觉进行诗歌实验的重要媒介,也造就了中、美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统观前人对《神州集》的研究,其中既有将其置于美国新诗运动语境下所做的宏观审视,也有针对其翻译技巧、艺术风格与诗学观念的细致探讨。然而对于《神州集》的诗歌主题,前人或未加以关注,或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最终收入《神州集》的19首作品,

是庞德由东方学家费诺罗萨(earnest fenollosa)留下的众多中国诗笔记中遴选而出的,这种取舍本身便带有主旨上的指向性,足以反映庞德将中国诗作为范本改造美国诗歌的目的。因此,理清《神州集》主题研究方面的疏漏及偏颇,对其主题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将完善我们对这部划时代诗集的体认。 二、前人对《神州集》诗歌主题的研究 在意象派运动的大势所趋之下,庞德的《神州集》一经问世即成为英美诗坛的焦点,自那时起,研究者对这部诗集的阐释与争论便从未停止。围绕《神州集》所展开的探讨,涉及中国古典诗艺对英语诗歌的影响、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实践、该诗集的翻译得失等诸多方面,却鲜有诗歌主题的相关论断。庞德本人虽然生前多次在诗歌刊物、私人书信中谈及《神州集》的创作心得,但也对其主旨只字未提。在英美学者中,目前仅有庞德研究专家休·肯纳(hugh kenner)对诗集的主题做出过直接评论。在肯纳看来,《神州集》“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战争之书……诗集意译了前人不曾描写过的伤感 的战事诗。在诗歌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回应中,《神州集》无疑最为持久,历经半个世纪依旧生机十足。”①在后续的论述中,肯纳还以庞德的好友、一战中死于法国战壕的布雷泽斯卡(gaudier brezska)作战时随身携带《神州集》为由,强调这部诗集的“反战”主题及其社会影响。② 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神州集》的诗歌主题渐有关注。以祝朝伟、

最新-庞德对古典文学的翻译 精品

庞德对古典文学的翻译 庞德,1965—1972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翻译理论家。 这位文学巨擘的翻译活动与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对中国古诗的译作《华夏集》成为以诗歌反映一战的重要作品。 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使他形成了非常具有东方具象思维的理论风格,而有别于传统的西方抽象思维的理论特点。 本文从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的根源,探讨其翻译理论对当今翻译时间的影响。 庞德翻译实践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国的诗歌和儒家经典译成英文。 1915年4月他出版了中国诗歌的译本《华夏集》。 艾略特称庞德是我们时代的中国诗歌的创造者。 庞德的中国诗翻译丰富了英诗。 庞德翻译《华夏集》之后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吸收中国诗的营养,同时也把中国诗的影响带入了西方。 因为在庞德之前中国没有与她的名字相称的文学流行于说英语的国家。 1、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理论渊源庞德从传统中主要发现对现在和将来的意义。 庞德也强调世界文学的概念。 他主张一个抛开时代国界的普遍标准一种世界文学标准。 他这种追求超越国界与时代的世界文学的标准是他重视翻译的内在动力。 他常常从翻译中或者借助翻译发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庞德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所从事的翻译实践绝不仅仅是为了翻译的目的,而是要从翻译中解决他那个时代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传统诗学涵盖了所有关于诗论、词论、书论、画论、美学等等的内容。 中国的汉字、雕刻及审美趣味对庞德的诗歌创作及翻译理论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庞德从中国传统史学中摄取了大量养分,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理论一直强调意象和语势。 他认为译文一定要洞察入微,巨细无遗,不要放过一个细节,一个物象。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误读还是再创造:论庞德的汉诗英译 -------马燕摘要: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庞德,意象派,诗歌翻译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史上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人,庞德对现代诗歌界的发展影响深远。但自庞德出版《华夏集》以来,一部分人对他的诗歌翻译方法持反意见,认为他的翻译是对原诗词的误读。艾略特曾说:“为了理解庞德的理论,有必要阅读他的诗歌,为了理解庞德的诗歌,有必要阅读他的理论。”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理解庞德的翻译以及分析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一、背景 埃兹拉庞德,著名的美国诗人。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了九种外语。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1908年定居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W.B.叶芝。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一场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1902年,庞德确定了意象派(imagism)这一名称,并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庞德曾主编意象派刊物《自我中心者》(TheEgoist),并于1913年编选了第一本意象派诗选。作为一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不断推动并传播意象技巧的新发明。 二、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

庞德译长干行

庞德译李白所作《长干行》翻译技巧与方法拾例 学校:石河子大学 专业:师范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指导老师:张丹丹 学号:2012501281 姓名:刘明霞

庞德译李白《长干行》翻译技巧与方法拾例 引言: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乐府诗,埃兹拉.庞德作为意象派诗人中的领军人物,作为诗人翻译家,他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家,而是将译文进行再度加工,用翻译策略诠释意象派的诗学观:语言表达力求含蓄、简练、凝缩,意象美是至高追求,而他所表现的意象如他所说是“理智和情感在瞬间的综合”。 本篇文章对庞德的翻译过程进行如下几点分析:首先是庞德因为不仅受中国文学影响也受日本文化影响对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带有日式外衣;其次是翻译过程中由于转述而造成的误译;最后最重要的是由于文化差异所涉及到的两个翻译技巧:归化(即对该内容进行舍弃直译其意或者将其转换成本国语言的对等语)、异化(即对该内容进行保留或者文内加注)。 一、首先,庞德不是看着中文的原本进行翻译的,而是根据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注本进行翻译,而他的注本用的是日语中的对等语,因此庞德的翻译内容表现出了日式色彩。这一点在译文对李白的名字中有所体现,李白的英译名为“Li Po”,而庞德的翻译为“Rihaku”;此外,庞德还将“长干”译为“Chokan”,“瞿塘峡”译为“Ku-to-en”,“长风沙”译为“Cho-fu-sa”。 二、其次,毕竟庞德当时是靠转述了解这首诗进行翻译的,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多义不甚了解,因此造成一些误译。笔者将误译归纳如下: 1、首先是标题中庞德加了“A Letter”,熟悉中国文化的应该知道《长干行》是乐府诗歌,是商人之妻在商人久离家门而不归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略带委屈怨念的内心独白,这么表白心迹的话断然不可能是给商人的一封信,因此此处笔者认为是误译,只能视为“monologue”而绝非“letter”。 2、此外,在对这一经典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翻译上,1)庞德将“竹马”译为“bamboo stilts”即“竹高跷”,而按照中文解读是指小孩子把竹竿骑于胯下当作马来玩,因此此处是“竹竿”而非“竹高跷”,这一点是对中国文化背景不甚了解而造成的误译;2)庞德将“青梅”译为“blue plums”,而“青梅”在英语中本来有对应译法即“green plums”,庞德此处用“blue”传递出的英美文化情感是“sad, depressed”即“忧郁”,而原诗中强调的是“青涩”,因此此处是对颜色词在文化语境中的蕴含意义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误译。 3、最明显的误译之处在于庞德将“五月不可触”译为“And you have been

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1

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1 1. Phrasal Expression & Words … amid(st) thunderous applause a bare subsistence A be characteristic of B = B be characterized by A A bend in a river / mountain A blind alley A brass drum 小铜鼓 A bygone age a clot of blood A cobbled path A confused mass of … A faint scent of A forgone conclusion 预料中的必然结局 A hired hand on contract A jumble of … 一大堆 A keen sense of A long-timer of Beijing A loose community of smaller family A man of profound learning A mere drop in the ocean A niche in the temple of fame A passing glance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life a positive outcome A scene of poetic charm A sensation of blissfulness A speck of mud A ston e’s throw A trace / shade / tint/ sprinkle of … A Treasury of Best Chinese Prose 古文观止 A vast tract of land A virtuous man / a man of supreme virtue / moral integrity A widening expanse of water abandon … to fate Ache/agonize with pain Adjoining room admire sb for sth affected 做作 aim high amiable by nature Amuse one self by… = do … for fun Amusing episode an enlightened king An odd-jobber An opportune moment 合适时机 Ancestral home Approach senility aptly 恰如其分地 Art troupe 文工团 At a stretch/sitting At one ’s command at the present moment Avaricious desires 贪念 Bark up the wrong tree 攻击错了目标 bashful Bask in the sunshine Be ablaze/aglow with light be advanced in years be an encumbrance to … Be beset/troubled with/by Be blurred by … Be bogged down = be trapped Be bound up with …密切关联 be central/indispensable to sb. Be cooped up = be caged be deeply grieved to learn of … be distinguished by Be engrossed in … Be exquisite and nicely arranged be forever cherished / treasured Be hale and hearty Be havened from be humanly impossible Be imprinted/carved/engraved/ingrained on/upon … be in a fix Be instrumental in Be interwoven with 交织着 be irrelevant / foreign to Be keenly aware of be keyed up 紧张 Be led by the nose be of southern breed Be off and on be on an equal footing with … Be on the lips of … Be on the minds of.. be out to do … be overgrown with wild woods be packed with … Be plagued = annoyed = upset Be possessed Be possessed of be reconciled to … be reduced to be saddled with be sent to gallows Be short of/devoid of Be shrouded in = be covered in = be enveloped in Be sloppy in thinking Be strewn/covered/festooned with … Be stumped by = baffled Be tantamount to …= equal Be tinted / colored by … Be troubled / seized with … Be tucked away in … Be weaned 断奶 Be weighed down/ troubled with be wet with perspiration/… Be wide of / far from the mark 离谱 Be wild with excitement / joy Be worthy of … 无愧于 Beam = a big smile on face Bear a thin coating of … begin by degrees 逐渐开始 Beguile = while / idle / fritter away Bibliomania bicker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Blackout: (战时)灯火管制 Blurt 脱口而出 bookish / pedantic / impractical view Border sth on the west boudoir 闺房 Bountiful free gifts Bow down to Brazenly claim / credit 厚颜无耻邀功 Break into uncontrolled sobs Brilliant talent burst with vitality Bury the hatchet Button up clothes By dint of 凭借 Capon Carcass: slaughtered animal for food Cavernous mouth Chant ancient Chinese books 诵读古籍 chicken-and-egg 因果难断的 Chit chat Click away the seconds Come dimly into sight Come out exceedingly well Come to pass 出现,发生 Come up against Come upon a windfall Come/be of age Confirmed = habitual Confirmed = habitual Congenial disposition 天性 convulsive sob cool one ’s heel Cordial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