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对管理的思考

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对管理的思考
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对管理的思考

管理的实践

[美]彼得·德鲁克著 / 华章出版

【管理是一种实践】

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资源”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企业能否成功,是否长存,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

在制定任何决策、采取任何行动时,管理层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企业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非经济成果:为员工带来幸福、对社区的福利和文化有所贡献等,但是,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如果管理层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是管理的失败。如果管理层未能令交付于它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是管理的失败。

最终检验管理的是企业的绩效。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成就而不是知识。换言之,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或一种专业,虽然它包含这两方面的因素。如果试图通过向管理者“颁发许可证”,或把管理工作“专业化”,没有特定学位的人不得从事管理工作,那将会对我们的经济或我们的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反之,正因为好的管理需要这样的考验,因此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才有办法完成他的工作,无论他是不是好的管理者。任何人如果想把管理变得更“科学”或变成一种“专业”,一定会开始设法除去那些“讨厌的麻烦”——商业世界中的不可预测性,包括:风险、波动、“无益的竞争”、消费者“不理性的选择”等——而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自由和成长的能力也随之而去。

【企业只有一个目的——创造顾客】

如果我们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必须是超越企业本身。事实上,企业是社会一分子,因此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创造的,而是由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在他们满足顾客的需求之前,顾客也许感觉到那种需求。就像饥饿时渴求食物一样,不能满足的需求可能主宰了顾客的生活,在他清醒的每一刻,这种需求都盘旋在他的脑海中。但是,在企业家采取行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顾客才真的存在,市场也才真的诞生,否则之前的需求都只是理论上的需求。顾客可能根本没有觉察到这样的需求,也可能在企业家采取行动——通过广

告、推销或发明新东西、创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一次都是企业的行动创造了顾客。

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付钱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把物品转化为商品,才会有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并不是重要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前途和成功尤其不是那么重要。顾客认为他购买的是什么,他心目中的“价值”何在,却有决定性的影响,将决定这家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它的产品是什么,以及它会不会成功兴旺。

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将能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也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企业都有两个基本功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营销的范围不但比销售广泛得多,而且也不限于专业的活动,而是涵盖整个企业的活动,是从最终成果的观点来看待整个事业。换句话说,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企业,因此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有营销的考量,担负起营销的责任。每家公司都有两种形态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提供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活动的创新。创新可能源自市场与顾客的需求,需求可能是创新之母。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只是在企业初创或深陷沼泽时才需要提及,相反,当企业一帆风顺时,最需要提出这个问题,并且需要深思熟虑,详加研究,因为假如没有及时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快速衰败。“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如果没有办法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回答这个问题,即使拥有最好的产品,仍然很快就会回到磨破鞋底、挨家挨户推销的苦日子。

想要弄清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第一步是问:“我们的顾客是谁?”谁是我们真正的顾客?谁又是我们潜在的顾客?这些顾客在哪里?他们如何购买?如何才能接触到这些顾客?

下一步是问:“顾客购买的是什么?”。凯迪拉克的员工说他们制造汽车,因此他们经营的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凯迪拉克汽车,但是,为了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汽车,不惜花费4000美元的顾客,他买的是交通工具,还是凯迪拉克汽车的名气?换句话说,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雪佛兰、福特汽车,还是——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钻石和貂皮大衣?生产厨房煤气灶的厂商过去总认为竞争对手是其他煤气灶制造商,但是他们的顾客——家庭主妇,其实买的不是炉子——而是最简易的食物烹调方式,可能是电炉、燃气灶、煤炭炉,或任意一种组合方式,明天,主妇们很可能会考虑使用以超声波或红外线加热的炉子。由于家庭主妇身为顾客,他们实际上决定了厂商应该生产什么,因此煤气灶制造商真正的事业应该是提供简易的烹调方式,他们的市场是食品烹调市场,竞争对手则是提供各种烹调方式的供应商。

最后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在顾客心目中,价值是什么?”。传统经济理论以一个名词来回答这个问题:价格。但是这个答案很容易误导大家。价格只代表了一

部分价值,其他还包括关于品质的总体考虑。对顾客而言,有时候,顾客所得到的服务也代表了某种价值,顾客对于价值的看法十分复杂,只有顾客自己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企业管理层甚至不应该试图对其进行猜测,应该以系统化的方式直接向顾客探寻真正的答案。

【“建造一座大教堂”的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企业绩效要求的是每一项工作必须以达到企业整体目标为目标,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把工作中心放在追求企业整体的成功上。在企业管理会议上,大家很喜欢谈的故事是: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当然,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第一个石匠知道他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而且也设法达到目标。他或许能“以一天的劳力换取合理的报酬”,但它不是个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成为管理者。

麻烦的是第二个工匠。工作技艺很重要,没有技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生机。事实上,如果组织不要求成员展现他们最大的本领,员工必定士气低落,但太强调个人技艺,总是隐藏了一个危险。真正的工匠或真正的专业人士,常常自以为有成就,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磨亮石头或帮忙打杂罢了。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精益求精,但是专精的技艺必须和整体需求相关。

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和第二位石匠一样,只关心自己的专业,对专业人员而言,达到高技术水准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最优秀的石匠”。但是这种努力提高专业水准的做法也会带来危险,可能导致员工的愿景和努力偏离了企业整体目标,而把职能性工作本身当成目的。大多数部门主管只在意自己是否达到专业水准,而不再根据部门对于企业的贡献来评估自己的绩效。除非能加以制衡,否则部门主管追求专业水准的合理要求,将成为令企业分崩离析的离心力,致使整个组织变得十分松散,每个部门各自为政,只关心自己的专业领域,互相猜忌提防,致力于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建立公司的事业。

【领导力就是让平凡的人变成不平凡的人】

套句贝弗里奇爵士(Lord Beveridge)的话,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没有任何组织能完全依赖天才,天才总是非常罕见,而且不可预测。但是能不能让普通人展现超凡的绩效,激发每个人潜在的优点,并且运用这些优点,协助组织其他成员表现得更好,换句话说,能否取长补短,是组织的一大考验。

好的组织精神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因此,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必须不断改进团体的能力和绩效,把昨天的优良表现当作今天的最低要求,把昨天的卓越绩效视为今天

的一般标准。总而言之,良好的组织精神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大家能否和睦相处“;强调的是绩效,而不是一致。

我们已经界定组织的目的为“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不过我们还没有讨论如何让平凡的人变成不平凡的人。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讨论领导力的问题。

领导力并不等于吸引人的个性——那致使煽动人心的行为;领导力也不是“结交朋友,影响他人”——那只是推销能力。真正的领导力能够提升个人愿景到更高的境界,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锻炼一个人的人格,让他超越原来的限制。要为这样的领导奠定良好基础,必须先建立起健全的管理精神,在组织日常运作中确立严格的行为准则和职责,追求高绩效标准,并且尊重个人及其工作。有个储蓄银行的广告词对于领导也颇适用:希望不能使愿望成真,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使希望成真。

【成长是最大的问题】

规模对管理结构有重大影响,管理机制必须以不同的行为和态度来管理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规模的变化(也就是成长)则比规模大小本身的影响还大。无论是小型、中型、大型或超大型企业,企业规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成长问题,从一种规模转变到另外一种规模的问题。而成长问题其实主要是管理态度的问题。企业如果要成功地成长,先决条件是管理层必须能够大幅改变基本态度和行为。

成长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无知。首先是缺乏明确的工具来确定公司目前究竟到达什么状况。其次是态度的问题:管理者,尤其是高层主管,或许理智上知道公司需要什么,但是情感上却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反而紧抓着熟悉的传统做法不放。的确,他们往往建立起好听的机制,把组织结构“分权制”,宣扬“新哲学”,但是却说一套,做一套,做法和过去没什么两样。

我相信,几乎大多数曾经大幅成长的公司都有过类似经验:曾担负企业经营重任的主管不再适合承担企业的经营重任。这些主管是在公司规模还很小的时候,升到目前的职位上的,当时他们的能力和愿景都还足以胜任。当公司逐渐成长时,工作的要求也随之升高,但是这些人却未能跟随者工作成长。随着企业成长,公司高层必须发展新的能力,了解到他们的职能不再只是了解工厂或地区营业处的状况而已,为了顺应成长,管理层必须了解和应用组织原则,严谨设计组织结构,清楚设定目标,并且赋予各阶层主管明确的职责。善意、直觉和热情无法取代态度、愿景和能力上的改变。大企业的最高主管叫得出所有工厂领班的名字,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应该为此感到惭愧。因为当他拼命背这些名字的时候,到底是谁在履行最高主管的职责?对下属的关心无法取代经营绩效。

成长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也正是因为成长的问题就是成功的问题。成功的问题是最难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大多数管理者都不明白,他们的态度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他们老是喜欢争辩:同样的态度和行为在过去可以成功,应该在未来也能成功。所以在讨论如何管理管理者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强调成长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要强调

成功地成长,首要任务就是有意愿、也有能力改变管理结构,同时也改变高层主管的态度和行为。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总结

《德鲁克谈自我管理》摘要 一,“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P7-P9) 德鲁克讲的很清楚,他告诉我们,“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第一,学习“忘记”(unlearn);第二,要做总结。 所谓的“忘记”,就是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暂时不要继续学习了,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忘掉。......一直学习并不代表是有效的学习,学习本身也可能变成学习的障碍,可能变成学习中的问题。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学习一门功课以后,一定要学做总结,哪怕只有一个字,或只有一句话。 二,你根本不必改变自己。(P26) 德鲁克:“你根本不必改变自己。” 我(作者詹文明)说:“那我该怎么办?” 他说:“你不用改变自己。你要了解、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什么呢?了解自己的限制,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不想做、不能做、不该做的,了解自己应该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是什么。” 三,自己负责自己的成长。(P40-P42) 员工的成长是要自己负责的。 德鲁克说:“真正的成长是要靠员工自己,而不是老板。老板只能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给员工,其他的都要靠员工自己。员工要善用公司的资源,要真正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这个工作上得到的利益。这时候,员工就会慢慢明白,原来自己要负责自己的成长,老板不负责,公司不负责。”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反思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

四,组织中没有朋友。(P92) 人际关系通常指的是什么?人们常常想用非正当的做法来建立人际关系。比如一起打牌等。他们说:“这就是联络感情啊,这就是建立人际关系啊。”德鲁克说:“不对,这不叫建立人际关系,这反而对人际关系有害。” 他说:“如果你是领导,你这样做的话,当你需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人在组织里面不应该有朋友。” 五,专业人士具有教导别人的责任(P108) 德鲁克说:“不是说,你是主管,你就应该教导他们。事实上刚好相反,应该是由工程师来教你认识什么叫专业,什么叫真正的专业的流程。一个美发设计师要教他的店长。店长虽然不懂得设计,但是他要了解什么叫设计,他不一定要会操作,但是他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而这些知识,是需要设计师教给他的。这就是说,专业人士具有教导别人的责任。” 六,承担正当的风险,创新精神(P120-P122,P124) 德鲁克有一段话说的非常经典,他说:“如果有一项值得我们投资的事业,有40%成功的可能性就跳下去的人,叫企业家;有80%成功的把握才敢跳下去的人,叫经理,也就是主管;有100%成功的机会,可以马上收回成本,又可以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但还是不敢跳下去的人,叫政府官员。” 巴菲特说:“当大家都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当大家都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 德鲁克说:“万事俱备才行动的人是庸才。” 你必须承担正当的风险,take right risks。“正当”就是正确的风险,可以预见的风险。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一、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1、管理者不仅仅是老板和各级领导,而是包括所有知识工作者。 2、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二、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1、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 2、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3、问题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三、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1、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 2、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3、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1、当前企业面对的变局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2、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因此,最聪明的投资就是对大脑的投资。 3、想不到是缺乏思想和方法,做不到是缺乏决心和毅力。 五、创新是生意人的保单 1、要进行系统化地创新,企业需要每6-12个月打开企业的天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2、创新的焦点是市场,不是产品。 3、当前企业的策略主轴可能是更好、更多,而创新策略的核心应该是“新颖且独特”。 六、做好向上管理 1、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2、与老板发生矛盾冲突或意见相左时,强硬对抗或委屈求全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3、老板也需要管理。学会管理你的老板,才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七、管理就是决策 1、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效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 2、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3、确定干还是不干,叫决;明确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干,叫策。 八、没有执行=0 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计划要成功,必须遵循笨蛋法则〔下见延伸阅读〕。 3、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九、把事做对,好;做对的事,更好 1、卓越和普通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卓越管理者“做对的事”。 2、如果以极高的效率去做本来就不该做的事,这是愚蠢的行为。 3,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久。 十、不问得到什么,要问贡献什么

德鲁克管理思想与实践专题培训感想

德鲁克管理思想与实践专题培训感想 ——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被其高深的理论深深吸引。被尊为“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对许多问题都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他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为组织绩效精神的关键资源。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纵观德鲁克的经典管理箴言,对我影响颇深的莫过于“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这一至理名言。用德鲁克的管理语言来说:做对的事即是效能之意,把事情作对则是效之意。做对的事就是道,把事做对则是理。因此,综合“做对的事与把事做对”就是所谓的“道理”。”这一观点,被称为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做对的事情”就是要把握方向,清楚利弊,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进行分析判别,着眼于长远,讲求实际效果,理清来龙去脉,找出关键点。而“把事情做对”则将关注重点从方向引向了过程,强调做事情“正确”,是强调做事情的方法要正确,要符合原则和要求。所以,正确的思维应该是:先“做对的事情”,然后再“把事情做对”。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不管过程怎么完美,都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不论是做对的事还是把事做对,不管是效能还是

效率,道还是理,都如鸟的双翼,少可任何一边,便再也飞不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对的事呢?德鲁克提出了边界条件这一定义,边界条件即是要解决问题的范围是什么。同时,德鲁克告诉我们:“边界条件需要自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决策的目的是什么?2、至少要完成什么目标?3、要满足什么条件?这个观点使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高质量的思考是做对事的有力保障,更是做对的事能力的自我提升。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型员工,靠的不只是专业能力的生产力,更是做对的事能力的生产力。不然再高深的知识,再强大的专业技术,再优越的工作经验,若不能做对的事,而只是想把一堆事情做对,最终得不到应有的结果也是枉然。 “做对的事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到正确的人,摆在正确的位置,并协助他做正确的事,才会取得较有效的成果。做对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用己之长,用人之长,用企业之长,用环境之长,使自己的企业具有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去满足客户,创造顾客,以客户为依归,以顾客为诉求,让对的人做对的事,让对的客户得到对的需求满足。在企业经营的实战中,只有具备“做对的事情”的观念,才能把自己造就成稳操胜券的“常胜将军”。能否成为“常胜将军”,取决于一个指挥者的前瞻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二者的完美结合。这要求他对市场不仅要看得见、看得起、看得懂,而且要看得透,看得出市场发展规律,看得出所经营企业的发展“运程”。这样的话,他总是“做对的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德鲁克的管理与实践理论留待我们挖掘和理解的东西还有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名言语录整理汇聚

一直有个梦想,想在管理咨询行业里做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当然我自己也很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更没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对于管理更多的只是了解了一些理念,主要是自己在“锡恩天翼企业大学”里“学习”了一些锡恩总结出来的经典理念和方法,在销售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企业的现实管理方式。 这些积累,对于我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不现实地,我不愿意去“忽悠”,因为那样即会损害客户价值,又会让自己不得超度。。。 不过我同所有年轻人一样,都希望快速出人头地,所以经常心里经常郁闷。 康老师一直说我太过浮躁,基础不牢是不能盖起高楼的,只能让人摔得很惨!管理不是快餐,最基础的知识掌握是必不可少!想在管理咨询行业有所发展,基本概念一定非常清晰,推荐我多学习一些德鲁克先生的理念和方法,因为这些都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正好健哥给了许多关于德鲁克先生的资料,这里非常感谢他。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我喜欢分享,哈哈!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前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前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从上面这些评价里面大家不难看到,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先生取得的成就和他对管理学的影响。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管理学说的三大特点: l 实用性 l 系统性 l 前瞻性 德鲁克的忠告 ?1、要向上级征求意见; ?2、要让上级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3、要发挥上级的长处; ?4、要即使向上级汇报情况; ?5、不要让上级感到以外,以及 ?6、永远不要低估上级的能力。 德鲁克谈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应具备管理能力,管理者要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科学也非一门艺术,它是一种实践。 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培养出来的。 德鲁克谈变革 我们不能管理变革,我们只能领导变革。 在一个结构快速变迁的时期,唯一能存活的只有能够领导变革的人。在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 管理者的三大任务 ?完成组织特定的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v 设定目标 v 组织 v 激励与沟通 v 评估绩效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的1358—1—管理的定义 那国毅 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即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关于管理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管理却相对滞后。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能迅速培养成千上万的管理者与世界顶极强手同台竞技并且胜出。为了积极应对这个无法回避的挑战,我们首先要了解世界顶级强手的管理方式。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发现: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杰克·韦尔奇,或者是《财富》500强中的许多管理者,都深受一位管理大师的影响,他就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2000年,我前往美国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师从彼得·德鲁克。今天,我愿借此机会与中国的管理者一起来分享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即:德鲁克的1358。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呢?它对于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有什么帮助?在本文结束之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成为你管理思想的一部分。 彼得·德鲁克在193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The End of Economic Man),他当时只有30岁。2004年,彼得·德鲁克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又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新作《德鲁克选集》(The Daily Drucker)。在过去的65年里,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6本著作,这些书加在一起应超过1万页,这还不算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的各种文章。由于工作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全国各地讲授德鲁克的管理课程,学员经常问我:德鲁克写了这么多书,我应该读哪一本?有的学员对我说,我参加您的课是来听您讲德鲁克的书,其实,德鲁克的书我也有,就放在床头柜上,总想读,但总没有时间。还有的学员说,德鲁克的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您能不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他的管理思想的精髓? 经过多年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系统研读和讲授,我尝试着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框架之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使工作繁忙的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便于中国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者就是实践者。而管理者的实践是由其认知所决定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管理者能否认知正确的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通过我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系统的研究,我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简明的管理框架内,我把这个框架称为"德鲁克的1358","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德鲁克1358管理模型一经典管理思想精华

德鲁克1358管理模型一经典管理思想精华 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一生出版了39部作品,其中《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多部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北京大学那国毅教授通过对德鲁克先生管理思想的系统研究,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管理框架内,称为“德鲁克的1358管理模型”。 “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 “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 “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 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一、管理的一个定义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企业的使命实际上就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即该组织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不论这种原因或者理由是“提供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还是“满足某种需要”或者“承担某个不可或缺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或者存在的原因连自己都不明确,或者连自己都不能有效说服,企业的经营问题就大了,也许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人一样,经常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的道理一样,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应该了然于胸。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到了默克公司的案例。第三世界有上百万人感染了河盲症,这种疾病的成因是大量的寄生虫在人体组织里游动,最后移到眼睛,造成失明。100万个顾客是规模相当大的市场,只是这些人都很贫穷,买不起昂贵的药品。默克公司知道,研制针对河盲症的药品不可能有什么投资回报,却仍然推动这个计划,希望产品通过检验后,某些政府机构或第三方会购买这种药品,分发给病人。但没有机构愿意购买,于是公司决定免费赠送药品给需要的人,且自行负担费用,直接参与分发工作,以确保药品确实送到受这种疾病威胁的上百万人手中。 默克为什么推动这项名为“美迪善”的计划?默克公司CEO魏吉罗指出,若不推动生产这种药品,可能会瓦解默克旗下科学家的士气——因为默克公司明确提出自己从事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 默克公司在创建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同时展现崇高的理想和本身的实际利益。乔治·默克二世说过:药是为了救人的,不是为赚钱的。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在企业管理中,人们经常使用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三个词,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不是挂在企业墙上的装饰,而是企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命是组织存在的原因,是组织的目的。它给我们提供了方向,而不是具体工作。使命、目的和宗旨都是同义词。愿景是未来所创造的图画,回答“组织将成为什么”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价值观是在我们追寻使命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决策时的指导思想。 使命、远景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可以归纳为:使命是一切的根本,愿景把使命转变为真正富有意义的预期结果,价值观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行动去实现结果。 例如:迪士尼公司使命——使人们过得快活,愿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麦肯锡公司(愿景与使命合一)——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更为成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笔记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德鲁克一生以“旁观者”自居,以“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运用其睿智的才思及远见卓识,带着一双“热眼”去观察和感知世事运行的规则和规律。作为“一个走在信息时代前面的人”,“他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成为“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凭其扎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奠定了他在现代管理学上的开创者地位,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第一章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 管理的基本任务:使人们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带着共同的价值观,在适当的组织内,通过培训和开发共同开展工作以及对外界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管理最初只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之上: 1、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集体利益。可以说,我们的生计依赖于管理,我们为社会做贡献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技术、奉献和努力,也依赖于我们所在工作单位的管理水平。 2、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所以它是被深深地根治于文化之中。 3、每一个企业都有责任坚定不移的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与统一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种责任,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也就谈不上存在企业。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在与思考、制定和说明这些宗旨、价值观与价值。 4、管理必须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5、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具备不同技术与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 6、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业绩应被纳入企业与管理之中,必须能够被有效衡量——至少要能够加以评估——并且要得到不断的改进。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中英文管理名言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To be effective,is the Job of the __executive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 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Know Thy Time” if he wants to, and be well on the road toward cont ribution and effectiveness.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Effectiveness is a habit; that is a complex of practices. 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The Man Who focuses on contribution and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results, no matter how junior, is in the most literal sense of the ph rase,“top Management”.

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Who has to use my output for it to become effective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The effectiveness __executive knows that to get strength one has to p ut Up with weakness. v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They focus on op portunity in their staffing-not on problems.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Making the strength of the Boss productive is a Key to the subordinat e’s own effectiveness.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the effective __executive tries to be himself, he does not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德鲁克谈领导力

读书笔记之科恩的《德鲁克论领导力》 最近花了近两周时间读完了一下科恩的《德鲁克论领导力》,记录了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作为读书笔记。连续读了好几本德鲁克本人或他人描述领导和管理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些是再次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希望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 基本决策:确定组织业务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集中在最擅长的业务上。 美国领导层决策果断迅速,但是很少得到下级领导者的真正支持;日本领导者决策缓慢,但是组织支持力度大 客户定义业务:到底谁是客户?客户在那里?客户购买什么,为什么?客户如何定义价值?界定组织业务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 2 过程:制定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领导者的职责,而不是计划小组的责任。专业的计划员可以负责制定计划、提出改进意见,但领导者有责任指明总体方向、监督过程、建立战略部署、指导落实、获取并分析反馈信息,以及根据预期结果调整 需要什么资源?用于何处?为什么是必需的? 大多数计划都只关心新的东西,包括新的资源投入、新产品、新市场,以及所有能想到的其他方面,但他们从未讨论过放弃某些东西 德鲁克的创新总体原则:基准假设;德尔菲法(收集和提炼专家意见的结构化方法);"如果...怎么办"问题 3 观察、倾听与分析:领导者需要的信息 通过"观察窗外"来预测未来 具体观察点:目标市场;文化、民族、宗教与种族群体;社会阶层;人口统计特征;组织购买者和其他购买者;竞争对手;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和监管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 4 方法:制定德鲁克式战略 战略制定不能公式化,任何战略会有风险,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0项原则:全力以赴实现明确的目标;抢占先机并保持领先;节约并集中资源;利用战略定位;出其不意;力求简单;同时准备多个备选方案;迂回前进;实施时间与次序;乘胜前进

MTP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理论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来的。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相关的是绩效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绩效考核完全可以视为目标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光有目标而没有每阶段的绩效考核,那么这个目标可能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要真正实施目标管理,就必须以绩效考核为后盾。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首先,他们必须一起确定企业的航标,即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流程分明。其次,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级职能部门制定自己的目标。再次,为了实现各层目标必须权力下放,培养一线职员主人翁的意识,唤起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绝对的自由必须有一个绳索——强调成果第一,否则总目标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有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励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他还主张:在目标实施阶段,应充分信任下级人员,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使下级人员进行自我控制,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成果评价和奖励也必须严格按照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实际成果大小来进行,以激励其工作热情,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 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 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 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 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首先要说的是,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 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 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百度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彼得.德鲁克经典名言

彼得?德鲁克经典名言 1、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2、要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有所不一样的话,其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自我的时刻十分爱惜。 3、时刻稍纵即逝,无法储存,时刻才是最短缺的东西。 4、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生命碌碌无为,通常是正因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5、你能够很容易看到这些人没有贡献。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有个常犯的毛病,即专家式的傲慢。认为别人都就应懂得他们的术语,并按照他的方式来思维。……他们认为其余的人即使不沟通,也就应知道做什么。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禁要问:“自我就应贡献什么?”而且也要问:“在公司里谁就应知道我想要贡献什么,以及我正在做什么?我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才能让别人明白和运用,使别人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6、经营目标能够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能够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刻。 7、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职责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8、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

事。 9、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0、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11、晋升就应给那些把工作做得不一样的人,给那些能够扩大业务领域的人。就应提拨那些能问自我这样问题的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真正使工作具有新的冲击力?具有新的好处?具有取得新的绩 效的潜质?”这些提问对于那些已经被提拔的人来说,似乎更重要。……你最好问问自我,你能做出什么贡献,去创造一些不一样。这样,你才能去掉陈规,才能有新的思路,才能超越原先的工作范畴,把晋升变成取得新的成功的机遇。 12、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务必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取总比没有选取要好。 13、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我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期望成为时刻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 14、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理解的”是什么。 15、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6、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德鲁克的个人简介 彼得德鲁克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被人尊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他还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一)理论发展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丫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实践研究 由于日益复杂的管理实践也向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 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成果、责任、衡量各自的贡献。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员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也是其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组织成员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以目标为控制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5)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分目标。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1)制定目标: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职责。(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有责任人

(3)执行目标:根据目标利用一定的资源开展恰当的活动。 (4)评价成果:是实行奖惩的依据、沟通的机会、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包括上下级和同级间的相互评价。 (5)实施奖惩:奖惩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更好地实施新目标的前提。 (6)制定新目标:又一段时间循环的开始 四、目标管理的特点 (一)员工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二)重视成果的管理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三)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为中心。目标的实施有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四)强调自我评价 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五、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优点 (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3)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思想工具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工具,或者说它是为了制造一般工具的“工具”。这使它很难被掌握。一旦掌握,我们就会感到心手相应,游刃有余。 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绝非徒有其名,他们总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视角,让我们发现在管理中的盲点和误区,提供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思维,掌握了这些工具,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管理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里,选出了10位管理大师,选择的标准是他们所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就,每天推送一位,供朋友们了解。 第一位:德鲁克的思想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实践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几百年或上千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在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

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据此,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

自我管理视角下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管理视角下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0-31 14:09:00 ] 作者:赵伊川高萍编辑:studa090420 - 摘要:知识员工是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特殊群体。伴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竞争加剧,企业内外环境迅速变化。为了使知识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首先探讨了知识员工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职业选择中的各种需求,进而提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流程,即“自我评价、目标设置、确定实现途径、效价评估”,最终促进知识员工的自我实现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员工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Abstract:Knowledge workers are the special group who own higher human capita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as well as keener competition,enterprises’ inner and outer enviroments have rapidly changed.Knowledge workers mus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ir value.This essay concludes the defination and features of knowledge workers,specifies kinds of demands when facing various opportunities,and summerizes the following processes,that is,self assessment,goal setting,determinations of approaches and titer evaluation.These measures will promote knowledge workers’success and enerprises’development. Keywords:Knowledge worker Self management Career planning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企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巨大改变。全球范围内竞争愈加激烈,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信息流动日益加速。这种持续动荡的环境使企业与员工间雇佣关系的稳定性也相对减弱。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员工,他们一般都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和培训,具备一定创新能力,拥有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面对这些变化,如果知识员工能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职业生涯管理责任,主动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这对于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自身价值及最终促成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意义重大。 1.知识员工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员工”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企业组织中,他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创性;他们一般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知识员工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对比其他员工,具备如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富于学识才能,专业素质较高。知识员工大都受过系统的教育,掌握或精通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因此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开阔的创新视野、宽泛的知识层面、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第二,心理需求层次较高。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研究发现,知识员工的需求分别是:个人成长(约占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28%)和金钱财富(约占7%)。由此可见,他们更重视有挑战性的工作,关注的是终身就业的能力而不仅是就业本身。他们渴望个人和职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工作自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职业选择的流动性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成为人才的竞争,这就为知识员工带来了宏观上的需求,为其流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遇;另一方面,知识员工占有专业知识这一生产要素,

第5章第3节: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考研笔记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组织中目标的性质 1、战略目标:由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来制定,涉及的是对组织成功具有关键意义的问题 2、策略目标:分为高、中、低级策略目标,分别有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制定 3、方案和任务:一般职工制定 (二)、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1、高层管理的积极参与; 2、下级人员的参与 3、充分的情报资料 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 5、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 6、想想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用Y理论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成员 (三)、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 1、制定目标阶段:(1)准备 (2)、制定战略目标 (3)、制定试探性的策略目标 (4)、讨论并修改目标 2、实现目标阶段: (5)、对各项目标和评价标准达成协议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并将此报送上一级(6)、在一般监督下为实现目标而进行过程管理,主要是一般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上级稍加指示和鼓励。 3、检查和评价阶段: (7)、把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想比较,对成就分别奖励;总结经验和教训 (8)、将经验应用于心的目标管理周期 (四)目标管理的特点 1、以目标为中心 2、重视成果的管理(克服花架子、大锅饭) 3、重视人的管理 三、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一)、目标管理:是一种要求管理者在事先确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解展开目标,并经过分权是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以创造性的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立足于部下的自我控制,以达到目标的效果作为考核标准。 (二)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步骤 1、认真考虑和回答自己本身的任务、目标和使命;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这学期拜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收获颇多,同时也感触良多。这本书是根据德鲁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的。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关于管理是什么的问题,我的结论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而实施的活动。对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是面对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企业或组织是一种人际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组织不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终目标的。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对于高校而言,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这一独特的现代发明,把人们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并建立起社会组织。但是,只有当管理成功地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发挥生产效用时,它才可能实现外部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种理性的动物,是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一切都应该从对人的关注和管理出发。 严格来说,管理学称不上是一门科学,要说管理是科学,也至多是像医学那样的科学:这两者都是实践,一种从众多科学门类中汲取养料的实践。就像医学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许多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一样,管理学则从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中获取养料。和医学一样,管理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假设、目标、工具、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管理的任务是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效率。 简单得说,好的管理就是投资放大器,就是企业的财富源泉,通俗一点说,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有好的利润。当然好管理不等于高利润,管理者还应该平衡组织的短期和长期利益,还应该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毕竟经济效益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体现。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成功的管理者知道他们必须每天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