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互联网搜索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互联网搜索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1

-I

I

I ?1—— r Hi

4

?州

4 T-

七 *■

U

W < ”: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

教材分析

《消失了的恐龙》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时。恐龙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本课是围绕“参观恐龙展一一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和作用

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保护过程,初步了解恐龙化石的价值,并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探究恐龙奥秘和了解研究化石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的知

识重点是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恐龙相关的资料。在本节课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情境导入法,备的与本课有关的图、文、声、影等材料,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突破。

难点是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即充分利用师生课前搜集、准利用形象直观的方式,结

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百度搜索,查阅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2、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难

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恐龙、恐龙化石、化石模型的材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加深对恐

【百度图片】各种恐龙图片

龙及恐龙化石的认识,以便准确的把握教材。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2、形象图:恐龙的部分挂图

【百度视频】 【百度视频】

学生准备:

1、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初步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百度图片】恐龙图片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恐龙的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接触的太少,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比较较零 乱,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

学法:本课适合使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在学生全身心的经历 和体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够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培养。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带你重回恐龙时代》的视频。 【百度视频】

2、看完视频之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刚才介绍的是谁吗。那恐龙这种动 物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存在吗?

对,在6500万年前,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全部灭绝,至于为什么会灭绝的,这至 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曾经的霸主。

【设计意图:是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

去接受任务,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师生互动,自主互助合作探求新知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① 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后通过百度搜集到的喜欢的恐龙的资料 形、食性、特点等),向大家介绍。(课前推荐学生使用百度来搜索有关恐龙的资料) 【百度图片】恐龙图片

②学生介绍完毕,教师再把收集的恐龙图片和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百度百科】恐龙简介 【百度百科】三角龙

3、视频:《带你重回恐龙时代》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五、

教学方法

八、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消失了的恐龙)

【百度百科】梁龙

【百度百科】翼手龙

【百度百科】霸王龙

【百度百科】棱背龙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③刚才我们展示的恐龙图片中的恐龙,都是真的吗?

大家猜测一下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百度视频】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百度百科】恐龙的灭绝猜想

④既然恐龙已经灭绝了,那么这些模型、图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⑤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模拟都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

2、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①教师展示恐龙的化石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恐龙的化石有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百度图片】恐龙的化石

【百度图片】恐龙的化石

②你知道哪些关于恐龙化石的知识?

学生交流讨论

③交流汇报完成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化石的相关知识。

【百度百科】恐龙化石资料

【百度知道】第一块恐龙的化石

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化石并把它还原成恐龙骨架的呢?

挖掘:

搬运:

清理:

拼装: 3、强化认识,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化石寻找相对应的恐龙。

①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小科学家?(生答:想)恐龙化石还原成骨架以后,就要找出

它们属于哪种恐龙,现在同学们就为下面的这几具恐龙骨架找出相应的恐龙吧。

【百度图片】梁龙图片

【百度图片】三角龙图片

【百度图片】剑龙图片

【百度图片】长颈龙图片

【百度图片】似鸡龙图片

【百度图片】梁龙化石图片

【百度图片】三角龙化石图片

梁龙

三角龙剑龙长颈龙似鸡

②出示五幅恐龙化石

■ A

J £

J

【百度图片】剑龙化石图片

【百度图片】长颈龙化石图片

【百度图片】似鸡龙化石图片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科学素养训练

出示一张我们潍坊诸城的鸭嘴龙图片,小组合作讨论,然后用笔在纸上粗略描绘出鸭嘴龙内部的骨骼结构猜想图。

【百度图片】鸭嘴龙图片

教师利用百度图片搜索,找到鸭嘴龙的骨骼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百度图片】鸭嘴龙化石图片

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五)、拓展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本节学习的内容和课后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知识,办一期“恐龙知识板报”。

推荐网站:

中国科普博览网:

中华恐龙园:

化石网一一恐龙网

板书设计

1、消失了的恐龙

恐龙

恐龙化石的发现与骨架还原

寻找对应的化石模型

七、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恐龙的世界并非是一无所知的,此环节设计以学生对恐龙已有的零星认识为基

础,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为他们交流有关恐龙的经验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梳理零散的知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开课时,我百度上搜索了学生感兴趣一些关于恐龙视频资料,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就能把学生推向了6500 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

的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2、禾U用多媒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对恐龙的认识,在不断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得以完善得以系统化。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网络的搜索能力及电脑的应用能力。恐龙头骨化石的展示,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锐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小组交流,从而来

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型和食性。

通过百度搜索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同种类恐龙的形态特征来寻找相对应的化石

模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合理的想象、推断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恐

龙的一些特点。科学课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里, 让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本领

在课后继续研究,让他们对“科学探究”始终抱有热情才是我们科学教育的真实目的,但对学生的课外研究不能只提要求不加指导,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的课外研究才是真正

有效

的。

消失了的恐龙

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难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课件。 课前交流: 韩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的资料,哇,好多,不过介绍的时候,不要照着资料读,把你想告诉同伴的内容先用笔划一划,待会儿就可以像聊天一样,和小伙伴们聊聊,好,请大家把自己的资料整理一下。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1.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只出现了700万年,那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还出现过哪些生物呢?今天,韩老师将和同学们乘坐着时光机,回到6500万年前。 播放录像。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用一段精彩的录像,紧扣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2.这些生物的名字叫作“恐龙”(板书课题)。 二、交流关于恐龙的经验。

1.同学们课前都准备好了关于恐龙的资料,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和同伴交流了,下 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 2.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请几个同学到上面来作介绍。 4.学生介绍,师相机板书。 5.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恐龙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恐龙种类繁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它们统治了天空、海洋和陆地,在 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是真正的地球霸主。 【设计意图】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对恐龙了解也很多,他们有交流和分享的需求。而且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也可以使他们彼此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1.(指着板书)刚才我们一起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恐龙的信息,可是同学们,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消失了呀(完成课题板书),现代的科技也还没能真的研发出时光机,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谁也没有真的见过这些恐龙,那么,刚才我们看到 的这些恐龙的书籍、图片、模型、玩具、录像,都是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交流过关于恐龙的各种资料,教师却对这些资料 提出了质疑,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顺利导入关于化石的学习环节。 2.不如让我们来听一听人类第一次发现恐龙的故事,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播放录像。 3.人们是怎么知道地球上曾有过恐龙这类生物的?(化石) 4.是的,人们是通过化石才了解到的。什么是化石呢?(课件出示概念) 5.当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化石以后,他们会做些什么呢?小组内说说看。 ①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②你们说对了吗?我们来看录像。 播放录像。 ③你们说得很对,录像中科学家们的工作过程,正是我们书上25页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是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秦兵马俑》,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一课设计,体现了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课教学按照“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要求进行设计,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课题: 《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秦兵马俑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引导,组织交流、练习为辅,并充分而恰当地补充信息资源。教学时,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感性形象地观看阅读搜索到的网上信息,充分感受,理解语言,认识写法,反复诵读,体悟情感,自主地、探究性地理解感悟课文,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哪八大奇迹吗?生讲述师补充。 2、师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揭题。 3、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了秦兵马俑后,他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师点击秦兵马俑视频搜索链接。 [百度视频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programs/view/jJJFKYkdG3I/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例汇编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案例汇编教材分析: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变为现实,“国际互联网”就是其中一项发明。本文紧扣时代脉搏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奇妙”的新事物。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案例1: 1. 出示句子: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 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 起来的。 2. 齐读 3. 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4. 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5. 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6.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7.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 读) 8.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 国际互联

网); 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9. “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10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 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 、() 、() 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 传到() 。 11.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12.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 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 、() 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 情境体验,了解关系。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 松一下。 (2) 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 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 1.消失了的恐龙

1.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1.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能在课上自学、交流收获,通过观看课件、合理推测,从而进行拓展演练、深化认识。 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收集与整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消失了的恐龙》,板书课题。关于恐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都已经自学收集了不少关于恐龙的知识。 2.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查阅和收集到的关于恐龙的资料放于桌上,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并整理好你们小组的信息。 3.组织学生就恐龙的问题展开全班交流。请小组派代表对课前收集的资料做简要汇报。4.教师:刚才,同学们从恐龙的种类、形态、食性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恐龙图片,老师觉得同学们都很不简单,自己通过自学,就了解到这这么多恐龙的知识,老师这里还有关于恐龙视频的,大家想看吗? 生:想。 5.视频播放。(时间3分钟左右) 6.教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恐龙图片、和在影片中的恐龙,这些都是真的吗? 生:不是。

7.小组讨论:恐龙已经灭绝了,那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呢? 8.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将问题归结到恐龙化石上来。(学生很可能说出答案:恐龙化石)二、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 1.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这些图片、模型及影片都是根据恐龙的化石复制出来的,那么对于恐龙化石,你们又知道哪些信息呢? 2.刚刚大家说出了不少也说对了不少,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进行学习: 出示自我检测: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恐龙是一种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3)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具具完整的恐龙骨架是经过(挖掘)——(搬运)——(清理)——(拼装)等步骤还原出来的。 (4)恐龙化石的成功还原,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 (学生看课本第25页中的有关恐龙化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3.以小组交流检测题答案。 4.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看科学家们对恐龙化石的发掘。 5.教师:通过上面音像资料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说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为不同形态的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1.谈话: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骨架还原出恐龙的原型,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科学家好吗?我们的任务是找出每一只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26页上面的恐龙图片资料。) 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恐龙化石图片展开合理的推测和想象。 3.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发掘还原恐龙化石有何重要价值?(学生以小组讨论,记录员及时记录小组交流成果。) 4.小组汇报。 5.师课件出示小结。 四、拓展 1.教师: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消失的恐龙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还有很多很多。2.出示课件:恐龙灭绝带给我们人类的思考。 地球存在已经有46亿年,恐龙于2亿3千万年到6500万年前雄霸地球,但无论它们怎样凶霸,最终还是突然消失了,今天,我们人类取代了恐龙,成为了地球霸主。回望历史,不管恐龙是何种原因灭绝,当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环境不再适应恐龙的生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历史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确定活动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分五个课题:①探究姓氏的起源,②探究姓氏的变迁,③探究百家姓,④探究有趣的姓氏,⑤探究我的姓氏起源。主题确定之后,依据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工,推选发言人。第二课时主要是根据前一节课同学们的准备情况,借助多媒体将同学们收集到的姓氏资料分五组进行系统展示。 二、教学课题 1、通过探究中华民族姓氏的由来、自己姓氏的由来、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等,探寻中国姓氏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伦理观念。 3、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以及收集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课。这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学法:问题引导、激发兴趣、适时点拨、及时总结、 (二)学生学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与质疑、评价与反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导入,然后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第一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探究姓氏的起源” 1、姓的由来(课件展示) ①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问题引导:有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你能举例吗? 【百度一下】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bjx/xswh/200904/17_4758.html ②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 问题引导: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现象?你能举出带女字旁的古姓吗?(课件展示) (参考答案: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嬴,等等) ③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各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明世系”“别婚姻”。 问题引导:那你能说说在现代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2、氏的由来(课件展示) 谈到姓,必然想到氏,现在姓氏连称,但早期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姓是表示一个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大海捞针”的技巧---网上搜索》教学案例

《“大海捞针”的技巧---网上搜索》教学案例 作者:王刚沈阳市第六十中学 一、教案背景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教材《信息技术》。 二、教学课题 “大海捞针”的技巧---网上搜索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下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基本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为后续学习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奠定基础。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因特网信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体验运用搜索策略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精选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有效检索网络信息。 四、学生分析 本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相关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因特网的使用更是比较薄弱。所以,按照“分层次、个性化、协作互助”的教学原则,我按学生基础特点把他们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6—7人,并指定了各组组长,组员间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已建立了分工协作的意识,并有过竞赛合作的经验。 五、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知识点上采用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那里举行?辽宁。那你知道有关全运会的承办消息吗?现在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查询这么信息。那么,我们如何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些信息呢? 通过这些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实施 1、基础内容学习 师:如果知道网站上这些信息的网址,可以直接登录来找到这些信息。但因特网中的信息非常庞大,使我们无法知道网信息的确定位置,怎么办? 生:回答用搜索引擎 师:请同学们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打开书24页,看书学习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学生读书后学生回答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4.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3、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温度(今天气温是多少?今天和昨天气温一样吗?如何判别?) 探究实验1----同学们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结论: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你们通常凭借判断。二、新授 知识点1:温度的测量 探究(演示)实验2---把右图装置分 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分类. 结论:常见的温度计如右图甲 乙 丙。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2:温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76页,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在0℃至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现在室外气温是20℃,读做 ,-10℃

读 或 . 讨论:看下表,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我国北极温度?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 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手中温度计自学课本77到78页上部分,思考并交流要注意什么问题。 汇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 。为什么? 寒暑表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他们要甩吗? 实验:测温水、热水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温水,热水. 步骤:①先估测水温②观察温度计量程,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校正对温度的感觉 (1)测温水温度 (2)测热水温度(步骤同上)。 结论: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 和 ; 使用时: ○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反馈练习: 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 ℃,示数是 ℃,读作: 。 2、如图2所示的是甲、乙二个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 3.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38 37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消失了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恐龙种类、灭绝等相关知识; 2、了解恐龙化石发掘与还原过程。 3、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网络学习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恐龙与化石的基本常识 三、教学难点: 恐龙与化石的知识点繁多 四、教学准备: 专题学习网站、教师课件、网络教室、恐龙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堆恐龙的模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这里放的什么吗?(恐龙)都是恐龙,他们却不一样,谁又能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恐龙?那个又是什么恐龙? 看样子,恐龙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期待哦。想不想一起来更深刻的了解他们、?那你有没有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真正的恐龙?他们去哪了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第三单元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3分钟)(二)组织探究活动: 1、谈话:关于恐龙,大家有哪些非常想研究的问题?期待了解哪些恐龙的知识? 2、学生汇报。 3、师生共同总结出如下问题: (1)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2)世界上有多少种恐龙? (3)各种各样的恐龙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4)恐龙为什么消失了?灭绝了?还是…… (5)恐龙的化石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形成的? (6)恐龙都吃些什么? (7)恐龙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8)恐龙属于哪一类动物? (9)既然恐龙消失了,那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 (10)现在有没有一些动物是恐龙的“亲戚”?

4、谈话:上面大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但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研究到所有问题,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问题是:(3)、(4)、(5)、(9) 5、恐龙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讲一节课也讲不完,不如同学们自己去上网学习,到网上全面的了解恐龙的世界吧。但在上网之前,我们先提几个小要求:(1)自主学习,有问题请举手。 (2)把已解决了的问题写在留言板上。 (3)时间十五分钟。 6、教师演示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和留言板。(7分钟) (指导学生点击桌面上“恐龙”图标,打开专题学习网站,浏览网页,并把解决的问题写到留言板上,准备交流。)(15分钟) 7、学生使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留言板上交流讨论。 8、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你以前对恐龙的了解,你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请学生代表用主持人的风格上台来介绍,你喜欢哪种恐龙,也可以介绍他,讲的好的同学,可以拿回那只恐龙。(要求,尽量不要看着网页,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10分钟)(三)教师小结: (播放背景音乐与提示板) 在遥远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那个时候,我们地球上还没有七大洲、四大洋,只有一个大海洋和一块大陆地,太阳照耀着这块潮湿与温暖的土地,陆地上草木繁盛,在陆地和海洋中生活着一种生物——恐龙。它们种类繁多,保守估计有700多种。最大的恐龙有身长50米,体重有130吨,相关于两节满载货物的火车车厢。而最小的恐龙只有60厘米,5.5千克。除了陆地上的恐龙,还有可以在天空飞翔的恐龙和在海里浮动的恐龙。 很多巨大无比的恐龙都是食草性的恐龙,别看他们体型庞大,但他们都是植物为食,而有些恐龙是以其他的恐龙或同类为食,这种恐龙叫食肉性恐龙。 然而,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6千万年的恐龙,居然在我们人类到来之前神秘的消失了。他们的遗骸最后沉积于泥水中,在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了几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光,骨骼完全石化保存下来,形成了化石。 古生物学家在1822年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块恐龙化石,从而揭开了惊人的恐龙时代。通过对恐龙的挖掘、运输、清里和复原,我们就可以重新看到恐龙骨架的样子了。科学家再根据恐龙的骨骼结构,还原了恐龙的身体和运动方式。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恐龙。所以说,恐龙留给我们的化石,我们用化石又让恐龙变了回来。 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的假说,比如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酸雨说,陨石撞击说,造山运动说等等,而在最近,中国的科学家徐星提出,其实恐龙从来就没有灭绝,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已经无法认出他们的模样而已,这就是恐龙进化成了鸟类。因为鸟类与恐龙一样,也是卵生的;恐龙的化

苏教版科学六下消失了的恐龙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1 -I 气 I £ I ?1—— r Hi 4 ?州 4 T- 七 *■ U W < ”: 人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 教材分析 《消失了的恐龙》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一课时。恐龙的相关知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本课是围绕“参观恐龙展一一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和作用 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保护过程,初步了解恐龙化石的价值,并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探究恐龙奥秘和了解研究化石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的知 识重点是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恐龙相关的资料。在本节课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情境导入法,备的与本课有关的图、文、声、影等材料,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突破。 难点是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即充分利用师生课前搜集、准利用形象直观的方式,结 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百度搜索,查阅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2、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2、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难 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恐龙、恐龙化石、化石模型的材料、图片、视频等,进一步加深对恐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资料,通过交流与分享认识恐龙。 2.能利用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大胆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 3.根据恐龙化石形态,自己想象动手还原恐龙的形态。 (二)科学知识 1.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 2.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 3.化石是还原恐龙的重要途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2.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 组织学生围绕“恐龙类型”“恐龙消失的原因”展开研讨活动。 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合分享。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恐龙 1.播放《恐龙》短视频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提问: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恐龙)板书:恐龙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有恐龙吗?(没有) 师:是的!人们通过化石研究发现恐龙是生活在2.3亿年前中生时代的一类爬行动物,具有庞大的身躯,矫健的四肢。 师:那你们想了解恐龙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恐龙的世界看看吧。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恐龙的相关信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理组内收集的资料。 要求:(1)讨论进行任务分配 (2)整理资料可以从:外貌特征、食性、生存环境、和其他突出特征…… (3)汇报语言简介明了 2.生汇报后,教师适当补充,并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做的很充分,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种恐龙,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恐龙,我们一起看看。 介绍几种典型的恐龙 (二)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1.师:恐龙的种类真是很多,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大多数恐龙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

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热带的气候类型 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 2012、3、8

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课件1 【预习检测】1、热带气候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2、有“地球之肺”之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 3、将下列景观名称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景观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气候 情境导入课件2 (插入音乐)播放一段热带景观录像,让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之后根据这些景观推测该地的气候。教师小结;广阔的地球,气候千差万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热带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习目标】课件4展示 1、知识目标:(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气候特征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

3、情感目标: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各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难点】气候要素的分析及气候类型的辨别 【课内探究】 课件5展示观察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的景观图 活动一:观察这四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图分别代表着什么景观?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学生分组讨论,由比 哪个组的同学最善于思考。)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 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季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肉食动物. 热带沙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讲练结合,师生 互动、教 师主导学

信息检索方法与程序 案例

第三节信息检索方法与程序 整个检索过程通常有以下6个步骤:研究课题分析——检索系统确定——检索方法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文献信息查找——原始信息获取。 【案例】检索“城际高速磁浮列车的紧急制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的资料 【课题英文题名】study on emergency braking control in high-speed intercity maglev 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题解】 1.分析课题: 本课题的学科分类主要属于交通动输中的列车制动装置(U260.35)方面,涉及的知识学科门类比较专指,可以采用“分类号”结合其他限定性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检索。 该课题属自然科学领域一般层次的应用型研究,通常情况下需要首先检索时间跨度为5年左右的文献,再视具体情况回溯5~10年。信息类型涉及中外文专利、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 2. 检索工具的选择: 根据检索课题的学科范围和研究的方向性质,确定需要查找的检索工具如下: 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万方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群 3)万方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 4)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5)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6)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 8)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NSTL 中文库:中文期刊中文会议论文中文学位论文 西文库:西文期刊外文会议论文外文学位论文国外科技报告 10)EBSCO Host 11)AIP/APS(美国物理所/物理协会)数据库 12)CSA(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11

13)Engineering Village 2(EI) 14)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 15)欧洲专利局 16)美国专利商标局 3.确定检索途径 本课题最好选用主题(关键词)途径,必要时可结合分类途径,检索方法选用交替法,即时间法与引文法交替进行。 4.确定检索词 首选检索词:本课题可以选用的关键词有:城际铁路(intercity railroad);高速列车(high-speed train);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磁浮(maglev、magnetic levitation);紧急制动(emergency braking);制动控制(braking control);涡流制动(Eddy-current brake)。 备选检索词:快速列车(express trains);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距离限值(stance limit);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刹车(brake);制动力学(braking dynamics)。 5.拟定检索式(仅列举部分) 1)(城际铁路 OR 高速铁路 OR 磁浮)AND (制动力学 OR 紧急制动 OR涡流制动 OR U260.35) 2)(intercity railroad OR high-speed railway OR maglev*)AND (brak* dynamics OR emergency brak* OR Eddy-current brak* OR U260.35) 6.检索实施: 根据不同检索系统的语法规则,对上述检索式作适当的调整,并选择合适的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本示例对上述15个数据库分别进行了检索,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baidu)进行了补充查找;时间跨度均为15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0余篇,现按文献类型部分列举如下: 1)期刊论文 (1)骆廷勇,郭其一.基于涡流制动技术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安全制动控制研究. 铁道机车 车辆,2006 (2)应之丁.涡流制动技术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 (3)В.Н.Смелов, 张兆平.高速列车新型制动系统.国外内燃机车,2006 (4)郭其一,胡景泰,路向阳等.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的特性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 (5)高尾.高速铁路制动系统控制技术. 国外铁道车辆,1997 (6)袁有车,周光德,姜靖国.准高速列车电空制动控制系统. 铁道车辆,1992 (7)王卓,王艳辉,贾利民等.基于ANFIS的高速列车制动控制仿真研究. 铁道学报,2005 (8)苗勇,王新.高速列车(300km/h)电空制动控制单元的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2000 (9)The preparation of brake linings for a high speed railway car. By Wang, H-Q; Wang, C-G; Zhuang, G-S; Sun, Y; Li, L; Yao, Y-Q Source: New Carbon Materials (China). Vol. 17, no. 2, pp. 29-34. June 2002 (10)Analysis of eddy-current brakes for high speed railway. By Wang, P.J. (Natl Tsing Hua Univ); Chiueh, S.J.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v 34, n 4 pt 1, Jul, 1998, p 1237-1239 2)学术会议论文 (1)胡波,姜靖国,吴萌岭.高速列车与动车制动系统电空转换装置的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车 辆委员会制动分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99

小学科学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改进 ●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恐龙世界】 距今2亿多年到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一方。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

《搜索引擎》教学案例分析

《搜索引擎》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刘肖红资料来源:《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点击数:946 更新时间:2010-4-14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搜索引擎为《信息技术基础》必须部分的第二章第二节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中的第三部分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因为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打下基础。 2、学时安排 1学时 3、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简单分类; (2)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的搜索; (3)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完成下载各类资源 (2)能选择网上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词进行信息的搜索;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3、、教学环境 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机房。 4、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上网已熟悉,基本操作已掌握,但是对于搜索技巧的使用不太熟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对搜索技巧的使用有进一步的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5、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欲望,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网络信息搜索的几种主要策略和技巧。 三、教与学过程描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最传统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是什么节?春节。那你知道有关春节由来以及春节方面故事吗?现在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查询这么信息。那么,我们如何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些信息呢? 生:通过这些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实施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名人咏高邮 ——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设计及课堂实录 执教学科:综合实践班级:四(2)班 一、活动主题 在我国2000多个县市中,以“邮”命名的只有江苏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高邮”。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之后,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取名“高邮”,别名“秦邮”。高邮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外籍和本地的历史名人或诗文咏诵,或济世救民,或追求科学……在高邮留下了他们许多为人所景仰的遗踪和人们所骄傲的佳话。为了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热爱家乡风俗人情,树立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崇高理想,我们开设了“名人咏高邮”的综合实践课。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走近历史,走进文游台,了解高邮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探索家乡文化的热情。 2、通过参观、收集、讨论、研究、吟诵、摄影、诗歌创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活动准备 1、组织一次参观文游台的活动,提供综合实践的基础素材。学生们参观了秦少游雕像、盍簪堂、四贤祠、丹井寒泉等景观,产生了进一步了解家乡历史的欲望。 2、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分为三个小组(资料收集组、诗词吟诵组、诗歌创作组)。 3、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准备当中。他们有的查阅相关资料,有的上网搜索信息,有的调查访问,有的学习如何创作诗歌……各小组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4、组织各小组对取得的研究资料进行整合。主要是交流、筛选、研究、创新等。 四、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组织参观了文游台古迹。大家还记得我们游览了哪些景点吗?(展示文游台景点图片,勾起同学们的回忆) 生:…… 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E%C4 %D3%CE%CC%A8%CD%BC%C6%AC&in=21278&cl=2&lm=-1&st=-1&pn=175&rn=1&di= 130988776635&ln=2000&fr=&fm=index&fmq=1331525139065_R&ic=&s=0&se=&sme=0&t 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75&-1&di130988776635&objURLhttp%3A %2F%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2Fweb_pic%2Fbd1%2Fbig%2F33052.jpg&fromURLhttp%3A%2F%2F 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2Fbooks_news%2F9680.html&W370&H225&T7476&S14&TPjpg 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C4% D3%CE%CC%A8%C7%D8%C9%D9%D3%CE%CD%AD%CF%F1%CD%BC%C6%AC&in =15875&cl=2&lm=-1&st=-1&pn=81&rn=1&di=80826563745&ln=760&fr=&fm=result&fmq= 133127071429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 type= 2#pn81&-1&di8082656374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2Fyzrb%2Fr es%2F1%2F1%2F2011-08%2F02%2FB04%2Fres03_attpic_brief.jpg&fromURLhttp%3A% 2F%https://www.360docs.net/doc/597229433.html,%2Fyzrb%2Fhtml%2F2011-08%2F02%2Fcontent_295164.ht m&W300&H447&T11843&S132&TPjp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