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第四部分高考政治大纲

一、全国高考政治大纲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⑴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⑵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

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⑶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⑴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⑵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⑶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方面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3.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是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⑴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形态呈现。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⑵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②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⑶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4.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考生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

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体现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⑴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这一要求是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来的。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考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考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考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考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⑵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⑶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顺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观点等;能够准确运用相关的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做出客观的叙述或说明。

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

所谓正确的逻辑,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

㈡考试内容和范围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⑴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⑵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⑴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⑵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⑴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

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⑴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⑴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⑵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⑴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⑵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⑶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⑴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⑵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⑴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⑵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⑴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⑵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⑴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⑵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⑴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⑵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⑶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⑴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⑵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⑶政府的威信

政府的威信及其体现,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和树立。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⑵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⑴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⑵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⑷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⑴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⑴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⑵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⑶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⑴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⑴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⑴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⑵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⑶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⑷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⑸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⑴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⑵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⑶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⑷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⑸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⑹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⑺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⑼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⑽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⑴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⑵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⑸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⑺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⑻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⑷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⑸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⑹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注:编者根据人教版2013年高中政治修订本,参照2013年考纲,对考点有部分修正。

二、图解“考核目标与要求”

【例1】(2011年安徽卷)《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目标解读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⑴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8分)解读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 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2分) 【答案】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此类题目出题人的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词语在语境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方学科网法是,首先联系词

2014年高考广东政治试卷及答案

试卷类型:B 2014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政治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站、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利益于 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 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5. 图7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7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2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 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在图8中的X点,如果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 A.X1 B.X2 C.X3 D.X4 28. 2013年7月16日,在军方的支持下,埃及政府宣布

重启国家过渡进程。其后,美国和欧盟表示将重新审视对埃关系,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则力挺埃及军方,而伊朗和土耳其对埃及过渡政府持反对态度。国际社会不同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性B.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C.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D.大国和国际组织对他国内政的干涉 29. 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政府解决“人在证途”的问题的根本方法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简化办证程序 C.实施简政放权 D.推进集中办证 30. 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31. 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科数学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年高考全国2卷文科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设集合2 {2,0,2},{|20}A B x x x =-=--=,则A B =I ( ) A .? B .{}2 C .{0} D .{2}- 2. 131i i +=-(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3.函数()f x 在0x x =处导数存在,若0:()0p f x =;0:q x x =是()f x 的极值点,则( )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4.设向量b a ρρ,满足10||=+b a ρρ,6||=-b a ρ ρ,则=?b a ρρ( ) A .1 B .2 C .3 D .5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是2,若248,,a a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 A .(1)n n + B .(1)n n - C . (1)2n n + D .(1) 2 n n -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 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的部分的体积和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A . 2717 B .95 C .2710 D .3 1 7.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3,D 为BC 中点,则三棱锥11A B DC -的体积为 (A )3 (B ) 3 2 (C )1 (D 3 D 1 1 A B 1 8.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 ,t 均为2,则输出的S =( )

2015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 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试题】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含答案

【试题】2014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 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 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7.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离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完整)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9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

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

2014年普通高考全国课标卷Ⅰ 文综政治试题

绝密★启封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 说明:本卷为课标卷Ⅰ,由学科网政治解析团队第一时间独家人工录入。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014全国课标卷Ⅰ)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 学科网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2014全国课标卷Ⅰ)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全国课标卷Ⅰ)14.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 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 生产模式能够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 财政平衡制度。完成15~16题。 (2014全国课标卷Ⅰ)15.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理科)

绝密★启用前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 I 卷 ) 数 学(理科 )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 A={ x | x 2 2x 3 0 } , - ≤<=,则A B = B={ x | 2 x 2 A .[-2,-1] B .[-1,2 ) C .[-1,1] D .[1,2) (1 i )3 2. (1 i ) 2 = A .1 i B .1 i C . 1 i D . 1 i 3.设函数 f ( x) , g( x) 的定义域都为 R ,且 f ( x) 时奇函数, 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A . f (x) g( x) 是偶函数 B .| f ( x) | g ( x) 是奇函数 C .f (x) | g( x) 是奇函数 D .|f ( x) g ( x) 是奇函数 | | 4.已知 F 是双曲线 C : x 2 my 2 3m(m 0) 的一个焦点,则点 F 到 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 3 B .3 C . 3m D . 3m 5.4 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 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A . 1 B . 3 C . 5 D . 7 8 8 8 8 6.如图,圆 O 的半径为 1, A 是圆上的定点, P 是圆上的动点,角 x 的始边 为射线 OA ,终边为射线 OP ,过点 P 作直线 OA 的垂线,垂足为 M ,将点 M 到直线 OP 的距 离表示为 x 的函数 f ( x) ,则 y = f ( x) 在 [0, ]上的图像大致为

2017年政治高考考纲解读

2017年高考政治考纲研究之经济生活 2016年高考分析 一、总体分析 综观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题型、试题结构和难度与近几年保持一致,既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又兼顾了考生生活学习实际。其中,选择题回避高难度试题,增加了中低难度试题;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试题情境、问题设置和答案贴近生活,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1I政治试题仍然遵循“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每一则材料的选择、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个题肢的设计,都会让考生感觉“似曾相识,又从未谋面”,想得高分比较难。 二、微观解读 具体来说,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呈现如下特征: 1.多角度关注时政热点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II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总体上体现了“热点”和“典型’’的结合,引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等社会热点事件,充满时代气息。事实上,年度时政热点在各自主命题省份的经济生活试题中都有体现,如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创业就业问题、“互联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机器人的使用、“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海外并购等都是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 可见,关注时政热点,是备考经济生活的铁律。 2.重视考生参与未来经济生活 2016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更加注重发挥经济生活知识的“方法论”功能,更加重视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高自身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命题设计更多关注与考生现实生活及未来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素材。 例如,北京卷第32题,考查某篮球俱乐部新赛季球票销售价格表制定的经济生 活依据。考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体验类似制定价格表的简单的经济活动。 北京卷第38题第(2)问,以如何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为探究点,践 行了将知识的考查融人生活的理念,发挥了知识指导人生的功能,让考生感受到经济生活知识的实践价值。 近些年经济生活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是要求考生首先进行角色定位,再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自己对该角色的认知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以2016年高 考试题为例: 2017年备考指南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2014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政治试题和答案解析

适用于: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省: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海南语数 外辽宁综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件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A)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图5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C)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B) ①钢铁产业②信息产业③保险业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文)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数学试题卷(文史类)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已知集合A={2-,0,2},B={x |022 =--x x },则A B= (A )? (B ){}2 (C ){}0 (D ){}2- (2) 131i i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3)函数()f x 在0x x =处导数存在.若p :0'()0f x =;q :0x x =是()f x 的极值点,则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 (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4)设向量a ,b 满足||a b +=,||a b -= ,则a b = (A )1 (B )2 (C )3 (D )5 (5)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2a ,4a ,8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前n 项和n S = (A )()1n n + (B )()1n n - (C ) ()12 n n + (D ) ()12 n n -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 ),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 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 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 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 ) 1727 (B )59 (C )1027 (D )1 3

2014-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汇编

2018-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答案 1.[2018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9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2018年·全国卷Ⅲ]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2019年·全国卷Ⅲ]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014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2015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3.[2016年·全国Ⅱ卷]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4.[2017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5.[2018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6.[2019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大纲卷 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之为“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C、商品实用价值很容易被消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7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庭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健全公子正常增长机制 27、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亿元,远高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了“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居于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心理学家将一条街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他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里没有能动性,不能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里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里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里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1有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8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8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18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理科数学 使用地区:河南、山西、河北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230}A x x x =--≥,{|22}B x x =-<≤,则A B = ( ) A .[2,1]-- B .[1,2)- C .[1,1]- D .[1,2) 2. 3 2 (1i)(1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为双曲线C :22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 A B .3 C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 ( ) A .18 B .38 C . 58 D .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成x 的函数()f x ,则 ()y f x =在[0,π]的图象大致为 ( ) A . B . C . D . 7.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 A . 203 B . 72 C .165 D .158 8.设π(0,)2α∈,π(0,)2 β∈,且1sin tan cos β αβ+=,则 ( ) A .π32αβ-= B .π 32αβ+= C .π22αβ-= D .π 22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x y D ?∈,22x y +-≥; 2p :(,)x y D ?∈,22x y +≥; 3p :(,)x y D ?∈,23x y +≤; 4p :(,)x y D ?∈,21x y +-≤. 其中的真命题是 (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 交点,若4FP FQ =,则||QF = ( ) A .72 B .3 C .52 D .2 11.已知函数32()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B .(1,)+∞ C .(,2)-∞- D .(,1)-∞- 12.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 A .B .6 C .D .4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8()()x y x y -+的展开式中27x y 的系数为 (用数字填写答案). 14.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 ,B ,C 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 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 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 15.已知A ,B ,C 为圆O 上的三点,若1()2 AO AB AC =+,则AB 与AC 的夹角为 . 16.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2a =,且(2)(sin b A +- sin )()sin B c b 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0n a ≠,11n n n a a S λ+=-,其中λ为常数. (Ⅰ)证明:2n n a a λ+-=; (Ⅱ)是否存在λ,使得{}n a 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在 --------------------此--------------------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政治高考考纲中涉及的详细知识点

第一单元、哲学是什么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源 泉)(5 页) 2、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哲学的产生)(4 页)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离不开哲学)(哲学的作用)(5—6 页)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世界观的含义:(7 页)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8 页)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8 页) (1)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2)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文艺学、伦理学 (3)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8——9 页)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俗称“小规律”) 哲学揭示的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俗称“大规律”) (2 )联系: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 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0 页)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0——11 页)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1 页)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歧)(12 页)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