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最新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最新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WiFi技术的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

IEEE802.11a和IEEE802.11b。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什么是WiFi?

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又称802.11b标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离也很长,同时也与已有的各种802.11 DSSS设备兼容。

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的变种,最高带宽为11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76米到122米,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组网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

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

IEEE802.11a和IEEE802.11b。该技术由于有着自身的优点,因此受到厂商的青睐。

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

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50英尺左右,约合15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据悉,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该款产品能够把WiFi无线网络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4英里约6.5公里。

其二,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 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根据无线网卡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IEEE802.11b最高为11Mbps,部分厂商在设备配套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2Mbps,IEEE802.11a为54Mbps、IEEE802.11g也是54Mbps。

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无线访问节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 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IENT端设备。

而wireless b/g表示网卡的型号,按照其速度与技术的新旧可分为802.11a、802.11b、802.11g。

讲起无线网,大家都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无线是否简单地两台计算机互联?否!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无线概念,新一代的无线网络,将以无须布线和使用相对自由,建立起人们对无线局域网的全新感受。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发展,很少见到哪种IT技术或是产品能够像它那样有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不受任何约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不再是梦想,其中,WiFi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WiFi代表了“无线保真”,指具有完全兼容性的802.11标准IEEE802.11b子集,它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也可根据信号强弱把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 带宽。无需直线传播,传输范围为室外最大300米,室内有障碍的情况下最大100米,是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传输协议。它与有线网络相较之下,有许多优点:

●无须布线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它已经从传统的医疗保健、库存控制和管理服务等特殊行业向更多行业拓展开去,甚至开始进入家庭以及教育机构等领域。

●健康安全

IEEE802.11规定的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毫瓦至1瓦间,手持式对讲机高达5瓦,而且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直接接触人体,应该是绝对安全的。

●简单的组建方法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序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WiFi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长距离工作

别看无线WiFi的工作距离不大,在网络建设完备的情况下,802.11b的真实工作距离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而且解决了高速移动时数据的纠错问题、误码问题,WiFi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切换和安全认证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WiFi的发展和未来

这几年内,无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无线网络的方便与高效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除了在目前的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国外已经有先例以无线标准来建设城域网,因此,WiFi的无线地位将会日益牢固。

WiFi是目前无线接入的主流标准,但是,WiFi会走多远呢?在Intel的强力支持下,WiFi已经有了接班人。它就是全面兼容现有WiFi的WiMAX,对比于WiFi的802.11X标准,WiMAX就是802.16x。与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频段选择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预计会在未来几年间成为无线网络的一个主流标准,Intel计划将来采用该标准来建设无线广域网络。这相比于现时的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是质的变革,而且现有设备仍能得到支持,保护人们的每一分钱投资。

总而言之,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无线局域网市场增长的动力,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是目前WiFi用户最多的地区,但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办公的进一步普及,廉价的WiFi,必将成为那些随时需要进行网络连接用户的必然之选。最近,业界纷纷传出WiFi已出现生存危机的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很多企业仍然在WiFi这方面投入巨资,但从中赢利的企业几乎没有。据悉很多企业因WiFi而破产,那么WiFi的盈利情况是否真的出现危机了?

不可否认,WiFi技术的商用碰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是受制于WiFi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和如何计费等都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WiFi的赢利模式不明确,如果将WiFi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商业用户的不足会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性。但从WiFi技术定位看,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WiFi技术的定位主要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将来逐渐也会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

虽然WiFi技术的商用在目前碰到了一些困难,但这种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包办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统。可以说只有各种接入手段相互补充使用才能带来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它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发挥对3G的重要补充作用,WiFi技术与3G技术相结合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WiFi是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

目前,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XDSL等。WiFi技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具有可移动性、价格低廉的优点,WiFi技术广泛应用于有线接入需无线延伸的领域,如临时会场等。由于数据速率、覆盖

范围和可靠性的差异,WiFi技术在宽带应用上将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而关键技术无疑决定着WiFi的补充力度。现在OFDM、MIMO(多入多出)、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等,都开始应用到无线局域网中以提升WiFi性能,比如说802.11n计划采用MIMO与OFDM相结合,使数据速率成倍提高。另外,天线及传输技术的改进使得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可以达到几公里。

●WiFi是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

WiFi技术的次要定位——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蜂窝移动通信可以提供广覆盖、高移动性和中低等数据传输速率,它可以利用WiFi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WiFi不仅可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广覆盖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iFi与蜂窝移动通信的融合,使蜂窝移动通信的运营锦上添花,进一步扩大其业务量。

●WiFi是现有通信系统的补充

无线接入技术则主要包括IEEE的802.11、802.15、802.16和802.20标准,分别指WLAN、无线个域网WPAN:蓝牙与UWB、无线城域网WMAN:WIMAX和宽带移动接入WBMA等。一般地说WPAN提供超近距离无线高数据传输速率连接;WMAN提供城域覆盖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BMA提供广覆盖、高移动性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iFi则可以提供热点覆盖、低移动性和高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WiFi技术的定位主要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逐渐也会成为蜂窝移动通信的补充。当然WiFi与蜂窝移动通信也存在少量竞争。一方面,用于WiFi的IP话音终端已经进入市场,这对蜂窝移动通信有一部分替代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热点地区的WiFi公共应用也可能被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部分取代。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是共存的关系,比如一些特殊场合的高速数据传输必须借助于WiFi,像波音公司提出的飞机内部无线局域网;而在另外一些场合使用WiFi可以较为经济,像实现高速列车内部的无线局域网。

此外,从当前WiFi技术的应用看,其中热点公共接入在运营商的推动下发展较快,但用户数少并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使WiFi呈现虚热现象。所以,WiFi虽然是通信业中发展的新亮点,但是主要应定位于现有通信系统的补充。如果炒作过热,面对相对狭小的市场可能出现投资过度和资源闲置的状况。据报道,在美国T-Mobile移动通讯公司经营的遍布2000多家星巴克咖啡厅的“热点”网络,平均每天只有不到两个人使用,而运营商为此每个月就要花费数百美元。

另外目前公共接入服务的应用,除了上网、接收Email等既有应用之外,并未出现对使用者而言具有独占性、迫切性、必要性之应用服务,可使消费者产生另一种新的使用需求,这也是它难以大量吸引用户族群的原因。百年来通信发展的历史证明,使用一种包办所有功能的通信系统是不可取的,各种接入手段的混合使用才能带来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毫无疑问,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3G)技术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系统,它有较高的技术先进性、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但是WiFi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发挥对3G的重要补充作用,WiFi技术与3G技术相结合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从新兴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推进层次来看,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强力引擎,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及服务器,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备受关注。 工信部有关人士指出,国家之所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了产业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业内专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热点主要呈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云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专门从事管理咨询的埃森哲公司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和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等的发展只是开端,未来5年信息技术将呈现出六大

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企业应大力提升将新技术趋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份名为《埃森哲2012年技术展望》的年度报告,旨在揭示最为重要的新兴技术趋势,分析这些技术将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 报告认为,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基于情境的服务。这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与数据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随着情境信息来源的日益集中并且更加易于获取,企业可以把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快速整合,促使企业发现新的营收增长点。 趋势之二是融合型数据架构。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都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宝贵的资产,数据架构需要实现新老数据库以及不同数据系统之间的转化和衔接,有效处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从而使其创造最大价值。今后的趋势将是企业重新平衡调整数据库架构,实行新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方式。 趋势之三是产业化数据服务。与数据架构趋势相关,数据的真正价值(包括企业内外部数据)将通过自由共享得

试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试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9-30T11:21:05.8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作者:苏伟亮 [导读] 以往工作不同的是,通信技术在研究和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可靠性。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近几年媒体上频繁出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只是指信息领域的一些分支技术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信等的纵向升级,更主要的是指信息技术的整体平台和产业的代际变迁。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趋势 前言 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通信技术在研究和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可靠性。在之前的研究当中,有些通信技术的实施,表现的过分理论化,实际上得到的成果并不理想,不仅给用户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对于通信行业的稳定而言,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威胁。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固有的基础上实施研究,更加是为了将通信的服务水平提升,要达到快速、有效的排除通信阻碍,告别漫长的测试和检查。 一、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业务需求 1.1满足人们虚拟现实的需求 从通信的角度来分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仍然是要为不同的用户提供足够的服务和支持,要在多个方面更好的完善工作,减少固有的缺失。经过大量的调查后,发现5G移动通信技术的实施,可以更好的去满足人们对虚拟现实的需求。简单而言,当下的通信技术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趋向于多样化。所以,当5G移动通信技术在实施以后,势必会对固有的4G通信产生更大的革新,檬倍杂谌维视觉、听觉、嗅觉的技术应用,将会表现的更加成熟。 除此之外,5G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的对外公布内容当中,主要是利用高性能的模拟系统,促使移动通信可以更好的进入到3D时代当中,利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人类在虚拟网络、现实世界之间,达到一种更好的交互体验,这对很多新产品的研究,或者是通信功能的增加,都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1.2满足随时随地对高清视频的需求 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还必须更好的满足高清视频的需求。现如今的娱乐行业及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媒体信息的播报和新闻的传播,都要尽量的通过高清视频的标准来进行发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效果。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将可以达到千兆级的标准,这就促使用户在享受5G网络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各种条件的限制,将大量数据、文件进行快速、稳定的传输,给日常办公、娱乐、生活等,都带来了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对于高清视频的帮助,还在于视频的播放可以畅通无阻,即便是在1080P级别的播放下,依然可以保证较高的稳定性,快速的完成预加载,让用户能够在观看影视的体验上,得到新一轮的提升。经过研究发现,如果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预期功能得以实现,那么移动用户就可以随时在线获得超高速的端到端通信速率,给用户本身提供的服务非常可靠。 二、各类信息通信发展的趋势 1.5G 5G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先锋,能满足各类新的需求。5G频谱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对于人口稠密的地区能有给予优良的通信信号,能将目前有线网络的转化为无线,实现大面积覆盖。同时,5G相比4G的传输速度大十倍,有效节省了时间,加大网络资源的利用。而且5G能向下兼容各类联网设施,以往的设备无须担忧被割弃。5G相比4G,其功耗较低,数据传输的相对更为可靠、更实时、低延迟,能使用户获得比4G更为优良的通信体验。 在需求方面,以游戏为代表的AR、VR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增加了人们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需求,5G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能支持人们在各类感官技术交互体验。高清视频更是由于5G的网速媲美千兆网速,在带宽上需求极高的高清视频也能流畅播放,更由于5G的无线性质,使用户的使用场所也得以解放。 5G相对传统的蜂窝通信,改变较为明显。蜂窝通信是在基站为基础进行信号传播,而基站需要大量大面积覆盖建设。而5G的D2D技术,使信号能直接在通信终端间进行,不必依靠基站和中继站。并且由于5G依靠短距离传输信号,使速率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降低了功耗与延时。5G通信也有相应的无线移动软基站,软基站在格式制式的统一上能满足各类应用软件的需求,架构统一化促使各运营商的互相独立被打破,软基站如能共享,将节约建设开支,也能方便各运营商协同管理。由于运用协同技术,使架构能减低受到的干扰,减少不必要的功耗,效率也随之提高,有利于网络智能化动态管理的实施。5G成为新一代移动信息通信也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各类技术瓶颈被打破也就只需几年,不久的将来,以高速高质量的5G将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2.物联网与互联网 在不久的将来,信息通信技术将使各类物体在感应装置的协助下,使物品之间相互关联。信息的传输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分发到各类物件上,令所有的物品联合成一个具备识别、定位、追踪、控制、监管等一系列智能化的网络,这样一个物联网,需要各类信息通信技术的配合,如5G,有线千兆宽带等等的支持。多种网络的共同协助倒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通信技术不仅以技术为中心,同时服务于用户的体验,集合了多种网络多类型接入网络的方式,提供了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物联网互联网的配合,更能极大地满足服务用户。 3.在频段方向,在移动信息通信上,传统的频段基本是在3赫兹以下,频段不高导致资源相对拥堵,所以对于移动信息通信,高频段的发展势在必行。而在高频段上,不仅能有更多更灵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能缓解频谱资源相对拥堵的情况,同时拓宽了信息通信企业的服务范围,增加业绩。虽然高频段有着诸如带宽大,增益高等特点,但是仍有不少短板,如传输距离较短,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gartner 展望了未来信息技术的八大发展趋势,列出了未来信息化技术变化方向的四个核心信息。对此,企业该如何进行决策?八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而不断变化,孕育着新的突破,呈现出以下八个发展趋势。一是创新性设计、新材料的使用依然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未来5~10 年创新将依然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来自实验室的新兴产物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比如机器人技术、社会分析学、虚拟世界经济等。二是通信与交流的自由度的增加加快了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技术的相互吸收。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随着互联网在语音和娱乐方面据主导地位,公共交换电话网正在被弃一边。一个大规模联接的世界将会创建大量新机会,且规模不再重要。三是社会化的交互将会重新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方式。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结构方面产生比对汽车或大规模运输方面更大的影响。四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信息及关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管理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人员、熟练技能、关键点及战略等进行更新。五是各行业的革命型的改变。新的业务推动因素、技术创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变迁等,都会加快根本性的和持续性的变化,成功将需要革命性的行为和结构。六是对技术部门进行商品化。信息化产业目前处于混乱当中,永久性的摩尔定律需要不断增长的规模经济,如何去驾驭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和不断下降的价格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七是供需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继续,各公司将处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中断问题。企业联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前的联合开发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多样性和新技术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单一企业独立构造和推广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前的联合成为信息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的基本方式。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企业的通常做法。八是企业的虚拟化管理。企业内的硬体与软体将被转变成虚拟壁上插口,将具有以下特点:可靠的、可缩放的、灵活的、自己管理的、面向服务的,可以通过多种管道进行交互。以上八种主要发展趋势,一些是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另一些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和行业发展为重点的趋势。以企业内部为重点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将对传统的文化信念提出挑战;企业外部的主要趋势,将会改变企业和行业方面的规则,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业与市场舞台上,且会影响到供应商市场。四大核心信息这八项趋势涵盖了大部分的信息技术领域。gartner 对这些趋势进一步提炼,从而归纳出四种明确的核心信息。虚拟化:硬体、软体和商业运作的虚拟化上述的技术发展将带来的主要商业及社会后果是虚拟化的:通过性能和硬体间更高的抽象来实现用户性能要求。虚拟化也将变得无所不在:虚拟动态提供硬体要求;以服务方式存在的软体——伴随多态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出现,这一趋势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动态提供或是外包商业运作——网路及协作技术的进步使这一切变得可行;建立虚拟化交互平台——直接让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以及会谈。虚拟化将导致所有层面的信息技术产业化。由于硬体可以与虚拟无关,所以相同的硬体可以重组,这样就能消除专门化,带来规模效益。地理位置将变得透明,因为硬体、软体或商业运作的供应商以及用户都不关心对方的具体位置。随着通讯及信息日益数位化,人们工作的方式也将改变。外包及外购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企业将可以利用全球人才资源和全天候地完成工作。网上虚拟交互平台将拓宽业务,甚至会消除各公司的传统界限,而且它也对现有的安全机制理念提出挑战。诸如wikipedia(维琪百科,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发明了人们如何共用信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互相学习的方式;诸如linden labs 之类的公司,通过其second life(中文译名:幸福人生)发明了人们通过虚拟方式沟通、协作与会谈的方式。以此揭示最难处理的业务和技术挑战,征求客户群的观点、回馈和新的

浅析智慧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智慧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以先进物流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其共享协同的理念符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传统物流转型 升级的不可抵挡趋势。虽然我国现阶段智慧物流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但是存在的 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利用智慧物流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现阶段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物流;未来;发展趋势 1 智慧物流的基本含义与功能 1.1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柱,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应、整体剖析迅速处理以及对 本身的调整,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觉智慧、革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当代归纳性 物流系统。 1.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感知功能:采用各种领先技术获得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步骤的大批信息;及时完成数据汇集,使各方能确切掌控 货物、车辆和仓库的信息。 规整功能:既感知智慧之后把收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 据归档,搭建庞大的数据库。按部就班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需求工整, 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规范数据和过程,促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 智能分析功能:应用智能化的模拟器模式等办法解析物流难题。依据难题作 出暂时认定,并在施行流程中不断印证难题,察觉新难题,在系统运行中做到理 论与施行相结合。系统会自动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随地察觉物流作业活动中 的缺陷或者脆弱步骤。 优化决策功能:联合特殊需求,依照各样的情形来评价成本、时间、质量、 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价基于或然率的风险行预定解析,联合拟定决议, 提议最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使作出的决议更加精确科学。 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结呈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分别自立,截然不同的 各个步骤自动运行,而是每个步骤都能互相关联,互通有无,同享数据,改良资 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步骤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2 目前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物流管理比较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由于自身运营模式、历史原因以及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致使物流资源和各种运输资源集中程度不足。尽管都设置了独立运输部门以及仓 储部门,可是整体规划能力较低,物流管理还没有完全改变以前分管各片的管理 模式,所有物流环节均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浪费了很多资源,并且增加了不少 无效作业环节,相关信息无法顺利流通,导致物流综合效率比较低。比如销售、 采购以及生产环节均设置了独立物流部门,同时职能性质比较相近的各个物流部 门因为不同环节之十分独立所以是相互隔离的,部门各自为政,销售物流、生产 物流以及供应物流也处于分割撕裂状态,经常出现集中卸车或者是压库等现象。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信息化的时代及未来发展趋势讲课讲稿

信息化的时代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的每一次言行,都会接触到信息。从早起和熟人打招呼,学习时听老师的讲授,上学时和同学们沟通,回家后和亲人们的互动,甚至在睡觉时,我们也在贡献着一个普通人的睡眠记录。 正因为信息时刻都包围着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在消费信息,同时也在生产信息。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为这个信息之海增添了数据。同时,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有信息的数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信息增长的速率还将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能随时随地消费和生产信息。生有涯,信息无涯。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更加流通,人们可以分散在家办公,大商圈将不复存在,直销将取代分销,人们可以将优势发挥到极致互相合作,大数据将更好的洞察消费者,消费者也将更便捷的了解产品。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

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从实体店转为网络化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演化为一场作用广泛、影响深远的颠覆性革命,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纸媒、零售、电信、金融等行业先后受到冲击。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兴起,信息系统也将快速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思维,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速度,实现业务创新和移动互联网转型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移动信息化进行业务或商业模式跨界创新,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在未来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将与云计算融合,市场中将会出现大量面向行业应用的大数据云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面向海量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服务,将使政府和企业拥有更多可获资源和数据服务,进而提升其信息利用和决策能力,真正使这一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物联网及智能管控技术诞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未来几年,基于传感技术的“物物互联”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人互联”以及它们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从国际分工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分工程度大大提高,制造业重心继续东移。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两极配对,现在已演变成一般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出口结构上,世界制成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1%,北美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73.5%,欧洲78.4%,亚洲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高达81.9%。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3出口则依赖燃油和矿产品,中南美洲农产品出口占到23.8%,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占42.4%。最不发达国家3/4出口收入来源于初级产品,只有1/4来源于服装制成品出口。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进口占据了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15.8%,欧盟25国为39.2%,日本为4.8%,三者合计高达60%,世界货物进出口的一半以上都为10个发达国家拥有。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发展导弹与精确制导技术的思考 摘要:未来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资源的信息化战争,针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结合高新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应用,分析了精确制导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发展方向。精确制导武器在走向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隐形化的同时,也正朝着综合化、多用途方向发展,注重效费比的提高,将逐步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火力。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制导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的变革;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场上已广泛使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比例已占到68%。近几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在精确制导武器研发和采购上的投入,精确制导武器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原有装备经过改进和改装后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新型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使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了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新时期新阶段,探讨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对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对抗模式和 1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单元、制导系统与作战信息平台相融合,提高整体作战效率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战争形态,都要求能快速准确发现目标、及时决策和精确打击,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而且是武器系统的信息化。精确制导武器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不能只限于自身的探测器,还应当充分利用战场中的多种信息资源。对现有精确制导武器发射单元进行信息化改进,使其充分支持C4I、C4ISR、C4KISR等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使发射单元不但具备自身火力分布数据,还能共享上级的综合情报数据以共享敌方前沿阵地地形、布设、武器装备等情况,这些都对参战人员掌握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时机或者自动修正发射之前的参数提供必要的支持。目前,精确制导武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程度不高,弹上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近,易受干扰,而且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弹上传感器的探测性能无法与其它探测平台的传感器相比。如果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加装数据链,则精确制导武器之间、精确制导武器与其它信息平台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能迅速察觉目标的机动和环境的变化,在飞行中进行数据交换,实时地对弹上数据进行修正,将极大地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还可以识别特定目标和对目标毁伤评价,如果原定目

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

Future trends in logistics 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 First, with the rapid and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 Second, with the economy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o adapt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oncentration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 二、与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Third, a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internal division of labor will be more clear; 三、随着物流产业不断扩大,内部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 Fourth, no single logistics services will be diversified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四、物流服务不再单一,将会向着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元化发展; Fifth,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echnology, toward the modern march; 五、物流产业技术步伐加快,向着现代化进军; Six co-operate to expand the scal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六、互相合作将成为物流业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 Seven logistics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andardized, the market order is getting better. 七、物流业制度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也越来越好。 The emergenc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business strateg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 and outsourc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mature, enabling businesses to better configure their resources to achieve production and sales, so third-party logistics companies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oriented , although third-party logistics companies serving multiple clients simultaneously, but each customer is a separate entity to treat. 而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源于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发展观点和外包理论的成熟,使企业能更好的配置自身的资源实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第三方物流在早期是面向单个企业发展的,虽然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服务于多个客户,但是每个客户都是以一个单独的实体来对待。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09-06-30T13:10:04.483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郎保才崔继友鲁磊[导读]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郎保才崔继友鲁磊 (黄淮学院信息工程系电信0701班,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068-01 摘要: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 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关键词: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下面我主要简单介绍一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将步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于1954年进入吉规模(G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集成系统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集成系统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其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会产生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经济增长点,除了系统级芯片外,量子器件、生物芯片、真空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等都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技术。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视频和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音视频技术是当前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领域。近年来,虽然模拟音频产品在市场上仍占主流,但数字化潮流正在迅猛冲击和变昔模拟领域,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业务上相互渗透、汇合,在音频产品和技术方面,音频广播仍以模拟技术为主,但各国正在积极开展数字音频广播的研究和实施。组合音响也在向小型和微型的数字化和组合、多声道环绕声方向发展。视频产品和技术方面,家用电视机有逐渐朝向大屏幕发展的趋势。人们正迎来数字电视时代。对于电缆电视而言,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网络化和数字化,总的趋势是向综合信息业务网方向发展通信传输在向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发展,光纤传输速率越来越高,波长从1.3μm发展到1.55μm并已大量采用。一个波长段上用多个信道的波分复用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光放大器代替光电转换中继器已经实用;相干光通信,光弧子通信已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使无中继距离延长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随着光纤技术的逐渐成熟,光纤技术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通信技术的带宽正在一点一点的变大,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计本世纪通信技术将向带宽化迈进。术上相互吸收、移植的现象,发展了一大批集合性产品和业务,即所谓的"家电产品信息化"。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紧密集合,我们可以预知:遥感技术将会在农田水利、地质勘探、气象预报、海洋开发、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土地利用调查、灾害性天气预报、森林防火,尤其在地质找矿、森林和土地利用调查、气象预报、地下水和地热调查、地震研究、水利建设、铁路选线、工程地质及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总结: 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总之,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参考文献: [1]张玉兵.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08.7 [2]纵冉.江苏省徐州市.《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探讨》.200.10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朱军王培国 (成都军区) 摘要:综述了卫星通信网中使用的CDMA、抗干扰、MPLS等技术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卫星通信CDMA 抗干扰MPLS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卫星通信网络的定义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的通信站,也称为地球站。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 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属于低轨道时,对于相对较远的地面站而言,要进行远距离实时通信,除采用延迟转发方式(利用一颗卫星)外,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

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 减少用户对星上功率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CDMA多址方式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连接灵活方便所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军事卫星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抗干扰技术 现代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对卫星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对抗越来越激烈。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卫星通信因其固有的特点而面临极大的威胁。由于通信卫星始终暴露在太空中,且信道是开放的,易于受对方攻击。因此,军事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是斗争双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已成为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生存能力、确保军事指挥顺畅的关键。 卫星通信抗干扰主要通过传输链路抗干扰、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以及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等措施实现。 传输链路抗干扰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选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跳时(TH)、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星上SmartAGC、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主要有光电隔离、硬件滤波、屏蔽、数字滤波、指令冗余、程序运行监视等技术。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软件化抗干扰硬件平台、建立智能化抗干扰软件应用系统,如:智能抗干扰系统、网络监测控制系统、专家策略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抗干扰、抗搜索、抗截获的技术是跳频通信技术,它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各国军方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不断加强对跳频抗干扰通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跳频技术装备正朝着宽频带、高速率、数字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其信息战潜力巨大。 2.3 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由于可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具有IP的许多优点(如扩展性、兼容性好),又可很好地支持QoS和流量工程,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地面固定网MPLS技术逐渐成熟后,该技术已向光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扩展。现有的宽带卫星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卫星ATM 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给不同的业务提供很好的QoS保证,并可利用面向连接的虚通路设计以及流量分类等方法为网络提供有效的流量工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