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是( )

A.伽莫夫

B.克里克

C.马太

D.尼伦伯格

解析:伽莫夫提出了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设想;克里克第一个用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尼伦伯格和马太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法破译了第一个三联体密码。答案:B

2.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破译出的第一个密码子是哪一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 )

A.亮氨酸

B.甘氨酸

C.苯丙氨酸

D.丙氨酸

答案:C

3.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用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合成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时,加入细胞液。下列是合成过程中利用的细胞液成分,其中正确的是( ) ①ATP ②酶③tRNA ④苯丙氨酸⑤mRNA

⑥DNA ⑦rRNA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答案:A

4.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为( )

A.重叠的

B.非重叠的

C.以任意3个碱基为1个阅读单位进行阅读

D.以相邻的3个碱基为1个阅读单位即可

答案:B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形成DNA。下列哪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逆转录过程?( )

模板AGCU AGCT AGCU AGCT

产物

答案:C

6.若细胞质中tRNA1(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UAC)可转运氨基酸c,今以DNA中一条链……A—C—G—T—A—C—A—T—T……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可能为( )

A.a—b—c

B.c—b—a

C.b—c—a

D.b—a—c

答案:C

二、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

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

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

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TC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构成为AGU

2.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转运1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64种,其中3种为终止密码,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其功能是与mRNA的密码子配对,将氨基酸放在特定的位置。携带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在mRNA 上。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核糖体可以在mRNA上移动。

3.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的长度至少是( )

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

n个氨基酸构成,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110n-18(n-1)=2 778,解得n=30,即该多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应为30个密码子再加上终止密码,编码多肽的基因的碱基为31×6=186个,即93对。

4.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一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对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种类及转运的氨基酸种类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

B.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C.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D.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

,而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mRNA上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一端有反密码子)种类也肯定发生改变。但有可能改变后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故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5.组氨酸的密码子是CAU,则在DNA分子中不转录此密码子的链上,相应的碱基顺序是( )

A.GTA

B.GUA

C.CAU

D.CAT

CAU可知DNA模板链上转录出此密码子的碱基顺序为GTA,与之互补的DNA非模板链上的碱基为CAT。

6.克里克的实验结果不能表明的是( )

A.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

B.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

C.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

D.编码之间有分割符

: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编码之间无分割符。

★7.在克里克得出3个碱基可以排列成1个遗传密码的实验结论后,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一个特定的遗传密码所对应的特定的氨基酸究竟是哪一个。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在每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在加入了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的作用是。

(2)细胞提取液为该实验具体提供了。

(3)实验中所用的细胞提取液需除去DNA和mRNA 的原因是。

(4)要确保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需设计对照实验。本题目所给实验中,对照实验是。

(5)要想知道更多氨基酸的密码子,你如何改变上述实验?(简述) 。

(6)本实验所用的细胞提取液可以用大肠杆菌制备。请简述制备方法:

①对大肠杆菌进行振荡裂解;

②;

③。

经上述操作,得到了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大肠杆菌中mRNA在30~60 min内自行分解,因此操作中可不考虑)

mRNA,细胞提取液为转录提供了能量、酶、核糖体、tRNA。实验中除去DNA和mRNA的原因是排除DNA、mRNA对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影响。

作为模板mRNA直接控制蛋白质(多肽)合成

(2)能量、酶、核糖体、tRNA

(3)排除细胞中的DNA、mRNA对体外合成蛋白质的影响

(4)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及其他种类氨基酸的实验

(5)依次用不同种类的多聚核糖核苷酸替换上述实验中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6)②离心、过滤,获取匀浆③用DNA酶处理匀浆,除去DNA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计算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几种计算方法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 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 解析:第一代 Aa 第二代 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 1/2 第三代纯 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 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 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A.1/2、1/8、5/8 B.3/4、1/4、5/8 C.1/4、1/4、1/2 D.1/4,1/8,1/2 配子TA Ta tA ta ta TtAa Ttaa ttAa ttaa tA TtAA TtAa ttAA ttAa 正确答案:A 五、利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5(同上例题4):解析:(1)据题意分析,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父亲),ttAa(母亲)。据单基因分析法(每对基因单独分析),若他们再生育后代,则Tt×tt→1/2Tt,即多指的概率是1/2;Aa×Aa→1/4aa,即白化病的概率是1/4。(2)生下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P多指(1/2Tt)又白化(1/4aa)=1/2×1/4=1/8(乘法原理)。(3)生下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2 +1/4—1/8×2=1/2或1/2×3/4+1/4× 1/2=1/2(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⑷生下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1/2 +1/4—1/8×1=5/8(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正确答案:A 六、数学中集合的方法 例题6: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ad+bc B、1-ac-bd C、a+c-2ac D、b+d -2bd 解析:该题若用遗传病系谱图来解比较困难,若从数学的集合角度入手,用 作图法分析则会化难为易。下面我们先做出图1来验证A表达式,其中大圆 表示整个后代,左小圆表示患甲病,右小圆表示患乙病,则两小圆的交集部 分表示患甲、乙两种病(ac)两小圆除去交集部分表示只患甲病(ad)或乙 病(bc),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d+bc。依次类推,可以用此方法依次验 证余下三个表达式的正确性。正确答案:ABCD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练习题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B.雌配子∶雄配子=3∶1 C.雄配子∶雌配子=1∶1 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2.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3.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是否是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遗传因子组成 D.产生配子的数量 4.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A.1∶1 B.2∶1 C.3∶1 D.8∶1 5.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 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作出如下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 法是( )。 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6.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 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 A.0 B.1/9 C.1/3 D.1/16 7.向日葵种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 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些杂交 后代的基因种类是 种种种种 8.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 性,都是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一切 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4、1/4 /2、1/8 /4、1/4 /4、1/8 9.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A.7/8或5/8 B.9/16或5/16 C.3/8或5/8 D.3/8 10.某一植物基因型为AaBb,它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及其比值是:Ab∶aB∶AB∶ab=4∶4∶ 1∶1,那么这一植物自交后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A.2% B.10% C.16% D.34% 11.某种豚鼠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有一只纯合黑鼠和一只纯合白鼠杂交,子代全部是黑鼠,用子代黑鼠与亲代白鼠交配,子二代中白∶黑等于3∶1,合理的解释是 A.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完全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出现交叉互换 C.后代个体数量少,统计中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doc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学习建议 (1)“克里克的实验”是比较深奥的知识,可采用与英文句子类比的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 (2)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可通过比较分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设计思路的差异,初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即克里克通过研究碱基的改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推断遗传密码的性质,这种方法不需要理解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就能推断出密码子的总体特征,但不是直接证据,而且工作量大。尼伦伯格通过建立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直接破解了遗传密码的对应规则,这种方法快速、直接,但是这种方法的建立需要首先了解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条件。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克里克t4噬菌体实验不能证明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b.克里克t4噬菌体实验表明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阅读方式 c.尼伦伯格和马太的实验可以说明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d.以上两个实验对遗传密码的破译都做出了贡献,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2.某个真核细胞中的dna可以转录出mrna的个数是()。 a.1 b.2 c.3 d.多个 3.下图为mrna的一段碱基序列,其中含有的遗传密码子有()。↓起点 gguucgcacgcuu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下列基因的改变中,合成出具有正常功能蛋白质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在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一个碱基对 b.在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二个碱基对 c.在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三个碱基对 d.在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删除或增加四个碱基对 5.最早提出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科学家和首次用实验加以验证的科学家分别是()。 a.克里克、伽莫夫 b.克里克、沃森 c.摩尔根、孟德尔 d.伽莫夫、克里克 6.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的实验没有说明()。 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导致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 b.尿嘧啶的碱基序列编码由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 c.结合克里克的研究成果,得出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uu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 新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主要介绍了遗传的知识,是高中学生要学习好相关计算公式。下面我给高中学生带来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 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b。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d。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

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 或a)%=某种(A或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 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 +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 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个体数 ×2+雄性个体个体数)。注:伴性遗传不算Y,Y上没有等位基因。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 A%=AA%+1/2Aa%;a%=aa%+1/2Aa%;③哈迪-温伯格定律:A%=p, a%=q;p+q=1;(p+q)2=p2+2pq+q2=1;AA%=p2,Aa% =2pq,aa%=q2。(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p+q+r)2=p2+q2+r2+2pq+2pr+2qr=1,p+q+r=1。p、q、r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4.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m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

普通遗传学精品习题(高中生物学奥赛专用)

普通遗传学精品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选择题 1 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2 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3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 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B) 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C) 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D) 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E) A和C都正确 4 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 A) 均一体 B) 杂合体 C) 纯合体 D) 异性体 E) 异型体 5 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 A) 表现型 B) 野生型 C) 表型模拟 D) 基因型 E) 异型 6 孟德尔在他著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何种生物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 A) 玉米 B) 豌豆 C) 老鼠 D) 细菌 E) 酵母 7 在杂交实验中,亲代的成员间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被称为:( ) A) 亲代 B) F代 C)F1代 D) F2代 E) M代 8 孟德尔观察出,亲代个体所表现的一些性状在F1代个体中消失了,在F2代个体中又重新表现出来。他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只有显性因子才能在F2代中表现 B) 在F1代中,显性因子掩盖了隐性因子的表达 C) 只有在亲代中才能观察到隐性因子的表达 D) 在连续的育种实验中,隐性因子的基因型被丢失了 E) 以上所有结论 9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决定种子饱满和皱缩性状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饱满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体饱满种子与皱缩种子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子代的表现是:( ) A) 1/2饱满种子和1/2皱缩种子 B) 只产生饱满种子 C) 只产生皱缩种子 D) 3/4皱缩和1/4饱满 E) 1/4皱缩和3/4饱满 10 决定百合花花色的基因,白花(W)为显性性状,紫花(w)为隐性性状。均为杂合体(Ww)的亲代之间进行杂交,所产生后代百合花的花色基因型是:( ) A) WW B) Ww C) ww D) 以上所有基因型 E) 以上基因型均不是 1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饱满对绿色皱缩为显性,基因型均为SsYy的F1代间进行杂交产生F2代,在F2代中,黄色饱满的种子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A) 3/4 B) 9/16 C) 3/16 D) 1/4 E) 1/16 12 作为衡量所观察的一组数据与预计的数据之间偏离程度的生物统计的检验方法是:( ) A) t 检验 B) 最优值检验 C) 积规则检验 D) x2检验 E) 方差分析 13 在遗传杂交实验中,观察两种性状遗传现象的杂交方式被称为:( ) A) 测交 B) 回交 C) 双因子杂种杂交 D) 等位杂交 E) 单因子杂交 14 在人类中,隐性性状在哪些人群中被表现出来: A) 仅限于女性B) 每代人群都会表现 C) 携带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人 D) 携带两个隐性等位基因的人 E) A和C均是 15 对于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比如羊毛状卷发,它的表现型将会在哪些人群中出现:( ) A) 将可能在每一代中均出现 B) 男性人群出现此性状的频率比女性人群高 C) 在隔代人群中出现 D) 只会出现在纯合子的个体中 E) 以上均不是 16 以下性状由野生型等位基因所决定的是:( ) A) 白化病 B) 羊毛状卷发 C) 褐色眼 D) 以上所有 E) 以上均不是 17 一对夫妇生3个女儿和1个儿子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E) 1/32 18 研究人类性状遗传较好的方法是:( ) A) 进行可控的交配实验 B) 构建和评估家族系谱图 C) 进行x2卡平方检验 D) 以上所有方法 E) 以上方法均不是 19 在人类中,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性状。一个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个褐色眼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3个蓝色眼的女儿。决定父亲和母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分别是:( ) A)BB和Bb B) BB和BB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精选.)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 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较常见的有红绿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临床表现:贫血。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5)

遗传密码的破译 1、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由UAC三个碱基构成 B.经过加工后血清白蛋白中一定不含甲硫氨酸 C.血清白蛋白合成时起始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D.原有血清白蛋白起始氨基酸序列在内质网被剪切 2、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密码子是位于D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每一种密码子都有相对应的tRNA ) A.S l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C.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 D.突变型的出现为枯草杆菌进化提供了条件 4、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子细胞含有图中(GATA)8的概率是1/2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3的概率是1/2 5、下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精氨酸一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缬氨酸…”,其中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过程的模板链为甲链,其中的碱基序列储存着遗传信息 B.转录的mRNA—定与甲、乙两条链中的一条链碱基排序列相同 C.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存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4.3《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一节内容,是对本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补充,在教材中本来属于选学内容。该内容是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史探究素材,体现了实验设计的许多科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去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体味科学的本质,激发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达素养,是达成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难得载体。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对遗传密码的特点、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遗传密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2)高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通过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程度,将影响其对于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的设计的理解。因此学习科学家的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细化各步骤的问题,适时引导和启发思考,加强对破译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 (2)教学难点:遗传密码阅读方式的实验证据,无细胞系统破译遗传密码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遗传密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训练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2)通过再现科学史,培养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总结遗传密码的特点,提高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态度。(2)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理解科学的本质。(3)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 (4)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1、布置课前预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作业来提高学习效率。 2、授课中设置问题串来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破课遗传密码的思维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决解生物学中的问题 4、展示近百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历史步伐(短视频),让学生感受探索和揭示生命本质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课前准备:1.相关图片和遗传密码破译史实的收集。 2.提前一天布置给学生完成下列内容,自主学习。 1、克里克的实验证据: 克里克以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 对的影响。克里克发现,在相关碱基序列中增加或者删除碱基,都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而当增加或者删除______个碱基时,却合成了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_________________的

生物遗传概率的六种计算方法

生物遗传概率的六种计算方法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解析:第一代Aa第二代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1/2第三代纯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 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A.1/2、1/8、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 A.100% 褐色褐色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 2:1,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 B 3.(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 【答案】 C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答案】 C 5.(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学案(人教版必修2)

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1.____________的阅读方式:以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依次阅读。 2.________的阅读方式:同一个碱基,被不同的遗传密码重复读取,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 1.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 2.实验发现 (1)在相关的碱基序列中增加或删除一个碱基,无法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2)增加或删除两个碱基,也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3)增加或删除三个碱基时,合成了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3.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__________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三、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在每支试管中预先加入ATP、游离的氨基酸、酶和核糖体等,再加入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带有遗传信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设计得非常巧妙,实验结果更令人兴奋。在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和苯丙氨酸的试管中产生了一些多肽。他们成为世界上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的人。 通过艰辛的实验,1967年科学家终于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 尼伦伯格等的研究表明,在全部64个密码子中有61个密码子负责20种氨基酸的编码,其中AUG不仅编码甲硫氨酸,同时也是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有3个是终止密码子(UAA、UAC、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尼伦伯格等因破译遗传密码而荣获196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遗传密码的特点 1.不间断性: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或其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这样的突变亦称移码突变,对微生物常有致死作用。 2.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例如,如果RNA分子UCAGACUGC的密码解读顺序为:UCA、GAC、UGC,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UCA、CAG、AGA、GAC……。不重叠性使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不过,在大肠杆菌噬菌体基因组中,确有部分遗传密码是重叠使用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例外现象。 3.简并性: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同义密码子。由于简并性,某些DNA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这对维持物种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4.通用性: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都是可以互换的。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反之亦然。 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UAG、UAA、UGA为终止密码子,它们不为任何氨基酸编码,而代表蛋白质翻译的终止,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同时又是起始密码子。

最全的遗传概率计算方法(高中生物)

全: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高中生物)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 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 解析:第一代Aa 第二代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1/2 第三代纯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 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 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A.1/2、1/8、5/8 B.3/4、1/4、5/8 C.1/4、1/4、1/2 D.1/4,1/8,1/2 解析:据题意分析,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父),ttAa(母)。然后画棋盘如下:

高中生物-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专题 知识要点 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和优缺点); 3、遗传病以及遗传系谱图分析(常见遗传病遗传类型、系谱图分析专题)。 基础突破 考点整合一:遗传学三大定律 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一组相对性状分离比3:1)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两组相对性状分离比9:3:3:1)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奠基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1)成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2)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 豌豆:豆科蝶形花亚科,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3.连锁和互换定律: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止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没有联会交换的情况下,总保持遗传上 的一致,这种情况称为基因的连锁。连锁的基因存在与其同源染色体交换重组的 可能,概率与基因距离有关,这种情况称为基因的互换。 【例1】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优质教案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张亚军) 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到处都是密码,正确的解读密码有时是非常有用的,如:二战中因图灵发明了密码破译机而有效的获取敌方军情,从而彻底的扭转战争的形势. 研究背景: 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连续所组成。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 学生:基因位于DNA上) 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信息,即密码和译文。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密码是全然未知的。遗传密码的“·”、“—”是什么?怎么方式储存遗传信息?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模型,给予科学家们很大的激励。破译遗传密码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 (1944年,薛定谔在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尚未明确,十年后DNA 双螺旋模型才得以建立的背景下:将遗传信息设想成一种电码式的遗传密码,实在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对于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应是将DNA顺序或mRNA 顺序和蛋白质(多肽链)相比较。 DNA、mRNA — 4种碱基 蛋白质的氨基酸— 20种 四种碱基—20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呢? 此处:加强学生讨论探究 1.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在理论上尝试了遗传密码的解读

(完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①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的女儿(X A 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 . 2 米左

生命的密语——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基因组学作业参考

?生命的密语? ——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 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 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 ----------------------------------------------------------------------------------------------------------------- 进入国科大已经一月有半,对于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科研内容已经有了相对具体的了解,也适应了国科大相对紧张的课程进度。迎面而来的都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局限的研究内容,尽管我们都是抱着对生命科学的热情而来,还是在现实的科研环境中略感枯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由于对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的了解太少。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真正醉心科学魅力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渗透在他们的筋骨血脉之中,成为一个科研群体独有的性格传承,让科研人和科研事业两相吸引。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人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从而对未知更渴望和敬畏。对于刚刚踏上科研道路的我们来说,正是“无所知”,造成了“无所求知”。 所以,这一次作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静下心来了解一段生命科学“咿咿学语”的岁月。我们如今已经熟稔于胸的遗传密码子,这门精密简练的语言,是如何普知于世的。 第一部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遗传密码子破译史 一、三联体密码子的提出及其性质——理论研究阶段(1953-1961): 事情要从沃森克里克这对分子生物学创始人开始讲起。 1953 年,克里克和沃森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文章《DNA 结构的遗传学意义》,引起了许多人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诸多猜想,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伽莫夫。 基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基础,伽莫夫上提出一种设想,并于发表在1954年登上了《Nature》。他把双螺旋结构中由于氢键生成而形成的空穴用氨基酸填

高一必修2生物第四章知识点: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高一必修2生物第四章知识点:遗传密码的破译 (选学)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2生物第四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遗传密码子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 1961年,克里克对T4噬菌体DNA上的一个基因进行处理,使DNA增加或减少碱基。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发现加入或减少1个和2个碱基都会引起噬菌体突变,无法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而加入或减少3个碱基时却可以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只能解释为: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请比较分析下图:插入__3_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小. 原序列:GGTTCGCACGCTTTGAGC 插一个碱基GGTATCGCACGCTTTGAGC 插二个碱基GGTAATCGCACGCTTTGAGC 插三个碱基GGTAAATCGCACGCTTTG 进一步分析:减少_3__个碱基对原有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小。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科学家。这个实验还同时表明: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二)、遗传密码子的性质: 1、不间断性 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区域)的DNA序列或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2、不重叠性 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例如如果RNA分子UCAGACUGC的密码解读顺序为:UCA、GAC、UGC,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UCA、CAG、AGA、GAC??等.不重叠性使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 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 3、简并性 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编玛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同义密码子。由于兼并性,某些DNA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4、通用性 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都是可以互换的。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