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教学计划

园艺专业教学计划
园艺专业教学计划

2004级园艺专业教学计划

一、行业与岗位分析

(一)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污染、环境恶化和各种“城市病”的出现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城市面临着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严峻挑战,危及着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持续发展。事实证明,开展植树种花养花,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是城

市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改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了,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空前重视,许多城市提出建设“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口号,各地对发展园林绿化、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花卉产业的蓬勃嘎渣是绿化嘎渣的重要方面。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美化、生活小区绿化煤化、居室绿化美化及生活礼仪对花卉的大量需求,为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花卉业已成为“三高”农业的重要项目,成为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美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花卉产业是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的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当前,在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推动下,全社会关心和参与花卉业的积极性与日俱增。据统计,1999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2万公顷,销售额540余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鲜切花产量27亿枝,盆栽植物21亿盆。花卉生产大省广东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年22总产值10亿元以上,年创汇3500万美元。目前广东已成为全国作大的花卉集散地,广州花市已成为全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供应中心,是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每年有1.3亿~1.5亿枝

鲜切花从广州消往全国,各地约有六成上的室内观赏植物来自广东。

面向21世纪,我国园林绿化发展主要趋势是:(1)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改善环境高度关注,经济的发展,使改善环境成为现实可能,因此,绿化美化受到高度重视,得到迅速的发展;(2)园林的主要功能从单纯游乐型向生态型发展,使园林绿化在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主导性作用;(3)花卉应用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追求,促进了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园林绿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如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现代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繁殖、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现代园林已不单纯解决绿化、美化的问题,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改善和美化人民居住环境、满足人民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为目的。面队我国加入WTO和农业结构调整,园艺专业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而现代园艺业的发展更需要先进的园艺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高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前瞻未来园艺发展的趋势,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园艺产业的发展急需园艺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特点分析

经分析研究,园艺专业业务范围涉及园艺技术人员、园艺作物生产人员等4个职业小类,涉及花卉园艺工、盆景工、园林植物保护工等12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乡园林绿化部门、城建部门、花卉生产企业、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及花卉的培育与养护、花卉艺术加工、盆景制作及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与防治的工作,也可以自主创业或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工作。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生态城市建设、观光旅游农业、花卉生产等行业以及施工养护管理、观赏植物生产繁殖、绿色植物产品生产的高级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英语基础。

2.掌握花卉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观赏树木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和基本技能

4.掌握草坪建植、养护的基本和基本技能

5.掌握蔬菜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和基本技能

6.懂得园艺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高生三校生;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

三年制高职各专业毕业生总学分定为160学分。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如下:

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专业主干课程

花卉栽培、园林树木、观赏植物保护、现代园艺设施、蔬菜栽培、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

(二)专业课程及教学要求

1、土壤肥料学

讲授土壤基础知识与改良措施,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各种肥料的性质、特点与施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等。植物与植物生理掌握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和主要功能,植物分类基础与植物界类群特征,基本具有植物形态的观察能力和主要观赏草本、木七花卉和观赏树种的识别能力。

2、组织培养

主要讲授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技术,培养基及配制,外植体的选择、灭菌、接种和培养,愈伤组织的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茎尖(脱毒)培养,花药和花粉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种质保存技术等内容。

3、草坪建植与养护

了解草坪种植的基本知识,各类草种的形态、生长习性以及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

的作用;具有识别常见草种的能力和运用草坪进行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和能力,掌握草坪建植、养护的知识和技能。

4、园林树木

讲授园林树木的作用、分类、繁殖以及养护管理措施;讲授树木的形态特征、分布、生长发育和生态习性、环境因子对树木的影响和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掌握树木的种植技术、大树移植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养护等,达到能识别主要园林树种和会栽植养护的目的。

5、花卉栽培

花卉栽培可分为生产栽培、观赏栽培和标本栽培等,本课程以生产栽培为主线进行讲授花卉的分类、栽培环境、栽培设施、繁殖、栽培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观赏植物保护

主要讲述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观赏植物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掌握病虫害调查的技能,会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熟悉本地区主要观赏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发展规律并初步掌握综合防治的技能。

7、现代园艺设施

我国农业将向设施农业方向发展,而设施的应用首先是在园艺作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艺设施场地的选择与布局、建设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环节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壤培装置及地域能源的利用。本课程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概况、生产上应用的设施类型、设施规划、设施内小气候(光、温等)调控、新型采光保温材料、设施内的各种装置(CO2施肥装置、小型耕作、嫁接、节水灌溉等机具)、各种设施的结构、性能、设计与施工等内容。

9、蔬菜栽培

讲授蔬菜栽培的基本理论、基本栽培技术、设施栽培基础、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蔬菜无公害栽培、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以及瓜类、茄果类、豆类、白菜类、葱蒜类、薯芋类、绿叶菜类、多年生蔬菜和芽菜的栽培理论和技术。

10、园林苗圃

介绍园艺苗圃的建立、园艺苗木的繁殖和培育及苗木出圃等理论和技术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育苗的基本原理,又学会育苗工作的基础操作技术。

11、园林植物应用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学生的综合性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掌握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园林绿化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来完成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绿化施工任务。

12、园产品采后处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果蔬、花卉等园产品的储藏原理:果蔬、花卉的采收、分级、包装和运输;主在鲜储技术;果蔬加工基础知识;速冻保藏;果蔬的糖制及罐藏技术;蔬菜腌渍泡制技术;果蔬汁加工技术;果蔬、花卉干制技术;插花技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花卉采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鲜储技术及方法,并介绍园产品加工处理方法,以全理利用原料,获得优质产品,达到高效、高产、低耗的目的。

13、组织培养技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参现,培养基母液用其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和培养用具的消毒,超净工作台的无菌操作,植物茎、花托、花药、胚等组织的培养,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技术

14、植物栽培技术

掌握花卉的分类、花卉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栽培环境、栽培设施、花卉的繁殖和切花栽培、盆花栽培、露地花栽培用名贵花卉栽培、年宵花卉栽培等,熟悉花卉的应用和花卉的经营管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业能力。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各种园林树木,

掌握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和方法,正确栽植不同用途的园林树木,能进行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提高园林树木的观赏价值,熟悉园林树木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了解苗圃地选择与区划的原则;掌握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方法;基本掌握各类规格苗木的培育方法和苗木出圃的质量标准及调查方法。

15、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本地观赏植物病、虫、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熟悉主要观赏植物病、虫害及杂草种类和天敌种类;掌握病害的诊断方法以及开展病虫杂草研究和防治的必要技能。为将来独立展开观赏植物病、虫、杂草的研究和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16、蔬菜栽培技术

使学生掌握营养土配制、蔬菜苗期管理、塑料大棚建造、整地作畦、蔬菜的保护地栽培、蔬菜的露地栽培、蔬菜地膜覆盖栽培、蔬菜产品成熟度鉴别和采收。

17、花卉园艺工考证

花卉园艺工是从事花圃、园林的土壤耕整和改良,花房、温室的修造和管理,花卉育种育苗、栽培管理、收获贮藏、采后处理等的人员。

18、毕业实习

组织学生到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或有关生产、科研等部门进行实习,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园艺生产活动,熟悉园艺生产各个环节,学会主要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初步的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9、毕业论文

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园艺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内容,撰写论文,于毕业前进行论文答辩。

20、环境保护概论

讲授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基本知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声学环境保护、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以及环境标准和环境检测等。

21、园林生态学

结合城市地区的环境特征,讲授各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针对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园林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结合当代园林学科的发展,介绍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并介绍园林生态规划的内容。

22、插花艺术

系统介绍了插花的分类、发展史、中国插花艺术的四种风格中;插花艺术的特点、中西方插花艺术的比较;造型(造型原则、构图方法)、色彩应用、艺术构思;花材和衬叶的保养、处理;花器的种类和选择;插花的应用;居室插花、宾馆插花、宾馆插花、节日礼仪插花。

23、食用菌栽培

讲授食用菌生物学特征、良种选育、食用菌制种、菌种保藏、病虫害防治、保鲜与加工技术等知识及各种菇种培育法。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的菌种生产技术,了解各种菇种速生、高产培植新法。

24、园艺学概论

本课程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可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可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要求学生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生长发育与环境、园艺植物的繁殖、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25、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讲授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础理论极其在育种上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园林育种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服务于园林建设。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意义、育种目标及特点,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在园林植物新品种和新技术保护方面的情况等。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计划制定和基本育种实验技能。

26、绿色食品导论

讲授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介绍绿色食品的政策法规、标志论证、标准体系。

27、切花生产理论与技术

介绍切花生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切花植物的习性、栽培要点和切花生产常用营养液配方,主要鲜切花的几种栽培方法,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28、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

介绍盆花生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盆花植物的习性、栽培要点,主要盆花的栽培方法,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29、园艺产品质量检验

主要讲授园艺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的方法,常规检测仪器的使用。

30、园艺机械

讲授园艺生产及园林施工所必需的动力机械的基本原理及耕作、植保、灌水等作业机械的使用及保养方法,使学生懂得作业质量检查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进程与学分学时分配

课程设置及安排-----见表一

教学进程安排-----见表二

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见表三

八、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

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结合又相并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应贯穿在三年全部教学活动中,要有计划地实施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要点,使学生在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时间由短而长,内容由少而多,技术由单一到综合,以培养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纪律教育、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与职业德育教育等。

1、课内实践与课程实践

课内实践与课程实践主要印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训。实践结束时,学生应提交实践报告或实践标本,并进行成绩评定。

2、毕业实习与设计、答辩

在基本完成主要专业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校内外教学基地或生产、科研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并结合毕业设计开展科学实验、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或总结当地生产经验、开展科技咨询等。实习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组织管理生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九、教学进程、成绩考核与学分计算

1、第一学期安排理论教学16周、考试1周;第二至第五学期安排理论教学16周、实

践教学2周、考试1周;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践教学16周,包括14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论文(设计)。

2、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均应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并结合平时成绩评定学期课程成绩,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根据学籍管理办法,课内实践教学时数在24学时及以上的,须单独安排技能考试,课程成绩分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两项,学分合计。

3考试应按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理论考、技能考或理论考+技能考等不同形式进行,用“△”、“☆”分别标注于安排技能考、理论考+技能考形式的课程开设学期的周课时数旁。

4原则上所有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其它学分计算如下:

参加各种设计大赛、人文科技竞赛的获奖者,获国家级以上者计3学分,获省级三等奖及以上者计2学分;同一类奖多次获奖者,按最高奖项计学分,不予重复计学分;

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并独立承担其中一部分项目,其工作和成果经系部审核、教务处审定,可计0.5~2学分;

取得“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者计2学分、取得B级证书计1学分。

获得规定等级以上或以外的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每证计1学分,最多计5学分。

教学进程安排(表二)

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表三)

09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机电产品常规制造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掌握数控设备的结构原理、加工程序的编制、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技能复合型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具备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检测能力;利用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设计能力;具备机电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计算机应用和与人沟通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1 车间工艺员、零件质量检查员和设备管理员。 2 机电产品调研员和设计员。 3.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员、操作员。 4.设备安装、调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岗位。 三、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1 学制:三年。 2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内,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135 学分, 同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4 学分,即可获得专业毕业证书。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就(毕)业,也可根据有关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制图:主要讲授画法几何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 维能力及绘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有关制图标准以及公差配合基本知识。 2.电工学与电子学: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安全用电知识,讲授工业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电机特点及选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3.工程力学: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组合而成,主要讲授静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能、杆件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强度理论。 4.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优化组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特点、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分析以及设计准则。 5.金属工艺学:主要讲授工程常用材料牌号、性能特点、在不同热处理后所表现的性能,各种毛坯的制作方法、零件的冷加工方法等 6.CAD/CAM 软件应用基础:主要介绍CAD/CAM 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软件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与制造的一般技能。 7.PLC控制技术:主要讲授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典型数控机床强电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控制特点,PLC 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应用。 8.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熟练操 作一般的数控设备。 9.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要介绍机床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的机械及电气驱 动过程,机床的基本结构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中式烹调师中级教学计划大纲

中级中式烹调师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1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了解餐饮服务与食品制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烹调原料加工技术、烹饪原料基础知识、普通原料的冷热菜肴及汤羹制作专业知识,能够正确熟练运用烹调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原料选择、加工、切配、加热、调理、盛装、冷热菜肴及汤羹制作等厨房常规工作 1.2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饮食和食品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能够应用并理解刀工美化技法、烹饪原料知识、前期热处理技术知识、厨房机械安全使用维护知识、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营养、烹饪美术、冷菜制作拼摆、菜品的配置、腌腊和干货原料的加工、烹制加热过程的燃烧传热的基本原理、菜品盛装原则方法、基础汤汁制作、调味原则要求、以及火候、上浆、挂糊、着衣等知识。 1.3 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中级中式烹调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安全协调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厨房机械用具,刀工操作姿态正确合理,技法娴熟,能够运用出骨加工技术,能够正确运用前期热处理技术,掌握调味技术,掌握火候,能够运用上浆、挂糊、着衣技术,能够合理盛装菜品,能够制作一般冷菜拼盘,能够使用果蔬原料雕刻成一盘花形。 2.教学要求: 2.1 理论知识要求 2.1.1 饮食卫生营养知识 2.1.2 饮食成本核算知识 2.1.3 安全生产知识 2.1.4 烹饪原料知识 2.1.5 烹饪原料基础(初)加工 2.1.6 烹饪原料切配加工 2.1.7 菜肴制作工艺基础 2.1.8 冷菜制作工艺 2.1.9热菜制作工艺 2.2 操作技能要求

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学生在第一学年暑期、第二学年暑期、第三学年暑期以及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分别进行个案分析、社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建议修读学期课程信息辅修标识专业方向组代码通过情况起始结束周AUT06002 专业导论 1.0 1.0-0.0 必修课专业教育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COM07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ENG24005 大学英语Ⅰ(普通班,Q) 3.0 3.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无方向01-15 ENG24007 大学英语视听说Ⅰ(普通班,Q) 3 4.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GYM32001 体育Ⅰ 1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LAW23005 知识产权法基础 1 1.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AC03002 工程制图基础 2 2.0-0.0 必修课大类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IL98001 军事理论 1 1.0-0.0 必修课实践环节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IL98002 军事训练 1.5 0.0-0.0 必修课实践环节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TH17003 工科数学分析Ⅰ 6 6.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MTH17012 线性代数A 3.5 0.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POL22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POL220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1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COM07003 C语言程序设计 3.0 3.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ENG24006 大学英语Ⅱ(普通班,Q) 3 4.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无方向01-15 ENG24008 大学英语视听说Ⅱ(普通班,Q) 3 4.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GEN99001 通识教育选修课 2.0 2.0-0.0 选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GYM32002 体育Ⅱ 1 2.0-0.0 必修课公共基础 2 查看课程介绍0 无方向01-15

最新物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中式烹调教学计划

《中式烹调师五级》培训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 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要求,我校特制定中式烹调师培训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一、培训工种及培训时间:中式烹调师初级 15天 二、培训课时及课时分配:共120课时,理论20课时、实操100课时。 三、培训对象 有培训就业愿望,年龄在18周岁至48(女)54(男)周岁之间的农村劳动者等符合国家规定的享受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人员。 四、培训方式:集中 五、培训级别:初级(五级) 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员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七、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员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达到初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工作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烹饪发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理解干货原料涨发和汤汁形成的原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基础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 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 熟练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 精神。 八、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中式烹调概述 1. 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掌握中国菜肴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二) 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1. 熟悉常用蔬菜洗涤、整理加工的方法和质量要求。 2. 了解常用水产品的宰杀、刮鳞、去鳃、剖腹等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家禽宰杀、洗涤、开膛的加工步骤,以及家畜内脏、四肢的初步加 工方法。 (三) 刀工刀法和勺工技艺 1. 了解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 2. 掌握刀工、勺工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四) 出肉、整料去骨 1. 熟悉出肉、整料去骨的基本要求。 2. 掌握常见水产品、家禽、家畜的出肉、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 (五) 干货原料的涨发 1. 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方法和要求。 2. 熟悉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 3. 掌握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 (六) 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 1. 理解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的意义、作用和原则。 2. 熟悉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的各种方法。 3. 掌握烹饪原料初步热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 (七) 热菜配菜知识 1. 理解配菜的意义。 2. 了解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 3. 掌握菜肴命名的方法和要求。 (八) 火候 1. 了解火候的概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3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设备控制、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及较好的人文素质;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是力学理论、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基本理论;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环节 必修实践环节 1.大学物理实验85学时/ 2.5学分8.机械制造工程课程设计1周/1学分 2.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51学时/1.5学分9.金工实习3周/2学分 3.电路基础实验10学时/0.5学分10.电工电子实习1周/1学分 4.电子技术实验22学时/0.5学分11.生产实习2周/1学分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7学时/0.5学分12.毕业实习2周/1学分 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周/1学分13.毕业设计14周/14学分 7.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周/2学分 选修实践环节 1.机电创新综合课程设计1周/1学分 2.三维造型课程设计1周/1学分 学生参加我校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等,可按规定获得相应学分。 四、学分分配 项目准予毕业本科通识 教育层面 学科基础 教育层面 专业知识 教育层面 工作技能 教育层面 要求学分169.5 70.5 49.5 26.5 23 五、课程设置 1、本科通识教育层面 要求学分:70.5 其中:必修59 学分;限选11.5 学分 修 课要求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学 分 学时 先修课程 建议选 修学期 讲 授 实 践 必修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养 和法律基础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Course of Law 3 51 1

初二物理学科教学计划(一)

初二物理学科教学计划(一) 初二物理学科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概述: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精神,狠抓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切实保证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电学

知识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因而电学放在第一学年,还有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 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二、教学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白案方向)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白案方向) 一、专业名称 烹饪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习年限 三年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中级烹饪技术的人员。 五、职业岗位导向与职业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餐饮等服务业,重点从事白案工作,并取得中级中式面点师资格。 六、职业能力分析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有关饭店、餐饮经营基础知识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有关原材料选择、调配和加工处理的基础知识。 4. 掌握有关中、西餐烹调的基础知识及其操作技术。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有熟练的中、西餐烹饪操作技能。

2. 具有进行烹饪成本核算的能力。 3. 具有对厨房设备、工具进行使用和养护的能力。 4.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创业能力。 5. 逐步培养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七、课程结构及主干专业课程 教学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部分。 (一)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160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表word参考模板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高中三年制)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3月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机电产品(自动化)的加工工艺、安装、调试及维护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工作岗位 1、产品设计员、车间工艺员和生产线操作员。 2、机电技术设计主管或助理。 3、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 4、机电产品销售。 5、数控编程员。 (二)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 3.掌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方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工与电子学、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基础、PLC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等。 4.掌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常用数控设备、自动线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使用与调试,加工与编程、故障分析与处理,设备的数控改造,CAD/CAM 等。 5.具有运用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操作应用,特种加工、测试技术等。 6.具有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设备管理、经营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结构 1.具有对常用数字控制设备的使用调试、加工编程、养护维修的能力。 2.具有分析和排除数字控制设备一般故障的能力。 3.具有对一般的专用机械和工艺装备及其电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4.具有对一般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掌握钳工和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计算机运用技术的初步能力。 6.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图形表达能力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 2、学制:三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培训课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4、较好地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学制:2.5年 四、办学形式:业余 五、学生类别:专科升本科 六、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

主干课程:英语、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 学位课程:英语、电机与拖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 七、主要课程内容介绍 1、电机与拖动:主要介绍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直流电机原理;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与四象限运行;变压器;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电动势与磁通势;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及其起动、四象限运行;同步电动机;交流电机调速;微控电机;电动机的选择等内容。 2、自动控制原理: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概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等内容。 3、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介绍传统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的组成原理、线路分析及控制系统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和基本方法。 4、电力系统分析:主要介绍电力系统基本知识、电力系统元件的特性和模型、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运行方式的计算分析方法。 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进程表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学测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会考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3.认真精选资料,布置作业。组织好期中和期终考试。认真积极批发作业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4.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

加深理解; 5.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五、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教学时间从2月26日开始到7月1日,去掉考试时间,共有教学时间约15周,教学内容是必修二和选修3-1第一章内容,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烹饪学校的烹饪教学计划

烹饪学校的烹饪教学计划 烹饪学校的烹饪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1、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人才。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餐饮或饭店管理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能从事厨房原料采购、加工,红案、白案、凉菜制作,营养配餐等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厨房管理和餐饮企业管理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是: 1、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知荣辱,爱祖国,敬业爱岗,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具有团结合作意识和创业精神以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身心健康 使学生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3、专业基础

(1)了解中式烹饪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美学等基本知识; (2)掌握中式烹饪相关的原料学、营养学基础知识; (3)熟悉烹饪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4)掌握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厨政管理流程; (5)了解中式面点发展历史,主要流派的特点。 4、专业技能 (1)具有正确的使用常规厨房刀具、电器、蒸锅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刀工和切配技能,具有基本成本预算能力并熟悉开单进货程序; (2)掌握吊汤和蒸菜的基本技术,熟悉凉菜制作的卫生要求,对冷菜制作有较高技艺,掌握娴熟的勺工技艺、拥有全面的烹饪技能,具有丰富的菜肴制作经验; (3)掌握中式面点常见品种的制作技术,通晓原理。 三、课程设置及要求 1、法律常识 了解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2、职业指导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就业环境与就业途径,以及求职方法和技巧;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择职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3、体育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度表

临床美容专业( 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进度表考核方式学时分配学期安排周课程学时学期课程名称学分学备注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学期6学期7学期8学期第5学年类别数序号闭卷考查讲授实践时(18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48周)专业基础课医用高等数学482481√专业基础课医学物理学6231√专业基础课基础化学5631√专业基础课医学生物学6431√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5632√专业基础课组织胚胎学8442√专业基础课系统解剖学11262√专业基础课生理学12063√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12063√专业基础课医学导论3623√专业基础课病理学11064√专业基础课医学微生物学6634√专业基础课医学免疫学5634√专业基础课医学伦理学2414√专业基础课药理学11065√专业基础课病理生理学6635√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4625√专业课美容临床心理学3625√专业课人体寄生虫学4825√专业课美容局部解剖学6035√√专业课医学美学3015√专业课诊断学10056√√专业课医学影像学4026√专业课外科学12066√√专业课美容中医学90576146√√专业课美容药物学3016√专业课预防医学402406√专业课内科学10057√√专业课美容外科学10657√√ 专业课妇产科学4027√专业课儿科学3017√专业课传染病学2017√专业课美容皮肤病学7237√√专业课美容医学造型艺术4027√专业课美容化妆品学3028√专业课神经病学3028√专业课

医疗美容技术7038√√专业课眼科学3028√专业课耳鼻喉科学3028√专业课美容牙科学7038√专业课精神病学2018√专业课选修课医学文献检索专业课选修课卫生法学专业课选修课美容营养学专业课选修课医患沟通学专业课选修课发与护发美发专业课选修课美容按摩学专业课选修课医学英语专业课选修课行为医学合计2518125.01641400000000考试门数考查门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 智能控制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限选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但实施性教学计划需报中央电大审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课程的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2周),并完成附件二所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本专业安排毕业设计 8~10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将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 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 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裴淑霞李慧艳 一、学情分析 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基本没有物理基础,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其中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是重点,难点在浮力、功和机械能,这部分内容综合性比较强。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简易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简易版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计划文件应用在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一) 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向:培养有社会注意觉悟,热爱旅游 服务事业,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从事厨师所必须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 识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接 受终身教育实用型初、中级的中西餐烹饪厨 师。 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掌 握专业所需要的文化基础和基本技能,为日后 再学习、再提高打好基础。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范围及对象: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 德育课与文化课 (1)政治:使用国家教委审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教材(试用),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2)职业道德:使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对学生进行以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职业道德

最新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1)

物理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专业代号 070201 (国家)0501(学校)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本专业培养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努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教育学及物理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应变和竞争能力的物理学基础性与应用型人才。 2、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有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有深厚的实验知识与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3、熟悉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并得到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初步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与军训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本专业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四、专业课程计划(见下表) 本专业设置了公共基础平台(含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文化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基础平台(含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必修实验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及专业任意选修课程(见教学计划表)。教学总学时为2690学时,总学分168学分。

中式烹调师教学计划及大纲.doc

一、教学对象 初中及初中以上毕业生 二、教学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能运用煎、炒、烹、炸、熘、爆、煸、蒸、烧、煮等多种烹调技法,根据成菜要求,对烹饪特别是对燕、鲍、翅等高档原料、辅料、调料进行加工,制作中式菜肴,并取得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三级资格证。 三、教学计划表 中式烹调师培训教学计划表(总学时:680)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二、职业守则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讲究质量,注重信誉。 3、尊师爱徒,团结协作。 4、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5、遵纪守法,讲究公德。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一、饮食卫生知识 1、食品污染。 2、食物中毒。 3、各类烹饪原料的卫生。 4、烹饪工艺卫生。 5、饮食卫生要求。 6、食品卫生法规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饮食营养知识 1、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热能。 2、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 3、营养平衡和科学膳食。 4、中国宝塔形食物结构。 三、饮食成本核算知识 1、饮食业的成本概念。 2、出材率的基本知识。 3、净料成本的计算。 4、成品成本的计算。 四、安全生产知识 1、厨房安全操作知识。

2、安全用电知识。 3、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4、手动工具与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 第三部分专业技能 一、烹调原料的初加工 1、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能按菜肴要求正确进行原料初加工 2、鸡、鱼等的分割取料:剔骨手法正确,做到肉中无骨,骨上不带肉 3、整鸡、整鸭、整鱼的出骨 4、常用干货的水发:能够合理使用原料,最大限度地提高净料率 5、干货原料的涨发:干货涨发中的碱发、油发等方法 6、珍贵干货原料的涨发 7、珍贵原料的质量鉴别及选用 8、腌腊制品原料的加工:腌腊制品原料初加工方法 9、环境卫生清扫和用具的清洗 1)操作程序符合食品卫生和食用要求 2)工作中保持整洁 二、烹调原料切配 1、一般畜禽类原料的分割取料 2、原料基本形状的加工,如切丝、片、丁、条、段等 3、各种原料的成型及花刀的运用 4、切配宴席套菜 5、制作各种茸泥 6、配制本菜系的菜肴 7、雕刻简易花形,对菜肴作点缀装饰 8、食品雕刻与冷菜拼摆造型 9、维护保养厨房常用机具 三、菜肴制作 1、对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 2、制作一般的烹调用汤 3、烹制简单的汤菜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自动化类专业名称: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801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控制科学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知识。 毕业5年左右,能够独立从事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工作;能够对运动控制或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设计运动控制或过程控制系统。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控制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 复杂控制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自动控 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控制理论并采用自动控制方法,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 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控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和 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控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控制工程实践和复杂控制工程 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控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 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